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文化創意 (96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芳的家族排列插畫創作~靈性家族排列的新涵義臣服於道、一切如是,沒有批判、沒有擔心顧慮、摒除先入為主的成見

 

 

 

 

 

     「靈性家族排列」是「家族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s)的進一步發展成果,在海寧格大量的排列經驗工作中發現,他在《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說道”所謂的「靈性家族排列」是家族系統排列工作再進化的結果。從一開始進行此工作,就很明顯地發現代表者能擁有真實家族成員的感受。多年來大量的排列經驗形成了許多特定的模式或說「愛的序位」。”(p300)。

       「靈性家族排列」中的靈魂的移動,在他認為是一股來自心靈深處帶著愛的移動力量,接受所有人、事、物的本來面貌,他曾提出三個"良知"意識類型:(1)個人良知、(2)集體良知、(3)靈性良知,在他認為”個人良知”與”集體良知”都有局限性,唯有”靈性良知”才能將人的關係帶上全然之愛的道路。而體驗靈性良知的方式是”當我們與這股意識同步時,會感到平靜自在。下一步該做些什麼,會自然地浮現於心中,並有足夠的力量去完成它。…當我們臣服於心靈的移動時,便會覺知到正向的靈性良知”(《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p108)。

       靈性家族排列的新涵義,海寧格概括為臣服於道、一切如是,沒有批判、沒有擔心顧慮、摒除先入為主的成見,海寧格在《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說道“靈性家族排列的嶄新涵義1.內在態度:排列帶領者臣服於「道」所帶領的方向及步伐。道的帶領之下,能清楚了解可以對誰工作,能夠做到什麼程度,何時應該停下。2.一切如是:帶著愛和尊重,沒有批判地以事物原本的樣子,同意每一個人每一件事。3.沒有擔心、沒有顧慮:不管命運為何、罪惡感有多深重,認出每個人每件事都在心靈移動的帶領下進行著。4.沒有成見:對助人者或個案來說什麼是對、什麼是錯,這類先入為主的成見通通摒除。這樣一來助人者才能敞開自己,福至心靈獲得暗示。精確的觀察加上與心靈的移動和諧一致,就會浮現暗示,照亮洞見告訴我們該怎麼做。”(《 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p280)。

      海寧格他所採用的方法稱之為洞見的現象學,或敞開的現象學,現象學phenomenology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

     創作靈性家族排列的新涵義臣服於道、一切如是,沒有批判、沒有擔心顧慮、摒除先入為主的成見這幅畫,在靈性家族排列的新涵義臣服於道、一切如是,沒有批判、沒有擔心顧慮、摒除先入為主的成見的字句上方,有個豎起大拇指表示讚美,開懷大笑的男子,下方也同樣有一個豎起大拇指開懷大笑的男子。

     簡介家族排列現象學運作的方法:家族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是心理諮詢治療領域的一個方法,多用於家庭治療,由德國伯特·海寧格(Bert Hellinger)最早研究發展起來的,家族系統排列是系統排列(Systemic Constellation)的一種另有組織系統排列等,系統排列是通過現象學方法探究問題的根源和解決方法。在海寧格認為「家族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s)與心理治療有本質上的差異,他說”我的工作是要讓重要的本質呈現出來,而不僅局限於表面,例如:若要治療疾病,有哪些需要的動力要揭露。所以家族排列在本質上就和心理治療有所差異。”(《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p18),”這已經不算是心理治療了,它遠遠超過心理治療的範疇。它是應用哲學、生命學院。如果我們試著將之定義為某種心理治療的學派,它會像水一樣從手中流掉,而我們會徹底地錯過。” (《 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p284),海寧格他所採用的方法稱之為洞見的現象學,或敞開的現象學,現象學phenomenology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在《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對於現象學的求知途徑,海寧格說道”我在用的是現象學的心理治方法。現象學是一套很古老的哲學方法,要有高度的自律才能運用這個方法。…其運作方式是沒有任何目的性與畏懼之心,只是投身於一項事情之中,並且忘記一切相關的資料。有如置身在黑暗當中,靜觀其變,在剎那間便能洞悉事最重要之處。”(p6~8),而”每一個家庭都有一份記憶力,能從記憶中揭曉出來的便是一份恩賜。可是那些呈現出來的東西的背後,仍然隱藏著某些神秘的本質...我們只能利用顯現出來的現象做一點事,...呈現出來的現象不會將隱閉、埋藏的核心本質全數透露,總是帶著點到即止的味道,可是我們的見解常常遠離所呈現出來的現象,當我們建立了某些見解,並堅持主觀的態度,就會阻礙我們獲取知識。”(《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p18)。所以在家族排列的現象學運作方法,應該是把焦點從求助者和他的家庭,轉而投入到更廣闊的靈魂,去領會解決之道,使自己得到淨化。在《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海寧格說道”現象學運作方法是,把焦點由近而遠,由狹隘而廣闊。意即,治療師不只把目光投射在包圍著求助者及他的家庭上,而應把目光投射在包圍著求助者的能量場和更共同的靈魂上,為它們服務。對問題的認知、可能的解決方法,往往來自與廣闊的能量場與更偉大的靈魂的連結。上去領會解決之道…更偉大的靈魂會把具有解決、有治療的畫面、句子以及步驟,通過感知顯現出來。…剎那間,一幅畫面、一個字或一句話會出現,會幫助他走下一步,…過程就是通過現象學的態度,接觸靈魂的多重層次,以極中精神的等待代替行動”(p246)

     簡介靈魂:Soul,在很多宗教思想都存在,指生命體中非物質的組成部分,許多宗教都認為,靈魂居於人或其他物質軀體之內,並對之起主宰作用,是一種超自然現象;大多數信仰都認為亦可脫離這些軀體而獨立存在,也有認為靈魂是永恆不滅的,不同的宗教和民族對靈魂有不同的解釋。部分科學家認為靈魂是主宰人的思想、行為、精神、感情等潛意識的一種未知的非物質因素,每一個人都有他獨特的靈魂,並能伴隨著其成長發生變化,隨著個體的死亡消失。  

     簡介家族:指基於血緣、婚姻、生命共同體構成的利益集團,通常表現為以一個家庭為主構成的中心,如東亞社會的財團,多以一個家庭為背景所形成的企業集團;有時幫派內的不同派係也以家族稱之。漢語“家族”小範圍內有時和宗族混淆使用,但其家族特徵表現為同一“姓氏”,以一個家庭為中心,中心家庭為家族共同祖先或家族中心人物。漢字“家族”在日語裡的意思是“家人”,這和中文意思有一定區別。

     簡介家庭(族)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是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領域的一個方法,多用於家庭治療,該方法由德國心理學家伯特·海寧格(Bert Hellinger)最早研究發展起來的,家族系統排列是系統排列(Systemic Constellation)的一種(另有組織系統排列等),系統排列是通過現象學方法探究問題的根源和解決方法。海寧格發現在家庭系統中,有一些不易被人們意識到的動力,操控著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很多人的心身問題,其實都是家庭「牽連」造成的,將「牽連」的原因顯露出來,往往能找出化解的方法,家族系統排列(系統排列的一個子應用)是一種體驗程序,目的在於釋放和解決人自身和人與人之間的深層壓力,該程序的發展可以追溯到哲學家和臨床醫學家,包括現象學之父埃德蒙德·胡塞爾 、跨代系統思想先驅Ivan Boszormenyi-Nagy、發展出家庭雕塑(系統排列雛型)的維吉尼亞·薩提爾以及貝爾特·海靈格,在過去十年中,全世界的從業者都對這項方法進行了進一步的改進和發展,包括精神病學家(德國的Gunthard Weber和Albrecht Mahr、澳大利亞的Chris Walsh)、心理學家(德國的Hunter Beaumont、挪威的Marta Thorsheim、美國的Edward Lynch和Dan Booth Cohen、英國的Judith Hemming),以及許多另類療法的提供者。「家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s)這個術語首次由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用在不太一樣的語境中,用來指每一個個體屬於(並聯結於)家庭系統中他與其他家人的關係。進行的方法與程序,是排列師指導參加工作坊的人,由求助者所面臨的困境,尋求解決之道,在場成員輪流做代表,在活動中進行系統排列。在簡短介紹之後,排列師建議哪些人或事物將在系統排列中被代表,通常一個是案主的代表,一個或多個家庭成員的代表,有時還有抽象概念(比如抑鬱)的代表,或國家的代表。案主從小組人群中挑選代表,按照當時的感覺來安排各個代表的位置,然後坐下觀察。各個代表靜靜地站著幾分鐘,不同於心理表演治療法,代表不用演戲、擺造型或扮演角色。在安排代表的位置,以及後續的步驟中,特別強調直覺,這是為了利用精神病學家Albrecht Mahr 所描述的認知場(Knowing Field)(Mahr 1999),認知場可以引導參與者感知到並用語言表達出他們所代表的那個真正的家庭成員的感情和感覺,現在還沒有完全理解代表為什麼能夠感知的機制,代表對其所代表的人只有一點了解或根本就不了解,儘管如此,代表通常能體驗到對系統排列有用的感情或生理感覺。排列師可以要求每個代表描述他有何感覺,此時,從代表所體現出來的空間關係和感覺中,導師、案主、小組成員就可感知到一些對於當事人個人問題有關的信息。治療辦法一般是重新安排代表的位置、應導師要求大聲地說出一些句子,如果在新的位置上或者說話後,代表沒有感覺好一點,他們可以再次移動,或者試著說一些其他的話,有時系統排列會在完全解決事情之前結束。當每一位代表在其位置上感覺很好,並且其他代表也同意,便實現了解決方法,這就是以一種抽象的方式解決了所面臨的問題。在發現治療解決辦法的過程中,小組成員感覺不對或產生負面感覺的位置佈局是導師需要特別注意的,這種位置佈局可代表案主家庭成員之間的系統性糾纏,在諸如謀殺、自殺、童年喪母、父母或兄弟姊妹早亡、戰爭、自然災害、移民或辱罵引起未解決的心理創傷,困擾家庭時,系統性糾纏就出現了,支持者主張,即使現在受到影響的人已經不知道過去發生的那些事件,這些事件所造成的負面遺產也能夠轉給下一代,精神病學家Ivan Boszormenyi-Nagy 稱此現象為無形忠誠(Böszörményi-Nagy & Spark 1973)

        海寧格自己在《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中對家族系統排列,是這樣定義的"「家族系統排列」是什麼意思?這個詞彙描述出排列家族成員的過程。個案從團體中挑人,代表家族中某些重要的成員,如父母、兄弟姊妹、個案本身。然後個案排列出代表間的相互關係這就是「家族系統排列」。接著會發生什麼事呢?雖然代表者!不認識他們所代表的人,突然間卻有了「被代表人」的感受。家族系統排列的經驗告訴我們,在某個心靈場域內,人人都和更偉大的整體連結。每個家族成員都出現在這個心靈場域內,連死者也是,場域中人人都和其他人融合一致,...雖然他們不一定在理智上能意識到這點,不過他們的行為和情感則清楚地表現出這點。家族系統排列裡,這些連結的深度將會逐漸顯露。進行家族系統排列時,我們也會在心靈場域中接收到洞見和訊息。每個家人都生活在一個更大的共同心靈裡,它看顧著所有家族成員,和其他透過命運而相連的人。它遵循某種法則,也強制執行這些法則,這為家族成員帶來深遠的影響和後果。"(p284~285)。

        簡介伯特·海寧格:Anton Hellinger,1925年12月16日-,是實行家庭系統排列療法的德國心理治療師,今年來他的著作也擴展至精神靈性運動領域,在世界各地都有一些支持者踐行他的理論,該療法是否有效存在爭議,海寧格本人也是有爭議的人物,海寧格生於一個德國天主教家庭,他說其父母的天主教信仰抵制了國家主義的影響,10歲時他進入天主教修道院學校,受洗,成為牧師前往南非傳教,希特勒青年團招募他加入,但他拒絕,1942年他被招募入伍,在西線作戰,1945年在比利時被盟軍俘虜,他逃出戰俘營回到德國,化名避入天主教修道院,他在維爾茨堡大學大學學習哲學和神學,成為一名神父,1950年代,他去到南非祖魯地區傳教,期間在南方大學得到學士學位和大學教育文憑,獲得了在公立高中教學的資格,他在南非待了16年,擔任牧師、教師,最後成為校長,他學會了祖魯語,受當地文化的影響,他反思天主教的教義,最終脫離天主教,並回到德國,在德國他很快結婚,在維也納學習心理分析,後來加入了心理分析學會,1973年他前往美國受教於Arthur Janov,並受到Eric Berne的Transactional Analysis影響,1993年和Weber合作出版了第一本書Zweierlei Glück(意思是“第二次機會”),接下來的15年裡他出版了30本書,並在世界各地旅行、講座,開辦學習班和訓練課程,但學術界並不認同他的理論,他和第二任妻子Maria Sophie Hellinger開辦了海寧格學校。

著作有:

 海寧格自傳訪談錄》

 愛的序位》

 家族星座治療:海寧格的系統心理療法》

 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

 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

 心靈之藥:身心疾病之系統排列輔導實例》

 內在之旅:海寧格獨特的靜心》

 成功的序位:企業心管理》

 成功的人生:擁抱生命、享受成功》

 遇見真理》

 再見耶穌~海寧格談成功的思維》

        簡介現象學:phenomenology,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胡塞爾深受波查諾(B.Bolzano, 1781-1848)之「真理自身」,即超越時空與個人之絕對、又普遍的客觀存在者的理念影響,而提出對意識本質的研究,或描述先驗的、絕對的認識之根本與法則,他稱之為「現象學」,胡塞爾思想發展的第一個重要轉折點的標誌是《邏輯研究》(Logical Investigations),這本書是近當代哲學最重要的著作之一,為哲學的發展在本體論和認識論之間開拓了新的道路,在它的感召下,大批思想家匯集到“回到事物本身”(Zurück zu den Sachen selbst)的大旗下,其中包括莫里茨·蓋格(Moritz Geiger)、亞力山大·普凡德爾(Alexander Pfaender)、馬克斯·舍勒(Max Scheler)、奧斯卡·貝克(Oscar Becker)、特奧多爾·康拉德(Theodor Conrad)等人,此外還有大批哲學家,雖然並非嚴格意義上的現象學家,他們的思想也受到了現象學的很大影響,其中就包括薩特、海德格爾、梅洛-龐蒂、伽達默爾等等重要哲學家,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現象學通過他們的演繹發展,仍然活躍於當代的思想界成為當代哲學的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現象學強調對直接直觀和經驗感知的區分,認為哲學(或至少是現象學)的主要任務是釐清二者之間的關聯,並且在直觀中獲得對本質的認識,如胡塞爾在《哲學與現象學研究年鑑》創刊號的前言中所稱:“將各個編者聯合在一起並且甚至在所有未來的合作者那裡都應當成為前設的東西,不應是一個學院系統,而毋寧說是一個共同的信念:只有通過向直觀的原本源泉以及在此源泉中汲取的本質洞察的回覆,哲學的偉大傳統才能根據概念和問題而得到運用,只有通過這一途徑,概念才能得到直觀的澄清,問題才能在直觀的基礎上得到新的提出,爾後也才能得到原則上的解決。”

        現象學首先是一種方法,即從直接直觀和先驗本質中提取知識的途徑,在方法之外,現象學在研究對像上找到了連接心理學和邏輯學的中間地帶,為「純粹邏輯學」找到了根基,另一方面,在研究途徑上,現象學找到了實證主義和形上學之間的一條道路,被胡塞爾本人稱為「先驗的經驗主義」,最基本形式的現象學,嘗試為通常認為主觀性觀點的客觀性研究創造條件約束:關注(consciousness)和關注體驗的概念,比如判斷,理解和情感,儘管現象學尋求成為科學的,它沒有嘗試從臨床心理學或者神經學角度來研究關注,相反,它尋求通過系統直覺去決定關注和關注體驗的基礎屬性和結構,胡塞爾在他師從的哲學家、心理學家,弗朗茲·布倫塔諾(Franz Brentano)和卡爾·斯圖姆夫(Carl Stumpf)的講座和著作中催生了現象學說的很多重要的概念,一個胡塞爾從布倫塔諾借鑒的現象學的重要元素就是意向性(intentionality,通常也被稱作aboutness),指出關注總是某些特定關注(consciousness of something),關注對象自己被稱作意向對象,並且常常以不同方式用來代替關注,比如理解、記憶、關聯和延伸,直觀等,通過這些不同的意向性,雖然都具有不同結構和不同的方式存在於對此物的意向中,一個對象仍然成為同一個相同個體;針對相同意向對象的意向性在直覺中,就是立即生成的此對象物的附屬性和最後對它的記憶。

        簡介胡塞爾:德語:Edmund Gustav Albrecht Husserl,1859年4月8日-1938年4月26日,著名德國哲學家,現象學之父,同時亦被譽為近代最偉大哲學家之一,胡塞爾生於捷克摩拉維亞地區的小鎮普羅斯涅茲,出身於一個猶太人家庭。作為弗朗茲·布倫塔諾及卡爾·斯圖姆夫的學生,他影響了伊迪·斯坦因  奧伊根·芬克、 馬丁·海德格爾、 讓·保羅·薩特及莫里斯·梅洛-龐蒂,因為何曼曾接觸胡塞爾,所以鍾情於學院派邏輯,自1886年,他在哈勒大學以導師身份(相當於副教授)教授哲學,並於1887年,他開始相信基督教並且加入了路德會 ,同年結婚,並在此育有兩兒一女,1901年至1916年,他分別在哥廷根大學及弗萊堡大學擔任教授,直到1928年退休為止,退休後胡塞爾仍然利用弗萊堡大學圖書館來繼續他的研究及著作,直到他的得意門徒海德格爾擔任校長時,以胡塞爾的猶太人血統為理由禁止胡塞爾進入為止。胡塞爾認為,與羅素及懷德海一樣,算術實際上是「先驗」科學,不同的是,羅素與懷德海的分析基礎是邏輯學,胡塞爾則是發展出全新的哲學方法,來探究必然真理的性質,他稱之為「現象學」( phenomenology )。胡塞爾將現象學定義為對意識本質結構的科學研究,但現象學並不代表表象與根本實在之間存在著對立(「現象學」源自於希臘文,意指「表象」,康德曾用「現象」一詞指稱我們的經驗世界,胡塞爾認為藉由描述意識結構,可以找到確定性,其中包括他身為數學家時不斷尋求的算術基礎,為此,胡塞爾描述了現象學的觀點:意識被視為一種「意向」,也就是說,意識總是朝向某個客體,不管它是物質的,還是跟數學一樣是「觀念的」,要獲得現象學的觀點,必須透過一連串的現象「還原」,亦即描述意識的本質特徵(即意識的「意義」),胡塞爾認為這些意義(與康德的範疇相同)是普世與必然的,同時也反對歐洲(與美國)哲學瀰漫一股「相對主義」風潮。胡塞爾晚年時,納粹已逐漸掌握德國政局,世界也戰雲密布,因此,胡塞爾對人類知識的興趣,也轉而朝向社會層面與「存在」層面,同時也警告,歐洲文明將因相對主義與非理性主義的猖獗而陷入「危機」(同一時間,維也納的邏輯實證論者也提出相同的警告)。

        簡介心理治療:Psychotherapy,是由經過受過心理治療專業訓練並通過考核的人員,主要是心理師以及接受心理治療訓練的精神科醫師,以一種獨特的人際關係來協助患者(或稱當事人、案主、個案)處理心理問題、減輕主觀痛苦經驗、醫治精神疾病及促進心理健康、個人成長,心理治療一般是基於心理治療理論及相關實證研究(主要是諮詢心理學、臨床心理學和精神病學 )而建立的治療系統,以建立關係、對話、溝通、深度自我探索、行為改變等的技巧來達到治療目標,例如改善受助者的心理健康或減輕精神疾病 徵狀等。心理治療有多個不同學派,而且不斷發展中,不同學派之間對學派之劃分也有歧異,即使有經驗的治療師也無法熟稔所有學派的治療方式,美國著名的精神科經典教材Synopsis of Psychiatry和英國牛津出版的精神科教科書也沒有一致的分類法,英國系統的分類方式:

精神分析:由弗洛依德創立,主要目標為揭示潛意識的焦慮 ,主要技巧包括自由聯想 (free association)、 轉移和反轉移 (transference and counter-transference)、 夢境解析(dream analysis)等。

榮格的分析心理學 :由榮格創立,主要技巧如沙遊 (sandplay), 藝術治療大多以榮格的理論為基礎。

阿德勒精神分析學派:由阿德勒所創立,主要目標為減少自卑 (inferiority) ,主要技巧包括:分析家庭系統排列 (family constellation), 生活風格等。

動力取向心理治療:儘管精神分析學者不認為精神分析是精神動力學派其中一支,但大多數治療師仍同意精神分析是動力取向的始祖。

行為治療,如係統減敏法和厭惡療法等等

認知行為治療,包括認知治療 (CT)和理性情緒行為治療 (REBT)以及Behavioral Modification

案主中心治療,由羅哲斯從人本主義中發展出來的心理治療

團體心理治療

家庭治療與性治療

完形治療

會心治療

心理劇

語言治療

原始療法

存在主義治療:亞隆(Irvin Yalom)提出,與其說是提供具體治療技巧,不如說是提供治療者一個觀點。

  

 

 

 

 

 

芳的家族排列插畫創作~靈性家族排列的新涵義臣服於道、一切如是,沒有批判、沒有擔心顧慮、摒除先入為主的成見

11813304_1036495003029397_4733289391818091778_n  

家庭系統排列療法創辦人,德國海寧格

 01300536565150137218401409062_s  getImage

海寧格的著作

images-1.jpeg Unknown-1.jpeg  

現象學於1900年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創立   

 1414850058-3628558876_m DefaultImage.jsp DefaultImage-1.jsp  images-2

fang2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芳的家族排列插畫創作~一切就是這樣生命的源頭,緊捉住我們,完成某些事,然後釋放我們,回歸源頭,有適當的時間和秩序,因此,與這個移動和諧吧!

