目前分類:文化創意 (96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芳的猶太文化插畫創作~《塔木德》:不能刻意把奴隸裝扮起來,使其看起來更年輕、健壯。

 

 

 

 

 

 

        猶太文化插畫創作,是我繼塔羅牌插畫創作:偉特、托特、奧修禪卡、彩油塔羅,以及佛教、聖經、家族排列、卡巴拉72天使插畫創作,成立的第9個插畫創作網站,也是我近10年來,步上自娛娛人塗鴉之旅又一跳躍式的成長,猶太文化一直以來,是我好奇又不得其門而入的學術研究缺憾,於是重回我的母校,旁聽猶太文化課一年,終於了解猶太文化的歷史起源和發展,以及現今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緊張關係,和猶太文化的節期、人生禮儀、與日常生活及其對世界文化的貢獻與影響,完成了我多年的心願。

        首先,讓我們先由近而遠的來認識猶太文化的內涵,看看現代國家以色列的面貌,並先釐清一些名詞概念,希伯來(Hebrew)一詞是古代族群團體名稱,即以色列的前身,以色列(Israel)則具有不同含意,可以指人名如雅各的別稱、民族或國家名稱、有關這民族的統稱、現代國名,而與猶太(Jews)相近的猶大(Judah)一詞則包含不同意涵,可能是人名如雅各之子、族名、國名、地區名稱、公元前六世紀流亡歸回故鄉的族群團體名稱,眾所週知,中東地區的紛爭一直以來都是難解的習題,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間的衝突超過一甲子,在1947年聯合國通過決議,1948年以色列建國,將巴勒斯坦地區分為兩個國家,並給予猶太移民多數土地成立以色列,原本的巴勒斯坦居民不願接受這樣的結果,鄰近的埃及、伊拉克、約旦、敘利亞、以及黎巴嫩也向以色列宣戰,開啟了第一次中東戰爭。

        以色列名字由來:「以色列」一詞為希伯來語,意思為「與上帝角力者」,是以撒的次子雅各與天使摔跤後,被上帝賜名為以色列,即作為以色列十二支派的始祖,記載在《聖經》《創世紀33章:18-20節》。

        猶太人發源於西亞的希伯來地,猶太人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間具有緊密的關聯性,猶太教是維繫猶太人間的傳統宗教,它不鼓勵非猶太人外族皈依,猶太民族的起源是根據《聖經》《創世紀12-50章》,以色列民族的開創族長包括三名男祖先和四名女祖先(參見簡介條目)。

        以猶太教律法建國的以色列,非常重視所謂的安息日,乃因上帝阿多乃在西乃山頒布律法,安息制度始形成,根據摩西律法所定的安息制度,遵守安息日是從以色列人出埃及後,在曠野裡的第二個月開始,上帝曉喻摩西,以色列人在每星期的第六天會獲得雙倍的嗎哪(上帝從天賜下的食物),從此摩西宣布在第七天要守安息日。

         猶太人被稱為讀經的民族,特別是不斷地研讀《妥拉》(Torah)和《塔木德》(Talmud)兩部典籍,而塔木德的目的就是要「研究妥拉」,在塔木德典籍裡認為妥拉包含了天地造化,萬事萬物都在其中,「妥拉無所不包」,因為太陽底下每件事都有內在關連,而將妥拉喻為構築宇宙的藍圖,宗教律法、風俗、習慣、技藝、醫術、人性、語言、倫理皆是妥拉,也都是塔木德要探索的課題,妥拉滲透了生命的每個面向,賢士們也不只是經師,更是人師,他們不僅傳授知識,更活出妥拉,所以他們的一言一行都值得深究,研讀《妥拉》和《塔木德》形成了一個以維護猶太教傳統精神價值為目標的神學研究,也成為猶太處世智慧的指導方針,是猶太人生活規範的重要典籍(《塔木德精要》,p167~171)。

       在具體的商業貿易領域中,《塔木德》規定了許多規則,嚴格禁止帶有欺騙性的宣傳或推銷手段,比如不能刻意把奴隸裝扮起來,使其看起來更年輕、健壯,更不能把家畜塗上顏色來矇騙顧客,《塔木德》形成於世界大多數民族還處在農耕社會的時期,它能預見將來社會以商業和貿易為主,並闡述這些誠信經商的道理,是極富先見之明的。猶太商人從不做「一次性買賣」,他們以「上帝的選民」自居,有重信守約的傳統外,更因為其民族在流動不定的生存狀態,與商業活動的規律之結合中,悟出了什麼是真正的經商之道(《塔木德經商聖經:25封猶太人的賺錢錦囊》(TALMUD for Making Money),p80~81)。

        創作《塔木德》:不能刻意把奴隸裝扮起來,使其看起來更年輕、健壯這幅畫,是有一個面容愁苦的奴隸站在一個檯子上,高舉雙手露出看似強壯的手臂,一隻手還握著一個立牌上面寫著100000NT的價錢,雙腳看起來非常微弱。

        簡介《塔木德》:塔木德的意思是偉大的研究,它的誕生是源自西元前586年,猶太王國被滅之後,許多有影響力的猶太賢者,形成了一個以維護猶太教傳統精神價值為目標神學研究,在西元2世紀至6世紀間編纂了猶太教口傳律法集,即所謂的《塔木德》,成為猶太處世智慧的指針,將近2000年到處流浪散居的猶太人,凝聚了起來,使其文化得以傳承,民族得以生存,對教育的重視,也使以色列國在許多方面都名列世界前矛,《塔木德》是接觸猶太智慧的必經之路 ,《塔木德》是一部猶太人生活規範的重要書籍,讓我們來體會其中的意涵,《塔木德》中有以下幾句格言:“人類有三個朋友,小孩、財富、善行” 這是猶太民族關注的重點、“如果折斷了一條腿,你就應該感謝上帝不曾折斷你兩條腿;如果你折斷了兩條腿,你就應該感謝上帝不曾折斷你的脖子。”鼓勵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生活、“能夠得到的東西,才有價值。”他們處世是很實際的、“超越別人,不如超越自我” ,即是要你超越與生俱來的局限。

        簡介希伯來經典:廣義的希伯來經典(Hebrew Scriptures)包含猶太教傳統不同的經書,例如《他納赫》(Tanakh)、《塔木德》(Talmud)或《米大示》(Midrash)等,狹義的希伯來經典(Hebrew Scripture)指《他納赫》,它在基督教被稱為《舊約聖經》,《他納赫》和《塔木德》兩部經典形成猶太教最重要的經書:前者是成文的妥拉(written Torah),後者是口傳的妥拉(oral Torah) ,兩者構成拉比猶太教的雙重妥拉(double Torahs) ,《他納赫》是永恆的聖書,而《塔木德》是猶太教信徒生活中實用的經書,這兩部經典影響後來的猶太文化深遠。

       簡介《妥拉》:《妥拉》(Torah)/《摩西五經》(Pentateuch) (希伯來、希臘)兩希(希伯來、希臘)文化影響世界文明深遠,在希伯來文化中《妥拉》/ 《摩西五經》尤其扮演重要角色,這部經典不只構成猶太教信仰的核心,亦是基督教舊約聖經的重要部份,其中有些人物與主題也出現在伊斯蘭宗教的可蘭經裡,認識《妥拉》(Torah)/《摩西五經》(Pentateuch)的主題與內容有助我們瞭解這世界三大一神宗教共同的基礎及其不同的特色,妥拉的重要性優於《他納赫》的先知書與聖卷。

        簡介阿多乃(Adonay):猶太人忌諱直呼上帝之名,因此以 Adonay意為「我的主」或 leshem意為「這名字」來尊稱上帝,而在書寫上猶太人通常用G-d而不寫God,基督教稱呼上帝之名為「耶和華」或 Yahweh雅威,伊斯蘭稱呼上帝為安拉Allah,來自al ’ilah = the God,把上帝的名字譯為“耶和華”,這純粹是基督教的稱謂,在希伯來《聖經》中上帝的名字以4個輔音字母YHVH來表示,讀音為“雅衛”,含義為“我是”(I Am或I Will Be) ,基督教繼承了希伯來《聖經》作為《舊約》之後,把上帝的名字誤讀為“耶和華”,猶太人並不認同“耶和華”的稱謂。

        簡介猶太的卡巴拉(Kabbalah):希伯來語是 ‫קַבָּלָה,Kabbalah字面意思是「接受/接受傳統」是一個猶太教神秘主義派別,是猶太的哲學觀,用來解釋永恆的造物主與有限的宇宙之間的關係,卡巴拉旨在界定宇宙和人類的本質、存在目的的本質,以及其他各種本體論問題,它也提供方法來幫助理解這些概念和精神,從而達到精神上的實現,這些學說被卡巴拉人士用來描述《塔納赫》(希伯來聖經)和傳統的拉比文獻,並解釋猶太教儀式的涵義,卡巴拉(Kabbalah)藉由在神與人之間形成10個區隔來詮釋無限上帝(Ein Sof)與有限人類之間的關係,透過冥想、祈禱,可與神連結並堅信人類的道德精神終將戰勝邪惡。

       卡巴拉神祕主義是經過猶太歷史長期孕育,根源於希伯來聖經,《妥拉》(Torah)是其第一部分,《光輝之書》(Book of Zohar)是用神祕主義來詮釋《妥拉》的,卡巴拉神祕主義因《光輝之書》出版開啟了神祕主義詮釋哲學與猶太生活教導的運動,從四千年前的猶太人祖先亞伯拉罕開始,就寫了一本名叫《創造之書》(Sefer Yetzira)的著作,接下來的重要的作品是寫於至今3500 年前的《妥拉》(Torah)即《聖經》前五卷,又稱《摩西五經》,以及作於西元2 世紀的《光輝之書》(Book of Zohar),《光輝之書》之後是16 世紀著名的Ari 的《生命之樹》等著作,到了20 世紀出現的卡巴拉學家,耶胡達‧阿斯拉格(Yehuda Ashlag)的著作,他被人尊稱為巴拉蘇拉姆(BaalSulam),意思是階梯的主人,以其撰寫了《光輝之書》的階梯(Sulam)注釋而聞名於世。

        簡介猶太人:希伯來語: ‫יְהוּדִים,猶太人(Jews)是猶大人的後代,公元前五、四世紀之後的族群名稱,延續至現今,猶太民族是分佈於世界各國的一個族群,根據猶太教律法《哈拉卡》的定義,一切皈依猶太教的人以及由猶太母親所生的人都屬於猶太人,猶太人發源於西亞的以色列地或希伯來地,猶太人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間具有緊密的關聯性, 猶太教是維繫猶太人間的傳統宗教,它不鼓勵非猶太人外族皈依,要皈依猶太教的外族人必須通過嚴格的考驗,猶太民族或以色列民族的起源是根據《聖經》《創世紀12-50章》,以色列民族的開創族長包括三名男祖先和四名女祖先,這三位男祖先名字分別為亞伯拉罕(原稱亞伯蘭)、以撒和雅各(後與天使角力得勝改名以色列),四位女祖先的名字為撒拉(原稱撒萊)、利百加、利亞與拉結,阿多乃與以色列民族立約,將亞伯蘭的名字改為亞伯拉罕(意思是「多國之父」),又將撒萊改名為撒拉(意思為「多國之母」),經過漫長的等待,撒拉終於生了一個 兒子,給他取名為以撒(意思是「他笑了」),以撒長大後,與利百加結婚,生下雙胞胎兒子,分別為他們取名為以掃和雅各。根據有關猶太人組織的統計,2007年全球猶太人總數約在1,320萬人左右,其中540萬人定居在以色列 ,530萬人居住在美國 ,其餘則散居在世界各地,猶太人口總數僅佔全球總人口的0.2%。

        簡介猶太安息日(Shabat) :希伯來語:‫שַׁבָּת,含有「休息,停止,終止」的意思,是猶太教每週一天的休息日,根據神的有關命令紀念神創世六日後休息的第七日,安息日在摩西獲得的十誡中有明確指出,安息日的希伯來文唸做Shabat,每周的第七天為安息日,猶太節慶亦被稱作安息日,而當節日和每周的安息日在同一天,就叫做大安息日,每個禮拜一回的安息日,從星期五日落前開始,一直到隔天星期六的第三個星顯現結束,現代以色列安息日開始的時間,會公布在報紙和社區告示,會吹號角宣布安息日的到來,安息日的本意,是要以色列人不工作、不買賣,好好休息,專心地與家人相處,表示忠心服從上帝,猶太教的宗教教師拉比們,把誡命延伸到只要任何可能可以視為「作工」的行為,都被嚴格禁止,以猶太教律法建國的以色列,通常星期五和假日前夕下午三點左右,商店就會準備打烊,若在安息日開張,就會被開罰單,遵守安息日是從以色列人出埃及後,在曠野裡的第二個月開始,上帝曉喻摩西,以色列人在每星期的第六天會獲得雙倍的嗎哪(上帝從天賜下的食物),從此摩西宣布在第七天要守安息日,之後,上帝在西乃山頒布律法,安息制度始形成,根據摩西律法所定的安息制度,以色列人在每七天一次的聖日、每年幾個特定的日子、每七年一次安息年(第7年)、和每五十年一次的禧年(第50年),都必須守安息,猶太人每七天所守的安息日,按照猶太曆法,是從星期五日落起到星期六日落,當安息日開始時猶太教徒會點起蠟燭,而時間按當地日落時間而定,安息日的意義在塔納赫及和猶太教公禱書表示安息日有以下三個目的:

(1)記念創世記中記述上帝的創造和第七天竭工。(創世記2章:1-3節)

(2)到新天新地之後敬拜上帝的日子。(以賽亞書66章:22-24節)

(3)記念以色列人從古埃及為奴之地得釋放(申命記5章:15節)。

    此外,猶太重要的節期還包括逾越節、五旬節和贖罪日等,在台北猶太教會堂之安息日舉行為星期五日落時分至19:30,星期六上午 9:00-11:40,以及日落時分至19:30,其中之一的地點為:台北市民生東路四段54號。

      

      

參考書目:

   《塔木德經商聖經:25封猶太人的賺錢錦囊》(TALMUD for Making Money

),作者:塔爾萊特.赫里姆,出版社:霍克 ,出版日期:2004/12/28。

   《卡巴拉,科學及生命的意義》,作者:麥可.萊特曼,出版社:樂果文化,出版日期:2013/03/13。

   《不可思議的猶太人》,作者:顧駿,出版社:潮21Book,出版日期:2016/12/07。

   《猶太人為何成功?:一個猶太拉比對族人深刻的剖析與研究》(WHY ARE JEWS SUCCESSFUL?),作者:尼凱米亞.羅森伯格(Nechemia Rotenberg),譯者:梁永安,出版社:立緒,出版日期:2014/03/13。

   《猶太信仰之旅》(Living Judaism),作者: 魏道思拉比(Rabbi Wayne Dosick),橄欖出版社,出版日期:2006/04/25。

   《塔木德精要》,作者:亞丁.史坦薩茲(Adin Even-Israel Steinsaltz ),啟示出版社,出版日期:2015-09-01。

 

 

 

 

 

 

 

 

芳的猶太文化插畫創作~《塔木德》:不能刻意把奴隸裝扮起來,使其看起來更年輕、健壯。

 

23319198_1771665742845649_6477336867161691481_n  

猶太經典《妥拉》(Torah)和《塔木德》(Talmud)與參考書籍  

犹太的妥拉经卷-650x433  1MC014  getImage  
636161917535547500 

 

 

 

 getImage   

猶太文化的特色

  jb0z4610134416  e3556975caf5e832  573384669_m   

 

    13102621_1197441490268080_1971797711443989469_n   13087477_1197441560268073_8073549506466534370_n  13133357_1197441596934736_5361341768208637339_n  

 

 

 Jewish calendar.jpg  1359434979-546675470

fang2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芳的猶太文化插畫創作~《塔木德》:上帝把錢作為禮物送給我們,目的在於讓我們購買這世間的快樂,而不是讓我們攢起來還給他。

 

 

 

 

 

 

        猶太文化插畫創作,是我繼塔羅牌插畫創作:偉特、托特、奧修禪卡、彩油塔羅,以及佛教、聖經、家族排列、卡巴拉72天使插畫創作,成立的第9個插畫創作網站,也是我近10年來,步上自娛娛人塗鴉之旅又一跳躍式的成長,猶太文化一直以來,是我好奇又不得其門而入的學術研究缺憾,於是重回我的母校,旁聽猶太文化課一年,終於了解猶太文化的歷史起源和發展,以及現今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緊張關係,和猶太文化的節期、人生禮儀、與日常生活及其對世界文化的貢獻與影響,完成了我多年的心願。

        首先,讓我們先由近而遠的來認識猶太文化的內涵,看看現代國家以色列的面貌,並先釐清一些名詞概念,希伯來(Hebrew)一詞是古代族群團體名稱,即以色列的前身,以色列(Israel)則具有不同含意,可以指人名如雅各的別稱、民族或國家名稱、有關這民族的統稱、現代國名,而與猶太(Jews)相近的猶大(Judah)一詞則包含不同意涵,可能是人名如雅各之子、族名、國名、地區名稱、公元前六世紀流亡歸回故鄉的族群團體名稱,眾所週知,中東地區的紛爭一直以來都是難解的習題,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間的衝突超過一甲子,在1947年聯合國通過決議,1948年以色列建國,將巴勒斯坦地區分為兩個國家,並給予猶太移民多數土地成立以色列,原本的巴勒斯坦居民不願接受這樣的結果,鄰近的埃及、伊拉克、約旦、敘利亞、以及黎巴嫩也向以色列宣戰,開啟了第一次中東戰爭。

        以色列名字由來:「以色列」一詞為希伯來語,意思為「與上帝角力者」,是以撒的次子雅各與天使摔跤後,被上帝賜名為以色列,即作為以色列十二支派的始祖,記載在《聖經》《創世紀33章:18-20節》。

        猶太人發源於西亞的希伯來地,猶太人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間具有緊密的關聯性,猶太教是維繫猶太人間的傳統宗教,它不鼓勵非猶太人外族皈依,猶太民族的起源是根據《聖經》《創世紀12-50章》,以色列民族的開創族長包括三名男祖先和四名女祖先(參見簡介條目)。

        以猶太教律法建國的以色列,非常重視所謂的安息日,乃因上帝阿多乃在西乃山頒布律法,安息制度始形成,根據摩西律法所定的安息制度,遵守安息日是從以色列人出埃及後,在曠野裡的第二個月開始,上帝曉喻摩西,以色列人在每星期的第六天會獲得雙倍的嗎哪(上帝從天賜下的食物),從此摩西宣布在第七天要守安息日。

       猶太人被稱為讀經的民族,特別是不斷地研讀《妥拉》(Torah)和《塔木德》(Talmud)兩部典籍,而塔木德的目的就是要「研究妥拉」,在塔木德典籍裡認為妥拉包含了天地造化,萬事萬物都在其中,「妥拉無所不包」,因為太陽底下每件事都有內在關連,而將妥拉喻為構築宇宙的藍圖,宗教律法、風俗、習慣、技藝、醫術、人性、語言、倫理皆是妥拉,也都是塔木德要探索的課題,妥拉滲透了生命的每個面向,賢士們也不只是經師,更是人師,他們不僅傳授知識,更活出妥拉,所以他們的一言一行都值得深究,研讀《妥拉》和《塔木德》形成了一個以維護猶太教傳統精神價值為目標的神學研究,也成為猶太處世智慧的指導方針,是猶太人生活規範的重要典籍(《塔木德精要》,p167~171)。

        為了迅速地成為富翁,猶太人的常規做法,是投資金融行業和其他資金回收較快的行當,把78%的注意力和精力集中傾注到「錢生錢」上,猶太商人有白手起家的傳統,但猶太商人沒有靠攢小錢積累資本的傳統,他們把注意力集中在「錢生錢」而不是「人省錢」上面,靠辛辛苦苦攢小錢的人,是不可能有猶太商人身上常見的那種冒險氣質的,猶太商人不管工作如何忙,總留出時間把三餐吃的有模有樣,猶太人在宗教節期間有苦修的功課,但之後便是豐盛的宴席(《塔木德經商聖經:25封猶太人的賺錢錦囊》(TALMUD for Making Money

),p146~149)。

        創作《塔木德》:上帝把錢作為禮物送給我們,目的在於讓我們購買這世間的快樂,而不是讓我們攢起來還給他這幅畫,是有一隻手從天而降送來豐厚的禮物,有一雙手正迎接著它,另外一邊有一個人在餐桌前吃著豐盛大餐。

       簡介《塔木德》:塔木德的意思是偉大的研究,它的誕生是源自西元前586年,猶太王國被滅之後,許多有影響力的猶太賢者,形成了一個以維護猶太教傳統精神價值為目標神學研究,在西元2世紀至6世紀間編纂了猶太教口傳律法集,即所謂的《塔木德》,成為猶太處世智慧的指針,將近2000年到處流浪散居的猶太人,凝聚了起來,使其文化得以傳承,民族得以生存,對教育的重視,也使以色列國在許多方面都名列世界前矛,《塔木德》是接觸猶太智慧的必經之路 ,《塔木德》是一部猶太人生活規範的重要書籍,讓我們來體會其中的意涵,《塔木德》中有以下幾句格言:“人類有三個朋友,小孩、財富、善行” 這是猶太民族關注的重點、“如果折斷了一條腿,你就應該感謝上帝不曾折斷你兩條腿;如果你折斷了兩條腿,你就應該感謝上帝不曾折斷你的脖子。”鼓勵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生活、“能夠得到的東西,才有價值。”他們處世是很實際的、“超越別人,不如超越自我” ,即是要你超越與生俱來的局限。

       簡介希伯來經典:廣義的希伯來經典(Hebrew Scriptures)包含猶太教傳統不同的經書,例如《他納赫》(Tanakh)、《塔木德》(Talmud)或《米大示》(Midrash)等,狹義的希伯來經典(Hebrew Scripture)指《他納赫》,它在基督教被稱為《舊約聖經》,《他納赫》和《塔木德》兩部經典形成猶太教最重要的經書:前者是成文的妥拉(written Torah),後者是口傳的妥拉(oral Torah) ,兩者構成拉比猶太教的雙重妥拉(double Torahs) ,《他納赫》是永恆的聖書,而《塔木德》是猶太教信徒生活中實用的經書,這兩部經典影響後來的猶太文化深遠。

        簡介《妥拉》:《妥拉》(Torah)/《摩西五經》(Pentateuch) (希伯來、希臘)兩希(希伯來、希臘)文化影響世界文明深遠,在希伯來文化中《妥拉》/ 《摩西五經》尤其扮演重要角色,這部經典不只構成猶太教信仰的核心,亦是基督教舊約聖經的重要部份,其中有些人物與主題也出現在伊斯蘭宗教的可蘭經裡,認識《妥拉》(Torah)/《摩西五經》(Pentateuch)的主題與內容有助我們瞭解這世界三大一神宗教共同的基礎及其不同的特色,妥拉的重要性優於《他納赫》的先知書與聖卷。

       簡介阿多乃(Adonay):猶太人忌諱直呼上帝之名,因此以 Adonay意為「我的主」或 leshem意為「這名字」來尊稱上帝,而在書寫上猶太人通常用G-d而不寫God,基督教稱呼上帝之名為「耶和華」或 Yahweh雅威,伊斯蘭稱呼上帝為安拉Allah,來自al ’ilah = the God,把上帝的名字譯為“耶和華”,這純粹是基督教的稱謂,在希伯來《聖經》中上帝的名字以4個輔音字母YHVH來表示,讀音為“雅衛”,含義為“我是”(I Am或I Will Be) ,基督教繼承了希伯來《聖經》作為《舊約》之後,把上帝的名字誤讀為“耶和華”,猶太人並不認同“耶和華”的稱謂。

        簡介猶太的卡巴拉(Kabbalah):希伯來語是 ‫קַבָּלָה,Kabbalah字面意思是「接受/接受傳統」是一個猶太教神秘主義派別,是猶太的哲學觀,用來解釋永恆的造物主與有限的宇宙之間的關係,卡巴拉旨在界定宇宙和人類的本質、存在目的的本質,以及其他各種本體論問題,它也提供方法來幫助理解這些概念和精神,從而達到精神上的實現,這些學說被卡巴拉人士用來描述《塔納赫》(希伯來聖經)和傳統的拉比文獻,並解釋猶太教儀式的涵義,卡巴拉(Kabbalah)藉由在神與人之間形成10個區隔來詮釋無限上帝(Ein Sof)與有限人類之間的關係,透過冥想、祈禱,可與神連結並堅信人類的道德精神終將戰勝邪惡。

      卡巴拉神祕主義是經過猶太歷史長期孕育,根源於希伯來聖經,《妥拉》(Torah)是其第一部分,《光輝之書》(Book of Zohar)是用神祕主義來詮釋《妥拉》的,卡巴拉神祕主義因《光輝之書》出版開啟了神祕主義詮釋哲學與猶太生活教導的運動,從四千年前的猶太人祖先亞伯拉罕開始,就寫了一本名叫《創造之書》(Sefer Yetzira)的著作,接下來的重要的作品是寫於至今3500 年前的《妥拉》(Torah)即《聖經》前五卷,又稱《摩西五經》,以及作於西元2 世紀的《光輝之書》(Book of Zohar),《光輝之書》之後是16 世紀著名的Ari 的《生命之樹》等著作,到了20 世紀出現的卡巴拉學家,耶胡達‧阿斯拉格(Yehuda Ashlag)的著作,他被人尊稱為巴拉蘇拉姆(BaalSulam),意思是階梯的主人,以其撰寫了《光輝之書》的階梯(Sulam)注釋而聞名於世。

        簡介猶太人:希伯來語: ‫יְהוּדִים,猶太人(Jews)是猶大人的後代,公元前五、四世紀之後的族群名稱,延續至現今,猶太民族是分佈於世界各國的一個族群,根據猶太教律法《哈拉卡》的定義,一切皈依猶太教的人以及由猶太母親所生的人都屬於猶太人,猶太人發源於西亞的以色列地或希伯來地,猶太人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間具有緊密的關聯性, 猶太教是維繫猶太人間的傳統宗教,它不鼓勵非猶太人外族皈依,要皈依猶太教的外族人必須通過嚴格的考驗,猶太民族或以色列民族的起源是根據《聖經》《創世紀12-50章》,以色列民族的開創族長包括三名男祖先和四名女祖先,這三位男祖先名字分別為亞伯拉罕(原稱亞伯蘭)、以撒和雅各(後與天使角力得勝改名以色列),四位女祖先的名字為撒拉(原稱撒萊)、利百加、利亞與拉結,阿多乃與以色列民族立約,將亞伯蘭的名字改為亞伯拉罕(意思是「多國之父」),又將撒萊改名為撒拉(意思為「多國之母」),經過漫長的等待,撒拉終於生了一個 兒子,給他取名為以撒(意思是「他笑了」),以撒長大後,與利百加結婚,生下雙胞胎兒子,分別為他們取名為以掃和雅各。根據有關猶太人組織的統計,2007年全球猶太人總數約在1,320萬人左右,其中540萬人定居在以色列 ,530萬人居住在美國 ,其餘則散居在世界各地,猶太人口總數僅佔全球總人口的0.2%。

        簡介猶太安息日(Shabat) :希伯來語:‫שַׁבָּת,含有「休息,停止,終止」的意思,是猶太教每週一天的休息日,根據神的有關命令紀念神創世六日後休息的第七日,安息日在摩西獲得的十誡中有明確指出,安息日的希伯來文唸做Shabat,每周的第七天為安息日,猶太節慶亦被稱作安息日,而當節日和每周的安息日在同一天,就叫做大安息日,每個禮拜一回的安息日,從星期五日落前開始,一直到隔天星期六的第三個星顯現結束,現代以色列安息日開始的時間,會公布在報紙和社區告示,會吹號角宣布安息日的到來,安息日的本意,是要以色列人不工作、不買賣,好好休息,專心地與家人相處,表示忠心服從上帝,猶太教的宗教教師拉比們,把誡命延伸到只要任何可能可以視為「作工」的行為,都被嚴格禁止,以猶太教律法建國的以色列,通常星期五和假日前夕下午三點左右,商店就會準備打烊,若在安息日開張,就會被開罰單,遵守安息日是從以色列人出埃及後,在曠野裡的第二個月開始,上帝曉喻摩西,以色列人在每星期的第六天會獲得雙倍的嗎哪(上帝從天賜下的食物),從此摩西宣布在第七天要守安息日,之後,上帝在西乃山頒布律法,安息制度始形成,根據摩西律法所定的安息制度,以色列人在每七天一次的聖日、每年幾個特定的日子、每七年一次安息年(第7年)、和每五十年一次的禧年(第50年),都必須守安息,猶太人每七天所守的安息日,按照猶太曆法,是從星期五日落起到星期六日落,當安息日開始時猶太教徒會點起蠟燭,而時間按當地日落時間而定,安息日的意義在塔納赫及和猶太教公禱書表示安息日有以下三個目的:

(1)記念創世記中記述上帝的創造和第七天竭工。(創世記2章:1-3節)

(2)到新天新地之後敬拜上帝的日子。(以賽亞書66章:22-24節)

(3)記念以色列人從古埃及為奴之地得釋放(申命記5章:15節)。

    此外,猶太重要的節期還包括逾越節、五旬節和贖罪日等,在台北猶太教會堂之安息日舉行為星期五日落時分至19:30,星期六上午 9:00-11:40,以及日落時分至19:30,其中之一的地點為:台北市民生東路四段54號。

      

      

參考書目:

   《塔木德經商聖經:25封猶太人的賺錢錦囊》(TALMUD for Making Money

),作者:塔爾萊特.赫里姆,出版社:霍克 ,出版日期:2004/12/28。

   《卡巴拉,科學及生命的意義》,作者:麥可.萊特曼,出版社:樂果文化,出版日期:2013/03/13。

   《不可思議的猶太人》,作者:顧駿,出版社:潮21Book,出版日期:2016/12/07。

   《猶太人為何成功?:一個猶太拉比對族人深刻的剖析與研究》(WHY ARE JEWS SUCCESSFUL?),作者:尼凱米亞.羅森伯格(Nechemia Rotenberg),譯者:梁永安,出版社:立緒,出版日期:2014/03/13。

   《猶太信仰之旅》(Living Judaism),作者: 魏道思拉比(Rabbi Wayne Dosick),橄欖出版社,出版日期:2006/04/25。

   《塔木德精要》,作者:亞丁.史坦薩茲(Adin Even-Israel Steinsaltz ),啟示出版社,出版日期:2015-09-01。

 

 

 

 

 

 

 

 

 

 

 

 

芳的猶太文化插畫創作~《塔木德》:上帝把錢作為禮物送給我們,目的在於讓我們購買這世間的快樂,而不是讓我們攢起來還給他。  

23231373_1771595772852646_1223413171226013499_n      

猶太經典《妥拉》(Torah)和《塔木德》(Talmud)與參考書籍  

犹太的妥拉经卷-650x433  1MC014  getImage  
636161917535547500 

 

 

 

 getImage   

猶太文化的特色

  jb0z4610134416  e3556975caf5e832  573384669_m   

 

    13102621_1197441490268080_1971797711443989469_n   13087477_1197441560268073_8073549506466534370_n  13133357_1197441596934736_5361341768208637339_n  

 

 

 Jewish calendar.jpg  1359434979-546675470  

fang2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芳的猶太文化插畫創作~《塔木德》:納稅天經地義,避稅合理合法。

 

 

 

 

 

 

        猶太文化插畫創作,是我繼塔羅牌插畫創作:偉特、托特、奧修禪卡、彩油塔羅,以及佛教、聖經、家族排列、卡巴拉72天使插畫創作,成立的第9個插畫創作網站,也是我近10年來,步上自娛娛人塗鴉之旅又一跳躍式的成長,猶太文化一直以來,是我好奇又不得其門而入的學術研究缺憾,於是重回我的母校,旁聽猶太文化課一年,終於了解猶太文化的歷史起源和發展,以及現今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緊張關係,和猶太文化的節期、人生禮儀、與日常生活及其對世界文化的貢獻與影響,完成了我多年的心願。

        首先,讓我們先由近而遠的來認識猶太文化的內涵,看看現代國家以色列的面貌,並先釐清一些名詞概念,希伯來(Hebrew)一詞是古代族群團體名稱,即以色列的前身,以色列(Israel)則具有不同含意,可以指人名如雅各的別稱、民族或國家名稱、有關這民族的統稱、現代國名,而與猶太(Jews)相近的猶大(Judah)一詞則包含不同意涵,可能是人名如雅各之子、族名、國名、地區名稱、公元前六世紀流亡歸回故鄉的族群團體名稱,眾所週知,中東地區的紛爭一直以來都是難解的習題,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間的衝突超過一甲子,在1947年聯合國通過決議,1948年以色列建國,將巴勒斯坦地區分為兩個國家,並給予猶太移民多數土地成立以色列,原本的巴勒斯坦居民不願接受這樣的結果,鄰近的埃及、伊拉克、約旦、敘利亞、以及黎巴嫩也向以色列宣戰,開啟了第一次中東戰爭。

        以色列名字由來:「以色列」一詞為希伯來語,意思為「與上帝角力者」,是以撒的次子雅各與天使摔跤後,被上帝賜名為以色列,即作為以色列十二支派的始祖,記載在《聖經》《創世紀33章:18-20節》。

        猶太人發源於西亞的希伯來地,猶太人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間具有緊密的關聯性,猶太教是維繫猶太人間的傳統宗教,它不鼓勵非猶太人外族皈依,猶太民族的起源是根據《聖經》《創世紀12-50章》,以色列民族的開創族長包括三名男祖先和四名女祖先(參見簡介條目)。

        以猶太教律法建國的以色列,非常重視所謂的安息日,乃因上帝阿多乃在西乃山頒布律法,安息制度始形成,根據摩西律法所定的安息制度,遵守安息日是從以色列人出埃及後,在曠野裡的第二個月開始,上帝曉喻摩西,以色列人在每星期的第六天會獲得雙倍的嗎哪(上帝從天賜下的食物),從此摩西宣布在第七天要守安息日。

        猶太人被稱為讀經的民族,特別是不斷地研讀《妥拉》(Torah)和《塔木德》(Talmud)兩部典籍,而塔木德的目的就是要「研究妥拉」,在塔木德典籍裡認為妥拉包含了天地造化,萬事萬物都在其中,「妥拉無所不包」,因為太陽底下每件事都有內在關連,而將妥拉喻為構築宇宙的藍圖,宗教律法、風俗、習慣、技藝、醫術、人性、語言、倫理皆是妥拉,也都是塔木德要探索的課題,妥拉滲透了生命的每個面向,賢士們也不只是經師,更是人師,他們不僅傳授知識,更活出妥拉,所以他們的一言一行都值得深究,研讀《妥拉》和《塔木德》形成了一個以維護猶太教傳統精神價值為目標的神學研究,也成為猶太處世智慧的指導方針,是猶太人生活規範的重要典籍(《塔木德精要》,p167~171)。

        猶太人擁有世界上最多的財富,卻很重視交稅,在他們經商觀念中,一方面信守「決不漏稅」,一方面又善於「合理避稅」,在他們認為納稅是和國家訂立的神聖契約,誰偷稅、漏稅、逃稅,誰就是違反了和國家所簽的契約,違反了神聖的契約,對猶太人來說是無法原諒的(《塔木德經商聖經:25封猶太人的賺錢錦囊》(TALMUD for Making Money

),p101~102)。

        創作《塔木德》:納稅天經地義,避稅合理合法這幅畫,是有一位操作股票的猶太成功富商,一邊研究股市,一邊在盤算它所要繳的稅以及如何避稅。

       簡介《塔木德》:塔木德的意思是偉大的研究,它的誕生是源自西元前586年,猶太王國被滅之後,許多有影響力的猶太賢者,形成了一個以維護猶太教傳統精神價值為目標神學研究,在西元2世紀至6世紀間編纂了猶太教口傳律法集,即所謂的《塔木德》,成為猶太處世智慧的指針,將近2000年到處流浪散居的猶太人,凝聚了起來,使其文化得以傳承,民族得以生存,對教育的重視,也使以色列國在許多方面都名列世界前矛,《塔木德》是接觸猶太智慧的必經之路 ,《塔木德》是一部猶太人生活規範的重要書籍,讓我們來體會其中的意涵,《塔木德》中有以下幾句格言:“人類有三個朋友,小孩、財富、善行” 這是猶太民族關注的重點、“如果折斷了一條腿,你就應該感謝上帝不曾折斷你兩條腿;如果你折斷了兩條腿,你就應該感謝上帝不曾折斷你的脖子。”鼓勵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生活、“能夠得到的東西,才有價值。”他們處世是很實際的、“超越別人,不如超越自我” ,即是要你超越與生俱來的局限。

        簡介希伯來經典:廣義的希伯來經典(Hebrew Scriptures)包含猶太教傳統不同的經書,例如《他納赫》(Tanakh)、《塔木德》(Talmud)或《米大示》(Midrash)等,狹義的希伯來經典(Hebrew Scripture)指《他納赫》,它在基督教被稱為《舊約聖經》,《他納赫》和《塔木德》兩部經典形成猶太教最重要的經書:前者是成文的妥拉(written Torah),後者是口傳的妥拉(oral Torah) ,兩者構成拉比猶太教的雙重妥拉(double Torahs) ,《他納赫》是永恆的聖書,而《塔木德》是猶太教信徒生活中實用的經書,這兩部經典影響後來的猶太文化深遠。

        簡介《妥拉》:《妥拉》(Torah)/《摩西五經》(Pentateuch) (希伯來、希臘)兩希(希伯來、希臘)文化影響世界文明深遠,在希伯來文化中《妥拉》/ 《摩西五經》尤其扮演重要角色,這部經典不只構成猶太教信仰的核心,亦是基督教舊約聖經的重要部份,其中有些人物與主題也出現在伊斯蘭宗教的可蘭經裡,認識《妥拉》(Torah)/《摩西五經》(Pentateuch)的主題與內容有助我們瞭解這世界三大一神宗教共同的基礎及其不同的特色,妥拉的重要性優於《他納赫》的先知書與聖卷。

        簡介阿多乃(Adonay):猶太人忌諱直呼上帝之名,因此以 Adonay意為「我的主」或 leshem意為「這名字」來尊稱上帝,而在書寫上猶太人通常用G-d而不寫God,基督教稱呼上帝之名為「耶和華」或 Yahweh雅威,伊斯蘭稱呼上帝為安拉Allah,來自al ’ilah = the God,把上帝的名字譯為“耶和華”,這純粹是基督教的稱謂,在希伯來《聖經》中上帝的名字以4個輔音字母YHVH來表示,讀音為“雅衛”,含義為“我是”(I Am或I Will Be) ,基督教繼承了希伯來《聖經》作為《舊約》之後,把上帝的名字誤讀為“耶和華”,猶太人並不認同“耶和華”的稱謂。

        簡介猶太的卡巴拉(Kabbalah):希伯來語是 ‫קַבָּלָה,Kabbalah字面意思是「接受/接受傳統」是一個猶太教神秘主義派別,是猶太的哲學觀,用來解釋永恆的造物主與有限的宇宙之間的關係,卡巴拉旨在界定宇宙和人類的本質、存在目的的本質,以及其他各種本體論問題,它也提供方法來幫助理解這些概念和精神,從而達到精神上的實現,這些學說被卡巴拉人士用來描述《塔納赫》(希伯來聖經)和傳統的拉比文獻,並解釋猶太教儀式的涵義,卡巴拉(Kabbalah)藉由在神與人之間形成10個區隔來詮釋無限上帝(Ein Sof)與有限人類之間的關係,透過冥想、祈禱,可與神連結並堅信人類的道德精神終將戰勝邪惡。

        卡巴拉神祕主義是經過猶太歷史長期孕育,根源於希伯來聖經,《妥拉》(Torah)是其第一部分,《光輝之書》(Book of Zohar)是用神祕主義來詮釋《妥拉》的,卡巴拉神祕主義因《光輝之書》出版開啟了神祕主義詮釋哲學與猶太生活教導的運動,從四千年前的猶太人祖先亞伯拉罕開始,就寫了一本名叫《創造之書》(Sefer Yetzira)的著作,接下來的重要的作品是寫於至今3500 年前的《妥拉》(Torah)即《聖經》前五卷,又稱《摩西五經》,以及作於西元2 世紀的《光輝之書》(Book of Zohar),《光輝之書》之後是16 世紀著名的Ari 的《生命之樹》等著作,到了20 世紀出現的卡巴拉學家,耶胡達‧阿斯拉格(Yehuda Ashlag)的著作,他被人尊稱為巴拉蘇拉姆(BaalSulam),意思是階梯的主人,以其撰寫了《光輝之書》的階梯(Sulam)注釋而聞名於世。

        簡介猶太人:希伯來語: ‫יְהוּדִים,猶太人(Jews)是猶大人的後代,公元前五、四世紀之後的族群名稱,延續至現今,猶太民族是分佈於世界各國的一個族群,根據猶太教律法《哈拉卡》的定義,一切皈依猶太教的人以及由猶太母親所生的人都屬於猶太人,猶太人發源於西亞的以色列地或希伯來地,猶太人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間具有緊密的關聯性, 猶太教是維繫猶太人間的傳統宗教,它不鼓勵非猶太人外族皈依,要皈依猶太教的外族人必須通過嚴格的考驗,猶太民族或以色列民族的起源是根據《聖經》《創世紀12-50章》,以色列民族的開創族長包括三名男祖先和四名女祖先,這三位男祖先名字分別為亞伯拉罕(原稱亞伯蘭)、以撒和雅各(後與天使角力得勝改名以色列),四位女祖先的名字為撒拉(原稱撒萊)、利百加、利亞與拉結,阿多乃與以色列民族立約,將亞伯蘭的名字改為亞伯拉罕(意思是「多國之父」),又將撒萊改名為撒拉(意思為「多國之母」),經過漫長的等待,撒拉終於生了一個 兒子,給他取名為以撒(意思是「他笑了」),以撒長大後,與利百加結婚,生下雙胞胎兒子,分別為他們取名為以掃和雅各。根據有關猶太人組織的統計,2007年全球猶太人總數約在1,320萬人左右,其中540萬人定居在以色列 ,530萬人居住在美國 ,其餘則散居在世界各地,猶太人口總數僅佔全球總人口的0.2%。

        簡介猶太安息日(Shabat) :希伯來語:‫שַׁבָּת,含有「休息,停止,終止」的意思,是猶太教每週一天的休息日,根據神的有關命令紀念神創世六日後休息的第七日,安息日在摩西獲得的十誡中有明確指出,安息日的希伯來文唸做Shabat,每周的第七天為安息日,猶太節慶亦被稱作安息日,而當節日和每周的安息日在同一天,就叫做大安息日,每個禮拜一回的安息日,從星期五日落前開始,一直到隔天星期六的第三個星顯現結束,現代以色列安息日開始的時間,會公布在報紙和社區告示,會吹號角宣布安息日的到來,安息日的本意,是要以色列人不工作、不買賣,好好休息,專心地與家人相處,表示忠心服從上帝,猶太教的宗教教師拉比們,把誡命延伸到只要任何可能可以視為「作工」的行為,都被嚴格禁止,以猶太教律法建國的以色列,通常星期五和假日前夕下午三點左右,商店就會準備打烊,若在安息日開張,就會被開罰單,遵守安息日是從以色列人出埃及後,在曠野裡的第二個月開始,上帝曉喻摩西,以色列人在每星期的第六天會獲得雙倍的嗎哪(上帝從天賜下的食物),從此摩西宣布在第七天要守安息日,之後,上帝在西乃山頒布律法,安息制度始形成,根據摩西律法所定的安息制度,以色列人在每七天一次的聖日、每年幾個特定的日子、每七年一次安息年(第7年)、和每五十年一次的禧年(第50年),都必須守安息,猶太人每七天所守的安息日,按照猶太曆法,是從星期五日落起到星期六日落,當安息日開始時猶太教徒會點起蠟燭,而時間按當地日落時間而定,安息日的意義在塔納赫及和猶太教公禱書表示安息日有以下三個目的:

(1)記念創世記中記述上帝的創造和第七天竭工。(創世記2章:1-3節)

(2)到新天新地之後敬拜上帝的日子。(以賽亞書66章:22-24節)

(3)記念以色列人從古埃及為奴之地得釋放(申命記5章:15節)。

        此外,猶太重要的節期還包括逾越節、五旬節和贖罪日等,在台北猶太教會堂之安息日舉行為星期五日落時分至19:30,星期六上午 9:00-11:40,以及日落時分至19:30,其中之一的地點為:台北市民生東路四段54號。

      

      

參考書目:

   《塔木德經商聖經:25封猶太人的賺錢錦囊》(TALMUD for Making Money),作者:塔爾萊特.赫里姆,出版社:霍克 ,出版日期:2004/12/28。

   《卡巴拉,科學及生命的意義》,作者:麥可.萊特曼,出版社:樂果文化,出版日期:2013/03/13。

   《不可思議的猶太人》,作者:顧駿,出版社:潮21Book,出版日期:2016/12/07。

   《猶太人為何成功?:一個猶太拉比對族人深刻的剖析與研究》(WHY ARE JEWS SUCCESSFUL?),作者:尼凱米亞.羅森伯格(Nechemia Rotenberg),譯者:梁永安,出版社:立緒,出版日期:2014/03/13。

   《猶太信仰之旅》(Living Judaism),作者: 魏道思拉比(Rabbi Wayne Dosick),橄欖出版社,出版日期:2006/04/25。

   《塔木德精要》,作者:亞丁.史坦薩茲(Adin Even-Israel Steinsaltz ),啟示出版社,出版日期:2015-09-01。

 

 

 

 

 

 

 

 

 

芳的猶太文化插畫創作~《塔木德》:納稅天經地義,避稅合理合法。

23319079_1770716616273895_7544753958372753949_n  

猶太經典《妥拉》(Torah)和《塔木德》(Talmud)與參考書籍  

犹太的妥拉经卷-650x433  1MC014  getImage  
636161917535547500 

 

 

 

 getImage   

猶太文化的特色

  jb0z4610134416  e3556975caf5e832  573384669_m   

 

    13102621_1197441490268080_1971797711443989469_n   13087477_1197441560268073_8073549506466534370_n  13133357_1197441596934736_5361341768208637339_n  

 

 

 

 Jewish calendar.jpg  1359434979-546675470  

 

fang2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芳的猶太文化插畫創作~費曼(Richard Phillips Feynman)美籍猶太裔物理学家、奈米科技之父。

 

 

 

 

 

        猶太文化插畫創作,是我繼塔羅牌插畫創作:偉特、托特、奧修禪卡、彩油塔羅,以及佛教、聖經、家族排列、卡巴拉72天使插畫創作,成立的第9個插畫創作網站,也是我近10年來,步上自娛娛人塗鴉之旅又一跳躍式的成長,猶太文化一直以來,是我好奇又不得其門而入的學術研究缺憾,於是重回我的母校,旁聽猶太文化課一年,終於了解猶太文化的歷史起源和發展,以及現今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緊張關係,和猶太文化的節期、人生禮儀、與日常生活及其對世界文化的貢獻與影響,完成了我多年的心願。

       首先,讓我們先由近而遠的來認識猶太文化的內涵,看看現代國家以色列的面貌,並先釐清一些名詞概念,希伯來(Hebrew)一詞是古代族群團體名稱,即以色列的前身,以色列(Israel)則具有不同含意,可以指人名如雅各的別稱、民族或國家名稱、有關這民族的統稱、現代國名,而與猶太(Jews)相近的猶大(Judah)一詞則包含不同意涵,可能是人名如雅各之子、族名、國名、地區名稱、公元前六世紀流亡歸回故鄉的族群團體名稱,眾所週知,中東地區的紛爭一直以來都是難解的習題,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間的衝突超過一甲子,在1947年聯合國通過決議,1948年以色列建國,將巴勒斯坦地區分為兩個國家,並給予猶太移民多數土地成立以色列,原本的巴勒斯坦居民不願接受這樣的結果,鄰近的埃及、伊拉克、約旦、敘利亞、以及黎巴嫩也向以色列宣戰,開啟了第一次中東戰爭。以色列名字由來:「以色列」一詞為希伯來語,意思為「與上帝角力者」,是以撒的次子雅各與天使摔跤後,被上帝賜名為以色列,即作為以色列十二支派的始祖,記載在《聖經》《創世紀33章:18-20節》。猶太人發源於西亞的希伯來地,猶太人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間具有緊密的關聯性,猶太教是維繫猶太人間的傳統宗教,它不鼓勵非猶太人外族皈依,猶太民族的起源是根據《聖經》《創世紀12-50章》,以色列民族的開創族長包括三名男祖先和四名女祖先(參見簡介條目)。以猶太教律法建國的以色列,非常重視所謂的安息日,乃因上帝阿多乃在西乃山頒布律法,安息制度始形成,根據摩西律法所定的安息制度,遵守安息日是從以色列人出埃及後,在曠野裡的第二個月開始,上帝曉喻摩西,以色列人在每星期的第六天會獲得雙倍的嗎哪(上帝從天賜下的食物),從此摩西宣布在第七天要守安息日。

        猶太人被稱為讀經的民族,特別是不斷地研讀《妥拉》(Torah)和《塔木德》(Talmud)兩部典籍,而塔木德的目的就是要「研究妥拉」,在塔木德典籍裡認為妥拉包含了天地造化,萬事萬物都在其中,「妥拉無所不包」,因為太陽底下每件事都有內在關連,而將妥拉喻為構築宇宙的藍圖,宗教律法、風俗、習慣、技藝、醫術、人性、語言、倫理皆是妥拉,也都是塔木德要探索的課題,妥拉滲透了生命的每個面向,賢士們也不只是經師,更是人師,他們不僅傳授知識,更活出妥拉,所以他們的一言一行都值得深究,研讀《妥拉》和《塔木德》形成了一個以維護猶太教傳統精神價值為目標的神學研究,也成為猶太處世智慧的指導方針,是猶太人生活規範的重要典籍(《塔木德精要》,p167~171)。

        在人類歷史上已歷經三次產業革命,第一次是十八世紀發明蒸氣機,第二次是電燈的發明,第三次是電子計算機,第四次是奈米科技。費曼是猶太頭腦代表性人物,曾在1965年獲得諾貝爾物理獎,是國際上公認的天才。費曼曾在他的《你管別人怎麼想》(What Do You Care,What Other People Think?)一書中論述他的成長歷程深受猶太文化影響:「其實我是在猶太教氣息濃厚的環境下長大的,父親每星期五都上教堂,我則上主日學,有一陣子我還學希伯來文,也就是在那時,父親在那時教我認識世界,每當猶太牧師講述神蹟,我便想找出合理的解釋,好符合這個真實的世界,可是有些奇蹟我始終啄磨不出道理,例如摩西拋下手杖,化而為蛇的故事,我知道所有的神蹟都是編造的故事,好更生動地說明狀況,有時不免與自然現象牴觸,但我認為自然現象本身已夠妙趣盎然,不願意硬加扭曲,漸漸地我脫離了宗教信仰」(《你管別人怎麼想》,p22~25)。

         創作費曼(Richard Phillips Feynman)美籍猶太裔物理学家、奈米科技之父這幅畫,是費曼正在認真的講述他所發明的費曼圖(Feynman diagram)。

        簡介費曼:(Richard Phillips Feynman,1918年5月11日~1988年2月15日)美籍猶太裔物理学家、奈米科技之父,量子電動力學創始人之一,奈米技術之父,由費曼提出或完善的費曼圖、費曼規則和重整化計算方法是研究量子電動力學和粒子物理學的重要工具,費曼個性十足,平易近人且喜愛搞怪,有很多逸聞流傳於世,在1999年英國雜誌《物理世界》對全球130名領先物理學家的民意調查中,他被評為有史以來十位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費曼業餘愛好廣泛,如打邦哥鼓、破譯瑪雅文明的象形文字、研究如何撬開保險櫃的鎖及逛脫衣舞廳等,他自己搜羅了不少這類故事,整理成了自傳《別鬧了,費曼先生!》,該書後來成為暢銷大眾讀物, 費曼是少數幾個在大眾心目中形像生動鮮活的前沿科學家之一,曾在1965年獲得諾貝爾物理獎,是國際上公認的天才。。

