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芳的家族排列插畫創作~認知的模式:觀察、感知、洞見、直覺、共振共鳴。

 

 

 

 

 

      家族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由德國伯特·海寧格(Bert Hellinger)最早研究發展起來的,是心理諮詢治療領域的一個方法,他所採用的方法稱之為洞見的現象學,或敞開的現象學,現象學phenomenology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 在《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對於現象學的求知途徑,海寧格說道:「我在用的是現象學的心理治方法。現象學是一套很古老的哲學方法,要有高度的自律才能運用這個方法。…其運作方式是沒有任何目的性與畏懼之心,只是投身於一項事情之中,並且忘記一切相關的資料。有如置身在黑暗當中,靜觀其變,在剎那間便能洞悉事最重要之處。」(p6~8)。

      在海寧格認為,分辨感覺對於家族排列所要所重視的覺知,與解決之道是極為重要的,而他特別強調感知與思考是不同的,思考是靠過去的經驗,感知是在現實的狀況前,敞開自己融入整體,這個感知是聚焦的,同時也是受到限制的,助人工作者所要遵守的秩序,首先就是需要這種特別的感知,他還提出認知有的模式有五種即觀察、感知、洞見、直覺、共振共鳴,沒有觀察、感知就沒有洞見,它們三者是一個整體,唯有當觀察、感知、洞見同時運作時,才能感覺到如何採取有意義的行動,以此方式助人,他在《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說道:「洞見立基於觀察和感知,沒有觀察和感知就沒有洞見。反之亦然:沒有洞見,觀察和感知就無法結合。觀察、感知、洞見三者形成一個整體。唯有當它們同時運作時,我們才可能感知到如何採取有意義的行動;最重要的是,我們才能以有意義的方式助人,。」(《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p222)。

      他對認知的五種模式說明是:

(1)觀察:是敏銳、精確、指向細節的,然而透過觀察的限制是看不見整體,但它是精密科學和現代科技不可或缺的要素。

(2)感知:必須是保持距離的看,它允許多種事物同時進行,獲得一個籠統的印象,看得見事情的來龍去脈,和所屬位置,對細節不甚精確。

(3)洞見:立基於觀察和感知,沒有觀察和感知就沒有洞見,沒有洞見,觀察和感知就無法結合,觀察、感知、洞見三者形成一個整體,唯有當它們同時運作時,才可能感知到如何採取有意義的行動,才能以有意義的方式助人。

(4)直覺:能導致行動,直覺與洞見有關,直覺是突然的洞見,了解下一步怎麼做才恰當,兩者相似卻不完全相同,直覺相較於洞見是精確的,它突然明白下一步要怎麼走。

(5)共振共鳴:完整地和內在的感知融合一致,融合和直覺相同,同樣能導致行動,融合就是與對方的感受合一,進而產生共振,了解對方,產生共鳴的方式是與自己的意圖、評斷、超我、超我的想像道別,在與他人產生共鳴的同時,也是和自己產生共鳴,採用共鳴的方式並非是將自己交付出去,而是保持距離,所以共鳴是暫時的,只在助人時才進行。(《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p222223)

      創作芳的家族排列插畫創作~認知的模式:觀察、感知、洞見、直覺、共振共鳴這幅畫,在觀察、感知、洞見、直覺、共振共鳴字句旁,有位打扮正式的淑女,手上拎著包包,在看畫展,她的雙眼正直視著一幅畫,在她頭腦的後面散發出5種不同顏色的光線。

