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的佛陀生命藝術插畫創作:四攝法「布施攝、愛語攝、利益攝、同事攝」~佛教度眾生先行的四種方便法門

 

 

 

 

 

 

    四攝法是「布施攝、愛語攝、利益攝、同事攝」,為佛教渡化眾生的方法,為了濟度眾生,須了解種種方便,故以四攝法,引眾生向佛道,在利他中亦完成自利,圓滿無上菩提道,四攝法,「攝」是攝受的意思,即接近、親近,《華嚴經》云:「若得善攝眾生智,則能成就四攝法。若能成就四攝法,則與眾生無限利。」菩薩用這四種方便法門攝受眾生,使一切眾生歡喜接受教化,進而信樂佛法,入佛智海。「布施」分為財施、法施及無畏施布施攝,是對於錢財心重的人,用財施。「利行」:利行攝是修菩薩道者,以身口意三業之善行,利益眾生,感化眾生共修佛道,達到度人的目的,生親愛之心而受道。「愛語」愛語攝是隨著眾生的根性,以溫和愛的言語對待,令生歡喜心,倍感親切,達到度化眾生的目的。「同事」以親近眾生,深入社會各階層與行業,與其友好,以此方便因緣循循善誘,待契機到來而度化之。

    創作構圖上,有一個女孩穿著整齊,手上捧著一束花,面帶笑容去探望臥病在床的婦人,生病婦人打起精神來伸出友善的手,握著來探病女孩的手,一旁沙發椅上有位可愛的小女孩在開心的玩耍著,地板上躺臥著一隻貓咪,床頭的小茶几擺著甜點和茶,一旁寫著“四攝法:布施、愛語、利益、同事”等字。

    簡介「四攝法」:即「布施攝、愛語攝、利益攝、同事攝」菩薩攝受眾生,令其生起親愛心而引入佛道,以至開悟之四種方法,《大方便佛報恩經》云:菩薩知恩報恩,成就智慧,破壞無明,莊嚴菩提,以四攝法攝取眾生。為菩提道,修行智慧,以知法界故,受身安樂,是名自利。能發眾生世間之事及出世事,是名利他。能壞煩惱智慧二障,是名大果,是名知恩,是名報恩。菩薩智慧四事不可思議。「四攝法」原意為「四種把握法」,四攝法又作四攝事、四事攝法、四集物,簡稱四攝、四事、四法,分述如下:

    (1)布施攝:又作布施攝事、布施隨攝方便、惠施、隨攝方便,以無所施之心,施受真理(法施),與施捨財物(財施),謂若眾生樂財則布施財,若樂法則布施法,令起親愛之心,而依附菩薩道。布施分作三種分別為財布施、法布施、無畏施,財布施分外財布施和內財布施,外財布施包括了錢財、物質、醫藥等的施捨,特別是在別人有所需要時,悉數贈予,內財布施是以體力勞動幫助別人,如義工,法布施是把自有的知識智慧技能傳授給對方,若果眾生對佛法追求時,我們應當將知識道理傳授,應宣說善法,令其蒙益,無畏施是一種令人脫離恐怖的施予,包括使了脫離危險或拯救瀕死之人等,如吃素或放生,三種布施以法布施為首,最快見效,效果最明顯。

    (2)愛語攝:又作愛語攝事、愛語攝方便、愛言、愛語,謂依眾生之根性而善言慰喻,令起親愛之心,而依附菩薩受道,愛語可以理解為善軟之語,而不是多語,更不是阿諛奉承、媚惑人心之語,須知口亦能作業,對人可說歡悅讚嘆之話,看見別人傷心時則說安慰之話,讓別人信賴,廣傳善法善行。

    (3)利行攝:又作利行攝事、利益攝、令入方便、度方便、利人、利益,謂行身口意三業善行,利益眾生,令生親愛之心而受道。菩薩會隨身口意三途而善行,利行是超越了一般人世間的標準,捨棄自利而行他,以別人所遇的當作自己所受的,以人飢為己飢,人溺為己溺,不論是對你有恩的,或是你所厭惡的人,都一樣平等幫助,必須把智慧與慈悲結合。