 

 

 

 

      不論是「家族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s) 或是進化版的「靈性家庭排列」,首先我們都要明白一個自然規律,那就是在生命誕生的同時,也是在向死亡移動,最終要回歸到生命的源頭,對此海寧格認為在靈魂的深層中,有一種邁向死亡與亡者的傾向。這是一種非常柔和與深沉的移動,整個生命的移動是要回歸它的源頭,那是生命的起源。在這個柔和與深沉的移動當中,我們可以看到那比我們所謂的幸福更加偉大、更有深度,誰能與這份移動共進退,便能夠與萬事萬物,和諧共處(《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p303)。

      事實上,整個生命之流的過程,就是生命來自一處不知名的遠方,流經我們身旁,事實上並不是我們緊捉住生命,而是生命緊捉住我們。生命的源頭把我們捉緊,利用我們完成某些事然後釋放我們,讓我們回歸源頭,一切就是這樣。當生命緊捉我們,便是要求我們同意靈魂的移動,如此一來,不論是生命的開始或是終結,我們都是處於和諧之中。這份引發出生命,又再回歸源頭的移動,是跟隨著適當的時間和秩序。(《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p304)。

      海寧格他所採用的方法稱之為洞見的現象學,或敞開的現象學,現象學phenomenology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

    創作一切就是這樣生命的源頭,緊捉住我們,完成某些事,然後釋放我們,回歸源頭,有適當的時間和秩序,因此,與這個移動和諧吧!這幅畫,在一切就是這樣生命的源頭,緊捉住我們,完成某些事,然後釋放我們,回歸源頭,有適當的時間和秩序,因此,與這個移動和諧吧!的字句上方,是一片光明的雲層,下方有個時鐘和階梯。

     簡介家族排列現象學運作的方法:家族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是心理諮詢治療領域的一個方法,多用於家庭治療,由德國伯特·海寧格(Bert Hellinger)最早研究發展起來的,家族系統排列是系統排列(Systemic Constellation)的一種另有組織系統排列等,系統排列是通過現象學方法探究問題的根源和解決方法。在海寧格認為「家族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s)與心理治療有本質上的差異,他說”我的工作是要讓重要的本質呈現出來,而不僅局限於表面,例如:若要治療疾病,有哪些需要的動力要揭露。所以家族排列在本質上就和心理治療有所差異。”(《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p18),”這已經不算是心理治療了,它遠遠超過心理治療的範疇。它是應用哲學、生命學院。如果我們試著將之定義為某種心理治療的學派,它會像水一樣從手中流掉,而我們會徹底地錯過。” (《 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p284),海寧格他所採用的方法稱之為洞見的現象學,或敞開的現象學,現象學phenomenology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在《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對於現象學的求知途徑,海寧格說道”我在用的是現象學的心理治方法。現象學是一套很古老的哲學方法,要有高度的自律才能運用這個方法。…其運作方式是沒有任何目的性與畏懼之心,只是投身於一項事情之中,並且忘記一切相關的資料。有如置身在黑暗當中,靜觀其變,在剎那間便能洞悉事最重要之處。”(p6~8),而”每一個家庭都有一份記憶力,能從記憶中揭曉出來的便是一份恩賜。可是那些呈現出來的東西的背後,仍然隱藏著某些神秘的本質...我們只能利用顯現出來的現象做一點事,...呈現出來的現象不會將隱閉、埋藏的核心本質全數透露,總是帶著點到即止的味道,可是我們的見解常常遠離所呈現出來的現象,當我們建立了某些見解,並堅持主觀的態度,就會阻礙我們獲取知識。”(《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p18)。所以在家族排列的現象學運作方法,應該是把焦點從求助者和他的家庭,轉而投入到更廣闊的靈魂,去領會解決之道,使自己得到淨化。在《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海寧格說道”現象學運作方法是,把焦點由近而遠,由狹隘而廣闊。意即,治療師不只把目光投射在包圍著求助者及他的家庭上,而應把目光投射在包圍著求助者的能量場和更共同的靈魂上,為它們服務。對問題的認知、可能的解決方法,往往來自與廣闊的能量場與更偉大的靈魂的連結。上去領會解決之道…更偉大的靈魂會把具有解決、有治療的畫面、句子以及步驟,通過感知顯現出來。…剎那間,一幅畫面、一個字或一句話會出現,會幫助他走下一步,…過程就是通過現象學的態度,接觸靈魂的多重層次,以極中精神的等待代替行動”(p246)

     簡介靈魂:Soul,在很多宗教思想都存在,指生命體中非物質的組成部分,許多宗教都認為,靈魂居於人或其他物質軀體之內,並對之起主宰作用,是一種超自然現象;大多數信仰都認為亦可脫離這些軀體而獨立存在,也有認為靈魂是永恆不滅的,不同的宗教和民族對靈魂有不同的解釋。部分科學家認為靈魂是主宰人的思想、行為、精神、感情等潛意識的一種未知的非物質因素,每一個人都有他獨特的靈魂,並能伴隨著其成長發生變化,隨著個體的死亡消失。  

     簡介家族:指基於血緣、婚姻、生命共同體構成的利益集團,通常表現為以一個家庭為主構成的中心,如東亞社會的財團,多以一個家庭為背景所形成的企業集團;有時幫派內的不同派係也以家族稱之。漢語“家族”小範圍內有時和宗族混淆使用,但其家族特徵表現為同一“姓氏”,以一個家庭為中心,中心家庭為家族共同祖先或家族中心人物。漢字“家族”在日語裡的意思是“家人”,這和中文意思有一定區別。

     簡介家庭(族)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是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領域的一個方法,多用於家庭治療,該方法由德國心理學家伯特·海寧格(Bert Hellinger)最早研究發展起來的,家族系統排列是系統排列(Systemic Constellation)的一種(另有組織系統排列等),系統排列是通過現象學方法探究問題的根源和解決方法。海寧格發現在家庭系統中,有一些不易被人們意識到的動力,操控著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很多人的心身問題,其實都是家庭「牽連」造成的,將「牽連」的原因顯露出來,往往能找出化解的方法,家族系統排列(系統排列的一個子應用)是一種體驗程序,目的在於釋放和解決人自身和人與人之間的深層壓力,該程序的發展可以追溯到哲學家和臨床醫學家,包括現象學之父埃德蒙德·胡塞爾 、跨代系統思想先驅Ivan Boszormenyi-Nagy、發展出家庭雕塑(系統排列雛型)的維吉尼亞·薩提爾以及貝爾特·海靈格,在過去十年中,全世界的從業者都對這項方法進行了進一步的改進和發展,包括精神病學家(德國的Gunthard Weber和Albrecht Mahr、澳大利亞的Chris Walsh)、心理學家(德國的Hunter Beaumont、挪威的Marta Thorsheim、美國的Edward Lynch和Dan Booth Cohen、英國的Judith Hemming),以及許多另類療法的提供者。「家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s)這個術語首次由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用在不太一樣的語境中,用來指每一個個體屬於(並聯結於)家庭系統中他與其他家人的關係。進行的方法與程序,是排列師指導參加工作坊的人,由求助者所面臨的困境,尋求解決之道,在場成員輪流做代表,在活動中進行系統排列。在簡短介紹之後,排列師建議哪些人或事物將在系統排列中被代表,通常一個是案主的代表,一個或多個家庭成員的代表,有時還有抽象概念(比如抑鬱)的代表,或國家的代表。案主從小組人群中挑選代表,按照當時的感覺來安排各個代表的位置,然後坐下觀察。各個代表靜靜地站著幾分鐘,不同於心理表演治療法,代表不用演戲、擺造型或扮演角色。在安排代表的位置,以及後續的步驟中,特別強調直覺,這是為了利用精神病學家Albrecht Mahr 所描述的認知場(Knowing Field)(Mahr 1999),認知場可以引導參與者感知到並用語言表達出他們所代表的那個真正的家庭成員的感情和感覺,現在還沒有完全理解代表為什麼能夠感知的機制,代表對其所代表的人只有一點了解或根本就不了解,儘管如此,代表通常能體驗到對系統排列有用的感情或生理感覺。排列師可以要求每個代表描述他有何感覺,此時,從代表所體現出來的空間關係和感覺中,導師、案主、小組成員就可感知到一些對於當事人個人問題有關的信息。治療辦法一般是重新安排代表的位置、應導師要求大聲地說出一些句子,如果在新的位置上或者說話後,代表沒有感覺好一點,他們可以再次移動,或者試著說一些其他的話,有時系統排列會在完全解決事情之前結束。當每一位代表在其位置上感覺很好,並且其他代表也同意,便實現了解決方法,這就是以一種抽象的方式解決了所面臨的問題。在發現治療解決辦法的過程中,小組成員感覺不對或產生負面感覺的位置佈局是導師需要特別注意的,這種位置佈局可代表案主家庭成員之間的系統性糾纏,在諸如謀殺、自殺、童年喪母、父母或兄弟姊妹早亡、戰爭、自然災害、移民或辱罵引起未解決的心理創傷,困擾家庭時,系統性糾纏就出現了,支持者主張,即使現在受到影響的人已經不知道過去發生的那些事件,這些事件所造成的負面遺產也能夠轉給下一代,精神病學家Ivan Boszormenyi-Nagy 稱此現象為無形忠誠(Böszörményi-Nagy & Spark 1973)

        海寧格自己在《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中對家族系統排列,是這樣定義的"「家族系統排列」是什麼意思?這個詞彙描述出排列家族成員的過程。個案從團體中挑人,代表家族中某些重要的成員,如父母、兄弟姊妹、個案本身。然後個案排列出代表間的相互關係這就是「家族系統排列」。接著會發生什麼事呢?雖然代表者!不認識他們所代表的人,突然間卻有了「被代表人」的感受。家族系統排列的經驗告訴我們,在某個心靈場域內,人人都和更偉大的整體連結。每個家族成員都出現在這個心靈場域內,連死者也是,場域中人人都和其他人融合一致,...雖然他們不一定在理智上能意識到這點,不過他們的行為和情感則清楚地表現出這點。家族系統排列裡,這些連結的深度將會逐漸顯露。進行家族系統排列時,我們也會在心靈場域中接收到洞見和訊息。每個家人都生活在一個更大的共同心靈裡,它看顧著所有家族成員,和其他透過命運而相連的人。它遵循某種法則,也強制執行這些法則,這為家族成員帶來深遠的影響和後果。"(p284~285)。

        簡介伯特·海寧格:Anton Hellinger,1925年12月16日-,是實行家庭系統排列療法的德國心理治療師,今年來他的著作也擴展至精神靈性運動領域,在世界各地都有一些支持者踐行他的理論,該療法是否有效存在爭議,海寧格本人也是有爭議的人物,海寧格生於一個德國天主教家庭,他說其父母的天主教信仰抵制了國家主義的影響,10歲時他進入天主教修道院學校,受洗,成為牧師前往南非傳教,希特勒青年團招募他加入,但他拒絕,1942年他被招募入伍,在西線作戰,1945年在比利時被盟軍俘虜,他逃出戰俘營回到德國,化名避入天主教修道院,他在維爾茨堡大學大學學習哲學和神學,成為一名神父,1950年代,他去到南非祖魯地區傳教,期間在南方大學得到學士學位和大學教育文憑,獲得了在公立高中教學的資格,他在南非待了16年,擔任牧師、教師,最後成為校長,他學會了祖魯語,受當地文化的影響,他反思天主教的教義,最終脫離天主教,並回到德國,在德國他很快結婚,在維也納學習心理分析,後來加入了心理分析學會,1973年他前往美國受教於Arthur Janov,並受到Eric Berne的Transactional Analysis影響,1993年和Weber合作出版了第一本書Zweierlei Glück(意思是“第二次機會”),接下來的15年裡他出版了30本書,並在世界各地旅行、講座,開辦學習班和訓練課程,但學術界並不認同他的理論,他和第二任妻子Maria Sophie Hellinger開辦了海寧格學校。

著作有:

 海寧格自傳訪談錄》

 愛的序位》

 家族星座治療:海寧格的系統心理療法》

 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

 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

 心靈之藥:身心疾病之系統排列輔導實例》

 內在之旅:海寧格獨特的靜心》

 成功的序位:企業心管理》

 成功的人生:擁抱生命、享受成功》

 遇見真理》

 再見耶穌~海寧格談成功的思維》

        簡介現象學:phenomenology,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胡塞爾深受波查諾(B.Bolzano, 1781-1848)之「真理自身」,即超越時空與個人之絕對、又普遍的客觀存在者的理念影響,而提出對意識本質的研究,或描述先驗的、絕對的認識之根本與法則,他稱之為「現象學」,胡塞爾思想發展的第一個重要轉折點的標誌是《邏輯研究》(Logical Investigations),這本書是近當代哲學最重要的著作之一,為哲學的發展在本體論和認識論之間開拓了新的道路,在它的感召下,大批思想家匯集到“回到事物本身”(Zurück zu den Sachen selbst)的大旗下,其中包括莫里茨·蓋格(Moritz Geiger)、亞力山大·普凡德爾(Alexander Pfaender)、馬克斯·舍勒(Max Scheler)、奧斯卡·貝克(Oscar Becker)、特奧多爾·康拉德(Theodor Conrad)等人,此外還有大批哲學家,雖然並非嚴格意義上的現象學家,他們的思想也受到了現象學的很大影響,其中就包括薩特、海德格爾、梅洛-龐蒂、伽達默爾等等重要哲學家,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現象學通過他們的演繹發展,仍然活躍於當代的思想界成為當代哲學的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現象學強調對直接直觀和經驗感知的區分,認為哲學(或至少是現象學)的主要任務是釐清二者之間的關聯,並且在直觀中獲得對本質的認識,如胡塞爾在《哲學與現象學研究年鑑》創刊號的前言中所稱:“將各個編者聯合在一起並且甚至在所有未來的合作者那裡都應當成為前設的東西,不應是一個學院系統,而毋寧說是一個共同的信念:只有通過向直觀的原本源泉以及在此源泉中汲取的本質洞察的回覆,哲學的偉大傳統才能根據概念和問題而得到運用,只有通過這一途徑,概念才能得到直觀的澄清,問題才能在直觀的基礎上得到新的提出,爾後也才能得到原則上的解決。”

        現象學首先是一種方法,即從直接直觀和先驗本質中提取知識的途徑,在方法之外,現象學在研究對像上找到了連接心理學和邏輯學的中間地帶,為「純粹邏輯學」找到了根基,另一方面,在研究途徑上,現象學找到了實證主義和形上學之間的一條道路,被胡塞爾本人稱為「先驗的經驗主義」,最基本形式的現象學,嘗試為通常認為主觀性觀點的客觀性研究創造條件約束:關注(consciousness)和關注體驗的概念,比如判斷,理解和情感,儘管現象學尋求成為科學的,它沒有嘗試從臨床心理學或者神經學角度來研究關注,相反,它尋求通過系統直覺去決定關注和關注體驗的基礎屬性和結構,胡塞爾在他師從的哲學家、心理學家,弗朗茲·布倫塔諾(Franz Brentano)和卡爾·斯圖姆夫(Carl Stumpf)的講座和著作中催生了現象學說的很多重要的概念,一個胡塞爾從布倫塔諾借鑒的現象學的重要元素就是意向性(intentionality,通常也被稱作aboutness),指出關注總是某些特定關注(consciousness of something),關注對象自己被稱作意向對象,並且常常以不同方式用來代替關注,比如理解、記憶、關聯和延伸,直觀等,通過這些不同的意向性,雖然都具有不同結構和不同的方式存在於對此物的意向中,一個對象仍然成為同一個相同個體;針對相同意向對象的意向性在直覺中,就是立即生成的此對象物的附屬性和最後對它的記憶。

        簡介胡塞爾:德語:Edmund Gustav Albrecht Husserl,1859年4月8日-1938年4月26日,著名德國哲學家,現象學之父,同時亦被譽為近代最偉大哲學家之一,胡塞爾生於捷克摩拉維亞地區的小鎮普羅斯涅茲,出身於一個猶太人家庭。作為弗朗茲·布倫塔諾及卡爾·斯圖姆夫的學生,他影響了伊迪·斯坦因  奧伊根·芬克、 馬丁·海德格爾、 讓·保羅·薩特及莫里斯·梅洛-龐蒂,因為何曼曾接觸胡塞爾,所以鍾情於學院派邏輯,自1886年,他在哈勒大學以導師身份(相當於副教授)教授哲學,並於1887年,他開始相信基督教並且加入了路德會 ,同年結婚,並在此育有兩兒一女,1901年至1916年,他分別在哥廷根大學及弗萊堡大學擔任教授,直到1928年退休為止,退休後胡塞爾仍然利用弗萊堡大學圖書館來繼續他的研究及著作,直到他的得意門徒海德格爾擔任校長時,以胡塞爾的猶太人血統為理由禁止胡塞爾進入為止。胡塞爾認為,與羅素及懷德海一樣,算術實際上是「先驗」科學,不同的是,羅素與懷德海的分析基礎是邏輯學,胡塞爾則是發展出全新的哲學方法,來探究必然真理的性質,他稱之為「現象學」( phenomenology )。胡塞爾將現象學定義為對意識本質結構的科學研究,但現象學並不代表表象與根本實在之間存在著對立(「現象學」源自於希臘文,意指「表象」,康德曾用「現象」一詞指稱我們的經驗世界,胡塞爾認為藉由描述意識結構,可以找到確定性,其中包括他身為數學家時不斷尋求的算術基礎,為此,胡塞爾描述了現象學的觀點:意識被視為一種「意向」,也就是說,意識總是朝向某個客體,不管它是物質的,還是跟數學一樣是「觀念的」,要獲得現象學的觀點,必須透過一連串的現象「還原」,亦即描述意識的本質特徵(即意識的「意義」),胡塞爾認為這些意義(與康德的範疇相同)是普世與必然的,同時也反對歐洲(與美國)哲學瀰漫一股「相對主義」風潮。胡塞爾晚年時,納粹已逐漸掌握德國政局,世界也戰雲密布,因此,胡塞爾對人類知識的興趣,也轉而朝向社會層面與「存在」層面,同時也警告,歐洲文明將因相對主義與非理性主義的猖獗而陷入「危機」(同一時間,維也納的邏輯實證論者也提出相同的警告)。

       簡介心理治療:Psychotherapy,是由經過受過心理治療專業訓練並通過考核的人員,主要是心理師以及接受心理治療訓練的精神科醫師,以一種獨特的人際關係來協助患者(或稱當事人、案主、個案)處理心理問題、減輕主觀痛苦經驗、醫治精神疾病及促進心理健康、個人成長,心理治療一般是基於心理治療理論及相關實證研究(主要是諮詢心理學、臨床心理學和精神病學 )而建立的治療系統,以建立關係、對話、溝通、深度自我探索、行為改變等的技巧來達到治療目標,例如改善受助者的心理健康或減輕精神疾病 徵狀等。心理治療有多個不同學派,而且不斷發展中,不同學派之間對學派之劃分也有歧異,即使有經驗的治療師也無法熟稔所有學派的治療方式,美國著名的精神科經典教材Synopsis of Psychiatry和英國牛津出版的精神科教科書也沒有一致的分類法,英國系統的分類方式:

精神分析:由弗洛依德創立,主要目標為揭示潛意識的焦慮 ,主要技巧包括自由聯想 (free association)、 轉移和反轉移 (transference and counter-transference)、 夢境解析(dream analysis)等。

榮格的分析心理學 :由榮格創立,主要技巧如沙遊 (sandplay), 藝術治療大多以榮格的理論為基礎。

阿德勒精神分析學派:由阿德勒所創立,主要目標為減少自卑 (inferiority) ,主要技巧包括:分析家庭系統排列 (family constellation), 生活風格等。

動力取向心理治療:儘管精神分析學者不認為精神分析是精神動力學派其中一支,但大多數治療師仍同意精神分析是動力取向的始祖。

行為治療,如係統減敏法和厭惡療法等等

認知行為治療,包括認知治療 (CT)和理性情緒行為治療 (REBT)以及Behavioral Modification

案主中心治療,由羅哲斯從人本主義中發展出來的心理治療

團體心理治療

家庭治療與性治療

完形治療

會心治療

心理劇

語言治療

原始療法

存在主義治療:亞隆(Irvin Yalom)提出,與其說是提供具體治療技巧,不如說是提供治療者一個觀點。

  

 

 

 

 

芳的家族排列插畫創作~一切就是這樣生命的源頭,緊捉住我們,完成某些事,然後釋放我們,

回歸源頭,有適當的時間和秩序,因此,與這個移動和諧吧!

  11792030_1036876366324594_7899045285181247490_o  

      

家庭系統排列療法創辦人,德國海寧格

Unknown-3.jpeg  

海寧格的著作

images-1.jpeg Unknown-1.jpeg  

現象學於1900年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創立   

1414850058-3628558876_m DefaultImage.jsp DefaultImage-1.jsp  

fang2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芳的家族排列插畫創作~靈性家族排列心靈深處愛的力量展現

 

 

 

 

 

     「靈性家族排列」是「家族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s)的進一步發展成果,在海寧格大量的排列經驗工作中發現了「愛的序位」模式,在「愛的序位」指引下排列治療師找到下一步的走向,接著靈魂和靈性就會登場,自行運作,排列治療師退出不干涉,全神貫注在排列裡,在某個瞬間,就會知道自己該做些什麼,在那個時間點插手干預,他的所做所為並非來自個人判斷,而是和心靈移動和諧一致所產生的結果,他在《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說道”所謂的「靈性家族排列」是家族系統排列工作再進化的結果。從一開始進行此工作,就很明顯地發現代表者能擁有真實家族成員的感受。多年來大量的排列經驗形成了許多特定的模式或說「愛的序位」。…有了愛的序位提點,帶領者可以找到下一步該怎麼走。不過經過一段時間之後,靈魂和靈性就會在排列中登場,合理的下一步就會變成:給靈魂和靈性足夠的空間去運作。這樣做之後,排列進行的模式以及獲得的解答,都將十分不同。進行家族系統排列時,常常會看到助人者退讓出空間,完全不干涉,讓排列自行發生。但這並不表示助人者是被動的。事實上,助人者必須全然貫注在排列裡,某個瞬間裡就會知道自己該做些什麼,於是在那個時間點裡插手干預。助人者和排列中所發生的每一件事緊緊相連,在正確的時間點出手。助人者的所做所為並非來自於自身的判斷,而是和心靈移動和諧一致所產生的結果。這種概念嚇到許多助人者,因為他們再也不能踏著事先預定好的步伐進行排列。他們必須把自己和排列交託給更偉大的存在,所以說有些人比較喜歡使用原本熟悉的排列程序。”(p300~301)。

      「靈性家族排列」中的靈魂的移動,在他認為是一股來自心靈深處帶著愛的移動力量,接受所有人、事、物的本來面貌,他曾提出三個"良知"意識類型:(1)個人良知、(2)集體良知、(3)靈性良知,在他認為”個人良知”與”集體良知”都有局限性,唯有”靈性良知”才能將人的關係帶上全然之愛的道路,而”靈性良知”會回應於”心靈的移動”, 而”心靈的移動”的本質是一股來自心靈深處帶著愛的移動力量,接受所有人、事、物的本來面貌。而靈性良知則與這股力量一致,以所有人、事、物的本來的面貌去接受它們並給予同等的關懷。(《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p108)。

     靈魂的移動是從初期的家族排列發展而來的,在操作上,海寧格說道”個案從團體中挑人,代表家族中某些重要的成員,如父母、兄弟姊妹、個案本身。然後個案排列出代表間的相互關係這就是「家族系統排列」。” (《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p284),後來發現產生許多問題,海寧格對此說道”對心靈移動的了解,是與家族排列有緊密的聯繫。家族排列初期的習慣做法是,每當治療師做了一些排列變動後,便問每一位代表的感覺,治療師接下來的工作步驟,就是依據這些感覺進行。因此,他是被代表的感覺影響,失去自主而無法集中。如果代表投入便會順利成功。可是代表們又往往感受到治療師的不安,反而作出迎合的話語,排列工作便會失去方向,最後落得一片混亂” (《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p252)。他認為活著的身體是受靈魂指揮著,靈魂的背後有一種高於靈魂的力量指揮著,這種力量遵循著某種律則,其中之一就是”靈魂無法忍受被排斥”,海寧格在《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對此說道”在靈魂之上還有「人類的心靈」。心靈的獨有特質,就是不受任何事物限制”(p282)。

      在海寧格認為他的「家族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s)與心理治療是有本質上的差異,他說”我的工作是要讓重要的本質呈現出來,而不僅局限於表面”(《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p18),”這已經不算是心理治療了,它遠遠超過心理治療的範疇。它是應用哲學、生命學院。如果我們試著將之定義為某種心理治療的學派,它會像水一樣從手中流掉,而我們會徹底地錯過。” (《 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p284),海寧格他所採用的方法稱之為洞見的現象學,或敞開的現象學,現象學phenomenology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

     創作靈性家族排列心靈深處愛的力量展現這幅畫,在靈性家族排列心靈深處愛的力量展現的字句上方有個坐椅,和彩虹的眼睛,下方有一個伸出手臂展現肌肉的男子。

     簡介家族排列現象學運作的方法:家族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是心理諮詢治療領域的一個方法,多用於家庭治療,由德國伯特·海寧格(Bert Hellinger)最早研究發展起來的,家庭系統排列是系統排列(Systemic Constellation)的一種另有組織系統排列等,系統排列是通過現象學方法探究問題的根源和解決方法。在海寧格認為「家庭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s)與心理治療有本質上的差異,他說”我的工作是要讓重要的本質呈現出來,而不僅局限於表面,例如:若要治療疾病,有哪些需要的動力要揭露。所以家族排列在本質上就和心理治療有所差異。”(《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p18),”這已經不算是心理治療了,它遠遠超過心理治療的範疇。它是應用哲學、生命學院。如果我們試著將之定義為某種心理治療的學派,它會像水一樣從手中流掉,而我們會徹底地錯過。” (《 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p284),海寧格他所採用的方法稱之為洞見的現象學,或敞開的現象學,現象學phenomenology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在《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對於現象學的求知途徑,海寧格說道”我在用的是現象學的心理治方法。現象學是一套很古老的哲學方法,要有高度的自律才能運用這個方法。…其運作方式是沒有任何目的性與畏懼之心,只是投身於一項事情之中,並且忘記一切相關的資料。有如置身在黑暗當中,靜觀其變,在剎那間便能洞悉事最重要之處。”(p6~8),而”每一個家庭都有一份記憶力,能從記憶中揭曉出來的便是一份恩賜。可是那些呈現出來的東西的背後,仍然隱藏著某些神秘的本質...我們只能利用顯現出來的現象做一點事,...呈現出來的現象不會將隱閉、埋藏的核心本質全數透露,總是帶著點到即止的味道,可是我們的見解常常遠離所呈現出來的現象,當我們建立了某些見解,並堅持主觀的態度,就會阻礙我們獲取知識。”(《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p18)。所以在家族排列的現象學運作方法,應該是把焦點從求助者和他的家庭,轉而投入到更廣闊的靈魂,去領會解決之道,使自己得到淨化。在《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海寧格說道”現象學運作方法是,把焦點由近而遠,由狹隘而廣闊。意即,治療師不只把目光投射在包圍著求助者及他的家庭上,而應把目光投射在包圍著求助者的能量場和更共同的靈魂上,為它們服務。對問題的認知、可能的解決方法,往往來自與廣闊的能量場與更偉大的靈魂的連結。上去領會解決之道…更偉大的靈魂會把具有解決、有治療的畫面、句子以及步驟,通過感知顯現出來。…剎那間,一幅畫面、一個字或一句話會出現,會幫助他走下一步,…過程就是通過現象學的態度,接觸靈魂的多重層次,以極中精神的等待代替行動”(p246)。

