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的崑曲《青春版牡丹亭》插畫創作~《遊園》

 

 

 

 

        明代湯顯祖牡丹亭》中的《遊園驚夢》一摺,原作統稱《驚夢》,崑劇《牡丹亭》中分為《遊園》與《驚夢》兩摺,湯顯祖原作中「觀之不足由他繾…」的一支曲牌並不叫「尾聲」,而叫「隔尾」,戲至此未完,在乾隆年間《綴白裘》裏已分爲《遊園》和《驚夢》兩摺,[隔尾]也改成[尾聲]了。《遊園》為《牡丹亭》第十齣前半,寫杜麗娘與春香一起到府後的大花園遊玩,春光雖美,然而滿眼奼紫嫣紅,少人遊賞,只有斷井頹垣相伴。麗娘乘興遊園,卻勾出了年華似水的悵惘。《驚夢》為《牡丹亭》第十齣後半,寫麗娘遊春回來,一腔情懷不知向誰訴說,悶懷懨懨,一時困倦,就在繡房裡睡著了。夢中彷彿又來到園中,遇到一個俊美的秀才,拿著柳枝請她題詠,成就了夢裡姻緣。兩情正濃時,卻被喚醒,回到空虛的現實,面對無情的歲月。 

        原著《牡丹亭》共有五十五齣,第十齣《遊園驚夢》是《牡丹亭》裡最有名而常演的折子,很有代表性的崑曲劇目,內容是描述南宋南安太守杜寶之女杜麗娘,十六歲時與侍女春香到後花園春遊,見斷井頹垣,生起傷春之感,歸房後,夢中與書生柳夢梅至後園相會,訂情而別。

       在創作崑曲《青春版牡丹亭~遊園》時,是以如花美眷的閨門千金小姐杜麗娘,在自家園林,手裡拿著一把扇子,神情悠閒的遊園景象為主。

       原著《牡丹亭》共有五十五齣,由標目、言懷到肅苑、驚夢、到婚走、駭變、到最後的圓駕為止,崑曲《牡丹亭》五十五齣劇情為:

第一齣《標目》:報幕人念了兩首詞,發抒了明代劇作家湯顯祖的感言及介紹劇情。

第二齣《言懷》:男主角柳春卿上場,他自我介紹是唐朝柳宗元的後人,而且也講述了他半月前做夢夢到在一園的梅樹下有個美人對他說,遇到她才有姻緣之分,所以他就改名為夢梅。

第三齣《訓女》:南安太守杜寶上場,他自我介紹是唐朝杜甫的後人.全家人包括杜母、女兒杜麗娘、侍女春香都上場喝春酒,杜寶認為女兒只在家學刺繡及閑眠,於是要請先生來授課。

第四齣《請先生》:演府學門子上場來請六十歲的老儒陳最良去應徵杜太守的家教老師。

第五齣《拜先生》:演陳最良到杜太守家,杜寶中意,於是要杜麗娘出來叩頭拜師。

第六齣《悵眺》:演柳夢梅去看望朋友--韓愈的後人韓子才,互聊先人遺事,及嘆窮困不遇。

第七齣《學堂/春香鬧學》:這是十分常演的折子.演陳最良給杜麗娘講課,春香在旁搗蛋,使先生大為生氣,而春香假意上廁而到後花園一玩,並告訴麗娘有此一好去處。

第八齣《勸農》:以前很常演,目前少演.演杜寶春日下鄉行勸農之事,農民們紛紛前迎接,歌舞助興。

第九齣《肅苑》:此齣有部份今演本收入《學堂/春香鬧學》中.演麗娘要準備遊園不上課了,於是陳最良請假,春香也要花郎去掃除花徑。

第十齣《遊園驚夢》:《牡丹亭》裡最有名而常演的折子,花團錦簇般,充滿了美歌美舞,是很有代表性的崑曲歌劇的劇目.演杜麗娘和春香到花園遊玩,過後麗娘困倦在園中睡覺,在夢中遇一書生求愛,兩人歡愛之後,麗娘醒來惆然若失。