        簡介希伯來經典:廣義的希伯來經典(Hebrew Scriptures)包含猶太教傳統不同的經書,例如《他納赫》(Tanakh)、《塔木德》(Talmud)或《米大示》(Midrash)等,狹義的希伯來經典(Hebrew Scripture)指《他納赫》,它在基督教被稱為《舊約聖經》,《他納赫》和《塔木德》兩部經典形成猶太教最重要的經書:前者是成文的妥拉(written Torah),後者是口傳的妥拉(oral Torah) ,兩者構成拉比猶太教的雙重妥拉(double Torahs) ,《他納赫》是永恆的聖書,而《塔木德》是猶太教信徒生活中實用的經書,這兩部經典影響後來的猶太文化深遠。

        簡介《妥拉》:《妥拉》(Torah)/《摩西五經》(Pentateuch) (希伯來、希臘)兩希(希伯來、希臘)文化影響世界文明深遠,在希伯來文化中《妥拉》/ 《摩西五經》尤其扮演重要角色,這部經典不只構成猶太教信仰的核心,亦是基督教舊約聖經的重要部份,其中有些人物與主題也出現在伊斯蘭宗教的可蘭經裡,認識《妥拉》(Torah)/《摩西五經》(Pentateuch)的主題與內容有助我們瞭解這世界三大一神宗教共同的基礎及其不同的特色,妥拉的重要性優於《他納赫》的先知書與聖卷。

        簡介《塔木德》:塔木德的意思是偉大的研究,它的誕生是源自西元前586年,猶太王國被滅之後,許多有影響力的猶太賢者,形成了一個以維護猶太教傳統精神價值為目標神學研究,在西元2世紀至6世紀間編纂了猶太教口傳律法集,即所謂的《塔木德》,成為猶太處世智慧的指針,將近2000年到處流浪散居的猶太人,凝聚了起來,使其文化得以傳承,民族得以生存,對教育的重視,也使以色列國在許多方面都名列世界前矛,《塔木德》是接觸猶太智慧的必經之路 ,《塔木德》是一部猶太人生活規範的重要書籍,讓我們來體會其中的意涵,《塔木德》中有以下幾句格言:“人類有三個朋友,小孩、財富、善行” 這是猶太民族關注的重點、“如果折斷了一條腿,你就應該感謝上帝不曾折斷你兩條腿;如果你折斷了兩條腿,你就應該感謝上帝不曾折斷你的脖子。”鼓勵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生活、“能夠得到的東西,才有價值。”他們處世是很實際的、“超越別人,不如超越自我” ,即是要你超越與生俱來的局限。

        簡介阿多乃(Adonay):猶太人忌諱直呼上帝之名,因此以 Adonay意為「我的主」或 leshem意為「這名字」來尊稱上帝,而在書寫上猶太人通常用G-d而不寫God,基督教稱呼上帝之名為「耶和華」或 Yahweh雅威,伊斯蘭稱呼上帝為安拉Allah,來自al ’ilah = the God,把上帝的名字譯為“耶和華”,這純粹是基督教的稱謂,在希伯來《聖經》中上帝的名字以4個輔音字母YHVH來表示,讀音為“雅衛”,含義為“我是”(I Am或I Will Be) ,基督教繼承了希伯來《聖經》作為《舊約》之後,把上帝的名字誤讀為“耶和華”,猶太人並不認同“耶和華”的稱謂。

        簡介猶太的卡巴拉(Kabbalah):希伯來語是 ‫קַבָּלָה,Kabbalah字面意思是「接受/接受傳統」是一個猶太教神秘主義派別,是猶太的哲學觀,用來解釋永恆的造物主與有限的宇宙之間的關係,卡巴拉旨在界定宇宙和人類的本質、存在目的的本質,以及其他各種本體論問題,它也提供方法來幫助理解這些概念和精神,從而達到精神上的實現,這些學說被卡巴拉人士用來描述《塔納赫》(希伯來聖經)和傳統的拉比文獻,並解釋猶太教儀式的涵義,卡巴拉(Kabbalah)藉由在神與人之間形成10個區隔來詮釋無限上帝(Ein Sof)與有限人類之間的關係,透過冥想、祈禱,可與神連結並堅信人類的道德精神終將戰勝邪惡。

      卡巴拉神祕主義是經過猶太歷史長期孕育,根源於希伯來聖經,《妥拉》(Torah)是其第一部分,《光輝之書》(Book of Zohar)是用神祕主義來詮釋《妥拉》的,卡巴拉神祕主義因《光輝之書》出版開啟了神祕主義詮釋哲學與猶太生活教導的運動,從四千年前的猶太人祖先亞伯拉罕開始,就寫了一本名叫《創造之書》(Sefer Yetzira)的著作,接下來的重要的作品是寫於至今3500 年前的《妥拉》(Torah)即《聖經》前五卷,又稱《摩西五經》,以及作於西元2 世紀的《光輝之書》(Book of Zohar),《光輝之書》之後是16 世紀著名的Ari 的《生命之樹》等著作,到了20 世紀出現的卡巴拉學家,耶胡達‧阿斯拉格(Yehuda Ashlag)的著作,他被人尊稱為巴拉蘇拉姆(BaalSulam),意思是階梯的主人,以其撰寫了《光輝之書》的階梯(Sulam)注釋而聞名於世。

       簡介猶太人:希伯來語: ‫יְהוּדִים,猶太人(Jews)是猶大人的後代,公元前五、四世紀之後的族群名稱,延續至現今,猶太民族是分佈於世界各國的一個族群,根據猶太教律法《哈拉卡》的定義,一切皈依猶太教的人以及由猶太母親所生的人都屬於猶太人,猶太人發源於西亞的以色列地或希伯來地,猶太人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間具有緊密的關聯性, 猶太教是維繫猶太人間的傳統宗教,它不鼓勵非猶太人外族皈依,要皈依猶太教的外族人必須通過嚴格的考驗,猶太民族或以色列民族的起源是根據《聖經》《創世紀12-50章》,以色列民族的開創族長包括三名男祖先和四名女祖先,這三位男祖先名字分別為亞伯拉罕(原稱亞伯蘭)、以撒和雅各(後與天使角力得勝改名以色列),四位女祖先的名字為撒拉(原稱撒萊)、利百加、利亞與拉結,阿多乃與以色列民族立約,將亞伯蘭的名字改為亞伯拉罕(意思是「多國之父」),又將撒萊改名為撒拉(意思為「多國之母」),經過漫長的等待,撒拉終於生了一個 兒子,給他取名為以撒(意思是「他笑了」),以撒長大後,與利百加結婚,生下雙胞胎兒子,分別為他們取名為以掃和雅各。根據有關猶太人組織的統計,2007年全球猶太人總數約在1,320萬人左右,其中540萬人定居在以色列 ,530萬人居住在美國 ,其餘則散居在世界各地,猶太人口總數僅佔全球總人口的0.2%。

        簡介猶太安息日(Shabat) :希伯來語:‫שַׁבָּת,含有「休息,停止,終止」的意思,是猶太教每週一天的休息日,根據神的有關命令紀念神創世六日後休息的第七日,安息日在摩西獲得的十誡中有明確指出,安息日的希伯來文唸做Shabat,每周的第七天為安息日,猶太節慶亦被稱作安息日,而當節日和每周的安息日在同一天,就叫做大安息日,每個禮拜一回的安息日,從星期五日落前開始,一直到隔天星期六的第三個星顯現結束,現代以色列安息日開始的時間,會公布在報紙和社區告示,會吹號角宣布安息日的到來,安息日的本意,是要以色列人不工作、不買賣,好好休息,專心地與家人相處,表示忠心服從上帝,猶太教的宗教教師拉比們,把誡命延伸到只要任何可能可以視為「作工」的行為,都被嚴格禁止,以猶太教律法建國的以色列,通常星期五和假日前夕下午三點左右,商店就會準備打烊,若在安息日開張,就會被開罰單,遵守安息日是從以色列人出埃及後,在曠野裡的第二個月開始,上帝曉喻摩西,以色列人在每星期的第六天會獲得雙倍的嗎哪(上帝從天賜下的食物),從此摩西宣布在第七天要守安息日,之後,上帝在西乃山頒布律法,安息制度始形成,根據摩西律法所定的安息制度,以色列人在每七天一次的聖日、每年幾個特定的日子、每七年一次安息年(第7年)、和每五十年一次的禧年(第50年),都必須守安息,猶太人每七天所守的安息日,按照猶太曆法,是從星期五日落起到星期六日落,當安息日開始時猶太教徒會點起蠟燭,而時間按當地日落時間而定,安息日的意義在塔納赫及和猶太教公禱書表示安息日有以下三個目的:

(1)記念創世記中記述上帝的創造和第七天竭工。(創世記2章:1-3節)

(2)到新天新地之後敬拜上帝的日子。(以賽亞書66章:22-24節)

(3)記念以色列人從古埃及為奴之地得釋放(申命記5章:15節)。

    此外,猶太重要的節期還包括逾越節、五旬節和贖罪日等,在台北猶太教會堂之安息日舉行為星期五日落時分至19:30,星期六上午 9:00-11:40,以及日落時分至19:30,其中之一的地點為:台北市民生東路四段54號。

      

      

參考書目:

   《你管別人怎麼想》(What Do You Care,What Other People Think?),作者:理查.費曼博士(Richard P. Feynman),譯者:王碧、尹萍,出版社:天下文化,出版日期:2005/05/19。

   《卡巴拉,科學及生命的意義》,作者:麥可.萊特曼,出版社:樂果文化,出版日期:2013/03/13。

   《不可思議的猶太人》,作者:顧駿,出版社:潮21Book,出版日期:2016/12/07。

   《猶太人為何成功?:一個猶太拉比對族人深刻的剖析與研究》(WHY ARE JEWS SUCCESSFUL?),作者:尼凱米亞.羅森伯格(Nechemia Rotenberg),譯者:梁永安,出版社:立緒,出版日期:2014/03/13。

   《猶太信仰之旅》(Living Judaism),作者: 魏道思拉比(Rabbi Wayne Dosick),橄欖出版社,出版日期:2006/04/25。

   《塔木德精要》,作者:亞丁.史坦薩茲(Adin Even-Israel Steinsaltz ),啟示出版社,出版日期:2015-09-01。

 

 

 

 

 

 

 

 

芳的猶太文化插畫創作~費曼(Richard Phillips Feynman)美籍猶太裔物理学家、奈米科技之父。

22141227_1737124656299758_6240281015224030838_n    

費曼曾在1965年獲得諾貝爾物理獎

 Unknown  

費曼的著作

getImage  BCS201.png  

 

猶太經典《妥拉》(Torah)和《塔木德》(Talmud)與參考書籍  

 

犹太的妥拉经卷-650x433  1MC014  
636161917535547500 

 

 

 

 getImage  

 

猶太文化的特色

 

  jb0z4610134416  e3556975caf5e832  573384669_m  

 

 

 

    13102621_1197441490268080_1971797711443989469_n   13087477_1197441560268073_8073549506466534370_n  13133357_1197441596934736_5361341768208637339_n  

 

 

 

 Jewish calendar.jpg  1359434979-546675470  

 

fang2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芳的猶太文化插畫創作~猶太教中反經院哲學的「哈西德運動」與卡巴拉理論體系。

 

 

 

 

 

 

        猶太文化插畫創作,是我繼塔羅牌插畫創作:偉特、托特、奧修禪卡、彩油塔羅,以及佛教、聖經、家族排列、卡巴拉72天使插畫創作,成立的第9個插畫創作網站,也是我近10年來,步上自娛娛人塗鴉之旅又一跳躍式的成長,猶太文化一直以來,是我好奇又不得其門而入的學術研究缺憾,於是重回我的母校,旁聽猶太文化課一年,終於了解猶太文化的歷史起源和發展,以及現今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緊張關係,和猶太文化的節期、人生禮儀、與日常生活及其對世界文化的貢獻與影響,完成了我多年的心願。

       首先,讓我們先由近而遠的來認識猶太文化的內涵,看看現代國家以色列的面貌,並先釐清一些名詞概念,希伯來(Hebrew)一詞是古代族群團體名稱,即以色列的前身,以色列(Israel)則具有不同含意,可以指人名如雅各的別稱、民族或國家名稱、有關這民族的統稱、現代國名,而與猶太(Jews)相近的猶大(Judah)一詞則包含不同意涵,可能是人名如雅各之子、族名、國名、地區名稱、公元前六世紀流亡歸回故鄉的族群團體名稱,眾所週知,中東地區的紛爭一直以來都是難解的習題,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間的衝突超過一甲子,在1947年聯合國通過決議,1948年以色列建國,將巴勒斯坦地區分為兩個國家,並給予猶太移民多數土地成立以色列,原本的巴勒斯坦居民不願接受這樣的結果,鄰近的埃及、伊拉克、約旦、敘利亞、以及黎巴嫩也向以色列宣戰,開啟了第一次中東戰爭。以色列名字由來:「以色列」一詞為希伯來語,意思為「與上帝角力者」,是以撒的次子雅各與天使摔跤後,被上帝賜名為以色列,即作為以色列十二支派的始祖,記載在《聖經》《創世紀33章:18-20節》。猶太人發源於西亞的希伯來地,猶太人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間具有緊密的關聯性,猶太教是維繫猶太人間的傳統宗教,它不鼓勵非猶太人外族皈依,猶太民族的起源是根據《聖經》《創世紀12-50章》,以色列民族的開創族長包括三名男祖先和四名女祖先(參見簡介條目)。以猶太教律法建國的以色列,非常重視所謂的安息日,乃因上帝阿多乃在西乃山頒布律法,安息制度始形成,根據摩西律法所定的安息制度,遵守安息日是從以色列人出埃及後,在曠野裡的第二個月開始,上帝曉喻摩西,以色列人在每星期的第六天會獲得雙倍的嗎哪(上帝從天賜下的食物),從此摩西宣布在第七天要守安息日。猶太人被稱為讀經的民族,特別是不斷地研讀《妥拉》(Torah)和《塔木德》(Talmud)兩部典籍,而塔木德的目的就是要「研究妥拉」,在塔木德典籍裡認為妥拉包含了天地造化,萬事萬物都在其中,「妥拉無所不包」,因為太陽底下每件事都有內在關連,而將妥拉喻為構築宇宙的藍圖,宗教律法、風俗、習慣、技藝、醫術、人性、語言、倫理皆是妥拉,也都是塔木德要探索的課題,妥拉滲透了生命的每個面向,賢士們也不只是經師,更是人師,他們不僅傳授知識,更活出妥拉,所以他們的一言一行都值得深究,研讀《妥拉》和《塔木德》形成了一個以維護猶太教傳統精神價值為目標的神學研究,也成為猶太處世智慧的指導方針,是猶太人生活規範的重要典籍(《塔木德精要》,p167~171)。

        猶太教中勤奮好學,是敬神的一個組成部分,學習本身是一切美德的本源,在猶太學術中心,除了猶太教經典,尤其是《塔木德》之外,對其他知識不予注意,但到了十八世紀末,猶太教出現過一個反對經院哲學和學者主宰猶太事務的「哈西德運動」,倡導者主張:一個人只要依靠虔誠和祈禱,也能升入天國,善的功業比偉大的知識更為重要,但後來他們不再堅持虔誠比鑽研更能達到較高的境界,而承認虔信與知識互為依賴的信仰,即使本性不虔誠,學者也能依靠自己的知識而變得虔誠(《不可思議的猶太人》,p111~112)。

        卡巴拉是一種靈修的法門,用古老的智慧解釋現代科學,探索人與神之間的關係,哈西德教派大量援用卡巴拉理論,「哈西德」一詞本意就是「虔誠」,卡巴拉智慧是一種揭示現實隱藏部分的方法,是感觀無法感知到的,整個現實是由一種「接收快樂的願望」本質所構成,這個接受的願望是創造的基礎,它是由「更高之光」擴展所創造的,是「光」創造這個接受的願望,而這個願望想要被「光」所充滿這個接受的願望也被稱為感知容器(Kli)這個接受快樂的願望是物質的開始,卡巴拉稱它為「元初物質」卡巴拉,科學及生命的意義》,p37~39)。

        創作猶太教中反經院哲學的「哈西德運動」與卡巴拉理論體系這幅畫,是有一位哈西德主義者戴著高帽正在卡巴拉生命之樹中冥想。

        簡介哈西德:希伯來語:חסידות,是猶太教正統派的一支,受到猶太神祕主義的影響,由18世紀東歐拉比巴爾‧謝姆‧托夫創立,以反對當時過於強調的守法主義猶太教,哈西德是組成現代猶太教極端正統派的一部分。

        簡介卡巴拉:Kabbalah,希伯來語:קַבָּלָה,字面意思是「接受/傳承」,是與猶太哲學觀點有關的思想,用來解釋永恆的造物主與有限的宇宙之間的關係,雖然它被許多教派所引用,但它本身並未形成宗派,而僅僅是傳統猶太教典之內的類別的經典,猶太教中稱傳統的卡巴拉主義者為「Mekubal」(希伯來語:מְקוּבָל),與猶太教哲學形成猶太教神學的兩大面向,卡巴拉旨在界定宇宙和人類的本質、存在目的的本質,以及其他各種本體論問題,它也提供方法來幫助理解這些概念和精神,從而達到精神上的實現,卡巴拉剛發展時,完全屬於猶太人的思想領域,也經常以傳統猶太思想來解釋和說明其深奧的學說,這些學說因而被卡巴拉人士用來描述《塔納赫》(希伯來聖經正典)和傳統的拉比文獻,並解釋猶太教儀式的涵義。

        簡介希伯來經典:廣義的希伯來經典(Hebrew Scriptures)包含猶太教傳統不同的經書,例如《他納赫》(Tanakh)、《塔木德》(Talmud)或《米大示》(Midrash)等,狹義的希伯來經典(Hebrew Scripture)指《他納赫》,它在基督教被稱為《舊約聖經》,《他納赫》和《塔木德》兩部經典形成猶太教最重要的經書:前者是成文的妥拉(written Torah),後者是口傳的妥拉(oral Torah) ,兩者構成拉比猶太教的雙重妥拉(double Torahs) ,《他納赫》是永恆的聖書,而《塔木德》是猶太教信徒生活中實用的經書,這兩部經典影響後來的猶太文化深遠。

        簡介《妥拉》:《妥拉》(Torah)/《摩西五經》(Pentateuch) (希伯來、希臘)兩希(希伯來、希臘)文化影響世界文明深遠,在希伯來文化中《妥拉》/ 《摩西五經》尤其扮演重要角色,這部經典不只構成猶太教信仰的核心,亦是基督教舊約聖經的重要部份,其中有些人物與主題也出現在伊斯蘭宗教的可蘭經裡,認識《妥拉》(Torah)/《摩西五經》(Pentateuch)的主題與內容有助我們瞭解這世界三大一神宗教共同的基礎及其不同的特色,妥拉的重要性優於《他納赫》的先知書與聖卷。

        簡介《塔木德》:塔木德的意思是偉大的研究,它的誕生是源自西元前586年,猶太王國被滅之後,許多有影響力的猶太賢者,形成了一個以維護猶太教傳統精神價值為目標神學研究,在西元2世紀至6世紀間編纂了猶太教口傳律法集,即所謂的《塔木德》,成為猶太處世智慧的指針,將近2000年到處流浪散居的猶太人,凝聚了起來,使其文化得以傳承,民族得以生存,對教育的重視,也使以色列國在許多方面都名列世界前矛,《塔木德》是接觸猶太智慧的必經之路 ,《塔木德》是一部猶太人生活規範的重要書籍,讓我們來體會其中的意涵,《塔木德》中有以下幾句格言:“人類有三個朋友,小孩、財富、善行” 這是猶太民族關注的重點、“如果折斷了一條腿,你就應該感謝上帝不曾折斷你兩條腿;如果你折斷了兩條腿,你就應該感謝上帝不曾折斷你的脖子。”鼓勵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生活、“能夠得到的東西,才有價值。”他們處世是很實際的、“超越別人,不如超越自我” ,即是要你超越與生俱來的局限。

        簡介阿多乃(Adonay):猶太人忌諱直呼上帝之名,因此以 Adonay意為「我的主」或 leshem意為「這名字」來尊稱上帝,而在書寫上猶太人通常用G-d而不寫God,基督教稱呼上帝之名為「耶和華」或 Yahweh雅威,伊斯蘭稱呼上帝為安拉Allah,來自al ’ilah = the God,把上帝的名字譯為“耶和華”,這純粹是基督教的稱謂,在希伯來《聖經》中上帝的名字以4個輔音字母YHVH來表示,讀音為“雅衛”,含義為“我是”(I Am或I Will Be) ,基督教繼承了希伯來《聖經》作為《舊約》之後,把上帝的名字誤讀為“耶和華”,猶太人並不認同“耶和華”的稱謂。

        簡介猶太的卡巴拉(Kabbalah):希伯來語是 ‫קַבָּלָה,Kabbalah字面意思是「接受/接受傳統」是一個猶太教神秘主義派別,是猶太的哲學觀,用來解釋永恆的造物主與有限的宇宙之間的關係,卡巴拉旨在界定宇宙和人類的本質、存在目的的本質,以及其他各種本體論問題,它也提供方法來幫助理解這些概念和精神,從而達到精神上的實現,這些學說被卡巴拉人士用來描述《塔納赫》(希伯來聖經)和傳統的拉比文獻,並解釋猶太教儀式的涵義,卡巴拉(Kabbalah)藉由在神與人之間形成10個區隔來詮釋無限上帝(Ein Sof)與有限人類之間的關係,透過冥想、祈禱,可與神連結並堅信人類的道德精神終將戰勝邪惡。

      卡巴拉神祕主義是經過猶太歷史長期孕育,根源於希伯來聖經,《妥拉》(Torah)是其第一部分,《光輝之書》(Book of Zohar)是用神祕主義來詮釋《妥拉》的,卡巴拉神祕主義因《光輝之書》出版開啟了神祕主義詮釋哲學與猶太生活教導的運動,從四千年前的猶太人祖先亞伯拉罕開始,就寫了一本名叫《創造之書》(Sefer Yetzira)的著作,接下來的重要的作品是寫於至今3500 年前的《妥拉》(Torah)即《聖經》前五卷,又稱《摩西五經》,以及作於西元2 世紀的《光輝之書》(Book of Zohar),《光輝之書》之後是16 世紀著名的Ari 的《生命之樹》等著作,到了20 世紀出現的卡巴拉學家,耶胡達‧阿斯拉格(Yehuda Ashlag)的著作,他被人尊稱為巴拉蘇拉姆(BaalSulam),意思是階梯的主人,以其撰寫了《光輝之書》的階梯(Sulam)注釋而聞名於世。

        簡介猶太人:希伯來語: ‫יְהוּדִים,猶太人(Jews)是猶大人的後代,公元前五、四世紀之後的族群名稱,延續至現今,猶太民族是分佈於世界各國的一個族群,根據猶太教律法《哈拉卡》的定義,一切皈依猶太教的人以及由猶太母親所生的人都屬於猶太人,猶太人發源於西亞的以色列地或希伯來地,猶太人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間具有緊密的關聯性, 猶太教是維繫猶太人間的傳統宗教,它不鼓勵非猶太人外族皈依,要皈依猶太教的外族人必須通過嚴格的考驗,猶太民族或以色列民族的起源是根據《聖經》《創世紀12-50章》,以色列民族的開創族長包括三名男祖先和四名女祖先,這三位男祖先名字分別為亞伯拉罕(原稱亞伯蘭)、以撒和雅各(後與天使角力得勝改名以色列),四位女祖先的名字為撒拉(原稱撒萊)、利百加、利亞與拉結,阿多乃與以色列民族立約,將亞伯蘭的名字改為亞伯拉罕(意思是「多國之父」),又將撒萊改名為撒拉(意思為「多國之母」),經過漫長的等待,撒拉終於生了一個 兒子,給他取名為以撒(意思是「他笑了」),以撒長大後,與利百加結婚,生下雙胞胎兒子,分別為他們取名為以掃和雅各。根據有關猶太人組織的統計,2007年全球猶太人總數約在1,320萬人左右,其中540萬人定居在以色列 ,530萬人居住在美國 ,其餘則散居在世界各地,猶太人口總數僅佔全球總人口的0.2%。

        簡介猶太安息日(Shabat) :希伯來語:‫שַׁבָּת,含有「休息,停止,終止」的意思,是猶太教每週一天的休息日,根據神的有關命令紀念神創世六日後休息的第七日,安息日在摩西獲得的十誡中有明確指出,安息日的希伯來文唸做Shabat,每周的第七天為安息日,猶太節慶亦被稱作安息日,而當節日和每周的安息日在同一天,就叫做大安息日,每個禮拜一回的安息日,從星期五日落前開始,一直到隔天星期六的第三個星顯現結束,現代以色列安息日開始的時間,會公布在報紙和社區告示,會吹號角宣布安息日的到來,安息日的本意,是要以色列人不工作、不買賣,好好休息,專心地與家人相處,表示忠心服從上帝,猶太教的宗教教師拉比們,把誡命延伸到只要任何可能可以視為「作工」的行為,都被嚴格禁止,以猶太教律法建國的以色列,通常星期五和假日前夕下午三點左右,商店就會準備打烊,若在安息日開張,就會被開罰單,遵守安息日是從以色列人出埃及後,在曠野裡的第二個月開始,上帝曉喻摩西,以色列人在每星期的第六天會獲得雙倍的嗎哪(上帝從天賜下的食物),從此摩西宣布在第七天要守安息日,之後,上帝在西乃山頒布律法,安息制度始形成,根據摩西律法所定的安息制度,以色列人在每七天一次的聖日、每年幾個特定的日子、每七年一次安息年(第7年)、和每五十年一次的禧年(第50年),都必須守安息,猶太人每七天所守的安息日,按照猶太曆法,是從星期五日落起到星期六日落,當安息日開始時猶太教徒會點起蠟燭,而時間按當地日落時間而定,安息日的意義在塔納赫及和猶太教公禱書表示安息日有以下三個目的:

(1)記念創世記中記述上帝的創造和第七天竭工。(創世記2章:1-3節)

(2)到新天新地之後敬拜上帝的日子。(以賽亞書66章:22-24節)

(3)記念以色列人從古埃及為奴之地得釋放(申命記5章:15節)。

    此外,猶太重要的節期還包括逾越節、五旬節和贖罪日等,在台北猶太教會堂之安息日舉行為星期五日落時分至19:30,星期六上午 9:00-11:40,以及日落時分至19:30,其中之一的地點為:台北市民生東路四段54號。

      

參考書目:

《卡巴拉,科學及生命的意義》,作者:麥可.萊特曼,出版社:樂果文化,出版日期:2013/03/13。

《不可思議的猶太人》,作者:顧駿,出版社:潮21Book,出版日期:2016/12/07。

《猶太人為何成功?:一個猶太拉比對族人深刻的剖析與研究》(WHY ARE JEWS SUCCESSFUL?),作者:尼凱米亞.羅森伯格(Nechemia Rotenberg),譯者:梁永安,出版社:立緒,出版日期:2014/03/13。

《猶太信仰之旅》(Living Judaism),作者: 魏道思拉比(Rabbi Wayne Dosick),橄欖出版社,出版日期:2006/04/25。

《塔木德精要》,作者:亞丁.史坦薩茲(Adin Even-Israel Steinsaltz ),啟示出版社,出版日期:2015-09-01。

 

 

 

 

 

 

 

 

 

 

 

 

芳的猶太文化插畫創作~猶太教中反經院哲學的「哈西德運動」與卡巴拉理論體系。  

   22050268_1736466523032238_456832961644638949_n  

《卡巴拉,科學及生命的意義》,作者:麥可.萊特曼。 

getImage  

 

猶太經典《妥拉》(Torah)和《塔木德》(Talmud)與參考書籍 

 

犹太的妥拉经卷-650x433  1MC014  
636161917535547500 

 

 getImage  

 

猶太文化的特色

 

  jb0z4610134416  e3556975caf5e832  573384669_m  

 

 

 

    13102621_1197441490268080_1971797711443989469_n   13087477_1197441560268073_8073549506466534370_n  13133357_1197441596934736_5361341768208637339_n 

 

 

 

 Jewish calendar.jpg  1359434979-546675470  

 

fang2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芳的猶太文化插畫創作~猶太民族:一個為學習而學習、愛智的民族。

 

 

 

 

       猶太文化插畫創作,是我繼塔羅牌插畫創作:偉特、托特、奧修禪卡、彩油塔羅,以及佛教、聖經、家族排列、卡巴拉72天使插畫創作,成立的第9個插畫創作網站,也是我近10年來,步上自娛娛人塗鴉之旅又一跳躍式的成長,猶太文化一直以來,是我好奇又不得其門而入的學術研究缺憾,於是重回我的母校,旁聽猶太文化課一年,終於了解猶太文化的歷史起源和發展,以及現今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緊張關係,和猶太文化的節期、人生禮儀、與日常生活及其對世界文化的貢獻與影響,完成了我多年的心願。

       首先,讓我們先由近而遠的來認識猶太文化的內涵,看看現代國家以色列的面貌,並先釐清一些名詞概念,希伯來(Hebrew)一詞是古代族群團體名稱,即以色列的前身,以色列(Israel)則具有不同含意,可以指人名如雅各的別稱、民族或國家名稱、有關這民族的統稱、現代國名,而與猶太(Jews)相近的猶大(Judah)一詞則包含不同意涵,可能是人名如雅各之子、族名、國名、地區名稱、公元前六世紀流亡歸回故鄉的族群團體名稱,眾所週知,中東地區的紛爭一直以來都是難解的習題,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間的衝突超過一甲子,在1947年聯合國通過決議,1948年以色列建國,將巴勒斯坦地區分為兩個國家,並給予猶太移民多數土地成立以色列,原本的巴勒斯坦居民不願接受這樣的結果,鄰近的埃及、伊拉克、約旦、敘利亞、以及黎巴嫩也向以色列宣戰,開啟了第一次中東戰爭。

       以色列名字由來:「以色列」一詞為希伯來語,意思為「與上帝角力者」,是以撒的次子雅各與天使摔跤後,被上帝賜名為以色列,即作為以色列十二支派的始祖,記載在《聖經》《創世紀33章:18-20節》。

       猶太人發源於西亞的希伯來地,猶太人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間具有緊密的關聯性,猶太教是維繫猶太人間的傳統宗教,它不鼓勵非猶太人外族皈依,猶太民族的起源是根據《聖經》《創世紀12-50章》,以色列民族的開創族長包括三名男祖先和四名女祖先(參見簡介條目)。

        以猶太教律法建國的以色列,非常重視所謂的安息日,乃因上帝阿多乃在西乃山頒布律法,安息制度始形成,根據摩西律法所定的安息制度,遵守安息日是從以色列人出埃及後,在曠野裡的第二個月開始,上帝曉喻摩西,以色列人在每星期的第六天會獲得雙倍的嗎哪(上帝從天賜下的食物),從此摩西宣布在第七天要守安息日。

        猶太人被稱為讀經的民族,特別是不斷地研讀《妥拉》(Torah)和《塔木德》(Talmud)兩部典籍,而塔木德的目的就是要「研究妥拉」,在塔木德典籍裡認為妥拉包含了天地造化,萬事萬物都在其中,「妥拉無所不包」,因為太陽底下每件事都有內在關連,而將妥拉喻為構築宇宙的藍圖,宗教律法、風俗、習慣、技藝、醫術、人性、語言、倫理皆是妥拉,也都是塔木德要探索的課題,妥拉滲透了生命的每個面向,賢士們也不只是經師,更是人師,他們不僅傳授知識,更活出妥拉,所以他們的一言一行都值得深究,研讀《妥拉》和《塔木德》形成了一個以維護猶太教傳統精神價值為目標的神學研究,也成為猶太處世智慧的指導方針,是猶太人生活規範的重要典籍。(參見《塔木德精要》,p167~171,作者:亞丁.史坦薩茲,出版日期:2015-09-01)

        猶太民族是一個為學習而學習、愛智的民族,事實上,猶太人一方面長於原創性思考,另一方面又敬重常識和善於邏輯分析,哲學就是融合原創性思考和常識,哲學思想是猶太教的一個有機部分,猶太教的核心基礎更多是建立在哲學立場而非神啟和奇蹟,就連《聖經》本身也是對上帝的意志與作為充滿理性的解釋,正義的問題、倫理的問題和責任的問題在《聖經》和猶太歷史的許多部分都有所表述,猶太哲學至今還是哲學研究的一個主流(《猶太人為何成功?:一個猶太拉比對族人深刻的剖析與研究》(WHY ARE JEWS SUCCESSFUL?),p103~104)。  

       在世界上所有的宗教中像猶太教把學習和研究提到如此高度絕無僅有《塔木德》(Talmud)中寫道:

         「無論誰為鑽研《妥拉》(Torah)而鑽研《妥拉》(Torah),均值得受到種種褒獎;不僅如此,而且整個世界都受惠於他,他被稱為一個朋友,一個可愛的人,一個愛神的人; 他將變得溫順謙恭,他將變得公正、虔誠正直、富有信仰;他將能遠離罪惡、接近美德。通過他,世界享有了聰慧、忠告、智性和力量」(《不可思議的猶太人》,p111)。

        創作猶太民族:一個為學習而學習、愛智的民族這幅畫,是將歷史上不同世代的優秀的猶太知名人士胡塞爾、艾茵蘭德、祖克伯三人列出,他們繼承了猶太人以學習為目的而非手段的傳統。

        簡介胡塞爾:德語:Edmund Gustav Albrecht Husserl,1859年4月8日~1938年4月26日,著名德國哲學家,現象學之父,同時亦被譽為近代最偉大哲學家之一,胡塞爾生於捷克摩拉維亞地區的小鎮普羅斯涅茲,出身於一個猶太人家庭。

        作為弗朗茲·布倫塔諾及卡爾·斯圖姆夫的學生,他影響了伊迪·斯坦因、奧伊根·芬克、馬丁·海德格爾、讓·保羅·薩特及莫里斯·梅洛-龐蒂,因為何曼曾接觸胡塞爾,所以鍾情於學院派邏輯,自1886年,他在哈勒大學以導師身份(相當於副教授)教授哲學,並於1887年,他開始相信基督教並且加入了路德會,同年結婚,並在此育有兩兒一女,1901年至1916年,他分別在哥廷根大學及弗萊堡大學擔任教授,直到1928年退休為止,退休後胡塞爾仍然利用弗萊堡大學圖書館來繼續他的研究及著作。

       直到他的得意門徒海德格爾擔任校長時,以胡塞爾的猶太人血統為理由禁止胡塞爾進入為止,胡塞爾認為,與羅素及懷德海一樣,算術實際上是「先驗」科學,不同的是,羅素與懷德海的分析基礎是邏輯學,胡塞爾則是發展出全新的哲學方法,來探究必然真理的性質,他稱之為「現象學」( phenomenology ) ,胡塞爾將現象學定義為對意識本質結構的科學研究,但現象學並不代表表象與根本實在之間存在著對立(「現象學」源自於希臘文,意指「表象」,康德曾用「現象」一詞指稱我們的經驗世界,胡塞爾認為藉由描述意識結構,可以找到確定性,其中包括他身為數學家時不斷尋求的算術基礎,為此,胡塞爾描述了現象學的觀點:意識被視為一種「意向」,也就是說,意識總是朝向某個客體,不管它是物質的,還是跟數學一樣是「觀念的」,要獲得現象學的觀點,必須透過一連串的現象「還原」,亦即描述意識的本質特徵(即意識的「意義」),胡塞爾認為這些意義(與康德的範疇相同)是普世與必然的,同時也反對歐洲(與美國)哲學瀰漫一股「相對主義」風潮。

       胡塞爾晚年時,納粹已逐漸掌握德國政局,世界也戰雲密布,因此,胡塞爾對人類知識的興趣,也轉而朝向社會層面與「存在」層面,同時也警告,歐洲文明將因相對主義與非理性主義的猖獗而陷入「危機」(同一時間,維也納的邏輯實證論者也提出相同的警告)。

       簡介艾茵·蘭德:Ayn Rand,1905年2月2日-1982年3月6日,原名「阿麗薩·濟諾維耶芙娜·羅森鮑姆」俄裔美國哲學家小說家,她的哲學理論和小說開創了客觀主義哲學運動,她同時也寫下了《源頭》(The Fountainhead)、《阿特拉斯聳聳肩》(Atlas Shrugged)等數本暢銷的小說,她的哲學和小說裡強調個人主義的概念、理性的利己主義(「理性的私利」)、以及徹底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她相信人們必須透過理性選擇他們的價值觀和行動,個人有絕對權利只為他自己的利益而活,無須為他人而犧牲自己的利益、但也不可強迫他人替自己犧牲,沒有任何人有權利透過暴力或詐騙奪取他人的財產、或是透過暴力強加自己的價值觀給他人,她的政治理念可以被形容為小政府主義和自由意志主義,雖然她從來沒有使用第一個稱呼自稱過、而且相當厭惡第二個稱呼,蘭德的小說所要表達的目標是要展示她理想中的英雄:一個因為其能力和獨立性格而與社會產生衝突的人,但卻依然奮鬥不懈朝他的理想邁進。

        簡介馬克·艾略特·祖克柏:(英語:Mark Elliot Zuckerberg,1984年5月14日-)出生於美國紐約州白原市,馬克·祖克柏出生於紐約州白原市的一個猶太裔家庭,但他聲稱自己為無神論者,他的父親Edward Zuckerberg是一名自行開業的牙醫醫師,母親Karen Kempner曾是一名精神科醫師,有一個姊姊蘭迪·祖克柏是知名的社群網站Facebook的創始人、董事長執行長,同時也是一名軟體設計師,Facebook是由他和哈佛大學的同學達斯汀·莫斯科維茲愛德華多·薩維林克里斯·休斯於2004年共同創立,在哈佛時代,祖克柏被稱譽為是「程式人」(a programming person),他修習心理學與電腦並加入猶太學生兄弟會Alpha Epsilon Pi,被譽爲Facebook教主,2010年12月,祖克柏被《時代雜誌》評選為「2010年年度風雲人物」,2016年5月27日,他以516億美元成功打入富比士全球富豪榜2016的世界第5大富豪,成為歷史上最年輕打入世界前5大的億萬富豪。

        簡介希伯來經典 (Hebrew Scripture ) :廣義的希伯來經典(Hebrew Scriptures)包含猶太教傳統不同的經書,例如《他納赫》(Tanakh)、《塔木德》(Talmud)或《米大示》(Midrash)等,狹義的希伯來經典(Hebrew Scripture)指《他納赫》,它在基督教被稱為《舊約聖經》,《他納赫》和《塔木德》兩部經典形成猶太教最重要的經書:前者是成文的妥拉(written Torah),後者是口傳的妥拉(oral Torah) ,兩者構成拉比猶太教的雙重妥拉(double Torahs) ,《他納赫》是永恆的聖書,而《塔木德》是猶太教信徒生活中實用的經書,這兩部經典影響後來的猶太文化深遠。

        簡介《妥拉》:《妥拉》(Torah)/《摩西五經》(Pentateuch) (希伯來、希臘)兩希(希伯來、希臘)文化影響世界文明深遠,在希伯來文化中《妥拉》/ 《摩西五經》尤其扮演重要角色,這部經典不只構成猶太教信仰的核心,亦是基督教舊約聖經的重要部份,其中有些人物與主題也出現在伊斯蘭宗教的可蘭經裡,認識《妥拉》(Torah)/《摩西五經》(Pentateuch)的主題與內容有助我們瞭解這世界三大一神宗教共同的基礎及其不同的特色,妥拉的重要性優於《他納赫》的先知書與聖卷。

       簡介《塔木德》:塔木德的意思是偉大的研究,它的誕生是源自西元前586年,猶太王國被滅之後,許多有影響力的猶太賢者,形成了一個以維護猶太教傳統精神價值為目標神學研究,在西元2世紀至6世紀間編纂了猶太教口傳律法集,即所謂的《塔木德》,成為猶太處世智慧的指針,將近2000年到處流浪散居的猶太人,凝聚了起來,使其文化得以傳承,民族得以生存,對教育的重視,也使以色列國在許多方面都名列世界前矛,《塔木德》是接觸猶太智慧的必經之路 ,《塔木德》是一部猶太人生活規範的重要書籍,讓我們來體會其中的意涵,《塔木德》中有以下幾句格言:“人類有三個朋友,小孩、財富、善行” 這是猶太民族關注的重點、“如果折斷了一條腿,你就應該感謝上帝不曾折斷你兩條腿;如果你折斷了兩條腿,你就應該感謝上帝不曾折斷你的脖子。”鼓勵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生活、“能夠得到的東西,才有價值。”他們處世是很實際的、“超越別人,不如超越自我” ,即是要你超越與生俱來的局限。

        簡介猶太人:希伯來語: ‫יְהוּדִים,猶太人(Jews)是猶大人的後代,公元前五、四世紀之後的族群名稱,延續至現今,猶太民族是分佈於世界各國的一個族群,根據猶太教律法《哈拉卡》的定義,一切皈依猶太教的人以及由猶太母親所生的人都屬於猶太人,猶太人發源於西亞的以色列地或希伯來地,猶太人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間具有緊密的關聯性,猶太教是維繫猶太人間的傳統宗教,它不鼓勵非猶太人外族皈依,要皈依猶太教的外族人必須通過嚴格的考驗,猶太民族或以色列民族的起源是根據《聖經》《創世紀12-50章》,以色列民族的開創族長包括三名男祖先和四名女祖先,這三位男祖先名字分別為亞伯拉罕(原稱亞伯蘭)、以撒和雅各(後與天使角力得勝改名以色列),四位女祖先的名字為撒拉(原稱撒萊)、利百加、利亞與拉結,阿多乃與以色列民族立約,將亞伯蘭的名字改為亞伯拉罕(意思是「多國之父」),又將撒萊改名為撒拉(意思為「多國之母」),經過漫長的等待,撒拉終於生了一個兒子,給他取名為以撒(意思是「他笑了」),以撒長大後,與利百加結婚,生下雙胞胎兒子,分別為他們取名為以掃和雅各。根據有關猶太人組織的統計,2007年全球猶太人總數約在1,320萬人左右,其中540萬人定居在以色列530萬人居住在美國,其餘則散居在世界各地,猶太人口總數僅佔全球總人口的0.2%

        簡介猶太安息日(Shabat) :希伯來語:‫שַׁבָּת,含有「休息,停止,終止」的意思,是猶太教每週一天的休息日,根據神的有關命令紀念神創世六日後休息的第七日,安息日在摩西獲得的十誡中有明確指出,安息日的希伯來文唸做Shabat,每周的第七天為安息日,猶太節慶亦被稱作安息日,而當節日和每周的安息日在同一天,就叫做大安息日,每個禮拜一回的安息日,從星期五日落前開始,一直到隔天星期六的第三個星顯現結束,現代以色列安息日開始的時間,會公布在報紙和社區告示,會吹號角宣布安息日的到來,安息日的本意,是要以色列人不工作、不買賣,好好休息,專心地與家人相處,表示忠心服從上帝,猶太教的宗教教師拉比們,把誡命延伸到只要任何可能可以視為「作工」的行為,都被嚴格禁止,以猶太教律法建國的以色列,通常星期五和假日前夕下午三點左右,商店就會準備打烊,若在安息日開張,就會被開罰單,遵守安息日是從以色列人出埃及後,在曠野裡的第二個月開始,上帝曉喻摩西,以色列人在每星期的第六天會獲得雙倍的嗎哪(上帝從天賜下的食物),從此摩西宣布在第七天要守安息日,之後,上帝在西乃山頒布律法,安息制度始形成,根據摩西律法所定的安息制度,以色列人在每七天一次的聖日、每年幾個特定的日子、每七年一次安息年(第7年)、和每五十年一次的禧年(第50年),都必須守安息,猶太人每七天所守的安息日,按照猶太曆法,是從星期五日落起到星期六日落,當安息日開始時猶太教徒會點起蠟燭,而時間按當地日落時間而定,安息日的意義在塔納赫及和猶太教公禱書表示安息日有以下三個目的:

(1)記念創世記中記述上帝的創造和第七天竭工。(創世記2章:1-3節)

(2)到新天新地之後敬拜上帝的日子。(以賽亞書66章:22-24節)

(3)記念以色列人從古埃及為奴之地得釋放(申命記5章:15節)。

    此外,猶太重要的節期還包括逾越節、五旬節和贖罪日等,在台北猶太教會堂之安息日舉行為星期五日落時分至19:30,星期六上午 9:00-11:40,以及日落時分至19:30,其中之一的地點為:台北市民生東路四段54號。

      

      

參考書目:

《不可思議的猶太人》,作者:顧駿,出版社:潮21Book,出版日期:2016/12/07。

《猶太人為何成功?:一個猶太拉比對族人深刻的剖析與研究》(WHY ARE JEWS SUCCESSFUL?),作者:尼凱米亞.羅森伯格(Nechemia Rotenberg),譯者:梁永安,出版社:立緒,出版日期:2014/03/13。

《猶太信仰之旅》(Living Judaism),作者: 魏道思拉比(Rabbi Wayne Dosick),橄欖出版社,出版日期:2006/04/25。

《塔木德精要》,作者:亞丁.史坦薩茲(Adin Even-Israel Steinsaltz ),啟示出版社,出版日期:2015-09-01。

 

 

 

 

 

 

 

 

 

芳的猶太文化插畫創作~猶太民族:一個為學習而學習、愛智的民族。

 22279677_1737173092961581_2588746875660253711_n    

  胡塞爾著名德國哲學家、現象學之父、近代最偉大哲學家之一,出身於一個猶太人家庭。

1414850058-3628558876_m    

    艾茵·蘭德:Ayn Rand,俄裔美國哲學家、小說家,她的哲學理論和小說開創了客觀主義哲學運動 。

   Ayn_Rand1.jpg  

    馬克·艾略特·祖克柏出生於紐約州白原市的一個猶太裔家庭是知名的社群網站Facebook的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長,同時也是一名軟體設計師被譽爲Facebook教主。

images

 

猶太經典《妥拉》(Torah)和《塔木德》(Talmud)與參考書籍

 

犹太的妥拉经卷-650x433  1MC014  
636161917535547500 

 getImage  

 

猶太文化的特色

  jb0z4610134416  e3556975caf5e832  573384669_m  

 

    13102621_1197441490268080_1971797711443989469_n   13087477_1197441560268073_8073549506466534370_n  13133357_1197441596934736_5361341768208637339_n 

 

 Jewish calendar.jpg  1359434979-546675470  

 

fang2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芳的家族排列插畫創作~當案主一直持續地待在頭腦裡,一個好的治療師的工作就是把案主帶回到當下。

 

 

 

 

 

 

      家族系統排列療法創辦人德國心理治療師伯特·海寧格他所採用的方法稱之為洞見的現象學,或敞開的現象學,是要在直觀中瞥見本質,通過探究問題的根源和找出解決方法,在實際運作上,要做到超越個體與家族,去觸及更偉大的靈魂。

      現象學phenomenology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在台大讀研究所時,主修了許多歐洲社會科學方法論,研讀了大量這一方面的書籍,現在進入家族排列系統領域,像是復習和落實操作此一哲學方法論~存而不論,回到本質的現象學方法,介於哲學和心理學之間,使二者之間有了對話與相互支援的機制。

     海寧格的學生史瓦吉多1957年生於德國,畢業於慕尼黑大學心理學系,1995年追隨海寧格學習「家族系統排列」2000年開始帶領訓練課程,2008年出版《家族系統排列治療精華-愛的根源回溯找回個人生命力量》(作者:史瓦吉多,譯者:林群華,生命潛能出版社,2008/04/01) ,這本書承接海寧格的思想論點並進一步做了更精闢的闡述與解說,是研究家族系統排列不可遺漏的參考書目,2010年再出版《當靜心與諮商相遇The Zen Way of Counseling》(作者:史瓦吉多(Svagito R. Liebermeister),譯者:莎薇塔 Sevita,生命潛能出版社,2010/04/01) 

      史瓦吉多在《當靜心與諮商相遇The Zen Way of Counseling》中談到一個好的治療師應當把案主從頭腦帶回到當下的存在:當案主長時間用一種過度詳細的方式來描述問題,就像說故事一樣永無止境,而不去感受自己真正的感覺時,我們會說他是待在頭腦的向度裡,要避免這種說故事的情況,試著協助案主跳脫對於頭腦的認同以及頭腦製造問題的本質,頭腦是個長期性的擔憂者,當它沒有問題可以擔憂時,它也會對這種狀態感到擔憂,它會繼續製造或想像出新的問題。

      待在當下,會擁有一種存在感,存在感和靜心有關,靜心可以說是一門觀照頭腦、從思考歷程中跳脫出來的藝術,頭腦和現實從來沒有會合的時候,現實只存在於當下,而頭腦存在於過去和未來(《當靜心與諮商相遇The Zen Way of Counseling》,p44~53)。 

     創作當案主一直持續地待在頭腦裡,一個好的治療師的工作就是把案主帶回到當下這幅畫,有一個女子雙手捧著一杯茶,閉目專注於當下此刻她所存在的狀態。

     簡介現象學:phenomenology,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胡塞爾深受波查諾(B.Bolzano, 1781-1848)之「真理自身」,即超越時空與個人之絕對、又普遍的客觀存在者的理念影響,而提出對意識本質的研究,或描述先驗的、絕對的認識之根本與法則,他稱之為「現象學」,胡塞爾思想發展的第一個重要轉折點的標誌是《邏輯研究》(Logical Investigations),這本書是近當代哲學最重要的著作之一,為哲學的發展在本體論和認識論之間開拓了新的道路,在它的感召下,大批思想家匯集到回到事物本身 Zurück zu den Sachen selbst )的大旗下,其中包括莫里茨·蓋格(Moritz Geiger)、亞力山大·普凡德爾(Alexander Pfaender )、馬克斯·舍勒(Max Scheler)、奧斯卡·貝克(Oscar Becker)、特奧多爾·康拉德(Theodor Conrad)等人,此外還有大批哲學家,雖然並非嚴格意義上的現象學家,他們的思想也受到了現象學的很大影響,其中就包括薩特、海德格爾、梅洛-龐蒂、伽達默爾等等重要哲學家,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現象學通過他們的演繹發展,仍然活躍於當代的思想界成為當代哲學的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現象學強調對直接直觀和經驗感知的區分,認為哲學(或至少是現象學)的主要任務是釐清二者之間的關聯,並且在直觀中獲得對本質的認識,如胡塞爾在《哲學與現象學研究年鑑》創刊號的前言中所稱:將各個編者聯合在一起並且甚至在所有未來的合作者那裡都應當成為前設的東西,不應是一個學院系統,而毋寧說是一個共同的信念:只有通過向直觀的原本源泉以及在此源泉中汲取的本質洞察的回覆,哲學的偉大傳統才能根據概念和問題而得到運用,只有通過這一途徑,概念才能得到直觀的澄清,問題才能在直觀的基礎上得到新的提出,爾後也才能得到原則上的解決。