     簡介靈魂:Soul,在很多宗教思想都存在,指生命體中非物質的組成部分,許多宗教都認為,靈魂居於人或其他物質軀體之內,並對之起主宰作用,是一種超自然現象;大多數信仰都認為亦可脫離這些軀體而獨立存在,也有認為靈魂是永恆不滅的,不同的宗教和民族對靈魂有不同的解釋。部分科學家認為靈魂是主宰人的思想、行為、精神、感情等潛意識的一種未知的非物質因素,每一個人都有他獨特的靈魂,並能伴隨著其成長發生變化,隨著個體的死亡消失。  

     簡介家族:指基於血緣、婚姻、生命共同體構成的利益集團,通常表現為以一個家庭為主構成的中心,如東亞社會的財團,多以一個家庭為背景所形成的企業集團;有時幫派內的不同派係也以家族稱之。漢語“家族”小範圍內有時和宗族混淆使用,但其家族特徵表現為同一“姓氏”,以一個家庭為中心,中心家庭為家族共同祖先或家族中心人物。漢字“家族”在日語裡的意思是“家人”,這和中文意思有一定區別。

     簡介家庭(族)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是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領域的一個方法,多用於家庭治療,該方法由德國心理學家伯特·海寧格(Bert Hellinger)最早研究發展起來的,家庭系統排列是系統排列(Systemic Constellation)的一種(另有組織系統排列等),系統排列是通過現象學方法探究問題的根源和解決方法。海寧格發現在家庭系統中,有一些不易被人們意識到的動力,操控著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很多人的心身問題,其實都是家庭「牽連」造成的,將「牽連」的原因顯露出來,往往能找出化解的方法,家庭系統排列(系統排列的一個子應用)是一種體驗程序,目的在於釋放和解決人自身和人與人之間的深層壓力,該程序的發展可以追溯到哲學家和臨床醫學家,包括現象學之父埃德蒙德·胡塞爾 、跨代系統思想先驅Ivan Boszormenyi-Nagy、發展出家庭雕塑(系統排列雛型)的維吉尼亞·薩提爾以及貝爾特·海靈格,在過去十年中,全世界的從業者都對這項方法進行了進一步的改進和發展,包括精神病學家(德國的Gunthard Weber和Albrecht Mahr、澳大利亞的Chris Walsh)、心理學家(德國的Hunter Beaumont、挪威的Marta Thorsheim、美國的Edward Lynch和Dan Booth Cohen、英國的Judith Hemming),以及許多另類療法的提供者。「家庭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s)這個術語首次由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用在不太一樣的語境中,用來指每一個個體屬於(並聯結於)家庭系統中他與其他家人的關係。進行的方法與程序,是排列師指導參加工作坊的人,由求助者所面臨的困境,尋求解決之道,在場成員輪流做代表,在活動中進行系統排列。在簡短介紹之後,排列師建議哪些人或事物將在系統排列中被代表,通常一個是案主的代表,一個或多個家庭成員的代表,有時還有抽象概念(比如抑鬱)的代表,或國家的代表。案主從小組人群中挑選代表,按照當時的感覺來安排各個代表的位置,然後坐下觀察。各個代表靜靜地站著幾分鐘,不同於心理表演治療法,代表不用演戲、擺造型或扮演角色。在安排代表的位置,以及後續的步驟中,特別強調直覺,這是為了利用精神病學家Albrecht Mahr 所描述的認知場(Knowing Field)(Mahr 1999),認知場可以引導參與者感知到並用語言表達出他們所代表的那個真正的家庭成員的感情和感覺,現在還沒有完全理解代表為什麼能夠感知的機制,代表對其所代表的人只有一點了解或根本就不了解,儘管如此,代表通常能體驗到對系統排列有用的感情或生理感覺。排列師可以要求每個代表描述他有何感覺,此時,從代表所體現出來的空間關係和感覺中,導師、案主、小組成員就可感知到一些對於當事人個人問題有關的信息。治療辦法一般是重新安排代表的位置、應導師要求大聲地說出一些句子,如果在新的位置上或者說話後,代表沒有感覺好一點,他們可以再次移動,或者試著說一些其他的話,有時系統排列會在完全解決事情之前結束。當每一位代表在其位置上感覺很好,並且其他代表也同意,便實現了解決方法,這就是以一種抽象的方式解決了所面臨的問題。在發現治療解決辦法的過程中,小組成員感覺不對或產生負面感覺的位置佈局是導師需要特別注意的,這種位置佈局可代表案主家庭成員之間的系統性糾纏,在諸如謀殺、自殺、童年喪母、父母或兄弟姊妹早亡、戰爭、自然災害、移民或辱罵引起未解決的心理創傷,困擾家庭時,系統性糾纏就出現了,支持者主張,即使現在受到影響的人已經不知道過去發生的那些事件,這些事件所造成的負面遺產也能夠轉給下一代,精神病學家Ivan Boszormenyi-Nagy 稱此現象為無形忠誠(Böszörményi-Nagy & Spark 1973)

        海寧格自己在《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中對家族系統排列,是這樣定義的"「家族系統排列」是什麼意思?這個詞彙描述出排列家族成員的過程。個案從團體中挑人,代表家族中某些重要的成員,如父母、兄弟姊妹、個案本身。然後個案排列出代表間的相互關係這就是「家族系統排列」。接著會發生什麼事呢?雖然代表者!不認識他們所代表的人,突然間卻有了「被代表人」的感受。家族系統排列的經驗告訴我們,在某個心靈場域內,人人都和更偉大的整體連結。每個家族成員都出現在這個心靈場域內,連死者也是,場域中人人都和其他人融合一致,...雖然他們不一定在理智上能意識到這點,不過他們的行為和情感則清楚地表現出這點。家族系統排列裡,這些連結的深度將會逐漸顯露。進行家族系統排列時,我們也會在心靈場域中接收到洞見和訊息。每個家人都生活在一個更大的共同心靈裡,它看顧著所有家族成員,和其他透過命運而相連的人。它遵循某種法則,也強制執行這些法則,這為家族成員帶來深遠的影響和後果。"(p284~285)。

        簡介伯特·海寧格:Anton Hellinger,1925年12月16日-,是實行家庭系統排列療法的德國心理治療師,今年來他的著作也擴展至精神靈性運動領域,在世界各地都有一些支持者踐行他的理論,該療法是否有效存在爭議,海寧格本人也是有爭議的人物,海寧格生於一個德國天主教家庭,他說其父母的天主教信仰抵制了國家主義的影響,10歲時他進入天主教修道院學校,受洗,成為牧師前往南非傳教,希特勒青年團招募他加入,但他拒絕,1942年他被招募入伍,在西線作戰,1945年在比利時被盟軍俘虜,他逃出戰俘營回到德國,化名避入天主教修道院,他在維爾茨堡大學大學學習哲學和神學,成為一名神父,1950年代,他去到南非祖魯地區傳教,期間在南方大學得到學士學位和大學教育文憑,獲得了在公立高中教學的資格,他在南非待了16年,擔任牧師、教師,最後成為校長,他學會了祖魯語,受當地文化的影響,他反思天主教的教義,最終脫離天主教,並回到德國,在德國他很快結婚,在維也納學習心理分析,後來加入了心理分析學會,1973年他前往美國受教於Arthur Janov,並受到Eric Berne的Transactional Analysis影響,1993年和Weber合作出版了第一本書Zweierlei Glück(意思是“第二次機會”),接下來的15年裡他出版了30本書,並在世界各地旅行、講座,開辦學習班和訓練課程,但學術界並不認同他的理論,他和第二任妻子Maria Sophie Hellinger開辦了海寧格學校。

著作有:

 海寧格自傳訪談錄》

 愛的序位》

 家族星座治療:海寧格的系統心理療法》

 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

 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

 心靈之藥:身心疾病之系統排列輔導實例》

 內在之旅:海寧格獨特的靜心》

 成功的序位:企業心管理》

 成功的人生:擁抱生命、享受成功》

 遇見真理》

 再見耶穌~海寧格談成功的思維》

        簡介現象學:phenomenology,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胡塞爾深受波查諾(B.Bolzano, 1781-1848)之「真理自身」,即超越時空與個人之絕對、又普遍的客觀存在者的理念影響,而提出對意識本質的研究,或描述先驗的、絕對的認識之根本與法則,他稱之為「現象學」,胡塞爾思想發展的第一個重要轉折點的標誌是《邏輯研究》(Logical Investigations),這本書是近當代哲學最重要的著作之一,為哲學的發展在本體論和認識論之間開拓了新的道路,在它的感召下,大批思想家匯集到“回到事物本身”( Zurück zu den Sachen selbst )的大旗下,其中包括莫里茨·蓋格(Moritz Geiger)、亞力山大·普凡德爾(Alexander Pfaender )、馬克斯·舍勒(Max Scheler)、奧斯卡·貝克(Oscar Becker)、特奧多爾·康拉德(Theodor Conrad)等人,此外還有大批哲學家,雖然並非嚴格意義上的現象學家,他們的思想也受到了現象學的很大影響,其中就包括薩特、海德格爾、梅洛-龐蒂、伽達默爾等等重要哲學家,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現象學通過他們的演繹發展,仍然活躍於當代的思想界成為當代哲學的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現象學強調對直接直觀和經驗感知的區分,認為哲學(或至少是現象學)的主要任務是釐清二者之間的關聯,並且在直觀中獲得對本質的認識,如胡塞爾在《哲學與現象學研究年鑑》創刊號的前言中所稱:“將各個編者聯合在一起並且甚至在所有未來的合作者那裡都應當成為前設的東西,不應是一個學院系統,而毋寧說是一個共同的信念:只有通過向直觀的原本源泉以及在此源泉中汲取的本質洞察的回覆,哲學的偉大傳統才能根據概念和問題而得到運用,只有通過這一途徑,概念才能得到直觀的澄清,問題才能在直觀的基礎上得到新的提出,爾後也才能得到原則上的解決。”

        現象學首先是一種方法,即從直接直觀和先驗本質中提取知識的途徑,在方法之外,現象學在研究對像上找到了連接心理學和邏輯學的中間地帶,為「純粹邏輯學」找到了根基,另一方面,在研究途徑上,現象學找到了實證主義和形上學之間的一條道路,被胡塞爾本人稱為「先驗的經驗主義」,最基本形式的現象學,嘗試為通常認為主觀性觀點的客觀性研究創造條件約束:關注(consciousness)和關注體驗的概念,比如判斷,理解和情感,儘管現象學尋求成為科學的,它沒有嘗試從臨床心理學或者神經學角度來研究關注,相反,它尋求通過系統直覺去決定關注和關注體驗的基礎屬性和結構,胡塞爾在他師從的哲學家、心理學家,弗朗茲·布倫塔諾(Franz Brentano)和卡爾·斯圖姆夫(Carl Stumpf)的講座和著作中催生了現象學說的很多重要的概念,一個胡塞爾從布倫塔諾借鑒的現象學的重要元素就是意向性(intentionality,通常也被稱作aboutness),指出關注總是某些特定關注(consciousness of something),關注對象自己被稱作意向對象,並且常常以不同方式用來代替關注,比如理解、記憶、關聯和延伸,直觀等,通過這些不同的意向性,雖然都具有不同結構和不同的方式存在於對此物的意向中,一個對象仍然成為同一個相同個體;針對相同意向對象的意向性在直覺中,就是立即生成的此對象物的附屬性和最後對它的記憶。

        簡介胡塞爾:德語:Edmund Gustav Albrecht Husserl,1859年4月8日-1938年4月26日,著名德國哲學家,現象學之父,同時亦被譽為近代最偉大哲學家之一,胡塞爾生於捷克摩拉維亞地區的小鎮普羅斯涅茲,出身於一個猶太人家庭。作為弗朗茲·布倫塔諾及卡爾·斯圖姆夫的學生,他影響了伊迪·斯坦因  奧伊根·芬克、 馬丁·海德格爾、 讓·保羅·薩特及莫里斯·梅洛-龐蒂,因為何曼曾接觸胡塞爾,所以鍾情於學院派邏輯,自1886年,他在哈勒大學以導師身份(相當於副教授)教授哲學,並於1887年,他開始相信基督教並且加入了路德會 ,同年結婚,並在此育有兩兒一女,1901年至1916年,他分別在哥廷根大學及弗萊堡大學擔任教授,直到1928年退休為止,退休後胡塞爾仍然利用弗萊堡大學圖書館來繼續他的研究及著作,直到他的得意門徒海德格爾擔任校長時,以胡塞爾的猶太人血統為理由禁止胡塞爾進入為止。胡塞爾認為,與羅素及懷德海一樣,算術實際上是「先驗」科學,不同的是,羅素與懷德海的分析基礎是邏輯學,胡塞爾則是發展出全新的哲學方法,來探究必然真理的性質,他稱之為「 現象學」( phenomenology )。胡塞爾將現象學定義為對意識本質結構的科學研究,但現象學並不代表表象與根本實在之間存在著對立(「現象學」源自於希臘文,意指「表象」,康德曾用「現象」一詞指稱我們的經驗世界,胡塞爾認為藉由描述意識結構,可以找到確定性,其中包括他身為數學家時不斷尋求的算術基礎,為此,胡塞爾描述了現象學的觀點:意識被視為一種「意向」,也就是說,意識總是朝向某個客體,不管它是物質的,還是跟數學一樣是「觀念的」,要獲得現象學的觀點,必須透過一連串的現象「還原」,亦即描述意識的本質特徵(即意識的「意義」),胡塞爾認為這些意義(與康德的範疇相同)是普世與必然的,同時也反對歐洲(與美國)哲學瀰漫一股「相對主義」風潮。胡塞爾晚年時,納粹已逐漸掌握德國政局,世界也戰雲密布,因此,胡塞爾對人類知識的興趣,也轉而朝向社會層面與「存在」層面,同時也警告,歐洲文明將因相對主義與非理性主義的猖獗而陷入「危機」(同一時間,維也納的邏輯實證論者也提出相同的警告)。

        簡介心理治療:Psychotherapy,是由經過受過心理治療專業訓練並通過考核的人員,主要是心理師以及接受心理治療訓練的精神科醫師,以一種獨特的人際關係來協助患者(或稱當事人、案主、個案)處理心理問題、減輕主觀痛苦經驗、醫治精神疾病及促進心理健康、個人成長,心理治療一般是基於心理治療理論及相關實證研究(主要是諮詢心理學、臨床心理學和精神病學 )而建立的治療系統,以建立關係、對話、溝通、深度自我探索、行為改變等的技巧來達到治療目標,例如改善受助者的心理健康或減輕精神疾病 徵狀等。心理治療有多個不同學派,而且不斷發展中,不同學派之間對學派之劃分也有歧異,即使有經驗的治療師也無法熟稔所有學派的治療方式,美國著名的精神科經典教材Synopsis of Psychiatry和英國牛津出版的精神科教科書也沒有一致的分類法,英國系統的分類方式:

精神分析:由弗洛依德創立,主要目標為揭示潛意識的焦慮 ,主要技巧包括自由聯想 (free association)、 轉移和反轉移 (transference and counter-transference)、 夢境解析(dream analysis)等。

榮格的分析心理學 :由榮格創立,主要技巧如沙遊 (sandplay), 藝術治療大多以榮格的理論為基礎。

阿德勒精神分析學派:由阿德勒所創立,主要目標為減少自卑 (inferiority) ,主要技巧包括:分析家庭系統排列 (family constellation), 生活風格等。

動力取向心理治療:儘管精神分析學者不認為精神分析是精神動力學派其中一支,但大多數治療師仍同意精神分析是動力取向的始祖。

行為治療,如係統減敏法和厭惡療法等等

認知行為治療,包括認知治療 (CT)和理性情緒行為治療 (REBT)以及Behavioral Modification

案主中心治療,由羅哲斯從人本主義中發展出來的心理治療

團體心理治療

家庭治療與性治療

完形治療

會心治療

心理劇

語言治療

原始療法

存在主義治療:亞隆(Irvin Yalom)提出,與其說是提供具體治療技巧,不如說是提供治療者一個觀點。

  

 

 

 

 

芳的家族排列插畫創作~靈性家族排列心靈深處愛的力量展現

11059914_1032185620127002_557700988292783629_n  

家族系統排列療法創辦人,德國海寧格

RTEmagicC_BS-2012-9778_01.jpg  

海寧格的著作

images-1.jpeg  Unknown-1.jpeg  images.jpeg

現象學於1900年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創立 

 1414850058-3628558876_m DefaultImage.jsp DefaultImage-1.jsp  images-2

 

 

fang2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芳的家族排列插畫創作~成功運用「看穿表象,遇見本質」的靈性家庭排列助人者,在態度上是熱愛智慧的哲學家

 

 

 

 

 

      在海寧格認為他的「家庭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s)與心理治療是有本質上的差異,他說”我的工作是要讓重要的本質呈現出來,而不僅局限於表面”(《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p18),”這已經不算是心理治療了,它遠遠超過心理治療的範疇。它是應用哲學、生命學院。如果我們試著將之定義為某種心理治療的學派,它會像水一樣從手中流掉,而我們會徹底地錯過。” (《 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p284),海寧格他所採用的方法稱之為洞見的現象學,或敞開的現象學,現象學phenomenology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

      海寧格認為成功的靈性家庭排列,一定要把「觀察現象、獲得洞見」當做基礎原則,遵循此原則可稱作是一個哲學家,他特別解說什麼是「哲學」與「哲學家」,海寧格在《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對此說道”從事助人工作的我,曾經苦心鑽研人類行為、痛苦煩惱、幸福美滿的運作模式。說真的這算是一種哲學,一種與他人共鳴而領會出的特殊哲學。哲學的起源是什麼?哲學看向某事、深入觀察,對所有的現象敞開心胸。所謂的哲學家就是熱愛智慧之人,他們對所有的現象敞開心胸,瞬間在豐富的現象裡瞥見本質。哲學的意思是:看穿表象,遇見本質。在哲學中獲得洞見、了解事物的本質、獲得採取行動的能力,並且一定得採取行動。獲得洞見就一定得要運用它,如果不去運用,洞見就流於空談。或者可以這樣說:無法採取行動的洞見,並非核心的洞見。靈性家庭排列若要能成功進行,一定要把「觀察現象、獲得洞見」當做基礎原則。遵循此原則而運用洞見的助人者,態度上說可稱作是一個哲學家。他們向事物的原貌敞開自己,內在保持空性、沒有企圖;不仰賴先前的知識、沒有恐懼。接著,如閃電劃過天際一般,突然明瞭下一步該往哪兒走。”(p281)。

     創作成功運用「看穿表象,遇見本質」的靈性家庭排列助人者,在態度上是熱愛智慧的哲學家這幅畫,在成功運用「看穿表象,遇見本質」的靈性家庭排列助人者,在態度上是熱愛智慧的哲學家的字句下方,有一個從事助人工作的哲學家海寧格畫像。

      簡介哲學philosophy,源於日語對philosophy的翻譯,是指對普遍而基本的主題的研究,這些主題多與實在存在知識價值理性心靈語言思想等有關。哲學與其他學科的不同之處,在於其批判的方式通常是系統化的方法,並且以理性論證為基礎,在日常用語中,“哲學”一詞可以引申為個人或團體最基本的信仰概念態度英文詞彙Philosophy拉丁語philosophia)源於古希臘語中的φιλοσοφία ,意思為「 愛智慧 」,有時也譯為「智慧的朋友」,該詞由φίλος (philos,愛)的派生詞φιλεν (Philein,去愛)和σοφία (Sophia,智慧)組合而成,一般認為,古希臘思想家畢達哥拉斯最先在著作中引入“ 哲學家”和“哲學”這兩個術語。“哲”一詞在中國起源很早,如“孔門十哲”,“古聖先哲”等詞,“哲”或“哲人”,專指那些善於思辨,學問精深者,即西方近世“哲學家”,“思想家”之謂。在《易經》當中已經開始討論哲學問題,形而上學的中文名稱取自《易經·繫辭上傳》「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一語。1874年,日本啟蒙家西周,在《百一新論》中首先用漢文「哲學」來翻譯philosophy一詞。

      哲學是什麼? 胡適在《中國哲學史大綱》中稱「凡研究人生切要的問題,從根本上著想,要尋一個根本的解決:這種學問叫做哲學」。雖然哲學源自西方的傳統,但許多文明在歷史上都存在著一些相似的論題。東亞南亞的哲學被稱之為東方哲學,而北非中東則因為其和歐洲密切的互動,因此常被視為是西方哲學的一部份。對哲學的主題亦存在許多看法。一些人認為哲學是對問題本身過程的審查;另外一些人則認為實質上存在著哲學必須去回答的哲學命題。後現代主義把哲學定義為創造概念的學術。哲學所涉及的研究範疇是其它學科的總和,它給出對世界本質的解釋,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接受者的世界觀。哲學是研究範疇及其相互關係的一門學問。範疇涉及到一門學科的最基本研究對象概念內容,哲學具有一般方法論的功能。哲學和其他承述問題方法的差異是有批判性的、有條理的方法以及以理性為基礎的辯論。

      古希臘哲學家透過問問題來進行哲學實踐,他們所提的問題大概可以歸類為三類,這三類問題分別形成了哲學的基礎學科,分別是形而上學倫理學認識論(或知識論)。

      簡介哲學家Philosopher哲學的研究者,對哲學懷抱興趣,擁有廣泛的知識,並且能夠利用這些知識來解決特定的哲學問題。根據歐洲哲學傳統,哲學家研究的主題包括美學倫理學知識學邏輯學形上學,以至於社會哲學政治哲學等。

     簡介家族排列現象學運作的方法:家族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是心理諮詢治療領域的一個方法,多用於家庭治療,由德國伯特·海寧格(Bert Hellinger)最早研究發展起來的,家庭系統排列是系統排列(Systemic Constellation)的一種另有組織系統排列等,系統排列是通過現象學方法探究問題的根源和解決方法。在海寧格認為「家庭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s)與心理治療有本質上的差異,他說”我的工作是要讓重要的本質呈現出來,而不僅局限於表面,例如:若要治療疾病,有哪些需要的動力要揭露。所以家族排列在本質上就和心理治療有所差異。”(《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p18),”這已經不算是心理治療了,它遠遠超過心理治療的範疇。它是應用哲學、生命學院。如果我們試著將之定義為某種心理治療的學派,它會像水一樣從手中流掉,而我們會徹底地錯過。”(《 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p284),海寧格他所採用的方法稱之為洞見的現象學,或敞開的現象學,現象學phenomenology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在《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對於現象學的求知途徑,海寧格說道”我在用的是現象學的心理治方法。現象學是一套很古老的哲學方法,要有高度的自律才能運用這個方法。…其運作方式是沒有任何目的性與畏懼之心,只是投身於一項事情之中,並且忘記一切相關的資料。有如置身在黑暗當中,靜觀其變,在剎那間便能洞悉事最重要之處。”(p6~8),而”每一個家庭都有一份記憶力,能從記憶中揭曉出來的便是一份恩賜。可是那些呈現出來的東西的背後,仍然隱藏著某些神秘的本質...我們只能利用顯現出來的現象做一點事,...呈現出來的現象不會將隱閉、埋藏的核心本質全數透露,總是帶著點到即止的味道,可是我們的見解常常遠離所呈現出來的現象,當我們建立了某些見解,並堅持主觀的態度,就會阻礙我們獲取知識。”(《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p18)。所以在家族排列的現象學運作方法,應該是把焦點從求助者和他的家庭,轉而投入到更廣闊的靈魂,去領會解決之道,使自己得到淨化。在《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海寧格說道”現象學運作方法是,把焦點由近而遠,由狹隘而廣闊。意即,治療師不只把目光投射在包圍著求助者及他的家庭上,而應把目光投射在包圍著求助者的能量場和更共同的靈魂上,為它們服務。對問題的認知、可能的解決方法,往往來自與廣闊的能量場與更偉大的靈魂的連結。上去領會解決之道…更偉大的靈魂會把具有解決、有治療的畫面、句子以及步驟,通過感知顯現出來。…剎那間,一幅畫面、一個字或一句話會出現,會幫助他走下一步,…過程就是通過現象學的態度,接觸靈魂的多重層次,以極中精神的等待代替行動”(p246)