    (4)同事攝:又作同事攝事、同事隨順方便、隨轉方便、隨順方便、同利、同行、等利、等與,謂親近眾生同其苦樂,並以眾生根性,隨其所樂分形示現,令其同霑利益,因入佛道。如《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所說 「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不同的人對不同的事,有不同的感受,我們要設身處地站在別人的角度,感受別人的感受,苦其苦、樂其樂,令別人多親近自己,藉機會再傳善法善行。

    藏傳佛教亦有所謂四攝法,是由四攝菩薩之鉤、索、鏁、鈴,此即相當於顯教所說布施、愛語、利行、同事等四攝法,皆為菩薩化他之德,四攝菩薩─略稱四攝,意為攝引眾生之四菩薩,是指密教金剛界曼荼羅三十七尊中,位於第二院四方之金剛鉤菩薩(Vajrāvkuśa)、金剛索菩薩(Vajra-pāśa)、金剛鏁菩薩(Vajra-sphota)、金剛鈴菩薩(Vajrāveśa)等四位。若將菩薩化益眾生相,分為四種,與四攝菩薩配當,則金剛鉤具有鉤召眾生之義,取其設鉤誘引眾生,猶如釣魚必以鉤。金剛索具有以索引取一切眾生之義,猶如魚既上鉤,則以繩索繫引之。金剛鏁(鎖)具有縛住眾生於法界宮之義,猶如既獲魚,則繫縳之,使不得脫逃。金剛鈴具有歡喜之義,表菩薩攝化眾生成就作業,終得歡喜滿足;猶如世間人捕獲魚,而心生歡喜。

    簡介三業「身、口、意」:三業即身業、口業、意業,「業」是依著動機、造作行為、承受結果,前後因果關係的聯結,在過程中具有不斷生住異滅、遷流變化的前後次第承接的現象,這當中首要的是動機,動機稱為”意業” ,有了動機如果沒有後面的行為,就不會產生結果,後面的行為就是”口業”和”身業”,業離不開煩惱障,離不開無明障,也離不開意行、口行、身行的造作與承受。

    簡介「佛教」:起源於古印度迦毘羅衛國的太子悉達多·喬達摩(佛號釋迦牟尼)在大約西元前6世紀對弟子開示教導,發展為宗教,悉達多·喬達摩於35歲時創立佛教,關於悉達多太子的生年說法有二,佛教開始的時間也有兩種不一的說法,一種認為是在公元前543年5月月圓日,另一則是認為在前589年或前588年,悉達多在畢缽羅樹(稱菩提樹)下悟道,創立佛教,之後悉達多走遍恆河谷各地傳教,五位貴族接受悉達多的教誨後,成為比丘,是第一批僧侶或和尚,社會各階層的人都來聽他演講,成為他的弟子,佛教影響逐漸擴張,80歲時逝世(佛教稱之為涅槃),舉世聞名,被尊稱為釋迦牟尼佛。至2010年,全世界約有12億佛教信眾,被視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尤其在東亞、中亞、東南亞、南亞一帶具有很大的影響力。

    簡介「佛教理念」:佛的意思是「覺者」,佛教重視人類心靈和道德的提升和覺悟,認為人和其他眾生一樣,沉淪於苦迫之中,並不斷的輪轉生死,惟有斷除無明的人,才能出三界脫離輪迴,悉達多·喬達摩在35歲成佛,宣揚他所發現的真理,佛教徒就以修習佛陀所悟到的人生真諦,看清生命的真相,超越生死之苦,斷除煩惱,得解脫之道,這個世界的真正面目是什麼呢?世界的真正面目有兩種:一個是空性,另一個,就是清淨。佛陀悟道後所下的結論是,認為: 佛是人成,眾生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大乘理趣六波羅密多經》卷一說:「一切有情入佛智,以性清凈無別故;佛與眾生性不異,凡夫見異聖無差。」,但因煩惱無明覆蓋,因此不能證得,只要斷除無明,拂塵去垢,開發佛性,自能證悟成佛,所謂「佛是已覺悟的眾生,眾生是未覺悟的佛」。而佛教最核心、最精華的所在就是緣起性空,世上的山河大地、一草一木、一人一物、一微麈一沙礫,都是因緣和合而生,也都有將隨著因緣分散而滅,我們眼睛所看到的一切現象,都是有,因為緣起而有,因此它的本性是「空」,世間上各種各樣的關係,都是緣起性空,一切都是相互依存的關係,若非因緣關係,一切皆不能成立,緣起,是引導進入空性的最佳途徑,是證悟空性的最佳法門。