     現象學首先是一種方法,即從直接直觀和先驗本質中提取知識的途徑,在方法之外,現象學在研究對像上找到了連接心理學和邏輯學的中間地帶,為「純粹邏輯學」找到了根基,另一方面,在研究途徑上,現象學找到了實證主義和形上學之間的一條道路,被胡塞爾本人稱為「先驗的經驗主義」,最基本形式的現象學,嘗試為通常認為主觀性觀點的客觀性研究創造條件約束:關注(consciousness)和關注體驗的概念,比如判斷,理解和情感,儘管現象學尋求成為科學的,它沒有嘗試從臨床心理學或者神經學角度來研究關注,相反,它尋求通過系統直覺去決定關注和關注體驗的基礎屬性和結構,胡塞爾在他師從的哲學家、心理學家,弗朗茲·布倫塔諾(Franz Brentano)和卡爾·斯圖姆夫(Carl Stumpf)的講座和著作中催生了現象學說的很多重要的概念,一個胡塞爾從布倫塔諾借鑒的現象學的重要元素就是意向性(intentionality,通常也被稱作aboutness),指出關注總是某些特定關注(consciousness of something),關注對象自己被稱作意向對象,並且常常以不同方式用來代替關注,比如理解、記憶、關聯和延伸,直觀等,通過這些不同的意向性,雖然都具有不同結構和不同的方式存在於對此物的意向中,一個對象仍然成為同一個相同個體;針對相同意向對象的意向性在直覺中,就是立即生成的此對象物的附屬性和最後對它的記憶。

     簡介家族排列現象學運作的方法:家族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是心理諮詢治療領域的一個方法,多用於家庭治療,由德國伯特·海寧格(Bert Hellinger)最早研究發展起來的,家庭系統排列是系統排列(Systemic Constellation)的一種另有組織系統排列等,系統排列是通過現象學方法探究問題的根源和解決方法。在海寧格認為「家庭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s)與心理治療有本質上的差異,他說我的工作是要讓重要的本質呈現出來,而不僅局限於表面,例如:若要治療疾病,有哪些需要的動力要揭露。所以家族排列在本質上就和心理治療有所差異。(《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p18),這已經不算是心理治療了,它遠遠超過心理治療的範疇。它是應用哲學、生命學院。如果我們試著將之定義為某種心理治療的學派,它會像水一樣從手中流掉,而我們會徹底地錯過。(《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p284),海寧格他所採用的方法稱之為洞見的現象學,或敞開的現象學,現象學phenomenology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在《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對於現象學的求知途徑,海寧格說道我在用的是現象學的心理治方法。現象學是一套很古老的哲學方法,要有高度的自律才能運用這個方法。其運作方式是沒有任何目的性與畏懼之心,只是投身於一項事情之中,並且忘記一切相關的資料。有如置身在黑暗當中,靜觀其變,在剎那間便能洞悉事最重要之處。(p6~8),而每一個家庭都有一份記憶力,能從記憶中揭曉出來的便是一份恩賜。可是那些呈現出來的東西的背後,仍然隱藏著某些神秘的本質...我們只能利用顯現出來的現象做一點事,...呈現出來的現象不會將隱閉、埋藏的核心本質全數透露,總是帶著點到即止的味道,可是我們的見解常常遠離所呈現出來的現象,當我們建立了某些見解,並堅持主觀的態度,就會阻礙我們獲取知識。(《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p18)。所以在家族排列的現象學運作方法,應該是把焦點從求助者和他的家庭,轉而投入到更廣闊的靈魂,去領會解決之道,使自己得到淨化。在《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海寧格說道現象學運作方法是,把焦點由近而遠,由狹隘而廣闊。意即,治療師不只把目光投射在包圍著求助者及他的家庭上,而應把目光投射在包圍著求助者的能量場和更共同的靈魂上,為它們服務。對問題的認知、可能的解決方法,往往來自與廣闊的能量場與更偉大的靈魂的連結。上去領會解決之道更偉大的靈魂會把具有解決、有治療的畫面、句子以及步驟,通過感知顯現出來。剎那間,一幅畫面、一個字或一句話會出現,會幫助他走下一步,過程就是通過現象學的態度,接觸靈魂的多重層次,以極中精神的等待代替行動(p246)

     簡介家族:指基於血緣、婚姻、生命共同體構成的利益集團,通常表現為以一個家庭為主構成的中心,如東亞社會的財團,多以一個家庭為背景所形成的企業集團;有時幫派內的不同派係也以家族稱之。漢語家族小範圍內有時和宗族混淆使用,但其家族特徵表現為同一姓氏,以一個家庭為中心,中心家庭為家族共同祖先或家族中心人物。漢字家族在日語裡的意思是家人,這和中文意思有一定區別。

     簡介家庭(族)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是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領域的一個方法,多用於家庭治療,該方法由德國心理學家伯特·海寧格(Bert Hellinger)最早研究發展起來的,家庭系統排列是系統排列(Systemic Constellation)的一種(另有組織系統排列等),系統排列是通過現象學方法探究問題的根源和解決方法。海寧格發現在家庭系統中,有一些不易被人們意識到的動力,操控著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很多人的心身問題,其實都是家庭「牽連」造成的,將「牽連」的原因顯露出來,往往能找出化解的方法,家庭系統排列(系統排列的一個子應用)是一種體驗程序,目的在於釋放和解決人自身和人與人之間的深層壓力,該程序的發展可以追溯到哲學家和臨床醫學家,包括現象學之父埃德蒙德·胡塞爾、跨代系統思想先驅Ivan Boszormenyi-Nagy、發展出家庭雕塑(系統排列雛型)的維吉尼亞·薩提爾以及貝爾特·海靈格,在過去十年中,全世界的從業者都對這項方法進行了進一步的改進和發展,包括精神病學家(德國的Gunthard Weber和Albrecht Mahr、澳大利亞的Chris Walsh)、心理學家(德國的Hunter Beaumont、挪威的Marta Thorsheim、美國的Edward Lynch和Dan Booth Cohen、英國的Judith Hemming),以及許多另類療法的提供者。「家庭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s)這個術語首次由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用在不太一樣的語境中,用來指每一個個體屬於(並聯結於)家庭系統中他與其他家人的關係。進行的方法與程序,是排列師指導參加工作坊的人,由求助者所面臨的困境,尋求解決之道,在場成員輪流做代表,在活動中進行系統排列。在簡短介紹之後,排列師建議哪些人或事物將在系統排列中被代表,通常一個是案主的代表,一個或多個家庭成員的代表,有時還有抽象概念(比如抑鬱)的代表,或國家的代表。案主從小組人群中挑選代表,按照當時的感覺來安排各個代表的位置,然後坐下觀察。各個代表靜靜地站著幾分鐘,不同於心理表演治療法,代表不用演戲、擺造型或扮演角色。在安排代表的位置,以及後續的步驟中,特別強調直覺,這是為了利用精神病學家Albrecht Mahr 所描述的認知場(Knowing Field)(Mahr 1999),認知場可以引導參與者感知到並用語言表達出他們所代表的那個真正的家庭成員的感情和感覺,現在還沒有完全理解代表為什麼能夠感知的機制,代表對其所代表的人只有一點了解或根本就不了解,儘管如此,代表通常能體驗到對系統排列有用的感情或生理感覺。排列師可以要求每個代表描述他有何感覺,此時,從代表所體現出來的空間關係和感覺中,導師、案主、小組成員就可感知到一些對於當事人個人問題有關的信息。治療辦法一般是重新安排代表的位置、應導師要求大聲地說出一些句子,如果在新的位置上或者說話後,代表沒有感覺好一點,他們可以再次移動,或者試著說一些其他的話,有時系統排列會在完全解決事情之前結束。當每一位代表在其位置上感覺很好,並且其他代表也同意,便實現了解決方法,這就是以一種抽象的方式解決了所面臨的問題。在發現治療解決辦法的過程中,小組成員感覺不對或產生負面感覺的位置佈局是導師需要特別注意的,這種位置佈局可代表案主家庭成員之間的系統性糾纏,在諸如謀殺、自殺、童年喪母、父母或兄弟姊妹早亡、戰爭、自然災害、移民或辱罵引起未解決的心理創傷,困擾家庭時,系統性糾纏就出現了,支持者主張,即使現在受到影響的人已經不知道過去發生的那些事件,這些事件所造成的負面遺產也能夠轉給下一代,精神病學家Ivan Boszormenyi-Nagy 稱此現象為無形忠誠(Böszörményi-Nagy & Spark 1973)

     海寧格自己在《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中對家族系統排列,是這樣定義的"「家族系統排列」是什麼意思?這個詞彙描述出排列家族成員的過程。個案從團體中挑人,代表家族中某些重要的成員,如父母、兄弟姊妹、個案本身。然後個案排列出代表間的相互關係這就是「家族系統排列」。接著會發生什麼事呢?雖然代表者!不認識他們所代表的人,突然間卻有了「被代表人」的感受。家族系統排列的經驗告訴我們,在某個心靈場域內,人人都和更偉大的整體連結。每個家族成員都出現在這個心靈場域內,連死者也是,場域中人人都和其他人融合一致,...雖然他們不一定在理智上能意識到這點,不過他們的行為和情感則清楚地表現出這點。家族系統排列裡,這些連結的深度將會逐漸顯露。進行家族系統排列時,我們也會在心靈場域中接收到洞見和訊息。每個家人都生活在一個更大的共同心靈裡,它看顧著所有家族成員,和其他透過命運而相連的人。它遵循某種法則,也強制執行這些法則,這為家族成員帶來深遠的影響和後果。"(p284~285)。

     簡介史瓦吉多:1957年生於德國,畢業於慕尼黑大學心理學系,從事治療師及助人工作已超過26年,1981年探索過各式各樣的靜心技巧,1995年,追隨「家族系統排列」創始者海寧格,於2000年開始帶領訓練課程,他把靜心與排列結合,他的排列帶著臣服與敬重切入主題,從2000年開始帶領家族系統排列工作後,訓練超過十五個國家數百位治療師,足跡遍及歐洲、美洲、亞洲,在印度國際成長中心多年擔任治療師的培訓計劃和統籌,代表作為:《愛的根源:家族系統排列治療精華》、《當靜心與諮商相遇》。
   史瓦吉多在印度普那靜心村(Osho Meditation Resort),擔任治療師培訓計劃的統籌,此外在世界各地帶領課程。

     簡介伯特·海寧格:Anton Hellinger,1925年12月16日-,是實行家庭系統排列療法的德國心理治療師,今年來他的著作也擴展至精神靈性運動領域,在世界各地都有一些支持者踐行他的理論,該療法是否有效存在爭議,海寧格本人也是有爭議的人物,海寧格生於一個德國天主教家庭,他說其父母的天主教信仰抵制了國家主義的影響,10歲時他進入天主教修道院學校,受洗,成為牧師前往南非傳教,希特勒青年團招募他加入,但他拒絕,1942年他被招募入伍,在西線作戰,1945年在比利時被盟軍俘虜,他逃出戰俘營回到德國,化名避入天主教修道院,他在維爾茨堡大學大學學習哲學和神學,成為一名神父,1950年代,他去到南非祖魯地區傳教,期間在南方大學得到學士學位和大學教育文憑,獲得了在公立高中教學的資格,他在南非待了16年,擔任牧師、教師,最後成為校長,他學會了祖魯語,受當地文化的影響,他反思天主教的教義,最終脫離天主教,並回到德國,在德國他很快結婚,在維也納學習心理分析,後來加入了心理分析學會,1973年他前往美國受教於Arthur Janov,並受到Eric Berne的Transactional Analysis影響,1993年和Weber合作出版了第一本書Zweierlei Glück(意思是第二次機會),接下來的15年裡他出版了30本書,並在世界各地旅行、講座,開辦學習班和訓練課程,但學術界並不認同他的理論,他和第二任妻子瑪麗亞·蘇菲·海寧格(Maria Sophie Hellinger)開辦了海寧格學校。

海寧格的著作有:

《海寧格自傳訪談錄》,作者:伯特·海寧格、嘉碧綠.譚.荷佛,出版日期:2011/07/01,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愛的序位》,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08/11/09,出版社:商周出版。

《家族星座治療:海寧格的系統心理療法》,作者:伯特·海寧格/等著,出版日期:2001/10/05,出版社:張老師文化。

《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09/10/14,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09/06/01,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心靈之藥:身心疾病之系統排列輔導實例》,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10/01/05,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內在之旅:海寧格獨特的靜心》,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10/01/10,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成功的序位:企業心管理》,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11/11/01,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成功的人生:擁抱生命、享受成功》,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11/09/01,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遇見真理》,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11/08/20,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再見耶穌~海寧格談成功的思維》,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11/06/01,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成功的故事》Story of Success,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2011/10/3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家族系統排列參考書籍:

《家族系統排列治療精華-愛的根源回溯找回個人生命力量》,作者:史瓦吉多(Svagito R. Liebermeister),譯者:林群華,生命潛能出版社,2008/04/01出版) 

   《當靜心與諮商相遇The Zen Way of Counseling》,作者:史瓦吉多(Svagito R. Liebermeister),譯者:莎薇塔 Sevita,生命潛能出版社,2010/04/01出版) 

  《家族排列釋放疾病業力Whats Out of Order Here?》,作者:伊絲.庫什拉博士(Dr.Ilse Kutschera)、克里斯帝.布魯格(Christine Brugger),譯者:張曉餘,生命潛能出版社,2010/05/03出版) 

 

      簡介胡塞爾:德語:Edmund Gustav Albrecht Husserl,1859年4月8日-1938年4月26日,著名德國哲學家,現象學之父,同時亦被譽為近代最偉大哲學家之一,胡塞爾生於捷克摩拉維亞地區的小鎮普羅斯涅茲,出身於一個猶太人家庭。作為弗朗茲·布倫塔諾及卡爾·斯圖姆夫的學生,他影響了伊迪·斯坦因、奧伊根·芬克、馬丁·海德格爾、讓·保羅·薩特及莫里斯·梅洛-龐蒂,因為何曼曾接觸胡塞爾,所以鍾情於學院派邏輯,自1886年,他在哈勒大學以導師身份(相當於副教授)教授哲學,並於1887年,他開始相信基督教並且加入了路德會,同年結婚,並在此育有兩兒一女,1901年至1916年,他分別在哥廷根大學及弗萊堡大學擔任教授,直到1928年退休為止,退休後胡塞爾仍然利用弗萊堡大學圖書館來繼續他的研究及著作,直到他的得意門徒海德格爾擔任校長時,以胡塞爾的猶太人血統為理由禁止胡塞爾進入為止。胡塞爾認為,與羅素及懷德海一樣,算術實際上是「先驗」科學,不同的是,羅素與懷德海的分析基礎是邏輯學,胡塞爾則是發展出全新的哲學方法,來探究必然真理的性質,他稱之為「現象學」( phenomenology )。胡塞爾將現象學定義為對意識本質結構的科學研究,但現象學並不代表表象與根本實在之間存在著對立(「現象學」源自於希臘文,意指「表象」,康德曾用「現象」一詞指稱我們的經驗世界,胡塞爾認為藉由描述意識結構,可以找到確定性,其中包括他身為數學家時不斷尋求的算術基礎,為此,胡塞爾描述了現象學的觀點:意識被視為一種「意向」,也就是說,意識總是朝向某個客體,不管它是物質的,還是跟數學一樣是「觀念的」,要獲得現象學的觀點,必須透過一連串的現象「還原」,亦即描述意識的本質特徵(即意識的「意義」),胡塞爾認為這些意義(與康德的範疇相同)是普世與必然的,同時也反對歐洲(與美國)哲學瀰漫一股「相對主義」風潮。胡塞爾晚年時,納粹已逐漸掌握德國政局,世界也戰雲密布,因此,胡塞爾對人類知識的興趣,也轉而朝向社會層面與「存在」層面,同時也警告,歐洲文明將因相對主義與非理性主義的猖獗而陷入「危機」(同一時間,維也納的邏輯實證論者也提出相同的警告)。

     簡介心理治療:Psychotherapy,是由經過受過心理治療專業訓練並通過考核的人員,主要是心理師以及接受心理治療訓練的精神科醫師,立一種獨特的人際關係來協助患者(或稱當事人、案主、個案)處理心理問題、減輕主觀痛苦經驗、醫治精神疾病及促進心理健康、個人成長,心理治療一般是基於心理治療理論及相關實證研究(主要是諮詢心理學、臨床心理學和精神病學)而建立的治療系統,以建立關係、對話、溝通、深度自我探索、行為改變等的技巧來達到治療目標,例如改善受助者的心理健康或減輕精神疾病徵狀等。心理治療有多個不同學派,而且不斷發展中,不同學派之間對學派之劃分也有歧異,即使有經驗的治療師也無法熟稔所有學派的治療方式,美國著名的精神科經典教材Synopsis of Psychiatry和英國牛津出版的精神科教科書也沒有一致的分類法,英國系統的分類方式:

精神分析:由弗洛依德創立,主要目標為揭示潛意識的焦慮,主要技巧包括自由聯想(free association)、轉移和反轉移(transference and counter-transference)、夢境解析(dream analysis)等。

榮格的分析心理學:由榮格創立,主要技巧如沙遊(sandplay),藝術治療大多以榮格的理論為基礎。

阿德勒精神分析學派:由阿德勒所創立,主要目標為減少自卑(inferiority),主要技巧包括:分析家庭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生活風格等。

動力取向心理治療:儘管精神分析學者不認為精神分析是精神動力學派其中一支,但大多數治療師仍同意精神分析是動力取向的始祖。

行為治療,如係統減敏法和厭惡療法等等

認知行為治療,包括認知治療(CT)和理性情緒行為治療(REBT)以及Behavioral Modification

案主中心治療,由羅哲斯從人本主義中發展出來的心理治療

團體心理治療

家庭治療與性治療

完形治療

會心治療

心理劇

語言治療

原始療法

存在主義治療:亞隆(Irvin Yalom)提出,與其說是提供具體治療技巧,不如說是提供治療者一個觀點。

  

 

 

 

 

 

 

芳的家族排列插畫創作~當案主一直持續地待在頭腦裡,一個好的治療師的工作就是把案主帶回到當下。

20915536_1696718547007036_2493371002355088088_n  

家庭系統排列療法創辦人,德國海寧格 

  

 德國心理治療師伯特·海寧格的著作   

 getImage  2011780064838bgetImageimages-1.jpeg    Unknown-1.jpeg       

getImageimages     4ff903e0808300deaf998ca206e1f1b2  

 組織系統排列的參考書籍  

2014941053078b  

 現象學於1900年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創立     

e78fbee8b1a1e5adb81DefaultImage.jsp 

 史瓦吉多(Svagito R. Liebermeister)著作 

getImage

 

 

 

 getImage

fang2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芳的家族排列插畫創作~個人成長與成熟的過程,就是與更大的力量「存在」(being)、「更偉大的靈魂」愈來愈契合,駁斥生命其實就像一種殘障。

 

 

 

 

 

 

      家族系統排列療法創辦人德國心理治療師伯特·海寧格他所採用的方法稱之為洞見的現象學,或敞開的現象學,是要在直觀中瞥見本質,通過探究問題的根源和找出解決方法,在實際運作上,要做到超越個體與家族,去觸及更偉大的靈魂。

     現象學phenomenology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在台大讀研究所時,主修了許多歐洲社會科學方法論,研讀了大量這一方面的書籍,現在進入家族排列系統領域,像是復習和落實操作此一哲學方法論~存而不論,回到本質的現象學方法,介於哲學和心理學之間,使二者之間有了對話與相互支援的機制。

     海寧格的學生史瓦吉多1957年生於德國,畢業於慕尼黑大學心理學系,1995年追隨海寧格學習「家族系統排列」2000年開始帶領訓練課程,2008年出版《家族系統排列治療精華-愛的根源回溯找回個人生命力量》(作者:史瓦吉多,譯者:林群華,生命潛能出版社,2008/04/01) ,這本書承接海寧格的思想論點並進一步做了更精闢的闡述與解說,是研究家族系統排列不可遺漏的參考書目,2010年再出版《當靜心與諮商相遇The Zen Way of Counseling》(作者:史瓦吉多(Svagito R. Liebermeister),譯者:莎薇塔 Sevita,生命潛能出版社,2010/04/01) 

      史瓦吉多在《家族系統排列治療精華~愛的根源回溯找回個人生命力量》第22章靜心的藝術中談到家族系統排列與靜心之間的關係:靜心中,不嘗試改變或修正什麼,而是覺知到內在的本體,意識的觀照狀態,這個狀態一發生,所有的對抗衝突與掙扎矛盾都會止息,在家族系統排列裡,人們去看自己如何與家族連結,學著接受,擁抱這個根,人們在看見並了解自己與家族束縛的方式後,通常會領悟到自己為何會有某種表現,當他們接受自己就是這樣,屬於內在永恆的靈性品質就會閃現,若能完全接受自己的命運,與它和諧共處,就有可能發展出某種別人沒有的力量與健全,不承認生命,就像一種殘障,當我們回顧個人的生命歷史,當我們悔恨,實際上是在消去自己身上的一些東西,因為事件的事實真相是不會改變的,每個欲望都是障礙,包括欲求某個負擔,當我們承認了,過去就同時失去掌控我們的力量《家族系統排列治療精華~愛的根源回溯找回個人生命力量,p305~307》。 

     創作個人成長與成熟的過程,就是與更大的力量「存在」(being)、「更偉大的靈魂」愈來愈契合,駁斥生命其實就像一種殘障這幅畫,有一個緊鎖雙眉拄著柺杖肢體殘障的人,眼睛看向一隻也是腳上裹著紗布受傷的驢子,此刻在天空上浮現出「存在」(being)、「更偉大的靈魂」的字樣。

      簡介現象學:phenomenology,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胡塞爾深受波查諾(B.Bolzano, 1781-1848)之「真理自身」,即超越時空與個人之絕對、又普遍的客觀存在者的理念影響,而提出對意識本質的研究,或描述先驗的、絕對的認識之根本與法則,他稱之為「現象學」,胡塞爾思想發展的第一個重要轉折點的標誌是《邏輯研究》(Logical Investigations),這本書是近當代哲學最重要的著作之一,為哲學的發展在本體論和認識論之間開拓了新的道路,在它的感召下,大批思想家匯集到回到事物本身 Zurück zu den Sachen selbst )的大旗下,其中包括莫里茨·蓋格(Moritz Geiger)、亞力山大·普凡德爾(Alexander Pfaender )、馬克斯·舍勒(Max Scheler)、奧斯卡·貝克(Oscar Becker)、特奧多爾·康拉德(Theodor Conrad)等人,此外還有大批哲學家,雖然並非嚴格意義上的現象學家,他們的思想也受到了現象學的很大影響,其中就包括薩特、海德格爾、梅洛-龐蒂、伽達默爾等等重要哲學家,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現象學通過他們的演繹發展,仍然活躍於當代的思想界成為當代哲學的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現象學強調對直接直觀和經驗感知的區分,認為哲學(或至少是現象學)的主要任務是釐清二者之間的關聯,並且在直觀中獲得對本質的認識,如胡塞爾在《哲學與現象學研究年鑑》創刊號的前言中所稱:將各個編者聯合在一起並且甚至在所有未來的合作者那裡都應當成為前設的東西,不應是一個學院系統,而毋寧說是一個共同的信念:只有通過向直觀的原本源泉以及在此源泉中汲取的本質洞察的回覆,哲學的偉大傳統才能根據概念和問題而得到運用,只有通過這一途徑,概念才能得到直觀的澄清,問題才能在直觀的基礎上得到新的提出,爾後也才能得到原則上的解決。

     現象學首先是一種方法,即從直接直觀和先驗本質中提取知識的途徑,在方法之外,現象學在研究對像上找到了連接心理學和邏輯學的中間地帶,為「純粹邏輯學」找到了根基,另一方面,在研究途徑上,現象學找到了實證主義和形上學之間的一條道路,被胡塞爾本人稱為「先驗的經驗主義」,最基本形式的現象學,嘗試為通常認為主觀性觀點的客觀性研究創造條件約束:關注(consciousness)和關注體驗的概念,比如判斷,理解和情感,儘管現象學尋求成為科學的,它沒有嘗試從臨床心理學或者神經學角度來研究關注,相反,它尋求通過系統直覺去決定關注和關注體驗的基礎屬性和結構,胡塞爾在他師從的哲學家、心理學家,弗朗茲·布倫塔諾(Franz Brentano)和卡爾·斯圖姆夫(Carl Stumpf)的講座和著作中催生了現象學說的很多重要的概念,一個胡塞爾從布倫塔諾借鑒的現象學的重要元素就是意向性(intentionality,通常也被稱作aboutness),指出關注總是某些特定關注(consciousness of something),關注對象自己被稱作意向對象,並且常常以不同方式用來代替關注,比如理解、記憶、關聯和延伸,直觀等,通過這些不同的意向性,雖然都具有不同結構和不同的方式存在於對此物的意向中,一個對象仍然成為同一個相同個體;針對相同意向對象的意向性在直覺中,就是立即生成的此對象物的附屬性和最後對它的記憶。

     簡介家族排列現象學運作的方法:家族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是心理諮詢治療領域的一個方法,多用於家庭治療,由德國伯特·海寧格(Bert Hellinger)最早研究發展起來的,家庭系統排列是系統排列(Systemic Constellation)的一種另有組織系統排列等,系統排列是通過現象學方法探究問題的根源和解決方法。在海寧格認為「家庭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s)與心理治療有本質上的差異,他說我的工作是要讓重要的本質呈現出來,而不僅局限於表面,例如:若要治療疾病,有哪些需要的動力要揭露。所以家族排列在本質上就和心理治療有所差異。(《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p18),這已經不算是心理治療了,它遠遠超過心理治療的範疇。它是應用哲學、生命學院。如果我們試著將之定義為某種心理治療的學派,它會像水一樣從手中流掉,而我們會徹底地錯過。(《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p284),海寧格他所採用的方法稱之為洞見的現象學,或敞開的現象學,現象學phenomenology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在《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對於現象學的求知途徑,海寧格說道我在用的是現象學的心理治方法。現象學是一套很古老的哲學方法,要有高度的自律才能運用這個方法。其運作方式是沒有任何目的性與畏懼之心,只是投身於一項事情之中,並且忘記一切相關的資料。有如置身在黑暗當中,靜觀其變,在剎那間便能洞悉事最重要之處。(p6~8),而每一個家庭都有一份記憶力,能從記憶中揭曉出來的便是一份恩賜。可是那些呈現出來的東西的背後,仍然隱藏著某些神秘的本質...我們只能利用顯現出來的現象做一點事,...呈現出來的現象不會將隱閉、埋藏的核心本質全數透露,總是帶著點到即止的味道,可是我們的見解常常遠離所呈現出來的現象,當我們建立了某些見解,並堅持主觀的態度,就會阻礙我們獲取知識。(《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p18)。所以在家族排列的現象學運作方法,應該是把焦點從求助者和他的家庭,轉而投入到更廣闊的靈魂,去領會解決之道,使自己得到淨化。在《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海寧格說道現象學運作方法是,把焦點由近而遠,由狹隘而廣闊。意即,治療師不只把目光投射在包圍著求助者及他的家庭上,而應把目光投射在包圍著求助者的能量場和更共同的靈魂上,為它們服務。對問題的認知、可能的解決方法,往往來自與廣闊的能量場與更偉大的靈魂的連結。上去領會解決之道更偉大的靈魂會把具有解決、有治療的畫面、句子以及步驟,通過感知顯現出來。剎那間,一幅畫面、一個字或一句話會出現,會幫助他走下一步,過程就是通過現象學的態度,接觸靈魂的多重層次,以極中精神的等待代替行動(p246)

     簡介家族:指基於血緣、婚姻、生命共同體構成的利益集團,通常表現為以一個家庭為主構成的中心,如東亞社會的財團,多以一個家庭為背景所形成的企業集團;有時幫派內的不同派係也以家族稱之。漢語家族小範圍內有時和宗族混淆使用,但其家族特徵表現為同一姓氏,以一個家庭為中心,中心家庭為家族共同祖先或家族中心人物。漢字家族在日語裡的意思是家人,這和中文意思有一定區別。

     簡介家庭(族)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是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領域的一個方法,多用於家庭治療,該方法由德國心理學家伯特·海寧格(Bert Hellinger)最早研究發展起來的,家庭系統排列是系統排列(Systemic Constellation)的一種(另有組織系統排列等),系統排列是通過現象學方法探究問題的根源和解決方法。海寧格發現在家庭系統中,有一些不易被人們意識到的動力,操控著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很多人的心身問題,其實都是家庭「牽連」造成的,將「牽連」的原因顯露出來,往往能找出化解的方法,家庭系統排列(系統排列的一個子應用)是一種體驗程序,目的在於釋放和解決人自身和人與人之間的深層壓力,該程序的發展可以追溯到哲學家和臨床醫學家,包括現象學之父埃德蒙德·胡塞爾、跨代系統思想先驅Ivan Boszormenyi-Nagy、發展出家庭雕塑(系統排列雛型)的維吉尼亞·薩提爾以及貝爾特·海靈格,在過去十年中,全世界的從業者都對這項方法進行了進一步的改進和發展,包括精神病學家(德國的Gunthard Weber和Albrecht Mahr、澳大利亞的Chris Walsh)、心理學家(德國的Hunter Beaumont、挪威的Marta Thorsheim、美國的Edward Lynch和Dan Booth Cohen、英國的Judith Hemming),以及許多另類療法的提供者。「家庭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s)這個術語首次由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用在不太一樣的語境中,用來指每一個個體屬於(並聯結於)家庭系統中他與其他家人的關係。進行的方法與程序,是排列師指導參加工作坊的人,由求助者所面臨的困境,尋求解決之道,在場成員輪流做代表,在活動中進行系統排列。在簡短介紹之後,排列師建議哪些人或事物將在系統排列中被代表,通常一個是案主的代表,一個或多個家庭成員的代表,有時還有抽象概念(比如抑鬱)的代表,或國家的代表。案主從小組人群中挑選代表,按照當時的感覺來安排各個代表的位置,然後坐下觀察。各個代表靜靜地站著幾分鐘,不同於心理表演治療法,代表不用演戲、擺造型或扮演角色。在安排代表的位置,以及後續的步驟中,特別強調直覺,這是為了利用精神病學家Albrecht Mahr 所描述的認知場(Knowing Field)(Mahr 1999),認知場可以引導參與者感知到並用語言表達出他們所代表的那個真正的家庭成員的感情和感覺,現在還沒有完全理解代表為什麼能夠感知的機制,代表對其所代表的人只有一點了解或根本就不了解,儘管如此,代表通常能體驗到對系統排列有用的感情或生理感覺。排列師可以要求每個代表描述他有何感覺,此時,從代表所體現出來的空間關係和感覺中,導師、案主、小組成員就可感知到一些對於當事人個人問題有關的信息。治療辦法一般是重新安排代表的位置、應導師要求大聲地說出一些句子,如果在新的位置上或者說話後,代表沒有感覺好一點,他們可以再次移動,或者試著說一些其他的話,有時系統排列會在完全解決事情之前結束。當每一位代表在其位置上感覺很好,並且其他代表也同意,便實現了解決方法,這就是以一種抽象的方式解決了所面臨的問題。在發現治療解決辦法的過程中,小組成員感覺不對或產生負面感覺的位置佈局是導師需要特別注意的,這種位置佈局可代表案主家庭成員之間的系統性糾纏,在諸如謀殺、自殺、童年喪母、父母或兄弟姊妹早亡、戰爭、自然災害、移民或辱罵引起未解決的心理創傷,困擾家庭時,系統性糾纏就出現了,支持者主張,即使現在受到影響的人已經不知道過去發生的那些事件,這些事件所造成的負面遺產也能夠轉給下一代,精神病學家Ivan Boszormenyi-Nagy 稱此現象為無形忠誠(Böszörményi-Nagy & Spark 1973)

     海寧格自己在《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中對家族系統排列,是這樣定義的"「家族系統排列」是什麼意思?這個詞彙描述出排列家族成員的過程。個案從團體中挑人,代表家族中某些重要的成員,如父母、兄弟姊妹、個案本身。然後個案排列出代表間的相互關係這就是「家族系統排列」。接著會發生什麼事呢?雖然代表者!不認識他們所代表的人,突然間卻有了「被代表人」的感受。家族系統排列的經驗告訴我們,在某個心靈場域內,人人都和更偉大的整體連結。每個家族成員都出現在這個心靈場域內,連死者也是,場域中人人都和其他人融合一致,...雖然他們不一定在理智上能意識到這點,不過他們的行為和情感則清楚地表現出這點。家族系統排列裡,這些連結的深度將會逐漸顯露。進行家族系統排列時,我們也會在心靈場域中接收到洞見和訊息。每個家人都生活在一個更大的共同心靈裡,它看顧著所有家族成員,和其他透過命運而相連的人。它遵循某種法則,也強制執行這些法則,這為家族成員帶來深遠的影響和後果。"(p284~285)。

     簡介史瓦吉多:1957年生於德國,畢業於慕尼黑大學心理學系,從事治療師及助人工作已超過26年,1981年探索過各式各樣的靜心技巧,1995年,追隨「家族系統排列」創始者海寧格,於2000年開始帶領訓練課程,他把靜心與排列結合,他的排列帶著臣服與敬重切入主題,從2000年開始帶領家族系統排列工作後,訓練超過十五個國家數百位治療師,足跡遍及歐洲、美洲、亞洲,在印度國際成長中心多年擔任治療師的培訓計劃和統籌,代表作為:《愛的根源:家族系統排列治療精華》、《當靜心與諮商相遇》。
   史瓦吉多在印度普那靜心村(Osho Meditation Resort),擔任治療師培訓計劃的統籌,此外在世界各地帶領課程。

     簡介伯特·海寧格:Anton Hellinger,1925年12月16日-,是實行家庭系統排列療法的德國心理治療師,今年來他的著作也擴展至精神靈性運動領域,在世界各地都有一些支持者踐行他的理論,該療法是否有效存在爭議,海寧格本人也是有爭議的人物,海寧格生於一個德國天主教家庭,他說其父母的天主教信仰抵制了國家主義的影響,10歲時他進入天主教修道院學校,受洗,成為牧師前往南非傳教,希特勒青年團招募他加入,但他拒絕,1942年他被招募入伍,在西線作戰,1945年在比利時被盟軍俘虜,他逃出戰俘營回到德國,化名避入天主教修道院,他在維爾茨堡大學大學學習哲學和神學,成為一名神父,1950年代,他去到南非祖魯地區傳教,期間在南方大學得到學士學位和大學教育文憑,獲得了在公立高中教學的資格,他在南非待了16年,擔任牧師、教師,最後成為校長,他學會了祖魯語,受當地文化的影響,他反思天主教的教義,最終脫離天主教,並回到德國,在德國他很快結婚,在維也納學習心理分析,後來加入了心理分析學會,1973年他前往美國受教於Arthur Janov,並受到Eric Berne的Transactional Analysis影響,1993年和Weber合作出版了第一本書Zweierlei Glück(意思是第二次機會),接下來的15年裡他出版了30本書,並在世界各地旅行、講座,開辦學習班和訓練課程,但學術界並不認同他的理論,他和第二任妻子瑪麗亞·蘇菲·海寧格(Maria Sophie Hellinger)開辦了海寧格學校。

海寧格的著作有:

《海寧格自傳訪談錄》,作者:伯特·海寧格、嘉碧綠.譚.荷佛,出版日期:2011/07/01,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愛的序位》,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08/11/09,出版社:商周出版。

《家族星座治療:海寧格的系統心理療法》,作者:伯特·海寧格/等著,出版日期:2001/10/05,出版社:張老師文化。

《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09/10/14,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09/06/01,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心靈之藥:身心疾病之系統排列輔導實例》,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10/01/05,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內在之旅:海寧格獨特的靜心》,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10/01/10,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成功的序位:企業心管理》,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11/11/01,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成功的人生:擁抱生命、享受成功》,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11/09/01,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遇見真理》,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11/08/20,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再見耶穌~海寧格談成功的思維》,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11/06/01,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成功的故事》Story of Success,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2011/10/3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家族系統排列參考書籍:

《家族系統排列治療精華-愛的根源回溯找回個人生命力量》,作者:史瓦吉多(Svagito R. Liebermeister),譯者:林群華,生命潛能出版社,2008/04/01出版) 

   《當靜心與諮商相遇The Zen Way of Counseling》,作者:史瓦吉多(Svagito R. Liebermeister),譯者:莎薇塔 Sevita,生命潛能出版社,2010/04/01出版) 

  《家族排列釋放疾病業力Whats Out of Order Here?》,作者:伊絲.庫什拉博士(Dr.Ilse Kutschera)、克里斯帝.布魯格(Christine Brugger),譯者:張曉餘,生命潛能出版社,2010/05/03出版) 

 

     簡介胡塞爾:德語:Edmund Gustav Albrecht Husserl,1859年4月8日-1938年4月26日,著名德國哲學家,現象學之父,同時亦被譽為近代最偉大哲學家之一,胡塞爾生於捷克摩拉維亞地區的小鎮普羅斯涅茲,出身於一個猶太人家庭。作為弗朗茲·布倫塔諾及卡爾·斯圖姆夫的學生,他影響了伊迪·斯坦因、奧伊根·芬克、馬丁·海德格爾、讓·保羅·薩特及莫里斯·梅洛-龐蒂,因為何曼曾接觸胡塞爾,所以鍾情於學院派邏輯,自1886年,他在哈勒大學以導師身份(相當於副教授)教授哲學,並於1887年,他開始相信基督教並且加入了路德會,同年結婚,並在此育有兩兒一女,1901年至1916年,他分別在哥廷根大學及弗萊堡大學擔任教授,直到1928年退休為止,退休後胡塞爾仍然利用弗萊堡大學圖書館來繼續他的研究及著作,直到他的得意門徒海德格爾擔任校長時,以胡塞爾的猶太人血統為理由禁止胡塞爾進入為止。胡塞爾認為,與羅素及懷德海一樣,算術實際上是「先驗」科學,不同的是,羅素與懷德海的分析基礎是邏輯學,胡塞爾則是發展出全新的哲學方法,來探究必然真理的性質,他稱之為「現象學」( phenomenology )。胡塞爾將現象學定義為對意識本質結構的科學研究,但現象學並不代表表象與根本實在之間存在著對立(「現象學」源自於希臘文,意指「表象」,康德曾用「現象」一詞指稱我們的經驗世界,胡塞爾認為藉由描述意識結構,可以找到確定性,其中包括他身為數學家時不斷尋求的算術基礎,為此,胡塞爾描述了現象學的觀點:意識被視為一種「意向」,也就是說,意識總是朝向某個客體,不管它是物質的,還是跟數學一樣是「觀念的」,要獲得現象學的觀點,必須透過一連串的現象「還原」,亦即描述意識的本質特徵(即意識的「意義」),胡塞爾認為這些意義(與康德的範疇相同)是普世與必然的,同時也反對歐洲(與美國)哲學瀰漫一股「相對主義」風潮。胡塞爾晚年時,納粹已逐漸掌握德國政局,世界也戰雲密布,因此,胡塞爾對人類知識的興趣,也轉而朝向社會層面與「存在」層面,同時也警告,歐洲文明將因相對主義與非理性主義的猖獗而陷入「危機」(同一時間,維也納的邏輯實證論者也提出相同的警告)。

     簡介心理治療:Psychotherapy,是由經過受過心理治療專業訓練並通過考核的人員,主要是心理師以及接受心理治療訓練的精神科醫師,立一種獨特的人際關係來協助患者(或稱當事人、案主、個案)處理心理問題、減輕主觀痛苦經驗、醫治精神疾病及促進心理健康、個人成長,心理治療一般是基於心理治療理論及相關實證研究(主要是諮詢心理學、臨床心理學和精神病學)而建立的治療系統,以建立關係、對話、溝通、深度自我探索、行為改變等的技巧來達到治療目標,例如改善受助者的心理健康或減輕精神疾病徵狀等。心理治療有多個不同學派,而且不斷發展中,不同學派之間對學派之劃分也有歧異,即使有經驗的治療師也無法熟稔所有學派的治療方式,美國著名的精神科經典教材Synopsis of Psychiatry和英國牛津出版的精神科教科書也沒有一致的分類法,英國系統的分類方式:

精神分析:由弗洛依德創立,主要目標為揭示潛意識的焦慮,主要技巧包括自由聯想(free association)、轉移和反轉移(transference and counter-transference)、夢境解析(dream analysis)等。

榮格的分析心理學:由榮格創立,主要技巧如沙遊(sandplay),藝術治療大多以榮格的理論為基礎。

阿德勒精神分析學派:由阿德勒所創立,主要目標為減少自卑(inferiority),主要技巧包括:分析家庭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生活風格等。

動力取向心理治療:儘管精神分析學者不認為精神分析是精神動力學派其中一支,但大多數治療師仍同意精神分析是動力取向的始祖。

行為治療,如係統減敏法和厭惡療法等等

認知行為治療,包括認知治療(CT)和理性情緒行為治療(REBT)以及Behavioral Modification

案主中心治療,由羅哲斯從人本主義中發展出來的心理治療

團體心理治療

家庭治療與性治療

完形治療

會心治療

心理劇

語言治療

原始療法

存在主義治療:亞隆(Irvin Yalom)提出,與其說是提供具體治療技巧,不如說是提供治療者一個觀點。

  

 

 

 

 

 

 

 

 

芳的家族排列插畫創作~個人成長與成熟的過程,就是與更大的力量「存在」(being)、「更偉大的靈魂」愈來愈契合,駁斥生命其實就像一種殘障。

20800348_1695677110444513_7507854747165286531_n  

家庭系統排列療法創辦人,德國海寧格 

  

 德國心理治療師伯特·海寧格的著作   

 getImage  2011780064838bgetImageimages-1.jpeg    Unknown-1.jpeg       

getImageimages     4ff903e0808300deaf998ca206e1f1b2  

 組織系統排列的參考書籍  

2014941053078b  

 現象學於1900年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創立     

e78fbee8b1a1e5adb81DefaultImage.jsp 

 史瓦吉多(Svagito R. Liebermeister)著作 

getImage

 

 

 

 getImage 

fang2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芳的家族排列插畫創作~內在蛻變的祕密,就是自己和自己的生命獲得了解與意識的過程。

 

 

 

 

 

      家族系統排列療法創辦人德國心理治療師伯特·海寧格他所採用的方法稱之為洞見的現象學,或敞開的現象學,是要在直觀中瞥見本質,通過探究問題的根源和找出解決方法,在實際運作上,要做到超越個體與家族,去觸及更偉大的靈魂。

     現象學phenomenology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在台大讀研究所時,主修了許多歐洲社會科學方法論,研讀了大量這一方面的書籍,現在進入家族排列系統領域,像是復習和落實操作此一哲學方法論~存而不論,回到本質的現象學方法,介於哲學和心理學之間,使二者之間有了對話與相互支援的機制。

     海寧格的學生史瓦吉多1957年生於德國,畢業於慕尼黑大學心理學系,1995年追隨海寧格學習「家族系統排列」2000年開始帶領訓練課程,2008年出版《家族系統排列治療精華-愛的根源回溯找回個人生命力量》(作者:史瓦吉多,譯者:林群華,生命潛能出版社,2008/04/01) ,這本書承接海寧格的思想論點並進一步做了更精闢的闡述與解說,是研究家族系統排列不可遺漏的參考書目,2010年再出版《當靜心與諮商相遇The Zen Way of Counseling》(作者:史瓦吉多(Svagito R. Liebermeister),譯者:莎薇塔 Sevita,生命潛能出版社,2010/04/01) 

      史瓦吉多在《家族系統排列治療精華-愛的根源回溯找回個人生命力量》附錄有關排列問題與解答中,提到家族系統排列的重點生活蛻變的祕密:想做排列的動機,不該是想改變某事,應該是想獲得更多洞見,當我們越想生命有某種改變,就越不可能,因為我們還沒有完全了解為什麼某事會發生,我們一旦真的了解了,想擺脫特定的習慣、態度或情況的欲求就會消失,改變也會在這一刻發生,但這不是個人做出來的。家族系統排列的工作重點就是在於「如是地體認」,如果個案在排列後沒有

什麼改變,不是某個真相事實尚未曝光,就是某事案主或治療師尚未深深領悟,或是個案尚不願意或不能夠放掉依戀(家族系統排列治療精華-愛的根源回溯找回個人生命力量》,p344) 

     創作內在蛻變的祕密,就是自己和自己的生命獲得了解與意識的過程這幅畫,有一個了解自己生命後開心的人,和意識到自己生命欣慰的人,一個拍手鼓掌,一個把雙手環抱在胸前。

     簡介現象學:phenomenology,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胡塞爾深受波查諾(B.Bolzano, 1781-1848)之「真理自身」,即超越時空與個人之絕對、又普遍的客觀存在者的理念影響,而提出對意識本質的研究,或描述先驗的、絕對的認識之根本與法則,他稱之為「現象學」,胡塞爾思想發展的第一個重要轉折點的標誌是《邏輯研究》(Logical Investigations),這本書是近當代哲學最重要的著作之一,為哲學的發展在本體論和認識論之間開拓了新的道路,在它的感召下,大批思想家匯集到回到事物本身 Zurück zu den Sachen selbst )的大旗下,其中包括莫里茨·蓋格(Moritz Geiger)、亞力山大·普凡德爾(Alexander Pfaender )、馬克斯·舍勒(Max Scheler)、奧斯卡·貝克(Oscar Becker)、特奧多爾·康拉德(Theodor Conrad)等人,此外還有大批哲學家,雖然並非嚴格意義上的現象學家,他們的思想也受到了現象學的很大影響,其中就包括薩特、海德格爾、梅洛-龐蒂、伽達默爾等等重要哲學家,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現象學通過他們的演繹發展,仍然活躍於當代的思想界成為當代哲學的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現象學強調對直接直觀和經驗感知的區分,認為哲學(或至少是現象學)的主要任務是釐清二者之間的關聯,並且在直觀中獲得對本質的認識,如胡塞爾在《哲學與現象學研究年鑑》創刊號的前言中所稱:將各個編者聯合在一起並且甚至在所有未來的合作者那裡都應當成為前設的東西,不應是一個學院系統,而毋寧說是一個共同的信念:只有通過向直觀的原本源泉以及在此源泉中汲取的本質洞察的回覆,哲學的偉大傳統才能根據概念和問題而得到運用,只有通過這一途徑,概念才能得到直觀的澄清,問題才能在直觀的基礎上得到新的提出,爾後也才能得到原則上的解決。

     現象學首先是一種方法,即從直接直觀和先驗本質中提取知識的途徑,在方法之外,現象學在研究對像上找到了連接心理學和邏輯學的中間地帶,為「純粹邏輯學」找到了根基,另一方面,在研究途徑上,現象學找到了實證主義和形上學之間的一條道路,被胡塞爾本人稱為「先驗的經驗主義」,最基本形式的現象學,嘗試為通常認為主觀性觀點的客觀性研究創造條件約束:關注(consciousness)和關注體驗的概念,比如判斷,理解和情感,儘管現象學尋求成為科學的,它沒有嘗試從臨床心理學或者神經學角度來研究關注,相反,它尋求通過系統直覺去決定關注和關注體驗的基礎屬性和結構,胡塞爾在他師從的哲學家、心理學家,弗朗茲·布倫塔諾(Franz Brentano)和卡爾·斯圖姆夫(Carl Stumpf)的講座和著作中催生了現象學說的很多重要的概念,一個胡塞爾從布倫塔諾借鑒的現象學的重要元素就是意向性(intentionality,通常也被稱作aboutness),指出關注總是某些特定關注(consciousness of something),關注對象自己被稱作意向對象,並且常常以不同方式用來代替關注,比如理解、記憶、關聯和延伸,直觀等,通過這些不同的意向性,雖然都具有不同結構和不同的方式存在於對此物的意向中,一個對象仍然成為同一個相同個體;針對相同意向對象的意向性在直覺中,就是立即生成的此對象物的附屬性和最後對它的記憶。

     簡介家族排列現象學運作的方法:家族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是心理諮詢治療領域的一個方法,多用於家庭治療,由德國伯特·海寧格(Bert Hellinger)最早研究發展起來的,家庭系統排列是系統排列(Systemic Constellation)的一種另有組織系統排列等,系統排列是通過現象學方法探究問題的根源和解決方法。在海寧格認為「家庭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s)與心理治療有本質上的差異,他說我的工作是要讓重要的本質呈現出來,而不僅局限於表面,例如:若要治療疾病,有哪些需要的動力要揭露。所以家族排列在本質上就和心理治療有所差異。(《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p18),這已經不算是心理治療了,它遠遠超過心理治療的範疇。它是應用哲學、生命學院。如果我們試著將之定義為某種心理治療的學派,它會像水一樣從手中流掉,而我們會徹底地錯過。(《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p284),海寧格他所採用的方法稱之為洞見的現象學,或敞開的現象學,現象學phenomenology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在《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對於現象學的求知途徑,海寧格說道我在用的是現象學的心理治方法。現象學是一套很古老的哲學方法,要有高度的自律才能運用這個方法。其運作方式是沒有任何目的性與畏懼之心,只是投身於一項事情之中,並且忘記一切相關的資料。有如置身在黑暗當中,靜觀其變,在剎那間便能洞悉事最重要之處。(p6~8),而每一個家庭都有一份記憶力,能從記憶中揭曉出來的便是一份恩賜。可是那些呈現出來的東西的背後,仍然隱藏著某些神秘的本質...我們只能利用顯現出來的現象做一點事,...呈現出來的現象不會將隱閉、埋藏的核心本質全數透露,總是帶著點到即止的味道,可是我們的見解常常遠離所呈現出來的現象,當我們建立了某些見解,並堅持主觀的態度,就會阻礙我們獲取知識。(《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p18)。所以在家族排列的現象學運作方法,應該是把焦點從求助者和他的家庭,轉而投入到更廣闊的靈魂,去領會解決之道,使自己得到淨化。在《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海寧格說道現象學運作方法是,把焦點由近而遠,由狹隘而廣闊。意即,治療師不只把目光投射在包圍著求助者及他的家庭上,而應把目光投射在包圍著求助者的能量場和更共同的靈魂上,為它們服務。對問題的認知、可能的解決方法,往往來自與廣闊的能量場與更偉大的靈魂的連結。上去領會解決之道更偉大的靈魂會把具有解決、有治療的畫面、句子以及步驟,通過感知顯現出來。剎那間,一幅畫面、一個字或一句話會出現,會幫助他走下一步,過程就是通過現象學的態度,接觸靈魂的多重層次,以極中精神的等待代替行動(p246)

     簡介家族:指基於血緣、婚姻、生命共同體構成的利益集團,通常表現為以一個家庭為主構成的中心,如東亞社會的財團,多以一個家庭為背景所形成的企業集團;有時幫派內的不同派係也以家族稱之。漢語家族小範圍內有時和宗族混淆使用,但其家族特徵表現為同一姓氏,以一個家庭為中心,中心家庭為家族共同祖先或家族中心人物。漢字家族在日語裡的意思是家人,這和中文意思有一定區別。