     簡介家庭(族)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是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領域的一個方法,多用於家庭治療,該方法由德國心理學家伯特·海寧格(Bert Hellinger)最早研究發展起來的,家庭系統排列是系統排列(Systemic Constellation)的一種(另有組織系統排列等),系統排列是通過現象學方法探究問題的根源和解決方法。海寧格發現在家庭系統中,有一些不易被人們意識到的動力,操控著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很多人的心身問題,其實都是家庭「牽連」造成的,將「牽連」的原因顯露出來,往往能找出化解的方法,家庭系統排列(系統排列的一個子應用)是一種體驗程序,目的在於釋放和解決人自身和人與人之間的深層壓力,該程序的發展可以追溯到哲學家和臨床醫學家,包括現象學之父埃德蒙德·胡塞爾 、跨代系統思想先驅Ivan Boszormenyi-Nagy、發展出家庭雕塑(系統排列雛型)的維吉尼亞·薩提爾以及貝爾特·海靈格,在過去十年中,全世界的從業者都對這項方法進行了進一步的改進和發展,包括精神病學家(德國的Gunthard Weber和Albrecht Mahr、澳大利亞的Chris Walsh)、心理學家(德國的Hunter Beaumont、挪威的Marta Thorsheim、美國的Edward Lynch和Dan Booth Cohen、英國的Judith Hemming),以及許多另類療法的提供者。「家庭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s)這個術語首次由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用在不太一樣的語境中,用來指每一個個體屬於(並聯結於)家庭系統中他與其他家人的關係。進行的方法與程序,是排列師指導參加工作坊的人,由求助者所面臨的困境,尋求解決之道,在場成員輪流做代表,在活動中進行系統排列。在簡短介紹之後,排列師建議哪些人或事物將在系統排列中被代表,通常一個是案主的代表,一個或多個家庭成員的代表,有時還有抽象概念(比如抑鬱)的代表,或國家的代表。案主從小組人群中挑選代表,按照當時的感覺來安排各個代表的位置,然後坐下觀察。各個代表靜靜地站著幾分鐘,不同於心理表演治療法,代表不用演戲、擺造型或扮演角色。在安排代表的位置,以及後續的步驟中,特別強調直覺,這是為了利用精神病學家Albrecht Mahr 所描述的認知場(Knowing Field)(Mahr 1999),認知場可以引導參與者感知到並用語言表達出他們所代表的那個真正的家庭成員的感情和感覺,現在還沒有完全理解代表為什麼能夠感知的機制,代表對其所代表的人只有一點了解或根本就不了解,儘管如此,代表通常能體驗到對系統排列有用的感情或生理感覺。排列師可以要求每個代表描述他有何感覺,此時,從代表所體現出來的空間關係和感覺中,導師、案主、小組成員就可感知到一些對於當事人個人問題有關的信息。治療辦法一般是重新安排代表的位置、應導師要求大聲地說出一些句子,如果在新的位置上或者說話後,代表沒有感覺好一點,他們可以再次移動,或者試著說一些其他的話,有時系統排列會在完全解決事情之前結束。當每一位代表在其位置上感覺很好,並且其他代表也同意,便實現了解決方法,這就是以一種抽象的方式解決了所面臨的問題。在發現治療解決辦法的過程中,小組成員感覺不對或產生負面感覺的位置佈局是導師需要特別注意的,這種位置佈局可代表案主家庭成員之間的系統性糾纏,在諸如謀殺、自殺、童年喪母、父母或兄弟姊妹早亡、戰爭、自然災害、移民或辱罵引起未解決的心理創傷,困擾家庭時,系統性糾纏就出現了,支持者主張,即使現在受到影響的人已經不知道過去發生的那些事件,這些事件所造成的負面遺產也能夠轉給下一代,精神病學家Ivan Boszormenyi-Nagy 稱此現象為無形忠誠(Böszörményi-Nagy & Spark 1973)

        海寧格自己在《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中對家族系統排列,是這樣定義的"「家族系統排列」是什麼意思?這個詞彙描述出排列家族成員的過程。個案從團體中挑人,代表家族中某些重要的成員,如父母、兄弟姊妹、個案本身。然後個案排列出代表間的相互關係這就是「家族系統排列」。接著會發生什麼事呢?雖然代表者!不認識他們所代表的人,突然間卻有了「被代表人」的感受。家族系統排列的經驗告訴我們,在某個心靈場域內,人人都和更偉大的整體連結。每個家族成員都出現在這個心靈場域內,連死者也是,場域中人人都和其他人融合一致,...雖然他們不一定在理智上能意識到這點,不過他們的行為和情感則清楚地表現出這點。家族系統排列裡,這些連結的深度將會逐漸顯露。進行家族系統排列時,我們也會在心靈場域中接收到洞見和訊息。每個家人都生活在一個更大的共同心靈裡,它看顧著所有家族成員,和其他透過命運而相連的人。它遵循某種法則,也強制執行這些法則,這為家族成員帶來深遠的影響和後果。"(p284~285)。

       簡介家族排列現象學運作的方法:家族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是心理諮詢治療領域的一個方法,多用於家庭治療,由德國伯特·海寧格(Bert Hellinger)最早研究發展起來的,家庭系統排列是系統排列(Systemic Constellation)的一種另有組織系統排列等,系統排列是通過現象學方法探究問題的根源和解決方法。在海寧格認為「家庭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s)與心理治療有本質上的差異,他說”我的工作是要讓重要的本質呈現出來,而不僅局限於表面,例如:若要治療疾病,有哪些需要的動力要揭露。所以家族排列在本質上就和心理治療有所差異。”(《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p18),”這已經不算是心理治療了,它遠遠超過心理治療的範疇。它是應用哲學、生命學院。如果我們試著將之定義為某種心理治療的學派,它會像水一樣從手中流掉,而我們會徹底地錯過。” (《 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p284),海寧格他所採用的方法稱之為洞見的現象學,或敞開的現象學,現象學phenomenology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在《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對於現象學的求知途徑,海寧格說道”我在用的是現象學的心理治方法。現象學是一套很古老的哲學方法,要有高度的自律才能運用這個方法。…其運作方式是沒有任何目的性與畏懼之心,只是投身於一項事情之中,並且忘記一切相關的資料。有如置身在黑暗當中,靜觀其變,在剎那間便能洞悉事最重要之處。”(p6~8),而”每一個家庭都有一份記憶力,能從記憶中揭曉出來的便是一份恩賜。可是那些呈現出來的東西的背後,仍然隱藏著某些神秘的本質...我們只能利用顯現出來的現象做一點事,...呈現出來的現象不會將隱閉、埋藏的核心本質全數透露,總是帶著點到即止的味道,可是我們的見解常常遠離所呈現出來的現象,當我們建立了某些見解,並堅持主觀的態度,就會阻礙我們獲取知識。”(《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p18)。所以在家族排列的現象學運作方法,應該是把焦點從求助者和他的家庭,轉而投入到更廣闊的靈魂,去領會解決之道,使自己得到淨化。在《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海寧格說道”現象學運作方法是,把焦點由近而遠,由狹隘而廣闊。意即,治療師不只把目光投射在包圍著求助者及他的家庭上,而應把目光投射在包圍著求助者的能量場和更共同的靈魂上,為它們服務。對問題的認知、可能的解決方法,往往來自與廣闊的能量場與更偉大的靈魂的連結。上去領會解決之道…更偉大的靈魂會把具有解決、有治療的畫面、句子以及步驟,通過感知顯現出來。…剎那間,一幅畫面、一個字或一句話會出現,會幫助他走下一步,…過程就是通過現象學的態度,接觸靈魂的多重層次,以極中精神的等待代替行動”(p246)

        簡介伯特·海寧格:Anton Hellinger,1925年12月16日-,是實行家庭系統排列療法的德國心理治療師,今年來他的著作也擴展至精神靈性運動領域,在世界各地都有一些支持者踐行他的理論,該療法是否有效存在爭議,海寧格本人也是有爭議的人物,海寧格生於一個德國天主教家庭,他說其父母的天主教信仰抵制了國家主義的影響,10歲時他進入天主教修道院學校,受洗,成為牧師前往南非傳教,希特勒青年團招募他加入,但他拒絕,1942年他被招募入伍,在西線作戰,1945年在比利時被盟軍俘虜,他逃出戰俘營回到德國,化名避入天主教修道院,他在維爾茨堡大學大學學習哲學和神學,成為一名神父,1950年代,他去到南非祖魯地區傳教,期間在南方大學得到學士學位和大學教育文憑,獲得了在公立高中教學的資格,他在南非待了16年,擔任牧師、教師,最後成為校長,他學會了祖魯語,受當地文化的影響,他反思天主教的教義,最終脫離天主教,並回到德國,在德國他很快結婚,在維也納學習心理分析,後來加入了心理分析學會,1973年他前往美國受教於Arthur Janov,並受到Eric Berne的Transactional Analysis影響,1993年和Weber合作出版了第一本書Zweierlei Glück(意思是“第二次機會”),接下來的15年裡他出版了30本書,並在世界各地旅行、講座,開辦學習班和訓練課程,但學術界並不認同他的理論,他和第二任妻子Maria Sophie Hellinger開辦了海寧格學校。

著作有:

 海寧格自傳訪談錄》

 愛的序位》

 家族星座治療:海寧格的系統心理療法》

 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

 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

 心靈之藥:身心疾病之系統排列輔導實例》

 內在之旅:海寧格獨特的靜心》

 成功的序位:企業心管理》

 成功的人生:擁抱生命、享受成功》

 遇見真理》

 再見耶穌~海寧格談成功的思維》

        簡介現象學:phenomenology,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胡塞爾深受波查諾(B.Bolzano, 1781-1848)之「真理自身」,即超越時空與個人之絕對、又普遍的客觀存在者的理念影響,而提出對意識本質的研究,或描述先驗的、絕對的認識之根本與法則,他稱之為「現象學」,胡塞爾思想發展的第一個重要轉折點的標誌是《邏輯研究》(Logical Investigations),這本書是近當代哲學最重要的著作之一,為哲學的發展在本體論和認識論之間開拓了新的道路,在它的感召下,大批思想家匯集到“回到事物本身”( Zurück zu den Sachen selbst )的大旗下,其中包括莫里茨·蓋格(Moritz Geiger)、亞力山大·普凡德爾(Alexander Pfaender )、馬克斯·舍勒(Max Scheler)、奧斯卡·貝克(Oscar Becker)、特奧多爾·康拉德(Theodor Conrad)等人,此外還有大批哲學家,雖然並非嚴格意義上的現象學家,他們的思想也受到了現象學的很大影響,其中就包括薩特、海德格爾、梅洛-龐蒂、伽達默爾等等重要哲學家,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現象學通過他們的演繹發展,仍然活躍於當代的思想界成為當代哲學的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現象學強調對直接直觀和經驗感知的區分,認為哲學(或至少是現象學)的主要任務是釐清二者之間的關聯,並且在直觀中獲得對本質的認識,如胡塞爾在《哲學與現象學研究年鑑》創刊號的前言中所稱:“將各個編者聯合在一起並且甚至在所有未來的合作者那裡都應當成為前設的東西,不應是一個學院系統,而毋寧說是一個共同的信念:只有通過向直觀的原本源泉以及在此源泉中汲取的本質洞察的回覆,哲學的偉大傳統才能根據概念和問題而得到運用,只有通過這一途徑,概念才能得到直觀的澄清,問題才能在直觀的基礎上得到新的提出,爾後也才能得到原則上的解決。”

        現象學首先是一種方法,即從直接直觀和先驗本質中提取知識的途徑,在方法之外,現象學在研究對像上找到了連接心理學和邏輯學的中間地帶,為「純粹邏輯學」找到了根基,另一方面,在研究途徑上,現象學找到了實證主義和形上學之間的一條道路,被胡塞爾本人稱為「先驗的經驗主義」,最基本形式的現象學,嘗試為通常認為主觀性觀點的客觀性研究創造條件約束:關注(consciousness)和關注體驗的概念,比如判斷,理解和情感,儘管現象學尋求成為科學的,它沒有嘗試從臨床心理學或者神經學角度來研究關注,相反,它尋求通過系統直覺去決定關注和關注體驗的基礎屬性和結構,胡塞爾在他師從的哲學家、心理學家,弗朗茲·布倫塔諾(Franz Brentano)和卡爾·斯圖姆夫(Carl Stumpf)的講座和著作中催生了現象學說的很多重要的概念,一個胡塞爾從布倫塔諾借鑒的現象學的重要元素就是意向性(intentionality,通常也被稱作aboutness),指出關注總是某些特定關注(consciousness of something),關注對象自己被稱作意向對象,並且常常以不同方式用來代替關注,比如理解、記憶、關聯和延伸,直觀等,通過這些不同的意向性,雖然都具有不同結構和不同的方式存在於對此物的意向中,一個對象仍然成為同一個相同個體;針對相同意向對象的意向性在直覺中,就是立即生成的此對象物的附屬性和最後對它的記憶。

        簡介胡塞爾:德語:Edmund Gustav Albrecht Husserl,1859年4月8日-1938年4月26日,著名德國哲學家,現象學之父,同時亦被譽為近代最偉大哲學家之一,胡塞爾生於捷克摩拉維亞地區的小鎮普羅斯涅茲,出身於一個猶太人家庭。作為弗朗茲·布倫塔諾及卡爾·斯圖姆夫的學生,他影響了伊迪·斯坦因  奧伊根·芬克、 馬丁·海德格爾、 讓·保羅·薩特及莫里斯·梅洛-龐蒂,因為何曼曾接觸胡塞爾,所以鍾情於學院派邏輯,自1886年,他在哈勒大學以導師身份(相當於副教授)教授哲學,並於1887年,他開始相信基督教並且加入了路德會 ,同年結婚,並在此育有兩兒一女,1901年至1916年,他分別在哥廷根大學及弗萊堡大學擔任教授,直到1928年退休為止,退休後胡塞爾仍然利用弗萊堡大學圖書館來繼續他的研究及著作,直到他的得意門徒海德格爾擔任校長時,以胡塞爾的猶太人血統為理由禁止胡塞爾進入為止。胡塞爾認為,與羅素及懷德海一樣,算術實際上是「先驗」科學,不同的是,羅素與懷德海的分析基礎是邏輯學,胡塞爾則是發展出全新的哲學方法,來探究必然真理的性質,他稱之為「 現象學」( phenomenology )。胡塞爾將現象學定義為對意識本質結構的科學研究,但現象學並不代表表象與根本實在之間存在著對立(「現象學」源自於希臘文,意指「表象」,康德曾用「現象」一詞指稱我們的經驗世界,胡塞爾認為藉由描述意識結構,可以找到確定性,其中包括他身為數學家時不斷尋求的算術基礎,為此,胡塞爾描述了現象學的觀點:意識被視為一種「意向」,也就是說,意識總是朝向某個客體,不管它是物質的,還是跟數學一樣是「觀念的」,要獲得現象學的觀點,必須透過一連串的現象「還原」,亦即描述意識的本質特徵(即意識的「意義」),胡塞爾認為這些意義(與康德的範疇相同)是普世與必然的,同時也反對歐洲(與美國)哲學瀰漫一股「相對主義」風潮。胡塞爾晚年時,納粹已逐漸掌握德國政局,世界也戰雲密布,因此,胡塞爾對人類知識的興趣,也轉而朝向社會層面與「存在」層面,同時也警告,歐洲文明將因相對主義與非理性主義的猖獗而陷入「危機」(同一時間,維也納的邏輯實證論者也提出相同的警告)。

        簡介心理治療:Psychotherapy,是由經過受過心理治療專業訓練並通過考核的人員,主要是心理師以及接受心理治療訓練的精神科醫師,以一種獨特的人際關係來協助患者(或稱當事人、案主、個案)處理心理問題、減輕主觀痛苦經驗、醫治精神疾病及促進心理健康、個人成長,心理治療一般是基於心理治療理論及相關實證研究(主要是諮詢心理學、臨床心理學和精神病學 )而建立的治療系統,以建立關係、對話、溝通、深度自我探索、行為改變等的技巧來達到治療目標,例如改善受助者的心理健康或減輕精神疾病 徵狀等。心理治療有多個不同學派,而且不斷發展中,不同學派之間對學派之劃分也有歧異,即使有經驗的治療師也無法熟稔所有學派的治療方式,美國著名的精神科經典教材Synopsis of Psychiatry和英國牛津出版的精神科教科書也沒有一致的分類法,英國系統的分類方式:

精神分析:由弗洛依德創立,主要目標為揭示潛意識的焦慮 ,主要技巧包括自由聯想 (free association)、 轉移和反轉移 (transference and counter-transference)、 夢境解析(dream analysis)等。

榮格的分析心理學 :由榮格創立,主要技巧如沙遊 (sandplay), 藝術治療大多以榮格的理論為基礎。

阿德勒精神分析學派:由阿德勒所創立,主要目標為減少自卑 (inferiority) ,主要技巧包括:分析家庭系統排列 (family constellation), 生活風格等。

動力取向心理治療:儘管精神分析學者不認為精神分析是精神動力學派其中一支,但大多數治療師仍同意精神分析是動力取向的始祖。

行為治療,如係統減敏法和厭惡療法等等

認知行為治療,包括認知治療 (CT)和理性情緒行為治療 (REBT)以及Behavioral Modification

案主中心治療,由羅哲斯從人本主義中發展出來的心理治療

團體心理治療

家庭治療與性治療

完形治療

會心治療

心理劇

語言治療

原始療法

存在主義治療:亞隆(Irvin Yalom)提出,與其說是提供具體治療技巧,不如說是提供治療者一個觀點。

  

 

 

 

 

 

芳的家族排列插畫創作~成功運用「看穿表象,遇見本質」的靈性家庭排列助人者

,在態度上是熱愛智慧的哲學家

11813304_1036494996362731_7656836892664043827_n  

家庭系統排列療法創辦人,德國海寧格

getImage  

海寧格的著作

images-1.jpeg Unknown-1.jpeg  

現象學於1900年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創立   

1414850058-3628558876_m DefaultImage.jsp DefaultImage-1.jsp  

fang2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芳的家族排列插畫創作~靈魂的多個層面:個人靈魂、家族靈魂、偉大靈魂

 

 

 

 

 

       靈魂Soul,在很多宗教思想都存在,指生命體中非物質的組成部分,認為靈魂居於人或其他物質軀體之內,並對之起主宰作用,是一種超自然現象,科學家認為靈魂是主宰人的思想、行為、精神、感情等潛意識的一種未知的非物質因素,每個人都有獨特的靈魂,隨著成長發生變化,隨著個體的死亡而消失。

       海寧格對靈魂的觀察與見解,不同於一般的主流認知,他認為靈魂是先於人而存在,不是人擁有靈魂,靈魂不被我們察覺,它是自主地與身體運行一致,它的運作超出身體之外,與周圍產生交流,因而有新陳代謝與繁殖,靈魂不只是身體的延伸,也延伸到家庭,引導著家庭,同時靈魂更會超越家庭之外,聯繫其他群體與世界成為一體,變成一個偉大靈魂,從家族排列顯示出來是我們參與偉大靈魂,而不是我們擁有靈魂,因此 海寧格得出靈魂有多個層面結論,靈魂包括了個人靈魂、家族靈魂、偉大靈魂。海寧格在《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說道:什麼是靈魂呢?我想,我們首先要告別西方文化對靈魂的想像,以為人是擁有靈魂,一個屬於個人的靈魂,儲存在體內,由個人照顧跟著死亡,之後又再度復活。這是從柏拉圖開始,一直在西方文化中流行的對靈魂的想像。在家族排列工作中,我們卻有完全不同的體驗。家族排列顯示,我們乃參與偉大的靈魂,我們不是擁有靈魂,而是在偉大的靈魂之中偉大的靈魂。(p37~38),而偉大的靈魂為我們帶來進化,進化也是被靈魂引領著,他說道靈魂的拉丁文是「Anima」,指的是可以產生生命的元素。靈魂不是獨立的個體,不是個人能擁有的東西,個人參與靈魂之中,偉大的靈魂為我們帶來進化。進化也被靈魂引領著。誰能夠把把自己交給靈魂的移動,便會有進展。可惜的是,我們常常為了與兩種良知的聯繫而與靈魂的移動分離。只有藉著認知與淨化,才可以感知靈魂的深層移動以及跟隨它(p64)。他認為,活著的身體是受靈魂指揮著,靈魂的背後有一種高於靈魂的力量指揮著,這種力量遵循著某種律則,其中之一就是”靈魂無法忍受被排斥”,海寧格在《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對此說道在靈魂之上還有「人類的心靈」。心靈的獨有特質,就是不受任何事物限制(p282)。 

        家族系統排列療法創辦人德國心理治療師伯特·海寧格,他所採用的方法稱之為洞見的現象學,或敞開的現象學,現象學phenomenology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

        創作靈魂的多個層面:個人靈魂、家族靈魂、偉大靈魂這幅畫,在靈魂的多個層面:個人靈魂、家族靈魂、偉大靈魂的字句四周圍繞著藍色、紅色、紫色三個線條一組的圖案,象徵著個人靈魂、家族靈魂、偉大靈魂。

        簡介家族排列現象學運作的方法:家族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是心理諮詢治療領域的一個方法,多用於家庭治療,由德國伯特·海寧格(Bert Hellinger)最早研究發展起來的,家庭系統排列是系統排列(Systemic Constellation)的一種另有組織系統排列等,系統排列是通過現象學方法探究問題的根源和解決方法。在海寧格認為「家庭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s)與心理治療有本質上的差異,他說”我的工作是要讓重要的本質呈現出來,而不僅局限於表面,例如:若要治療疾病,有哪些需要的動力要揭露。所以家族排列在本質上就和心理治療有所差異。”(《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p18),”這已經不算是心理治療了,它遠遠超過心理治療的範疇。它是應用哲學、生命學院。如果我們試著將之定義為某種心理治療的學派,它會像水一樣從手中流掉,而我們會徹底地錯過。” (《 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p284),海寧格他所採用的方法稱之為洞見的現象學,或敞開的現象學,現象學phenomenology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在《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對於現象學的求知途徑,海寧格說道”我在用的是現象學的心理治方法。現象學是一套很古老的哲學方法,要有高度的自律才能運用這個方法。…其運作方式是沒有任何目的性與畏懼之心,只是投身於一項事情之中,並且忘記一切相關的資料。有如置身在黑暗當中,靜觀其變,在剎那間便能洞悉事最重要之處。”(p6~8),而”每一個家庭都有一份記憶力,能從記憶中揭曉出來的便是一份恩賜。可是那些呈現出來的東西的背後,仍然隱藏著某些神秘的本質...我們只能利用顯現出來的現象做一點事,...呈現出來的現象不會將隱閉、埋藏的核心本質全數透露,總是帶著點到即止的味道,可是我們的見解常常遠離所呈現出來的現象,當我們建立了某些見解,並堅持主觀的態度,就會阻礙我們獲取知識。”(《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p18)。所以在家族排列的現象學運作方法,應該是把焦點從求助者和他的家庭,轉而投入到更廣闊的靈魂,去領會解決之道,使自己得到淨化。在《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海寧格說道”現象學運作方法是,把焦點由近而遠,由狹隘而廣闊。意即,治療師不只把目光投射在包圍著求助者及他的家庭上,而應把目光投射在包圍著求助者的能量場和更共同的靈魂上,為它們服務。對問題的認知、可能的解決方法,往往來自與廣闊的能量場與更偉大的靈魂的連結。上去領會解決之道…更偉大的靈魂會把具有解決、有治療的畫面、句子以及步驟,通過感知顯現出來。…剎那間,一幅畫面、一個字或一句話會出現,會幫助他走下一步,…過程就是通過現象學的態度,接觸靈魂的多重層次,以極中精神的等待代替行動”(p246)

        簡介靈魂:Soul,在很多宗教思想都存在,指生命體中非物質的組成部分,許多宗教都認為,靈魂居於人或其他物質軀體之內,並對之起主宰作用,是一種超自然現象;大多數信仰都認為亦可脫離這些軀體而獨立存在,也有認為靈魂是永恆不滅的,不同的宗教和民族對靈魂有不同的解釋。部分科學家認為靈魂是主宰人的思想、行為、精神、感情等潛意識的一種未知的非物質因素,每一個人都有他獨特的靈魂,並能伴隨著其成長發生變化,隨著個體的死亡消失。  

        簡介家族:指基於血緣、婚姻、生命共同體構成的利益集團,通常表現為以一個家庭為主構成的中心,如東亞社會的財團,多以一個家庭為背景所形成的企業集團;有時幫派內的不同派係也以家族稱之。漢語“家族”小範圍內有時和宗族混淆使用,但其家族特徵表現為同一“姓氏”,以一個家庭為中心,中心家庭為家族共同祖先或家族中心人物。漢字“家族”在日語裡的意思是“家人”,這和中文意思有一定區別。