    簡介「佛教派別」:目前的佛教,有三個主要的派別,分別是上座部佛教(又稱南傳佛教、聲聞乘、小乘佛教)、大乘佛教(又稱北傳佛教、漢傳佛教),以及密乘佛教(又稱金剛乘、藏傳佛教),三個大派別之下,又分成眾多的各種宗派,一般「小乘佛教」、「部派佛教」、「南傳佛教」、「上座部佛教」、「原始佛教」會被等同,「大乘佛教」、「北傳佛教」、「漢傳佛教」被等同,「金剛乘」、「密乘」、「密宗」、「藏傳佛教」也是如此。地理位置上的劃分最早為南傳與北傳之劃分,現在普遍用南傳佛教,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來作劃分,北傳佛教主要由北方經絲綢之路向中亞、中國、朝鮮半島以及日本等國傳播的佛教流傳稱為北傳佛教,形成北傳佛教,其經典多為梵文、各種中亞文字和中文,北傳佛教現在分為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佛教三個主要派別,分別是:

   (一)小乘佛教:(又稱南傳佛教、聲聞乘、上座部佛教),由古印度向南方傳播到斯里蘭卡、東南亞以及中國雲南傣族地區等地以上座部佛教為主的流傳,被稱為「南傳佛教」,其經典多為巴利語所寫。現在流行於斯里蘭卡、緬甸、泰國、柬埔寨、寮國等地。

   (二)大乘佛教:又稱「北傳佛教」、「漢傳佛教」,漢傳佛教由古印度經西域傳入中國中原地區,爾後傳入朝鮮半島、越南、日本等處,漢傳佛教與藏傳佛教並列為大乘佛教的主要發揚傳系,因為中國的影響,漢傳佛教將大乘佛教的教義傳播至朝鮮半島、日本與越南等地,並且影響了後世的藏傳佛教,在實質上,漢傳佛教可說是大乘佛教的主要力量,有別於藏傳佛教顯密並重,漢傳佛教的宗派以顯宗為多,大乘佛教亦稱「大乘教」,略稱「大乘」,梵文音譯「摩訶衍那」、「摩訶衍」等,因能運載無量眾生到達菩提涅磐之彼岸,成就佛果,在佛教的聲聞、緣覺和菩薩乘的三乘教法中,菩薩乘(或佛乘)為大乘教法,大乘佛教的主要傳承者是北傳佛教,其中的漢傳佛教流傳於中國大陸、港澳地區、台灣、日本、南韓、新加坡、越南等地,大乘佛教晚些時候則傳入西藏和蒙古等地,成為北傳佛教中的藏傳佛教。

   (三)藏傳佛教:又稱「金剛乘」、「密乘」、「密宗」,藏傳佛教始於松贊干布時期由毗俱底公主自尼泊爾和唐朝文成公主自中國傳入。在赤松德贊時期古印度佛教僧侶寂護將印度佛教傳入西藏,及隨瑜伽行自續派,蓮花生大師來到西藏,制服本地原始苯教的同時也接受了部分苯教內容,逐漸建立了密教的基礎。此後經過朗達瑪滅佛的波折,佛教經過滅佛運動的破壞後重新振興,並逐漸形成了寧瑪、噶舉、噶當、薩迦、格魯、覺囊等各派的傳承。在宗喀巴大師創格魯派,成為藏傳佛教的主流後,在西藏出現了政教合一的特殊局面。13世紀,開始流傳於蒙古地區,至今,蒙古、土、裕固等民族,仍多信奉藏傳佛教。藏傳佛教屬於大乘佛教,顯密宗雙修。近現代,藏傳佛教逐漸流傳到世界各地。

 

 

 

 

 

 

 

 

芳的佛陀生命藝術插畫創作:四攝法「布施攝、愛語攝、利益攝、同事攝」~佛教度眾生先行的四種方便法門

10313808_802860266392873_3684010697879132058_n.jpg 

 

四攝法「布施攝、愛語攝、利益攝、同事攝」~佛教度眾生先行的四種方便法門

  10443514_828063770539189_6044384275357406616_n.jpg 

  愛語為善軟之語,不是多語、奉承、媚惑之語,口亦能作業

10419066_802903733055193_601412995104194453_n.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ng2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