第十一齣《慈戒》:演杜母教訓春香,不可引小姐遊玩。

第十二齣《尋夢》:目前十分常演,但這是一齣以往幾乎失傳的戲.演杜麗娘再重遊花園,回憶日前在園中夢見與一書生歡愛的光景,但夢境難重拾,只有惆悵而歸。

第十三齣《別駝》:演柳夢梅別了下人郭駝,要出外打抽豐。

第十四齣《寫真》:以往失傳,大陸上又由傳字輩藝人傳授復活.演杜麗娘因想念夢中人而生病消瘦,於是繪自畫像,遺留人間,並在畫中題詩一首:「近睹分明似儼然,選觀自在若飛仙;他年得傍蟾宮客,不在梅邊在柳邊」,要春香去裱店裱畫。

第十五齣《虜諜》:演金國皇帝完顏亮領兵進犯南宋。

第十六齣《拷春》:杜母見麗娘遊園回來,竟然生病,於是要拷打春香,逼她說出真相,春香告知麗娘在夢中夢一書生持一柳枝勾引麗娘,於是杜寶要找陳最良來把脈。

第十七齣《道覡》:紫陽宮石道婆有杜母找人來請去為麗娘修齋及祈禳。

第十八齣《診祟》:先後有陳最良和石道婆來給麗娘看病。

第十九齣《牝賊》:演盜匪李全和其妻楊氏娘娘替金人為虎作倀,擾亂淮楊一帶。

第二十齣《離魂》:以往失傳,大陸上又由傳字輩藝人傳授復活,演在中秋之夜,麗娘終於病重而死,死前遺願要葬於後花園梅樹之下,並且將自畫像藏在太湖石下。

第二十一齣《謁遇》:演柳夢梅途經廣東香山耶穌會教堂,進去找住持看進貢寶物為藉口,以打抽豐。

第二十二齣《旅寄》:演柳夢梅落魂,在冬天雪地裡遇陳最良,於是陳最良就帶他往杜家的梅花觀暫住。

第二十三齣《冥判》:可以演出.演麗娘在枉死城向判官陳述一夢慕色而亡之事,判官取出姻緣簿查看,知麗娘與夢梅日後有著姻緣之分,於是放麗娘出枉死城,「隨風游戲,跟尋此人」,並叫花神看護而勿壞麗娘肉身。

第二十四齣《拾畫》:此折十分常演,並常和第二十六齣的《叫畫》連演.演柳夢梅在梅花觀中養病,到後花園一遊,在太湖石下找到一個小盒子,裡面有一幅畫,以為是觀音畫像,就攜回觀中。

第二十五齣《憶女》:演杜家在麗娘死後,就往揚州.春香在麗娘忌辰,和杜母祭悼麗娘。

第二十六齣《叫畫》:常和《拾畫》連演.演柳夢梅把畫像展開,發現原來不是觀音像,而是美女畫像,對著畫上的詩中的字句推敲,覺得「不在梅邊在柳邊」和他的名字的「柳」和「梅」有關,於是又題一詩,而且愛慕地呼喚畫中美人。

第二十七齣《魂遊》:演石道姑看守麗娘墳墓,設醮祭奠.而麗娘幽魂前來重遊牡丹亭、芍藥欄,看到書齋後園也已成了梅花庵了,魂魄也瞧不見爹娘和春香,卻忽聽到有呼喚「俺的姐姐呵!俺的美人呵!」的聲音.此時有人來,麗娘魂魄離去。