        簡介家庭(族)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是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領域的一個方法,多用於家庭治療,該方法由德國心理學家伯特·海寧格(Bert Hellinger)最早研究發展起來的,家庭系統排列是系統排列(Systemic Constellation)的一種(另有組織系統排列等),系統排列是通過現象學方法探究問題的根源和解決方法。海寧格發現在家庭系統中,有一些不易被人們意識到的動力,操控著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很多人的心身問題,其實都是家庭「牽連」造成的,將「牽連」的原因顯露出來,往往能找出化解的方法,家庭系統排列(系統排列的一個子應用)是一種體驗程序,目的在於釋放和解決人自身和人與人之間的深層壓力,該程序的發展可以追溯到哲學家和臨床醫學家,包括現象學之父埃德蒙德·胡塞爾 、跨代系統思想先驅Ivan Boszormenyi-Nagy、發展出家庭雕塑(系統排列雛型)的維吉尼亞·薩提爾以及貝爾特·海靈格,在過去十年中,全世界的從業者都對這項方法進行了進一步的改進和發展,包括精神病學家(德國的Gunthard Weber和Albrecht Mahr、澳大利亞的Chris Walsh)、心理學家(德國的Hunter Beaumont、挪威的Marta Thorsheim、美國的Edward Lynch和Dan Booth Cohen、英國的Judith Hemming),以及許多另類療法的提供者。「家庭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s)這個術語首次由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用在不太一樣的語境中,用來指每一個個體屬於(並聯結於)家庭系統中他與其他家人的關係。進行的方法與程序,是排列師指導參加工作坊的人,由求助者所面臨的困境,尋求解決之道,在場成員輪流做代表,在活動中進行系統排列。在簡短介紹之後,排列師建議哪些人或事物將在系統排列中被代表,通常一個是案主的代表,一個或多個家庭成員的代表,有時還有抽象概念(比如抑鬱)的代表,或國家的代表。案主從小組人群中挑選代表,按照當時的感覺來安排各個代表的位置,然後坐下觀察。各個代表靜靜地站著幾分鐘,不同於心理表演治療法,代表不用演戲、擺造型或扮演角色。在安排代表的位置,以及後續的步驟中,特別強調直覺,這是為了利用精神病學家Albrecht Mahr 所描述的認知場(Knowing Field)(Mahr 1999),認知場可以引導參與者感知到並用語言表達出他們所代表的那個真正的家庭成員的感情和感覺,現在還沒有完全理解代表為什麼能夠感知的機制,代表對其所代表的人只有一點了解或根本就不了解,儘管如此,代表通常能體驗到對系統排列有用的感情或生理感覺。排列師可以要求每個代表描述他有何感覺,此時,從代表所體現出來的空間關係和感覺中,導師、案主、小組成員就可感知到一些對於當事人個人問題有關的信息。治療辦法一般是重新安排代表的位置、應導師要求大聲地說出一些句子,如果在新的位置上或者說話後,代表沒有感覺好一點,他們可以再次移動,或者試著說一些其他的話,有時系統排列會在完全解決事情之前結束。當每一位代表在其位置上感覺很好,並且其他代表也同意,便實現了解決方法,這就是以一種抽象的方式解決了所面臨的問題。在發現治療解決辦法的過程中,小組成員感覺不對或產生負面感覺的位置佈局是導師需要特別注意的,這種位置佈局可代表案主家庭成員之間的系統性糾纏,在諸如謀殺、自殺、童年喪母、父母或兄弟姊妹早亡、戰爭、自然災害、移民或辱罵引起未解決的心理創傷,困擾家庭時,系統性糾纏就出現了,支持者主張,即使現在受到影響的人已經不知道過去發生的那些事件,這些事件所造成的負面遺產也能夠轉給下一代,精神病學家Ivan Boszormenyi-Nagy 稱此現象為無形忠誠(Böszörményi-Nagy & Spark 1973)

        海寧格自己在《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中對家族系統排列,是這樣定義的"「家族系統排列」是什麼意思?這個詞彙描述出排列家族成員的過程。個案從團體中挑人,代表家族中某些重要的成員,如父母、兄弟姊妹、個案本身。然後個案排列出代表間的相互關係這就是「家族系統排列」。接著會發生什麼事呢?雖然代表者!不認識他們所代表的人,突然間卻有了「被代表人」的感受。家族系統排列的經驗告訴我們,在某個心靈場域內,人人都和更偉大的整體連結。每個家族成員都出現在這個心靈場域內,連死者也是,場域中人人都和其他人融合一致,...雖然他們不一定在理智上能意識到這點,不過他們的行為和情感則清楚地表現出這點。家族系統排列裡,這些連結的深度將會逐漸顯露。進行家族系統排列時,我們也會在心靈場域中接收到洞見和訊息。每個家人都生活在一個更大的共同心靈裡,它看顧著所有家族成員,和其他透過命運而相連的人。它遵循某種法則,也強制執行這些法則,這為家族成員帶來深遠的影響和後果。"(p284~285)。

        簡介伯特·海寧格:Anton Hellinger,1925年12月16日-,是實行家庭系統排列療法的德國心理治療師,今年來他的著作也擴展至精神靈性運動領域,在世界各地都有一些支持者踐行他的理論,該療法是否有效存在爭議,海寧格本人也是有爭議的人物,海寧格生於一個德國天主教家庭,他說其父母的天主教信仰抵制了國家主義的影響,10歲時他進入天主教修道院學校,受洗,成為牧師前往南非傳教,希特勒青年團招募他加入,但他拒絕,1942年他被招募入伍,在西線作戰,1945年在比利時被盟軍俘虜,他逃出戰俘營回到德國,化名避入天主教修道院,他在維爾茨堡大學大學學習哲學和神學,成為一名神父,1950年代,他去到南非祖魯地區傳教,期間在南方大學得到學士學位和大學教育文憑,獲得了在公立高中教學的資格,他在南非待了16年,擔任牧師、教師,最後成為校長,他學會了祖魯語,受當地文化的影響,他反思天主教的教義,最終脫離天主教,並回到德國,在德國他很快結婚,在維也納學習心理分析,後來加入了心理分析學會,1973年他前往美國受教於Arthur Janov,並受到Eric Berne的Transactional Analysis影響,1993年和Weber合作出版了第一本書Zweierlei Glück(意思是“第二次機會”),接下來的15年裡他出版了30本書,並在世界各地旅行、講座,開辦學習班和訓練課程,但學術界並不認同他的理論,他和第二任妻子Maria Sophie Hellinger開辦了海寧格學校。

著作有:

 海寧格自傳訪談錄》

 愛的序位》

 家族星座治療:海寧格的系統心理療法》

 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

 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

 心靈之藥:身心疾病之系統排列輔導實例》

 內在之旅:海寧格獨特的靜心》

 成功的序位:企業心管理》

 成功的人生:擁抱生命、享受成功》

 遇見真理》

 再見耶穌~海寧格談成功的思維》

        簡介現象學:phenomenology,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胡塞爾深受波查諾(B.Bolzano, 1781-1848)之「真理自身」,即超越時空與個人之絕對、又普遍的客觀存在者的理念影響,而提出對意識本質的研究,或描述先驗的、絕對的認識之根本與法則,他稱之為「現象學」,胡塞爾思想發展的第一個重要轉折點的標誌是《邏輯研究》(Logical Investigations),這本書是近當代哲學最重要的著作之一,為哲學的發展在本體論和認識論之間開拓了新的道路,在它的感召下,大批思想家匯集到“回到事物本身”( Zurück zu den Sachen selbst )的大旗下,其中包括莫里茨·蓋格(Moritz Geiger)、亞力山大·普凡德爾(Alexander Pfaender )、馬克斯·舍勒(Max Scheler)、奧斯卡·貝克(Oscar Becker)、特奧多爾·康拉德(Theodor Conrad)等人,此外還有大批哲學家,雖然並非嚴格意義上的現象學家,他們的思想也受到了現象學的很大影響,其中就包括薩特、海德格爾、梅洛-龐蒂、伽達默爾等等重要哲學家,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現象學通過他們的演繹發展,仍然活躍於當代的思想界成為當代哲學的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現象學強調對直接直觀和經驗感知的區分,認為哲學(或至少是現象學)的主要任務是釐清二者之間的關聯,並且在直觀中獲得對本質的認識,如胡塞爾在《哲學與現象學研究年鑑》創刊號的前言中所稱:“將各個編者聯合在一起並且甚至在所有未來的合作者那裡都應當成為前設的東西,不應是一個學院系統,而毋寧說是一個共同的信念:只有通過向直觀的原本源泉以及在此源泉中汲取的本質洞察的回覆,哲學的偉大傳統才能根據概念和問題而得到運用,只有通過這一途徑,概念才能得到直觀的澄清,問題才能在直觀的基礎上得到新的提出,爾後也才能得到原則上的解決。”

       現象學首先是一種方法,即從直接直觀和先驗本質中提取知識的途徑,在方法之外,現象學在研究對像上找到了連接心理學和邏輯學的中間地帶,為「純粹邏輯學」找到了根基,另一方面,在研究途徑上,現象學找到了實證主義和形上學之間的一條道路,被胡塞爾本人稱為「先驗的經驗主義」,最基本形式的現象學,嘗試為通常認為主觀性觀點的客觀性研究創造條件約束:關注(consciousness)和關注體驗的概念,比如判斷,理解和情感,儘管現象學尋求成為科學的,它沒有嘗試從臨床心理學或者神經學角度來研究關注,相反,它尋求通過系統直覺去決定關注和關注體驗的基礎屬性和結構,胡塞爾在他師從的哲學家、心理學家,弗朗茲·布倫塔諾(Franz Brentano)和卡爾·斯圖姆夫(Carl Stumpf)的講座和著作中催生了現象學說的很多重要的概念,一個胡塞爾從布倫塔諾借鑒的現象學的重要元素就是意向性(intentionality,通常也被稱作aboutness),指出關注總是某些特定關注(consciousness of something),關注對象自己被稱作意向對象,並且常常以不同方式用來代替關注,比如理解、記憶、關聯和延伸,直觀等,通過這些不同的意向性,雖然都具有不同結構和不同的方式存在於對此物的意向中,一個對象仍然成為同一個相同個體;針對相同意向對象的意向性在直覺中,就是立即生成的此對象物的附屬性和最後對它的記憶。

        簡介胡塞爾:德語:Edmund Gustav Albrecht Husserl,1859年4月8日-1938年4月26日,著名德國哲學家,現象學之父,同時亦被譽為近代最偉大哲學家之一,胡塞爾生於捷克摩拉維亞地區的小鎮普羅斯涅茲,出身於一個猶太人家庭。作為弗朗茲·布倫塔諾及卡爾·斯圖姆夫的學生,他影響了伊迪·斯坦因  奧伊根·芬克、 馬丁·海德格爾、 讓·保羅·薩特及莫里斯·梅洛-龐蒂,因為何曼曾接觸胡塞爾,所以鍾情於學院派邏輯,自1886年,他在哈勒大學以導師身份(相當於副教授)教授哲學,並於1887年,他開始相信基督教並且加入了路德會 ,同年結婚,並在此育有兩兒一女,1901年至1916年,他分別在哥廷根大學及弗萊堡大學擔任教授,直到1928年退休為止,退休後胡塞爾仍然利用弗萊堡大學圖書館來繼續他的研究及著作,直到他的得意門徒海德格爾擔任校長時,以胡塞爾的猶太人血統為理由禁止胡塞爾進入為止。胡塞爾認為,與羅素及懷德海一樣,算術實際上是「先驗」科學,不同的是,羅素與懷德海的分析基礎是邏輯學,胡塞爾則是發展出全新的哲學方法,來探究必然真理的性質,他稱之為「 現象學」( phenomenology )。胡塞爾將現象學定義為對意識本質結構的科學研究,但現象學並不代表表象與根本實在之間存在著對立(「現象學」源自於希臘文,意指「表象」,康德曾用「現象」一詞指稱我們的經驗世界,胡塞爾認為藉由描述意識結構,可以找到確定性,其中包括他身為數學家時不斷尋求的算術基礎,為此,胡塞爾描述了現象學的觀點:意識被視為一種「意向」,也就是說,意識總是朝向某個客體,不管它是物質的,還是跟數學一樣是「觀念的」,要獲得現象學的觀點,必須透過一連串的現象「還原」,亦即描述意識的本質特徵(即意識的「意義」),胡塞爾認為這些意義(與康德的範疇相同)是普世與必然的,同時也反對歐洲(與美國)哲學瀰漫一股「相對主義」風潮。胡塞爾晚年時,納粹已逐漸掌握德國政局,世界也戰雲密布,因此,胡塞爾對人類知識的興趣,也轉而朝向社會層面與「存在」層面,同時也警告,歐洲文明將因相對主義與非理性主義的猖獗而陷入「危機」(同一時間,維也納的邏輯實證論者也提出相同的警告)。

       簡介心理治療:Psychotherapy,是由經過受過心理治療專業訓練並通過考核的人員,主要是心理師以及接受心理治療訓練的精神科醫師,以一種獨特的人際關係來協助患者(或稱當事人、案主、個案)處理心理問題、減輕主觀痛苦經驗、醫治精神疾病及促進心理健康、個人成長,心理治療一般是基於心理治療理論及相關實證研究(主要是諮詢心理學、臨床心理學和精神病學 )而建立的治療系統,以建立關係、對話、溝通、深度自我探索、行為改變等的技巧來達到治療目標,例如改善受助者的心理健康或減輕精神疾病 徵狀等。心理治療有多個不同學派,而且不斷發展中,不同學派之間對學派之劃分也有歧異,即使有經驗的治療師也無法熟稔所有學派的治療方式,美國著名的精神科經典教材Synopsis of Psychiatry和英國牛津出版的精神科教科書也沒有一致的分類法,英國系統的分類方式:

精神分析:由弗洛依德創立,主要目標為揭示潛意識的焦慮 ,主要技巧包括自由聯想 (free association)、 轉移和反轉移 (transference and counter-transference)、 夢境解析(dream analysis)等。

榮格的分析心理學 :由榮格創立,主要技巧如沙遊 (sandplay), 藝術治療大多以榮格的理論為基礎。

阿德勒精神分析學派:由阿德勒所創立,主要目標為減少自卑 (inferiority) ,主要技巧包括:分析家庭系統排列 (family constellation), 生活風格等。

動力取向心理治療:儘管精神分析學者不認為精神分析是精神動力學派其中一支,但大多數治療師仍同意精神分析是動力取向的始祖。

行為治療,如係統減敏法和厭惡療法等等

認知行為治療,包括認知治療 (CT)和理性情緒行為治療 (REBT)以及Behavioral Modification

案主中心治療,由羅哲斯從人本主義中發展出來的心理治療

團體心理治療

家庭治療與性治療

完形治療

會心治療

心理劇

語言治療

原始療法

存在主義治療:亞隆(Irvin Yalom)提出,與其說是提供具體治療技巧,不如說是提供治療者一個觀點。

  

 

 

 

 

 

芳的家族排列插畫創作~靈魂的多個層面:個人靈魂、家族靈魂、偉大靈魂

11813304_1036494999696064_4173600161053069306_n  

家庭系統排列療法創辦人,德國海寧格

getImage.jpeg Unknown-3.jpeg  

海寧格的著作

images-1.jpeg  Unknown-1.jpeg  images.jpeg

現象學於1900年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創立   

 1414850058-3628558876_m DefaultImage.jsp DefaultImage-1.jsp  

fang2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芳的家族排列插畫創作~深淵之愛受家族系統驅動的盲目之愛

 

 

 

 

 

      深淵之愛在家庭系統排列療法理論中,指的是受家族系統驅動的盲目之愛,它不是源自於當事人自身單純的愛,而是與家族處於牽連糾葛的愛,這種愛來自於無意識的集體良知家族系統的需求,不是出自於靈性層面、覺知的愛,這種不是出自於有力量的靈性之愛,雖然仍是愛,但會透過疾病、造成失敗的行為,或無法控制的感覺如憤怒、悲傷、失望、絕望來呈現,只有轉化為有力量的靈性之愛,才能填滿深淵,紮實於大地,超越進入靈性層次。

      家庭系統排列療法創辦人德國心理治療師伯特·海寧格,他所採用的方法稱之為洞見的現象學,或敞開的現象學,現象學phenomenology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

      海寧格認為深淵之愛不是靈性之愛,他在 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說道”什麼是深淵之愛?它是一種靈性之愛嗎?或者,是一種過於糾結,而不再是單純地來自自身,處於牽連糾葛的愛?事實上,它是受一種受家族系統需求所驅動的愛,而這裡所指的家庭是較為廣義的。所以這種愛是盲目的,也因此,它並非出於靈性層面的愛。它來自另一個層面。這種愛來自於無意識良知的領域。透過家族系統排列的工作,我們可以觀察到:家庭系統是受到一股良知意識的力量,在監看著成員們的行為,因此家族系統會遵從某些固定的法規規律…我們往自己的內心看,感覺:我們是否在某種程度上,也被這樣的深淵之愛所綁架?這樣的愛可能透過疾病呈現,或是某些將造成失敗的行為,或是有一些我們無法控制的感覺,有時是憤怒,有時是絕望,有時是悲傷或失望。我們想要拯救這樣盲目的愛,超越深淵進入靈性層次,而愛會繼續存在並填滿深淵,讓它消失,成為紮實的大地。”(p171173)

      創作家族排列插畫~深淵之愛受家族系統驅動的盲目之愛這幅畫,在深淵之愛受家族系統驅動的盲目之愛字句上方,有個懸崖峭壁的深淵,下方有個矇住眼睛的女孩,雙手緊緊抱住一顆愛心,並且還流著淚。

      簡介家族:指基於血緣、婚姻、生命共同體構成的利益集團,通常表現為以一個家庭為主構成的中心,如東亞社會的財團,多以一個家庭為背景所形成的企業集團;有時幫派內的不同派係也以家族稱之。漢語“家族”小範圍內有時和宗族混淆使用,但其家族特徵表現為同一“ 姓氏”,以一個家庭為中心,中心家庭為家族共同祖先或家族中心人物。漢字“ 家族 ”在日語裡的意思是“家人”,這和中文意思有一定區別。

     簡介家庭(族)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是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領域的一個方法,多用於家庭治療,該方法由德國心理學家伯特·海寧格(Bert Hellinger)最早研究發展起來的,家庭系統排列是系統排列(Systemic Constellation)的一種(另有組織系統排列等),系統排列是通過現象學方法探究問題的根源和解決方法。海寧格發現在家庭系統中,有一些不易被人們意識到的動力,操控著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很多人的心身問題,其實都是家庭「牽連」造成的,將「牽連」的原因顯露出來,往往能找出化解的方法,家庭系統排列(系統排列的一個子應用)是一種體驗程序,目的在於釋放和解決人自身和人與人之間的深層壓力,該程序的發展可以追溯到哲學家和臨床醫學家,包括現象學之父埃德蒙德·胡塞爾 、跨代系統思想先驅Ivan Boszormenyi-Nagy、發展出家庭雕塑(系統排列雛型)的維吉尼亞·薩提爾以及貝爾特·海靈格,在過去十年中,全世界的從業者都對這項方法進行了進一步的改進和發展,包括精神病學家(德國的Gunthard Weber和Albrecht Mahr、澳大利亞的Chris Walsh)、心理學家(德國的Hunter Beaumont、挪威的Marta Thorsheim、美國的Edward Lynch和Dan Booth Cohen、英國的Judith Hemming),以及許多另類療法的提供者。「家庭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s)這個術語首次由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用在不太一樣的語境中,用來指每一個個體屬於(並聯結於)家庭系統中他與其他家人的關係。進行的方法與程序,是排列師指導參加工作坊的人,由求助者所面臨的困境,尋求解決之道,在場成員輪流做代表,在活動中進行系統排列。在簡短介紹之後,排列師建議哪些人或事物將在系統排列中被代表,通常一個是案主的代表,一個或多個家庭成員的代表,有時還有抽象概念(比如抑鬱)的代表,或國家的代表。案主從小組人群中挑選代表,按照當時的感覺來安排各個代表的位置,然後坐下觀察。各個代表靜靜地站著幾分鐘,不同於心理表演治療法,代表不用演戲、擺造型或扮演角色。在安排代表的位置,以及後續的步驟中,特別強調直覺,這是為了利用精神病學家Albrecht Mahr 所描述的認知場(Knowing Field)(Mahr 1999),認知場可以引導參與者感知到並用語言表達出他們所代表的那個真正的家庭成員的感情和感覺,現在還沒有完全理解代表為什麼能夠感知的機制,代表對其所代表的人只有一點了解或根本就不了解,儘管如此,代表通常能體驗到對系統排列有用的感情或生理感覺。排列師可以要求每個代表描述他有何感覺,此時,從代表所體現出來的空間關係和感覺中,導師、案主、小組成員就可感知到一些對於當事人個人問題有關的信息。治療辦法一般是重新安排代表的位置、應導師要求大聲地說出一些句子,如果在新的位置上或者說話後,代表沒有感覺好一點,他們可以再次移動,或者試著說一些其他的話,有時系統排列會在完全解決事情之前結束。當每一位代表在其位置上感覺很好,並且其他代表也同意,便實現了解決方法,這就是以一種抽象的方式解決了所面臨的問題。在發現治療解決辦法的過程中,小組成員感覺不對或產生負面感覺的位置佈局是導師需要特別注意的,這種位置佈局可代表案主家庭成員之間的系統性糾纏,在諸如謀殺、自殺、童年喪母、父母或兄弟姊妹早亡、戰爭、自然災害、移民或辱罵引起未解決的心理創傷,困擾家庭時,系統性糾纏就出現了,支持者主張,即使現在受到影響的人已經不知道過去發生的那些事件,這些事件所造成的負面遺產也能夠轉給下一代,精神病學家Ivan Boszormenyi-Nagy 稱此現象為無形忠誠(Böszörményi-Nagy & Spark 1973)

     海寧格自己在《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中對家族系統排列,是這樣定義的"「家族系統排列」是什麼意思?這個詞彙描述出排列家族成員的過程。個案從團體中挑人,代表家族中某些重要的成員,如父母、兄弟姊妹、個案本身。然後個案排列出代表間的相互關係這就是「家族系統排列」。接著會發生什麼事呢?雖然代表者!不認識他們所代表的人,突然間卻有了「被代表人」的感受。家族系統排列的經驗告訴我們,在某個心靈場域內,人人都和更偉大的整體連結。每個家族成員都出現在這個心靈場域內,連死者也是,場域中人人都和其他人融合一致,...雖然他們不一定在理智上能意識到這點,不過他們的行為和情感則清楚地表現出這點。家族系統排列裡,這些連結的深度將會逐漸顯露。進行家族系統排列時,我們也會在心靈場域中接收到洞見和訊息。每個家人都生活在一個更大的共同心靈裡,它看顧著所有家族成員,和其他透過命運而相連的人。它遵循某種法則,也強制執行這些法則,這為家族成員帶來深遠的影響和後果。"(p284~285)。

      簡介伯特·海寧格:Anton Hellinger,1925年12月16日-,是實行家庭系統排列療法的德國心理治療師,今年來他的著作也擴展至精神靈性運動領域,在世界各地都有一些支持者踐行他的理論,該療法是否有效存在爭議,海寧格本人也是有爭議的人物,海寧格生於一個德國天主教家庭,他說其父母的天主教信仰抵制了國家主義的影響,10歲時他進入天主教修道院學校,受洗,成為牧師前往南非傳教,希特勒青年團招募他加入,但他拒絕,1942年他被招募入伍,在西線作戰,1945年在比利時被盟軍俘虜,他逃出戰俘營回到德國,化名避入天主教修道院,他在維爾茨堡大學大學學習哲學和神學,成為一名神父,1950年代,他去到南非祖魯地區傳教,期間在南方大學得到學士學位和大學教育文憑,獲得了在公立高中教學的資格,他在南非待了16年,擔任牧師、教師,最後成為校長,他學會了祖魯語,受當地文化的影響,他反思天主教的教義,最終脫離天主教,並回到德國,在德國他很快結婚,在維也納學習心理分析,後來加入了心理分析學會,1973年他前往美國受教於Arthur Janov,並受到Eric Berne的Transactional Analysis影響,1993年和Weber合作出版了第一本書Zweierlei Glück(意思是“第二次機會”),接下來的15年裡他出版了30本書,並在世界各地旅行、講座,開辦學習班和訓練課程,但學術界並不認同他的理論,他和第二任妻子Maria Sophie Hellinger開辦了海寧格學校。

著作有:

 海寧格自傳訪談錄》

 愛的序位》

 家族星座治療:海寧格的系統心理療法》

 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

 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

 心靈之藥:身心疾病之系統排列輔導實例》

 內在之旅:海寧格獨特的靜心》

 成功的序位:企業心管理》

 成功的人生:擁抱生命、享受成功》

 遇見真理》

 再見耶穌~海寧格談成功的思維》

      簡介現象學:phenomenology,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胡塞爾深受波查諾(B.Bolzano, 1781-1848)之「真理自身」,即超越時空與個人之絕對、又普遍的客觀存在者的理念影響,而提出對意識本質的研究,或描述先驗的、絕對的認識之根本與法則,他稱之為「現象學」,胡塞爾思想發展的第一個重要轉折點的標誌是《邏輯研究》(Logical Investigations),這本書是近當代哲學最重要的著作之一,為哲學的發展在本體論和認識論之間開拓了新的道路,在它的感召下,大批思想家匯集到“回到事物本身”( Zurück zu den Sachen selbst )的大旗下,其中包括莫里茨·蓋格(Moritz Geiger)、亞力山大·普凡德爾(Alexander Pfaender )、馬克斯·舍勒(Max Scheler)、奧斯卡·貝克(Oscar Becker)、特奧多爾·康拉德(Theodor Conrad)等人,此外還有大批哲學家,雖然並非嚴格意義上的現象學家,他們的思想也受到了現象學的很大影響,其中就包括薩特、海德格爾、梅洛-龐蒂、伽達默爾等等重要哲學家,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現象學通過他們的演繹發展,仍然活躍於當代的思想界成為當代哲學的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現象學強調對直接直觀和經驗感知的區分,認為哲學(或至少是現象學)的主要任務是釐清二者之間的關聯,並且在直觀中獲得對本質的認識,如胡塞爾在《哲學與現象學研究年鑑》創刊號的前言中所稱:“將各個編者聯合在一起並且甚至在所有未來的合作者那裡都應當成為前設的東西,不應是一個學院系統,而毋寧說是一個共同的信念:只有通過向直觀的原本源泉以及在此源泉中汲取的本質洞察的回覆,哲學的偉大傳統才能根據概念和問題而得到運用,只有通過這一途徑,概念才能得到直觀的澄清,問題才能在直觀的基礎上得到新的提出,爾後也才能得到原則上的解決。”

