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的佛陀生命藝術插畫創作:六道輪迴”三善道:天、人、阿修羅”、”三惡道:為畜生、餓鬼、地獄”~佛教的宇宙觀

 

 

 

 

 

    佛教的基本觀點,認為輪迴是苦,世間的幸福只是短暫的,幸福實際上只是暫時沒有感覺到的痛苦,是相對的幸福,非絕對的幸福,在這些幸福中有許多的不幸,就生命的整體而言,多數的生命都是苦的,所以佛陀認為用應該用痛苦來形容輪迴,佛教的“六道輪迴”是指:天道人間道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六道輪迴”又分三善道:天、人、阿修羅,和三惡道:畜生、餓鬼、地獄等六種欲界、色界及無色界眾生的類型,是眾生輪迴的路途,是佛教宇宙觀的一部份,佛教認為一切眾生從無始以來,已在六道中輪迴不息,輪迴,就是在天道、人道、阿修羅道、畜牲道、餓鬼道、地獄道裡不斷重生,造善得善報,如天、人二道,造惡業得苦報,在輪迴裡沒有真正快樂與解脫,只有跳脫出“六道輪迴”之苦才得寂靜涅槃。

    創作構圖上,有一個女子閉著眼睛站立著,雙手包住自己膨脹透明的上半身,透明的身體裡,有著各種類型的人、動物、花朵等,女子透明的的下半身,被兩隻蜥蝪左右挾住,裡面有人、天使、蝴蝶、樹木、蘋果等,背後佈滿了星星的夜空一輪明月升起,女子的身旁寫著“六道輪迴:三善道:天、人、阿修羅”、”三惡道:為畜生、餓鬼、地獄””等字。

    簡介佛教的「輪迴觀」:是再將印度教的輪迴三道,擴展為六道四生,佛教認為,輪迴是一個過程,人死去以後,識會離開人體,經過一些過程以後進入另一個剛剛出生的新生命體內,該新生命體可以是人類,也可以是動物、鬼、神。到達涅槃的境界就可擺脫輪迴。《法華經·方便品》:「以諸欲因緣,墜墮三惡道,輪迴六趣中,備受諸苦毒。」這一過程中,一個人當下所存在的狀態稱為今生,前一個輪迴的生命體成為前世,下一個稱為來世或來生。以佛教而論,眾生從無始以來,因為對世間無常的真相無所了知、或因為對生命的實相不明瞭的無明,而產生種種導致不斷生死的煩惱未能斷盡,便輾轉生死於三界五趣之中,或稱在六道中如車輪一樣地旋轉,即“六道輪迴”至少要修成阿羅漢,乃至成佛,否則無有脫出之期。在佛教看來,眾生輾轉輪迴的主因有3,第一是與無常相違的常執,第二是與痛苦相反的樂執,第三是與無我相抵觸的我執,有了這三種執著,就會造作善惡之業,造善業就流轉於人天等善趣,造惡業,就投生於地獄等惡趣,始終無法超越輪迴而獲得解脫,脫離輪迴獲取解脫的原因,不在於外,來自於自身,自身不是指自己的身體,而是指思想或者精神,通過推翻三種執著,才能解決精神的束縛,如果不斷除或者毀壞這三種執著,就永世不得解脫。

    簡介印度教的「輪迴觀」:印度教的輪迴起於梵書時代,成熟於《奧義書》,是流轉之意。奧義書認為,輪迴包攝三道,即天道、祖道、獸道。輪迴是婆羅門教主要教義之一,婆羅門教認為四大種姓及賤民於輪迴中生生世世永襲不變。

    簡介「六道輪迴」:又名六趣、六道,指:天道人間道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六種欲界、色界及無色界眾生的類型,是在凡夫眾生輪迴之道途,是佛教宇宙觀的一部份,在佛教的經論之中也有說五趣,是指除了阿修羅以外的欲界的五種眾生境界,這是因為阿修羅事實上是遍其它的五個界,所以沒有特別單獨與其他五趣並列。《法華經》指:「六道眾生生死所趣。」《觀佛三昧經》載:「輪迴六趣,如旋火輪。」一切眾生從無始以來,即已在六道中輪迴不息,若造善終得樂報,如天、人二道,若造惡業終得苦報,如畜生、餓鬼、地獄,六道可分為三善道和三惡道,三善道為天、人、阿修羅, 三惡道為畜生、餓鬼、地獄,但阿修羅雖為善道,因德不及天,故曰非天,以其苦道,尚甚於人,故有時被列入三惡道中,合稱為四惡道。初期佛教經典中,皆只有提到五趣,上座部傳統中,主要皆以五道為主,如說一切有部,以及現代上座部佛教的巴利三藏等,最早提出六道說法的可能是犢子部,大眾部支持六道說,大眾部中的支派如案達羅派、北道派皆採用六道,六道分為三善道和三惡道,如下:

一、三善道:天道受人間以上勝妙果報之所,人道人類之生所,有四洲之分。能稍修戒善感報而生,阿修羅道大力神之生所,因常懷嗔心而好鬥,故以深山幽谷為所與人隔離。

二、三惡道:畜生道禽獸之生所、多以人界為依所,而眼可見。餓鬼道:常求飯食之鬼類生處。與人界共處,但眼不可見。地獄道:惡人受苦痛之處,在地下受八熱八寒之苦。

    簡介「三界」:即欲界、色界、無色界,即世間之三個層次,是六道眾生依託生存之器界,界有軌持、差別之義,三界是處於生死流轉中有情眾生的場所,故又稱為苦界、苦海,三界是凡夫生死輪轉的境界,欲界者仍有淫欲、食欲,欲界眾生所居的地方,上至六欲天及我們所居的四大部洲,下至地獄都是欲界。色界是有色相的眾生,所居住的地方,即四禪、十八天是也。無色界者只住心識於定力的眾生,所居之地也就是四空天,空無邊處、色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三界又分為九地,三界九地為欲界一地,色界四地,無色界四地如下表:

未命.png                       

    此外,印度教三界為地界(欲界)、天界(色界)、空界(無色界),道教三界為無極界(無色界)、太極界(色界)、現世界(欲界) 。

    簡介「佛教」:起源於古印度迦毘羅衛國的太子悉達多·喬達摩(佛號釋迦牟尼)在大約西元前6世紀對弟子開示教導,發展為宗教,悉達多·喬達摩於35歲時創立佛教,關於悉達多太子的生年說法有二,佛教開始的時間也有兩種不一的說法,一種認為是在公元前543年5月月圓日,另一則是認為在前589年或前588年,悉達多在畢缽羅樹(稱菩提樹)下悟道,創立佛教,之後悉達多走遍恆河谷各地傳教,五位貴族接受悉達多的教誨後,成為比丘,是第一批僧侶或和尚,社會各階層的人都來聽他演講,成為他的弟子,佛教影響逐漸擴張,80歲時逝世(佛教稱之為涅槃),舉世聞名,被尊稱為釋迦牟尼佛。至2010年,全世界約有12億佛教信眾,被視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尤其在東亞、中亞、東南亞、南亞一帶具有很大的影響力。

    簡介「佛教理念」:佛的意思是「覺者」,佛教重視人類心靈和道德的提升和覺悟,認為人和其他眾生一樣,沉淪於苦迫之中,並不斷的輪轉生死,惟有斷除無明的人,才能出三界脫離輪迴,悉達多·喬達摩在35歲成佛,宣揚他所發現的真理,佛教徒就以修習佛陀所悟到的人生真諦,看清生命的真相,超越生死之苦,斷除煩惱,得解脫之道,這個世界的真正面目是什麼呢?世界的真正面目有兩種:一個是空性,另一個,就是清淨。佛陀悟道後所下的結論是,認為: 佛是人成,眾生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大乘理趣六波羅密多經》卷一說:「一切有情入佛智,以性清凈無別故;佛與眾生性不異,凡夫見異聖無差。」,但因煩惱無明覆蓋,因此不能證得,只要斷除無明,拂塵去垢,開發佛性,自能證悟成佛,所謂「佛是已覺悟的眾生,眾生是未覺悟的佛」。而佛教最核心、最精華的所在就是緣起性空,世上的山河大地、一草一木、一人一物、一微麈一沙礫,都是因緣和合而生,也都有將隨著因緣分散而滅,我們眼睛所看到的一切現象,都是有,因為緣起而有,因此它的本性是「空」,世間上各種各樣的關係,都是緣起性空,一切都是相互依存的關係,若非因緣關係,一切皆不能成立,緣起,是引導進入空性的最佳途徑,是證悟空性的最佳法門。