     簡介家庭(族)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是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領域的一個方法,多用於家庭治療,該方法由德國心理學家伯特·海寧格(Bert Hellinger)最早研究發展起來的,家庭系統排列是系統排列(Systemic Constellation)的一種(另有組織系統排列等),系統排列是通過現象學方法探究問題的根源和解決方法。海寧格發現在家庭系統中,有一些不易被人們意識到的動力,操控著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很多人的心身問題,其實都是家庭「牽連」造成的,將「牽連」的原因顯露出來,往往能找出化解的方法,家庭系統排列(系統排列的一個子應用)是一種體驗程序,目的在於釋放和解決人自身和人與人之間的深層壓力,該程序的發展可以追溯到哲學家和臨床醫學家,包括現象學之父埃德蒙德·胡塞爾、跨代系統思想先驅Ivan Boszormenyi-Nagy、發展出家庭雕塑(系統排列雛型)的維吉尼亞·薩提爾以及貝爾特·海靈格,在過去十年中,全世界的從業者都對這項方法進行了進一步的改進和發展,包括精神病學家(德國的Gunthard Weber和Albrecht Mahr、澳大利亞的Chris Walsh)、心理學家(德國的Hunter Beaumont、挪威的Marta Thorsheim、美國的Edward Lynch和Dan Booth Cohen、英國的Judith Hemming),以及許多另類療法的提供者。「家庭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s)這個術語首次由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用在不太一樣的語境中,用來指每一個個體屬於(並聯結於)家庭系統中他與其他家人的關係。進行的方法與程序,是排列師指導參加工作坊的人,由求助者所面臨的困境,尋求解決之道,在場成員輪流做代表,在活動中進行系統排列。在簡短介紹之後,排列師建議哪些人或事物將在系統排列中被代表,通常一個是案主的代表,一個或多個家庭成員的代表,有時還有抽象概念(比如抑鬱)的代表,或國家的代表。案主從小組人群中挑選代表,按照當時的感覺來安排各個代表的位置,然後坐下觀察。各個代表靜靜地站著幾分鐘,不同於心理表演治療法,代表不用演戲、擺造型或扮演角色。在安排代表的位置,以及後續的步驟中,特別強調直覺,這是為了利用精神病學家Albrecht Mahr 所描述的認知場(Knowing Field)(Mahr 1999),認知場可以引導參與者感知到並用語言表達出他們所代表的那個真正的家庭成員的感情和感覺,現在還沒有完全理解代表為什麼能夠感知的機制,代表對其所代表的人只有一點了解或根本就不了解,儘管如此,代表通常能體驗到對系統排列有用的感情或生理感覺。排列師可以要求每個代表描述他有何感覺,此時,從代表所體現出來的空間關係和感覺中,導師、案主、小組成員就可感知到一些對於當事人個人問題有關的信息。治療辦法一般是重新安排代表的位置、應導師要求大聲地說出一些句子,如果在新的位置上或者說話後,代表沒有感覺好一點,他們可以再次移動,或者試著說一些其他的話,有時系統排列會在完全解決事情之前結束。當每一位代表在其位置上感覺很好,並且其他代表也同意,便實現了解決方法,這就是以一種抽象的方式解決了所面臨的問題。在發現治療解決辦法的過程中,小組成員感覺不對或產生負面感覺的位置佈局是導師需要特別注意的,這種位置佈局可代表案主家庭成員之間的系統性糾纏,在諸如謀殺、自殺、童年喪母、父母或兄弟姊妹早亡、戰爭、自然災害、移民或辱罵引起未解決的心理創傷,困擾家庭時,系統性糾纏就出現了,支持者主張,即使現在受到影響的人已經不知道過去發生的那些事件,這些事件所造成的負面遺產也能夠轉給下一代,精神病學家Ivan Boszormenyi-Nagy 稱此現象為無形忠誠(Böszörményi-Nagy & Spark 1973)

     海寧格自己在《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中對家族系統排列,是這樣定義的"「家族系統排列」是什麼意思?這個詞彙描述出排列家族成員的過程。個案從團體中挑人,代表家族中某些重要的成員,如父母、兄弟姊妹、個案本身。然後個案排列出代表間的相互關係這就是「家族系統排列」。接著會發生什麼事呢?雖然代表者!不認識他們所代表的人,突然間卻有了「被代表人」的感受。家族系統排列的經驗告訴我們,在某個心靈場域內,人人都和更偉大的整體連結。每個家族成員都出現在這個心靈場域內,連死者也是,場域中人人都和其他人融合一致,...雖然他們不一定在理智上能意識到這點,不過他們的行為和情感則清楚地表現出這點。家族系統排列裡,這些連結的深度將會逐漸顯露。進行家族系統排列時,我們也會在心靈場域中接收到洞見和訊息。每個家人都生活在一個更大的共同心靈裡,它看顧著所有家族成員,和其他透過命運而相連的人。它遵循某種法則,也強制執行這些法則,這為家族成員帶來深遠的影響和後果。"(p284~285)。

     簡介史瓦吉多:1957年生於德國,畢業於慕尼黑大學心理學系,從事治療師及助人工作已超過26年,1981年探索過各式各樣的靜心技巧,1995年,追隨「家族系統排列」創始者海寧格,於2000年開始帶領訓練課程,他把靜心與排列結合,他的排列帶著臣服與敬重切入主題,從2000年開始帶領家族系統排列工作後,訓練超過十五個國家數百位治療師,足跡遍及歐洲、美洲、亞洲,在印度國際成長中心多年擔任治療師的培訓計劃和統籌,代表作為:《愛的根源:家族系統排列治療精華》、《當靜心與諮商相遇》。
   史瓦吉多在印度普那靜心村(Osho Meditation Resort),擔任治療師培訓計劃的統籌,此外在世界各地帶領課程。

     簡介伯特·海寧格:Anton Hellinger,1925年12月16日-,是實行家庭系統排列療法的德國心理治療師,今年來他的著作也擴展至精神靈性運動領域,在世界各地都有一些支持者踐行他的理論,該療法是否有效存在爭議,海寧格本人也是有爭議的人物,海寧格生於一個德國天主教家庭,他說其父母的天主教信仰抵制了國家主義的影響,10歲時他進入天主教修道院學校,受洗,成為牧師前往南非傳教,希特勒青年團招募他加入,但他拒絕,1942年他被招募入伍,在西線作戰,1945年在比利時被盟軍俘虜,他逃出戰俘營回到德國,化名避入天主教修道院,他在維爾茨堡大學大學學習哲學和神學,成為一名神父,1950年代,他去到南非祖魯地區傳教,期間在南方大學得到學士學位和大學教育文憑,獲得了在公立高中教學的資格,他在南非待了16年,擔任牧師、教師,最後成為校長,他學會了祖魯語,受當地文化的影響,他反思天主教的教義,最終脫離天主教,並回到德國,在德國他很快結婚,在維也納學習心理分析,後來加入了心理分析學會,1973年他前往美國受教於Arthur Janov,並受到Eric Berne的Transactional Analysis影響,1993年和Weber合作出版了第一本書Zweierlei Glück(意思是第二次機會),接下來的15年裡他出版了30本書,並在世界各地旅行、講座,開辦學習班和訓練課程,但學術界並不認同他的理論,他和第二任妻子瑪麗亞·蘇菲·海寧格(Maria Sophie Hellinger)開辦了海寧格學校。

海寧格的著作有:

《海寧格自傳訪談錄》,作者:伯特·海寧格、嘉碧綠.譚.荷佛,出版日期:2011/07/01,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愛的序位》,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08/11/09,出版社:商周出版。

《家族星座治療:海寧格的系統心理療法》,作者:伯特·海寧格/等著,出版日期:2001/10/05,出版社:張老師文化。

《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09/10/14,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09/06/01,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心靈之藥:身心疾病之系統排列輔導實例》,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10/01/05,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內在之旅:海寧格獨特的靜心》,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10/01/10,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成功的序位:企業心管理》,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11/11/01,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成功的人生:擁抱生命、享受成功》,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11/09/01,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遇見真理》,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11/08/20,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再見耶穌~海寧格談成功的思維》,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11/06/01,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成功的故事》Story of Success,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2011/10/3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家族系統排列參考書籍:

《家族系統排列治療精華-愛的根源回溯找回個人生命力量》,作者:史瓦吉多(Svagito R. Liebermeister),譯者:林群華,生命潛能出版社,2008/04/01出版) 

   《當靜心與諮商相遇The Zen Way of Counseling》,作者:史瓦吉多(Svagito R. Liebermeister),譯者:莎薇塔 Sevita,生命潛能出版社,2010/04/01出版) 

  《家族排列釋放疾病業力Whats Out of Order Here?》,作者:伊絲.庫什拉博士(Dr.Ilse Kutschera)、克里斯帝.布魯格(Christine Brugger),譯者:張曉餘,生命潛能出版社,2010/05/03出版) 

 

     簡介胡塞爾:德語:Edmund Gustav Albrecht Husserl,1859年4月8日-1938年4月26日,著名德國哲學家,現象學之父,同時亦被譽為近代最偉大哲學家之一,胡塞爾生於捷克摩拉維亞地區的小鎮普羅斯涅茲,出身於一個猶太人家庭。作為弗朗茲·布倫塔諾及卡爾·斯圖姆夫的學生,他影響了伊迪·斯坦因、奧伊根·芬克、馬丁·海德格爾、讓·保羅·薩特及莫里斯·梅洛-龐蒂,因為何曼曾接觸胡塞爾,所以鍾情於學院派邏輯,自1886年,他在哈勒大學以導師身份(相當於副教授)教授哲學,並於1887年,他開始相信基督教並且加入了路德會,同年結婚,並在此育有兩兒一女,1901年至1916年,他分別在哥廷根大學及弗萊堡大學擔任教授,直到1928年退休為止,退休後胡塞爾仍然利用弗萊堡大學圖書館來繼續他的研究及著作,直到他的得意門徒海德格爾擔任校長時,以胡塞爾的猶太人血統為理由禁止胡塞爾進入為止。胡塞爾認為,與羅素及懷德海一樣,算術實際上是「先驗」科學,不同的是,羅素與懷德海的分析基礎是邏輯學,胡塞爾則是發展出全新的哲學方法,來探究必然真理的性質,他稱之為「現象學」( phenomenology )。胡塞爾將現象學定義為對意識本質結構的科學研究,但現象學並不代表表象與根本實在之間存在著對立(「現象學」源自於希臘文,意指「表象」,康德曾用「現象」一詞指稱我們的經驗世界,胡塞爾認為藉由描述意識結構,可以找到確定性,其中包括他身為數學家時不斷尋求的算術基礎,為此,胡塞爾描述了現象學的觀點:意識被視為一種「意向」,也就是說,意識總是朝向某個客體,不管它是物質的,還是跟數學一樣是「觀念的」,要獲得現象學的觀點,必須透過一連串的現象「還原」,亦即描述意識的本質特徵(即意識的「意義」),胡塞爾認為這些意義(與康德的範疇相同)是普世與必然的,同時也反對歐洲(與美國)哲學瀰漫一股「相對主義」風潮。胡塞爾晚年時,納粹已逐漸掌握德國政局,世界也戰雲密布,因此,胡塞爾對人類知識的興趣,也轉而朝向社會層面與「存在」層面,同時也警告,歐洲文明將因相對主義與非理性主義的猖獗而陷入「危機」(同一時間,維也納的邏輯實證論者也提出相同的警告)。

    簡介心理治療:Psychotherapy,是由經過受過心理治療專業訓練並通過考核的人員,主要是心理師以及接受心理治療訓練的精神科醫師,立一種獨特的人際關係來協助患者(或稱當事人、案主、個案)處理心理問題、減輕主觀痛苦經驗、醫治精神疾病及促進心理健康、個人成長,心理治療一般是基於心理治療理論及相關實證研究(主要是諮詢心理學、臨床心理學和精神病學)而建立的治療系統,以建立關係、對話、溝通、深度自我探索、行為改變等的技巧來達到治療目標,例如改善受助者的心理健康或減輕精神疾病徵狀等。心理治療有多個不同學派,而且不斷發展中,不同學派之間對學派之劃分也有歧異,即使有經驗的治療師也無法熟稔所有學派的治療方式,美國著名的精神科經典教材Synopsis of Psychiatry和英國牛津出版的精神科教科書也沒有一致的分類法,英國系統的分類方式:

精神分析:由弗洛依德創立,主要目標為揭示潛意識的焦慮,主要技巧包括自由聯想(free association)、轉移和反轉移(transference and counter-transference)、夢境解析(dream analysis)等。

榮格的分析心理學:由榮格創立,主要技巧如沙遊(sandplay),藝術治療大多以榮格的理論為基礎。

阿德勒精神分析學派:由阿德勒所創立,主要目標為減少自卑(inferiority),主要技巧包括:分析家庭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生活風格等。

動力取向心理治療:儘管精神分析學者不認為精神分析是精神動力學派其中一支,但大多數治療師仍同意精神分析是動力取向的始祖。

行為治療,如係統減敏法和厭惡療法等等

認知行為治療,包括認知治療(CT)和理性情緒行為治療(REBT)以及Behavioral Modification

案主中心治療,由羅哲斯從人本主義中發展出來的心理治療

團體心理治療

家庭治療與性治療

完形治療

會心治療

心理劇

語言治療

原始療法

存在主義治療:亞隆(Irvin Yalom)提出,與其說是提供具體治療技巧,不如說是提供治療者一個觀點。

  

 

 

 

 

 

 

 

 

 

芳的家族排列插畫創作~內在蛻變的祕密,就是自己和自己的生命獲得了解與意識的過程。

20799034_1693609947317896_4344012084394180846_n  

 家庭系統排列療法創辦人,德國海寧格 

  

 

  德國心理治療師伯特·海寧格的著作   

 

 getImage  2011780064838bgetImageimages-1.jpeg    Unknown-1.jpeg      

 

getImageimages     4ff903e0808300deaf998ca206e1f1b2  

 

 組織系統排列的參考書籍  

 

2014941053078b  

 

 現象學於1900年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創立     

 

e78fbee8b1a1e5adb81DefaultImage.jsp 

 

 史瓦吉多(Svagito R. Liebermeister)著作 

 

getImage

 

 

 

 getImage

 

fang2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芳的家族排列插畫創作~家族系統治療之母薩提爾與家族系統排列創始人海寧格,談「現在與當下」。

 

 

 

 

 

      仔細研究家族系統治療之母薩提爾(Satir,19161988年)與家族系統排列創始人海寧格 (Hellinger,1925年),他們在思想觀念上的傳承有許多共同之處,除了各自有虔誠的宗教信仰之外,在學術研究上都受到德國著名哲學家海德格(18891976年,德國哲學家,受其老師胡塞爾的影響),薩提爾(Satir)的成長背景是在美國威斯康星州的一個農莊長大,她的兩位祖母都是來自德國的移民,當地人篤信一位正向而寬容的上帝,她的母親是一位虔誠的基督教科學派信徒,這些都相當深遠地影響薩提爾的一生,在她73年的人生歲月中。      

      家族治療的先驅薩提爾(Virginia Satir),她是第一個觀察到人與人之間距離與姿勢,能夠暗示彼此關係的人,她用學員演出家族中的情境,採象徵性的方式,剛開始她邀請案主的家族成員來進行,不過有一天某些家族成員沒來,不得不找陌生人來代表,發現到就算是別人站在這些人的位置上,也能夠確實感覺到家族成員本人會有的感覺。後來海寧格擷取薩提爾洞見中的精華,只用代表排列,代替家族成員本人,並讓代表在不受案主個人詮釋的影響下,自由遵循發自心中的感覺(史瓦吉多:《家族系統排列治療精華-愛的根源回溯找回個人生命力量》,p29~30) 

      海寧格(Hellinger,1925年12月16日)可以說具備了神學家、哲學家、詩人,而非僅僅是位心理治療大師,他生於一個德國天主教家庭,10歲時他就進入天主教修道院學校受洗,1942年他被招募入伍,在西線作戰,1945年在比利時被盟軍俘虜,他逃出戰俘營回到德國,化名避入天主教修道院,在維爾茨堡大學大學學習哲學和神學,成為一名神父,1950年代去到南非祖魯地區傳教,期間在南方大學得到學士學位和大學教育文憑,獲得了在公立高中教學的資格,在南非待了16年,擔任牧師、教師,最後成為校長,他學會了祖魯語,受當地文化的影響,他反思天主教的教義,最終脫離天主教,和第二任妻子瑪麗亞·蘇菲·海寧格(Maria Sophie Hellinger)開辦了海寧格學校。

      薩提爾與海寧格在團體治療活動開始前,都會先帶默想(Meditation),透過沈思和默想,循序漸進地開啟內心世界,達到良好的自我溝通。薩提爾認為「在開始任何工作之前,單獨一人或是團體做一個簡短的靜默沉思,對鎮定情緒、集中意向、激勵精神都有很大的助益。」同時她也知道「在歷史上中國人提倡和練習默想已有多個世紀。」(薩提爾:《沉思靈想》(Meditations & Inspirations),p4)可說是最常用的,使用的心理治療方法中,默想(Meditation)可說是最常用的,惟有透過沈思和默想,人們才能循序漸進地開啟內心世界,達到良好的自我溝通。

      海寧格也認為「內在之旅(Innenreisen)是靜心(Meditation)的另一種說法,而所謂的靜心則是對奧秘的觀照,也是這趟旅程的目的。奧秘雖然隱而不顯,卻時時牽引我們,走在通往它的旅途上。內在之旅通向我們內在的核心,在那裡我們和自己深深同在,穿越散亂迷惘,經驗到自己存在的當下。」(《 內在之旅:海寧格獨特的靜心》,pIII)。

      在此,就讓我們來欣賞,家族系統治療前後時期重要的人物,美國的薩提爾與德國的海寧格用詩的語言表達他們對「現在與當下」的看法:

薩提爾《沉思靈想》(Meditations & Inspirations) <新的現在>~

     我們對過去經驗的解釋,

     常常影響我們面對現在。

    「現在」的意思是尊重此刻,

    不在活在過去的陰影之下。

    你此刻的經驗很快就會變成你的歷史,

    成為新的現在及未來的根基,。

(薩提爾:《沉思靈想》(Meditations & Inspirations) ,p76)

 

海寧格《內在之旅》<與當下同行>(Gehen mit dem Augenblick) ~

     請相信,我們當下所處的狀態,

     是我們在這片刻裡最適當的位置,

     從這裡,我們才能展開內在之旅,

     因為我們如實地接納自己,也接納他人和整個外在世界,

     我不必擔憂,也沒有遺憾,一切與外界的抗爭,都平靜下來,

     不需要刻意做些什麼,外在似乎就會自動自發地發生改變。

   (《內在之旅:海寧格獨特的靜心》,p4~5)。

     創作家族系統治療之母薩提爾與家族系統排列創始人海寧格,談「現在與當下」。這幅畫,家族系統心理治療權威人物美國薩提爾女士與家族系統排列創始人德國海寧格先生相遇,一起握手寒暄,相見歡。

     簡介薩提爾:維琴尼亞·薩提爾(Virginia Satir,1916年6月26日1988年9月10日)美國人,知名的社會工作者、家族治療的先驅,她的工作成果後來成為了今時今日的身心語言學的三個根本模式之一,國際家庭治療機構AVANTA亦是由她所創立,以推動她的研究成果。維琴尼亞·薩提爾在1916年於美國威斯康星州的一個農戶誕生,她的兩位祖母都是來自德國的移民,她排行在家裡五個小孩的老大,她五歲的時候曾患盲腸炎,在醫院住了幾個月,1988年,薩提爾突然猝逝,當時她仍在參與研究工作,她離世後遺下700多頁手寫和用打字機打好的筆記,維琴尼亞在一九八一年開辦了一個國際夏日機構,亦稱過程社區,她的第一本著作《聯合家族治療》已經對整個心理治療領域有很大的影響,一九八五年於亞利桑那州所舉行的「心理治療的演變」研討會中,維琴尼亞薩提爾說道︰「我在過程中看到了宇宙;我們正處於更富全人性的過程中;我們正站在某些新事物的開端,而不是終點上」。

    薩提爾著作:

《家族治療模式》(Tht Satir Model --- Family Therapy and Beyond),維琴尼亞薩提爾(Virginia Satir),約翰貝曼(John Banmen),珍歌柏(Jane Gerber),瑪莉亞葛茉莉(Maria Goromi)著,譯者:林沈明瑩、陳登義、楊蓓,張老師文化出版, 1998/04/01。

《薩提爾治療實錄逐步示範與解析》(Satir Step by Step:A Guide to Creating Change in Families),維琴尼亞薩提爾,蜜雪兒鮑德溫,譯者:李瑞玲,黃繡,龔紅,社:張老師文化出版,2001/04/30。

 

      簡介薩提爾的理念與思想淵源:薩提爾是一位具革新性的、獨立的思想家及科學家,她相信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著無限的可能性,薩提爾的精神力支撐著她的信念系統,這在她的晚年時更是表露無遺,而冥想則是最能展現其精髓的,她認為:整個生命即是以各種形式呈現的冥想,這是一種通往靈性意識的方式,冥想如同儀式的一種形式,可以是治療中一個強大的影響,她早期的冥想專注於呼吸、感受和集中注意力,將這些視為通往人們直覺的途徑,在她晚年的冥想,較專注於肯定、正向的觀點、合適的選擇、新的可能性和自我接納(《薩提爾的家族治療模式》(Tht Satir ModelFamily Therapy and Beyond),p336~337,張老師文化出版,1998/04/01。)她不僅提昇了當時的治療實務,並發展出兩個助人成長及健康的概念,並發展出兩個助人成長及健康的概念:

      第一個概念:她把舊有的亞里斯多德式、線性的、單一因果取向,轉向三位思想家:

(1)科日布斯基:美籍波蘭裔哲學家阿爾弗雷德·科日布斯基(Alfred Korzybski,18791950年),「普通語義學」創始人」。他提出了系統的「普通語義學理論」,這一理論使得語言和思維更加邏輯化,科日布斯基出生在波蘭華沙,在那裡學習后成為一名工程師,畢業後到國外工作,一戰期間,科日布斯基在俄國軍隊中服役,1920年科日布斯基被波蘭委員會任命為駐國家聯盟的秘書,同年他定居美國,1938年,科日布斯基在芝加哥成立普通語義學研究所,1940年成為美國公民。

(2)貝塔朗菲:美籍奧地利理論生物學家和哲學家路德維希·馮·貝塔朗菲(Ludwig Von Bertalanffy,1901~1972)一般系統論的創始人,20世紀傑出的思想家之一,他從生物學領域出發,涉獵醫學、心理學、行為科學、歷史學、哲學等諸多學科,以其淵博的知識、濃厚的人文科學修養,創立了本世紀具有深遠意義的一般系統論,使他的名字永久地與系統理論聯繫在一起,1972年,法國科學家委員會曾提名他為諾貝爾獎候選人,但是在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討論這個提名之前,貝塔朗菲不幸辭世。

貝塔朗菲經歷

  1901年9月19日生於奧地利首都維也納附近的阿茨格斯多夫,

  1926年獲維也納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在該校任教。

  1937年起,先後在美國芝加哥大學、加拿大渥太華大學、阿爾貝塔大學、紐約州立大學等處任教。提出了一般系統論的初步框架,

  1945年在《德國哲學周刊》 18 期上發表《關於一般系統論》的文章,但不久毀於戰火,未被人們注意。

  1947年在美國講學時再次提出系統論思想。

  1950年發表《物理學和生物學中的開放系統理論》。

  1954年,與A.拉波包特等人一起創建一般系統論研究會,出版《行為科學》雜誌和《一般系統年鑒》。貝塔朗菲的重要貢獻之一是建立關於生命組織的機體論,並由此發展成一般系統論。

  1955年專著《一般系統論》,成為該領域的奠基性著作。6070年代受到人們重視。1972年發表《一般系統論的歷史和現狀》,把一般系統論擴展到系統科學範疇。1972年6月12日卒於紐約州布法羅。

   (3)貝特森:格雷戈里·貝特森(Gregory Bateson,1904年5月9日1980年6月4日)是一位英國人類學家、社會科學家、語言學家、視覺人類學家、符號學家、控制論學者,他的著作還貫穿了許多其他學科。1940年代他幫助將系統論/控制論擴散至社會/行為科學領域,晚年致力於發展一種認識論的「元科學」,統一系統論的各種早期形式。他的主要言論包含在《邁向心智生態學之路》(1972)和《心靈與自然》(1979)中。《天使的恐懼》(1987年格雷戈里死後出版)是與女兒瑪麗·凱薩琳·貝特森合寫。

    第二個概念:根源自齊克果、馬丁·布伯、海德格的實證存在主義思想 

    索倫·奧貝·齊克果(1813年5月5日1855年11月11日)是丹麥神學家、哲學家及作家,一般被視為存在主義之父。

    馬丁·布伯(1878年2月8日1965年6月13日)是一位奧地利-以色列-猶太人哲學家、翻譯家、教育家,他的研究工作集中於宗教有神論、人際關係和團體,他活躍於德國和以色列的猶太人團體和教育團體,贊同在猶太人國家以色列建國後,建立一個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的地區性聯邦,影響遍及整個人文學科,特別是在社會心理學、社會哲學和宗教存在主義領域。

    馬丁·海德格(1889年9月26日1976年5月26日),德國哲學家,被譽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家之一,他在現象學、存在主義、解構主義、詮釋學、後現代主義、政治理論、心理學及神學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存在主義(英語:existentialism),是一個哲學的非理性主義思潮,它認為人存在的意義是無法經由理性思考而得到答案的,以強調個人、獨立自主和主觀經驗。尼采和祁克果可被看作其先驅。在20世紀中它流傳非常廣泛,其哲學思想還延續到了60年代興起的人本主義。雅斯貝爾斯和海德格、保羅·沙特和作家卡繆是其代表人物。其最突出的命題是:世界沒有終極的目標;人們發現自己處於一個隱隱約約而有敵意的世界中;人們選擇而且無法避免選擇他們的品格、目標和觀點;不選擇就是一種選擇,即是選擇了「不選擇」;世界和我們的處境的真相最清楚地反映在茫然的心理不安或恐懼的瞬間。這些命題曾經影響了文學(例如:費奧多爾·杜斯妥也夫斯基和卡繆)、精神分析學(例如:賓斯萬格和羅洛·梅)和神學(例如:保羅·田立克)。

     實證主義(positivism)是一種以「實際驗證」為中心的哲學思想。廣義而言,任何種類的哲學體系,只要求知於經驗材料,拒絕、排斥先驗或形上學的思辨,都為實證主義。狹義而言,實證主義則指法國哲學家孔德的哲學,認為對現實之認識只有靠特定科學及對尋常事物的觀察才能獲得。

 

 

 

 

 

 

 

 

芳的家族排列插畫創作~家族系統治療之母薩提爾與家族系統排列創始人海寧格,談現在與當下。

20770243_1688024827876408_2861294628497722985_n  

家族系統治療之母~薩提爾

VirginiaSatir  

 薩提爾著作:

getImage getage     tImage

家庭系統排列療法創辦人,德國海寧格

  

 德國心理治療師伯特·海寧格的著作

 getImage  2011780064838bgetImageimages-1.jpeg    Unknown-1.jpeg    

getImageimages     4ff903e0808300deaf998ca206e1f1b2  

 組織系統排列的參考書籍

2014941053078b  

 現象學於1900年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創立  

e78fbee8b1a1e5adb81DefaultImage.jsp

家族系統排列參考書籍:家族系統排列治療精華愛的根源回溯找回個人生命力量》,作者:史瓦吉多,譯者:林群華生命潛能出版社,2008/04/01出版)

getImage 

 

 

 

 

 

 

 

fang2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芳的家族排列插畫創作~家族系統排列認為同性戀跟我們背負的命運一樣,都來自我們出生的家族。

 

   

 

  

 

     家族系統排列療法創辦人德國心理治療師伯特·海寧格他所採用的方法稱之為洞見的現象學,或敞開的現象學,是要在直觀中瞥見本質,通過探究問題的根源和找出解決方法,在實際運作上,要做到超越個體與家族,去觸及更偉大的靈魂。

      現象學phenomenology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在台大讀研究所時,主修了許多歐洲社會科學方法論,研讀了大量這一方面的書籍,現在進入家族排列系統領域,像是復習和落實操作此一哲學方法論~存而不論,回到本質的現象學方法,介於哲學和心理學之間,使二者之間有了對話與相互支援的機制。

      海寧格的學生史瓦吉多1957年生於德國,畢業於慕尼黑大學心理學系,1995年追隨海寧格學習「家族系統排列」2000年開始帶領訓練課程,2008年出版《家族系統排列治療精華-愛的根源回溯找回個人生命力量》(作者:史瓦吉多,譯者:林群華,生命潛能出版社,2008/04/01) ,這本書承接海寧格的思想論點並進一步做了更精闢的闡述與解說,是研究家族系統排列不可遺漏的參考書目,2010年再出版《當靜心與諮商相遇The Zen Way of Counseling》(作者:史瓦吉多(Svagito R. Liebermeister),譯者:莎薇塔 Sevita,生命潛能出版社,2010/04/01) 。史瓦吉多在《家族系統排列治療精華-愛的根源回溯找回個人生命力量》第15章亂倫、墮胎、領養等特殊主題中提到家族系統排列如何看待「同性戀」這個議題及其成因:家族系統排列發現同性戀的情況背後,通常有一種特定的家族動力,家族牽連糾葛的根源與認同有關,同性戀也是相同的情況,同性戀者通常認同於先前家族的某人。一般看待同性戀者,認為他們有認同自己生物性別的困難,其次,是局外人,因為同性戀在異性戀的標準外。

海寧格認為孩子會變成同性戀傾向有三個主要原因:

(一) 男同志的情況,男孩代表了他先前家族的女性人物。

 (二)母親不允許兒子靠近父親,父親被排斥了,男孩就繼續活在母親影響下 

(三)孩子代表某個先前的家族成員,這個家族成員被趕出去了,或是變成某種局外人。

第一種情況是最根深柢固的,最有可能創造出一輩子成為同性戀的性別認同 (史瓦吉多:《家族系統排列治療精華-愛的根源回溯找回個人生命力量》,p227) 

      創作家族系統排列認為同性戀跟我們背負的命運一樣,都來自我們出生的家族這幅畫,有一對男同志戀人在代表「同志」的六色彩虹旗的愛心下,宣佈彼此締結為婚姻關係,旁邊出現same-sex marriage同性婚姻的字樣。

      簡介同性戀:是以同性為對象建立起親密關係,或以此性傾向做為主要自我認同的行為或現象,同性戀連同雙性戀和異性戀構成了性傾向連續光譜不同程度之別的三區帶,對同性戀者常用的稱呼為同志,男性為男同志(Gay),女性為女同志(Lesbian),性傾向是個體對特定性別之人,感受到的持久性情感、愛慕或性吸引力,目前尚無研究能夠明確證實性傾向是由特定、或多種因素所引致,但數篇生物學理論研究論文指出性傾向的形成可能涉及基因或子宮環境等生物性因素,而由生物因子(基因、激素)和非社會性的環境因子共同作用促成,科學證據不支持能由社會性手段教導或學習性傾向的說法,科學研究已證實同性戀是人類性慾的自然展現型式之一,同性戀此性傾向與異性戀、雙性戀相同,其本身不造成任何心理傷害,性傾向可能會在一生中發生某種程度的變化,或未必有固定的身份認同。

      簡介現象學:phenomenology,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胡塞爾深受波查諾(B.Bolzano, 1781-1848)之「真理自身」,即超越時空與個人之絕對、又普遍的客觀存在者的理念影響,而提出對意識本質的研究,或描述先驗的、絕對的認識之根本與法則,他稱之為「現象學」,胡塞爾思想發展的第一個重要轉折點的標誌是《邏輯研究》(Logical Investigations),這本書是近當代哲學最重要的著作之一,為哲學的發展在本體論和認識論之間開拓了新的道路,在它的感召下,大批思想家匯集到回到事物本身 Zurück zu den Sachen selbst )的大旗下,其中包括莫里茨·蓋格(Moritz Geiger)、亞力山大·普凡德爾(Alexander Pfaender )、馬克斯·舍勒(Max Scheler)、奧斯卡·貝克(Oscar Becker)、特奧多爾·康拉德(Theodor Conrad)等人,此外還有大批哲學家,雖然並非嚴格意義上的現象學家,他們的思想也受到了現象學的很大影響,其中就包括薩特、海德格爾、梅洛-龐蒂、伽達默爾等等重要哲學家,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現象學通過他們的演繹發展,仍然活躍於當代的思想界成為當代哲學的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現象學強調對直接直觀和經驗感知的區分,認為哲學(或至少是現象學)的主要任務是釐清二者之間的關聯,並且在直觀中獲得對本質的認識,如胡塞爾在《哲學與現象學研究年鑑》創刊號的前言中所稱:將各個編者聯合在一起並且甚至在所有未來的合作者那裡都應當成為前設的東西,不應是一個學院系統,而毋寧說是一個共同的信念:只有通過向直觀的原本源泉以及在此源泉中汲取的本質洞察的回覆,哲學的偉大傳統才能根據概念和問題而得到運用,只有通過這一途徑,概念才能得到直觀的澄清,問題才能在直觀的基礎上得到新的提出,爾後也才能得到原則上的解決。

  現象學首先是一種方法,即從直接直觀和先驗本質中提取知識的途徑,在方法之外,現象學在研究對像上找到了連接心理學和邏輯學的中間地帶,為「純粹邏輯學」找到了根基,另一方面,在研究途徑上,現象學找到了實證主義和形上學之間的一條道路,被胡塞爾本人稱為「先驗的經驗主義」,最基本形式的現象學,嘗試為通常認為主觀性觀點的客觀性研究創造條件約束:關注(consciousness)和關注體驗的概念,比如判斷,理解和情感,儘管現象學尋求成為科學的,它沒有嘗試從臨床心理學或者神經學角度來研究關注,相反,它尋求通過系統直覺去決定關注和關注體驗的基礎屬性和結構,胡塞爾在他師從的哲學家、心理學家,弗朗茲·布倫塔諾(Franz Brentano)和卡爾·斯圖姆夫(Carl Stumpf)的講座和著作中催生了現象學說的很多重要的概念,一個胡塞爾從布倫塔諾借鑒的現象學的重要元素就是意向性(intentionality,通常也被稱作aboutness),指出關注總是某些特定關注(consciousness of something),關注對象自己被稱作意向對象,並且常常以不同方式用來代替關注,比如理解、記憶、關聯和延伸,直觀等,通過這些不同的意向性,雖然都具有不同結構和不同的方式存在於對此物的意向中,一個對象仍然成為同一個相同個體;針對相同意向對象的意向性在直覺中,就是立即生成的此對象物的附屬性和最後對它的記憶。

     簡介家族排列現象學運作的方法:家族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是心理諮詢治療領域的一個方法,多用於家庭治療,由德國伯特·海寧格(Bert Hellinger)最早研究發展起來的,家庭系統排列是系統排列(Systemic Constellation)的一種另有組織系統排列等,系統排列是通過現象學方法探究問題的根源和解決方法。在海寧格認為「家庭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s)與心理治療有本質上的差異,他說我的工作是要讓重要的本質呈現出來,而不僅局限於表面,例如:若要治療疾病,有哪些需要的動力要揭露。所以家族排列在本質上就和心理治療有所差異。(《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p18),這已經不算是心理治療了,它遠遠超過心理治療的範疇。它是應用哲學、生命學院。如果我們試著將之定義為某種心理治療的學派,它會像水一樣從手中流掉,而我們會徹底地錯過。(《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p284),海寧格他所採用的方法稱之為洞見的現象學,或敞開的現象學,現象學phenomenology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在《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對於現象學的求知途徑,海寧格說道我在用的是現象學的心理治方法。現象學是一套很古老的哲學方法,要有高度的自律才能運用這個方法。其運作方式是沒有任何目的性與畏懼之心,只是投身於一項事情之中,並且忘記一切相關的資料。有如置身在黑暗當中,靜觀其變,在剎那間便能洞悉事最重要之處。(p6~8),而每一個家庭都有一份記憶力,能從記憶中揭曉出來的便是一份恩賜。可是那些呈現出來的東西的背後,仍然隱藏著某些神秘的本質...我們只能利用顯現出來的現象做一點事,...呈現出來的現象不會將隱閉、埋藏的核心本質全數透露,總是帶著點到即止的味道,可是我們的見解常常遠離所呈現出來的現象,當我們建立了某些見解,並堅持主觀的態度,就會阻礙我們獲取知識。(《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p18)。所以在家族排列的現象學運作方法,應該是把焦點從求助者和他的家庭,轉而投入到更廣闊的靈魂,去領會解決之道,使自己得到淨化。在《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海寧格說道現象學運作方法是,把焦點由近而遠,由狹隘而廣闊。意即,治療師不只把目光投射在包圍著求助者及他的家庭上,而應把目光投射在包圍著求助者的能量場和更共同的靈魂上,為它們服務。對問題的認知、可能的解決方法,往往來自與廣闊的能量場與更偉大的靈魂的連結。上去領會解決之道更偉大的靈魂會把具有解決、有治療的畫面、句子以及步驟,通過感知顯現出來。剎那間,一幅畫面、一個字或一句話會出現,會幫助他走下一步,過程就是通過現象學的態度,接觸靈魂的多重層次,以極中精神的等待代替行動(p246)

     簡介家族:指基於血緣、婚姻、生命共同體構成的利益集團,通常表現為以一個家庭為主構成的中心,如東亞社會的財團,多以一個家庭為背景所形成的企業集團;有時幫派內的不同派係也以家族稱之。漢語家族小範圍內有時和宗族混淆使用,但其家族特徵表現為同一姓氏,以一個家庭為中心,中心家庭為家族共同祖先或家族中心人物。漢字家族在日語裡的意思是家人,這和中文意思有一定區別。

     簡介家庭(族)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是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領域的一個方法,多用於家庭治療,該方法由德國心理學家伯特·海寧格(Bert Hellinger)最早研究發展起來的,家庭系統排列是系統排列(Systemic Constellation)的一種(另有組織系統排列等),系統排列是通過現象學方法探究問題的根源和解決方法。海寧格發現在家庭系統中,有一些不易被人們意識到的動力,操控著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很多人的心身問題,其實都是家庭「牽連」造成的,將「牽連」的原因顯露出來,往往能找出化解的方法,家庭系統排列(系統排列的一個子應用)是一種體驗程序,目的在於釋放和解決人自身和人與人之間的深層壓力,該程序的發展可以追溯到哲學家和臨床醫學家,包括現象學之父埃德蒙德·胡塞爾、跨代系統思想先驅Ivan Boszormenyi-Nagy、發展出家庭雕塑(系統排列雛型)的維吉尼亞·薩提爾以及貝爾特·海靈格,在過去十年中,全世界的從業者都對這項方法進行了進一步的改進和發展,包括精神病學家(德國的Gunthard Weber和Albrecht Mahr、澳大利亞的Chris Walsh)、心理學家(德國的Hunter Beaumont、挪威的Marta Thorsheim、美國的Edward Lynch和Dan Booth Cohen、英國的Judith Hemming),以及許多另類療法的提供者。「家庭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s)這個術語首次由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用在不太一樣的語境中,用來指每一個個體屬於(並聯結於)家庭系統中他與其他家人的關係。進行的方法與程序,是排列師指導參加工作坊的人,由求助者所面臨的困境,尋求解決之道,在場成員輪流做代表,在活動中進行系統排列。在簡短介紹之後,排列師建議哪些人或事物將在系統排列中被代表,通常一個是案主的代表,一個或多個家庭成員的代表,有時還有抽象概念(比如抑鬱)的代表,或國家的代表。案主從小組人群中挑選代表,按照當時的感覺來安排各個代表的位置,然後坐下觀察。各個代表靜靜地站著幾分鐘,不同於心理表演治療法,代表不用演戲、擺造型或扮演角色。在安排代表的位置,以及後續的步驟中,特別強調直覺,這是為了利用精神病學家Albrecht Mahr 所描述的認知場(Knowing Field)(Mahr 1999),認知場可以引導參與者感知到並用語言表達出他們所代表的那個真正的家庭成員的感情和感覺,現在還沒有完全理解代表為什麼能夠感知的機制,代表對其所代表的人只有一點了解或根本就不了解,儘管如此,代表通常能體驗到對系統排列有用的感情或生理感覺。排列師可以要求每個代表描述他有何感覺,此時,從代表所體現出來的空間關係和感覺中,導師、案主、小組成員就可感知到一些對於當事人個人問題有關的信息。治療辦法一般是重新安排代表的位置、應導師要求大聲地說出一些句子,如果在新的位置上或者說話後,代表沒有感覺好一點,他們可以再次移動,或者試著說一些其他的話,有時系統排列會在完全解決事情之前結束。當每一位代表在其位置上感覺很好,並且其他代表也同意,便實現了解決方法,這就是以一種抽象的方式解決了所面臨的問題。在發現治療解決辦法的過程中,小組成員感覺不對或產生負面感覺的位置佈局是導師需要特別注意的,這種位置佈局可代表案主家庭成員之間的系統性糾纏,在諸如謀殺、自殺、童年喪母、父母或兄弟姊妹早亡、戰爭、自然災害、移民或辱罵引起未解決的心理創傷,困擾家庭時,系統性糾纏就出現了,支持者主張,即使現在受到影響的人已經不知道過去發生的那些事件,這些事件所造成的負面遺產也能夠轉給下一代,精神病學家Ivan Boszormenyi-Nagy 稱此現象為無形忠誠(Böszörményi-Nagy & Spark 1973)

     海寧格自己在《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中對家族系統排列,是這樣定義的"「家族系統排列」是什麼意思?這個詞彙描述出排列家族成員的過程。個案從團體中挑人,代表家族中某些重要的成員,如父母、兄弟姊妹、個案本身。然後個案排列出代表間的相互關係這就是「家族系統排列」。接著會發生什麼事呢?雖然代表者!不認識他們所代表的人,突然間卻有了「被代表人」的感受。家族系統排列的經驗告訴我們,在某個心靈場域內,人人都和更偉大的整體連結。每個家族成員都出現在這個心靈場域內,連死者也是,場域中人人都和其他人融合一致,...雖然他們不一定在理智上能意識到這點,不過他們的行為和情感則清楚地表現出這點。家族系統排列裡,這些連結的深度將會逐漸顯露。進行家族系統排列時,我們也會在心靈場域中接收到洞見和訊息。每個家人都生活在一個更大的共同心靈裡,它看顧著所有家族成員,和其他透過命運而相連的人。它遵循某種法則,也強制執行這些法則,這為家族成員帶來深遠的影響和後果。"(p284~285)。

      簡介史瓦吉多:1957年生於德國,畢業於慕尼黑大學心理學系,從事治療師及助人工作已超過26年,1981年探索過各式各樣的靜心技巧,1995年,追隨「家族系統排列」創始者海寧格,於2000年開始帶領訓練課程,他把靜心與排列結合,他的排列帶著臣服與敬重切入主題,從2000年開始帶領家族系統排列工作後,訓練超過十五個國家數百位治療師,足跡遍及歐洲、美洲、亞洲,在印度國際成長中心多年擔任治療師的培訓計劃和統籌,代表作為:《愛的根源:家族系統排列治療精華》、《當靜心與諮商相遇》。
   史瓦吉多在印度普那靜心村(Osho Meditation Resort),擔任治療師培訓計劃的統籌,此外在世界各地帶領課程。

     簡介伯特·海寧格:Anton Hellinger,1925年12月16日-,是實行家庭系統排列療法的德國心理治療師,今年來他的著作也擴展至精神靈性運動領域,在世界各地都有一些支持者踐行他的理論,該療法是否有效存在爭議,海寧格本人也是有爭議的人物,海寧格生於一個德國天主教家庭,他說其父母的天主教信仰抵制了國家主義的影響,10歲時他進入天主教修道院學校,受洗,成為牧師前往南非傳教,希特勒青年團招募他加入,但他拒絕,1942年他被招募入伍,在西線作戰,1945年在比利時被盟軍俘虜,他逃出戰俘營回到德國,化名避入天主教修道院,他在維爾茨堡大學大學學習哲學和神學,成為一名神父,1950年代,他去到南非祖魯地區傳教,期間在南方大學得到學士學位和大學教育文憑,獲得了在公立高中教學的資格,他在南非待了16年,擔任牧師、教師,最後成為校長,他學會了祖魯語,受當地文化的影響,他反思天主教的教義,最終脫離天主教,並回到德國,在德國他很快結婚,在維也納學習心理分析,後來加入了心理分析學會,1973年他前往美國受教於Arthur Janov,並受到Eric Berne的Transactional Analysis影響,1993年和Weber合作出版了第一本書Zweierlei Glück(意思是第二次機會),接下來的15年裡他出版了30本書,並在世界各地旅行、講座,開辦學習班和訓練課程,但學術界並不認同他的理論,他和第二任妻子瑪麗亞·蘇菲·海寧格(Maria Sophie Hellinger)開辦了海寧格學校。

海寧格的著作有:

《海寧格自傳訪談錄》,作者:伯特·海寧格、嘉碧綠.譚.荷佛,出版日期:2011/07/01,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愛的序位》,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08/11/09,出版社:商周出版。

《家族星座治療:海寧格的系統心理療法》,作者:伯特·海寧格/等著,出版日期:2001/10/05,出版社:張老師文化。

《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09/10/14,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09/06/01,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心靈之藥:身心疾病之系統排列輔導實例》,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10/01/05,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內在之旅:海寧格獨特的靜心》,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10/01/10,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成功的序位:企業心管理》,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11/11/01,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成功的人生:擁抱生命、享受成功》,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11/09/01,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遇見真理》,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11/08/20,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再見耶穌~海寧格談成功的思維》,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11/06/01,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成功的故事》Story of Success,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2011/10/3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家族系統排列參考書籍:

《家族系統排列治療精華-愛的根源回溯找回個人生命力量》,作者:史瓦吉多(Svagito R. Liebermeister),譯者:林群華,生命潛能出版社,2008/04/01出版) 

    《當靜心與諮商相遇The Zen Way of Counseling》,作者:史瓦吉多(Svagito R. Liebermeister),譯者:莎薇塔 Sevita,生命潛能出版社,2010/04/01出版) 

   《家族排列釋放疾病業力Whats Out of Order Here?》,作者:伊絲.庫什拉博士(Dr.Ilse Kutschera)、克里斯帝.布魯格(Christine Brugger),譯者:張曉餘,生命潛能出版社,2010/05/03出版) 

 

     簡介胡塞爾:德語:Edmund Gustav Albrecht Husserl,1859年4月8日-1938年4月26日,著名德國哲學家,現象學之父,同時亦被譽為近代最偉大哲學家之一,胡塞爾生於捷克摩拉維亞地區的小鎮普羅斯涅茲,出身於一個猶太人家庭。作為弗朗茲·布倫塔諾及卡爾·斯圖姆夫的學生,他影響了伊迪·斯坦因、奧伊根·芬克、馬丁·海德格爾、讓·保羅·薩特及莫里斯·梅洛-龐蒂,因為何曼曾接觸胡塞爾,所以鍾情於學院派邏輯,自1886年,他在哈勒大學以導師身份(相當於副教授)教授哲學,並於1887年,他開始相信基督教並且加入了路德會,同年結婚,並在此育有兩兒一女,1901年至1916年,他分別在哥廷根大學及弗萊堡大學擔任教授,直到1928年退休為止,退休後胡塞爾仍然利用弗萊堡大學圖書館來繼續他的研究及著作,直到他的得意門徒海德格爾擔任校長時,以胡塞爾的猶太人血統為理由禁止胡塞爾進入為止。胡塞爾認為,與羅素及懷德海一樣,算術實際上是「先驗」科學,不同的是,羅素與懷德海的分析基礎是邏輯學,胡塞爾則是發展出全新的哲學方法,來探究必然真理的性質,他稱之為「現象學」( phenomenology )。胡塞爾將現象學定義為對意識本質結構的科學研究,但現象學並不代表表象與根本實在之間存在著對立(「現象學」源自於希臘文,意指「表象」,康德曾用「現象」一詞指稱我們的經驗世界,胡塞爾認為藉由描述意識結構,可以找到確定性,其中包括他身為數學家時不斷尋求的算術基礎,為此,胡塞爾描述了現象學的觀點:意識被視為一種「意向」,也就是說,意識總是朝向某個客體,不管它是物質的,還是跟數學一樣是「觀念的」,要獲得現象學的觀點,必須透過一連串的現象「還原」,亦即描述意識的本質特徵(即意識的「意義」),胡塞爾認為這些意義(與康德的範疇相同)是普世與必然的,同時也反對歐洲(與美國)哲學瀰漫一股「相對主義」風潮。胡塞爾晚年時,納粹已逐漸掌握德國政局,世界也戰雲密布,因此,胡塞爾對人類知識的興趣,也轉而朝向社會層面與「存在」層面,同時也警告,歐洲文明將因相對主義與非理性主義的猖獗而陷入「危機」(同一時間,維也納的邏輯實證論者也提出相同的警告)。

     簡介心理治療:Psychotherapy,是由經過受過心理治療專業訓練並通過考核的人員,主要是心理師以及接受心理治療訓練的精神科醫師,立一種獨特的人際關係來協助患者(或稱當事人、案主、個案)處理心理問題、減輕主觀痛苦經驗、醫治精神疾病及促進心理健康、個人成長,心理治療一般是基於心理治療理論及相關實證研究(主要是諮詢心理學、臨床心理學和精神病學)而建立的治療系統,以建立關係、對話、溝通、深度自我探索、行為改變等的技巧來達到治療目標,例如改善受助者的心理健康或減輕精神疾病徵狀等。心理治療有多個不同學派,而且不斷發展中,不同學派之間對學派之劃分也有歧異,即使有經驗的治療師也無法熟稔所有學派的治療方式,美國著名的精神科經典教材Synopsis of Psychiatry和英國牛津出版的精神科教科書也沒有一致的分類法,英國系統的分類方式:

精神分析:由弗洛依德創立,主要目標為揭示潛意識的焦慮,主要技巧包括自由聯想(free association)、轉移和反轉移(transference and counter-transference)、夢境解析(dream analysis)等。

榮格的分析心理學:由榮格創立,主要技巧如沙遊(sandplay),藝術治療大多以榮格的理論為基礎。

阿德勒精神分析學派:由阿德勒所創立,主要目標為減少自卑(inferiority),主要技巧包括:分析家庭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生活風格等。

動力取向心理治療:儘管精神分析學者不認為精神分析是精神動力學派其中一支,但大多數治療師仍同意精神分析是動力取向的始祖。

行為治療,如係統減敏法和厭惡療法等等

認知行為治療,包括認知治療(CT)和理性情緒行為治療(REBT)以及Behavioral Modification

案主中心治療,由羅哲斯從人本主義中發展出來的心理治療

團體心理治療

家庭治療與性治療

完形治療

會心治療

心理劇

語言治療

原始療法

存在主義治療:亞隆(Irvin Yalom)提出,與其說是提供具體治療技巧,不如說是提供治療者一個觀點。

 

 

 

 

 

 

 

 

 芳的家族排列插畫創作~家族系統排列認為同性戀跟我們背負的命運一樣,都來自我們出生的家族。

20638500_1686140588064832_6928554332133067339_n  

 

家庭系統排列療法創辦人,德國海寧格 

 

  

 

 德國心理治療師伯特·海寧格的著作  

 

 getImage  2011780064838bgetImageimages-1.jpeg    Unknown-1.jpeg     

 

getImageimages     4ff903e0808300deaf998ca206e1f1b2  

 

 組織系統排列的參考書籍  

 

2014941053078b  

 

 現象學於1900年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創立     

 

e78fbee8b1a1e5adb81DefaultImage.jsp 

 

史瓦吉多(Svagito R. Liebermeister)著作 

 

getImage

 

 getImage

 

fang2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芳的家族排列插畫創作~家族系統排列中的「靈魂的語句」三個基本面向:家族系統的序位 、這個系統中的能量、這個家族中發生過的事實所反映的句子。

 

   

 

  

 

 

     家族系統排列療法創辦人德國心理治療師伯特·海寧格他所採用的方法稱之為洞見的現象學,或敞開的現象學,是要在直觀中瞥見本質,通過探究問題的根源和找出解決方法,在實際運作上,要做到超越個體與家族,去觸及更偉大的靈魂。

      現象學phenomenology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在台大讀研究所時,主修了許多歐洲社會科學方法論,研讀了大量這一方面的書籍,現在進入家族排列系統領域,像是復習和落實操作此一哲學方法論~存而不論,回到本質的現象學方法,介於哲學和心理學之間,使二者之間有了對話與相互支援的機制。