      現象學首先是一種方法,即從直接直觀和先驗本質中提取知識的途徑,在方法之外,現象學在研究對像上找到了連接心理學和邏輯學的中間地帶,為「純粹邏輯學」找到了根基,另一方面,在研究途徑上,現象學找到了實證主義和形上學之間的一條道路,被胡塞爾本人稱為「先驗的經驗主義」,最基本形式的現象學,嘗試為通常認為主觀性觀點的客觀性研究創造條件約束:關注(consciousness)和關注體驗的概念,比如判斷,理解和情感,儘管現象學尋求成為科學的,它沒有嘗試從臨床心理學或者神經學角度來研究關注,相反,它尋求通過系統直覺去決定關注和關注體驗的基礎屬性和結構,胡塞爾在他師從的哲學家、心理學家, 弗朗茲·布倫塔諾(Franz Brentano)和卡爾·斯圖姆夫(Carl Stumpf)的講座和著作中催生了現象學說的很多重要的概念,一個胡塞爾從布倫塔諾借鑒的現象學的重要元素就是意向性(intentionality,通常也被稱作aboutness),指出關注總是某些特定關注(consciousness of something),關注對象自己被稱作意向對象,並且常常以不同方式用來代替關注,比如理解、記憶、關聯和延伸,直觀等,通過這些不同的意向性,雖然都具有不同結構和不同的方式存在於對此物的意向中,一個對象仍然成為同一個相同個體;針對相同意向對象的意向性在直覺中,就是立即生成的此對象物的附屬性和最後對它的記憶。

     簡介胡塞爾:德語:Edmund Gustav Albrecht Husserl,1859年4月8日-1938年4月26日,著名德國哲學家,現象學之父,同時亦被譽為近代最偉大哲學家之一,胡塞爾生於捷克摩拉維亞地區的小鎮普羅斯涅茲,出身於一個猶太人家庭。作為弗朗茲·布倫塔諾及卡爾·斯圖姆夫的學生,他影響了伊迪·斯坦因  奧伊根·芬克、 馬丁·海德格爾、 讓·保羅·薩特及莫里斯·梅洛-龐蒂,因為何曼曾接觸胡塞爾,所以鍾情於學院派邏輯,自1886年,他在哈勒大學以導師身份(相當於副教授)教授哲學,並於1887年,他開始相信基督教並且加入了路德會 ,同年結婚,並在此育有兩兒一女,1901年至1916年,他分別在哥廷根大學及弗萊堡大學擔任教授,直到1928年退休為止,退休後胡塞爾仍然利用弗萊堡大學圖書館來繼續他的研究及著作,直到他的得意門徒海德格爾擔任校長時,以胡塞爾的猶太人血統為理由禁止胡塞爾進入為止。胡塞爾認為,與羅素及懷德海一樣,算術實際上是「先驗」科學,不同的是,羅素與懷德海的分析基礎是邏輯學,胡塞爾則是發展出全新的哲學方法,來探究必然真理的性質,他稱之為「 現象學」( phenomenology )。胡塞爾將現象學定義為對意識本質結構的科學研究,但現象學並不代表表象與根本實在之間存在著對立(「現象學」源自於希臘文,意指「表象」,康德曾用「現象」一詞指稱我們的經驗世界,胡塞爾認為藉由描述意識結構,可以找到確定性,其中包括他身為數學家時不斷尋求的算術基礎,為此,胡塞爾描述了現象學的觀點:意識被視為一種「意向」,也就是說,意識總是朝向某個客體,不管它是物質的,還是跟數學一樣是「觀念的」,要獲得現象學的觀點,必須透過一連串的現象「還原」,亦即描述意識的本質特徵(即意識的「意義」),胡塞爾認為這些意義(與康德的範疇相同)是普世與必然的,同時也反對歐洲(與美國)哲學瀰漫一股「相對主義」風潮。胡塞爾晚年時,納粹已逐漸掌握德國政局,世界也戰雲密布,因此,胡塞爾對人類知識的興趣,也轉而朝向社會層面與「存在」層面,同時也警告,歐洲文明將因相對主義與非理性主義的猖獗而陷入「危機」(同一時間,維也納的邏輯實證論者也提出相同的警告)。

     簡介心理治療:Psychotherapy,是由經過受過心理治療專業訓練並通過考核的人員,主要是心理師以及接受心理治療訓練的精神科醫師,以一種獨特的人際關係來協助患者(或稱當事人、案主、個案)處理心理問題、減輕主觀痛苦經驗、醫治精神疾病及促進心理健康、個人成長,心理治療一般是基於心理治療理論及相關實證研究(主要是諮詢心理學、臨床心理學和精神病學 )而建立的治療系統,以建立關係、對話、溝通、深度自我探索、行為改變等的技巧來達到治療目標,例如改善受助者的心理健康,或減輕精神疾病 徵狀等。

      心理治療有多個不同學派,而且不斷發展中,不同學派之間對學派之劃分也有歧異,即使有經驗的治療師也無法熟稔所有學派的治療方式,美國著名的精神科經典教材Synopsis of Psychiatry和英國牛津出版的精神科教科書,也沒有一致的分類法,英國系統的分類方式:

    精神分析:由弗洛依德創立,主要目標為揭示潛意識的焦慮 ,主要技巧包括自由聯想 (free association)、 轉移和反轉移 (transference and counter-transference)、 夢境解析(dream analysis)等。

    榮格的分析心理學 :由榮格創立,主要技巧如沙遊 (sandplay), 藝術治療大多以榮格的理論為基礎。

    阿德勒精神分析學派:由阿德勒所創立,主要目標為減少自卑 (inferiority) ,主要技巧包括:分析家庭系統排列 (family constellation), 生活風格等。

    動力取向心理治療:儘管精神分析學者不認為精神分析是精神動力學派其中一支,但大多數治療師仍同意精神分析是動力取向的始祖。

    行為治療,如係統減敏法和厭惡療法等等

    認知行為治療,包括認知治療 (CT)和理性情緒行為治療 (REBT)以及Behavioral Modification

案主中心治療,由羅哲斯從人本主義中發展出來的心理治療

團體心理治療

家庭治療與性治療

完形治療

會心治療

心理劇

語言治療

原始療法

存在主義治療:亞隆(Irvin Yalom)提出,與其說是提供具體治療技巧,不如說是提供治療者一個觀點。

      

 

 

 

 

      

芳的家族排列插畫創作~深淵之愛受家族系統驅動的盲目之愛

 11745625_1035350123143885_1309215661923172289_n  

 

家庭系統排列療法創辦人,德國海寧格

01300536565150137218401409062_s  

海寧格的著作

images-1.jpeg  Unknown-1.jpeg  images-8.jpeg

現象學於1900年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創立 

e78fbee8b1a1e5adb81 1414850058-3628558876_m DefaultImage.jsp DefaultImage-1.jsp   

 

 

fang2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芳的家族排列插畫創作~違反生命的平等法則造成自身、家人、後代子孫、伴侶疾病的重要原因

 

  

 

 

      平等(Equality)原則,是一種法律概念,除了包括機會平等(Equal opportunity)、待遇平等(Equality of treatment)、法律面前人人平等(Equality before the law)、社會平等(Social equality),也包括生命平等(Life equality),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立基點是建構在生命之上的,因此平等的原則主張人的生命是平等的生命平等,生命平等所指的是,包含人類在內一切生命皆是平等的,此一思想是由「人人平等」向上延伸所產生,不只是人類之間不應相互欺凌,而是進一步將一切生命,皆看待似人類一般以平等心相對待,其立場才是對於生命真正的愛與尊重。

     家庭系統排列療法創辦人德國心理治療師伯特·海寧格,他所採用的方法稱之為洞見的現象學,或敞開的現象學,現象學phenomenology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

     海寧格認為就生命而言,每個人生而平等,違反了這個平等法則,後果是影響到整個家庭,也是造成自身、家人、後代子孫、伴侶疾病的重要原因所在,他在 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說道”就生命而言,每個人生而平等。因為每一個人的生命都受一股強大力量所創造與掌握。當我們自以為自己可以評斷怎麼樣的生命較有價值,或誰應該擁有較多的權利,我們就違反了這個平等法則。違反的後果則是對我們以及其他的家人的健康,造成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對我們的孩子以及孫子,甚至有時也會影響到我們的伴侶。…違反此一平等原則是造成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造成許多孩子出現令父母擔心的行為的原因。因為因為那些被排除、拒絕或甚至是墮胎、被殺害的人,會由後來的成員在家庭中代表他們,而這些成員可能並不知道,自己與這些被排除的人,有如此的淵源”(p158)。

      創作家族排列插畫~違反生命的平等法則造成自身、家人、後代子孫、伴侶疾病的重要原因這幅畫,在違反生命的平等法則造成自身、家人、後代子孫、伴侶疾病的重要原因字句上方有個打開的律法書和天秤,下方有個法庭的議事槌,還有個記錄的羽毛筆。

      簡介平等原則是指相同之事件應為相同之處理,不同之事件則應為不同之處理,除有合理正當之事由外,否則不得為差別待遇,在各國和地區都被視為基本性法律原則,另外世界各國及地區皆視此原則為基本性法律原則,其原因是法律必須眷顧每一個人,因為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何以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呢?其根本立場是建構在生命之上的,因此平等的原則是為主張人的生命是平等的。

中華民國憲法與法律

中華民國憲法

第七條:「中華民國人民,無分男女宗教種族階級黨派,在法律上一律平等。」

第一百二十九條:「本憲法所規定之各種選舉,除本憲法別有規定外,以普通、平等、直接及無記名投票之方法行之。」

第一百五十九條:「國民受教育之機會,一律平等。」

中華民國法律

《公務人員行政中立法》第四條:「公務人員應依法公正執行職務,不得對任何團體或個人予以差別待遇。」

行政程序法》第六條:「行政行為,非有正當理由,不得為差別待遇。」

《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第二條:「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除另有規定外,以普通、平等、直接及無記名投票之方法行之。」

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第四十九條:「廣播電視事業從事選舉相關議題之新聞報導或邀請候選人參加節目,應為公正、公平之處理,不得為無正當理由之差別待遇。」

公民投票法》第四條:「公民投票,以普通、平等、直接及無記名投票之方法行之。」

《人民團體法》第五十條:「政黨依法令有平等使用公共場地及公營大眾傳播媒體之權利。」

《原住民族基本法》第四條:「政府應依原住民族意願,保障原住民族之平等地位及自主發展,實行原住民族自治;其相關事項,另以法律定之。」

勞動基準法》第二十五條:「僱主對勞工不得因性別而有差別之待遇。工作相同、效率相同者,給付同等之工資。」

性別工作平等法》第一條:「為保障性別工作權之平等,貫徹《憲法》消除性別歧視、促進性別地位實質平等之精神,爰制定本法。」

《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第一條:「為維護身心障礙者之權益,保障其平等參與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之機會,促進其自立及發展,特制定本法。」

《通訊傳播基本法》第十一條:「政府應採必要措施,促進通訊傳播基礎網路互連。前項網路互連,應符合透明化、合理化及無差別待遇之原則。」

      簡介平等主義Egalitarianism,是一些不關於政治上的哲學而發展出來的思想,這包括支持性別平等的人在回應女權主義的缺點而產生的分支,和支持種族平等的人一樣,是為了回應有差別對待成分的防止種族歧視性別歧視的積極行動。平等主義是基於所有生命要求在社會上的平等政治主張,以及所有生命應平等地得到社會的保障,社會的保障包括法律權利政治權利公民權利,以至動物權利等等,平等主義核心的思想是平等,諸如必須不分物種、種族、階級、性別、信仰、性取向之類,所以政府的政策不應因生命的物種、種族、階級、性別、信仰、性取向等不同,而偏袒傾向任何一方。平等主義者普遍地認為大部份女權主義者放棄了平等的思想,而只是注重女性權利,排斥其他性別的權利,平等主義者尋求提升女性男性、跨性別、性傾向各類性別多元者的權利。「性別平等」、「性別平等主義」是相信性別平等,因「兩性平等」只涉生理男性與生理女性,忽略跨性別、雙性人或不同性傾向者,故後來以性別平等取代,很多此思想的追隨者想以此字眼代替女權主義男權主義,用以描述相信基本平等權利或法律上或社會上不同性別有平等的待遇,他們為了達到最終的平等和尋求妥協的方法而奮鬥,以改善男性、女性、跨性別雙性人、不同性取向之間的關係。

種族平等,平等主義者通常在譴責平權法案的差別待遇成分,不同於主流左派分子的立場,而是認為真正的平等是旨在平等的過程,而非結果。

生命平等,生命平等所指的是包含人類在內一切生命皆是平等的,此一思想是由「人人平等」向上延伸所產生,不只是人類之間不應相互欺凌,而是進一步將一切生命皆看待似人類一般以平等心相對待,其立場才是對於生命真正的愛與尊重。

      簡介家族:指基於血緣、婚姻、生命共同體構成的利益集團,通常表現為以一個家庭為主構成的中心,如東亞社會的財團,多以一個家庭為背景所形成的企業集團;有時幫派內的不同派係也以家族稱之。漢語“家族”小範圍內有時和宗族混淆使用,但其家族特徵表現為同一“ 姓氏”,以一個家庭為中心,中心家庭為家族共同祖先或家族中心人物。漢字“ 家族 ”在日語裡的意思是“家人”,這和中文意思有一定區別。

     簡介家庭(族)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是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領域的一個方法,多用於家庭治療,該方法由德國心理學家伯特·海寧格(Bert Hellinger)最早研究發展起來的,家庭系統排列是系統排列(Systemic Constellation)的一種(另有組織系統排列等),系統排列是通過現象學方法探究問題的根源和解決方法。海寧格發現在家庭系統中,有一些不易被人們意識到的動力,操控著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很多人的心身問題,其實都是家庭「牽連」造成的,將「牽連」的原因顯露出來,往往能找出化解的方法,家庭系統排列(系統排列的一個子應用)是一種體驗程序,目的在於釋放和解決人自身和人與人之間的深層壓力,該程序的發展可以追溯到哲學家和臨床醫學家,包括現象學之父埃德蒙德·胡塞爾 、跨代系統思想先驅Ivan Boszormenyi-Nagy、發展出家庭雕塑(系統排列雛型)的維吉尼亞·薩提爾以及貝爾特·海靈格,在過去十年中,全世界的從業者都對這項方法進行了進一步的改進和發展,包括精神病學家(德國的Gunthard Weber和Albrecht Mahr、澳大利亞的Chris Walsh)、心理學家(德國的Hunter Beaumont、挪威的Marta Thorsheim、美國的Edward Lynch和Dan Booth Cohen、英國的Judith Hemming),以及許多另類療法的提供者。「家庭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s)這個術語首次由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用在不太一樣的語境中,用來指每一個個體屬於(並聯結於)家庭系統中他與其他家人的關係。進行的方法與程序,是排列師指導參加工作坊的人,由求助者所面臨的困境,尋求解決之道,在場成員輪流做代表,在活動中進行系統排列。在簡短介紹之後,排列師建議哪些人或事物將在系統排列中被代表,通常一個是案主的代表,一個或多個家庭成員的代表,有時還有抽象概念(比如抑鬱)的代表,或國家的代表。案主從小組人群中挑選代表,按照當時的感覺來安排各個代表的位置,然後坐下觀察。各個代表靜靜地站著幾分鐘,不同於心理表演治療法,代表不用演戲、擺造型或扮演角色。在安排代表的位置,以及後續的步驟中,特別強調直覺,這是為了利用精神病學家Albrecht Mahr 所描述的認知場(Knowing Field)(Mahr 1999),認知場可以引導參與者感知到並用語言表達出他們所代表的那個真正的家庭成員的感情和感覺,現在還沒有完全理解代表為什麼能夠感知的機制,代表對其所代表的人只有一點了解或根本就不了解,儘管如此,代表通常能體驗到對系統排列有用的感情或生理感覺。排列師可以要求每個代表描述他有何感覺,此時,從代表所體現出來的空間關係和感覺中,導師、案主、小組成員就可感知到一些對於當事人個人問題有關的信息。治療辦法一般是重新安排代表的位置、應導師要求大聲地說出一些句子,如果在新的位置上或者說話後,代表沒有感覺好一點,他們可以再次移動,或者試著說一些其他的話,有時系統排列會在完全解決事情之前結束。當每一位代表在其位置上感覺很好,並且其他代表也同意,便實現了解決方法,這就是以一種抽象的方式解決了所面臨的問題。在發現治療解決辦法的過程中,小組成員感覺不對或產生負面感覺的位置佈局是導師需要特別注意的,這種位置佈局可代表案主家庭成員之間的系統性糾纏,在諸如謀殺、自殺、童年喪母、父母或兄弟姊妹早亡、戰爭、自然災害、移民或辱罵引起未解決的心理創傷,困擾家庭時,系統性糾纏就出現了,支持者主張,即使現在受到影響的人已經不知道過去發生的那些事件,這些事件所造成的負面遺產也能夠轉給下一代,精神病學家Ivan Boszormenyi-Nagy 稱此現象為無形忠誠(Böszörményi-Nagy & Spark 1973)

     海寧格自己在《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中對家族系統排列,是這樣定義的"「家族系統排列」是什麼意思?這個詞彙描述出排列家族成員的過程。個案從團體中挑人,代表家族中某些重要的成員,如父母、兄弟姊妹、個案本身。然後個案排列出代表間的相互關係這就是「家族系統排列」。接著會發生什麼事呢?雖然代表者!不認識他們所代表的人,突然間卻有了「被代表人」的感受。家族系統排列的經驗告訴我們,在某個心靈場域內,人人都和更偉大的整體連結。每個家族成員都出現在這個心靈場域內,連死者也是,場域中人人都和其他人融合一致,...雖然他們不一定在理智上能意識到這點,不過他們的行為和情感則清楚地表現出這點。家族系統排列裡,這些連結的深度將會逐漸顯露。進行家族系統排列時,我們也會在心靈場域中接收到洞見和訊息。每個家人都生活在一個更大的共同心靈裡,它看顧著所有家族成員,和其他透過命運而相連的人。它遵循某種法則,也強制執行這些法則,這為家族成員帶來深遠的影響和後果。"(p284~285)。

     簡介伯特·海寧格:Anton Hellinger,1925年12月16日-,是實行家庭系統排列療法的德國心理治療師,今年來他的著作也擴展至精神靈性運動領域,在世界各地都有一些支持者踐行他的理論,該療法是否有效存在爭議,海寧格本人也是有爭議的人物,海寧格生於一個德國天主教家庭,他說其父母的天主教信仰抵制了國家主義的影響,10歲時他進入天主教修道院學校,受洗,成為牧師前往南非傳教,希特勒青年團招募他加入,但他拒絕,1942年他被招募入伍,在西線作戰,1945年在比利時被盟軍俘虜,他逃出戰俘營回到德國,化名避入天主教修道院,他在維爾茨堡大學大學學習哲學和神學,成為一名神父,1950年代,他去到南非祖魯地區傳教,期間在南方大學得到學士學位和大學教育文憑,獲得了在公立高中教學的資格,他在南非待了16年,擔任牧師、教師,最後成為校長,他學會了祖魯語,受當地文化的影響,他反思天主教的教義,最終脫離天主教,並回到德國,在德國他很快結婚,在維也納學習心理分析,後來加入了心理分析學會,1973年他前往美國受教於Arthur Janov,並受到Eric Berne的Transactional Analysis影響,1993年和Weber合作出版了第一本書Zweierlei Glück(意思是“第二次機會”),接下來的15年裡他出版了30本書,並在世界各地旅行、講座,開辦學習班和訓練課程,但學術界並不認同他的理論,他和第二任妻子Maria Sophie Hellinger開辦了海寧格學校。

著作有:

 海寧格自傳訪談錄》

 愛的序位》

 家族星座治療:海寧格的系統心理療法》

 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

 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

 心靈之藥:身心疾病之系統排列輔導實例》

 內在之旅:海寧格獨特的靜心》

 成功的序位:企業心管理》

 成功的人生:擁抱生命、享受成功》

 遇見真理》

 再見耶穌~海寧格談成功的思維》

      簡介現象學:phenomenology,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胡塞爾深受波查諾(B.Bolzano, 1781-1848)之「真理自身」,即超越時空與個人之絕對、又普遍的客觀存在者的理念影響,而提出對意識本質的研究,或描述先驗的、絕對的認識之根本與法則,他稱之為「現象學」,胡塞爾思想發展的第一個重要轉折點的標誌是《邏輯研究》(Logical Investigations),這本書是近當代哲學最重要的著作之一,為哲學的發展在本體論和認識論之間開拓了新的道路,在它的感召下,大批思想家匯集到“回到事物本身”( Zurück zu den Sachen selbst )的大旗下,其中包括莫里茨·蓋格(Moritz Geiger)、亞力山大·普凡德爾(Alexander Pfaender )、馬克斯·舍勒(Max Scheler)、奧斯卡·貝克(Oscar Becker)、特奧多爾·康拉德(Theodor Conrad)等人,此外還有大批哲學家,雖然並非嚴格意義上的現象學家,他們的思想也受到了現象學的很大影響,其中就包括薩特、海德格爾、梅洛-龐蒂、伽達默爾等等重要哲學家,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現象學通過他們的演繹發展,仍然活躍於當代的思想界成為當代哲學的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現象學強調對直接直觀和經驗感知的區分,認為哲學(或至少是現象學)的主要任務是釐清二者之間的關聯,並且在直觀中獲得對本質的認識,如胡塞爾在《哲學與現象學研究年鑑》創刊號的前言中所稱:“將各個編者聯合在一起並且甚至在所有未來的合作者那裡都應當成為前設的東西,不應是一個學院系統,而毋寧說是一個共同的信念:只有通過向直觀的原本源泉以及在此源泉中汲取的本質洞察的回覆,哲學的偉大傳統才能根據概念和問題而得到運用,只有通過這一途徑,概念才能得到直觀的澄清,問題才能在直觀的基礎上得到新的提出,爾後也才能得到原則上的解決。”

     現象學首先是一種方法,即從直接直觀和先驗本質中提取知識的途徑,在方法之外,現象學在研究對像上找到了連接心理學和邏輯學的中間地帶,為「純粹邏輯學」找到了根基,另一方面,在研究途徑上,現象學找到了實證主義和形上學之間的一條道路,被胡塞爾本人稱為「先驗的經驗主義」,最基本形式的現象學,嘗試為通常認為主觀性觀點的客觀性研究創造條件約束:關注(consciousness)和關注體驗的概念,比如判斷,理解和情感,儘管現象學尋求成為科學的,它沒有嘗試從臨床心理學或者神經學角度來研究關注,相反,它尋求通過系統直覺去決定關注和關注體驗的基礎屬性和結構,胡塞爾在他師從的哲學家、心理學家, 弗朗茲·布倫塔諾(Franz Brentano)和卡爾·斯圖姆夫(Carl Stumpf)的講座和著作中催生了現象學說的很多重要的概念,一個胡塞爾從布倫塔諾借鑒的現象學的重要元素就是意向性(intentionality,通常也被稱作aboutness),指出關注總是某些特定關注(consciousness of something),關注對象自己被稱作意向對象,並且常常以不同方式用來代替關注,比如理解、記憶、關聯和延伸,直觀等,通過這些不同的意向性,雖然都具有不同結構和不同的方式存在於對此物的意向中,一個對象仍然成為同一個相同個體;針對相同意向對象的意向性在直覺中,就是立即生成的此對象物的附屬性和最後對它的記憶。