      簡介感知:是人類用心念來詮釋自己器官所接收的信號,稱為感知,有些東西是用眼睛看不到的,如黑暗中的物體,而我們卻可以憑藉手和身體去感知它們的存在,有些東西是我們無法用手和身體能夠觸摸到的,如遠處的物體或者是風景,我們卻可以用眼睛來感知它們的存在,有些東西我們無法用眼睛看到,也不能用手和身體去觸摸,如歌聲、音樂、話語等,我們卻可以用耳朵來感知它們的存在,還有一些東西,是我們的感官無法直接來感覺的,如紫外線、紅外線、細胞、粒子與電磁波等等,我們可以製造各種儀器和藉助工具來感知它們的存在。為什麼我們能夠感知到呢?因為,我們身體上的每一個器官都是外在世界信號的接收器,只要是它範圍內的信號,經過某種的刺激,器官就能將其接收,並轉換成為感覺信號,再經由自身的神經網路傳輸到我們心念思維的中心「頭腦」中進行情感格式化的處理,之後,就帶來了我們的感知。我們所感知的東西,都是在自己心念作用下完成的,人之心念對刺激信號的解讀,在內心產生各種的感覺,這一感覺的變化,也就是人之心念對外在事物的一種主觀反映,人的感知器官有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第六感官等,而感知能力是通過感覺器官,感覺某種無法直接觀察的物體,並通過感覺描繪出它的形狀或運動狀態的一種能力,這個能力不是人人具有的,但通過後天的學習開發可獲得。

     簡介家族排列現象學運作的方法:家族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是心理諮詢治療領域的一個方法,多用於家庭治療,由德國伯特·海寧格(Bert Hellinger)最早研究發展起來的,家族系統排列是系統排列(Systemic Constellation)的一種另有組織系統排列等,系統排列是通過現象學方法探究問題的根源和解決方法。在海寧格認為「家族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s)與心理治療有本質上的差異,他說”我的工作是要讓重要的本質呈現出來,而不僅局限於表面,例如:若要治療疾病,有哪些需要的動力要揭露。所以家族排列在本質上就和心理治療有所差異。”(《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p18),”這已經不算是心理治療了,它遠遠超過心理治療的範疇。它是應用哲學、生命學院。如果我們試著將之定義為某種心理治療的學派,它會像水一樣從手中流掉,而我們會徹底地錯過。”(《 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p284),海寧格他所採用的方法稱之為洞見的現象學,或敞開的現象學,現象學phenomenology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在《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對於現象學的求知途徑,海寧格說道”我在用的是現象學的心理治方法。現象學是一套很古老的哲學方法,要有高度的自律才能運用這個方法。…其運作方式是沒有任何目的性與畏懼之心,只是投身於一項事情之中,並且忘記一切相關的資料。有如置身在黑暗當中,靜觀其變,在剎那間便能洞悉事最重要之處。”(p6~8),而”每一個家庭都有一份記憶力,能從記憶中揭曉出來的便是一份恩賜。可是那些呈現出來的東西的背後,仍然隱藏著某些神秘的本質...我們只能利用顯現出來的現象做一點事,...呈現出來的現象不會將隱閉、埋藏的核心本質全數透露,總是帶著點到即止的味道,可是我們的見解常常遠離所呈現出來的現象,當我們建立了某些見解,並堅持主觀的態度,就會阻礙我們獲取知識。”(《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p18)。所以在家族排列的現象學運作方法,應該是把焦點從求助者和他的家庭,轉而投入到更廣闊的靈魂,去領會解決之道,使自己得到淨化。在《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海寧格說道”現象學運作方法是,把焦點由近而遠,由狹隘而廣闊。意即,治療師不只把目光投射在包圍著求助者及他的家庭上,而應把目光投射在包圍著求助者的能量場和更共同的靈魂上,為它們服務。對問題的認知、可能的解決方法,往往來自與廣闊的能量場與更偉大的靈魂的連結。上去領會解決之道…更偉大的靈魂會把具有解決、有治療的畫面、句子以及步驟,通過感知顯現出來。…剎那間,一幅畫面、一個字或一句話會出現,會幫助他走下一步,…過程就是通過現象學的態度,接觸靈魂的多重層次,以極中精神的等待代替行動”(p246)。

     簡介靈魂:Soul,在很多宗教思想都存在,指生命體中非物質的組成部分,許多宗教都認為,靈魂居於人或其他物質軀體之內,並對之起主宰作用,是一種超自然現象;大多數信仰都認為亦可脫離這些軀體而獨立存在,也有認為靈魂是永恆不滅的,不同的宗教和民族對靈魂有不同的解釋。部分科學家認為靈魂是主宰人的思想、行為、精神、感情等潛意識的一種未知的非物質因素,每一個人都有他獨特的靈魂,並能伴隨著其成長發生變化,隨著個體的死亡消失。  