第二十八齣《幽媾》:當柳夢梅夜間展畫把玩並且叫畫之際,一陣陰風襲來,在夢梅睡夢時,麗娘來叫門,前來相歡會,並告知每夜將要前來相會,天亮前就要離去。

第二十九齣《旁疑》:守著花園的石道姑發現每晚在柳夢梅房內,傳來女子聲音,以為是和園裡小道姑有染,質問小道姑,也不承認,於是就告訴陳最良。

第三十齣《歡撓》:當一夜在夢梅與麗娘濃情蜜意之時,石道姑前來探究竟,門開時,麗娘鬼魂飄走,石道姑見柳夢梅桌上一幅美人圖,心中以為原來是夢梅與畫的自言自語。

第三十一齣《繕備》:演杜寶在揚州加築外羅城一座以禦李全,落成而開宴誌慶。

第三十二齣《冥誓》:演杜麗娘向柳夢梅婉轉說出自己就是那美人圖上的畫中人,現在是鬼,使柳夢梅起初一怕,問她因何得回陽世而來相會,麗娘告知因姻緣有份,柳夢梅表示「妳是俺妻,俺也不害怕了」.麗娘告知與石道姑去計議,打開墳墓,即可復生.而後一陣風起,麗娘飄然而去。

第三十三齣《祕議》:演柳夢梅找石道姑計議開棺,石道姑算出明日乙酉可以開棺,但告以法律「開棺見屍,不分首從皆斬」,不願助挖。

第三十四齣《詗藥》:演石道姑找現在開藥舖的陳最良,告以日前小道姑因著鬼迷而昏死,而配了定魂湯藥.

第三十五齣《掘墳》:演柳夢梅、石道姑和僕人疙童鍬土見棺,棺內傳來麗娘哎喲之聲,開棺後扶出,並餵以還魂丹後,扶往梅花觀。

第三十六齣《婚走》:麗娘休養數日身子復原,為怕堀墳之事被陳最良發現,於是兩人自行成婚,並且同往臨安,準備進京進考及躲避。

第三十七齣《駭變》:陳最良到麗娘墳上,見墳被掘,屍首被盜,於是告官並要去報知杜寶.

第三十八齣《淮警》:演李全與妻商議,圍淮安引誘杜寶從揚州發兵相救.

第三十九齣《如杭》:演夢梅、麗娘夫婦抵杭州。

第四十齣《問路》:此齣尚可以演出.演郭跎到南安府梅花觀來投奔柳夢梅,見守觀的疙童,疙童告以柳夢梅開棺及逃走之事,於是趕往臨安。

第四十一齣《耽試》:演柳夢梅上京趕考來遲,蒙看卷官苗舜賓淮考.在殿上,適李全入寇消息傳來,皇命杜寶迎敵。

第四十二齣《移鎮》:杜寶在淮揚,聖旨下,要杜寶即日渡淮水迎敵,於是和夫人移鎮淮安,聞李全已圍淮安,於是別了夫人,作速領軍迎戰,而要夫人往臨安避難。

第四十三齣《禦淮》:杜寶領兵突破重圍,殺入淮安,並與老夫人相見,李全親率兵團團圍住淮安。

第四十四齣《急難》:杜麗娘聞金人攻淮安,著急父親的安危,要柳夢梅到淮揚打聽,於是兩人話別,夢梅起程。

第四十五齣《寇聞》:陳最良要到淮安見杜寶告知杜麗娘屍首被盜,途中被金兵捉住,於是要假稱杜夫人及春香被殺,要陳最良去報知杜寶速降。

第四十六齣《折寇》:陳最良入城,告知杜寶有關杜夫人遇難之事,杜寶大慟;又告訴有關杜麗娘屍首被一書生柳夢梅偷盜之事.杜寶托陳最良傳書要說降李全。

第四十七齣《圍釋》:話說陳最良前去說降李全及其妻投降,在猶如兒戲般的對話中,對方甘心投降。

第四十八齣《遇母》:演春香和杜母來到臨安,又巧到杜麗娘的住處,母女相逢,原本杜母還誤以為麗娘是鬼,麗娘告知經過,及夢梅已往淮安打探之事。

第四十九齣《淮泊》:柳夢梅到達淮城附近,盤纏將盡,落魄而尋小店歇宿,並聞杜寶明日有請宴,但有告示,表示自己不教子姪到官衙,所以若有人表示是杜寶親戚,定為不宵之徒,應予究辦,使夢梅見杜寶又生一層阻礙。