     簡介胡塞爾:德語:Edmund Gustav Albrecht Husserl,1859年4月8日-1938年4月26日,著名德國哲學家,現象學之父,同時亦被譽為近代最偉大哲學家之一,胡塞爾生於捷克摩拉維亞地區的小鎮普羅斯涅茲,出身於一個猶太人家庭。作為弗朗茲·布倫塔諾及卡爾·斯圖姆夫的學生,他影響了伊迪·斯坦因  奧伊根·芬克、 馬丁·海德格爾、 讓·保羅·薩特及莫里斯·梅洛-龐蒂,因為何曼曾接觸胡塞爾,所以鍾情於學院派邏輯,自1886年,他在哈勒大學以導師身份(相當於副教授)教授哲學,並於1887年,他開始相信基督教並且加入了路德會 ,同年結婚,並在此育有兩兒一女,1901年至1916年,他分別在哥廷根大學及弗萊堡大學擔任教授,直到1928年退休為止,退休後胡塞爾仍然利用弗萊堡大學圖書館來繼續他的研究及著作,直到他的得意門徒海德格爾擔任校長時,以胡塞爾的猶太人血統為理由禁止胡塞爾進入為止。胡塞爾認為,與羅素及懷德海一樣,算術實際上是「先驗」科學,不同的是,羅素與懷德海的分析基礎是邏輯學,胡塞爾則是發展出全新的哲學方法,來探究必然真理的性質,他稱之為「 現象學」( phenomenology )。胡塞爾將現象學定義為對意識本質結構的科學研究,但現象學並不代表表象與根本實在之間存在著對立(「現象學」源自於希臘文,意指「表象」,康德曾用「現象」一詞指稱我們的經驗世界,胡塞爾認為藉由描述意識結構,可以找到確定性,其中包括他身為數學家時不斷尋求的算術基礎,為此,胡塞爾描述了現象學的觀點:意識被視為一種「意向」,也就是說,意識總是朝向某個客體,不管它是物質的,還是跟數學一樣是「觀念的」,要獲得現象學的觀點,必須透過一連串的現象「還原」,亦即描述意識的本質特徵(即意識的「意義」),胡塞爾認為這些意義(與康德的範疇相同)是普世與必然的,同時也反對歐洲(與美國)哲學瀰漫一股「相對主義」風潮。胡塞爾晚年時,納粹已逐漸掌握德國政局,世界也戰雲密布,因此,胡塞爾對人類知識的興趣,也轉而朝向社會層面與「存在」層面,同時也警告,歐洲文明將因相對主義與非理性主義的猖獗而陷入「危機」(同一時間,維也納的邏輯實證論者也提出相同的警告)。

     簡介心理治療:Psychotherapy,是由經過受過心理治療專業訓練並通過考核的人員,主要是心理師以及接受心理治療訓練的精神科醫師,以一種獨特的人際關係來協助患者(或稱當事人、案主、個案)處理心理問題、減輕主觀痛苦經驗、醫治精神疾病及促進心理健康、個人成長,心理治療一般是基於心理治療理論及相關實證研究(主要是諮詢心理學、臨床心理學和精神病學 )而建立的治療系統,以建立關係、對話、溝通、深度自我探索、行為改變等的技巧來達到治療目標,例如改善受助者的心理健康,或減輕精神疾病 徵狀等。

    心理治療有多個不同學派,而且不斷發展中,不同學派之間對學派之劃分也有歧異,即使有經驗的治療師也無法熟稔所有學派的治療方式,美國著名的精神科經典教材Synopsis of Psychiatry和英國牛津出版的精神科教科書,也沒有一致的分類法,英國系統的分類方式:

    精神分析:由弗洛依德創立,主要目標為揭示潛意識的焦慮 ,主要技巧包括自由聯想 (free association)、 轉移和反轉移 (transference and counter-transference)、 夢境解析(dream analysis)等。

    榮格的分析心理學 :由榮格創立,主要技巧如沙遊 (sandplay), 藝術治療大多以榮格的理論為基礎。

    阿德勒精神分析學派:由阿德勒所創立,主要目標為減少自卑 (inferiority) ,主要技巧包括:分析家庭系統排列 (family constellation), 生活風格等。

    動力取向心理治療:儘管精神分析學者不認為精神分析是精神動力學派其中一支,但大多數治療師仍同意精神分析是動力取向的始祖。

    行為治療,如係統減敏法和厭惡療法等等

    認知行為治療,包括認知治療 (CT)和理性情緒行為治療 (REBT)以及Behavioral Modification

    案主中心治療,由羅哲斯從人本主義中發展出來的心理治療

    團體心理治療

    家庭治療與性治療

    完形治療

    會心治療

    心理劇

    語言治療

    原始療法

    存在主義治療:亞隆(Irvin Yalom)提出,與其說是提供具體治療技巧,不如說是提供治療者一個觀點。

      

     

 

 

 

芳的家族排列插畫創作~違反生命的平等法則造成自身、家人、後代子孫、伴侶疾病的重要原因

11754482_1035832553095642_1801221261117858233_o  

平等(Equality)原則,是一種法律概念  

xin_4421105280858531134282

家庭系統排列療法創辦人,德國海寧格

getImage  

海寧格的著作

images-1.jpeg images.jpeg Unknown-1.jpeg  

現象學於1900年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創立   

e78fbee8b1a1e5adb81.jpg images-2 DefaultImage.jsp DefaultImage-1.jsp  

fang2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芳的家族排列插畫創作~家族共同靈魂影響的成員

 

 

 

 

 

      家庭系統排列療法創辦人德國心理治療師伯特·海寧格,他所採用的方法稱之為洞見的現象學,或敞開的現象學,現象學phenomenology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

      海寧格認為每個家族都有一個「共同的靈魂」,連結著活的與過世的某些特定的家庭成員,從排列顯現,家庭成員的命運,與已經去世多年的親人,仍有深深的連結。這個「共同的靈魂」只連結某些特定的成員,海寧格他在《 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說道”哪些成員屬於這個共同的靈魂影響下的一份子:1.孩子,包括夭折或早逝的孩子。2.父母,及其兄弟姊妹。3. (外)祖父母。4.有時甚至是(外)曾祖父母,或更上幾代。5.更重要的是那些為目前系統成員讓出位置的人,例如父母或(外)祖父母從前的伴侶,還有那些因為他們的死亡,讓別人獲得好處或利益的人。6.從前的家庭成員,成為暴力以及謀殺事件中的被害者。上述最後兩點,是我在近幾年間獲得的經驗。…家庭成員的行為清楚顯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靈魂,為了某些秩序服務,並追隨某些目標” (p243~244)。

      創作家族排列插畫~家族共同靈魂影響的成員這幅畫,在家族共同靈魂影響的成員字句下方有六點:一、孩子,包括夭折的。二、父母,及其兄弟姊妹。三、(外)祖父母、(外)曾祖父母、更上幾代。四、父母、(外)祖父母從前的伴侶。五、因為他們的死亡,讓別人獲得利益的人。六、前家庭成員是暴力謀殺事件的被害者,旁邊有一個場域,裡面有以上這些成員。

       簡介家族:指基於血緣、婚姻、生命共同體構成的利益集團,通常表現為以一個家庭為主構成的中心,如東亞社會的財團,多以一個家庭為背景所形成的企業集團;有時幫派內的不同派係也以家族稱之。漢語“家族”小範圍內有時和宗族混淆使用,但其家族特徵表現為同一“ 姓氏”,以一個家庭為中心,中心家庭為家族共同祖先或家族中心人物。漢字“ 家族 ”在日語裡的意思是“家人”,這和中文意思有一定區別。

     簡介家庭(族)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是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領域的一個方法,多用於家庭治療,該方法由德國心理學家伯特·海寧格(Bert Hellinger)最早研究發展起來的,家庭系統排列是系統排列(Systemic Constellation)的一種(另有組織系統排列等),系統排列是通過現象學方法探究問題的根源和解決方法。海寧格發現在家庭系統中,有一些不易被人們意識到的動力,操控著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很多人的心身問題,其實都是家庭「牽連」造成的,將「牽連」的原因顯露出來,往往能找出化解的方法,家庭系統排列(系統排列的一個子應用)是一種體驗程序,目的在於釋放和解決人自身和人與人之間的深層壓力,該程序的發展可以追溯到哲學家和臨床醫學家,包括現象學之父埃德蒙德·胡塞爾 、跨代系統思想先驅Ivan Boszormenyi-Nagy、發展出家庭雕塑(系統排列雛型)的維吉尼亞·薩提爾以及貝爾特·海靈格,在過去十年中,全世界的從業者都對這項方法進行了進一步的改進和發展,包括精神病學家(德國的Gunthard Weber和Albrecht Mahr、澳大利亞的Chris Walsh)、心理學家(德國的Hunter Beaumont、挪威的Marta Thorsheim、美國的Edward Lynch和Dan Booth Cohen、英國的Judith Hemming),以及許多另類療法的提供者。「家庭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s)這個術語首次由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用在不太一樣的語境中,用來指每一個個體屬於(並聯結於)家庭系統中他與其他家人的關係。進行的方法與程序,是排列師指導參加工作坊的人,由求助者所面臨的困境,尋求解決之道,在場成員輪流做代表,在活動中進行系統排列。在簡短介紹之後,排列師建議哪些人或事物將在系統排列中被代表,通常一個是案主的代表,一個或多個家庭成員的代表,有時還有抽象概念(比如抑鬱)的代表,或國家的代表。案主從小組人群中挑選代表,按照當時的感覺來安排各個代表的位置,然後坐下觀察。各個代表靜靜地站著幾分鐘,不同於心理表演治療法,代表不用演戲、擺造型或扮演角色。在安排代表的位置,以及後續的步驟中,特別強調直覺,這是為了利用精神病學家Albrecht Mahr 所描述的認知場(Knowing Field)(Mahr 1999),認知場可以引導參與者感知到並用語言表達出他們所代表的那個真正的家庭成員的感情和感覺,現在還沒有完全理解代表為什麼能夠感知的機制,代表對其所代表的人只有一點了解或根本就不了解,儘管如此,代表通常能體驗到對系統排列有用的感情或生理感覺。排列師可以要求每個代表描述他有何感覺,此時,從代表所體現出來的空間關係和感覺中,導師、案主、小組成員就可感知到一些對於當事人個人問題有關的信息。治療辦法一般是重新安排代表的位置、應導師要求大聲地說出一些句子,如果在新的位置上或者說話後,代表沒有感覺好一點,他們可以再次移動,或者試著說一些其他的話,有時系統排列會在完全解決事情之前結束。當每一位代表在其位置上感覺很好,並且其他代表也同意,便實現了解決方法,這就是以一種抽象的方式解決了所面臨的問題。在發現治療解決辦法的過程中,小組成員感覺不對或產生負面感覺的位置佈局是導師需要特別注意的,這種位置佈局可代表案主家庭成員之間的系統性糾纏,在諸如謀殺、自殺、童年喪母、父母或兄弟姊妹早亡、戰爭、自然災害、移民或辱罵引起未解決的心理創傷,困擾家庭時,系統性糾纏就出現了,支持者主張,即使現在受到影響的人已經不知道過去發生的那些事件,這些事件所造成的負面遺產也能夠轉給下一代,精神病學家Ivan Boszormenyi-Nagy 稱此現象為無形忠誠(Böszörményi-Nagy & Spark 1973)

     海寧格自己在《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中對家族系統排列,是這樣定義的"「家族系統排列」是什麼意思?這個詞彙描述出排列家族成員的過程。個案從團體中挑人,代表家族中某些重要的成員,如父母、兄弟姊妹、個案本身。然後個案排列出代表間的相互關係這就是「家族系統排列」。接著會發生什麼事呢?雖然代表者!不認識他們所代表的人,突然間卻有了「被代表人」的感受。家族系統排列的經驗告訴我們,在某個心靈場域內,人人都和更偉大的整體連結。每個家族成員都出現在這個心靈場域內,連死者也是,場域中人人都和其他人融合一致,...雖然他們不一定在理智上能意識到這點,不過他們的行為和情感則清楚地表現出這點。家族系統排列裡,這些連結的深度將會逐漸顯露。進行家族系統排列時,我們也會在心靈場域中接收到洞見和訊息。每個家人都生活在一個更大的共同心靈裡,它看顧著所有家族成員,和其他透過命運而相連的人。它遵循某種法則,也強制執行這些法則,這為家族成員帶來深遠的影響和後果。"(p284~285)。

     簡介伯特·海寧格:Anton Hellinger,1925年12月16日-,是實行家庭系統排列療法的德國心理治療師,今年來他的著作也擴展至精神靈性運動領域,在世界各地都有一些支持者踐行他的理論,該療法是否有效存在爭議,海寧格本人也是有爭議的人物,海寧格生於一個德國天主教家庭,他說其父母的天主教信仰抵制了國家主義的影響,10歲時他進入天主教修道院學校,受洗,成為牧師前往南非傳教,希特勒青年團招募他加入,但他拒絕,1942年他被招募入伍,在西線作戰,1945年在比利時被盟軍俘虜,他逃出戰俘營回到德國,化名避入天主教修道院,他在維爾茨堡大學大學學習哲學和神學,成為一名神父,1950年代,他去到南非祖魯地區傳教,期間在南方大學得到學士學位和大學教育文憑,獲得了在公立高中教學的資格,他在南非待了16年,擔任牧師、教師,最後成為校長,他學會了祖魯語,受當地文化的影響,他反思天主教的教義,最終脫離天主教,並回到德國,在德國他很快結婚,在維也納學習心理分析,後來加入了心理分析學會,1973年他前往美國受教於Arthur Janov,並受到Eric Berne的Transactional Analysis影響,1993年和Weber合作出版了第一本書Zweierlei Glück(意思是“第二次機會”),接下來的15年裡他出版了30本書,並在世界各地旅行、講座,開辦學習班和訓練課程,但學術界並不認同他的理論,他和第二任妻子Maria Sophie Hellinger開辦了海寧格學校。

著作有:

 海寧格自傳訪談錄》

 愛的序位》

 家族星座治療:海寧格的系統心理療法》

 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

 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

 心靈之藥:身心疾病之系統排列輔導實例》

 內在之旅:海寧格獨特的靜心》

 成功的序位:企業心管理》

 成功的人生:擁抱生命、享受成功》

 遇見真理》

 再見耶穌~海寧格談成功的思維》

      簡介現象學:phenomenology,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胡塞爾深受波查諾(B.Bolzano, 1781-1848)之「真理自身」,即超越時空與個人之絕對、又普遍的客觀存在者的理念影響,而提出對意識本質的研究,或描述先驗的、絕對的認識之根本與法則,他稱之為「現象學」,胡塞爾思想發展的第一個重要轉折點的標誌是《邏輯研究》(Logical Investigations),這本書是近當代哲學最重要的著作之一,為哲學的發展在本體論和認識論之間開拓了新的道路,在它的感召下,大批思想家匯集到“回到事物本身”( Zurück zu den Sachen selbst )的大旗下,其中包括莫里茨·蓋格(Moritz Geiger)、亞力山大·普凡德爾(Alexander Pfaender )、馬克斯·舍勒(Max Scheler)、奧斯卡·貝克(Oscar Becker)、特奧多爾·康拉德(Theodor Conrad)等人,此外還有大批哲學家,雖然並非嚴格意義上的現象學家,他們的思想也受到了現象學的很大影響,其中就包括薩特、海德格爾、梅洛-龐蒂、伽達默爾等等重要哲學家,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現象學通過他們的演繹發展,仍然活躍於當代的思想界成為當代哲學的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現象學強調對直接直觀和經驗感知的區分,認為哲學(或至少是現象學)的主要任務是釐清二者之間的關聯,並且在直觀中獲得對本質的認識,如胡塞爾在《哲學與現象學研究年鑑》創刊號的前言中所稱:“將各個編者聯合在一起並且甚至在所有未來的合作者那裡都應當成為前設的東西,不應是一個學院系統,而毋寧說是一個共同的信念:只有通過向直觀的原本源泉以及在此源泉中汲取的本質洞察的回覆,哲學的偉大傳統才能根據概念和問題而得到運用,只有通過這一途徑,概念才能得到直觀的澄清,問題才能在直觀的基礎上得到新的提出,爾後也才能得到原則上的解決。”

     現象學首先是一種方法,即從直接直觀和先驗本質中提取知識的途徑,在方法之外,現象學在研究對像上找到了連接心理學和邏輯學的中間地帶,為「純粹邏輯學」找到了根基,另一方面,在研究途徑上,現象學找到了實證主義和形上學之間的一條道路,被胡塞爾本人稱為「先驗的經驗主義」,最基本形式的現象學,嘗試為通常認為主觀性觀點的客觀性研究創造條件約束:關注(consciousness)和關注體驗的概念,比如判斷,理解和情感,儘管現象學尋求成為科學的,它沒有嘗試從臨床心理學或者神經學角度來研究關注,相反,它尋求通過系統直覺去決定關注和關注體驗的基礎屬性和結構,胡塞爾在他師從的哲學家、心理學家, 弗朗茲·布倫塔諾(Franz Brentano)和卡爾·斯圖姆夫(Carl Stumpf)的講座和著作中催生了現象學說的很多重要的概念,一個胡塞爾從布倫塔諾借鑒的現象學的重要元素就是意向性(intentionality,通常也被稱作aboutness),指出關注總是某些特定關注(consciousness of something),關注對象自己被稱作意向對象,並且常常以不同方式用來代替關注,比如理解、記憶、關聯和延伸,直觀等,通過這些不同的意向性,雖然都具有不同結構和不同的方式存在於對此物的意向中,一個對象仍然成為同一個相同個體;針對相同意向對象的意向性在直覺中,就是立即生成的此對象物的附屬性和最後對它的記憶。

      簡介胡塞爾:德語:Edmund Gustav Albrecht Husserl,1859年4月8日-1938年4月26日,著名德國哲學家,現象學之父,同時亦被譽為近代最偉大哲學家之一,胡塞爾生於捷克摩拉維亞地區的小鎮普羅斯涅茲,出身於一個猶太人家庭。作為弗朗茲·布倫塔諾及卡爾·斯圖姆夫的學生,他影響了伊迪·斯坦因  奧伊根·芬克、 馬丁·海德格爾、 讓·保羅·薩特及莫里斯·梅洛-龐蒂,因為何曼曾接觸胡塞爾,所以鍾情於學院派邏輯,自1886年,他在哈勒大學以導師身份(相當於副教授)教授哲學,並於1887年,他開始相信基督教並且加入了路德會 ,同年結婚,並在此育有兩兒一女,1901年至1916年,他分別在哥廷根大學及弗萊堡大學擔任教授,直到1928年退休為止,退休後胡塞爾仍然利用弗萊堡大學圖書館來繼續他的研究及著作,直到他的得意門徒海德格爾擔任校長時,以胡塞爾的猶太人血統為理由禁止胡塞爾進入為止。胡塞爾認為,與羅素及懷德海一樣,算術實際上是「先驗」科學,不同的是,羅素與懷德海的分析基礎是邏輯學,胡塞爾則是發展出全新的哲學方法,來探究必然真理的性質,他稱之為「 現象學」( phenomenology )。胡塞爾將現象學定義為對意識本質結構的科學研究,但現象學並不代表表象與根本實在之間存在著對立(「現象學」源自於希臘文,意指「表象」,康德曾用「現象」一詞指稱我們的經驗世界,胡塞爾認為藉由描述意識結構,可以找到確定性,其中包括他身為數學家時不斷尋求的算術基礎,為此,胡塞爾描述了現象學的觀點:意識被視為一種「意向」,也就是說,意識總是朝向某個客體,不管它是物質的,還是跟數學一樣是「觀念的」,要獲得現象學的觀點,必須透過一連串的現象「還原」,亦即描述意識的本質特徵(即意識的「意義」),胡塞爾認為這些意義(與康德的範疇相同)是普世與必然的,同時也反對歐洲(與美國)哲學瀰漫一股「相對主義」風潮。胡塞爾晚年時,納粹已逐漸掌握德國政局,世界也戰雲密布,因此,胡塞爾對人類知識的興趣,也轉而朝向社會層面與「存在」層面,同時也警告,歐洲文明將因相對主義與非理性主義的猖獗而陷入「危機」(同一時間,維也納的邏輯實證論者也提出相同的警告)。

     簡介心理治療:Psychotherapy,是由經過受過心理治療專業訓練並通過考核的人員,主要是心理師以及接受心理治療訓練的精神科醫師,立一種獨特的人際關係來協助患者(或稱當事人、案主、個案)處理心理問題、減輕主觀痛苦經驗、醫治精神疾病及促進心理健康、個人成長,心理治療一般是基於心理治療理論及相關實證研究(主要是諮詢心理學、臨床心理學和精神病學 )而建立的治療系統,以建立關係、對話、溝通、深度自我探索、行為改變等的技巧來達到治療目標,例如改善受助者的心理健康或減輕精神疾病 徵狀等。心理治療有多個不同學派,而且不斷發展中,不同學派之間對學派之劃分也有歧異,即使有經驗的治療師也無法熟稔所有學派的治療方式,美國著名的精神科經典教材Synopsis of Psychiatry和英國牛津出版的精神科教科書也沒有一致的分類法,英國系統的分類方式:

精神分析:由弗洛依德創立,主要目標為揭示潛意識的焦慮 ,主要技巧包括自由聯想 (free association)、 轉移和反轉移 (transference and counter-transference)、 夢境解析(dream analysis)等。

榮格的分析心理學 :由榮格創立,主要技巧如沙遊 (sandplay), 藝術治療大多以榮格的理論為基礎。

阿德勒精神分析學派:由阿德勒所創立,主要目標為減少自卑 (inferiority) ,主要技巧包括:分析家庭系統排列 (family constellation), 生活風格等。

動力取向心理治療:儘管精神分析學者不認為精神分析是精神動力學派其中一支,但大多數治療師仍同意精神分析是動力取向的始祖。

行為治療,如係統減敏法和厭惡療法等等

認知行為治療,包括認知治療 (CT)和理性情緒行為治療 (REBT)以及Behavioral Modification

案主中心治療,由羅哲斯從人本主義中發展出來的心理治療

團體心理治療

家庭治療與性治療

完形治療

會心治療

心理劇

語言治療

原始療法

存在主義治療:亞隆(Irvin Yalom)提出,與其說是提供具體治療技巧,不如說是提供治療者一個觀點。

      

 

 

 

 

      

芳的家族排列插畫創作~家族共同靈魂影響的成員

11752398_1035050239840540_2307474841094935553_n  

家庭系統排列療法創辦人,德國海寧格

20130328212204489  images  

海寧格的著作

images-1.jpeg   Unknown-1.jpeg   images-4 getImage images.jpeg images-9.jpeg

現象學於1900年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創立   

e78fbee8b1a1e5adb81 DefaultImage.jsp DefaultImage-1.jsp  

fang2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芳的家族排列插畫創作~家族排列的現象學運作方法超越個體與家族,觸及更偉大的靈魂

 

 

 

 

       承接著我的”洞見的現象學~直觀中瞥見本質”的家族排列插畫創作,再進一步論述家族排列現象學的運作方法,正如同家庭系統排列療法創辦人德國心理治療師伯特·海寧格所說他所採用的方法稱之為洞見的現象學,或敞開的現象學,是要在直觀中瞥見本質,通過探究問題的根源和找出解決方法,在實際運作上,要做到超越個體與家族,去觸及更偉大的靈魂,在《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海寧格說道”我在用的是現象學的心理治方法。…其運作方式是沒有任何目的性與畏懼之心,只是投身於一項事情之中,並且忘記一切相關的資料。有如置身在黑暗當中,靜觀其變,在剎那間便能洞悉事最重要之處。”(p6~8),在《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海寧格說道”現象學運作方法是,把焦點由近而遠,由狹隘而廣闊。意即,治療師不只把目光投射在包圍著求助者及他的家庭上,而應把目光投射在包圍著求助者的能量場和更共同的靈魂上,為它們服務。對問題的認知、可能的解決方法,往往來自與廣闊的能量場與更偉大的靈魂的連結。上去領會解決之道…更偉大的靈魂會把具有解決、有治療的畫面、句子以及步驟,通過感知顯現出來。…剎那間,一幅畫面、一個字或一句話會出現,會幫助他走下一步,…過程就是通過現象學的態度,接觸靈魂的多重層次,以極中精神的等待代替行動”(p246),而生命就是一個奧秘,無法完全窺探全貌,只可能從呈現出來的現象中,得到一些有關生命的知識,他認為”每一個家庭都有一份記憶力,能從記憶中揭曉出來的便是一份恩賜。可是那些呈現出來的東西的背後,仍然隱藏著某些神秘的本質...我們只能利用顯現出來的現象做一點事,...呈現出來的現象不會將隱閉、埋藏的核心本質全數透露,總是帶著點到即止的味道,可是我們的見解常常遠離所呈現出來的現象,當我們建立了某些見解,並堅持主觀的態度,就會阻礙我們獲取知識。”(《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p18)。從這個方法論出發,海寧格認為「家庭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s)與心理治療有本質上的差異,他說”我的工作是要讓重要的本質呈現出來,而不僅局限於表面,例如:若要治療疾病,有哪些需要的動力要揭露。所以家族排列在本質上就和心理治療有所差異。” (《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p18),”這已經不算是心理治療了,它遠遠超過心理治療的範疇。它是應用哲學、生命學院。如果我們試著將之定義為某種心理治療的學派,它會像水一樣從手中流掉,而我們會徹底地錯過。” (《 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p284)。

      現象學phenomenology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在台大讀研究所時,主修了許多歐洲社會科學方法論,研讀了大量這一方面的書籍,現在進入家族排列系統領域,像是復習和落實操作此一哲學方法論~存而不論,回到本質的現象學方法,介於哲學和心理學之間,使二者之間有了對話與相互支援的機制。