     簡介家族:指基於血緣、婚姻、生命共同體構成的利益集團,通常表現為以一個家庭為主構成的中心,如東亞社會的財團,多以一個家庭為背景所形成的企業集團;有時幫派內的不同派係也以家族稱之。漢語“家族”小範圍內有時和宗族混淆使用,但其家族特徵表現為同一“姓氏”,以一個家庭為中心,中心家庭為家族共同祖先或家族中心人物。漢字“家族”在日語裡的意思是“家人”,這和中文意思有一定區別。

     簡介家庭(族)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是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領域的一個方法,多用於家庭治療,該方法由德國心理學家伯特·海寧格(Bert Hellinger)最早研究發展起來的,家族系統排列是系統排列(Systemic Constellation)的一種(另有組織系統排列等),系統排列是通過現象學方法探究問題的根源和解決方法。海寧格發現在家庭系統中,有一些不易被人們意識到的動力,操控著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很多人的心身問題,其實都是家庭「牽連」造成的,將「牽連」的原因顯露出來,往往能找出化解的方法,家族系統排列(系統排列的一個子應用)是一種體驗程序,目的在於釋放和解決人自身和人與人之間的深層壓力,該程序的發展可以追溯到哲學家和臨床醫學家,包括現象學之父埃德蒙德·胡塞爾 、跨代系統思想先驅Ivan Boszormenyi-Nagy、發展出家庭雕塑(系統排列雛型)的維吉尼亞·薩提爾以及貝爾特·海靈格,在過去十年中,全世界的從業者都對這項方法進行了進一步的改進和發展,包括精神病學家(德國的Gunthard Weber和Albrecht Mahr、澳大利亞的Chris Walsh)、心理學家(德國的Hunter Beaumont、挪威的Marta Thorsheim、美國的Edward Lynch和Dan Booth Cohen、英國的Judith Hemming),以及許多另類療法的提供者。「家族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s)這個術語首次由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用在不太一樣的語境中,用來指每一個個體屬於(並聯結於)家庭系統中他與其他家人的關係。進行的方法與程序,是排列師指導參加工作坊的人,由求助者所面臨的困境,尋求解決之道,在場成員輪流做代表,在活動中進行系統排列。在簡短介紹之後,排列師建議哪些人或事物將在系統排列中被代表,通常一個是案主的代表,一個或多個家庭成員的代表,有時還有抽象概念(比如抑鬱)的代表,或國家的代表。案主從小組人群中挑選代表,按照當時的感覺來安排各個代表的位置,然後坐下觀察。各個代表靜靜地站著幾分鐘,不同於心理表演治療法,代表不用演戲、擺造型或扮演角色。在安排代表的位置,以及後續的步驟中,特別強調直覺,這是為了利用精神病學家Albrecht Mahr 所描述的認知場(Knowing Field)(Mahr 1999),認知場可以引導參與者感知到並用語言表達出他們所代表的那個真正的家庭成員的感情和感覺,現在還沒有完全理解代表為什麼能夠感知的機制,代表對其所代表的人只有一點了解或根本就不了解,儘管如此,代表通常能體驗到對系統排列有用的感情或生理感覺。排列師可以要求每個代表描述他有何感覺,此時,從代表所體現出來的空間關係和感覺中,導師、案主、小組成員就可感知到一些對於當事人個人問題有關的信息。治療辦法一般是重新安排代表的位置、應導師要求大聲地說出一些句子,如果在新的位置上或者說話後,代表沒有感覺好一點,他們可以再次移動,或者試著說一些其他的話,有時系統排列會在完全解決事情之前結束。當每一位代表在其位置上感覺很好,並且其他代表也同意,便實現了解決方法,這就是以一種抽象的方式解決了所面臨的問題。在發現治療解決辦法的過程中,小組成員感覺不對或產生負面感覺的位置佈局是導師需要特別注意的,這種位置佈局可代表案主家庭成員之間的系統性糾纏,在諸如謀殺、自殺、童年喪母、父母或兄弟姊妹早亡、戰爭、自然災害、移民或辱罵引起未解決的心理創傷,困擾家庭時,系統性糾纏就出現了,支持者主張,即使現在受到影響的人已經不知道過去發生的那些事件,這些事件所造成的負面遺產也能夠轉給下一代,精神病學家Ivan Boszormenyi-Nagy 稱此現象為無形忠誠(Böszörményi-Nagy & Spark 1973)