      海寧格的學生史瓦吉多1957年生於德國,畢業於慕尼黑大學心理學系,1995年追隨海寧格學習「家族系統排列」2000年開始帶領訓練課程,2008年出版《家族系統排列治療精華-愛的根源回溯找回個人生命力量》(作者:史瓦吉多,譯者:林群華,生命潛能出版社,2008/04/01) ,這本書承接海寧格的思想論點並進一步做了更精闢的闡述與解說,是研究家族系統排列不可遺漏的參考書目,2010年再出版《當靜心與諮商相遇The Zen Way of Counseling》(作者:史瓦吉多(Svagito R. Liebermeister),譯者:莎薇塔 Sevita,生命潛能出版社,2010/04/01) 。史瓦吉多在《家族系統排列治療精華-愛的根源回溯找回個人生命力量》第20章療癒靈魂的語句,特別舉出「靈魂的語句」三個基本面向所反映的句子: (一)反映序位:「你是先來的,我是後到的」、「我只是個孩子」 (二)反映系統能量、感受的表達:「我對你感到生氣」、「我覺得非常大」、「我想跟隨你」、「我沒有辦法再站著了,我想躺下來」 (三) 反映真實:「你殺了我」、「我離開了你,嫁給(娶)了別人」、「我出意外死了」。

       如果某個句子並不適當,這個人通常會拒絕說,或者就只是把字說出來而已,沒有任何受觸動的跡象 (史瓦吉多:《家族系統排列治療精華-愛的根源回溯找回個人生命力量》,p282~283) 

       創作家族系統排列中的「靈魂的語句」三個基本面向:家族系統的序位 、這個系統中的能量、這個家族中發生過的事實所反映的句子這幅畫,有一人披頭散髮趴跪在地上口中說著:「我沒有辦法再站著了,我想躺下來」、「我只是個孩子」。

       簡介現象學:phenomenology,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胡塞爾深受波查諾(B.Bolzano, 1781-1848)之「真理自身」,即超越時空與個人之絕對、又普遍的客觀存在者的理念影響,而提出對意識本質的研究,或描述先驗的、絕對的認識之根本與法則,他稱之為「現象學」,胡塞爾思想發展的第一個重要轉折點的標誌是《邏輯研究》(Logical Investigations),這本書是近當代哲學最重要的著作之一,為哲學的發展在本體論和認識論之間開拓了新的道路,在它的感召下,大批思想家匯集到回到事物本身 Zurück zu den Sachen selbst )的大旗下,其中包括莫里茨·蓋格(Moritz Geiger)、亞力山大·普凡德爾(Alexander Pfaender )、馬克斯·舍勒(Max Scheler)、奧斯卡·貝克(Oscar Becker)、特奧多爾·康拉德(Theodor Conrad)等人,此外還有大批哲學家,雖然並非嚴格意義上的現象學家,他們的思想也受到了現象學的很大影響,其中就包括薩特、海德格爾、梅洛-龐蒂、伽達默爾等等重要哲學家,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現象學通過他們的演繹發展,仍然活躍於當代的思想界成為當代哲學的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現象學強調對直接直觀和經驗感知的區分,認為哲學(或至少是現象學)的主要任務是釐清二者之間的關聯,並且在直觀中獲得對本質的認識,如胡塞爾在《哲學與現象學研究年鑑》創刊號的前言中所稱:將各個編者聯合在一起並且甚至在所有未來的合作者那裡都應當成為前設的東西,不應是一個學院系統,而毋寧說是一個共同的信念:只有通過向直觀的原本源泉以及在此源泉中汲取的本質洞察的回覆,哲學的偉大傳統才能根據概念和問題而得到運用,只有通過這一途徑,概念才能得到直觀的澄清,問題才能在直觀的基礎上得到新的提出,爾後也才能得到原則上的解決。

     現象學首先是一種方法,即從直接直觀和先驗本質中提取知識的途徑,在方法之外,現象學在研究對像上找到了連接心理學和邏輯學的中間地帶,為「純粹邏輯學」找到了根基,另一方面,在研究途徑上,現象學找到了實證主義和形上學之間的一條道路,被胡塞爾本人稱為「先驗的經驗主義」,最基本形式的現象學,嘗試為通常認為主觀性觀點的客觀性研究創造條件約束:關注(consciousness)和關注體驗的概念,比如判斷,理解和情感,儘管現象學尋求成為科學的,它沒有嘗試從臨床心理學或者神經學角度來研究關注,相反,它尋求通過系統直覺去決定關注和關注體驗的基礎屬性和結構,胡塞爾在他師從的哲學家、心理學家,弗朗茲·布倫塔諾(Franz Brentano)和卡爾·斯圖姆夫(Carl Stumpf)的講座和著作中催生了現象學說的很多重要的概念,一個胡塞爾從布倫塔諾借鑒的現象學的重要元素就是意向性(intentionality,通常也被稱作aboutness),指出關注總是某些特定關注(consciousness of something),關注對象自己被稱作意向對象,並且常常以不同方式用來代替關注,比如理解、記憶、關聯和延伸,直觀等,通過這些不同的意向性,雖然都具有不同結構和不同的方式存在於對此物的意向中,一個對象仍然成為同一個相同個體;針對相同意向對象的意向性在直覺中,就是立即生成的此對象物的附屬性和最後對它的記憶。

     簡介家族排列現象學運作的方法:家族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是心理諮詢治療領域的一個方法,多用於家庭治療,由德國伯特·海寧格(Bert Hellinger)最早研究發展起來的,家庭系統排列是系統排列(Systemic Constellation)的一種另有組織系統排列等,系統排列是通過現象學方法探究問題的根源和解決方法。在海寧格認為「家庭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s)與心理治療有本質上的差異,他說我的工作是要讓重要的本質呈現出來,而不僅局限於表面,例如:若要治療疾病,有哪些需要的動力要揭露。所以家族排列在本質上就和心理治療有所差異。(《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p18),這已經不算是心理治療了,它遠遠超過心理治療的範疇。它是應用哲學、生命學院。如果我們試著將之定義為某種心理治療的學派,它會像水一樣從手中流掉,而我們會徹底地錯過。(《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p284),海寧格他所採用的方法稱之為洞見的現象學,或敞開的現象學,現象學phenomenology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在《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對於現象學的求知途徑,海寧格說道我在用的是現象學的心理治方法。現象學是一套很古老的哲學方法,要有高度的自律才能運用這個方法。其運作方式是沒有任何目的性與畏懼之心,只是投身於一項事情之中,並且忘記一切相關的資料。有如置身在黑暗當中,靜觀其變,在剎那間便能洞悉事最重要之處。(p6~8),而每一個家庭都有一份記憶力,能從記憶中揭曉出來的便是一份恩賜。可是那些呈現出來的東西的背後,仍然隱藏著某些神秘的本質...我們只能利用顯現出來的現象做一點事,...呈現出來的現象不會將隱閉、埋藏的核心本質全數透露,總是帶著點到即止的味道,可是我們的見解常常遠離所呈現出來的現象,當我們建立了某些見解,並堅持主觀的態度,就會阻礙我們獲取知識。(《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p18)。所以在家族排列的現象學運作方法,應該是把焦點從求助者和他的家庭,轉而投入到更廣闊的靈魂,去領會解決之道,使自己得到淨化。在《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海寧格說道現象學運作方法是,把焦點由近而遠,由狹隘而廣闊。意即,治療師不只把目光投射在包圍著求助者及他的家庭上,而應把目光投射在包圍著求助者的能量場和更共同的靈魂上,為它們服務。對問題的認知、可能的解決方法,往往來自與廣闊的能量場與更偉大的靈魂的連結。上去領會解決之道更偉大的靈魂會把具有解決、有治療的畫面、句子以及步驟,通過感知顯現出來。剎那間,一幅畫面、一個字或一句話會出現,會幫助他走下一步,過程就是通過現象學的態度,接觸靈魂的多重層次,以極中精神的等待代替行動(p246)

     簡介家族:指基於血緣、婚姻、生命共同體構成的利益集團,通常表現為以一個家庭為主構成的中心,如東亞社會的財團,多以一個家庭為背景所形成的企業集團;有時幫派內的不同派係也以家族稱之。漢語家族小範圍內有時和宗族混淆使用,但其家族特徵表現為同一姓氏,以一個家庭為中心,中心家庭為家族共同祖先或家族中心人物。漢字家族在日語裡的意思是家人,這和中文意思有一定區別。

     簡介家庭(族)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是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領域的一個方法,多用於家庭治療,該方法由德國心理學家伯特·海寧格(Bert Hellinger)最早研究發展起來的,家庭系統排列是系統排列(Systemic Constellation)的一種(另有組織系統排列等),系統排列是通過現象學方法探究問題的根源和解決方法。海寧格發現在家庭系統中,有一些不易被人們意識到的動力,操控著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很多人的心身問題,其實都是家庭「牽連」造成的,將「牽連」的原因顯露出來,往往能找出化解的方法,家庭系統排列(系統排列的一個子應用)是一種體驗程序,目的在於釋放和解決人自身和人與人之間的深層壓力,該程序的發展可以追溯到哲學家和臨床醫學家,包括現象學之父埃德蒙德·胡塞爾、跨代系統思想先驅Ivan Boszormenyi-Nagy、發展出家庭雕塑(系統排列雛型)的維吉尼亞·薩提爾以及貝爾特·海靈格,在過去十年中,全世界的從業者都對這項方法進行了進一步的改進和發展,包括精神病學家(德國的Gunthard Weber和Albrecht Mahr、澳大利亞的Chris Walsh)、心理學家(德國的Hunter Beaumont、挪威的Marta Thorsheim、美國的Edward Lynch和Dan Booth Cohen、英國的Judith Hemming),以及許多另類療法的提供者。「家庭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s)這個術語首次由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用在不太一樣的語境中,用來指每一個個體屬於(並聯結於)家庭系統中他與其他家人的關係。進行的方法與程序,是排列師指導參加工作坊的人,由求助者所面臨的困境,尋求解決之道,在場成員輪流做代表,在活動中進行系統排列。在簡短介紹之後,排列師建議哪些人或事物將在系統排列中被代表,通常一個是案主的代表,一個或多個家庭成員的代表,有時還有抽象概念(比如抑鬱)的代表,或國家的代表。案主從小組人群中挑選代表,按照當時的感覺來安排各個代表的位置,然後坐下觀察。各個代表靜靜地站著幾分鐘,不同於心理表演治療法,代表不用演戲、擺造型或扮演角色。在安排代表的位置,以及後續的步驟中,特別強調直覺,這是為了利用精神病學家Albrecht Mahr 所描述的認知場(Knowing Field)(Mahr 1999),認知場可以引導參與者感知到並用語言表達出他們所代表的那個真正的家庭成員的感情和感覺,現在還沒有完全理解代表為什麼能夠感知的機制,代表對其所代表的人只有一點了解或根本就不了解,儘管如此,代表通常能體驗到對系統排列有用的感情或生理感覺。排列師可以要求每個代表描述他有何感覺,此時,從代表所體現出來的空間關係和感覺中,導師、案主、小組成員就可感知到一些對於當事人個人問題有關的信息。治療辦法一般是重新安排代表的位置、應導師要求大聲地說出一些句子,如果在新的位置上或者說話後,代表沒有感覺好一點,他們可以再次移動,或者試著說一些其他的話,有時系統排列會在完全解決事情之前結束。當每一位代表在其位置上感覺很好,並且其他代表也同意,便實現了解決方法,這就是以一種抽象的方式解決了所面臨的問題。在發現治療解決辦法的過程中,小組成員感覺不對或產生負面感覺的位置佈局是導師需要特別注意的,這種位置佈局可代表案主家庭成員之間的系統性糾纏,在諸如謀殺、自殺、童年喪母、父母或兄弟姊妹早亡、戰爭、自然災害、移民或辱罵引起未解決的心理創傷,困擾家庭時,系統性糾纏就出現了,支持者主張,即使現在受到影響的人已經不知道過去發生的那些事件,這些事件所造成的負面遺產也能夠轉給下一代,精神病學家Ivan Boszormenyi-Nagy 稱此現象為無形忠誠(Böszörményi-Nagy & Spark 1973)

     海寧格自己在《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中對家族系統排列,是這樣定義的"「家族系統排列」是什麼意思?這個詞彙描述出排列家族成員的過程。個案從團體中挑人,代表家族中某些重要的成員,如父母、兄弟姊妹、個案本身。然後個案排列出代表間的相互關係這就是「家族系統排列」。接著會發生什麼事呢?雖然代表者!不認識他們所代表的人,突然間卻有了「被代表人」的感受。家族系統排列的經驗告訴我們,在某個心靈場域內,人人都和更偉大的整體連結。每個家族成員都出現在這個心靈場域內,連死者也是,場域中人人都和其他人融合一致,...雖然他們不一定在理智上能意識到這點,不過他們的行為和情感則清楚地表現出這點。家族系統排列裡,這些連結的深度將會逐漸顯露。進行家族系統排列時,我們也會在心靈場域中接收到洞見和訊息。每個家人都生活在一個更大的共同心靈裡,它看顧著所有家族成員,和其他透過命運而相連的人。它遵循某種法則,也強制執行這些法則,這為家族成員帶來深遠的影響和後果。"(p284~285)。

      簡介史瓦吉多:1957年生於德國,畢業於慕尼黑大學心理學系,從事治療師及助人工作已超過26年,1981年探索過各式各樣的靜心技巧,1995年,追隨「家族系統排列」創始者海寧格,於2000年開始帶領訓練課程,他把靜心與排列結合,他的排列帶著臣服與敬重切入主題,從2000年開始帶領家族系統排列工作後,訓練超過十五個國家數百位治療師,足跡遍及歐洲、美洲、亞洲,在印度國際成長中心多年擔任治療師的培訓計劃和統籌,代表作為:《愛的根源:家族系統排列治療精華》、《當靜心與諮商相遇》。
   史瓦吉多在印度普那靜心村(Osho Meditation Resort),擔任治療師培訓計劃的統籌,此外在世界各地帶領課程。

     簡介伯特·海寧格:Anton Hellinger,1925年12月16日-,是實行家庭系統排列療法的德國心理治療師,今年來他的著作也擴展至精神靈性運動領域,在世界各地都有一些支持者踐行他的理論,該療法是否有效存在爭議,海寧格本人也是有爭議的人物,海寧格生於一個德國天主教家庭,他說其父母的天主教信仰抵制了國家主義的影響,10歲時他進入天主教修道院學校,受洗,成為牧師前往南非傳教,希特勒青年團招募他加入,但他拒絕,1942年他被招募入伍,在西線作戰,1945年在比利時被盟軍俘虜,他逃出戰俘營回到德國,化名避入天主教修道院,他在維爾茨堡大學大學學習哲學和神學,成為一名神父,1950年代,他去到南非祖魯地區傳教,期間在南方大學得到學士學位和大學教育文憑,獲得了在公立高中教學的資格,他在南非待了16年,擔任牧師、教師,最後成為校長,他學會了祖魯語,受當地文化的影響,他反思天主教的教義,最終脫離天主教,並回到德國,在德國他很快結婚,在維也納學習心理分析,後來加入了心理分析學會,1973年他前往美國受教於Arthur Janov,並受到Eric Berne的Transactional Analysis影響,1993年和Weber合作出版了第一本書Zweierlei Glück(意思是第二次機會),接下來的15年裡他出版了30本書,並在世界各地旅行、講座,開辦學習班和訓練課程,但學術界並不認同他的理論,他和第二任妻子瑪麗亞·蘇菲·海寧格(Maria Sophie Hellinger)開辦了海寧格學校。

海寧格的著作有:

《海寧格自傳訪談錄》,作者:伯特·海寧格、嘉碧綠.譚.荷佛,出版日期:2011/07/01,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愛的序位》,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08/11/09,出版社:商周出版。

《家族星座治療:海寧格的系統心理療法》,作者:伯特·海寧格/等著,出版日期:2001/10/05,出版社:張老師文化。

《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09/10/14,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09/06/01,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心靈之藥:身心疾病之系統排列輔導實例》,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10/01/05,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內在之旅:海寧格獨特的靜心》,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10/01/10,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成功的序位:企業心管理》,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11/11/01,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成功的人生:擁抱生命、享受成功》,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11/09/01,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遇見真理》,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11/08/20,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再見耶穌~海寧格談成功的思維》,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11/06/01,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成功的故事》Story of Success,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2011/10/3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家族系統排列參考書籍:

《家族系統排列治療精華-愛的根源回溯找回個人生命力量》,作者:史瓦吉多(Svagito R. Liebermeister),譯者:林群華,生命潛能出版社,2008/04/01出版) 

   《當靜心與諮商相遇The Zen Way of Counseling》,作者:史瓦吉多(Svagito R. Liebermeister),譯者:莎薇塔 Sevita,生命潛能出版社,2010/04/01出版) 

   《家族排列釋放疾病業力Whats Out of Order Here?》,作者:伊絲.庫什拉博士(Dr.Ilse Kutschera)、克里斯帝.布魯格(Christine Brugger),譯者:張曉餘,生命潛能出版社,2010/05/03出版) 

 

     簡介胡塞爾:德語:Edmund Gustav Albrecht Husserl,1859年4月8日-1938年4月26日,著名德國哲學家,現象學之父,同時亦被譽為近代最偉大哲學家之一,胡塞爾生於捷克摩拉維亞地區的小鎮普羅斯涅茲,出身於一個猶太人家庭。作為弗朗茲·布倫塔諾及卡爾·斯圖姆夫的學生,他影響了伊迪·斯坦因、奧伊根·芬克、馬丁·海德格爾、讓·保羅·薩特及莫里斯·梅洛-龐蒂,因為何曼曾接觸胡塞爾,所以鍾情於學院派邏輯,自1886年,他在哈勒大學以導師身份(相當於副教授)教授哲學,並於1887年,他開始相信基督教並且加入了路德會,同年結婚,並在此育有兩兒一女,1901年至1916年,他分別在哥廷根大學及弗萊堡大學擔任教授,直到1928年退休為止,退休後胡塞爾仍然利用弗萊堡大學圖書館來繼續他的研究及著作,直到他的得意門徒海德格爾擔任校長時,以胡塞爾的猶太人血統為理由禁止胡塞爾進入為止。胡塞爾認為,與羅素及懷德海一樣,算術實際上是「先驗」科學,不同的是,羅素與懷德海的分析基礎是邏輯學,胡塞爾則是發展出全新的哲學方法,來探究必然真理的性質,他稱之為「現象學」( phenomenology )。胡塞爾將現象學定義為對意識本質結構的科學研究,但現象學並不代表表象與根本實在之間存在著對立(「現象學」源自於希臘文,意指「表象」,康德曾用「現象」一詞指稱我們的經驗世界,胡塞爾認為藉由描述意識結構,可以找到確定性,其中包括他身為數學家時不斷尋求的算術基礎,為此,胡塞爾描述了現象學的觀點:意識被視為一種「意向」,也就是說,意識總是朝向某個客體,不管它是物質的,還是跟數學一樣是「觀念的」,要獲得現象學的觀點,必須透過一連串的現象「還原」,亦即描述意識的本質特徵(即意識的「意義」),胡塞爾認為這些意義(與康德的範疇相同)是普世與必然的,同時也反對歐洲(與美國)哲學瀰漫一股「相對主義」風潮。胡塞爾晚年時,納粹已逐漸掌握德國政局,世界也戰雲密布,因此,胡塞爾對人類知識的興趣,也轉而朝向社會層面與「存在」層面,同時也警告,歐洲文明將因相對主義與非理性主義的猖獗而陷入「危機」(同一時間,維也納的邏輯實證論者也提出相同的警告)。

     簡介心理治療:Psychotherapy,是由經過受過心理治療專業訓練並通過考核的人員,主要是心理師以及接受心理治療訓練的精神科醫師,立一種獨特的人際關係來協助患者(或稱當事人、案主、個案)處理心理問題、減輕主觀痛苦經驗、醫治精神疾病及促進心理健康、個人成長,心理治療一般是基於心理治療理論及相關實證研究(主要是諮詢心理學、臨床心理學和精神病學)而建立的治療系統,以建立關係、對話、溝通、深度自我探索、行為改變等的技巧來達到治療目標,例如改善受助者的心理健康或減輕精神疾病徵狀等。心理治療有多個不同學派,而且不斷發展中,不同學派之間對學派之劃分也有歧異,即使有經驗的治療師也無法熟稔所有學派的治療方式,美國著名的精神科經典教材Synopsis of Psychiatry和英國牛津出版的精神科教科書也沒有一致的分類法,英國系統的分類方式:

精神分析:由弗洛依德創立,主要目標為揭示潛意識的焦慮,主要技巧包括自由聯想(free association)、轉移和反轉移(transference and counter-transference)、夢境解析(dream analysis)等。

榮格的分析心理學:由榮格創立,主要技巧如沙遊(sandplay),藝術治療大多以榮格的理論為基礎。

阿德勒精神分析學派:由阿德勒所創立,主要目標為減少自卑(inferiority),主要技巧包括:分析家庭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生活風格等。

動力取向心理治療:儘管精神分析學者不認為精神分析是精神動力學派其中一支,但大多數治療師仍同意精神分析是動力取向的始祖。

行為治療,如係統減敏法和厭惡療法等等

認知行為治療,包括認知治療(CT)和理性情緒行為治療(REBT)以及Behavioral Modification

案主中心治療,由羅哲斯從人本主義中發展出來的心理治療

團體心理治療

家庭治療與性治療

完形治療

會心治療

心理劇

語言治療

原始療法

存在主義治療:亞隆(Irvin Yalom)提出,與其說是提供具體治療技巧,不如說是提供治療者一個觀點。

 

 

 

 

 

 

 

 

 芳的家族排列插畫創作~家族系統排列中的「靈魂的語句」三個基本面向:家族系統的序位 、這個系統中的能量、這個家族中發生過的事實所反映的句子。

20621754_1685145468164344_270729987630037693_n  

 

家庭系統排列療法創辦人,德國海寧格 

 

  

 

 德國心理治療師伯特·海寧格的著作  

 

 getImage  2011780064838bgetImageimages-1.jpeg    Unknown-1.jpeg     

 

getImageimages     4ff903e0808300deaf998ca206e1f1b2  

 

 組織系統排列的參考書籍  

 

2014941053078b  

 

 現象學於1900年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創立     

 

e78fbee8b1a1e5adb81DefaultImage.jsp 

 

 史瓦吉多(Svagito R. Liebermeister)著作 

 

getImage

 

 

 

 getImage

 

fang2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芳的家族排列插畫創作~靈魂的語句(statement of the soul)不是在日常生活中會跟人說的句子,而是治療師常使用某種模式的句子,它們指以我們看不見的方式影響我們行為的家族系統自然序位。

 

   

 

 

 

     家族系統排列療法創辦人德國心理治療師伯特·海寧格他所採用的方法稱之為洞見的現象學,或敞開的現象學,是要在直觀中瞥見本質,通過探究問題的根源和找出解決方法,在實際運作上,要做到超越個體與家族,去觸及更偉大的靈魂。

      現象學phenomenology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在台大讀研究所時,主修了許多歐洲社會科學方法論,研讀了大量這一方面的書籍,現在進入家族排列系統領域,像是復習和落實操作此一哲學方法論~存而不論,回到本質的現象學方法,介於哲學和心理學之間,使二者之間有了對話與相互支援的機制。

      海寧格的學生史瓦吉多1957年生於德國,畢業於慕尼黑大學心理學系,1995年追隨海寧格學習「家族系統排列」2000年開始帶領訓練課程,2008年出版《家族系統排列治療精華-愛的根源回溯找回個人生命力量》(作者:史瓦吉多,譯者:林群華,生命潛能出版社,2008/04/01) ,這本書承接海寧格的思想論點並進一步做了更精闢的闡述與解說,是研究家族系統排列不可遺漏的參考書目,2010年再出版《當靜心與諮商相遇The Zen Way of Counseling》(作者:史瓦吉多(Svagito R. Liebermeister),譯者:莎薇塔 Sevita,生命潛能出版社,2010/04/01) 。史瓦吉多在《家族系統排列治療精華-愛的根源回溯找回個人生命力量》第20章療癒靈魂的語句,介紹它來源與操作方式:靈魂的語句(statement of the soul)不是在日常生活中會跟人說的句子,而是治療師常使用某種模式的句子,它們指以我們看不見的方式影響我們行為的家族系統自然序位,家族系統排列中的「靈魂的語句」有:「你是大的」、「我是小的」、「你給與我接受」、「我敬重你」,這些句子在人類心智中深層的集體層次上共鳴,這個層次會認出、同意這些句子屬實,靈魂的語句會與家族系統排列個案的三個基本面向有關:(1)家族系統的序位 (2)這個系統中的能量 (3)這個家族中發生過的事實。

      句子要有力量、效果,就需要簡短、簡單明瞭,不該有任何指責或批判,而且要用大聲、清楚的聲音說出來(史瓦吉多:《家族系統排列治療精華-愛的根源回溯找回個人生命力量》,p282~283) 

      創作靈魂的語句(statement of the soul)不是在日常生活中會跟人說的句子,而是治療師常使用某種模式的句子,它們指以我們看不見的方式影響我們行為的家族系統自然序位這幅畫,有一小孩子手舞足蹈的說出:「你是大的,我是小的」家族系統排列的靈魂的語句。

      簡介現象學:phenomenology,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胡塞爾深受波查諾(B.Bolzano, 1781-1848)之「真理自身」,即超越時空與個人之絕對、又普遍的客觀存在者的理念影響,而提出對意識本質的研究,或描述先驗的、絕對的認識之根本與法則,他稱之為「現象學」,胡塞爾思想發展的第一個重要轉折點的標誌是《邏輯研究》(Logical Investigations),這本書是近當代哲學最重要的著作之一,為哲學的發展在本體論和認識論之間開拓了新的道路,在它的感召下,大批思想家匯集到回到事物本身 Zurück zu den Sachen selbst )的大旗下,其中包括莫里茨·蓋格(Moritz Geiger)、亞力山大·普凡德爾(Alexander Pfaender )、馬克斯·舍勒(Max Scheler)、奧斯卡·貝克(Oscar Becker)、特奧多爾·康拉德(Theodor Conrad)等人,此外還有大批哲學家,雖然並非嚴格意義上的現象學家,他們的思想也受到了現象學的很大影響,其中就包括薩特、海德格爾、梅洛-龐蒂、伽達默爾等等重要哲學家,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現象學通過他們的演繹發展,仍然活躍於當代的思想界成為當代哲學的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現象學強調對直接直觀和經驗感知的區分,認為哲學(或至少是現象學)的主要任務是釐清二者之間的關聯,並且在直觀中獲得對本質的認識,如胡塞爾在《哲學與現象學研究年鑑》創刊號的前言中所稱:將各個編者聯合在一起並且甚至在所有未來的合作者那裡都應當成為前設的東西,不應是一個學院系統,而毋寧說是一個共同的信念:只有通過向直觀的原本源泉以及在此源泉中汲取的本質洞察的回覆,哲學的偉大傳統才能根據概念和問題而得到運用,只有通過這一途徑,概念才能得到直觀的澄清,問題才能在直觀的基礎上得到新的提出,爾後也才能得到原則上的解決。

     現象學首先是一種方法,即從直接直觀和先驗本質中提取知識的途徑,在方法之外,現象學在研究對像上找到了連接心理學和邏輯學的中間地帶,為「純粹邏輯學」找到了根基,另一方面,在研究途徑上,現象學找到了實證主義和形上學之間的一條道路,被胡塞爾本人稱為「先驗的經驗主義」,最基本形式的現象學,嘗試為通常認為主觀性觀點的客觀性研究創造條件約束:關注(consciousness)和關注體驗的概念,比如判斷,理解和情感,儘管現象學尋求成為科學的,它沒有嘗試從臨床心理學或者神經學角度來研究關注,相反,它尋求通過系統直覺去決定關注和關注體驗的基礎屬性和結構,胡塞爾在他師從的哲學家、心理學家,弗朗茲·布倫塔諾(Franz Brentano)和卡爾·斯圖姆夫(Carl Stumpf)的講座和著作中催生了現象學說的很多重要的概念,一個胡塞爾從布倫塔諾借鑒的現象學的重要元素就是意向性(intentionality,通常也被稱作aboutness),指出關注總是某些特定關注(consciousness of something),關注對象自己被稱作意向對象,並且常常以不同方式用來代替關注,比如理解、記憶、關聯和延伸,直觀等,通過這些不同的意向性,雖然都具有不同結構和不同的方式存在於對此物的意向中,一個對象仍然成為同一個相同個體;針對相同意向對象的意向性在直覺中,就是立即生成的此對象物的附屬性和最後對它的記憶。

     簡介家族排列現象學運作的方法:家族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是心理諮詢治療領域的一個方法,多用於家庭治療,由德國伯特·海寧格(Bert Hellinger)最早研究發展起來的,家庭系統排列是系統排列(Systemic Constellation)的一種另有組織系統排列等,系統排列是通過現象學方法探究問題的根源和解決方法。在海寧格認為「家庭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s)與心理治療有本質上的差異,他說我的工作是要讓重要的本質呈現出來,而不僅局限於表面,例如:若要治療疾病,有哪些需要的動力要揭露。所以家族排列在本質上就和心理治療有所差異。(《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p18),這已經不算是心理治療了,它遠遠超過心理治療的範疇。它是應用哲學、生命學院。如果我們試著將之定義為某種心理治療的學派,它會像水一樣從手中流掉,而我們會徹底地錯過。(《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p284),海寧格他所採用的方法稱之為洞見的現象學,或敞開的現象學,現象學phenomenology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在《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對於現象學的求知途徑,海寧格說道我在用的是現象學的心理治方法。現象學是一套很古老的哲學方法,要有高度的自律才能運用這個方法。其運作方式是沒有任何目的性與畏懼之心,只是投身於一項事情之中,並且忘記一切相關的資料。有如置身在黑暗當中,靜觀其變,在剎那間便能洞悉事最重要之處。(p6~8),而每一個家庭都有一份記憶力,能從記憶中揭曉出來的便是一份恩賜。可是那些呈現出來的東西的背後,仍然隱藏著某些神秘的本質...我們只能利用顯現出來的現象做一點事,...呈現出來的現象不會將隱閉、埋藏的核心本質全數透露,總是帶著點到即止的味道,可是我們的見解常常遠離所呈現出來的現象,當我們建立了某些見解,並堅持主觀的態度,就會阻礙我們獲取知識。(《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p18)。所以在家族排列的現象學運作方法,應該是把焦點從求助者和他的家庭,轉而投入到更廣闊的靈魂,去領會解決之道,使自己得到淨化。在《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海寧格說道現象學運作方法是,把焦點由近而遠,由狹隘而廣闊。意即,治療師不只把目光投射在包圍著求助者及他的家庭上,而應把目光投射在包圍著求助者的能量場和更共同的靈魂上,為它們服務。對問題的認知、可能的解決方法,往往來自與廣闊的能量場與更偉大的靈魂的連結。上去領會解決之道更偉大的靈魂會把具有解決、有治療的畫面、句子以及步驟,通過感知顯現出來。剎那間,一幅畫面、一個字或一句話會出現,會幫助他走下一步,過程就是通過現象學的態度,接觸靈魂的多重層次,以極中精神的等待代替行動(p246)

     簡介家族:指基於血緣、婚姻、生命共同體構成的利益集團,通常表現為以一個家庭為主構成的中心,如東亞社會的財團,多以一個家庭為背景所形成的企業集團;有時幫派內的不同派係也以家族稱之。漢語家族小範圍內有時和宗族混淆使用,但其家族特徵表現為同一姓氏,以一個家庭為中心,中心家庭為家族共同祖先或家族中心人物。漢字家族在日語裡的意思是家人,這和中文意思有一定區別。

     簡介家庭(族)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是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領域的一個方法,多用於家庭治療,該方法由德國心理學家伯特·海寧格(Bert Hellinger)最早研究發展起來的,家庭系統排列是系統排列(Systemic Constellation)的一種(另有組織系統排列等),系統排列是通過現象學方法探究問題的根源和解決方法。海寧格發現在家庭系統中,有一些不易被人們意識到的動力,操控著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很多人的心身問題,其實都是家庭「牽連」造成的,將「牽連」的原因顯露出來,往往能找出化解的方法,家庭系統排列(系統排列的一個子應用)是一種體驗程序,目的在於釋放和解決人自身和人與人之間的深層壓力,該程序的發展可以追溯到哲學家和臨床醫學家,包括現象學之父埃德蒙德·胡塞爾、跨代系統思想先驅Ivan Boszormenyi-Nagy、發展出家庭雕塑(系統排列雛型)的維吉尼亞·薩提爾以及貝爾特·海靈格,在過去十年中,全世界的從業者都對這項方法進行了進一步的改進和發展,包括精神病學家(德國的Gunthard Weber和Albrecht Mahr、澳大利亞的Chris Walsh)、心理學家(德國的Hunter Beaumont、挪威的Marta Thorsheim、美國的Edward Lynch和Dan Booth Cohen、英國的Judith Hemming),以及許多另類療法的提供者。「家庭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s)這個術語首次由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用在不太一樣的語境中,用來指每一個個體屬於(並聯結於)家庭系統中他與其他家人的關係。進行的方法與程序,是排列師指導參加工作坊的人,由求助者所面臨的困境,尋求解決之道,在場成員輪流做代表,在活動中進行系統排列。在簡短介紹之後,排列師建議哪些人或事物將在系統排列中被代表,通常一個是案主的代表,一個或多個家庭成員的代表,有時還有抽象概念(比如抑鬱)的代表,或國家的代表。案主從小組人群中挑選代表,按照當時的感覺來安排各個代表的位置,然後坐下觀察。各個代表靜靜地站著幾分鐘,不同於心理表演治療法,代表不用演戲、擺造型或扮演角色。在安排代表的位置,以及後續的步驟中,特別強調直覺,這是為了利用精神病學家Albrecht Mahr 所描述的認知場(Knowing Field)(Mahr 1999),認知場可以引導參與者感知到並用語言表達出他們所代表的那個真正的家庭成員的感情和感覺,現在還沒有完全理解代表為什麼能夠感知的機制,代表對其所代表的人只有一點了解或根本就不了解,儘管如此,代表通常能體驗到對系統排列有用的感情或生理感覺。排列師可以要求每個代表描述他有何感覺,此時,從代表所體現出來的空間關係和感覺中,導師、案主、小組成員就可感知到一些對於當事人個人問題有關的信息。治療辦法一般是重新安排代表的位置、應導師要求大聲地說出一些句子,如果在新的位置上或者說話後,代表沒有感覺好一點,他們可以再次移動,或者試著說一些其他的話,有時系統排列會在完全解決事情之前結束。當每一位代表在其位置上感覺很好,並且其他代表也同意,便實現了解決方法,這就是以一種抽象的方式解決了所面臨的問題。在發現治療解決辦法的過程中,小組成員感覺不對或產生負面感覺的位置佈局是導師需要特別注意的,這種位置佈局可代表案主家庭成員之間的系統性糾纏,在諸如謀殺、自殺、童年喪母、父母或兄弟姊妹早亡、戰爭、自然災害、移民或辱罵引起未解決的心理創傷,困擾家庭時,系統性糾纏就出現了,支持者主張,即使現在受到影響的人已經不知道過去發生的那些事件,這些事件所造成的負面遺產也能夠轉給下一代,精神病學家Ivan Boszormenyi-Nagy 稱此現象為無形忠誠(Böszörményi-Nagy & Spark 1973)

     海寧格自己在《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中對家族系統排列,是這樣定義的"「家族系統排列」是什麼意思?這個詞彙描述出排列家族成員的過程。個案從團體中挑人,代表家族中某些重要的成員,如父母、兄弟姊妹、個案本身。然後個案排列出代表間的相互關係這就是「家族系統排列」。接著會發生什麼事呢?雖然代表者!不認識他們所代表的人,突然間卻有了「被代表人」的感受。家族系統排列的經驗告訴我們,在某個心靈場域內,人人都和更偉大的整體連結。每個家族成員都出現在這個心靈場域內,連死者也是,場域中人人都和其他人融合一致,...雖然他們不一定在理智上能意識到這點,不過他們的行為和情感則清楚地表現出這點。家族系統排列裡,這些連結的深度將會逐漸顯露。進行家族系統排列時,我們也會在心靈場域中接收到洞見和訊息。每個家人都生活在一個更大的共同心靈裡,它看顧著所有家族成員,和其他透過命運而相連的人。它遵循某種法則,也強制執行這些法則,這為家族成員帶來深遠的影響和後果。"(p284~285)。

      簡介史瓦吉多:1957年生於德國,畢業於慕尼黑大學心理學系,從事治療師及助人工作已超過26年,1981年探索過各式各樣的靜心技巧,1995年,追隨「家族系統排列」創始者海寧格,於2000年開始帶領訓練課程,他把靜心與排列結合,他的排列帶著臣服與敬重切入主題,從2000年開始帶領家族系統排列工作後,訓練超過十五個國家數百位治療師,足跡遍及歐洲、美洲、亞洲,在印度國際成長中心多年擔任治療師的培訓計劃和統籌,代表作為:《愛的根源:家族系統排列治療精華》、《當靜心與諮商相遇》。
   史瓦吉多在印度普那靜心村(Osho Meditation Resort),擔任治療師培訓計劃的統籌,此外在世界各地帶領課程。

     簡介伯特·海寧格:Anton Hellinger,1925年12月16日-,是實行家庭系統排列療法的德國心理治療師,今年來他的著作也擴展至精神靈性運動領域,在世界各地都有一些支持者踐行他的理論,該療法是否有效存在爭議,海寧格本人也是有爭議的人物,海寧格生於一個德國天主教家庭,他說其父母的天主教信仰抵制了國家主義的影響,10歲時他進入天主教修道院學校,受洗,成為牧師前往南非傳教,希特勒青年團招募他加入,但他拒絕,1942年他被招募入伍,在西線作戰,1945年在比利時被盟軍俘虜,他逃出戰俘營回到德國,化名避入天主教修道院,他在維爾茨堡大學大學學習哲學和神學,成為一名神父,1950年代,他去到南非祖魯地區傳教,期間在南方大學得到學士學位和大學教育文憑,獲得了在公立高中教學的資格,他在南非待了16年,擔任牧師、教師,最後成為校長,他學會了祖魯語,受當地文化的影響,他反思天主教的教義,最終脫離天主教,並回到德國,在德國他很快結婚,在維也納學習心理分析,後來加入了心理分析學會,1973年他前往美國受教於Arthur Janov,並受到Eric Berne的Transactional Analysis影響,1993年和Weber合作出版了第一本書Zweierlei Glück(意思是第二次機會),接下來的15年裡他出版了30本書,並在世界各地旅行、講座,開辦學習班和訓練課程,但學術界並不認同他的理論,他和第二任妻子瑪麗亞·蘇菲·海寧格(Maria Sophie Hellinger)開辦了海寧格學校。

海寧格的著作有:

《海寧格自傳訪談錄》,作者:伯特·海寧格、嘉碧綠.譚.荷佛,出版日期:2011/07/01,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愛的序位》,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08/11/09,出版社:商周出版。

《家族星座治療:海寧格的系統心理療法》,作者:伯特·海寧格/等著,出版日期:2001/10/05,出版社:張老師文化。

《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09/10/14,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09/06/01,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心靈之藥:身心疾病之系統排列輔導實例》,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10/01/05,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內在之旅:海寧格獨特的靜心》,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10/01/10,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成功的序位:企業心管理》,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11/11/01,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成功的人生:擁抱生命、享受成功》,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11/09/01,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遇見真理》,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11/08/20,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再見耶穌~海寧格談成功的思維》,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11/06/01,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成功的故事》Story of Success,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2011/10/3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家族系統排列參考書籍:

《家族系統排列治療精華-愛的根源回溯找回個人生命力量》,作者:史瓦吉多(Svagito R. Liebermeister),譯者:林群華,生命潛能出版社,2008/04/01出版) 

   《當靜心與諮商相遇The Zen Way of Counseling》,作者:史瓦吉多(Svagito R. Liebermeister),譯者:莎薇塔 Sevita,生命潛能出版社,2010/04/01出版) 

   《家族排列釋放疾病業力Whats Out of Order Here?》,作者:伊絲.庫什拉博士(Dr.Ilse Kutschera)、克里斯帝.布魯格(Christine Brugger),譯者:張曉餘,生命潛能出版社,2010/05/03出版) 

 

     簡介胡塞爾:德語:Edmund Gustav Albrecht Husserl,1859年4月8日-1938年4月26日,著名德國哲學家,現象學之父,同時亦被譽為近代最偉大哲學家之一,胡塞爾生於捷克摩拉維亞地區的小鎮普羅斯涅茲,出身於一個猶太人家庭。作為弗朗茲·布倫塔諾及卡爾·斯圖姆夫的學生,他影響了伊迪·斯坦因、奧伊根·芬克、馬丁·海德格爾、讓·保羅·薩特及莫里斯·梅洛-龐蒂,因為何曼曾接觸胡塞爾,所以鍾情於學院派邏輯,自1886年,他在哈勒大學以導師身份(相當於副教授)教授哲學,並於1887年,他開始相信基督教並且加入了路德會,同年結婚,並在此育有兩兒一女,1901年至1916年,他分別在哥廷根大學及弗萊堡大學擔任教授,直到1928年退休為止,退休後胡塞爾仍然利用弗萊堡大學圖書館來繼續他的研究及著作,直到他的得意門徒海德格爾擔任校長時,以胡塞爾的猶太人血統為理由禁止胡塞爾進入為止。胡塞爾認為,與羅素及懷德海一樣,算術實際上是「先驗」科學,不同的是,羅素與懷德海的分析基礎是邏輯學,胡塞爾則是發展出全新的哲學方法,來探究必然真理的性質,他稱之為「現象學」( phenomenology )。胡塞爾將現象學定義為對意識本質結構的科學研究,但現象學並不代表表象與根本實在之間存在著對立(「現象學」源自於希臘文,意指「表象」,康德曾用「現象」一詞指稱我們的經驗世界,胡塞爾認為藉由描述意識結構,可以找到確定性,其中包括他身為數學家時不斷尋求的算術基礎,為此,胡塞爾描述了現象學的觀點:意識被視為一種「意向」,也就是說,意識總是朝向某個客體,不管它是物質的,還是跟數學一樣是「觀念的」,要獲得現象學的觀點,必須透過一連串的現象「還原」,亦即描述意識的本質特徵(即意識的「意義」),胡塞爾認為這些意義(與康德的範疇相同)是普世與必然的,同時也反對歐洲(與美國)哲學瀰漫一股「相對主義」風潮。胡塞爾晚年時,納粹已逐漸掌握德國政局,世界也戰雲密布,因此,胡塞爾對人類知識的興趣,也轉而朝向社會層面與「存在」層面,同時也警告,歐洲文明將因相對主義與非理性主義的猖獗而陷入「危機」(同一時間,維也納的邏輯實證論者也提出相同的警告)。

     簡介心理治療:Psychotherapy,是由經過受過心理治療專業訓練並通過考核的人員,主要是心理師以及接受心理治療訓練的精神科醫師,立一種獨特的人際關係來協助患者(或稱當事人、案主、個案)處理心理問題、減輕主觀痛苦經驗、醫治精神疾病及促進心理健康、個人成長,心理治療一般是基於心理治療理論及相關實證研究(主要是諮詢心理學、臨床心理學和精神病學)而建立的治療系統,以建立關係、對話、溝通、深度自我探索、行為改變等的技巧來達到治療目標,例如改善受助者的心理健康或減輕精神疾病徵狀等。心理治療有多個不同學派,而且不斷發展中,不同學派之間對學派之劃分也有歧異,即使有經驗的治療師也無法熟稔所有學派的治療方式,美國著名的精神科經典教材Synopsis of Psychiatry和英國牛津出版的精神科教科書也沒有一致的分類法,英國系統的分類方式:

精神分析:由弗洛依德創立,主要目標為揭示潛意識的焦慮,主要技巧包括自由聯想(free association)、轉移和反轉移(transference and counter-transference)、夢境解析(dream analysis)等。

榮格的分析心理學:由榮格創立,主要技巧如沙遊(sandplay),藝術治療大多以榮格的理論為基礎。

阿德勒精神分析學派:由阿德勒所創立,主要目標為減少自卑(inferiority),主要技巧包括:分析家庭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生活風格等。

動力取向心理治療:儘管精神分析學者不認為精神分析是精神動力學派其中一支,但大多數治療師仍同意精神分析是動力取向的始祖。

行為治療,如係統減敏法和厭惡療法等等

認知行為治療,包括認知治療(CT)和理性情緒行為治療(REBT)以及Behavioral Modification

案主中心治療,由羅哲斯從人本主義中發展出來的心理治療

團體心理治療

家庭治療與性治療

完形治療

會心治療

心理劇

語言治療

原始療法

存在主義治療:亞隆(Irvin Yalom)提出,與其說是提供具體治療技巧,不如說是提供治療者一個觀點。

 

 

 

 

 

 

 

 

 

 芳的家族排列插畫創作~靈魂的語句(statement of the soul)不是在日常生活中會跟人說的句子,而是治療師常使用某種模式的句子,它們指以我們看不見的方式影響我們行為的家族系統自然序位。

20604600_1684948808184010_923327665919116382_n  

 

家庭系統排列療法創辦人,德國海寧格 

 

  

 

 德國心理治療師伯特·海寧格的著作  

 

 getImage  2011780064838bgetImageimages-1.jpeg    Unknown-1.jpeg     

 

getImageimages     4ff903e0808300deaf998ca206e1f1b2  

 

  組織系統排列的參考書籍  

 

2014941053078b  

 

  現象學於1900年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創立     

 

e78fbee8b1a1e5adb81DefaultImage.jsp 

 

 史瓦吉多(Svagito R. Liebermeister)著作 

 

getImage

 

 getImage

 

fang2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芳的家族排列插畫創作~治療師在治療個案時,主要的工作不在於協助案主擺脫情緒,而是協助案主透過接受來蛻變。

 

   

 

  

 

 

     家族系統排列療法創辦人德國心理治療師伯特·海寧格他所採用的方法稱之為洞見的現象學,或敞開的現象學,是要在直觀中瞥見本質,通過探究問題的根源和找出解決方法,在實際運作上,要做到超越個體與家族,去觸及更偉大的靈魂。

      現象學phenomenology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在台大讀研究所時,主修了許多歐洲社會科學方法論,研讀了大量這一方面的書籍,現在進入家族排列系統領域,像是復習和落實操作此一哲學方法論~存而不論,回到本質的現象學方法,介於哲學和心理學之間,使二者之間有了對話與相互支援的機制。

      海寧格的學生史瓦吉多1957年生於德國,畢業於慕尼黑大學心理學系,1995年追隨海寧格學習「家族系統排列」2000年開始帶領訓練課程,2008年出版《家族系統排列治療精華-愛的根源回溯找回個人生命力量》(作者:史瓦吉多,譯者:林群華,生命潛能出版社,2008/04/01) ,這本書承接海寧格的思想論點並進一步做了更精闢的闡述與解說,是研究家族系統排列不可遺漏的參考書目,2010年再出版《當靜心與諮商相遇The Zen Way of Counseling》(作者:史瓦吉多(Svagito R. Liebermeister),譯者:莎薇塔 Sevita,生命潛能出版社,2010/04/01) 。史瓦吉多在《當靜心與諮商相遇The Zen Way of Counseling》第4章欲望的本質,深入分析到接受所產生的蛻變:信念和概念讓我們拒絕自己內在某些真實經驗,但拒絕永遠無法為我們帶來成長和蛻變,拒絕在本質上就是否定,把自己的心靈分成兩部分,讓它們彼此掙扎對抗著,怎麼可能療癒成為一個完整的個體呢?當我們能夠如實的接受某些經驗,不試圖改變它、修補它時,並放掉所有關於生命應該如何,我們自己又該如何信念和想法時,這份接受才有機會出現。

      內在蛻變的奧祕在於從「不」轉換到「是」,稱之為接受,一個拒絕憤怒的人會一直感覺到憤怒,這些憤怒被深深壓抑在某個僵化自我控制面具之下,它遲早會找到方式滲透出來,不論我們拒絕的是什麼,它都會一直停留在那裡,情緒基本上就是能量,當我們對它說「是」,接受它本來的狀態,它就能夠自由的移動、改變和蛻變。(史瓦吉多: 《當靜心與諮商相遇The Zen Way of Counseling》,p81~83) 

      創作治療師在治療個案時,主要的工作不在於協助案主擺脫情緒,而是協助案主透過接受來蛻變這幅畫,有一個正在憤怒的人,雙手叉著腰還跺著腳,頭髮豎起來,氣到冒煙,突然頭的上方出現一圈一圈向上盤旋蛻變的契機。

      簡介現象學:phenomenology,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胡塞爾深受波查諾(B.Bolzano, 1781-1848)之「真理自身」,即超越時空與個人之絕對、又普遍的客觀存在者的理念影響,而提出對意識本質的研究,或描述先驗的、絕對的認識之根本與法則,他稱之為「現象學」,胡塞爾思想發展的第一個重要轉折點的標誌是《邏輯研究》(Logical Investigations),這本書是近當代哲學最重要的著作之一,為哲學的發展在本體論和認識論之間開拓了新的道路,在它的感召下,大批思想家匯集到回到事物本身 Zurück zu den Sachen selbst )的大旗下,其中包括莫里茨·蓋格(Moritz Geiger)、亞力山大·普凡德爾(Alexander Pfaender )、馬克斯·舍勒(Max Scheler)、奧斯卡·貝克(Oscar Becker)、特奧多爾·康拉德(Theodor Conrad)等人,此外還有大批哲學家,雖然並非嚴格意義上的現象學家,他們的思想也受到了現象學的很大影響,其中就包括薩特、海德格爾、梅洛-龐蒂、伽達默爾等等重要哲學家,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現象學通過他們的演繹發展,仍然活躍於當代的思想界成為當代哲學的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現象學強調對直接直觀和經驗感知的區分,認為哲學(或至少是現象學)的主要任務是釐清二者之間的關聯,並且在直觀中獲得對本質的認識,如胡塞爾在《哲學與現象學研究年鑑》創刊號的前言中所稱:將各個編者聯合在一起並且甚至在所有未來的合作者那裡都應當成為前設的東西,不應是一個學院系統,而毋寧說是一個共同的信念:只有通過向直觀的原本源泉以及在此源泉中汲取的本質洞察的回覆,哲學的偉大傳統才能根據概念和問題而得到運用,只有通過這一途徑,概念才能得到直觀的澄清,問題才能在直觀的基礎上得到新的提出,爾後也才能得到原則上的解決。

     現象學首先是一種方法,即從直接直觀和先驗本質中提取知識的途徑,在方法之外,現象學在研究對像上找到了連接心理學和邏輯學的中間地帶,為「純粹邏輯學」找到了根基,另一方面,在研究途徑上,現象學找到了實證主義和形上學之間的一條道路,被胡塞爾本人稱為「先驗的經驗主義」,最基本形式的現象學,嘗試為通常認為主觀性觀點的客觀性研究創造條件約束:關注(consciousness)和關注體驗的概念,比如判斷,理解和情感,儘管現象學尋求成為科學的,它沒有嘗試從臨床心理學或者神經學角度來研究關注,相反,它尋求通過系統直覺去決定關注和關注體驗的基礎屬性和結構,胡塞爾在他師從的哲學家、心理學家,弗朗茲·布倫塔諾(Franz Brentano)和卡爾·斯圖姆夫(Carl Stumpf)的講座和著作中催生了現象學說的很多重要的概念,一個胡塞爾從布倫塔諾借鑒的現象學的重要元素就是意向性(intentionality,通常也被稱作aboutness),指出關注總是某些特定關注(consciousness of something),關注對象自己被稱作意向對象,並且常常以不同方式用來代替關注,比如理解、記憶、關聯和延伸,直觀等,通過這些不同的意向性,雖然都具有不同結構和不同的方式存在於對此物的意向中,一個對象仍然成為同一個相同個體;針對相同意向對象的意向性在直覺中,就是立即生成的此對象物的附屬性和最後對它的記憶。