第五十齣《鬧宴》:在杜寶的太平宴上,柳夢梅前往以女婿之名求見,杜寶認為定係無賴,不但不接見,並叫人逮捕,押往臨安受審。

第五十一齣《榜下》:聖上因陳最良在說降李全有功,官黃門奏事官,賜冠帶,並放榜而高中狀元的是柳夢梅。

第五十二齣《索元》:臨安城中到處找新科狀元柳夢梅,但當然都找不著(已被岳父逮捕),時郭跎也來到京城臨安。

第五十三齣《硬拷》:此劇有演出,此間也有錄影帶.演柳夢梅被押到杜寶處受審,柳夢梅一見杜寶就口稱岳父,杜寶把他當成掘墳賊要他招認,並定他判斬的死罪,柳夢梅的辯白一概聽不進,並叫人動刑吊起拷打。時考試放榜,報榜的人來找狀元柳夢梅,柳夢梅忙向來人求救.這這時,冠袍也送到,在杜寶滿心不高興之下,柳夢梅被簇擁前去赴皇帝之宴慶,在陳最良述說了連杜麗娘尚活在人間,杜寶以必為「成精作怪」,要前去奏聞皇上滅除。

第五十四齣《聞喜》:演杜麗娘和春香在家,聞柳夢梅已中了狀元,也有來人報喜,但也聞其父杜寶把柳夢梅當成堀墳賊,及後來種種,連同杜寶已告上朝廷要陳最良、柳夢梅、杜麗娘三人對質,於是杜母也一齊上京。

第五十五齣《圓駕》:在皇帝當面,杜寶不認女兒,要皇帝「向金階一打,立見妖魔」,柳夢梅哭著說:「好狠心的父親」,而皇帝叫人取來鏡子照看有影(因為鬼是沒有影子的).杜麗娘向皇帝委婉道來其復活的經過,但杜父還是不認,使杜麗娘不禁感傷「眼前活立著個女兒,親爺不認,倒做鬼三年,有個柳夢梅認親」;此時,杜母也來了,杜寶也認為杜母已死,也認為是「妖鬼捏作母子一路,白日欺天」,不過,皇帝還是判定了杜麗娘是「重生」,使一家終告團圓,而聖旨下,全家都受褒封有加,而有個喜劇的收尾。

        經近代崑劇的改革,改編成十二齣的劇目,有遊園、驚夢、尋夢、離魂、冥判、拾畫、叫畫、幽媾、冥誓、回生、婚走。

        簡介《牡丹亭》:明代劇作家湯顯祖的代表作,創作於1598年,原名《還魂記》,又名《杜麗娘慕色還魂記》,描寫了大家閨秀杜麗娘和書生柳夢梅的生死之戀,此劇描寫了南宋時期的南安太守杜寶獨生女杜麗娘一日在花園中睡著,與一名年輕書生在夢中相愛,醒後終日尋夢不得,抑鬱而終,杜麗娘臨終前將自己的畫像封存並埋入亭旁,三年之後,嶺南書生柳夢梅赴京趕考,適逢金國在邊境作亂,杜麗娘之父杜寶奉皇帝之命赴前線鎮守,其後柳夢梅發現杜麗娘的畫像,杜麗娘化為鬼魂尋到柳夢梅並叫他掘墳開棺,杜麗娘復活,隨後柳夢梅趕考並高中狀元,但由於戰亂發榜延時,仍為書生的柳夢梅受杜麗娘之託尋找到丈人杜寶,杜寶認定此人胡言亂語,隨即將其打入大獄,得知柳夢梅為新科狀元之後,杜寶才將其放出,但始終不認其為女婿,最終鬧到金鑾殿之上才得以解決,杜麗娘和柳夢梅二人終成眷屬。《牡丹亭》與《紫釵記》《南柯記》《邯鄲記》並稱為「臨川四夢」,《牡丹亭》是湯顯祖最著名的劇作,在思想和藝術方面都達到了其創作的最高水準,劇本推出之時,便一舉超過了另一部古代愛情故事《西廂記》,據記載「《牡丹亭》一出,家傳戶誦。原著的牡丹亭共有五十五齣,由標目、言懷到肅苑、驚夢、到婚走、駭變、到最後的圓駕為止,經過了近代崑劇的改革,改編成十二齣的劇目,有遊園、驚夢、尋夢、離魂、冥判、拾畫、叫畫、幽媾、冥誓、回生、婚走。