     海寧格自己在《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中對家族系統排列,是這樣定義的"「家族系統排列」是什麼意思?這個詞彙描述出排列家族成員的過程。個案從團體中挑人,代表家族中某些重要的成員,如父母、兄弟姊妹、個案本身。然後個案排列出代表間的相互關係這就是「家族系統排列」。接著會發生什麼事呢?雖然代表者!不認識他們所代表的人,突然間卻有了「被代表人」的感受。家族系統排列的經驗告訴我們,在某個心靈場域內,人人都和更偉大的整體連結。每個家族成員都出現在這個心靈場域內,連死者也是,場域中人人都和其他人融合一致,...雖然他們不一定在理智上能意識到這點,不過他們的行為和情感則清楚地表現出這點。家族系統排列裡,這些連結的深度將會逐漸顯露。進行家族系統排列時,我們也會在心靈場域中接收到洞見和訊息。每個家人都生活在一個更大的共同心靈裡,它看顧著所有家族成員,和其他透過命運而相連的人。它遵循某種法則,也強制執行這些法則,這為家族成員帶來深遠的影響和後果。"(p284~285)。

     簡介伯特·海寧格:Anton Hellinger,1925年12月16日-,是實行家庭系統排列療法的德國心理治療師,今年來他的著作也擴展至精神靈性運動領域,在世界各地都有一些支持者踐行他的理論,該療法是否有效存在爭議,海寧格本人也是有爭議的人物,海寧格生於一個德國天主教家庭,他說其父母的天主教信仰抵制了國家主義的影響,10歲時他進入天主教修道院學校,受洗,成為牧師前往南非傳教,希特勒青年團招募他加入,但他拒絕,1942年他被招募入伍,在西線作戰,1945年在比利時被盟軍俘虜,他逃出戰俘營回到德國,化名避入天主教修道院,他在維爾茨堡大學大學學習哲學和神學,成為一名神父,1950年代,他去到南非祖魯地區傳教,期間在南方大學得到學士學位和大學教育文憑,獲得了在公立高中教學的資格,他在南非待了16年,擔任牧師、教師,最後成為校長,他學會了祖魯語,受當地文化的影響,他反思天主教的教義,最終脫離天主教,並回到德國,在德國他很快結婚,在維也納學習心理分析,後來加入了心理分析學會,1973年他前往美國受教於Arthur Janov,並受到Eric Berne的Transactional Analysis影響,1993年和Weber合作出版了第一本書Zweierlei Glück(意思是“第二次機會”),接下來的15年裡他出版了30本書,並在世界各地旅行、講座,開辦學習班和訓練課程,但學術界並不認同他的理論,他和第二任妻子Maria Sophie Hellinger開辦了海寧格學校。

著作有:

 海寧格自傳訪談錄》

 愛的序位》

 家族星座治療:海寧格的系統心理療法》

 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

 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

 心靈之藥:身心疾病之系統排列輔導實例》

 內在之旅:海寧格獨特的靜心》

 成功的序位:企業心管理》

 成功的人生:擁抱生命、享受成功》

 遇見真理》

 再見耶穌~海寧格談成功的思維》

     簡介現象學:phenomenology,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胡塞爾深受波查諾(B.Bolzano, 1781-1848)之「真理自身」,即超越時空與個人之絕對、又普遍的客觀存在者的理念影響,而提出對意識本質的研究,或描述先驗的、絕對的認識之根本與法則,他稱之為「現象學」,胡塞爾思想發展的第一個重要轉折點的標誌是《邏輯研究》(Logical Investigations),這本書是近當代哲學最重要的著作之一,為哲學的發展在本體論和認識論之間開拓了新的道路,在它的感召下,大批思想家匯集到“回到事物本身”(Zurück zu den Sachen selbst)的大旗下,其中包括莫里茨·蓋格(Moritz Geiger)、亞力山大·普凡德爾(Alexander Pfaender)、馬克斯·舍勒(Max Scheler)、奧斯卡·貝克(Oscar Becker)、特奧多爾·康拉德(Theodor Conrad)等人,此外還有大批哲學家,雖然並非嚴格意義上的現象學家,他們的思想也受到了現象學的很大影響,其中就包括薩特、海德格爾、梅洛-龐蒂、伽達默爾等等重要哲學家,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現象學通過他們的演繹發展,仍然活躍於當代的思想界成為當代哲學的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現象學強調對直接直觀和經驗感知的區分,認為哲學(或至少是現象學)的主要任務是釐清二者之間的關聯,並且在直觀中獲得對本質的認識,如胡塞爾在《哲學與現象學研究年鑑》創刊號的前言中所稱:“將各個編者聯合在一起並且甚至在所有未來的合作者那裡都應當成為前設的東西,不應是一個學院系統,而毋寧說是一個共同的信念:只有通過向直觀的原本源泉以及在此源泉中汲取的本質洞察的回覆,哲學的偉大傳統才能根據概念和問題而得到運用,只有通過這一途徑,概念才能得到直觀的澄清,問題才能在直觀的基礎上得到新的提出,爾後也才能得到原則上的解決。”

      現象學首先是一種方法,即從直接直觀和先驗本質中提取知識的途徑,在方法之外,現象學在研究對像上找到了連接心理學和邏輯學的中間地帶,為「純粹邏輯學」找到了根基,另一方面,在研究途徑上,現象學找到了實證主義和形上學之間的一條道路,被胡塞爾本人稱為「先驗的經驗主義」,最基本形式的現象學,嘗試為通常認為主觀性觀點的客觀性研究創造條件約束:關注(consciousness)和關注體驗的概念,比如判斷,理解和情感,儘管現象學尋求成為科學的,它沒有嘗試從臨床心理學或者神經學角度來研究關注,相反,它尋求通過系統直覺去決定關注和關注體驗的基礎屬性和結構,胡塞爾在他師從的哲學家、心理學家,弗朗茲·布倫塔諾(Franz Brentano)和卡爾·斯圖姆夫(Carl Stumpf)的講座和著作中催生了現象學說的很多重要的概念,一個胡塞爾從布倫塔諾借鑒的現象學的重要元素就是意向性(intentionality,通常也被稱作aboutness),指出關注總是某些特定關注(consciousness of something),關注對象自己被稱作意向對象,並且常常以不同方式用來代替關注,比如理解、記憶、關聯和延伸,直觀等,通過這些不同的意向性,雖然都具有不同結構和不同的方式存在於對此物的意向中,一個對象仍然成為同一個相同個體;針對相同意向對象的意向性在直覺中,就是立即生成的此對象物的附屬性和最後對它的記憶。