     簡介家族排列現象學運作的方法:家族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是心理諮詢治療領域的一個方法,多用於家庭治療,由德國伯特·海寧格(Bert Hellinger)最早研究發展起來的,家庭系統排列是系統排列(Systemic Constellation)的一種另有組織系統排列等,系統排列是通過現象學方法探究問題的根源和解決方法。在海寧格認為「家庭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s)與心理治療有本質上的差異,他說我的工作是要讓重要的本質呈現出來,而不僅局限於表面,例如:若要治療疾病,有哪些需要的動力要揭露。所以家族排列在本質上就和心理治療有所差異。(《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p18),這已經不算是心理治療了,它遠遠超過心理治療的範疇。它是應用哲學、生命學院。如果我們試著將之定義為某種心理治療的學派,它會像水一樣從手中流掉,而我們會徹底地錯過。(《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p284),海寧格他所採用的方法稱之為洞見的現象學,或敞開的現象學,現象學phenomenology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在《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對於現象學的求知途徑,海寧格說道我在用的是現象學的心理治方法。現象學是一套很古老的哲學方法,要有高度的自律才能運用這個方法。其運作方式是沒有任何目的性與畏懼之心,只是投身於一項事情之中,並且忘記一切相關的資料。有如置身在黑暗當中,靜觀其變,在剎那間便能洞悉事最重要之處。(p6~8),而每一個家庭都有一份記憶力,能從記憶中揭曉出來的便是一份恩賜。可是那些呈現出來的東西的背後,仍然隱藏著某些神秘的本質...我們只能利用顯現出來的現象做一點事,...呈現出來的現象不會將隱閉、埋藏的核心本質全數透露,總是帶著點到即止的味道,可是我們的見解常常遠離所呈現出來的現象,當我們建立了某些見解,並堅持主觀的態度,就會阻礙我們獲取知識。(《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p18)。所以在家族排列的現象學運作方法,應該是把焦點從求助者和他的家庭,轉而投入到更廣闊的靈魂,去領會解決之道,使自己得到淨化。在《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海寧格說道現象學運作方法是,把焦點由近而遠,由狹隘而廣闊。意即,治療師不只把目光投射在包圍著求助者及他的家庭上,而應把目光投射在包圍著求助者的能量場和更共同的靈魂上,為它們服務。對問題的認知、可能的解決方法,往往來自與廣闊的能量場與更偉大的靈魂的連結。上去領會解決之道更偉大的靈魂會把具有解決、有治療的畫面、句子以及步驟,通過感知顯現出來。剎那間,一幅畫面、一個字或一句話會出現,會幫助他走下一步,過程就是通過現象學的態度,接觸靈魂的多重層次,以極中精神的等待代替行動(p246)

     簡介家族:指基於血緣、婚姻、生命共同體構成的利益集團,通常表現為以一個家庭為主構成的中心,如東亞社會的財團,多以一個家庭為背景所形成的企業集團;有時幫派內的不同派係也以家族稱之。漢語家族小範圍內有時和宗族混淆使用,但其家族特徵表現為同一姓氏,以一個家庭為中心,中心家庭為家族共同祖先或家族中心人物。漢字家族在日語裡的意思是家人,這和中文意思有一定區別。

     簡介家庭(族)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是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領域的一個方法,多用於家庭治療,該方法由德國心理學家伯特·海寧格(Bert Hellinger)最早研究發展起來的,家庭系統排列是系統排列(Systemic Constellation)的一種(另有組織系統排列等),系統排列是通過現象學方法探究問題的根源和解決方法。海寧格發現在家庭系統中,有一些不易被人們意識到的動力,操控著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很多人的心身問題,其實都是家庭「牽連」造成的,將「牽連」的原因顯露出來,往往能找出化解的方法,家庭系統排列(系統排列的一個子應用)是一種體驗程序,目的在於釋放和解決人自身和人與人之間的深層壓力,該程序的發展可以追溯到哲學家和臨床醫學家,包括現象學之父埃德蒙德·胡塞爾、跨代系統思想先驅Ivan Boszormenyi-Nagy、發展出家庭雕塑(系統排列雛型)的維吉尼亞·薩提爾以及貝爾特·海靈格,在過去十年中,全世界的從業者都對這項方法進行了進一步的改進和發展,包括精神病學家(德國的Gunthard Weber和Albrecht Mahr、澳大利亞的Chris Walsh)、心理學家(德國的Hunter Beaumont、挪威的Marta Thorsheim、美國的Edward Lynch和Dan Booth Cohen、英國的Judith Hemming),以及許多另類療法的提供者。「家庭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s)這個術語首次由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用在不太一樣的語境中,用來指每一個個體屬於(並聯結於)家庭系統中他與其他家人的關係。進行的方法與程序,是排列師指導參加工作坊的人,由求助者所面臨的困境,尋求解決之道,在場成員輪流做代表,在活動中進行系統排列。在簡短介紹之後,排列師建議哪些人或事物將在系統排列中被代表,通常一個是案主的代表,一個或多個家庭成員的代表,有時還有抽象概念(比如抑鬱)的代表,或國家的代表。案主從小組人群中挑選代表,按照當時的感覺來安排各個代表的位置,然後坐下觀察。各個代表靜靜地站著幾分鐘,不同於心理表演治療法,代表不用演戲、擺造型或扮演角色。在安排代表的位置,以及後續的步驟中,特別強調直覺,這是為了利用精神病學家Albrecht Mahr 所描述的認知場(Knowing Field)(Mahr 1999),認知場可以引導參與者感知到並用語言表達出他們所代表的那個真正的家庭成員的感情和感覺,現在還沒有完全理解代表為什麼能夠感知的機制,代表對其所代表的人只有一點了解或根本就不了解,儘管如此,代表通常能體驗到對系統排列有用的感情或生理感覺。排列師可以要求每個代表描述他有何感覺,此時,從代表所體現出來的空間關係和感覺中,導師、案主、小組成員就可感知到一些對於當事人個人問題有關的信息。治療辦法一般是重新安排代表的位置、應導師要求大聲地說出一些句子,如果在新的位置上或者說話後,代表沒有感覺好一點,他們可以再次移動,或者試著說一些其他的話,有時系統排列會在完全解決事情之前結束。當每一位代表在其位置上感覺很好,並且其他代表也同意,便實現了解決方法,這就是以一種抽象的方式解決了所面臨的問題。在發現治療解決辦法的過程中,小組成員感覺不對或產生負面感覺的位置佈局是導師需要特別注意的,這種位置佈局可代表案主家庭成員之間的系統性糾纏,在諸如謀殺、自殺、童年喪母、父母或兄弟姊妹早亡、戰爭、自然災害、移民或辱罵引起未解決的心理創傷,困擾家庭時,系統性糾纏就出現了,支持者主張,即使現在受到影響的人已經不知道過去發生的那些事件,這些事件所造成的負面遺產也能夠轉給下一代,精神病學家Ivan Boszormenyi-Nagy 稱此現象為無形忠誠(Böszörményi-Nagy & Spark 1973)

     海寧格自己在《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中對家族系統排列,是這樣定義的"「家族系統排列」是什麼意思?這個詞彙描述出排列家族成員的過程。個案從團體中挑人,代表家族中某些重要的成員,如父母、兄弟姊妹、個案本身。然後個案排列出代表間的相互關係這就是「家族系統排列」。接著會發生什麼事呢?雖然代表者!不認識他們所代表的人,突然間卻有了「被代表人」的感受。家族系統排列的經驗告訴我們,在某個心靈場域內,人人都和更偉大的整體連結。每個家族成員都出現在這個心靈場域內,連死者也是,場域中人人都和其他人融合一致,...雖然他們不一定在理智上能意識到這點,不過他們的行為和情感則清楚地表現出這點。家族系統排列裡,這些連結的深度將會逐漸顯露。進行家族系統排列時,我們也會在心靈場域中接收到洞見和訊息。每個家人都生活在一個更大的共同心靈裡,它看顧著所有家族成員,和其他透過命運而相連的人。它遵循某種法則,也強制執行這些法則,這為家族成員帶來深遠的影響和後果。"(p284~285)。

     簡介史瓦吉多:1957年生於德國,畢業於慕尼黑大學心理學系,從事治療師及助人工作已超過26年,1981年探索過各式各樣的靜心技巧,1995年,追隨「家族系統排列」創始者海寧格,於2000年開始帶領訓練課程,他把靜心與排列結合,他的排列帶著臣服與敬重切入主題,從2000年開始帶領家族系統排列工作後,訓練超過十五個國家數百位治療師,足跡遍及歐洲、美洲、亞洲,在印度國際成長中心多年擔任治療師的培訓計劃和統籌,代表作為:《愛的根源:家族系統排列治療精華》、《當靜心與諮商相遇》。
   史瓦吉多在印度普那靜心村(Osho Meditation Resort),擔任治療師培訓計劃的統籌,此外在世界各地帶領課程。

     簡介伯特·海寧格:Anton Hellinger,1925年12月16日-,是實行家庭系統排列療法的德國心理治療師,今年來他的著作也擴展至精神靈性運動領域,在世界各地都有一些支持者踐行他的理論,該療法是否有效存在爭議,海寧格本人也是有爭議的人物,海寧格生於一個德國天主教家庭,他說其父母的天主教信仰抵制了國家主義的影響,10歲時他進入天主教修道院學校,受洗,成為牧師前往南非傳教,希特勒青年團招募他加入,但他拒絕,1942年他被招募入伍,在西線作戰,1945年在比利時被盟軍俘虜,他逃出戰俘營回到德國,化名避入天主教修道院,他在維爾茨堡大學大學學習哲學和神學,成為一名神父,1950年代,他去到南非祖魯地區傳教,期間在南方大學得到學士學位和大學教育文憑,獲得了在公立高中教學的資格,他在南非待了16年,擔任牧師、教師,最後成為校長,他學會了祖魯語,受當地文化的影響,他反思天主教的教義,最終脫離天主教,並回到德國,在德國他很快結婚,在維也納學習心理分析,後來加入了心理分析學會,1973年他前往美國受教於Arthur Janov,並受到Eric Berne的Transactional Analysis影響,1993年和Weber合作出版了第一本書Zweierlei Glück(意思是第二次機會),接下來的15年裡他出版了30本書,並在世界各地旅行、講座,開辦學習班和訓練課程,但學術界並不認同他的理論,他和第二任妻子瑪麗亞·蘇菲·海寧格(Maria Sophie Hellinger)開辦了海寧格學校。

海寧格的著作有:

《海寧格自傳訪談錄》,作者:伯特·海寧格、嘉碧綠.譚.荷佛,出版日期:2011/07/01,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愛的序位》,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08/11/09,出版社:商周出版。

《家族星座治療:海寧格的系統心理療法》,作者:伯特·海寧格/等著,出版日期:2001/10/05,出版社:張老師文化。

《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09/10/14,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09/06/01,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心靈之藥:身心疾病之系統排列輔導實例》,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10/01/05,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內在之旅:海寧格獨特的靜心》,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10/01/10,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成功的序位:企業心管理》,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11/11/01,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成功的人生:擁抱生命、享受成功》,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11/09/01,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遇見真理》,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11/08/20,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再見耶穌~海寧格談成功的思維》,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11/06/01,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成功的故事》Story of Success,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2011/10/3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家族系統排列參考書籍:

《家族系統排列治療精華-愛的根源回溯找回個人生命力量》,作者:史瓦吉多(Svagito R. Liebermeister),譯者:林群華,生命潛能出版社,2008/04/01出版) 

   《當靜心與諮商相遇The Zen Way of Counseling》,作者:史瓦吉多(Svagito R. Liebermeister),譯者:莎薇塔 Sevita,生命潛能出版社,2010/04/01出版) 

   《家族排列釋放疾病業力Whats Out of Order Here?》,作者:伊絲.庫什拉博士(Dr.Ilse Kutschera)、克里斯帝.布魯格(Christine Brugger),譯者:張曉餘,生命潛能出版社,2010/05/03出版) 

 

     簡介胡塞爾:德語:Edmund Gustav Albrecht Husserl,1859年4月8日-1938年4月26日,著名德國哲學家,現象學之父,同時亦被譽為近代最偉大哲學家之一,胡塞爾生於捷克摩拉維亞地區的小鎮普羅斯涅茲,出身於一個猶太人家庭。作為弗朗茲·布倫塔諾及卡爾·斯圖姆夫的學生,他影響了伊迪·斯坦因、奧伊根·芬克、馬丁·海德格爾、讓·保羅·薩特及莫里斯·梅洛-龐蒂,因為何曼曾接觸胡塞爾,所以鍾情於學院派邏輯,自1886年,他在哈勒大學以導師身份(相當於副教授)教授哲學,並於1887年,他開始相信基督教並且加入了路德會,同年結婚,並在此育有兩兒一女,1901年至1916年,他分別在哥廷根大學及弗萊堡大學擔任教授,直到1928年退休為止,退休後胡塞爾仍然利用弗萊堡大學圖書館來繼續他的研究及著作,直到他的得意門徒海德格爾擔任校長時,以胡塞爾的猶太人血統為理由禁止胡塞爾進入為止。胡塞爾認為,與羅素及懷德海一樣,算術實際上是「先驗」科學,不同的是,羅素與懷德海的分析基礎是邏輯學,胡塞爾則是發展出全新的哲學方法,來探究必然真理的性質,他稱之為「現象學」( phenomenology )。胡塞爾將現象學定義為對意識本質結構的科學研究,但現象學並不代表表象與根本實在之間存在著對立(「現象學」源自於希臘文,意指「表象」,康德曾用「現象」一詞指稱我們的經驗世界,胡塞爾認為藉由描述意識結構,可以找到確定性,其中包括他身為數學家時不斷尋求的算術基礎,為此,胡塞爾描述了現象學的觀點:意識被視為一種「意向」,也就是說,意識總是朝向某個客體,不管它是物質的,還是跟數學一樣是「觀念的」,要獲得現象學的觀點,必須透過一連串的現象「還原」,亦即描述意識的本質特徵(即意識的「意義」),胡塞爾認為這些意義(與康德的範疇相同)是普世與必然的,同時也反對歐洲(與美國)哲學瀰漫一股「相對主義」風潮。胡塞爾晚年時,納粹已逐漸掌握德國政局,世界也戰雲密布,因此,胡塞爾對人類知識的興趣,也轉而朝向社會層面與「存在」層面,同時也警告,歐洲文明將因相對主義與非理性主義的猖獗而陷入「危機」(同一時間,維也納的邏輯實證論者也提出相同的警告)。

     簡介心理治療:Psychotherapy,是由經過受過心理治療專業訓練並通過考核的人員,主要是心理師以及接受心理治療訓練的精神科醫師,立一種獨特的人際關係來協助患者(或稱當事人、案主、個案)處理心理問題、減輕主觀痛苦經驗、醫治精神疾病及促進心理健康、個人成長,心理治療一般是基於心理治療理論及相關實證研究(主要是諮詢心理學、臨床心理學和精神病學)而建立的治療系統,以建立關係、對話、溝通、深度自我探索、行為改變等的技巧來達到治療目標,例如改善受助者的心理健康或減輕精神疾病徵狀等。心理治療有多個不同學派,而且不斷發展中,不同學派之間對學派之劃分也有歧異,即使有經驗的治療師也無法熟稔所有學派的治療方式,美國著名的精神科經典教材Synopsis of Psychiatry和英國牛津出版的精神科教科書也沒有一致的分類法,英國系統的分類方式:

精神分析:由弗洛依德創立,主要目標為揭示潛意識的焦慮,主要技巧包括自由聯想(free association)、轉移和反轉移(transference and counter-transference)、夢境解析(dream analysis)等。

榮格的分析心理學:由榮格創立,主要技巧如沙遊(sandplay),藝術治療大多以榮格的理論為基礎。

阿德勒精神分析學派:由阿德勒所創立,主要目標為減少自卑(inferiority),主要技巧包括:分析家庭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生活風格等。

動力取向心理治療:儘管精神分析學者不認為精神分析是精神動力學派其中一支,但大多數治療師仍同意精神分析是動力取向的始祖。

行為治療,如係統減敏法和厭惡療法等等

認知行為治療,包括認知治療(CT)和理性情緒行為治療(REBT)以及Behavioral Modification

案主中心治療,由羅哲斯從人本主義中發展出來的心理治療

團體心理治療

家庭治療與性治療

完形治療

會心治療

心理劇

語言治療

原始療法

存在主義治療:亞隆(Irvin Yalom)提出,與其說是提供具體治療技巧,不如說是提供治療者一個觀點。

 

 

 

 

 

 

 

 

 芳的家族排列插畫創作~治療師在治療個案時,主要的工作不在於協助案主擺脫情緒,而是協助案主透過接受來蛻變。

20620778_1684003194945238_1676610477521774812_n  

 

家庭系統排列療法創辦人,德國海寧格 

 

 

 

  

 

 

 

 德國心理治療師伯特·海寧格的著作 

 

 

 

 getImage  2011780064838bgetImageimages-1.jpeg    Unknown-1.jpeg     

 

 

 

getImageimages     4ff903e0808300deaf998ca206e1f1b2  

 

 

 

 組織系統排列的參考書籍 

 

 

 

2014941053078b  

 

 

 

 現象學於1900年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創立    

 

 

 

e78fbee8b1a1e5adb81DefaultImage.jsp

 

 

 

 史瓦吉多(Svagito R. Liebermeister)著作 

 

getImage

 

 

 

 getImage   

 

fang2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芳的家族排列插畫創作~家族系統排列個案結束後,案主應有的認識與心理準備。

 

   

 

  

 

 

     家族系統排列療法創辦人德國心理治療師伯特·海寧格他所採用的方法稱之為洞見的現象學,或敞開的現象學,是要在直觀中瞥見本質,通過探究問題的根源和找出解決方法,在實際運作上,要做到超越個體與家族,去觸及更偉大的靈魂。

      現象學phenomenology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在台大讀研究所時,主修了許多歐洲社會科學方法論,研讀了大量這一方面的書籍,現在進入家族排列系統領域,像是復習和落實操作此一哲學方法論~存而不論,回到本質的現象學方法,介於哲學和心理學之間,使二者之間有了對話與相互支援的機制。

      海寧格的學生史瓦吉多1957年生於德國,畢業於慕尼黑大學心理學系,1995年追隨海寧格學習「家族系統排列」2000年開始帶領訓練課程,2008年出版《家族系統排列治療精華-愛的根源回溯找回個人生命力量》(作者:史瓦吉多,譯者:林群華,生命潛能出版社,2008/04/01出版) ,這本書承接海寧格的思想論點並進一步做了更精闢的闡述與解說,是研究家族系統排列不可遺漏的參考書目,史瓦吉多在《家族系統排列治療精華-愛的根源回溯找回個人生命力量》附錄有關排列常見的問題解答,說道:一次的排列會幫助案主深深接觸到他的事實真相,助他獲得新的了解,看見自己與其他家族成員有何種糾葛,工作就在這裡結束,這猶如在生命中找到新方向或新觀點,內在的轉折已然發生,從這裡開始,所有的細節都會自行展開。

      然而,重要的動力可能不會在一節個案就全部解開,原生家庭若有許多複雜的關係更是如此,通常,當一個人已深受觸動,是不會想要再重做一次排列的,個案排完之後,這個吸收的過程會延續好長一段時間,治療師不是醫生或嚮導,比較像個協調員,尋找問題之所在的關鍵處,找到以後,一切都會自動轉變。(史瓦吉多:《家族系統排列治療精華-愛的根源回溯找回個人生命力量》,p340~342) 

      創作家族系統排列個案結束後,案主應有的認識與心理準備這幅畫,是個案在排列完,治療師告知他排列結束後,應有的認識與心理準備。

      簡介現象學:phenomenology,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胡塞爾深受波查諾(B.Bolzano, 1781-1848)之「真理自身」,即超越時空與個人之絕對、又普遍的客觀存在者的理念影響,而提出對意識本質的研究,或描述先驗的、絕對的認識之根本與法則,他稱之為「現象學」,胡塞爾思想發展的第一個重要轉折點的標誌是《邏輯研究》(Logical Investigations),這本書是近當代哲學最重要的著作之一,為哲學的發展在本體論和認識論之間開拓了新的道路,在它的感召下,大批思想家匯集到回到事物本身 Zurück zu den Sachen selbst )的大旗下,其中包括莫里茨·蓋格(Moritz Geiger)、亞力山大·普凡德爾(Alexander Pfaender )、馬克斯·舍勒(Max Scheler)、奧斯卡·貝克(Oscar Becker)、特奧多爾·康拉德(Theodor Conrad)等人,此外還有大批哲學家,雖然並非嚴格意義上的現象學家,他們的思想也受到了現象學的很大影響,其中就包括薩特、海德格爾、梅洛-龐蒂、伽達默爾等等重要哲學家,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現象學通過他們的演繹發展,仍然活躍於當代的思想界成為當代哲學的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現象學強調對直接直觀和經驗感知的區分,認為哲學(或至少是現象學)的主要任務是釐清二者之間的關聯,並且在直觀中獲得對本質的認識,如胡塞爾在《哲學與現象學研究年鑑》創刊號的前言中所稱:將各個編者聯合在一起並且甚至在所有未來的合作者那裡都應當成為前設的東西,不應是一個學院系統,而毋寧說是一個共同的信念:只有通過向直觀的原本源泉以及在此源泉中汲取的本質洞察的回覆,哲學的偉大傳統才能根據概念和問題而得到運用,只有通過這一途徑,概念才能得到直觀的澄清,問題才能在直觀的基礎上得到新的提出,爾後也才能得到原則上的解決。

     現象學首先是一種方法,即從直接直觀和先驗本質中提取知識的途徑,在方法之外,現象學在研究對像上找到了連接心理學和邏輯學的中間地帶,為「純粹邏輯學」找到了根基,另一方面,在研究途徑上,現象學找到了實證主義和形上學之間的一條道路,被胡塞爾本人稱為「先驗的經驗主義」,最基本形式的現象學,嘗試為通常認為主觀性觀點的客觀性研究創造條件約束:關注(consciousness)和關注體驗的概念,比如判斷,理解和情感,儘管現象學尋求成為科學的,它沒有嘗試從臨床心理學或者神經學角度來研究關注,相反,它尋求通過系統直覺去決定關注和關注體驗的基礎屬性和結構,胡塞爾在他師從的哲學家、心理學家,弗朗茲·布倫塔諾(Franz Brentano)和卡爾·斯圖姆夫(Carl Stumpf)的講座和著作中催生了現象學說的很多重要的概念,一個胡塞爾從布倫塔諾借鑒的現象學的重要元素就是意向性(intentionality,通常也被稱作aboutness),指出關注總是某些特定關注(consciousness of something),關注對象自己被稱作意向對象,並且常常以不同方式用來代替關注,比如理解、記憶、關聯和延伸,直觀等,通過這些不同的意向性,雖然都具有不同結構和不同的方式存在於對此物的意向中,一個對象仍然成為同一個相同個體;針對相同意向對象的意向性在直覺中,就是立即生成的此對象物的附屬性和最後對它的記憶。

     簡介家族排列現象學運作的方法:家族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是心理諮詢治療領域的一個方法,多用於家庭治療,由德國伯特·海寧格(Bert Hellinger)最早研究發展起來的,家庭系統排列是系統排列(Systemic Constellation)的一種另有組織系統排列等,系統排列是通過現象學方法探究問題的根源和解決方法。在海寧格認為「家庭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s)與心理治療有本質上的差異,他說我的工作是要讓重要的本質呈現出來,而不僅局限於表面,例如:若要治療疾病,有哪些需要的動力要揭露。所以家族排列在本質上就和心理治療有所差異。(《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p18),這已經不算是心理治療了,它遠遠超過心理治療的範疇。它是應用哲學、生命學院。如果我們試著將之定義為某種心理治療的學派,它會像水一樣從手中流掉,而我們會徹底地錯過。(《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p284),海寧格他所採用的方法稱之為洞見的現象學,或敞開的現象學,現象學phenomenology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在《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對於現象學的求知途徑,海寧格說道我在用的是現象學的心理治方法。現象學是一套很古老的哲學方法,要有高度的自律才能運用這個方法。其運作方式是沒有任何目的性與畏懼之心,只是投身於一項事情之中,並且忘記一切相關的資料。有如置身在黑暗當中,靜觀其變,在剎那間便能洞悉事最重要之處。(p6~8),而每一個家庭都有一份記憶力,能從記憶中揭曉出來的便是一份恩賜。可是那些呈現出來的東西的背後,仍然隱藏著某些神秘的本質...我們只能利用顯現出來的現象做一點事,...呈現出來的現象不會將隱閉、埋藏的核心本質全數透露,總是帶著點到即止的味道,可是我們的見解常常遠離所呈現出來的現象,當我們建立了某些見解,並堅持主觀的態度,就會阻礙我們獲取知識。(《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p18)。所以在家族排列的現象學運作方法,應該是把焦點從求助者和他的家庭,轉而投入到更廣闊的靈魂,去領會解決之道,使自己得到淨化。在《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海寧格說道現象學運作方法是,把焦點由近而遠,由狹隘而廣闊。意即,治療師不只把目光投射在包圍著求助者及他的家庭上,而應把目光投射在包圍著求助者的能量場和更共同的靈魂上,為它們服務。對問題的認知、可能的解決方法,往往來自與廣闊的能量場與更偉大的靈魂的連結。上去領會解決之道更偉大的靈魂會把具有解決、有治療的畫面、句子以及步驟,通過感知顯現出來。剎那間,一幅畫面、一個字或一句話會出現,會幫助他走下一步,過程就是通過現象學的態度,接觸靈魂的多重層次,以極中精神的等待代替行動(p246)

     簡介家族:指基於血緣、婚姻、生命共同體構成的利益集團,通常表現為以一個家庭為主構成的中心,如東亞社會的財團,多以一個家庭為背景所形成的企業集團;有時幫派內的不同派係也以家族稱之。漢語家族小範圍內有時和宗族混淆使用,但其家族特徵表現為同一姓氏,以一個家庭為中心,中心家庭為家族共同祖先或家族中心人物。漢字家族在日語裡的意思是家人,這和中文意思有一定區別。

     簡介家庭(族)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是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領域的一個方法,多用於家庭治療,該方法由德國心理學家伯特·海寧格(Bert Hellinger)最早研究發展起來的,家庭系統排列是系統排列(Systemic Constellation)的一種(另有組織系統排列等),系統排列是通過現象學方法探究問題的根源和解決方法。海寧格發現在家庭系統中,有一些不易被人們意識到的動力,操控著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很多人的心身問題,其實都是家庭「牽連」造成的,將「牽連」的原因顯露出來,往往能找出化解的方法,家庭系統排列(系統排列的一個子應用)是一種體驗程序,目的在於釋放和解決人自身和人與人之間的深層壓力,該程序的發展可以追溯到哲學家和臨床醫學家,包括現象學之父埃德蒙德·胡塞爾、跨代系統思想先驅Ivan Boszormenyi-Nagy、發展出家庭雕塑(系統排列雛型)的維吉尼亞·薩提爾以及貝爾特·海靈格,在過去十年中,全世界的從業者都對這項方法進行了進一步的改進和發展,包括精神病學家(德國的Gunthard Weber和Albrecht Mahr、澳大利亞的Chris Walsh)、心理學家(德國的Hunter Beaumont、挪威的Marta Thorsheim、美國的Edward Lynch和Dan Booth Cohen、英國的Judith Hemming),以及許多另類療法的提供者。「家庭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s)這個術語首次由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用在不太一樣的語境中,用來指每一個個體屬於(並聯結於)家庭系統中他與其他家人的關係。進行的方法與程序,是排列師指導參加工作坊的人,由求助者所面臨的困境,尋求解決之道,在場成員輪流做代表,在活動中進行系統排列。在簡短介紹之後,排列師建議哪些人或事物將在系統排列中被代表,通常一個是案主的代表,一個或多個家庭成員的代表,有時還有抽象概念(比如抑鬱)的代表,或國家的代表。案主從小組人群中挑選代表,按照當時的感覺來安排各個代表的位置,然後坐下觀察。各個代表靜靜地站著幾分鐘,不同於心理表演治療法,代表不用演戲、擺造型或扮演角色。在安排代表的位置,以及後續的步驟中,特別強調直覺,這是為了利用精神病學家Albrecht Mahr 所描述的認知場(Knowing Field)(Mahr 1999),認知場可以引導參與者感知到並用語言表達出他們所代表的那個真正的家庭成員的感情和感覺,現在還沒有完全理解代表為什麼能夠感知的機制,代表對其所代表的人只有一點了解或根本就不了解,儘管如此,代表通常能體驗到對系統排列有用的感情或生理感覺。排列師可以要求每個代表描述他有何感覺,此時,從代表所體現出來的空間關係和感覺中,導師、案主、小組成員就可感知到一些對於當事人個人問題有關的信息。治療辦法一般是重新安排代表的位置、應導師要求大聲地說出一些句子,如果在新的位置上或者說話後,代表沒有感覺好一點,他們可以再次移動,或者試著說一些其他的話,有時系統排列會在完全解決事情之前結束。當每一位代表在其位置上感覺很好,並且其他代表也同意,便實現了解決方法,這就是以一種抽象的方式解決了所面臨的問題。在發現治療解決辦法的過程中,小組成員感覺不對或產生負面感覺的位置佈局是導師需要特別注意的,這種位置佈局可代表案主家庭成員之間的系統性糾纏,在諸如謀殺、自殺、童年喪母、父母或兄弟姊妹早亡、戰爭、自然災害、移民或辱罵引起未解決的心理創傷,困擾家庭時,系統性糾纏就出現了,支持者主張,即使現在受到影響的人已經不知道過去發生的那些事件,這些事件所造成的負面遺產也能夠轉給下一代,精神病學家Ivan Boszormenyi-Nagy 稱此現象為無形忠誠(Böszörményi-Nagy & Spark 1973)

     海寧格自己在《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中對家族系統排列,是這樣定義的"「家族系統排列」是什麼意思?這個詞彙描述出排列家族成員的過程。個案從團體中挑人,代表家族中某些重要的成員,如父母、兄弟姊妹、個案本身。然後個案排列出代表間的相互關係這就是「家族系統排列」。接著會發生什麼事呢?雖然代表者!不認識他們所代表的人,突然間卻有了「被代表人」的感受。家族系統排列的經驗告訴我們,在某個心靈場域內,人人都和更偉大的整體連結。每個家族成員都出現在這個心靈場域內,連死者也是,場域中人人都和其他人融合一致,...雖然他們不一定在理智上能意識到這點,不過他們的行為和情感則清楚地表現出這點。家族系統排列裡,這些連結的深度將會逐漸顯露。進行家族系統排列時,我們也會在心靈場域中接收到洞見和訊息。每個家人都生活在一個更大的共同心靈裡,它看顧著所有家族成員,和其他透過命運而相連的人。它遵循某種法則,也強制執行這些法則,這為家族成員帶來深遠的影響和後果。"(p284~285)。

      簡介史瓦吉多:1957年生於德國,畢業於慕尼黑大學心理學系,從事治療師及助人工作已超過26年,1981年探索過各式各樣的靜心技巧,1995年,追隨「家族系統排列」創始者海寧格,於2000年開始帶領訓練課程,他把靜心與排列結合,他的排列帶著臣服與敬重切入主題,從2000年開始帶領家族系統排列工作後,訓練超過十五個國家數百位治療師,足跡遍及歐洲、美洲、亞洲,在印度國際成長中心多年擔任治療師的培訓計劃和統籌,代表作為:《愛的根源:家族系統排列治療精華》、《當靜心與諮商相遇》。
   史瓦吉多在印度普那靜心村(Osho Meditation Resort),擔任治療師培訓計劃的統籌,此外在世界各地帶領課程。

     簡介伯特·海寧格:Anton Hellinger,1925年12月16日-,是實行家庭系統排列療法的德國心理治療師,今年來他的著作也擴展至精神靈性運動領域,在世界各地都有一些支持者踐行他的理論,該療法是否有效存在爭議,海寧格本人也是有爭議的人物,海寧格生於一個德國天主教家庭,他說其父母的天主教信仰抵制了國家主義的影響,10歲時他進入天主教修道院學校,受洗,成為牧師前往南非傳教,希特勒青年團招募他加入,但他拒絕,1942年他被招募入伍,在西線作戰,1945年在比利時被盟軍俘虜,他逃出戰俘營回到德國,化名避入天主教修道院,他在維爾茨堡大學大學學習哲學和神學,成為一名神父,1950年代,他去到南非祖魯地區傳教,期間在南方大學得到學士學位和大學教育文憑,獲得了在公立高中教學的資格,他在南非待了16年,擔任牧師、教師,最後成為校長,他學會了祖魯語,受當地文化的影響,他反思天主教的教義,最終脫離天主教,並回到德國,在德國他很快結婚,在維也納學習心理分析,後來加入了心理分析學會,1973年他前往美國受教於Arthur Janov,並受到Eric Berne的Transactional Analysis影響,1993年和Weber合作出版了第一本書Zweierlei Glück(意思是第二次機會),接下來的15年裡他出版了30本書,並在世界各地旅行、講座,開辦學習班和訓練課程,但學術界並不認同他的理論,他和第二任妻子瑪麗亞·蘇菲·海寧格(Maria Sophie Hellinger)開辦了海寧格學校。

海寧格的著作有:

《海寧格自傳訪談錄》,作者:伯特·海寧格、嘉碧綠.譚.荷佛,出版日期:2011/07/01,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愛的序位》,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08/11/09,出版社:商周出版。

《家族星座治療:海寧格的系統心理療法》,作者:伯特·海寧格/等著,出版日期:2001/10/05,出版社:張老師文化。

《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09/10/14,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09/06/01,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心靈之藥:身心疾病之系統排列輔導實例》,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10/01/05,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內在之旅:海寧格獨特的靜心》,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10/01/10,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成功的序位:企業心管理》,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11/11/01,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成功的人生:擁抱生命、享受成功》,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11/09/01,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遇見真理》,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11/08/20,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再見耶穌~海寧格談成功的思維》,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11/06/01,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成功的故事》Story of Success,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2011/10/3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家族系統排列參考書籍:

   家族系統排列治療精華-愛的根源回溯找回個人生命力量》,作者:史瓦吉多,譯者:林群華,生命潛能出版社,2008/04/01出版) 

   《家族排列釋放疾病業力Whats Out of Order Here?》,作者:伊絲.庫什拉博士(Dr.Ilse Kutschera)、克里斯帝.布魯格(Christine Brugger),譯者:張曉餘,生命潛能出版社,2010/05/03出版) 

 

     簡介胡塞爾:德語:Edmund Gustav Albrecht Husserl,1859年4月8日-1938年4月26日,著名德國哲學家,現象學之父,同時亦被譽為近代最偉大哲學家之一,胡塞爾生於捷克摩拉維亞地區的小鎮普羅斯涅茲,出身於一個猶太人家庭。作為弗朗茲·布倫塔諾及卡爾·斯圖姆夫的學生,他影響了伊迪·斯坦因、奧伊根·芬克、馬丁·海德格爾、讓·保羅·薩特及莫里斯·梅洛-龐蒂,因為何曼曾接觸胡塞爾,所以鍾情於學院派邏輯,自1886年,他在哈勒大學以導師身份(相當於副教授)教授哲學,並於1887年,他開始相信基督教並且加入了路德會,同年結婚,並在此育有兩兒一女,1901年至1916年,他分別在哥廷根大學及弗萊堡大學擔任教授,直到1928年退休為止,退休後胡塞爾仍然利用弗萊堡大學圖書館來繼續他的研究及著作,直到他的得意門徒海德格爾擔任校長時,以胡塞爾的猶太人血統為理由禁止胡塞爾進入為止。胡塞爾認為,與羅素及懷德海一樣,算術實際上是「先驗」科學,不同的是,羅素與懷德海的分析基礎是邏輯學,胡塞爾則是發展出全新的哲學方法,來探究必然真理的性質,他稱之為「現象學」( phenomenology )。胡塞爾將現象學定義為對意識本質結構的科學研究,但現象學並不代表表象與根本實在之間存在著對立(「現象學」源自於希臘文,意指「表象」,康德曾用「現象」一詞指稱我們的經驗世界,胡塞爾認為藉由描述意識結構,可以找到確定性,其中包括他身為數學家時不斷尋求的算術基礎,為此,胡塞爾描述了現象學的觀點:意識被視為一種「意向」,也就是說,意識總是朝向某個客體,不管它是物質的,還是跟數學一樣是「觀念的」,要獲得現象學的觀點,必須透過一連串的現象「還原」,亦即描述意識的本質特徵(即意識的「意義」),胡塞爾認為這些意義(與康德的範疇相同)是普世與必然的,同時也反對歐洲(與美國)哲學瀰漫一股「相對主義」風潮。胡塞爾晚年時,納粹已逐漸掌握德國政局,世界也戰雲密布,因此,胡塞爾對人類知識的興趣,也轉而朝向社會層面與「存在」層面,同時也警告,歐洲文明將因相對主義與非理性主義的猖獗而陷入「危機」(同一時間,維也納的邏輯實證論者也提出相同的警告)。

     簡介心理治療:Psychotherapy,是由經過受過心理治療專業訓練並通過考核的人員,主要是心理師以及接受心理治療訓練的精神科醫師,立一種獨特的人際關係來協助患者(或稱當事人、案主、個案)處理心理問題、減輕主觀痛苦經驗、醫治精神疾病及促進心理健康、個人成長,心理治療一般是基於心理治療理論及相關實證研究(主要是諮詢心理學、臨床心理學和精神病學)而建立的治療系統,以建立關係、對話、溝通、深度自我探索、行為改變等的技巧來達到治療目標,例如改善受助者的心理健康或減輕精神疾病徵狀等。心理治療有多個不同學派,而且不斷發展中,不同學派之間對學派之劃分也有歧異,即使有經驗的治療師也無法熟稔所有學派的治療方式,美國著名的精神科經典教材Synopsis of Psychiatry和英國牛津出版的精神科教科書也沒有一致的分類法,英國系統的分類方式:

精神分析:由弗洛依德創立,主要目標為揭示潛意識的焦慮,主要技巧包括自由聯想(free association)、轉移和反轉移(transference and counter-transference)、夢境解析(dream analysis)等。

榮格的分析心理學:由榮格創立,主要技巧如沙遊(sandplay),藝術治療大多以榮格的理論為基礎。

阿德勒精神分析學派:由阿德勒所創立,主要目標為減少自卑(inferiority),主要技巧包括:分析家庭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生活風格等。

動力取向心理治療:儘管精神分析學者不認為精神分析是精神動力學派其中一支,但大多數治療師仍同意精神分析是動力取向的始祖。

行為治療,如係統減敏法和厭惡療法等等

認知行為治療,包括認知治療(CT)和理性情緒行為治療(REBT)以及Behavioral Modification

案主中心治療,由羅哲斯從人本主義中發展出來的心理治療

團體心理治療

家庭治療與性治療

完形治療

會心治療

心理劇

語言治療

原始療法

存在主義治療:亞隆(Irvin Yalom)提出,與其說是提供具體治療技巧,不如說是提供治療者一個觀點。

 

 

 

 

 

 

 

 

芳的家族排列插畫創作~家族系統排列個案結束後,案主應有的認識與心理準備。

20525646_1681819425163615_8294524494904183455_n  

 

家庭系統排列療法創辦人,德國海寧格 

 

  

 

 德國心理治療師伯特·海寧格的著作 

 

 getImage  2011780064838bgetImageimages-1.jpeg    Unknown-1.jpeg     

 

getImageimages     4ff903e0808300deaf998ca206e1f1b2  

 

 組織系統排列的參考書籍 

 

2014941053078b  

 

 現象學於1900年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創立    

 

e78fbee8b1a1e5adb81DefaultImage.jsp

 

 家族系統排列參考書籍:家族系統排列治療精華愛的根源回溯找回個人生命力量》,作者:史瓦吉多,譯者:林群華生命潛能出版社,2008/04/01出版) 

 

getImage 

 

 

 

 

 

 

 

 

 

 

 

 

 

 

 

 

 

fang2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芳的家族排列插畫創作~帶領家族系統排列的治療師,需具備的態度。

 

   

 

  

 

 

     家族系統排列療法創辦人德國心理治療師伯特·海寧格他所採用的方法稱之為洞見的現象學,或敞開的現象學,是要在直觀中瞥見本質,通過探究問題的根源和找出解決方法,在實際運作上,要做到超越個體與家族,去觸及更偉大的靈魂。

      現象學phenomenology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在台大讀研究所時,主修了許多歐洲社會科學方法論,研讀了大量這一方面的書籍,現在進入家族排列系統領域,像是復習和落實操作此一哲學方法論~存而不論,回到本質的現象學方法,介於哲學和心理學之間,使二者之間有了對話與相互支援的機制。

      海寧格的學生史瓦吉多1957年生於德國,畢業於慕尼黑大學心理學系,1995年追隨海寧格學習「家族系統排列」2000年開始帶領訓練課程,2008年出版《家族系統排列治療精華-愛的根源回溯找回個人生命力量》(作者:史瓦吉多,譯者:林群華,生命潛能出版社,2008/04/01出版) ,這本書承接海寧格的思想論點並進一步做了更精闢的闡述與解說,是研究家族系統排列不可遺漏的參考書目,史瓦吉多在《家族系統排列治療精華-愛的根源回溯找回個人生命力量》第17章論述治療師的態度時,認為帶領家族系統排列的治療師,需具備11種態度:

(一)臨在的品質:治療師在排列個案時要放棄任何先入為主的想法,放棄計畫、預設的概念、什麼對案主好的想法如。

(二)不帶偏見的工作:治療師愈敞開,愈能讓實際畫面發揮影響力。

(三)自我觀照的藝術:治療師要時時刻刻對內在的思想過程與情緒保持警覺,對自己的意識狀態保持覺知,歸於中心,安住於內。

(四)跟恐懼面對面:治療師要信任自己的直覺,說出看見的事實,幫助案主面對真實。

(五)需要真誠與勇氣:治療師要不斷面對自己的局限,向新的可能敞開。

(六)超越個人良知:治療師和原生家庭束縛在一起的個人良知,將難以敞開自己的心,對案主無意識的認同,會妨礙解決之道。

(七)與父母連結:治療師要和自己的父母有健康的連結,在心中有父母親。

(八)不鼓勵移情作用:治療師是陪伴案主,不能允許發展出任何依賴、投射。

(九)解決之道無法預期:真正的解決之道是一種「正在發生」的狀態,不是計畫來的。

(十)尊重能量場:治療師要信任代表說出的內在觀察,做一個旁觀者,尊重他們的關係。

(十一)支持有療癒力的移動:允許移動以它想要的方式發生,要信任這個移動,每個系統都想要自我療癒。

(史瓦吉多:《家族系統排列治療精華-愛的根源回溯找回個人生命力量》,p242~259) 

      創作帶領家族系統排列的治療師,需具備的態度這幅畫,是把臨在、不帶偏見、自我觀照、面對恐懼、真誠與勇氣、超越個人良知、與父母連結、不移情、解決之道無法預期、尊重能量場、有療癒力的移動這11個態度,都在畫面上呈現出來。

      簡介現象學:phenomenology,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胡塞爾深受波查諾(B.Bolzano, 1781-1848)之「真理自身」,即超越時空與個人之絕對、又普遍的客觀存在者的理念影響,而提出對意識本質的研究,或描述先驗的、絕對的認識之根本與法則,他稱之為「現象學」,胡塞爾思想發展的第一個重要轉折點的標誌是《邏輯研究》(Logical Investigations),這本書是近當代哲學最重要的著作之一,為哲學的發展在本體論和認識論之間開拓了新的道路,在它的感召下,大批思想家匯集到回到事物本身 Zurück zu den Sachen selbst )的大旗下,其中包括莫里茨·蓋格(Moritz Geiger)、亞力山大·普凡德爾(Alexander Pfaender )、馬克斯·舍勒(Max Scheler)、奧斯卡·貝克(Oscar Becker)、特奧多爾·康拉德(Theodor Conrad)等人,此外還有大批哲學家,雖然並非嚴格意義上的現象學家,他們的思想也受到了現象學的很大影響,其中就包括薩特、海德格爾、梅洛-龐蒂、伽達默爾等等重要哲學家,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現象學通過他們的演繹發展,仍然活躍於當代的思想界成為當代哲學的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現象學強調對直接直觀和經驗感知的區分,認為哲學(或至少是現象學)的主要任務是釐清二者之間的關聯,並且在直觀中獲得對本質的認識,如胡塞爾在《哲學與現象學研究年鑑》創刊號的前言中所稱:將各個編者聯合在一起並且甚至在所有未來的合作者那裡都應當成為前設的東西,不應是一個學院系統,而毋寧說是一個共同的信念:只有通過向直觀的原本源泉以及在此源泉中汲取的本質洞察的回覆,哲學的偉大傳統才能根據概念和問題而得到運用,只有通過這一途徑,概念才能得到直觀的澄清,問題才能在直觀的基礎上得到新的提出,爾後也才能得到原則上的解決。

     現象學首先是一種方法,即從直接直觀和先驗本質中提取知識的途徑,在方法之外,現象學在研究對像上找到了連接心理學和邏輯學的中間地帶,為「純粹邏輯學」找到了根基,另一方面,在研究途徑上,現象學找到了實證主義和形上學之間的一條道路,被胡塞爾本人稱為「先驗的經驗主義」,最基本形式的現象學,嘗試為通常認為主觀性觀點的客觀性研究創造條件約束:關注(consciousness)和關注體驗的概念,比如判斷,理解和情感,儘管現象學尋求成為科學的,它沒有嘗試從臨床心理學或者神經學角度來研究關注,相反,它尋求通過系統直覺去決定關注和關注體驗的基礎屬性和結構,胡塞爾在他師從的哲學家、心理學家,弗朗茲·布倫塔諾(Franz Brentano)和卡爾·斯圖姆夫(Carl Stumpf)的講座和著作中催生了現象學說的很多重要的概念,一個胡塞爾從布倫塔諾借鑒的現象學的重要元素就是意向性(intentionality,通常也被稱作aboutness),指出關注總是某些特定關注(consciousness of something),關注對象自己被稱作意向對象,並且常常以不同方式用來代替關注,比如理解、記憶、關聯和延伸,直觀等,通過這些不同的意向性,雖然都具有不同結構和不同的方式存在於對此物的意向中,一個對象仍然成為同一個相同個體;針對相同意向對象的意向性在直覺中,就是立即生成的此對象物的附屬性和最後對它的記憶。

     簡介家族排列現象學運作的方法:家族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是心理諮詢治療領域的一個方法,多用於家庭治療,由德國伯特·海寧格(Bert Hellinger)最早研究發展起來的,家庭系統排列是系統排列(Systemic Constellation)的一種另有組織系統排列等,系統排列是通過現象學方法探究問題的根源和解決方法。在海寧格認為「家庭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s)與心理治療有本質上的差異,他說我的工作是要讓重要的本質呈現出來,而不僅局限於表面,例如:若要治療疾病,有哪些需要的動力要揭露。所以家族排列在本質上就和心理治療有所差異。(《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p18),這已經不算是心理治療了,它遠遠超過心理治療的範疇。它是應用哲學、生命學院。如果我們試著將之定義為某種心理治療的學派,它會像水一樣從手中流掉,而我們會徹底地錯過。(《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p284),海寧格他所採用的方法稱之為洞見的現象學,或敞開的現象學,現象學phenomenology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在《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對於現象學的求知途徑,海寧格說道我在用的是現象學的心理治方法。現象學是一套很古老的哲學方法,要有高度的自律才能運用這個方法。其運作方式是沒有任何目的性與畏懼之心,只是投身於一項事情之中,並且忘記一切相關的資料。有如置身在黑暗當中,靜觀其變,在剎那間便能洞悉事最重要之處。(p6~8),而每一個家庭都有一份記憶力,能從記憶中揭曉出來的便是一份恩賜。可是那些呈現出來的東西的背後,仍然隱藏著某些神秘的本質...我們只能利用顯現出來的現象做一點事,...呈現出來的現象不會將隱閉、埋藏的核心本質全數透露,總是帶著點到即止的味道,可是我們的見解常常遠離所呈現出來的現象,當我們建立了某些見解,並堅持主觀的態度,就會阻礙我們獲取知識。(《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p18)。所以在家族排列的現象學運作方法,應該是把焦點從求助者和他的家庭,轉而投入到更廣闊的靈魂,去領會解決之道,使自己得到淨化。在《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海寧格說道現象學運作方法是,把焦點由近而遠,由狹隘而廣闊。意即,治療師不只把目光投射在包圍著求助者及他的家庭上,而應把目光投射在包圍著求助者的能量場和更共同的靈魂上,為它們服務。對問題的認知、可能的解決方法,往往來自與廣闊的能量場與更偉大的靈魂的連結。上去領會解決之道更偉大的靈魂會把具有解決、有治療的畫面、句子以及步驟,通過感知顯現出來。剎那間,一幅畫面、一個字或一句話會出現,會幫助他走下一步,過程就是通過現象學的態度,接觸靈魂的多重層次,以極中精神的等待代替行動(p246)

     簡介家族:指基於血緣、婚姻、生命共同體構成的利益集團,通常表現為以一個家庭為主構成的中心,如東亞社會的財團,多以一個家庭為背景所形成的企業集團;有時幫派內的不同派係也以家族稱之。漢語家族小範圍內有時和宗族混淆使用,但其家族特徵表現為同一姓氏,以一個家庭為中心,中心家庭為家族共同祖先或家族中心人物。漢字家族在日語裡的意思是家人,這和中文意思有一定區別。

     簡介家庭(族)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是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領域的一個方法,多用於家庭治療,該方法由德國心理學家伯特·海寧格(Bert Hellinger)最早研究發展起來的,家庭系統排列是系統排列(Systemic Constellation)的一種(另有組織系統排列等),系統排列是通過現象學方法探究問題的根源和解決方法。海寧格發現在家庭系統中,有一些不易被人們意識到的動力,操控著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很多人的心身問題,其實都是家庭「牽連」造成的,將「牽連」的原因顯露出來,往往能找出化解的方法,家庭系統排列(系統排列的一個子應用)是一種體驗程序,目的在於釋放和解決人自身和人與人之間的深層壓力,該程序的發展可以追溯到哲學家和臨床醫學家,包括現象學之父埃德蒙德·胡塞爾、跨代系統思想先驅Ivan Boszormenyi-Nagy、發展出家庭雕塑(系統排列雛型)的維吉尼亞·薩提爾以及貝爾特·海靈格,在過去十年中,全世界的從業者都對這項方法進行了進一步的改進和發展,包括精神病學家(德國的Gunthard Weber和Albrecht Mahr、澳大利亞的Chris Walsh)、心理學家(德國的Hunter Beaumont、挪威的Marta Thorsheim、美國的Edward Lynch和Dan Booth Cohen、英國的Judith Hemming),以及許多另類療法的提供者。「家庭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s)這個術語首次由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用在不太一樣的語境中,用來指每一個個體屬於(並聯結於)家庭系統中他與其他家人的關係。進行的方法與程序,是排列師指導參加工作坊的人,由求助者所面臨的困境,尋求解決之道,在場成員輪流做代表,在活動中進行系統排列。在簡短介紹之後,排列師建議哪些人或事物將在系統排列中被代表,通常一個是案主的代表,一個或多個家庭成員的代表,有時還有抽象概念(比如抑鬱)的代表,或國家的代表。案主從小組人群中挑選代表,按照當時的感覺來安排各個代表的位置,然後坐下觀察。各個代表靜靜地站著幾分鐘,不同於心理表演治療法,代表不用演戲、擺造型或扮演角色。在安排代表的位置,以及後續的步驟中,特別強調直覺,這是為了利用精神病學家Albrecht Mahr 所描述的認知場(Knowing Field)(Mahr 1999),認知場可以引導參與者感知到並用語言表達出他們所代表的那個真正的家庭成員的感情和感覺,現在還沒有完全理解代表為什麼能夠感知的機制,代表對其所代表的人只有一點了解或根本就不了解,儘管如此,代表通常能體驗到對系統排列有用的感情或生理感覺。排列師可以要求每個代表描述他有何感覺,此時,從代表所體現出來的空間關係和感覺中,導師、案主、小組成員就可感知到一些對於當事人個人問題有關的信息。治療辦法一般是重新安排代表的位置、應導師要求大聲地說出一些句子,如果在新的位置上或者說話後,代表沒有感覺好一點,他們可以再次移動,或者試著說一些其他的話,有時系統排列會在完全解決事情之前結束。當每一位代表在其位置上感覺很好,並且其他代表也同意,便實現了解決方法,這就是以一種抽象的方式解決了所面臨的問題。在發現治療解決辦法的過程中,小組成員感覺不對或產生負面感覺的位置佈局是導師需要特別注意的,這種位置佈局可代表案主家庭成員之間的系統性糾纏,在諸如謀殺、自殺、童年喪母、父母或兄弟姊妹早亡、戰爭、自然災害、移民或辱罵引起未解決的心理創傷,困擾家庭時,系統性糾纏就出現了,支持者主張,即使現在受到影響的人已經不知道過去發生的那些事件,這些事件所造成的負面遺產也能夠轉給下一代,精神病學家Ivan Boszormenyi-Nagy 稱此現象為無形忠誠(Böszörményi-Nagy & Spark 1973)