        簡介崑曲:崑曲是發源自初的蘇州府崑山縣(今江蘇蘇州崑山),流傳於蘇州上海無錫一帶的曲唱藝術體系,糅合了唱唸做表、舞蹈武術的表演藝術,現在一般亦指代其舞台形式崑劇,素有「百戲之母」的雅稱,崑曲以控制演唱節奏,以曲笛三弦等為主要伴奏樂器,其唱唸語音為「中州韻」,北曲遵「中原」,南曲遵「洪武」,崑曲唱腔華麗婉轉、念白儒雅、表演細膩。2001年,崑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崑山腔創始人是顧堅金代元代,在北方興起雜劇,由許多角色扮演故事,在南方的戲文起源於建炎南渡前後,明太祖洪武年間時,南戲文加北雜劇成傳奇。根據文徵明手錄的婁江魏良輔南詞引正》一文記載,「元朝有顧堅者,雖離崑山三十里,居千墩(今千燈鎮),精於南辭,善作古賦,擴廓帖木兒聞其善歌,屢招不屈,善發南曲之奧,故國初有「崑山腔」之稱」,元代末年崑山顧堅為崑曲創始人。今崑山千燈鎮有顧堅紀念館,明代崑山腔是戲曲四大聲腔之一,元代末年,南戲傳到崑山地區後,與當地的民間曲調互相結合,形成了富有當地特色的聲腔,在音樂家顧堅推動下,有長足的發展。根據周玄暐的《涇林續記》,明太祖朱元璋也注意到崑曲,可見當時崑曲的規模已經不小。明朝正德嘉靖年間清曲唱家魏良輔繼承古來「以文化樂」的傳統,改良崑山腔,採用中州韻系,依字聲行腔,「調用水磨,拍捱冷板」,使崑腔具細膩婉轉的特色,因之又有「水磨調」、「水磨腔」之稱。稍遲出現了用崑腔演唱的傳奇新作《玉玦記》、《鳴鳳記》、《浣紗記》等,新腔始風行大江南北,成為領導性的戲曲聲腔。明嘉靖到清乾隆年間,前後兩百多年為崑曲全盛時代,崑劇舞台藝術亦在清朝中葉發展成熟,此後花部興起,以崑劇為代表的雅部逐漸退出舞台,然薪盡火傳,其聲腔和表演藝術深刻的影響了後來劇種,如京劇,民間曲社唱曲活動也一直綿延不絕,成為保存曲唱規範的主力。

      崑曲的行當,又稱家門,崑曲以生、旦、凈、末、丑、外、貼七個家門為基礎,而生又分為官生、巾生、雉尾生、鞋皮生;旦角分正旦、刺殺旦、五旦、六旦、老旦等;淨丑分大面、白面、二面、小面等,直到清朝嘉慶、道光年間,崑曲腳色行當,由「江湖十二腳色」更精細的分工,發展成為「二十家門」,樂器方面,主要採用嗩吶三弦琵琶等等。崑腔劇本之豐富,在各劇種中首屈一指,舞台藝術以「摺子戲」為特色,講究口傳心授,民國時期蘇州崑曲傳習所的「傳」字輩學員尚可演出四百多齣摺子戲,由於戰亂和政局動盪,藝隨人走,今天崑劇傳統劇目的數量急劇減少,保護成為當務之急。 1956年,浙江崑蘇劇團根據傳奇《雙熊夢》改編的《十五貫》登台,中共領導人周恩來在觀看演出後說:「你們浙江做了一件好事,一齣戲救活了一個劇種,《十五貫》有豐富的人民性和相當高的藝術性。」這次搶救救活了崑曲的劇團體制和人事制度,從那時起各地陸續成立的崑劇團,形成了崑曲舞台。2001年5月18日,崑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口述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簡介昆曲《青春版牡丹亭》:是白先勇製作與兩岸三地藝術家攜手打造的,以推廣崑曲為目標,由年青演員擔綱主演的大型崑曲舞台公演,製作人白先勇自己曾經談到製作《青春版牡丹亭》的想法,他說:二十一世紀觀眾的審美觀,畢竟迥異於明清時代,這次製作青春版《牡丹亭》,我們一方面儘量保持昆曲抽象寫意,以簡馭繁的美學傳統,但我們也適當利用現代劇場的種種概念,來襯托這項古典劇種,使其既適應現代觀眾的視覺要求,同時亦遵從昆曲的古典精神,我們集合了臺灣一流的創意設計家,共襄盛舉,一同投入這項浩大的文化工程:王童(美術總監、服裝設計)、林克華(舞臺、燈光設計)、吳素君(舞蹈指導)、董陽孜(書法藝術)。連劇中杜麗娘那幅寫真,我也邀請畫家朋友奚淞繪製了一幅粉彩美人圖,在舞臺上亮相。青春版《牡丹亭》的演出,可以說是集合了許多文化人智慧的結果。   昆曲《青春版牡丹亭》成員如下:

總製作:白先勇。改編劇本:白先勇、華瑋、張淑香、辛意雲,改編湯顯祖原著劇本。

藝術總監:張繼青(中國國家1級演員)。

總導演:汪世瑜(中國國家1級演員)。

執行導演:翁國生。

編腔作曲:周雪華(中國國家1級作曲)。美術總監:王童。服裝設計:王童、曾詠霓。

書法藝術:董陽孜。

舞蹈設計:吳素君。唱腔整理、音樂設計:周友良。

舞臺、燈光設計:林克華。演出群:中國江蘇省蘇州崑劇院。主要演員:沈豐英/飾杜麗娘,俞玖林/飾柳夢梅。

        2004年,兩岸三地藝術家攜手打造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開始在世界巡演,2004年4月29日在台北國家戲劇院首演。《青春版牡丹亭》總製作白先勇先生對此曾發表感言,他說:這是我第三次參加製作昆曲《牡丹亭》,明代大劇作家湯顯祖這部扛鼎之作《牡丹亭》,是傳奇中的國色天香花中之後,五十五折的劇本,架構恢宏,劇情曲折,上兩次演出,只見一斑,編演一齣呈現全貌精神的《牡丹亭》一直是我多年的夢想,這回由蘇州昆劇院演出的青春版《牡丹亭》,讓我終於圓夢,從五十五折到二十九折,這次我也參加了刪編劇本的工作,我和編劇小組的其他成員認認真真琢磨了五個月,把五十五折的原本,撮其精華刪減成二十九折,分上中下三本,三天連台演完,從第一出,標目,演到最後一出,圓駕,基本上保持了劇情的完整。

       白先勇幼年時與家人在上海聽了梅蘭芳復出演唱的崑曲《遊園驚夢》(俞振飛、言慧珠等合演),21世紀在全世界做了大量工作推廣崑曲,自詡為崑曲義工。

白先勇推廣崑曲編著、主編的崑曲推廣讀物:

《白先勇說崑曲》(2004年)

《奼紫嫣紅牡丹亭:四百年青春之夢》(2004年)

《牡丹還魂》(2004年)

《奼紫嫣紅開遍:青春版牡丹亭巡演紀實》(2005年)

《曲高和眾:青春版牡丹亭的文化現象》(2005年)

《色膽包天玉簪記:琴曲書畫崑曲新美學》(2009年)

崑曲大型舞台公演製作:

《青春版牡丹亭》(2004年4月29日世界首演,台灣公視錄製全程實況多次轉播,巡迴公演已超過200場,涵蓋英國、美國等全球多國)

《新版玉簪記》(2008年11月8日世界首演)

《崑曲走進校園2009台灣行》(《西廂記》、《爛柯山》、《長生殿》、新版《玉簪記》2009年台灣首演,2009年DVD發行製作)