    簡介「佛教派別」:目前的佛教,有三個主要的派別,分別是上座部佛教(又稱南傳佛教、聲聞乘、小乘佛教)、大乘佛教(又稱北傳佛教、漢傳佛教),以及密乘佛教(又稱金剛乘、藏傳佛教),三個大派別之下,又分成眾多的各種宗派,一般「小乘佛教」、「部派佛教」、「南傳佛教」、「上座部佛教」、「原始佛教」會被等同,「大乘佛教」、「北傳佛教」、「漢傳佛教」被等同,「金剛乘」、「密乘」、「密宗」、「藏傳佛教」也是如此。地理位置上的劃分最早為南傳與北傳之劃分,現在普遍用南傳佛教,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來作劃分,北傳佛教主要由北方經絲綢之路向中亞、中國、朝鮮半島以及日本等國傳播的佛教流傳稱為北傳佛教,形成北傳佛教,其經典多為梵文、各種中亞文字和中文,北傳佛教現在分為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佛教三個主要派別,分別是:

   (一)小乘佛教:(又稱南傳佛教、聲聞乘、上座部佛教),由古印度向南方傳播到斯里蘭卡、東南亞以及中國雲南傣族地區等地以上座部佛教為主的流傳,被稱為「南傳佛教」,其經典多為巴利語所寫。現在流行於斯里蘭卡、緬甸、泰國、柬埔寨、寮國等地。

   (二)大乘佛教:又稱「北傳佛教」、「漢傳佛教」,漢傳佛教由古印度經西域傳入中國中原地區,爾後傳入朝鮮半島、越南、日本等處,漢傳佛教與藏傳佛教並列為大乘佛教的主要發揚傳系,因為中國的影響,漢傳佛教將大乘佛教的教義傳播至朝鮮半島、日本與越南等地,並且影響了後世的藏傳佛教,在實質上,漢傳佛教可說是大乘佛教的主要力量,有別於藏傳佛教顯密並重,漢傳佛教的宗派以顯宗為多,大乘佛教亦稱「大乘教」,略稱「大乘」,梵文音譯「摩訶衍那」、「摩訶衍」等,因能運載無量眾生到達菩提涅磐之彼岸,成就佛果,在佛教的聲聞、緣覺和菩薩乘的三乘教法中,菩薩乘(或佛乘)為大乘教法,大乘佛教的主要傳承者是北傳佛教,其中的漢傳佛教流傳於中國大陸、港澳地區、台灣、日本、南韓、新加坡、越南等地,大乘佛教晚些時候則傳入西藏和蒙古等地,成為北傳佛教中的藏傳佛教。

   (三)藏傳佛教:又稱「金剛乘」、「密乘」、「密宗」,藏傳佛教始於松贊干布時期由毗俱底公主自尼泊爾和唐朝文成公主自中國傳入。在赤松德贊時期古印度佛教僧侶寂護將印度佛教傳入西藏,及隨瑜伽行自續派,蓮花生大師來到西藏,制服本地原始苯教的同時也接受了部分苯教內容,逐漸建立了密教的基礎。此後經過朗達瑪滅佛的波折,佛教經過滅佛運動的破壞後重新振興,並逐漸形成了寧瑪、噶舉、噶當、薩迦、格魯、覺囊等各派的傳承。在宗喀巴大師創格魯派,成為藏傳佛教的主流後,在西藏出現了政教合一的特殊局面。13世紀,開始流傳於蒙古地區,至今,蒙古、土、裕固等民族,仍多信奉藏傳佛教。藏傳佛教屬於大乘佛教,顯密宗雙修。近現代,藏傳佛教逐漸流傳到世界各地。

 

 

 

 

 

 

芳的佛陀生命藝術插畫創作:六道輪迴”三善道:天、人、阿修羅”、

”三惡道:為畜生、餓鬼、地獄”~佛教的宇宙觀

CCF20140520_00007.jpg 

 

六道輪迴”三善道:天、人、阿修羅”、三惡道:為畜生、餓鬼、地獄”~佛教的宇宙觀

 

10429376_827800987232134_8274185954297023256_n.jpg

 

六道輪迴是佛教的宇宙觀 

o0365045311485605980.jpg 

0.jpg   

描述”三界六道”的唐卡

Bhavachakra.jpg 

佛教的"三界六道"表:

178.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ng2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