     海寧格自己在《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中對家族系統排列,是這樣定義的"「家族系統排列」是什麼意思?這個詞彙描述出排列家族成員的過程。個案從團體中挑人,代表家族中某些重要的成員,如父母、兄弟姊妹、個案本身。然後個案排列出代表間的相互關係這就是「家族系統排列」。接著會發生什麼事呢?雖然代表者!不認識他們所代表的人,突然間卻有了「被代表人」的感受。家族系統排列的經驗告訴我們,在某個心靈場域內,人人都和更偉大的整體連結。每個家族成員都出現在這個心靈場域內,連死者也是,場域中人人都和其他人融合一致,...雖然他們不一定在理智上能意識到這點,不過他們的行為和情感則清楚地表現出這點。家族系統排列裡,這些連結的深度將會逐漸顯露。進行家族系統排列時,我們也會在心靈場域中接收到洞見和訊息。每個家人都生活在一個更大的共同心靈裡,它看顧著所有家族成員,和其他透過命運而相連的人。它遵循某種法則,也強制執行這些法則,這為家族成員帶來深遠的影響和後果。"(p284~285)。

    簡介史瓦吉多:1957年生於德國,畢業於慕尼黑大學心理學系,從事治療師及助人工作已超過26年,1981年探索過各式各樣的靜心技巧,1995年,追隨「家族系統排列」創始者海寧格,於2000年開始帶領訓練課程,他把靜心與排列結合,他的排列帶著臣服與敬重切入主題,從2000年開始帶領家族系統排列工作後,訓練超過十五個國家數百位治療師,足跡遍及歐洲、美洲、亞洲,在印度國際成長中心多年擔任治療師的培訓計劃和統籌,代表作為:《愛的根源:家族系統排列治療精華》、《當靜心與諮商相遇》。
   史瓦吉多在印度普那靜心村(Osho Meditation Resort),擔任治療師培訓計劃的統籌,此外在世界各地帶領課程。

     簡介伯特·海寧格:Anton Hellinger,1925年12月16日-,是實行家庭系統排列療法的德國心理治療師,今年來他的著作也擴展至精神靈性運動領域,在世界各地都有一些支持者踐行他的理論,該療法是否有效存在爭議,海寧格本人也是有爭議的人物,海寧格生於一個德國天主教家庭,他說其父母的天主教信仰抵制了國家主義的影響,10歲時他進入天主教修道院學校,受洗,成為牧師前往南非傳教,希特勒青年團招募他加入,但他拒絕,1942年他被招募入伍,在西線作戰,1945年在比利時被盟軍俘虜,他逃出戰俘營回到德國,化名避入天主教修道院,他在維爾茨堡大學大學學習哲學和神學,成為一名神父,1950年代,他去到南非祖魯地區傳教,期間在南方大學得到學士學位和大學教育文憑,獲得了在公立高中教學的資格,他在南非待了16年,擔任牧師、教師,最後成為校長,他學會了祖魯語,受當地文化的影響,他反思天主教的教義,最終脫離天主教,並回到德國,在德國他很快結婚,在維也納學習心理分析,後來加入了心理分析學會,1973年他前往美國受教於Arthur Janov,並受到Eric Berne的Transactional Analysis影響,1993年和Weber合作出版了第一本書Zweierlei Glück(意思是第二次機會),接下來的15年裡他出版了30本書,並在世界各地旅行、講座,開辦學習班和訓練課程,但學術界並不認同他的理論,他和第二任妻子瑪麗亞·蘇菲·海寧格(Maria Sophie Hellinger)開辦了海寧格學校。

海寧格的著作有:

《海寧格自傳訪談錄》,作者:伯特·海寧格、嘉碧綠.譚.荷佛,出版日期:2011/07/01,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愛的序位》,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08/11/09,出版社:商周出版。

《家族星座治療:海寧格的系統心理療法》,作者:伯特·海寧格/等著,出版日期:2001/10/05,出版社:張老師文化。

《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09/10/14,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09/06/01,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心靈之藥:身心疾病之系統排列輔導實例》,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10/01/05,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內在之旅:海寧格獨特的靜心》,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10/01/10,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成功的序位:企業心管理》,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11/11/01,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成功的人生:擁抱生命、享受成功》,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11/09/01,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遇見真理》,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11/08/20,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再見耶穌~海寧格談成功的思維》,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11/06/01,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成功的故事》Story of Success,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2011/10/3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家族系統排列參考書籍:

   家族系統排列治療精華-愛的根源回溯找回個人生命力量》,作者:史瓦吉多,譯者:林群華,生命潛能出版社,2008/04/01出版) 

   《家族排列釋放疾病業力Whats Out of Order Here?》,作者:伊絲.庫什拉博士(Dr.Ilse Kutschera)、克里斯帝.布魯格(Christine Brugger),譯者:張曉餘,生命潛能出版社,2010/05/03出版) 

 

     簡介胡塞爾:德語:Edmund Gustav Albrecht Husserl,1859年4月8日-1938年4月26日,著名德國哲學家,現象學之父,同時亦被譽為近代最偉大哲學家之一,胡塞爾生於捷克摩拉維亞地區的小鎮普羅斯涅茲,出身於一個猶太人家庭。作為弗朗茲·布倫塔諾及卡爾·斯圖姆夫的學生,他影響了伊迪·斯坦因、奧伊根·芬克、馬丁·海德格爾、讓·保羅·薩特及莫里斯·梅洛-龐蒂,因為何曼曾接觸胡塞爾,所以鍾情於學院派邏輯,自1886年,他在哈勒大學以導師身份(相當於副教授)教授哲學,並於1887年,他開始相信基督教並且加入了路德會,同年結婚,並在此育有兩兒一女,1901年至1916年,他分別在哥廷根大學及弗萊堡大學擔任教授,直到1928年退休為止,退休後胡塞爾仍然利用弗萊堡大學圖書館來繼續他的研究及著作,直到他的得意門徒海德格爾擔任校長時,以胡塞爾的猶太人血統為理由禁止胡塞爾進入為止。胡塞爾認為,與羅素及懷德海一樣,算術實際上是「先驗」科學,不同的是,羅素與懷德海的分析基礎是邏輯學,胡塞爾則是發展出全新的哲學方法,來探究必然真理的性質,他稱之為「現象學」( phenomenology )。胡塞爾將現象學定義為對意識本質結構的科學研究,但現象學並不代表表象與根本實在之間存在著對立(「現象學」源自於希臘文,意指「表象」,康德曾用「現象」一詞指稱我們的經驗世界,胡塞爾認為藉由描述意識結構,可以找到確定性,其中包括他身為數學家時不斷尋求的算術基礎,為此,胡塞爾描述了現象學的觀點:意識被視為一種「意向」,也就是說,意識總是朝向某個客體,不管它是物質的,還是跟數學一樣是「觀念的」,要獲得現象學的觀點,必須透過一連串的現象「還原」,亦即描述意識的本質特徵(即意識的「意義」),胡塞爾認為這些意義(與康德的範疇相同)是普世與必然的,同時也反對歐洲(與美國)哲學瀰漫一股「相對主義」風潮。胡塞爾晚年時,納粹已逐漸掌握德國政局,世界也戰雲密布,因此,胡塞爾對人類知識的興趣,也轉而朝向社會層面與「存在」層面,同時也警告,歐洲文明將因相對主義與非理性主義的猖獗而陷入「危機」(同一時間,維也納的邏輯實證論者也提出相同的警告)。

     簡介心理治療:Psychotherapy,是由經過受過心理治療專業訓練並通過考核的人員,主要是心理師以及接受心理治療訓練的精神科醫師,立一種獨特的人際關係來協助患者(或稱當事人、案主、個案)處理心理問題、減輕主觀痛苦經驗、醫治精神疾病及促進心理健康、個人成長,心理治療一般是基於心理治療理論及相關實證研究(主要是諮詢心理學、臨床心理學和精神病學)而建立的治療系統,以建立關係、對話、溝通、深度自我探索、行為改變等的技巧來達到治療目標,例如改善受助者的心理健康或減輕精神疾病徵狀等。心理治療有多個不同學派,而且不斷發展中,不同學派之間對學派之劃分也有歧異,即使有經驗的治療師也無法熟稔所有學派的治療方式,美國著名的精神科經典教材Synopsis of Psychiatry和英國牛津出版的精神科教科書也沒有一致的分類法,英國系統的分類方式:

精神分析:由弗洛依德創立,主要目標為揭示潛意識的焦慮,主要技巧包括自由聯想(free association)、轉移和反轉移(transference and counter-transference)、夢境解析(dream analysis)等。

榮格的分析心理學:由榮格創立,主要技巧如沙遊(sandplay),藝術治療大多以榮格的理論為基礎。

阿德勒精神分析學派:由阿德勒所創立,主要目標為減少自卑(inferiority),主要技巧包括:分析家庭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生活風格等。

動力取向心理治療:儘管精神分析學者不認為精神分析是精神動力學派其中一支,但大多數治療師仍同意精神分析是動力取向的始祖。

行為治療,如係統減敏法和厭惡療法等等

認知行為治療,包括認知治療(CT)和理性情緒行為治療(REBT)以及Behavioral Modification

案主中心治療,由羅哲斯從人本主義中發展出來的心理治療

團體心理治療

家庭治療與性治療

完形治療

會心治療

心理劇

語言治療

原始療法

存在主義治療:亞隆(Irvin Yalom)提出,與其說是提供具體治療技巧,不如說是提供治療者一個觀點。

 

 

 

 

 

 

 

 

 芳的家族排列插畫創作~帶領家族系統排列的治療師,需具備的態度。

20525407_1679795865365971_8490373550985348286_n  

 

家庭系統排列療法創辦人,德國海寧格

 

  

 

 德國心理治療師伯特·海寧格的著作

 

 getImage  2011780064838bgetImageimages-1.jpeg    Unknown-1.jpeg     

 

getImageimages     4ff903e0808300deaf998ca206e1f1b2  

 

 組織系統排列的參考書籍 

 

2014941053078b  

 

 現象學於1900年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創立    

 

e78fbee8b1a1e5adb81DefaultImage.jsp

 

 家族系統排列參考書籍:家族系統排列治療精華愛的根源回溯找回個人生命力量》,作者:史瓦吉多,譯者:林群華生命潛能出版社,2008/04/01出版) 

getImage 

 

 

 

 

 

 

 

 

 

 

 

 

 

 

 

fang2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芳的家族排列插畫創作~治療師如何帶領有療癒力的移動?以被排除與想離開家族系統成員為例。

 

  

  

 

 

     家族系統排列療法創辦人德國心理治療師伯特·海寧格他所採用的方法稱之為洞見的現象學,或敞開的現象學,是要在直觀中瞥見本質,通過探究問題的根源和找出解決方法,在實際運作上,要做到超越個體與家族,去觸及更偉大的靈魂。

      現象學phenomenology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在台大讀研究所時,主修了許多歐洲社會科學方法論,研讀了大量這一方面的書籍,現在進入家族排列系統領域,像是復習和落實操作此一哲學方法論~存而不論,回到本質的現象學方法,介於哲學和心理學之間,使二者之間有了對話與相互支援的機制。

      海寧格的學生史瓦吉多1957年生於德國,畢業於慕尼黑大學心理學系,1995年追隨海寧格學習「家族系統排列」2000年開始帶領訓練課程,2008年出版《家族系統排列治療精華-愛的根源回溯找回個人生命力量》(作者:史瓦吉多,譯者:林群華,生命潛能出版社,2008/04/01出版) ,這本書承接海寧格的思想論點並進一步做了更精闢的闡述與解說,是研究家族系統排列不可遺漏的參考書目,史瓦吉多在《家族系統排列治療精華-愛的根源回溯找回個人生命力量》第18章論述給治療師的指導原則時,認為:治療師在排列個案時,如何找出被排除與想離開家族系統者並帶領有療癒力的移動,被排除的家族系統成員通常站在排列畫面的邊緣,跟其他人分開,或是在後面,而且沒有人看著他,感覺像是個局外人、沒人看見、孤單、沒人愛或是不受敬重。想離開家族系統的人,可能會把目光專注在遠處的某人或某事,或是可能看著地面,彷彿看著死去的人,又或者也許只是覺得想離開其他的家族成員。

      治療師對於被排除者,可以改變他的位置讓他被看見,或是讓其他人轉身看見他,通常可以注意到其他家族成員的態度就改變了,每個人都感到更有生命力、開始對眼前的情況產生興趣,或是開始覺得感動,被排除的成員本身也會覺得更自在,負擔減輕了。

      治療師對於想離開者,可以讓他順從想要離開的動力,會讓家族其他人感到如釋重負,有時,可能會有孩子想追隨這個人,而看著遠處或地面,可能表示少了誰,可以把一個人放在看向的方向,這樣介入會讓想離開的人如釋重負,顯示出想離開的人,是出於對少了的人的愛 (史瓦吉多:《家族系統排列治療精華-愛的根源回溯找回個人生命力量》,p261~262) 

      創作治療師如何帶領有療癒力的移動?以被排除與想離開家族系統成員為例這幅畫,有5個人排成一列,中間空了2個位子,他們的對面站了2個背對背正要離開的人,他們中間有一個愛心連結著彼此。

      簡介現象學:phenomenology,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胡塞爾深受波查諾(B.Bolzano, 1781-1848)之「真理自身」,即超越時空與個人之絕對、又普遍的客觀存在者的理念影響,而提出對意識本質的研究,或描述先驗的、絕對的認識之根本與法則,他稱之為「現象學」,胡塞爾思想發展的第一個重要轉折點的標誌是《邏輯研究》(Logical Investigations),這本書是近當代哲學最重要的著作之一,為哲學的發展在本體論和認識論之間開拓了新的道路,在它的感召下,大批思想家匯集到回到事物本身 Zurück zu den Sachen selbst )的大旗下,其中包括莫里茨·蓋格(Moritz Geiger)、亞力山大·普凡德爾(Alexander Pfaender )、馬克斯·舍勒(Max Scheler)、奧斯卡·貝克(Oscar Becker)、特奧多爾·康拉德(Theodor Conrad)等人,此外還有大批哲學家,雖然並非嚴格意義上的現象學家,他們的思想也受到了現象學的很大影響,其中就包括薩特、海德格爾、梅洛-龐蒂、伽達默爾等等重要哲學家,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現象學通過他們的演繹發展,仍然活躍於當代的思想界成為當代哲學的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現象學強調對直接直觀和經驗感知的區分,認為哲學(或至少是現象學)的主要任務是釐清二者之間的關聯,並且在直觀中獲得對本質的認識,如胡塞爾在《哲學與現象學研究年鑑》創刊號的前言中所稱:將各個編者聯合在一起並且甚至在所有未來的合作者那裡都應當成為前設的東西,不應是一個學院系統,而毋寧說是一個共同的信念:只有通過向直觀的原本源泉以及在此源泉中汲取的本質洞察的回覆,哲學的偉大傳統才能根據概念和問題而得到運用,只有通過這一途徑,概念才能得到直觀的澄清,問題才能在直觀的基礎上得到新的提出,爾後也才能得到原則上的解決。

     現象學首先是一種方法,即從直接直觀和先驗本質中提取知識的途徑,在方法之外,現象學在研究對像上找到了連接心理學和邏輯學的中間地帶,為「純粹邏輯學」找到了根基,另一方面,在研究途徑上,現象學找到了實證主義和形上學之間的一條道路,被胡塞爾本人稱為「先驗的經驗主義」,最基本形式的現象學,嘗試為通常認為主觀性觀點的客觀性研究創造條件約束:關注(consciousness)和關注體驗的概念,比如判斷,理解和情感,儘管現象學尋求成為科學的,它沒有嘗試從臨床心理學或者神經學角度來研究關注,相反,它尋求通過系統直覺去決定關注和關注體驗的基礎屬性和結構,胡塞爾在他師從的哲學家、心理學家,弗朗茲·布倫塔諾(Franz Brentano)和卡爾·斯圖姆夫(Carl Stumpf)的講座和著作中催生了現象學說的很多重要的概念,一個胡塞爾從布倫塔諾借鑒的現象學的重要元素就是意向性(intentionality,通常也被稱作aboutness),指出關注總是某些特定關注(consciousness of something),關注對象自己被稱作意向對象,並且常常以不同方式用來代替關注,比如理解、記憶、關聯和延伸,直觀等,通過這些不同的意向性,雖然都具有不同結構和不同的方式存在於對此物的意向中,一個對象仍然成為同一個相同個體;針對相同意向對象的意向性在直覺中,就是立即生成的此對象物的附屬性和最後對它的記憶。

     簡介家族排列現象學運作的方法:家族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是心理諮詢治療領域的一個方法,多用於家庭治療,由德國伯特·海寧格(Bert Hellinger)最早研究發展起來的,家庭系統排列是系統排列(Systemic Constellation)的一種另有組織系統排列等,系統排列是通過現象學方法探究問題的根源和解決方法。在海寧格認為「家庭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s)與心理治療有本質上的差異,他說我的工作是要讓重要的本質呈現出來,而不僅局限於表面,例如:若要治療疾病,有哪些需要的動力要揭露。所以家族排列在本質上就和心理治療有所差異。(《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p18),這已經不算是心理治療了,它遠遠超過心理治療的範疇。它是應用哲學、生命學院。如果我們試著將之定義為某種心理治療的學派,它會像水一樣從手中流掉,而我們會徹底地錯過。(《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p284),海寧格他所採用的方法稱之為洞見的現象學,或敞開的現象學,現象學phenomenology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在《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對於現象學的求知途徑,海寧格說道我在用的是現象學的心理治方法。現象學是一套很古老的哲學方法,要有高度的自律才能運用這個方法。其運作方式是沒有任何目的性與畏懼之心,只是投身於一項事情之中,並且忘記一切相關的資料。有如置身在黑暗當中,靜觀其變,在剎那間便能洞悉事最重要之處。(p6~8),而每一個家庭都有一份記憶力,能從記憶中揭曉出來的便是一份恩賜。可是那些呈現出來的東西的背後,仍然隱藏著某些神秘的本質...我們只能利用顯現出來的現象做一點事,...呈現出來的現象不會將隱閉、埋藏的核心本質全數透露,總是帶著點到即止的味道,可是我們的見解常常遠離所呈現出來的現象,當我們建立了某些見解,並堅持主觀的態度,就會阻礙我們獲取知識。(《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p18)。所以在家族排列的現象學運作方法,應該是把焦點從求助者和他的家庭,轉而投入到更廣闊的靈魂,去領會解決之道,使自己得到淨化。在《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海寧格說道現象學運作方法是,把焦點由近而遠,由狹隘而廣闊。意即,治療師不只把目光投射在包圍著求助者及他的家庭上,而應把目光投射在包圍著求助者的能量場和更共同的靈魂上,為它們服務。對問題的認知、可能的解決方法,往往來自與廣闊的能量場與更偉大的靈魂的連結。上去領會解決之道更偉大的靈魂會把具有解決、有治療的畫面、句子以及步驟,通過感知顯現出來。剎那間,一幅畫面、一個字或一句話會出現,會幫助他走下一步,過程就是通過現象學的態度,接觸靈魂的多重層次,以極中精神的等待代替行動(p246)

     簡介家族:指基於血緣、婚姻、生命共同體構成的利益集團,通常表現為以一個家庭為主構成的中心,如東亞社會的財團,多以一個家庭為背景所形成的企業集團;有時幫派內的不同派係也以家族稱之。漢語家族小範圍內有時和宗族混淆使用,但其家族特徵表現為同一姓氏,以一個家庭為中心,中心家庭為家族共同祖先或家族中心人物。漢字家族在日語裡的意思是家人,這和中文意思有一定區別。

     簡介家庭(族)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是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領域的一個方法,多用於家庭治療,該方法由德國心理學家伯特·海寧格(Bert Hellinger)最早研究發展起來的,家庭系統排列是系統排列(Systemic Constellation)的一種(另有組織系統排列等),系統排列是通過現象學方法探究問題的根源和解決方法。海寧格發現在家庭系統中,有一些不易被人們意識到的動力,操控著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很多人的心身問題,其實都是家庭「牽連」造成的,將「牽連」的原因顯露出來,往往能找出化解的方法,家庭系統排列(系統排列的一個子應用)是一種體驗程序,目的在於釋放和解決人自身和人與人之間的深層壓力,該程序的發展可以追溯到哲學家和臨床醫學家,包括現象學之父埃德蒙德·胡塞爾、跨代系統思想先驅Ivan Boszormenyi-Nagy、發展出家庭雕塑(系統排列雛型)的維吉尼亞·薩提爾以及貝爾特·海靈格,在過去十年中,全世界的從業者都對這項方法進行了進一步的改進和發展,包括精神病學家(德國的Gunthard Weber和Albrecht Mahr、澳大利亞的Chris Walsh)、心理學家(德國的Hunter Beaumont、挪威的Marta Thorsheim、美國的Edward Lynch和Dan Booth Cohen、英國的Judith Hemming),以及許多另類療法的提供者。「家庭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s)這個術語首次由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用在不太一樣的語境中,用來指每一個個體屬於(並聯結於)家庭系統中他與其他家人的關係。進行的方法與程序,是排列師指導參加工作坊的人,由求助者所面臨的困境,尋求解決之道,在場成員輪流做代表,在活動中進行系統排列。在簡短介紹之後,排列師建議哪些人或事物將在系統排列中被代表,通常一個是案主的代表,一個或多個家庭成員的代表,有時還有抽象概念(比如抑鬱)的代表,或國家的代表。案主從小組人群中挑選代表,按照當時的感覺來安排各個代表的位置,然後坐下觀察。各個代表靜靜地站著幾分鐘,不同於心理表演治療法,代表不用演戲、擺造型或扮演角色。在安排代表的位置,以及後續的步驟中,特別強調直覺,這是為了利用精神病學家Albrecht Mahr 所描述的認知場(Knowing Field)(Mahr 1999),認知場可以引導參與者感知到並用語言表達出他們所代表的那個真正的家庭成員的感情和感覺,現在還沒有完全理解代表為什麼能夠感知的機制,代表對其所代表的人只有一點了解或根本就不了解,儘管如此,代表通常能體驗到對系統排列有用的感情或生理感覺。排列師可以要求每個代表描述他有何感覺,此時,從代表所體現出來的空間關係和感覺中,導師、案主、小組成員就可感知到一些對於當事人個人問題有關的信息。治療辦法一般是重新安排代表的位置、應導師要求大聲地說出一些句子,如果在新的位置上或者說話後,代表沒有感覺好一點,他們可以再次移動,或者試著說一些其他的話,有時系統排列會在完全解決事情之前結束。當每一位代表在其位置上感覺很好,並且其他代表也同意,便實現了解決方法,這就是以一種抽象的方式解決了所面臨的問題。在發現治療解決辦法的過程中,小組成員感覺不對或產生負面感覺的位置佈局是導師需要特別注意的,這種位置佈局可代表案主家庭成員之間的系統性糾纏,在諸如謀殺、自殺、童年喪母、父母或兄弟姊妹早亡、戰爭、自然災害、移民或辱罵引起未解決的心理創傷,困擾家庭時,系統性糾纏就出現了,支持者主張,即使現在受到影響的人已經不知道過去發生的那些事件,這些事件所造成的負面遺產也能夠轉給下一代,精神病學家Ivan Boszormenyi-Nagy 稱此現象為無形忠誠(Böszörményi-Nagy & Spark 1973)

     海寧格自己在《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中對家族系統排列,是這樣定義的"「家族系統排列」是什麼意思?這個詞彙描述出排列家族成員的過程。個案從團體中挑人,代表家族中某些重要的成員,如父母、兄弟姊妹、個案本身。然後個案排列出代表間的相互關係這就是「家族系統排列」。接著會發生什麼事呢?雖然代表者!不認識他們所代表的人,突然間卻有了「被代表人」的感受。家族系統排列的經驗告訴我們,在某個心靈場域內,人人都和更偉大的整體連結。每個家族成員都出現在這個心靈場域內,連死者也是,場域中人人都和其他人融合一致,...雖然他們不一定在理智上能意識到這點,不過他們的行為和情感則清楚地表現出這點。家族系統排列裡,這些連結的深度將會逐漸顯露。進行家族系統排列時,我們也會在心靈場域中接收到洞見和訊息。每個家人都生活在一個更大的共同心靈裡,它看顧著所有家族成員,和其他透過命運而相連的人。它遵循某種法則,也強制執行這些法則,這為家族成員帶來深遠的影響和後果。"(p284~285)。

      簡介史瓦吉多:1957年生於德國,畢業於慕尼黑大學心理學系,從事治療師及助人工作已超過26年,1981年探索過各式各樣的靜心技巧,1995年,追隨「家族系統排列」創始者海寧格,於2000年開始帶領訓練課程,他把靜心與排列結合,他的排列帶著臣服與敬重切入主題,從2000年開始帶領家族系統排列工作後,訓練超過十五個國家數百位治療師,足跡遍及歐洲、美洲、亞洲,在印度國際成長中心多年擔任治療師的培訓計劃和統籌,代表作為:《愛的根源:家族系統排列治療精華》、《當靜心與諮商相遇》。
   史瓦吉多在印度普那靜心村(Osho Meditation Resort),擔任治療師培訓計劃的統籌,此外在世界各地帶領課程。

     簡介伯特·海寧格:Anton Hellinger,1925年12月16日-,是實行家庭系統排列療法的德國心理治療師,今年來他的著作也擴展至精神靈性運動領域,在世界各地都有一些支持者踐行他的理論,該療法是否有效存在爭議,海寧格本人也是有爭議的人物,海寧格生於一個德國天主教家庭,他說其父母的天主教信仰抵制了國家主義的影響,10歲時他進入天主教修道院學校,受洗,成為牧師前往南非傳教,希特勒青年團招募他加入,但他拒絕,1942年他被招募入伍,在西線作戰,1945年在比利時被盟軍俘虜,他逃出戰俘營回到德國,化名避入天主教修道院,他在維爾茨堡大學大學學習哲學和神學,成為一名神父,1950年代,他去到南非祖魯地區傳教,期間在南方大學得到學士學位和大學教育文憑,獲得了在公立高中教學的資格,他在南非待了16年,擔任牧師、教師,最後成為校長,他學會了祖魯語,受當地文化的影響,他反思天主教的教義,最終脫離天主教,並回到德國,在德國他很快結婚,在維也納學習心理分析,後來加入了心理分析學會,1973年他前往美國受教於Arthur Janov,並受到Eric Berne的Transactional Analysis影響,1993年和Weber合作出版了第一本書Zweierlei Glück(意思是第二次機會),接下來的15年裡他出版了30本書,並在世界各地旅行、講座,開辦學習班和訓練課程,但學術界並不認同他的理論,他和第二任妻子瑪麗亞·蘇菲·海寧格(Maria Sophie Hellinger)開辦了海寧格學校。

海寧格的著作有:

《海寧格自傳訪談錄》,作者:伯特·海寧格、嘉碧綠.譚.荷佛,出版日期:2011/07/01,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愛的序位》,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08/11/09,出版社:商周出版。

《家族星座治療:海寧格的系統心理療法》,作者:伯特·海寧格/等著,出版日期:2001/10/05,出版社:張老師文化。

《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09/10/14,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09/06/01,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心靈之藥:身心疾病之系統排列輔導實例》,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10/01/05,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內在之旅:海寧格獨特的靜心》,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10/01/10,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成功的序位:企業心管理》,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11/11/01,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成功的人生:擁抱生命、享受成功》,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11/09/01,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遇見真理》,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11/08/20,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再見耶穌~海寧格談成功的思維》,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11/06/01,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成功的故事》Story of Success,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2011/10/3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家族系統排列參考書籍:

   家族系統排列治療精華-愛的根源回溯找回個人生命力量》,作者:史瓦吉多,譯者:林群華,生命潛能出版社,2008/04/01出版) 

   《家族排列釋放疾病業力Whats Out of Order Here?》,作者:伊絲.庫什拉博士(Dr.Ilse Kutschera)、克里斯帝.布魯格(Christine Brugger),譯者:張曉餘,生命潛能出版社,2010/05/03出版) 

 

     簡介胡塞爾:德語:Edmund Gustav Albrecht Husserl,1859年4月8日-1938年4月26日,著名德國哲學家,現象學之父,同時亦被譽為近代最偉大哲學家之一,胡塞爾生於捷克摩拉維亞地區的小鎮普羅斯涅茲,出身於一個猶太人家庭。作為弗朗茲·布倫塔諾及卡爾·斯圖姆夫的學生,他影響了伊迪·斯坦因、奧伊根·芬克、馬丁·海德格爾、讓·保羅·薩特及莫里斯·梅洛-龐蒂,因為何曼曾接觸胡塞爾,所以鍾情於學院派邏輯,自1886年,他在哈勒大學以導師身份(相當於副教授)教授哲學,並於1887年,他開始相信基督教並且加入了路德會,同年結婚,並在此育有兩兒一女,1901年至1916年,他分別在哥廷根大學及弗萊堡大學擔任教授,直到1928年退休為止,退休後胡塞爾仍然利用弗萊堡大學圖書館來繼續他的研究及著作,直到他的得意門徒海德格爾擔任校長時,以胡塞爾的猶太人血統為理由禁止胡塞爾進入為止。胡塞爾認為,與羅素及懷德海一樣,算術實際上是「先驗」科學,不同的是,羅素與懷德海的分析基礎是邏輯學,胡塞爾則是發展出全新的哲學方法,來探究必然真理的性質,他稱之為「現象學」( phenomenology )。胡塞爾將現象學定義為對意識本質結構的科學研究,但現象學並不代表表象與根本實在之間存在著對立(「現象學」源自於希臘文,意指「表象」,康德曾用「現象」一詞指稱我們的經驗世界,胡塞爾認為藉由描述意識結構,可以找到確定性,其中包括他身為數學家時不斷尋求的算術基礎,為此,胡塞爾描述了現象學的觀點:意識被視為一種「意向」,也就是說,意識總是朝向某個客體,不管它是物質的,還是跟數學一樣是「觀念的」,要獲得現象學的觀點,必須透過一連串的現象「還原」,亦即描述意識的本質特徵(即意識的「意義」),胡塞爾認為這些意義(與康德的範疇相同)是普世與必然的,同時也反對歐洲(與美國)哲學瀰漫一股「相對主義」風潮。胡塞爾晚年時,納粹已逐漸掌握德國政局,世界也戰雲密布,因此,胡塞爾對人類知識的興趣,也轉而朝向社會層面與「存在」層面,同時也警告,歐洲文明將因相對主義與非理性主義的猖獗而陷入「危機」(同一時間,維也納的邏輯實證論者也提出相同的警告)。

     簡介心理治療:Psychotherapy,是由經過受過心理治療專業訓練並通過考核的人員,主要是心理師以及接受心理治療訓練的精神科醫師,立一種獨特的人際關係來協助患者(或稱當事人、案主、個案)處理心理問題、減輕主觀痛苦經驗、醫治精神疾病及促進心理健康、個人成長,心理治療一般是基於心理治療理論及相關實證研究(主要是諮詢心理學、臨床心理學和精神病學)而建立的治療系統,以建立關係、對話、溝通、深度自我探索、行為改變等的技巧來達到治療目標,例如改善受助者的心理健康或減輕精神疾病徵狀等。心理治療有多個不同學派,而且不斷發展中,不同學派之間對學派之劃分也有歧異,即使有經驗的治療師也無法熟稔所有學派的治療方式,美國著名的精神科經典教材Synopsis of Psychiatry和英國牛津出版的精神科教科書也沒有一致的分類法,英國系統的分類方式:

精神分析:由弗洛依德創立,主要目標為揭示潛意識的焦慮,主要技巧包括自由聯想(free association)、轉移和反轉移(transference and counter-transference)、夢境解析(dream analysis)等。

榮格的分析心理學:由榮格創立,主要技巧如沙遊(sandplay),藝術治療大多以榮格的理論為基礎。

阿德勒精神分析學派:由阿德勒所創立,主要目標為減少自卑(inferiority),主要技巧包括:分析家庭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生活風格等。

動力取向心理治療:儘管精神分析學者不認為精神分析是精神動力學派其中一支,但大多數治療師仍同意精神分析是動力取向的始祖。

行為治療,如係統減敏法和厭惡療法等等

認知行為治療,包括認知治療(CT)和理性情緒行為治療(REBT)以及Behavioral Modification

案主中心治療,由羅哲斯從人本主義中發展出來的心理治療

團體心理治療

家庭治療與性治療

完形治療

會心治療

心理劇

語言治療

原始療法

存在主義治療:亞隆(Irvin Yalom)提出,與其說是提供具體治療技巧,不如說是提供治療者一個觀點。

 

 

 

 

 

 

 

 芳的家族排列插畫創作~治療師如何帶領有療癒力的移動?以被排除與想離開家族系統成員為例。

20525801_1678881302124094_552987793778976416_n  

 

家庭系統排列療法創辦人,德國海寧格

  

 

 

 

 德國心理治療師伯特·海寧格的著作

 

 

 

 getImage  2011780064838bgetImageimages-1.jpeg    Unknown-1.jpeg     

 

 

 

getImageimages     4ff903e0808300deaf998ca206e1f1b2  

 

 

 

  組織系統排列的參考書籍 

 

 

 

2014941053078b  

 

 

 

 現象學於1900年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創立   

 

 

 

e78fbee8b1a1e5adb81DefaultImage.jsp

 

 

 

家族系統排列參考書籍:家族系統排列治療精華愛的根源回溯找回個人生命力量》,作者:史瓦吉多,譯者:林群華生命潛能出版社,2008/04/01出版) 

 

 

 

getImage 

 

 

 

 

 

 

 

fang2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芳的家族排列插畫創作~治療師在進行排列個案時,首要的指導原則:(一)家族系統少了誰?(二)家族系統誰想離開?

 

   

 

  

 

 

     家族系統排列療法創辦人德國心理治療師伯特·海寧格他所採用的方法稱之為洞見的現象學,或敞開的現象學,是要在直觀中瞥見本質,通過探究問題的根源和找出解決方法,在實際運作上,要做到超越個體與家族,去觸及更偉大的靈魂。

      現象學phenomenology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在台大讀研究所時,主修了許多歐洲社會科學方法論,研讀了大量這一方面的書籍,現在進入家族排列系統領域,像是復習和落實操作此一哲學方法論~存而不論,回到本質的現象學方法,介於哲學和心理學之間,使二者之間有了對話與相互支援的機制。

      海寧格的學生史瓦吉多1957年生於德國,畢業於慕尼黑大學心理學系,1995年追隨海寧格學習「家族系統排列」2000年開始帶領訓練課程,2008年出版《家族系統排列治療精華-愛的根源回溯找回個人生命力量》(作者:史瓦吉多,譯者:林群華,生命潛能出版社,2008/04/01出版) ,這本書承接海寧格的思想論點並進一步做了更精闢的闡述與解說,是研究家族系統排列不可遺漏的參考書目,史瓦吉多在《家族系統排列治療精華-愛的根源回溯找回個人生命力量》第18章論述給治療師的指導原則時,認為:治療師在進行排列個案時,首要的指導原則:(一)家族系統少了誰?(二)家族系統誰想離開?海寧格強調看見家族整體畫面是第一優先,治療師必須站在家族系統中被排除者那邊,被排除者通常有困難的命運,或是其他家族成員想起他時會勾起痛苦的回憶,找出被排除者是第一優先,因為這種排除會創造出令後來的家族成員痛苦的後果,集體良知要求每個家族系統的成員,都有相同的歸屬權及得到承認的權利,驅使後來的家族成員代表被排除者,他就活在牽連糾葛中(史瓦吉多:《家族系統排列治療精華-愛的根源回溯找回個人生命力量》,p260~261) 

      創作治療師在進行排列個案時,首要的指導原則:(一)家族系統少了誰?(二)家族系統誰想離開?這幅畫,有6個人排成一列,2個大人3個小孩,中間空了1個位子,他們的對面站了1個離開家族系統的人,他們中間有一個大大的愛心圖樣連結著彼此。

      簡介現象學:phenomenology,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胡塞爾深受波查諾(B.Bolzano, 1781-1848)之「真理自身」,即超越時空與個人之絕對、又普遍的客觀存在者的理念影響,而提出對意識本質的研究,或描述先驗的、絕對的認識之根本與法則,他稱之為「現象學」,胡塞爾思想發展的第一個重要轉折點的標誌是《邏輯研究》(Logical Investigations),這本書是近當代哲學最重要的著作之一,為哲學的發展在本體論和認識論之間開拓了新的道路,在它的感召下,大批思想家匯集到回到事物本身 Zurück zu den Sachen selbst )的大旗下,其中包括莫里茨·蓋格(Moritz Geiger)、亞力山大·普凡德爾(Alexander Pfaender )、馬克斯·舍勒(Max Scheler)、奧斯卡·貝克(Oscar Becker)、特奧多爾·康拉德(Theodor Conrad)等人,此外還有大批哲學家,雖然並非嚴格意義上的現象學家,他們的思想也受到了現象學的很大影響,其中就包括薩特、海德格爾、梅洛-龐蒂、伽達默爾等等重要哲學家,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現象學通過他們的演繹發展,仍然活躍於當代的思想界成為當代哲學的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現象學強調對直接直觀和經驗感知的區分,認為哲學(或至少是現象學)的主要任務是釐清二者之間的關聯,並且在直觀中獲得對本質的認識,如胡塞爾在《哲學與現象學研究年鑑》創刊號的前言中所稱:將各個編者聯合在一起並且甚至在所有未來的合作者那裡都應當成為前設的東西,不應是一個學院系統,而毋寧說是一個共同的信念:只有通過向直觀的原本源泉以及在此源泉中汲取的本質洞察的回覆,哲學的偉大傳統才能根據概念和問題而得到運用,只有通過這一途徑,概念才能得到直觀的澄清,問題才能在直觀的基礎上得到新的提出,爾後也才能得到原則上的解決。

     現象學首先是一種方法,即從直接直觀和先驗本質中提取知識的途徑,在方法之外,現象學在研究對像上找到了連接心理學和邏輯學的中間地帶,為「純粹邏輯學」找到了根基,另一方面,在研究途徑上,現象學找到了實證主義和形上學之間的一條道路,被胡塞爾本人稱為「先驗的經驗主義」,最基本形式的現象學,嘗試為通常認為主觀性觀點的客觀性研究創造條件約束:關注(consciousness)和關注體驗的概念,比如判斷,理解和情感,儘管現象學尋求成為科學的,它沒有嘗試從臨床心理學或者神經學角度來研究關注,相反,它尋求通過系統直覺去決定關注和關注體驗的基礎屬性和結構,胡塞爾在他師從的哲學家、心理學家,弗朗茲·布倫塔諾(Franz Brentano)和卡爾·斯圖姆夫(Carl Stumpf)的講座和著作中催生了現象學說的很多重要的概念,一個胡塞爾從布倫塔諾借鑒的現象學的重要元素就是意向性(intentionality,通常也被稱作aboutness),指出關注總是某些特定關注(consciousness of something),關注對象自己被稱作意向對象,並且常常以不同方式用來代替關注,比如理解、記憶、關聯和延伸,直觀等,通過這些不同的意向性,雖然都具有不同結構和不同的方式存在於對此物的意向中,一個對象仍然成為同一個相同個體;針對相同意向對象的意向性在直覺中,就是立即生成的此對象物的附屬性和最後對它的記憶。

     簡介家族排列現象學運作的方法:家族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是心理諮詢治療領域的一個方法,多用於家庭治療,由德國伯特·海寧格(Bert Hellinger)最早研究發展起來的,家庭系統排列是系統排列(Systemic Constellation)的一種另有組織系統排列等,系統排列是通過現象學方法探究問題的根源和解決方法。在海寧格認為「家庭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s)與心理治療有本質上的差異,他說我的工作是要讓重要的本質呈現出來,而不僅局限於表面,例如:若要治療疾病,有哪些需要的動力要揭露。所以家族排列在本質上就和心理治療有所差異。(《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p18),這已經不算是心理治療了,它遠遠超過心理治療的範疇。它是應用哲學、生命學院。如果我們試著將之定義為某種心理治療的學派,它會像水一樣從手中流掉,而我們會徹底地錯過。(《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p284),海寧格他所採用的方法稱之為洞見的現象學,或敞開的現象學,現象學phenomenology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在《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對於現象學的求知途徑,海寧格說道我在用的是現象學的心理治方法。現象學是一套很古老的哲學方法,要有高度的自律才能運用這個方法。其運作方式是沒有任何目的性與畏懼之心,只是投身於一項事情之中,並且忘記一切相關的資料。有如置身在黑暗當中,靜觀其變,在剎那間便能洞悉事最重要之處。(p6~8),而每一個家庭都有一份記憶力,能從記憶中揭曉出來的便是一份恩賜。可是那些呈現出來的東西的背後,仍然隱藏著某些神秘的本質...我們只能利用顯現出來的現象做一點事,...呈現出來的現象不會將隱閉、埋藏的核心本質全數透露,總是帶著點到即止的味道,可是我們的見解常常遠離所呈現出來的現象,當我們建立了某些見解,並堅持主觀的態度,就會阻礙我們獲取知識。(《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p18)。所以在家族排列的現象學運作方法,應該是把焦點從求助者和他的家庭,轉而投入到更廣闊的靈魂,去領會解決之道,使自己得到淨化。在《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海寧格說道現象學運作方法是,把焦點由近而遠,由狹隘而廣闊。意即,治療師不只把目光投射在包圍著求助者及他的家庭上,而應把目光投射在包圍著求助者的能量場和更共同的靈魂上,為它們服務。對問題的認知、可能的解決方法,往往來自與廣闊的能量場與更偉大的靈魂的連結。上去領會解決之道更偉大的靈魂會把具有解決、有治療的畫面、句子以及步驟,通過感知顯現出來。剎那間,一幅畫面、一個字或一句話會出現,會幫助他走下一步,過程就是通過現象學的態度,接觸靈魂的多重層次,以極中精神的等待代替行動(p246)

     簡介家族:指基於血緣、婚姻、生命共同體構成的利益集團,通常表現為以一個家庭為主構成的中心,如東亞社會的財團,多以一個家庭為背景所形成的企業集團;有時幫派內的不同派係也以家族稱之。漢語家族小範圍內有時和宗族混淆使用,但其家族特徵表現為同一姓氏,以一個家庭為中心,中心家庭為家族共同祖先或家族中心人物。漢字家族在日語裡的意思是家人,這和中文意思有一定區別。

     簡介家庭(族)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是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領域的一個方法,多用於家庭治療,該方法由德國心理學家伯特·海寧格(Bert Hellinger)最早研究發展起來的,家庭系統排列是系統排列(Systemic Constellation)的一種(另有組織系統排列等),系統排列是通過現象學方法探究問題的根源和解決方法。海寧格發現在家庭系統中,有一些不易被人們意識到的動力,操控著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很多人的心身問題,其實都是家庭「牽連」造成的,將「牽連」的原因顯露出來,往往能找出化解的方法,家庭系統排列(系統排列的一個子應用)是一種體驗程序,目的在於釋放和解決人自身和人與人之間的深層壓力,該程序的發展可以追溯到哲學家和臨床醫學家,包括現象學之父埃德蒙德·胡塞爾、跨代系統思想先驅Ivan Boszormenyi-Nagy、發展出家庭雕塑(系統排列雛型)的維吉尼亞·薩提爾以及貝爾特·海靈格,在過去十年中,全世界的從業者都對這項方法進行了進一步的改進和發展,包括精神病學家(德國的Gunthard Weber和Albrecht Mahr、澳大利亞的Chris Walsh)、心理學家(德國的Hunter Beaumont、挪威的Marta Thorsheim、美國的Edward Lynch和Dan Booth Cohen、英國的Judith Hemming),以及許多另類療法的提供者。「家庭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s)這個術語首次由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用在不太一樣的語境中,用來指每一個個體屬於(並聯結於)家庭系統中他與其他家人的關係。進行的方法與程序,是排列師指導參加工作坊的人,由求助者所面臨的困境,尋求解決之道,在場成員輪流做代表,在活動中進行系統排列。在簡短介紹之後,排列師建議哪些人或事物將在系統排列中被代表,通常一個是案主的代表,一個或多個家庭成員的代表,有時還有抽象概念(比如抑鬱)的代表,或國家的代表。案主從小組人群中挑選代表,按照當時的感覺來安排各個代表的位置,然後坐下觀察。各個代表靜靜地站著幾分鐘,不同於心理表演治療法,代表不用演戲、擺造型或扮演角色。在安排代表的位置,以及後續的步驟中,特別強調直覺,這是為了利用精神病學家Albrecht Mahr 所描述的認知場(Knowing Field)(Mahr 1999),認知場可以引導參與者感知到並用語言表達出他們所代表的那個真正的家庭成員的感情和感覺,現在還沒有完全理解代表為什麼能夠感知的機制,代表對其所代表的人只有一點了解或根本就不了解,儘管如此,代表通常能體驗到對系統排列有用的感情或生理感覺。排列師可以要求每個代表描述他有何感覺,此時,從代表所體現出來的空間關係和感覺中,導師、案主、小組成員就可感知到一些對於當事人個人問題有關的信息。治療辦法一般是重新安排代表的位置、應導師要求大聲地說出一些句子,如果在新的位置上或者說話後,代表沒有感覺好一點,他們可以再次移動,或者試著說一些其他的話,有時系統排列會在完全解決事情之前結束。當每一位代表在其位置上感覺很好,並且其他代表也同意,便實現了解決方法,這就是以一種抽象的方式解決了所面臨的問題。在發現治療解決辦法的過程中,小組成員感覺不對或產生負面感覺的位置佈局是導師需要特別注意的,這種位置佈局可代表案主家庭成員之間的系統性糾纏,在諸如謀殺、自殺、童年喪母、父母或兄弟姊妹早亡、戰爭、自然災害、移民或辱罵引起未解決的心理創傷,困擾家庭時,系統性糾纏就出現了,支持者主張,即使現在受到影響的人已經不知道過去發生的那些事件,這些事件所造成的負面遺產也能夠轉給下一代,精神病學家Ivan Boszormenyi-Nagy 稱此現象為無形忠誠(Böszörményi-Nagy & Spark 1973)

     海寧格自己在《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中對家族系統排列,是這樣定義的"「家族系統排列」是什麼意思?這個詞彙描述出排列家族成員的過程。個案從團體中挑人,代表家族中某些重要的成員,如父母、兄弟姊妹、個案本身。然後個案排列出代表間的相互關係這就是「家族系統排列」。接著會發生什麼事呢?雖然代表者!不認識他們所代表的人,突然間卻有了「被代表人」的感受。家族系統排列的經驗告訴我們,在某個心靈場域內,人人都和更偉大的整體連結。每個家族成員都出現在這個心靈場域內,連死者也是,場域中人人都和其他人融合一致,...雖然他們不一定在理智上能意識到這點,不過他們的行為和情感則清楚地表現出這點。家族系統排列裡,這些連結的深度將會逐漸顯露。進行家族系統排列時,我們也會在心靈場域中接收到洞見和訊息。每個家人都生活在一個更大的共同心靈裡,它看顧著所有家族成員,和其他透過命運而相連的人。它遵循某種法則,也強制執行這些法則,這為家族成員帶來深遠的影響和後果。"(p284~285)。

      簡介史瓦吉多:1957年生於德國,畢業於慕尼黑大學心理學系,從事治療師及助人工作已超過26年,1981年探索過各式各樣的靜心技巧,1995年,追隨「家族系統排列」創始者海寧格,於2000年開始帶領訓練課程,他把靜心與排列結合,他的排列帶著臣服與敬重切入主題,從2000年開始帶領家族系統排列工作後,訓練超過十五個國家數百位治療師,足跡遍及歐洲、美洲、亞洲,在印度國際成長中心多年擔任治療師的培訓計劃和統籌,代表作為:《愛的根源:家族系統排列治療精華》、《當靜心與諮商相遇》。
   史瓦吉多在印度普那靜心村(Osho Meditation Resort),擔任治療師培訓計劃的統籌,此外在世界各地帶領課程。

     簡介伯特·海寧格:Anton Hellinger,1925年12月16日-,是實行家庭系統排列療法的德國心理治療師,今年來他的著作也擴展至精神靈性運動領域,在世界各地都有一些支持者踐行他的理論,該療法是否有效存在爭議,海寧格本人也是有爭議的人物,海寧格生於一個德國天主教家庭,他說其父母的天主教信仰抵制了國家主義的影響,10歲時他進入天主教修道院學校,受洗,成為牧師前往南非傳教,希特勒青年團招募他加入,但他拒絕,1942年他被招募入伍,在西線作戰,1945年在比利時被盟軍俘虜,他逃出戰俘營回到德國,化名避入天主教修道院,他在維爾茨堡大學大學學習哲學和神學,成為一名神父,1950年代,他去到南非祖魯地區傳教,期間在南方大學得到學士學位和大學教育文憑,獲得了在公立高中教學的資格,他在南非待了16年,擔任牧師、教師,最後成為校長,他學會了祖魯語,受當地文化的影響,他反思天主教的教義,最終脫離天主教,並回到德國,在德國他很快結婚,在維也納學習心理分析,後來加入了心理分析學會,1973年他前往美國受教於Arthur Janov,並受到Eric Berne的Transactional Analysis影響,1993年和Weber合作出版了第一本書Zweierlei Glück(意思是第二次機會),接下來的15年裡他出版了30本書,並在世界各地旅行、講座,開辦學習班和訓練課程,但學術界並不認同他的理論,他和第二任妻子瑪麗亞·蘇菲·海寧格(Maria Sophie Hellinger)開辦了海寧格學校。

海寧格的著作有:

《海寧格自傳訪談錄》,作者:伯特·海寧格、嘉碧綠.譚.荷佛,出版日期:2011/07/01,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愛的序位》,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08/11/09,出版社:商周出版。

《家族星座治療:海寧格的系統心理療法》,作者:伯特·海寧格/等著,出版日期:2001/10/05,出版社:張老師文化。

《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09/10/14,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09/06/01,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心靈之藥:身心疾病之系統排列輔導實例》,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10/01/05,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內在之旅:海寧格獨特的靜心》,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10/01/10,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成功的序位:企業心管理》,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11/11/01,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成功的人生:擁抱生命、享受成功》,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11/09/01,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遇見真理》,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11/08/20,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再見耶穌~海寧格談成功的思維》,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11/06/01,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成功的故事》Story of Success,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2011/10/3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家族系統排列參考書籍:

   《家族系統排列治療精華-愛的根源回溯找回個人生命力量》,作者:史瓦吉多,譯者:林群華,生命潛能出版社,2008/04/01出版) 

   《家族排列釋放疾病業力Whats Out of Order Here?》,作者:伊絲.庫什拉博士(Dr.Ilse Kutschera)、克里斯帝.布魯格(Christine Brugger),譯者:張曉餘,生命潛能出版社,2010/05/03出版) 

 

     簡介胡塞爾:德語:Edmund Gustav Albrecht Husserl,1859年4月8日-1938年4月26日,著名德國哲學家,現象學之父,同時亦被譽為近代最偉大哲學家之一,胡塞爾生於捷克摩拉維亞地區的小鎮普羅斯涅茲,出身於一個猶太人家庭。作為弗朗茲·布倫塔諾及卡爾·斯圖姆夫的學生,他影響了伊迪·斯坦因、奧伊根·芬克、馬丁·海德格爾、讓·保羅·薩特及莫里斯·梅洛-龐蒂,因為何曼曾接觸胡塞爾,所以鍾情於學院派邏輯,自1886年,他在哈勒大學以導師身份(相當於副教授)教授哲學,並於1887年,他開始相信基督教並且加入了路德會,同年結婚,並在此育有兩兒一女,1901年至1916年,他分別在哥廷根大學及弗萊堡大學擔任教授,直到1928年退休為止,退休後胡塞爾仍然利用弗萊堡大學圖書館來繼續他的研究及著作,直到他的得意門徒海德格爾擔任校長時,以胡塞爾的猶太人血統為理由禁止胡塞爾進入為止。胡塞爾認為,與羅素及懷德海一樣,算術實際上是「先驗」科學,不同的是,羅素與懷德海的分析基礎是邏輯學,胡塞爾則是發展出全新的哲學方法,來探究必然真理的性質,他稱之為「現象學」( phenomenology )。胡塞爾將現象學定義為對意識本質結構的科學研究,但現象學並不代表表象與根本實在之間存在著對立(「現象學」源自於希臘文,意指「表象」,康德曾用「現象」一詞指稱我們的經驗世界,胡塞爾認為藉由描述意識結構,可以找到確定性,其中包括他身為數學家時不斷尋求的算術基礎,為此,胡塞爾描述了現象學的觀點:意識被視為一種「意向」,也就是說,意識總是朝向某個客體,不管它是物質的,還是跟數學一樣是「觀念的」,要獲得現象學的觀點,必須透過一連串的現象「還原」,亦即描述意識的本質特徵(即意識的「意義」),胡塞爾認為這些意義(與康德的範疇相同)是普世與必然的,同時也反對歐洲(與美國)哲學瀰漫一股「相對主義」風潮。胡塞爾晚年時,納粹已逐漸掌握德國政局,世界也戰雲密布,因此,胡塞爾對人類知識的興趣,也轉而朝向社會層面與「存在」層面,同時也警告,歐洲文明將因相對主義與非理性主義的猖獗而陷入「危機」(同一時間,維也納的邏輯實證論者也提出相同的警告)。

     簡介心理治療:Psychotherapy,是由經過受過心理治療專業訓練並通過考核的人員,主要是心理師以及接受心理治療訓練的精神科醫師,立一種獨特的人際關係來協助患者(或稱當事人、案主、個案)處理心理問題、減輕主觀痛苦經驗、醫治精神疾病及促進心理健康、個人成長,心理治療一般是基於心理治療理論及相關實證研究(主要是諮詢心理學、臨床心理學和精神病學)而建立的治療系統,以建立關係、對話、溝通、深度自我探索、行為改變等的技巧來達到治療目標,例如改善受助者的心理健康或減輕精神疾病徵狀等。心理治療有多個不同學派,而且不斷發展中,不同學派之間對學派之劃分也有歧異,即使有經驗的治療師也無法熟稔所有學派的治療方式,美國著名的精神科經典教材Synopsis of Psychiatry和英國牛津出版的精神科教科書也沒有一致的分類法,英國系統的分類方式:

精神分析:由弗洛依德創立,主要目標為揭示潛意識的焦慮,主要技巧包括自由聯想(free association)、轉移和反轉移(transference and counter-transference)、夢境解析(dream analysis)等。

榮格的分析心理學:由榮格創立,主要技巧如沙遊(sandplay),藝術治療大多以榮格的理論為基礎。

阿德勒精神分析學派:由阿德勒所創立,主要目標為減少自卑(inferiority),主要技巧包括:分析家庭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生活風格等。

動力取向心理治療:儘管精神分析學者不認為精神分析是精神動力學派其中一支,但大多數治療師仍同意精神分析是動力取向的始祖。

行為治療,如係統減敏法和厭惡療法等等

認知行為治療,包括認知治療(CT)和理性情緒行為治療(REBT)以及Behavioral Modification

案主中心治療,由羅哲斯從人本主義中發展出來的心理治療

團體心理治療

家庭治療與性治療

完形治療

會心治療

心理劇

語言治療

原始療法

存在主義治療:亞隆(Irvin Yalom)提出,與其說是提供具體治療技巧,不如說是提供治療者一個觀點。

 

 

 

 

 

 

 

 

 芳的家族排列插畫創作~治療師在進行排列個案時,首要的指導原則:(一)家族系統少了誰?(二)家族系統誰想離開?