         簡介白先勇先生:1937年7月11日生於廣西省桂林臨桂縣,臺灣旅美文學家,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父親白崇禧為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與第一任中華民國國防部部長。生於廣西桂林,父親白崇禧是中國國民黨桂系將領,母親名馬佩璋;白先勇排行第八,另有九名兄弟姊妹(五人仍在世),香港著名電台主持人白韻琹則為他的堂妹,而家族大多仍居住在臺灣。白先勇7歲時,經醫師診斷患有肺結核,不能就學,因此他的童年時間多半獨自度過,抗日戰爭時他與家人到過重慶,日本投降後,1946年遷至上海和金陵,小學曾就讀於南洋模範小學,後來於1948年遷居香港,曾就讀九龍塘小學及喇沙書院,不久之後隨著國民黨國共內戰的失敗,在1952年移居臺灣。1956年在建國中學畢業後,由於他夢想參與興建三峽大壩工程,以第一志願考取臺灣省立成功大學(今國立成功大學)水利工程學系,翌年發現興趣不合,轉學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改讀英國文學。1958年大學部3年級時,在《文學雜誌》發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說《金大奶奶》。兩年後,他與臺灣大學同學歐陽子、陳若曦、王文興、李歐梵、劉紹銘等共同創辦《現代文學》雜誌,並在此發表了多篇文章。

       1962年,白先勇的母親去世,據他自傳文章《驀然回首》提及,「母親下葬後,按回教儀式我走了四十天的墳,第四十一天,便出國飛美了。」母親去世後,他飛往美國愛荷華大學的愛荷華作家工作室學習文學理論和創作研究,當時父親也來送行,也是白先勇與父親最後一次會面。關於母親的去世,他感受到「母親一向為白馬兩家支柱,遽然長逝,兩家人同感天崩地裂,棟毀樑摧,出殯那天,入土一刻,我覺得埋葬的不是母親的遺體,也是我自己生命一部份」,以致初到美國時,無法下筆寫作,直至同年聖誕節於芝加哥度假,心裡感觸良多,因而再次執筆,寫成《芝加哥之死》,於1964年發表,論者以為,這是他的轉型之作,夏志清稱此文「在文體上表現的是兩年中潛心修讀西洋小說後的驚人進步」,而「象徵方法的運用,和主題命意的擴大,表示白先勇已進入了新的成熟境界」。

        1965年,取得藝術創作碩士學位後,他到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教授中國語文及文學,並從此在那裡定居,1993年為治療暈眩症,開始練習氣功,他在1994年退休,1999年11月1日發表〈養虎貽患-父親的憾恨(一九四六年春夏間國共第一次四平街會戰之前因後果及其重大影響)〉(台北《當代》第147期)一文,為父親白崇禧立傳。2004年,由中國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一部作品集《青春.念想——白先勇自選集》以及新作《奼紫嫣紅牡丹亭》。白先勇喜愛崑曲(如《牡丹亭》),對其保存及傳承亦不遺餘力,他為了推廣崑曲而領導創作了《青春版牡丹亭》。白家乃是本奉回教的回族,但白崇禧對教內比較嚴厲的教條一向都不贊同,而白先勇更脫離了伊斯蘭教,白家雖是回教出身,但白先勇接觸過不同宗教(包括回教、天主教)後,則對佛教更有認同感,而篤信佛教。

出版作品:

2012年,《父親與民國:白崇禧將軍身影集(分上下冊)》,時報出版。

2010年,《白先勇與符立中對談:從台北人到紐約客》(台北:九歌出版社,二○一○年十一月)