     簡介胡塞爾:德語:Edmund Gustav Albrecht Husserl,1859年4月8日-1938年4月26日,著名德國哲學家,現象學之父,同時亦被譽為近代最偉大哲學家之一,胡塞爾生於捷克摩拉維亞地區的小鎮普羅斯涅茲,出身於一個猶太人家庭。作為弗朗茲·布倫塔諾及卡爾·斯圖姆夫的學生,他影響了伊迪·斯坦因  奧伊根·芬克、 馬丁·海德格爾、 讓·保羅·薩特及莫里斯·梅洛-龐蒂,因為何曼曾接觸胡塞爾,所以鍾情於學院派邏輯,自1886年,他在哈勒大學以導師身份(相當於副教授)教授哲學,並於1887年,他開始相信基督教並且加入了路德會 ,同年結婚,並在此育有兩兒一女,1901年至1916年,他分別在哥廷根大學及弗萊堡大學擔任教授,直到1928年退休為止,退休後胡塞爾仍然利用弗萊堡大學圖書館來繼續他的研究及著作,直到他的得意門徒海德格爾擔任校長時,以胡塞爾的猶太人血統為理由禁止胡塞爾進入為止。胡塞爾認為,與羅素及懷德海一樣,算術實際上是「先驗」科學,不同的是,羅素與懷德海的分析基礎是邏輯學,胡塞爾則是發展出全新的哲學方法,來探究必然真理的性質,他稱之為「現象學」( phenomenology )。胡塞爾將現象學定義為對意識本質結構的科學研究,但現象學並不代表表象與根本實在之間存在著對立(「現象學」源自於希臘文,意指「表象」,康德曾用「現象」一詞指稱我們的經驗世界,胡塞爾認為藉由描述意識結構,可以找到確定性,其中包括他身為數學家時不斷尋求的算術基礎,為此,胡塞爾描述了現象學的觀點:意識被視為一種「意向」,也就是說,意識總是朝向某個客體,不管它是物質的,還是跟數學一樣是「觀念的」,要獲得現象學的觀點,必須透過一連串的現象「還原」,亦即描述意識的本質特徵(即意識的「意義」),胡塞爾認為這些意義(與康德的範疇相同)是普世與必然的,同時也反對歐洲(與美國)哲學瀰漫一股「相對主義」風潮。胡塞爾晚年時,納粹已逐漸掌握德國政局,世界也戰雲密布,因此,胡塞爾對人類知識的興趣,也轉而朝向社會層面與「存在」層面,同時也警告,歐洲文明將因相對主義與非理性主義的猖獗而陷入「危機」(同一時間,維也納的邏輯實證論者也提出相同的警告)。

     簡介心理治療:Psychotherapy,是由經過受過心理治療專業訓練並通過考核的人員,主要是心理師以及接受心理治療訓練的精神科醫師,以一種獨特的人際關係來協助患者(或稱當事人、案主、個案)處理心理問題、減輕主觀痛苦經驗、醫治精神疾病及促進心理健康、個人成長,心理治療一般是基於心理治療理論及相關實證研究(主要是諮詢心理學、臨床心理學和精神病學 )而建立的治療系統,以建立關係、對話、溝通、深度自我探索、行為改變等的技巧來達到治療目標,例如改善受助者的心理健康或減輕精神疾病 徵狀等。心理治療有多個不同學派,而且不斷發展中,不同學派之間對學派之劃分也有歧異,即使有經驗的治療師也無法熟稔所有學派的治療方式,美國著名的精神科經典教材Synopsis of Psychiatry和英國牛津出版的精神科教科書也沒有一致的分類法,英國系統的分類方式:

精神分析:由弗洛依德創立,主要目標為揭示潛意識的焦慮 ,主要技巧包括自由聯想 (free association)、 轉移和反轉移 (transference and counter-transference)、 夢境解析(dream analysis)等。

榮格的分析心理學 :由榮格創立,主要技巧如沙遊 (sandplay), 藝術治療大多以榮格的理論為基礎。

阿德勒精神分析學派:由阿德勒所創立,主要目標為減少自卑 (inferiority) ,主要技巧包括:分析家庭系統排列 (family constellation), 生活風格等。

動力取向心理治療:儘管精神分析學者不認為精神分析是精神動力學派其中一支,但大多數治療師仍同意精神分析是動力取向的始祖。

行為治療,如係統減敏法和厭惡療法等等

認知行為治療,包括認知治療 (CT)和理性情緒行為治療 (REBT)以及Behavioral Modification

案主中心治療,由羅哲斯從人本主義中發展出來的心理治療

團體心理治療

家庭治療與性治療

完形治療

會心治療

心理劇

語言治療

原始療法

存在主義治療:亞隆(Irvin Yalom)提出,與其說是提供具體治療技巧,不如說是提供治療者一個觀點。

  

 

 

 

 

 

芳的家族排列插畫創作~認知的模式:觀察、感知、洞見、直覺、共振共鳴。

11822840_1039513222727575_4732462984468777408_n  

家庭系統排列療法創辦人,德國海寧格

Unknown-3.jpeg 20130328212204489  

海寧格的著作

images-1.jpeg Unknown-1.jpeg  

現象學於1900年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創立   

1414850058-3628558876_m DefaultImage.jsp DefaultImage-1.jsp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ng2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