20376087_1678017065543851_6613733044047524436_n  

 

家庭系統排列療法創辦人,德國海寧格

 

  

 

 德國心理治療師伯特·海寧格的著作

 

 getImage  2011780064838bgetImageimages-1.jpeg    Unknown-1.jpeg     

 

getImageimages     4ff903e0808300deaf998ca206e1f1b2  

 

  組織系統排列的參考書籍 

 

2014941053078b  

 

 現象學於1900年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創立   

 

e78fbee8b1a1e5adb81DefaultImage.jsp

 

家族系統排列參考書籍:家族系統排列治療精華愛的根源回溯找回個人生命力量》,作者:史瓦吉多,譯者:林群華生命潛能出版社,2008/04/01出版) 

getImage 

 

 

 

 

 

 

 

 

fang2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芳的家族排列插畫創作~當伴侶發現彼此關係悲慘,卻無法分開,絕大多數是因為他們把對方投射為父母親了。

 

   

 

  

 

 

     家族系統排列療法創辦人德國心理治療師伯特·海寧格他所採用的方法稱之為洞見的現象學,或敞開的現象學,是要在直觀中瞥見本質,通過探究問題的根源和找出解決方法,在實際運作上,要做到超越個體與家族,去觸及更偉大的靈魂。

      現象學phenomenology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在台大讀研究所時,主修了許多歐洲社會科學方法論,研讀了大量這一方面的書籍,現在進入家族排列系統領域,像是復習和落實操作此一哲學方法論~存而不論,回到本質的現象學方法,介於哲學和心理學之間,使二者之間有了對話與相互支援的機制。

      海寧格的學生史瓦吉多1957年生於德國,畢業於慕尼黑大學心理學系,1995年追隨海寧格學習「家族系統排列」2000年開始帶領訓練課程,2008年出版《家族系統排列治療精華-愛的根源回溯找回個人生命力量》(作者:史瓦吉多,譯者:林群華,生命潛能出版社,2008/04/01出版) ,這本書承接海寧格的思想論點並進一步做了更精闢的闡述與解說,是研究家族系統排列不可遺漏的參考書目,史瓦吉多在《家族系統排列治療精華-愛的根源回溯找回個人生命力量》第11章論述在親密關係中成長時,認為:當伴侶發現彼此關係悲慘,卻無法分開,絕大多數是因為他們把對方投射為父母親了,男人嘗試在他的女人身上解決和自己母親之間一直未解決的事情,女人也嘗試在自己的男性伴侶身上,化解唯有跟自己父親才能夠解決的事,這通常是關係的基本難題之一,我們自然都想和伴侶越親近越好,但是一個跟母親束縛在一起的先生,沒辦法非常親近他的妻子,反之亦然,當我們感到沒有對方就活不下去,便是覺得自己像個無助、依賴的孩子在連結父母,無法將伴侶當作一般平凡人,根據神聖序位法則,父母第一,孩子第二,就時間而言,男女關係沒有優先順序,男女關係中一項基本功課,就是尊重對方跟自己不同、和自己平等,承認兩性的差異後,就能享受差異,不試圖去操控它或摧毀它 (史瓦吉多:《家族系統排列治療精華-愛的根源回溯找回個人生命力量》,p166~174) 

      創作當伴侶發現彼此關係悲慘,卻無法分開,絕大多數是因為他們把對方投射為父母親了這幅畫,有一對伴侶依偎在一起用手機自拍,下方在男子的前方是他的母親,在女子前方則是她的父親。

     簡介現象學:phenomenology,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胡塞爾深受波查諾(B.Bolzano, 1781-1848)之「真理自身」,即超越時空與個人之絕對、又普遍的客觀存在者的理念影響,而提出對意識本質的研究,或描述先驗的、絕對的認識之根本與法則,他稱之為「現象學」,胡塞爾思想發展的第一個重要轉折點的標誌是《邏輯研究》(Logical Investigations),這本書是近當代哲學最重要的著作之一,為哲學的發展在本體論和認識論之間開拓了新的道路,在它的感召下,大批思想家匯集到回到事物本身 Zurück zu den Sachen selbst )的大旗下,其中包括莫里茨·蓋格(Moritz Geiger)、亞力山大·普凡德爾(Alexander Pfaender )、馬克斯·舍勒(Max Scheler)、奧斯卡·貝克(Oscar Becker)、特奧多爾·康拉德(Theodor Conrad)等人,此外還有大批哲學家,雖然並非嚴格意義上的現象學家,他們的思想也受到了現象學的很大影響,其中就包括薩特、海德格爾、梅洛-龐蒂、伽達默爾等等重要哲學家,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現象學通過他們的演繹發展,仍然活躍於當代的思想界成為當代哲學的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現象學強調對直接直觀和經驗感知的區分,認為哲學(或至少是現象學)的主要任務是釐清二者之間的關聯,並且在直觀中獲得對本質的認識,如胡塞爾在《哲學與現象學研究年鑑》創刊號的前言中所稱:將各個編者聯合在一起並且甚至在所有未來的合作者那裡都應當成為前設的東西,不應是一個學院系統,而毋寧說是一個共同的信念:只有通過向直觀的原本源泉以及在此源泉中汲取的本質洞察的回覆,哲學的偉大傳統才能根據概念和問題而得到運用,只有通過這一途徑,概念才能得到直觀的澄清,問題才能在直觀的基礎上得到新的提出,爾後也才能得到原則上的解決。

     現象學首先是一種方法,即從直接直觀和先驗本質中提取知識的途徑,在方法之外,現象學在研究對像上找到了連接心理學和邏輯學的中間地帶,為「純粹邏輯學」找到了根基,另一方面,在研究途徑上,現象學找到了實證主義和形上學之間的一條道路,被胡塞爾本人稱為「先驗的經驗主義」,最基本形式的現象學,嘗試為通常認為主觀性觀點的客觀性研究創造條件約束:關注(consciousness)和關注體驗的概念,比如判斷,理解和情感,儘管現象學尋求成為科學的,它沒有嘗試從臨床心理學或者神經學角度來研究關注,相反,它尋求通過系統直覺去決定關注和關注體驗的基礎屬性和結構,胡塞爾在他師從的哲學家、心理學家,弗朗茲·布倫塔諾(Franz Brentano)和卡爾·斯圖姆夫(Carl Stumpf)的講座和著作中催生了現象學說的很多重要的概念,一個胡塞爾從布倫塔諾借鑒的現象學的重要元素就是意向性(intentionality,通常也被稱作aboutness),指出關注總是某些特定關注(consciousness of something),關注對象自己被稱作意向對象,並且常常以不同方式用來代替關注,比如理解、記憶、關聯和延伸,直觀等,通過這些不同的意向性,雖然都具有不同結構和不同的方式存在於對此物的意向中,一個對象仍然成為同一個相同個體;針對相同意向對象的意向性在直覺中,就是立即生成的此對象物的附屬性和最後對它的記憶。

     簡介家族排列現象學運作的方法:家族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是心理諮詢治療領域的一個方法,多用於家庭治療,由德國伯特·海寧格(Bert Hellinger)最早研究發展起來的,家庭系統排列是系統排列(Systemic Constellation)的一種另有組織系統排列等,系統排列是通過現象學方法探究問題的根源和解決方法。在海寧格認為「家庭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s)與心理治療有本質上的差異,他說我的工作是要讓重要的本質呈現出來,而不僅局限於表面,例如:若要治療疾病,有哪些需要的動力要揭露。所以家族排列在本質上就和心理治療有所差異。(《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p18),這已經不算是心理治療了,它遠遠超過心理治療的範疇。它是應用哲學、生命學院。如果我們試著將之定義為某種心理治療的學派,它會像水一樣從手中流掉,而我們會徹底地錯過。(《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p284),海寧格他所採用的方法稱之為洞見的現象學,或敞開的現象學,現象學phenomenology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在《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對於現象學的求知途徑,海寧格說道我在用的是現象學的心理治方法。現象學是一套很古老的哲學方法,要有高度的自律才能運用這個方法。其運作方式是沒有任何目的性與畏懼之心,只是投身於一項事情之中,並且忘記一切相關的資料。有如置身在黑暗當中,靜觀其變,在剎那間便能洞悉事最重要之處。(p6~8),而每一個家庭都有一份記憶力,能從記憶中揭曉出來的便是一份恩賜。可是那些呈現出來的東西的背後,仍然隱藏著某些神秘的本質...我們只能利用顯現出來的現象做一點事,...呈現出來的現象不會將隱閉、埋藏的核心本質全數透露,總是帶著點到即止的味道,可是我們的見解常常遠離所呈現出來的現象,當我們建立了某些見解,並堅持主觀的態度,就會阻礙我們獲取知識。(《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p18)。所以在家族排列的現象學運作方法,應該是把焦點從求助者和他的家庭,轉而投入到更廣闊的靈魂,去領會解決之道,使自己得到淨化。在《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海寧格說道現象學運作方法是,把焦點由近而遠,由狹隘而廣闊。意即,治療師不只把目光投射在包圍著求助者及他的家庭上,而應把目光投射在包圍著求助者的能量場和更共同的靈魂上,為它們服務。對問題的認知、可能的解決方法,往往來自與廣闊的能量場與更偉大的靈魂的連結。上去領會解決之道更偉大的靈魂會把具有解決、有治療的畫面、句子以及步驟,通過感知顯現出來。剎那間,一幅畫面、一個字或一句話會出現,會幫助他走下一步,過程就是通過現象學的態度,接觸靈魂的多重層次,以極中精神的等待代替行動(p246)

     簡介家族:指基於血緣、婚姻、生命共同體構成的利益集團,通常表現為以一個家庭為主構成的中心,如東亞社會的財團,多以一個家庭為背景所形成的企業集團;有時幫派內的不同派係也以家族稱之。漢語家族小範圍內有時和宗族混淆使用,但其家族特徵表現為同一姓氏,以一個家庭為中心,中心家庭為家族共同祖先或家族中心人物。漢字家族在日語裡的意思是家人,這和中文意思有一定區別。

     簡介家庭(族)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是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領域的一個方法,多用於家庭治療,該方法由德國心理學家伯特·海寧格(Bert Hellinger)最早研究發展起來的,家庭系統排列是系統排列(Systemic Constellation)的一種(另有組織系統排列等),系統排列是通過現象學方法探究問題的根源和解決方法。海寧格發現在家庭系統中,有一些不易被人們意識到的動力,操控著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很多人的心身問題,其實都是家庭「牽連」造成的,將「牽連」的原因顯露出來,往往能找出化解的方法,家庭系統排列(系統排列的一個子應用)是一種體驗程序,目的在於釋放和解決人自身和人與人之間的深層壓力,該程序的發展可以追溯到哲學家和臨床醫學家,包括現象學之父埃德蒙德·胡塞爾、跨代系統思想先驅Ivan Boszormenyi-Nagy、發展出家庭雕塑(系統排列雛型)的維吉尼亞·薩提爾以及貝爾特·海靈格,在過去十年中,全世界的從業者都對這項方法進行了進一步的改進和發展,包括精神病學家(德國的Gunthard Weber和Albrecht Mahr、澳大利亞的Chris Walsh)、心理學家(德國的Hunter Beaumont、挪威的Marta Thorsheim、美國的Edward Lynch和Dan Booth Cohen、英國的Judith Hemming),以及許多另類療法的提供者。「家庭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s)這個術語首次由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用在不太一樣的語境中,用來指每一個個體屬於(並聯結於)家庭系統中他與其他家人的關係。進行的方法與程序,是排列師指導參加工作坊的人,由求助者所面臨的困境,尋求解決之道,在場成員輪流做代表,在活動中進行系統排列。在簡短介紹之後,排列師建議哪些人或事物將在系統排列中被代表,通常一個是案主的代表,一個或多個家庭成員的代表,有時還有抽象概念(比如抑鬱)的代表,或國家的代表。案主從小組人群中挑選代表,按照當時的感覺來安排各個代表的位置,然後坐下觀察。各個代表靜靜地站著幾分鐘,不同於心理表演治療法,代表不用演戲、擺造型或扮演角色。在安排代表的位置,以及後續的步驟中,特別強調直覺,這是為了利用精神病學家Albrecht Mahr 所描述的認知場(Knowing Field)(Mahr 1999),認知場可以引導參與者感知到並用語言表達出他們所代表的那個真正的家庭成員的感情和感覺,現在還沒有完全理解代表為什麼能夠感知的機制,代表對其所代表的人只有一點了解或根本就不了解,儘管如此,代表通常能體驗到對系統排列有用的感情或生理感覺。排列師可以要求每個代表描述他有何感覺,此時,從代表所體現出來的空間關係和感覺中,導師、案主、小組成員就可感知到一些對於當事人個人問題有關的信息。治療辦法一般是重新安排代表的位置、應導師要求大聲地說出一些句子,如果在新的位置上或者說話後,代表沒有感覺好一點,他們可以再次移動,或者試著說一些其他的話,有時系統排列會在完全解決事情之前結束。當每一位代表在其位置上感覺很好,並且其他代表也同意,便實現了解決方法,這就是以一種抽象的方式解決了所面臨的問題。在發現治療解決辦法的過程中,小組成員感覺不對或產生負面感覺的位置佈局是導師需要特別注意的,這種位置佈局可代表案主家庭成員之間的系統性糾纏,在諸如謀殺、自殺、童年喪母、父母或兄弟姊妹早亡、戰爭、自然災害、移民或辱罵引起未解決的心理創傷,困擾家庭時,系統性糾纏就出現了,支持者主張,即使現在受到影響的人已經不知道過去發生的那些事件,這些事件所造成的負面遺產也能夠轉給下一代,精神病學家Ivan Boszormenyi-Nagy 稱此現象為無形忠誠(Böszörményi-Nagy & Spark 1973)

     海寧格自己在《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中對家族系統排列,是這樣定義的"「家族系統排列」是什麼意思?這個詞彙描述出排列家族成員的過程。個案從團體中挑人,代表家族中某些重要的成員,如父母、兄弟姊妹、個案本身。然後個案排列出代表間的相互關係這就是「家族系統排列」。接著會發生什麼事呢?雖然代表者!不認識他們所代表的人,突然間卻有了「被代表人」的感受。家族系統排列的經驗告訴我們,在某個心靈場域內,人人都和更偉大的整體連結。每個家族成員都出現在這個心靈場域內,連死者也是,場域中人人都和其他人融合一致,...雖然他們不一定在理智上能意識到這點,不過他們的行為和情感則清楚地表現出這點。家族系統排列裡,這些連結的深度將會逐漸顯露。進行家族系統排列時,我們也會在心靈場域中接收到洞見和訊息。每個家人都生活在一個更大的共同心靈裡,它看顧著所有家族成員,和其他透過命運而相連的人。它遵循某種法則,也強制執行這些法則,這為家族成員帶來深遠的影響和後果。"(p284~285)。

      簡介史瓦吉多:1957年生於德國,畢業於慕尼黑大學心理學系,從事治療師及助人工作已超過26年,1981年探索過各式各樣的靜心技巧,1995年,追隨「家族系統排列」創始者海寧格,於2000年開始帶領訓練課程,他把靜心與排列結合,他的排列帶著臣服與敬重切入主題,從2000年開始帶領家族系統排列工作後,訓練超過十五個國家數百位治療師,足跡遍及歐洲、美洲、亞洲,在印度國際成長中心多年擔任治療師的培訓計劃和統籌,代表作為:《愛的根源:家族系統排列治療精華》、《當靜心與諮商相遇》。
   史瓦吉多在印度普那靜心村(Osho Meditation Resort),擔任治療師培訓計劃的統籌,此外在世界各地帶領課程。

     簡介伯特·海寧格:Anton Hellinger,1925年12月16日-,是實行家庭系統排列療法的德國心理治療師,今年來他的著作也擴展至精神靈性運動領域,在世界各地都有一些支持者踐行他的理論,該療法是否有效存在爭議,海寧格本人也是有爭議的人物,海寧格生於一個德國天主教家庭,他說其父母的天主教信仰抵制了國家主義的影響,10歲時他進入天主教修道院學校,受洗,成為牧師前往南非傳教,希特勒青年團招募他加入,但他拒絕,1942年他被招募入伍,在西線作戰,1945年在比利時被盟軍俘虜,他逃出戰俘營回到德國,化名避入天主教修道院,他在維爾茨堡大學大學學習哲學和神學,成為一名神父,1950年代,他去到南非祖魯地區傳教,期間在南方大學得到學士學位和大學教育文憑,獲得了在公立高中教學的資格,他在南非待了16年,擔任牧師、教師,最後成為校長,他學會了祖魯語,受當地文化的影響,他反思天主教的教義,最終脫離天主教,並回到德國,在德國他很快結婚,在維也納學習心理分析,後來加入了心理分析學會,1973年他前往美國受教於Arthur Janov,並受到Eric Berne的Transactional Analysis影響,1993年和Weber合作出版了第一本書Zweierlei Glück(意思是第二次機會),接下來的15年裡他出版了30本書,並在世界各地旅行、講座,開辦學習班和訓練課程,但學術界並不認同他的理論,他和第二任妻子瑪麗亞·蘇菲·海寧格(Maria Sophie Hellinger)開辦了海寧格學校。

海寧格的著作有:

《海寧格自傳訪談錄》,作者:伯特·海寧格、嘉碧綠.譚.荷佛,出版日期:2011/07/01,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愛的序位》,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08/11/09,出版社:商周出版。

《家族星座治療:海寧格的系統心理療法》,作者:伯特·海寧格/等著,出版日期:2001/10/05,出版社:張老師文化。

《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09/10/14,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09/06/01,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心靈之藥:身心疾病之系統排列輔導實例》,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10/01/05,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內在之旅:海寧格獨特的靜心》,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10/01/10,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成功的序位:企業心管理》,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11/11/01,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成功的人生:擁抱生命、享受成功》,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11/09/01,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遇見真理》,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11/08/20,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再見耶穌~海寧格談成功的思維》,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11/06/01,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成功的故事》Story of Success,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2011/10/3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家族系統排列參考書籍:

   家族系統排列治療精華-愛的根源回溯找回個人生命力量》,作者:史瓦吉多,譯者:林群華,生命潛能出版社,2008/04/01出版) 

   《家族排列釋放疾病業力Whats Out of Order Here?》,作者:伊絲.庫什拉博士(Dr.Ilse Kutschera)、克里斯帝.布魯格(Christine Brugger),譯者:張曉餘,生命潛能出版社,2010/05/03出版) 

 

     簡介胡塞爾:德語:Edmund Gustav Albrecht Husserl,1859年4月8日-1938年4月26日,著名德國哲學家,現象學之父,同時亦被譽為近代最偉大哲學家之一,胡塞爾生於捷克摩拉維亞地區的小鎮普羅斯涅茲,出身於一個猶太人家庭。作為弗朗茲·布倫塔諾及卡爾·斯圖姆夫的學生,他影響了伊迪·斯坦因、奧伊根·芬克、馬丁·海德格爾、讓·保羅·薩特及莫里斯·梅洛-龐蒂,因為何曼曾接觸胡塞爾,所以鍾情於學院派邏輯,自1886年,他在哈勒大學以導師身份(相當於副教授)教授哲學,並於1887年,他開始相信基督教並且加入了路德會,同年結婚,並在此育有兩兒一女,1901年至1916年,他分別在哥廷根大學及弗萊堡大學擔任教授,直到1928年退休為止,退休後胡塞爾仍然利用弗萊堡大學圖書館來繼續他的研究及著作,直到他的得意門徒海德格爾擔任校長時,以胡塞爾的猶太人血統為理由禁止胡塞爾進入為止。胡塞爾認為,與羅素及懷德海一樣,算術實際上是「先驗」科學,不同的是,羅素與懷德海的分析基礎是邏輯學,胡塞爾則是發展出全新的哲學方法,來探究必然真理的性質,他稱之為「現象學」( phenomenology )。胡塞爾將現象學定義為對意識本質結構的科學研究,但現象學並不代表表象與根本實在之間存在著對立(「現象學」源自於希臘文,意指「表象」,康德曾用「現象」一詞指稱我們的經驗世界,胡塞爾認為藉由描述意識結構,可以找到確定性,其中包括他身為數學家時不斷尋求的算術基礎,為此,胡塞爾描述了現象學的觀點:意識被視為一種「意向」,也就是說,意識總是朝向某個客體,不管它是物質的,還是跟數學一樣是「觀念的」,要獲得現象學的觀點,必須透過一連串的現象「還原」,亦即描述意識的本質特徵(即意識的「意義」),胡塞爾認為這些意義(與康德的範疇相同)是普世與必然的,同時也反對歐洲(與美國)哲學瀰漫一股「相對主義」風潮。胡塞爾晚年時,納粹已逐漸掌握德國政局,世界也戰雲密布,因此,胡塞爾對人類知識的興趣,也轉而朝向社會層面與「存在」層面,同時也警告,歐洲文明將因相對主義與非理性主義的猖獗而陷入「危機」(同一時間,維也納的邏輯實證論者也提出相同的警告)。

     簡介心理治療:Psychotherapy,是由經過受過心理治療專業訓練並通過考核的人員,主要是心理師以及接受心理治療訓練的精神科醫師,立一種獨特的人際關係來協助患者(或稱當事人、案主、個案)處理心理問題、減輕主觀痛苦經驗、醫治精神疾病及促進心理健康、個人成長,心理治療一般是基於心理治療理論及相關實證研究(主要是諮詢心理學、臨床心理學和精神病學)而建立的治療系統,以建立關係、對話、溝通、深度自我探索、行為改變等的技巧來達到治療目標,例如改善受助者的心理健康或減輕精神疾病徵狀等。心理治療有多個不同學派,而且不斷發展中,不同學派之間對學派之劃分也有歧異,即使有經驗的治療師也無法熟稔所有學派的治療方式,美國著名的精神科經典教材Synopsis of Psychiatry和英國牛津出版的精神科教科書也沒有一致的分類法,英國系統的分類方式:

精神分析:由弗洛依德創立,主要目標為揭示潛意識的焦慮,主要技巧包括自由聯想(free association)、轉移和反轉移(transference and counter-transference)、夢境解析(dream analysis)等。

榮格的分析心理學:由榮格創立,主要技巧如沙遊(sandplay),藝術治療大多以榮格的理論為基礎。

阿德勒精神分析學派:由阿德勒所創立,主要目標為減少自卑(inferiority),主要技巧包括:分析家庭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生活風格等。

動力取向心理治療:儘管精神分析學者不認為精神分析是精神動力學派其中一支,但大多數治療師仍同意精神分析是動力取向的始祖。

行為治療,如係統減敏法和厭惡療法等等

認知行為治療,包括認知治療(CT)和理性情緒行為治療(REBT)以及Behavioral Modification

案主中心治療,由羅哲斯從人本主義中發展出來的心理治療

團體心理治療

家庭治療與性治療

完形治療

會心治療

心理劇

語言治療

原始療法

存在主義治療:亞隆(Irvin Yalom)提出,與其說是提供具體治療技巧,不如說是提供治療者一個觀點。

 

 

 

 

 

 

 

 

 芳的家族排列插畫創作~當伴侶發現彼此關係悲慘,卻無法分開,絕大多數是因為他們把對方投射為父母親了。

20430077_1672969056048652_5016141108994646204_n  

 

家庭系統排列療法創辦人,德國海寧格

 

  

 

 德國心理治療師伯特·海寧格的著作

 

 getImage  2011780064838bgetImageimages-1.jpeg    Unknown-1.jpeg     

 

getImageimages     4ff903e0808300deaf998ca206e1f1b2  

 

 組織系統排列的參考書籍 

 

2014941053078b  

 

 現象學於1900年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創立   

 

e78fbee8b1a1e5adb81DefaultImage.jsp

 

 家族系統排列參考書籍:家族系統排列治療精華愛的根源回溯找回個人生命力量》,作者:史瓦吉多,譯者:林群華生命潛能出版社,2008/04/01出版) 

getImage 

 

 

 

 

 

 

 

 

 

 

 

 

 

 

 

 

 

fang2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芳的家族排列插畫創作~在親密關係中成長,尊重伴侶的牽連糾葛。

 

 

 

 

 

    家族系統排列療法創辦人德國心理治療師伯特·海寧格他所採用的方法稱之為洞見的現象學,或敞開的現象學,是要在直觀中瞥見本質,通過探究問題的根源和找出解決方法,在實際運作上,要做到超越個體與家族,去觸及更偉大的靈魂。

    現象學phenomenology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在台大讀研究所時,主修了許多歐洲社會科學方法論,研讀了大量這一方面的書籍,現在進入家族排列系統領域,像是復習和落實操作此一哲學方法論~存而不論,回到本質的現象學方法,介於哲學和心理學之間,使二者之間有了對話與相互支援的機制。

    海寧格的學生史瓦吉多1957年生於德國,畢業於慕尼黑大學心理學系,1995年追隨海寧格學習「家族系統排列」2000年開始帶領訓練課程,2008年出版《家族系統排列治療精華-愛的根源回溯找回個人生命力量》(作者:史瓦吉多,譯者:林群華,生命潛能出版社,2008/04/01出版) ,這本書承接海寧格的思想論點並進一步做了更精闢的闡述與解說,是研究家族系統排列不可遺漏的參考書目,史瓦吉多在《家族系統排列治療精華-愛的根源回溯找回個人生命力量》第11章論述在親密關係中成長時,認為:每個人都背負著原生家庭未解決的部分,尊多多少少為家族成員承擔著痛苦,或是認同於家族的某位成員~即使我們對此一無所知,在這關係中創造一種局限,只要原生家庭的牽連糾葛沒有消失,這樣的局限就會持續。

    每當伴侶想幫助對方克服牽連糾葛,那麼他其實就沒有尊重這些界限,而是用一種間接的方式未尊重伴侶以及伴侶對自己原生家庭的愛,我們需要去認知到對方背負的、自己背負的,不要混為一談,就家庭動力而言,要把任何人拉出牽連糾葛,我們是無能為力的,不要混為一談,也沒有權利這麼做(史瓦吉多:《家族系統排列治療精華-愛的根源回溯找回個人生命力量》,p172~173) 。

    創作在親密關係中成長,尊重伴侶的牽連糾葛這幅畫,有一對企鵝伴侶手牽手被大大的愛心環繞住。

    簡介現象學:phenomenology,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胡塞爾深受波查諾(B.Bolzano, 1781-1848)之「真理自身」,即超越時空與個人之絕對、又普遍的客觀存在者的理念影響,而提出對意識本質的研究,或描述先驗的、絕對的認識之根本與法則,他稱之為「現象學」,胡塞爾思想發展的第一個重要轉折點的標誌是《邏輯研究》(Logical Investigations),這本書是近當代哲學最重要的著作之一,為哲學的發展在本體論和認識論之間開拓了新的道路,在它的感召下,大批思想家匯集到“回到事物本身”( Zurück zu den Sachen selbst )的大旗下,其中包括莫里茨·蓋格(Moritz Geiger)、亞力山大·普凡德爾(Alexander Pfaender )、馬克斯·舍勒(Max Scheler)、奧斯卡·貝克(Oscar Becker)、特奧多爾·康拉德(Theodor Conrad)等人,此外還有大批哲學家,雖然並非嚴格意義上的現象學家,他們的思想也受到了現象學的很大影響,其中就包括薩特、海德格爾、梅洛-龐蒂、伽達默爾等等重要哲學家,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現象學通過他們的演繹發展,仍然活躍於當代的思想界成為當代哲學的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現象學強調對直接直觀和經驗感知的區分,認為哲學(或至少是現象學)的主要任務是釐清二者之間的關聯,並且在直觀中獲得對本質的認識,如胡塞爾在《哲學與現象學研究年鑑》創刊號的前言中所稱:“將各個編者聯合在一起並且甚至在所有未來的合作者那裡都應當成為前設的東西,不應是一個學院系統,而毋寧說是一個共同的信念:只有通過向直觀的原本源泉以及在此源泉中汲取的本質洞察的回覆,哲學的偉大傳統才能根據概念和問題而得到運用,只有通過這一途徑,概念才能得到直觀的澄清,問題才能在直觀的基礎上得到新的提出,爾後也才能得到原則上的解決。”

    現象學首先是一種方法,即從直接直觀和先驗本質中提取知識的途徑,在方法之外,現象學在研究對像上找到了連接心理學和邏輯學的中間地帶,為「純粹邏輯學」找到了根基,另一方面,在研究途徑上,現象學找到了實證主義和形上學之間的一條道路,被胡塞爾本人稱為「先驗的經驗主義」,最基本形式的現象學,嘗試為通常認為主觀性觀點的客觀性研究創造條件約束:關注(consciousness)和關注體驗的概念,比如判斷,理解和情感,儘管現象學尋求成為科學的,它沒有嘗試從臨床心理學或者神經學角度來研究關注,相反,它尋求通過系統直覺去決定關注和關注體驗的基礎屬性和結構,胡塞爾在他師從的哲學家、心理學家,弗朗茲·布倫塔諾(Franz Brentano)和卡爾·斯圖姆夫(Carl Stumpf)的講座和著作中催生了現象學說的很多重要的概念,一個胡塞爾從布倫塔諾借鑒的現象學的重要元素就是意向性(intentionality,通常也被稱作aboutness),指出關注總是某些特定關注(consciousness of something),關注對象自己被稱作意向對象,並且常常以不同方式用來代替關注,比如理解、記憶、關聯和延伸,直觀等,通過這些不同的意向性,雖然都具有不同結構和不同的方式存在於對此物的意向中,一個對象仍然成為同一個相同個體;針對相同意向對象的意向性在直覺中,就是立即生成的此對象物的附屬性和最後對它的記憶。

    簡介家族排列現象學運作的方法:家族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是心理諮詢治療領域的一個方法,多用於家庭治療,由德國伯特·海寧格(Bert Hellinger)最早研究發展起來的,家庭系統排列是系統排列(Systemic Constellation)的一種另有組織系統排列等,系統排列是通過現象學方法探究問題的根源和解決方法。在海寧格認為「家庭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s)與心理治療有本質上的差異,他說”我的工作是要讓重要的本質呈現出來,而不僅局限於表面,例如:若要治療疾病,有哪些需要的動力要揭露。所以家族排列在本質上就和心理治療有所差異。”(《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p18),”這已經不算是心理治療了,它遠遠超過心理治療的範疇。它是應用哲學、生命學院。如果我們試著將之定義為某種心理治療的學派,它會像水一樣從手中流掉,而我們會徹底地錯過。”(《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p284),海寧格他所採用的方法稱之為洞見的現象學,或敞開的現象學,現象學phenomenology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在《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對於現象學的求知途徑,海寧格說道”我在用的是現象學的心理治方法。現象學是一套很古老的哲學方法,要有高度的自律才能運用這個方法。…其運作方式是沒有任何目的性與畏懼之心,只是投身於一項事情之中,並且忘記一切相關的資料。有如置身在黑暗當中,靜觀其變,在剎那間便能洞悉事最重要之處。”(p6~8),而”每一個家庭都有一份記憶力,能從記憶中揭曉出來的便是一份恩賜。可是那些呈現出來的東西的背後,仍然隱藏著某些神秘的本質...我們只能利用顯現出來的現象做一點事,...呈現出來的現象不會將隱閉、埋藏的核心本質全數透露,總是帶著點到即止的味道,可是我們的見解常常遠離所呈現出來的現象,當我們建立了某些見解,並堅持主觀的態度,就會阻礙我們獲取知識。”(《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p18)。所以在家族排列的現象學運作方法,應該是把焦點從求助者和他的家庭,轉而投入到更廣闊的靈魂,去領會解決之道,使自己得到淨化。在《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海寧格說道”現象學運作方法是,把焦點由近而遠,由狹隘而廣闊。意即,治療師不只把目光投射在包圍著求助者及他的家庭上,而應把目光投射在包圍著求助者的能量場和更共同的靈魂上,為它們服務。對問題的認知、可能的解決方法,往往來自與廣闊的能量場與更偉大的靈魂的連結。上去領會解決之道…更偉大的靈魂會把具有解決、有治療的畫面、句子以及步驟,通過感知顯現出來。…剎那間,一幅畫面、一個字或一句話會出現,會幫助他走下一步,…過程就是通過現象學的態度,接觸靈魂的多重層次,以極中精神的等待代替行動”(p246)

    簡介家族:指基於血緣、婚姻、生命共同體構成的利益集團,通常表現為以一個家庭為主構成的中心,如東亞社會的財團,多以一個家庭為背景所形成的企業集團;有時幫派內的不同派係也以家族稱之。漢語“家族”小範圍內有時和宗族混淆使用,但其家族特徵表現為同一“姓氏”,以一個家庭為中心,中心家庭為家族共同祖先或家族中心人物。漢字“家族”在日語裡的意思是“家人”,這和中文意思有一定區別。

    簡介家庭(族)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是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領域的一個方法,多用於家庭治療,該方法由德國心理學家伯特·海寧格(Bert Hellinger)最早研究發展起來的,家庭系統排列是系統排列(Systemic Constellation)的一種(另有組織系統排列等),系統排列是通過現象學方法探究問題的根源和解決方法。海寧格發現在家庭系統中,有一些不易被人們意識到的動力,操控著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很多人的心身問題,其實都是家庭「牽連」造成的,將「牽連」的原因顯露出來,往往能找出化解的方法,家庭系統排列(系統排列的一個子應用)是一種體驗程序,目的在於釋放和解決人自身和人與人之間的深層壓力,該程序的發展可以追溯到哲學家和臨床醫學家,包括現象學之父埃德蒙德·胡塞爾、跨代系統思想先驅Ivan Boszormenyi-Nagy、發展出家庭雕塑(系統排列雛型)的維吉尼亞·薩提爾以及貝爾特·海靈格,在過去十年中,全世界的從業者都對這項方法進行了進一步的改進和發展,包括精神病學家(德國的Gunthard Weber和Albrecht Mahr、澳大利亞的Chris Walsh)、心理學家(德國的Hunter Beaumont、挪威的Marta Thorsheim、美國的Edward Lynch和Dan Booth Cohen、英國的Judith Hemming),以及許多另類療法的提供者。「家庭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s)這個術語首次由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用在不太一樣的語境中,用來指每一個個體屬於(並聯結於)家庭系統中他與其他家人的關係。進行的方法與程序,是排列師指導參加工作坊的人,由求助者所面臨的困境,尋求解決之道,在場成員輪流做代表,在活動中進行系統排列。在簡短介紹之後,排列師建議哪些人或事物將在系統排列中被代表,通常一個是案主的代表,一個或多個家庭成員的代表,有時還有抽象概念(比如抑鬱)的代表,或國家的代表。案主從小組人群中挑選代表,按照當時的感覺來安排各個代表的位置,然後坐下觀察。各個代表靜靜地站著幾分鐘,不同於心理表演治療法,代表不用演戲、擺造型或扮演角色。在安排代表的位置,以及後續的步驟中,特別強調直覺,這是為了利用精神病學家Albrecht Mahr 所描述的認知場(Knowing Field)(Mahr 1999),認知場可以引導參與者感知到並用語言表達出他們所代表的那個真正的家庭成員的感情和感覺,現在還沒有完全理解代表為什麼能夠感知的機制,代表對其所代表的人只有一點了解或根本就不了解,儘管如此,代表通常能體驗到對系統排列有用的感情或生理感覺。排列師可以要求每個代表描述他有何感覺,此時,從代表所體現出來的空間關係和感覺中,導師、案主、小組成員就可感知到一些對於當事人個人問題有關的信息。治療辦法一般是重新安排代表的位置、應導師要求大聲地說出一些句子,如果在新的位置上或者說話後,代表沒有感覺好一點,他們可以再次移動,或者試著說一些其他的話,有時系統排列會在完全解決事情之前結束。當每一位代表在其位置上感覺很好,並且其他代表也同意,便實現了解決方法,這就是以一種抽象的方式解決了所面臨的問題。在發現治療解決辦法的過程中,小組成員感覺不對或產生負面感覺的位置佈局是導師需要特別注意的,這種位置佈局可代表案主家庭成員之間的系統性糾纏,在諸如謀殺、自殺、童年喪母、父母或兄弟姊妹早亡、戰爭、自然災害、移民或辱罵引起未解決的心理創傷,困擾家庭時,系統性糾纏就出現了,支持者主張,即使現在受到影響的人已經不知道過去發生的那些事件,這些事件所造成的負面遺產也能夠轉給下一代,精神病學家Ivan Boszormenyi-Nagy 稱此現象為無形忠誠(Böszörményi-Nagy & Spark 1973)。

    海寧格自己在《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中對家族系統排列,是這樣定義的"「家族系統排列」是什麼意思?這個詞彙描述出排列家族成員的過程。個案從團體中挑人,代表家族中某些重要的成員,如父母、兄弟姊妹、個案本身。然後個案排列出代表間的相互關係這就是「家族系統排列」。接著會發生什麼事呢?雖然代表者!不認識他們所代表的人,突然間卻有了「被代表人」的感受。家族系統排列的經驗告訴我們,在某個心靈場域內,人人都和更偉大的整體連結。每個家族成員都出現在這個心靈場域內,連死者也是,場域中人人都和其他人融合一致,...雖然他們不一定在理智上能意識到這點,不過他們的行為和情感則清楚地表現出這點。家族系統排列裡,這些連結的深度將會逐漸顯露。進行家族系統排列時,我們也會在心靈場域中接收到洞見和訊息。每個家人都生活在一個更大的共同心靈裡,它看顧著所有家族成員,和其他透過命運而相連的人。它遵循某種法則,也強制執行這些法則,這為家族成員帶來深遠的影響和後果。"(p284~285)。

    簡介史瓦吉多:1957年生於德國,畢業於慕尼黑大學心理學系,從事治療師及助人工作已超過26年,1981年探索過各式各樣的靜心技巧,1995年,追隨「家族系統排列」創始者海寧格,於2000年開始帶領訓練課程,他把靜心與排列結合,他的排列帶著臣服與敬重切入主題,從2000年開始帶領家族系統排列工作後,訓練超過十五個國家數百位治療師,足跡遍及歐洲、美洲、亞洲,在印度國際成長中心多年擔任治療師的培訓計劃和統籌,代表作為:《愛的根源:家族系統排列治療精華》、《當靜心與諮商相遇》。
   史瓦吉多在印度普那靜心村(Osho Meditation Resort),擔任治療師培訓計劃的統籌,此外在世界各地帶領課程。

    簡介伯特·海寧格:Anton Hellinger,1925年12月16日-,是實行家庭系統排列療法的德國心理治療師,今年來他的著作也擴展至精神靈性運動領域,在世界各地都有一些支持者踐行他的理論,該療法是否有效存在爭議,海寧格本人也是有爭議的人物,海寧格生於一個德國天主教家庭,他說其父母的天主教信仰抵制了國家主義的影響,10歲時他進入天主教修道院學校,受洗,成為牧師前往南非傳教,希特勒青年團招募他加入,但他拒絕,1942年他被招募入伍,在西線作戰,1945年在比利時被盟軍俘虜,他逃出戰俘營回到德國,化名避入天主教修道院,他在維爾茨堡大學大學學習哲學和神學,成為一名神父,1950年代,他去到南非祖魯地區傳教,期間在南方大學得到學士學位和大學教育文憑,獲得了在公立高中教學的資格,他在南非待了16年,擔任牧師、教師,最後成為校長,他學會了祖魯語,受當地文化的影響,他反思天主教的教義,最終脫離天主教,並回到德國,在德國他很快結婚,在維也納學習心理分析,後來加入了心理分析學會,1973年他前往美國受教於Arthur Janov,並受到Eric Berne的Transactional Analysis影響,1993年和Weber合作出版了第一本書Zweierlei Glück(意思是“第二次機會”),接下來的15年裡他出版了30本書,並在世界各地旅行、講座,開辦學習班和訓練課程,但學術界並不認同他的理論,他和第二任妻子瑪麗亞·蘇菲·海寧格(Maria Sophie Hellinger)開辦了海寧格學校。

海寧格的著作有:

《海寧格自傳訪談錄》,作者:伯特·海寧格、嘉碧綠.譚.荷佛,出版日期:2011/07/01,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愛的序位》,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08/11/09,出版社:商周出版。

《家族星座治療:海寧格的系統心理療法》,作者:伯特·海寧格/等著,出版日期:2001/10/05,出版社:張老師文化。

《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09/10/14,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09/06/01,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心靈之藥:身心疾病之系統排列輔導實例》,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10/01/05,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內在之旅:海寧格獨特的靜心》,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10/01/10,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成功的序位:企業心管理》,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11/11/01,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成功的人生:擁抱生命、享受成功》,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11/09/01,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遇見真理》,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11/08/20,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再見耶穌~海寧格談成功的思維》,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期:2011/06/01,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成功的故事》Story of Success,作者:伯特·海寧格,出版日:2011/10/3出版社:海寧格機構。

 

家族系統排列參考書籍:

   《家族系統排列治療精華-愛的根源回溯找回個人生命力量》,作者:史瓦吉多,譯者:林群華,生命潛能出版社,2008/04/01出版) 。

   《家族排列釋放疾病業力What’s Out of Order Here?》,作者:伊絲.庫什拉博士(Dr.Ilse Kutschera)、克里斯帝.布魯格(Christine Brugger),譯者:張曉餘,生命潛能出版社,2010/05/03出版) 。

 

    簡介胡塞爾:德語:Edmund Gustav Albrecht Husserl,1859年4月8日-1938年4月26日,著名德國哲學家,現象學之父,同時亦被譽為近代最偉大哲學家之一,胡塞爾生於捷克摩拉維亞地區的小鎮普羅斯涅茲,出身於一個猶太人家庭。作為弗朗茲·布倫塔諾及卡爾·斯圖姆夫的學生,他影響了伊迪·斯坦因、奧伊根·芬克、馬丁·海德格爾、讓·保羅·薩特及莫里斯·梅洛-龐蒂,因為何曼曾接觸胡塞爾,所以鍾情於學院派邏輯,自1886年,他在哈勒大學以導師身份(相當於副教授)教授哲學,並於1887年,他開始相信基督教並且加入了路德會,同年結婚,並在此育有兩兒一女,1901年至1916年,他分別在哥廷根大學及弗萊堡大學擔任教授,直到1928年退休為止,退休後胡塞爾仍然利用弗萊堡大學圖書館來繼續他的研究及著作,直到他的得意門徒海德格爾擔任校長時,以胡塞爾的猶太人血統為理由禁止胡塞爾進入為止。胡塞爾認為,與羅素及懷德海一樣,算術實際上是「先驗」科學,不同的是,羅素與懷德海的分析基礎是邏輯學,胡塞爾則是發展出全新的哲學方法,來探究必然真理的性質,他稱之為「現象學」( phenomenology )。胡塞爾將現象學定義為對意識本質結構的科學研究,但現象學並不代表表象與根本實在之間存在著對立(「現象學」源自於希臘文,意指「表象」,康德曾用「現象」一詞指稱我們的經驗世界,胡塞爾認為藉由描述意識結構,可以找到確定性,其中包括他身為數學家時不斷尋求的算術基礎,為此,胡塞爾描述了現象學的觀點:意識被視為一種「意向」,也就是說,意識總是朝向某個客體,不管它是物質的,還是跟數學一樣是「觀念的」,要獲得現象學的觀點,必須透過一連串的現象「還原」,亦即描述意識的本質特徵(即意識的「意義」),胡塞爾認為這些意義(與康德的範疇相同)是普世與必然的,同時也反對歐洲(與美國)哲學瀰漫一股「相對主義」風潮。胡塞爾晚年時,納粹已逐漸掌握德國政局,世界也戰雲密布,因此,胡塞爾對人類知識的興趣,也轉而朝向社會層面與「存在」層面,同時也警告,歐洲文明將因相對主義與非理性主義的猖獗而陷入「危機」(同一時間,維也納的邏輯實證論者也提出相同的警告)。

    簡介心理治療:Psychotherapy,是由經過受過心理治療專業訓練並通過考核的人員,主要是心理師以及接受心理治療訓練的精神科醫師,立一種獨特的人際關係來協助患者(或稱當事人、案主、個案)處理心理問題、減輕主觀痛苦經驗、醫治精神疾病及促進心理健康、個人成長,心理治療一般是基於心理治療理論及相關實證研究(主要是諮詢心理學、臨床心理學和精神病學)而建立的治療系統,以建立關係、對話、溝通、深度自我探索、行為改變等的技巧來達到治療目標,例如改善受助者的心理健康或減輕精神疾病徵狀等。心理治療有多個不同學派,而且不斷發展中,不同學派之間對學派之劃分也有歧異,即使有經驗的治療師也無法熟稔所有學派的治療方式,美國著名的精神科經典教材Synopsis of Psychiatry和英國牛津出版的精神科教科書也沒有一致的分類法,英國系統的分類方式:

精神分析:由弗洛依德創立,主要目標為揭示潛意識的焦慮,主要技巧包括自由聯想(free association)、轉移和反轉移(transference and counter-transference)、夢境解析(dream analysis)等。

榮格的分析心理學:由榮格創立,主要技巧如沙遊(sandplay),藝術治療大多以榮格的理論為基礎。

阿德勒精神分析學派:由阿德勒所創立,主要目標為減少自卑(inferiority),主要技巧包括:分析家庭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生活風格等。

動力取向心理治療:儘管精神分析學者不認為精神分析是精神動力學派其中一支,但大多數治療師仍同意精神分析是動力取向的始祖。

行為治療,如係統減敏法和厭惡療法等等

認知行為治療,包括認知治療(CT)和理性情緒行為治療(REBT)以及Behavioral Modification

案主中心治療,由羅哲斯從人本主義中發展出來的心理治療

團體心理治療

家庭治療與性治療

完形治療

會心治療

心理劇

語言治療

原始療法

存在主義治療:亞隆(Irvin Yalom)提出,與其說是提供具體治療技巧,不如說是提供治療者一個觀點。

 

 

 

 

 

 

芳的家族排列插畫創作~在親密關係中成長,尊重伴侶的牽連糾葛。

20264612_1672930449385846_3710408665810380471_n    

 家庭系統排列療法創辦人,德國海寧格

  

 德國心理治療師伯特·海寧格的著作 

 getImage  2011780064838bgetImageimages-1.jpeg    Unknown-1.jpeg     

getImageimages     4ff903e0808300deaf998ca206e1f1b2  

 組織系統排列的參考書籍 

2014941053078b  

 現象學於1900年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創立    

e78fbee8b1a1e5adb81DefaultImage.jsp

 家族系統排列參考書籍:家族系統排列治療精華愛的根源回溯找回個人生命力量》,作者:史瓦吉多,譯者:林群華生命潛能出版社,2008/04/01出版) 

getImage 

 

 

 

 

 

 

 

 

fang2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