2008年,《白先勇作品集》,天下文化出版。全套12大冊,隨書附《青春版牡丹亭—牡丹一百DVD》。

2008年,《白先勇書話》,隱地編,爾雅出版。

2007年七月二十日,《紐約客》在台灣出版。

2004年,《奼紫嫣紅牡丹亭》在大陸出版。

2002年,《樹猶如此》由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出版。

2002年,《臺北人》出版30週年紀念典藏版。

1995年,《第六隻手指》。爾雅出版。

1984年,《明星咖啡館》。皇冠出版。

1983年,出版長篇小說《孽子》。

1982年,《白先勇短篇小說選》出版。

1980年,《白先勇小說選》出版。

1978年,《驀然回首》散文集出版。

1976年,出版《寂寞的十七歲》小說集。遠景出版。

1971年,作品開始被譯成英文(第一篇為《謫仙記》),其作品陸續被譯成英文、韓文、德文等語言。

1971年,出版《臺北人》,短篇小說集。晨鐘出版社。

1968年,出版《遊園驚夢》,短篇小說集。仙人掌出版社。

1967年,出版《謫仙記》,短篇小說集。文星書店。文星叢刊。

主要著作:

《夜曲》──刊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一九七九年。收錄於《紐約客》。

《孽子》──長篇小說「孽子」開始連載於「現代文學」復刊號第一期,一九七七年。

《秋思》──刊中國時報,一九七一年。收錄於《台北人》。

《國葬》──刊現代文學第四十三期,一九七一年。收錄於《台北人》。

《花橋榮記》──刊現代文學第四十二期,一九七○年。收錄於《台北人》。

《冬夜》──刊現代文學第四十一期,一九七○年。收錄於《台北人》。

《孤戀花》──刊現代文學第四十期,一九七○年。收錄於《台北人》。

《滿天裡亮晶晶的星星》──刊現代文學第三十八期,一九六九年。收錄於《台北人》。

《思舊賦》──刊現代文學第三十七期,一九六九年。收錄於《台北人》。

《那片血一般紅的杜鵑花》──刊現代文學第三十六期,一九六九年。收錄於《台北人》。

《金大班的最後一夜》──刊現代文學第三十四期,一九六八年。收錄於《台北人》。

《梁父吟》──刊現代文學第三十三期,一九六七年。收錄於《台北人》。

《歲除》──刊現代文學第三十二期,一九六七年。收錄於《台北人》。

《遊園驚夢》──刊現代文學第三十期,一九六六年。收錄於《台北人》。

《一把青》──刊現代文學第二十九期,一九六六年。收錄於《台北人》。

《謫仙記》──刊現代文學第二十五期。《紐約客》首篇

《火島之行》──刊現代文學第二十三期,一九六五年。

《永遠的尹雪豔》──刊現代文學第二十四期,一九六五年。《台北人》首篇。

《安樂鄉的一日》──刊現代文學第二十二期,一九六四年。

《香港:一九六〇》──刊現代文學第二十一期,一九六四年。

《上摩天樓去》──刊現代文學第二十期,一九六四年。

《芝加哥之死》──刊現代文學第十九期,一九六四年。

《那晚的月光》──又名「畢業」,刊現代文學第十二期,一九六二年。

《寂寞的十七歲》──刊現代文學第十一期,一九六一年。

《藏在褲袋裡的手》──刊現代文學第八期,一九六一年。

《青春》──刊現代文學第七期,一九六一年。

《小陽春》──刊現代文學第六期,一九六一年。

《黑虹》──刊現代文學第二期,一九六○年。

《玉卿嫂》──刊現代文學第一期,一九六○年。

《月夢》──刊現代文學第一期,一九六○年。

《悶雷》──刊《筆匯》革新號一卷六期,一九五九年。

《骨灰》——收錄於《紐約客》。

《等》。

《我們看菊花去》。

《Danny Boy》──收錄於《紐約客》。

《tea of two》──收錄於《紐約客》。

 

 

 

 

 

 

芳的崑曲《青春版牡丹亭》插畫創作~《遊園》

11709989_1023767737635457_3622344904356292772_o.jpg  

明代湯顯祖牡丹亭》中的《遊園》曲譜

05c7f1a43a3d47829982e5c161d76e6d  

青春版牡丹亭中的《遊園》

11738029_1027729507239280_3801185006664391427_n  

11143107_990821467596751_7289495490678348180_n  

參加台灣劇場活動,與台灣版的杜麗娘合影留念

10986811_1019948634684034_2719812683560098217_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ng2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