       創作家族排列插畫創作~家族排列的現象學運作方法超越個體與家族,觸及更偉大的靈魂這幅畫,在家族排列的現象學運作方法的字句,被繽紛多變的雲朵環繞著,有一隻手指去觸動雲朵,在家族排列的現象學運作方法下方的副標題寫著超越個體與家族,觸及更偉大的靈魂,下面則有一個單獨的人,和圍繞著一個房子的一群人,象徵著偉大的靈魂是超越個體與家族的

       簡介家族排列現象學運作的方法:家族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是心理諮詢治療領域的一個方法,多用於家庭治療,由德國伯特·海寧格(Bert Hellinger)最早研究發展起來的,家庭系統排列是系統排列(Systemic Constellation)的一種另有組織系統排列等,系統排列是通過現象學方法探究問題的根源和解決方法。在海寧格認為「家庭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s)與心理治療有本質上的差異,他說”我的工作是要讓重要的本質呈現出來,而不僅局限於表面,例如:若要治療疾病,有哪些需要的動力要揭露。所以家族排列在本質上就和心理治療有所差異。”(《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p18),”這已經不算是心理治療了,它遠遠超過心理治療的範疇。它是應用哲學、生命學院。如果我們試著將之定義為某種心理治療的學派,它會像水一樣從手中流掉,而我們會徹底地錯過。” (《 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p284),海寧格他所採用的方法稱之為洞見的現象學,或敞開的現象學,現象學phenomenology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在《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對於現象學的求知途徑,海寧格說道”我在用的是現象學的心理治方法。現象學是一套很古老的哲學方法,要有高度的自律才能運用這個方法。…其運作方式是沒有任何目的性與畏懼之心,只是投身於一項事情之中,並且忘記一切相關的資料。有如置身在黑暗當中,靜觀其變,在剎那間便能洞悉事最重要之處。”(p6~8),而”每一個家庭都有一份記憶力,能從記憶中揭曉出來的便是一份恩賜。可是那些呈現出來的東西的背後,仍然隱藏著某些神秘的本質...我們只能利用顯現出來的現象做一點事,...呈現出來的現象不會將隱閉、埋藏的核心本質全數透露,總是帶著點到即止的味道,可是我們的見解常常遠離所呈現出來的現象,當我們建立了某些見解,並堅持主觀的態度,就會阻礙我們獲取知識。”(《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p18)。所以在家族排列的現象學運作方法,應該是把焦點從求助者和他的家庭,轉而投入到更廣闊的靈魂,去領會解決之道,使自己得到淨化。在《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海寧格說道”現象學運作方法是,把焦點由近而遠,由狹隘而廣闊。意即,治療師不只把目光投射在包圍著求助者及他的家庭上,而應把目光投射在包圍著求助者的能量場和更共同的靈魂上,為它們服務。對問題的認知、可能的解決方法,往往來自與廣闊的能量場與更偉大的靈魂的連結。上去領會解決之道…更偉大的靈魂會把具有解決、有治療的畫面、句子以及步驟,通過感知顯現出來。…剎那間,一幅畫面、一個字或一句話會出現,會幫助他走下一步,…過程就是通過現象學的態度,接觸靈魂的多重層次,以極中精神的等待代替行動”(p246)

      簡介家族:指基於血緣、婚姻、生命共同體構成的利益集團,通常表現為以一個家庭為主構成的中心,如東亞社會的財團,多以一個家庭為背景所形成的企業集團;有時幫派內的不同派係也以家族稱之。漢語“家族”小範圍內有時和宗族混淆使用,但其家族特徵表現為同一“姓氏”,以一個家庭為中心,中心家庭為家族共同祖先或家族中心人物。漢字“家族”在日語裡的意思是“家人”,這和中文意思有一定區別。

     簡介家庭(族)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是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領域的一個方法,多用於家庭治療,該方法由德國心理學家伯特·海寧格(Bert Hellinger)最早研究發展起來的,家庭系統排列是系統排列(Systemic Constellation)的一種(另有組織系統排列等),系統排列是通過現象學方法探究問題的根源和解決方法。海寧格發現在家庭系統中,有一些不易被人們意識到的動力,操控著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很多人的心身問題,其實都是家庭「牽連」造成的,將「牽連」的原因顯露出來,往往能找出化解的方法,家庭系統排列(系統排列的一個子應用)是一種體驗程序,目的在於釋放和解決人自身和人與人之間的深層壓力,該程序的發展可以追溯到哲學家和臨床醫學家,包括現象學之父埃德蒙德·胡塞爾 、跨代系統思想先驅Ivan Boszormenyi-Nagy、發展出家庭雕塑(系統排列雛型)的維吉尼亞·薩提爾以及貝爾特·海靈格,在過去十年中,全世界的從業者都對這項方法進行了進一步的改進和發展,包括精神病學家(德國的Gunthard Weber和Albrecht Mahr、澳大利亞的Chris Walsh)、心理學家(德國的Hunter Beaumont、挪威的Marta Thorsheim、美國的Edward Lynch和Dan Booth Cohen、英國的Judith Hemming),以及許多另類療法的提供者。「家庭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s)這個術語首次由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用在不太一樣的語境中,用來指每一個個體屬於(並聯結於)家庭系統中他與其他家人的關係。進行的方法與程序,是排列師指導參加工作坊的人,由求助者所面臨的困境,尋求解決之道,在場成員輪流做代表,在活動中進行系統排列。在簡短介紹之後,排列師建議哪些人或事物將在系統排列中被代表,通常一個是案主的代表,一個或多個家庭成員的代表,有時還有抽象概念(比如抑鬱)的代表,或國家的代表。案主從小組人群中挑選代表,按照當時的感覺來安排各個代表的位置,然後坐下觀察。各個代表靜靜地站著幾分鐘,不同於心理表演治療法,代表不用演戲、擺造型或扮演角色。在安排代表的位置,以及後續的步驟中,特別強調直覺,這是為了利用精神病學家Albrecht Mahr 所描述的認知場(Knowing Field)(Mahr 1999),認知場可以引導參與者感知到並用語言表達出他們所代表的那個真正的家庭成員的感情和感覺,現在還沒有完全理解代表為什麼能夠感知的機制,代表對其所代表的人只有一點了解或根本就不了解,儘管如此,代表通常能體驗到對系統排列有用的感情或生理感覺。排列師可以要求每個代表描述他有何感覺,此時,從代表所體現出來的空間關係和感覺中,導師、案主、小組成員就可感知到一些對於當事人個人問題有關的信息。治療辦法一般是重新安排代表的位置、應導師要求大聲地說出一些句子,如果在新的位置上或者說話後,代表沒有感覺好一點,他們可以再次移動,或者試著說一些其他的話,有時系統排列會在完全解決事情之前結束。當每一位代表在其位置上感覺很好,並且其他代表也同意,便實現了解決方法,這就是以一種抽象的方式解決了所面臨的問題。在發現治療解決辦法的過程中,小組成員感覺不對或產生負面感覺的位置佈局是導師需要特別注意的,這種位置佈局可代表案主家庭成員之間的系統性糾纏,在諸如謀殺、自殺、童年喪母、父母或兄弟姊妹早亡、戰爭、自然災害、移民或辱罵引起未解決的心理創傷,困擾家庭時,系統性糾纏就出現了,支持者主張,即使現在受到影響的人已經不知道過去發生的那些事件,這些事件所造成的負面遺產也能夠轉給下一代,精神病學家Ivan Boszormenyi-Nagy 稱此現象為無形忠誠(Böszörményi-Nagy & Spark 1973)

        海寧格自己在《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中對家族系統排列,是這樣定義的"「家族系統排列」是什麼意思?這個詞彙描述出排列家族成員的過程。個案從團體中挑人,代表家族中某些重要的成員,如父母、兄弟姊妹、個案本身。然後個案排列出代表間的相互關係這就是「家族系統排列」。接著會發生什麼事呢?雖然代表者!不認識他們所代表的人,突然間卻有了「被代表人」的感受。家族系統排列的經驗告訴我們,在某個心靈場域內,人人都和更偉大的整體連結。每個家族成員都出現在這個心靈場域內,連死者也是,場域中人人都和其他人融合一致,...雖然他們不一定在理智上能意識到這點,不過他們的行為和情感則清楚地表現出這點。家族系統排列裡,這些連結的深度將會逐漸顯露。進行家族系統排列時,我們也會在心靈場域中接收到洞見和訊息。每個家人都生活在一個更大的共同心靈裡,它看顧著所有家族成員,和其他透過命運而相連的人。它遵循某種法則,也強制執行這些法則,這為家族成員帶來深遠的影響和後果。"(p284~285)。

        簡介伯特·海寧格:Anton Hellinger,1925年12月16日-,是實行家庭系統排列療法的德國心理治療師,今年來他的著作也擴展至精神靈性運動領域,在世界各地都有一些支持者踐行他的理論,該療法是否有效存在爭議,海寧格本人也是有爭議的人物,海寧格生於一個德國天主教家庭,他說其父母的天主教信仰抵制了國家主義的影響,10歲時他進入天主教修道院學校,受洗,成為牧師前往南非傳教,希特勒青年團招募他加入,但他拒絕,1942年他被招募入伍,在西線作戰,1945年在比利時被盟軍俘虜,他逃出戰俘營回到德國,化名避入天主教修道院,他在維爾茨堡大學大學學習哲學和神學,成為一名神父,1950年代,他去到南非祖魯地區傳教,期間在南方大學得到學士學位和大學教育文憑,獲得了在公立高中教學的資格,他在南非待了16年,擔任牧師、教師,最後成為校長,他學會了祖魯語,受當地文化的影響,他反思天主教的教義,最終脫離天主教,並回到德國,在德國他很快結婚,在維也納學習心理分析,後來加入了心理分析學會,1973年他前往美國受教於Arthur Janov,並受到Eric Berne的Transactional Analysis影響,1993年和Weber合作出版了第一本書Zweierlei Glück(意思是“第二次機會”),接下來的15年裡他出版了30本書,並在世界各地旅行、講座,開辦學習班和訓練課程,但學術界並不認同他的理論,他和第二任妻子Maria Sophie Hellinger開辦了海寧格學校。

著作有:

 海寧格自傳訪談錄》

 愛的序位》

 家族星座治療:海寧格的系統心理療法》

 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

 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

 心靈之藥:身心疾病之系統排列輔導實例》

 內在之旅:海寧格獨特的靜心》

 成功的序位:企業心管理》

 成功的人生:擁抱生命、享受成功》

 遇見真理》

 再見耶穌~海寧格談成功的思維》

        簡介現象學:phenomenology,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胡塞爾深受波查諾(B.Bolzano, 1781-1848)之「真理自身」,即超越時空與個人之絕對、又普遍的客觀存在者的理念影響,而提出對意識本質的研究,或描述先驗的、絕對的認識之根本與法則,他稱之為「現象學」,胡塞爾思想發展的第一個重要轉折點的標誌是《邏輯研究》(Logical Investigations),這本書是近當代哲學最重要的著作之一,為哲學的發展在本體論和認識論之間開拓了新的道路,在它的感召下,大批思想家匯集到“回到事物本身”( Zurück zu den Sachen selbst )的大旗下,其中包括莫里茨·蓋格(Moritz Geiger)、亞力山大·普凡德爾(Alexander Pfaender )、馬克斯·舍勒(Max Scheler)、奧斯卡·貝克(Oscar Becker)、特奧多爾·康拉德(Theodor Conrad)等人,此外還有大批哲學家,雖然並非嚴格意義上的現象學家,他們的思想也受到了現象學的很大影響,其中就包括薩特、海德格爾、梅洛-龐蒂、伽達默爾等等重要哲學家,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現象學通過他們的演繹發展,仍然活躍於當代的思想界成為當代哲學的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現象學強調對直接直觀和經驗感知的區分,認為哲學(或至少是現象學)的主要任務是釐清二者之間的關聯,並且在直觀中獲得對本質的認識,如胡塞爾在《哲學與現象學研究年鑑》創刊號的前言中所稱:“將各個編者聯合在一起並且甚至在所有未來的合作者那裡都應當成為前設的東西,不應是一個學院系統,而毋寧說是一個共同的信念:只有通過向直觀的原本源泉以及在此源泉中汲取的本質洞察的回覆,哲學的偉大傳統才能根據概念和問題而得到運用,只有通過這一途徑,概念才能得到直觀的澄清,問題才能在直觀的基礎上得到新的提出,爾後也才能得到原則上的解決。”

        現象學首先是一種方法,即從直接直觀和先驗本質中提取知識的途徑,在方法之外,現象學在研究對像上找到了連接心理學和邏輯學的中間地帶,為「純粹邏輯學」找到了根基,另一方面,在研究途徑上,現象學找到了實證主義和形上學之間的一條道路,被胡塞爾本人稱為「先驗的經驗主義」,最基本形式的現象學,嘗試為通常認為主觀性觀點的客觀性研究創造條件約束:關注(consciousness)和關注體驗的概念,比如判斷,理解和情感,儘管現象學尋求成為科學的,它沒有嘗試從臨床心理學或者神經學角度來研究關注,相反,它尋求通過系統直覺去決定關注和關注體驗的基礎屬性和結構,胡塞爾在他師從的哲學家、心理學家,弗朗茲·布倫塔諾(Franz Brentano)和卡爾·斯圖姆夫(Carl Stumpf)的講座和著作中催生了現象學說的很多重要的概念,一個胡塞爾從布倫塔諾借鑒的現象學的重要元素就是意向性(intentionality,通常也被稱作aboutness),指出關注總是某些特定關注(consciousness of something),關注對象自己被稱作意向對象,並且常常以不同方式用來代替關注,比如理解、記憶、關聯和延伸,直觀等,通過這些不同的意向性,雖然都具有不同結構和不同的方式存在於對此物的意向中,一個對象仍然成為同一個相同個體;針對相同意向對象的意向性在直覺中,就是立即生成的此對象物的附屬性和最後對它的記憶。

       簡介胡塞爾:德語:Edmund Gustav Albrecht Husserl,1859年4月8日-1938年4月26日,著名德國哲學家,現象學之父,同時亦被譽為近代最偉大哲學家之一,胡塞爾生於捷克摩拉維亞地區的小鎮普羅斯涅茲,出身於一個猶太人家庭。作為弗朗茲·布倫塔諾及卡爾·斯圖姆夫的學生,他影響了伊迪·斯坦因  奧伊根·芬克、 馬丁·海德格爾、 讓·保羅·薩特及莫里斯·梅洛-龐蒂,因為何曼曾接觸胡塞爾,所以鍾情於學院派邏輯,自1886年,他在哈勒大學以導師身份(相當於副教授)教授哲學,並於1887年,他開始相信基督教並且加入了路德會 ,同年結婚,並在此育有兩兒一女,1901年至1916年,他分別在哥廷根大學及弗萊堡大學擔任教授,直到1928年退休為止,退休後胡塞爾仍然利用弗萊堡大學圖書館來繼續他的研究及著作,直到他的得意門徒海德格爾擔任校長時,以胡塞爾的猶太人血統為理由禁止胡塞爾進入為止。胡塞爾認為,與羅素及懷德海一樣,算術實際上是「先驗」科學,不同的是,羅素與懷德海的分析基礎是邏輯學,胡塞爾則是發展出全新的哲學方法,來探究必然真理的性質,他稱之為「 現象學」( phenomenology )。胡塞爾將現象學定義為對意識本質結構的科學研究,但現象學並不代表表象與根本實在之間存在著對立(「現象學」源自於希臘文,意指「表象」,康德曾用「現象」一詞指稱我們的經驗世界,胡塞爾認為藉由描述意識結構,可以找到確定性,其中包括他身為數學家時不斷尋求的算術基礎,為此,胡塞爾描述了現象學的觀點:意識被視為一種「意向」,也就是說,意識總是朝向某個客體,不管它是物質的,還是跟數學一樣是「觀念的」,要獲得現象學的觀點,必須透過一連串的現象「還原」,亦即描述意識的本質特徵(即意識的「意義」),胡塞爾認為這些意義(與康德的範疇相同)是普世與必然的,同時也反對歐洲(與美國)哲學瀰漫一股「相對主義」風潮。胡塞爾晚年時,納粹已逐漸掌握德國政局,世界也戰雲密布,因此,胡塞爾對人類知識的興趣,也轉而朝向社會層面與「存在」層面,同時也警告,歐洲文明將因相對主義與非理性主義的猖獗而陷入「危機」(同一時間,維也納的邏輯實證論者也提出相同的警告)。

        簡介心理治療:Psychotherapy,是由經過受過心理治療專業訓練並通過考核的人員,主要是心理師以及接受心理治療訓練的精神科醫師,立一種獨特的人際關係來協助患者(或稱當事人、案主、個案)處理心理問題、減輕主觀痛苦經驗、醫治精神疾病及促進心理健康、個人成長,心理治療一般是基於心理治療理論及相關實證研究(主要是諮詢心理學、臨床心理學和精神病學 )而建立的治療系統,以建立關係、對話、溝通、深度自我探索、行為改變等的技巧來達到治療目標,例如改善受助者的心理健康或減輕精神疾病 徵狀等。心理治療有多個不同學派,而且不斷發展中,不同學派之間對學派之劃分也有歧異,即使有經驗的治療師也無法熟稔所有學派的治療方式,美國著名的精神科經典教材Synopsis of Psychiatry和英國牛津出版的精神科教科書也沒有一致的分類法,英國系統的分類方式:

精神分析:由弗洛依德創立,主要目標為揭示潛意識的焦慮 ,主要技巧包括自由聯想 (free association)、 轉移和反轉移 (transference and counter-transference)、 夢境解析(dream analysis)等。

榮格的分析心理學 :由榮格創立,主要技巧如沙遊 (sandplay), 藝術治療大多以榮格的理論為基礎。

阿德勒精神分析學派:由阿德勒所創立,主要目標為減少自卑 (inferiority) ,主要技巧包括:分析家庭系統排列 (family constellation), 生活風格等。

動力取向心理治療:儘管精神分析學者不認為精神分析是精神動力學派其中一支,但大多數治療師仍同意精神分析是動力取向的始祖。

行為治療,如係統減敏法和厭惡療法等等

認知行為治療,包括認知治療 (CT)和理性情緒行為治療 (REBT)以及Behavioral Modification

案主中心治療,由羅哲斯從人本主義中發展出來的心理治療

團體心理治療

家庭治療與性治療

完形治療

會心治療

心理劇

語言治療

原始療法

存在主義治療:亞隆(Irvin Yalom)提出,與其說是提供具體治療技巧,不如說是提供治療者一個觀點。

 

 

 

 

 

芳的家族排列插畫創作~家族排列的現象學運作方法超越個體與家族,觸及更偉大的靈魂

11745918_1034643713214526_4193308891851821785_n  

 

家庭系統排列療法創辦人,德國海寧格

Unknown-3.jpeg  RTEmagicC_BS-2012-9778_01.jpg

德國心理治療師伯特·海寧格的著作

getImage.jpeg images-1.jpeg Unknown-1.jpeg images images-4   

德國伯特·海寧格主持的系統排列工作坊活動

6c5328d8c7320974b5da06455123abc9_n.jpg  

現象學於1900年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創立

 images-2.jpeg DefaultImage-1.jspDefaultImage.jsp  e78fbee8b1a1e5adb81  

  

fang2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芳的家族排列插畫創作~靈魂的移動打破深沈家族良知的解決之道

 

 

 

 

      家庭系統排列療法創辦人德國心理治療師伯特·海寧格,他所採用的方法稱之為洞見的現象學,或敞開的現象學,現象學phenomenology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

        "靈魂的移動"在海寧格創建「家族系統排列」療法中是打破深沈家族良知的解決之道,靈魂的移動在他認為”它是一股來自”心靈深處帶著愛的移動力量,接受所有人、事、物的本來面貌”,他曾提出三個"良知"意識類型:(1)個人良知、(2)集體良知、(3)靈性良知,在他認為”個人良知”與”集體良知”都有局限性,唯有”靈性良知”才能將人的關係帶上全然之愛的道路,而”靈性良知”會回應於”心靈的移動”, 而”心靈的移動”的本質在他認為”它是一股來自”心靈深處帶著愛的移動力量,接受所有人、事、物的本來面貌。而靈性良知則與這股力量一致,以所有人、事、物的本來的面貌去接受它們並給予同等的關懷。”(《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p108)。

      靈魂的移動是從初期的家族排列發展而來的,在操作上,海寧格說道”個案從團體中挑人,代表家族中某些重要的成員,如父母、兄弟姊妹、個案本身。然後個案排列出代表間的相互關係這就是「家族系統排列」。” (《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p284),後來發現產生許多問題,海寧格對此說道”對心靈移動的了解,是與家族排列有緊密的聯繫。家族排列初期的習慣做法是,每當治療師做了一些排列變動後,便問每一位代表的感覺,治療師接下來的工作步驟,就是依據這些感覺進行。因此,他是被代表的感覺影響,失去自主而無法集中。如果代表投入便會順利成功。可是代表們又往往感受到治療師的不安,反而作出迎合的話語,排列工作便會失去方向,最後落得一片混亂” (《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p252)。他認為活著的身體是受靈魂指揮著,靈魂的背後有一種高於靈魂的力量指揮著,這種力量遵循著某種律則,其中之一就是”靈魂無法忍受被排斥”,海寧格在《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對此說道”在靈魂之上還有「人類的心靈」。心靈的獨有特質,就是不受任何事物限制”p282)

      創作靈魂的移動打破深沈家族良知的解決之道這幅畫,在靈魂的移動的字句旁有一個舉起雙手在空中向前舞動身軀的女子,靈魂的移動的副標題寫著打破深沈家族良知的解決之道”,在它旁邊有一個雙腳踩在溜滑板上向前移動的男子,四周環繞著雲朵與波濤的景象。

     簡介家族排列現象學運作的方法家族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是心理諮詢治療領域的一個方法,多用於家庭治療,由德國伯特·海寧格(Bert Hellinger)最早研究發展起來的,家庭系統排列是系統排列(Systemic Constellation)的一種另有組織系統排列等,系統排列是通過現象學方法探究問題的根源和解決方法。在海寧格認為「家庭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s)與心理治療有本質上的差異,他說”我的工作是要讓重要的本質呈現出來,而不僅局限於表面,例如:若要治療疾病,有哪些需要的動力要揭露。所以家族排列在本質上就和心理治療有所差異。”(《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p18),”這已經不算是心理治療了,它遠遠超過心理治療的範疇。它是應用哲學、生命學院。如果我們試著將之定義為某種心理治療的學派,它會像水一樣從手中流掉,而我們會徹底地錯過。” (《 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p284)海寧格他所採用的方法稱之為洞見的現象學,或敞開的現象學,現象學phenomenology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在《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對於現象學的求知途徑,海寧格說道”我在用的是現象學的心理治方法。現象學是一套很古老的哲學方法,要有高度的自律才能運用這個方法。…其運作方式是沒有任何目的性與畏懼之心,只是投身於一項事情之中,並且忘記一切相關的資料。有如置身在黑暗當中,靜觀其變,在剎那間便能洞悉事最重要之處。”(p6~8),而”每一個家庭都有一份記憶力,能從記憶中揭曉出來的便是一份恩賜。可是那些呈現出來的東西的背後,仍然隱藏著某些神秘的本質...我們只能利用顯現出來的現象做一點事,...呈現出來的現象不會將隱閉、埋藏的核心本質全數透露,總是帶著點到即止的味道,可是我們的見解常常遠離所呈現出來的現象,當我們建立了某些見解,並堅持主觀的態度,就會阻礙我們獲取知識。”(《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p18)。所以在家族排列的現象學運作方法,應該是把焦點從求助者和他的家庭,轉而投入到更廣闊的靈魂,去領會解決之道,使自己得到淨化。在《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海寧格說道”現象學運作方法是,把焦點由近而遠,由狹隘而廣闊。意即,治療師不只把目光投射在包圍著求助者及他的家庭上,而應把目光投射在包圍著求助者的能量場和更共同的靈魂上,為它們服務。對問題的認知、可能的解決方法,往往來自與廣闊的能量場與更偉大的靈魂的連結。上去領會解決之道…更偉大的靈魂會把具有解決、有治療的畫面、句子以及步驟,通過感知顯現出來。…剎那間,一幅畫面、一個字或一句話會出現,會幫助他走下一步,…過程就是通過現象學的態度,接觸靈魂的多重層次,以極中精神的等待代替行動”(p246

     簡介靈魂Soul,在很多宗教思想都存在,指生命體中非物質的組成部分,許多宗教都認為,靈魂居於人或其他物質軀體之內,並對之起主宰作用,是一種超自然現象;大多數信仰都認為亦可脫離這些軀體而獨立存在,也有認為靈魂是永恆不滅的,不同的宗教和民族對靈魂有不同的解釋。部分科學家認為靈魂是主宰人的思想行為精神、感情等潛意識的一種未知的非物質因素,每一個人都有他獨特的靈魂,並能伴隨著其成長發生變化,隨著個體的死亡消失。  

       簡介家族:指基於血緣、婚姻、生命共同體構成的利益集團,通常表現為以一個家庭為主構成的中心,如東亞社會的財團,多以一個家庭為背景所形成的企業集團;有時幫派內的不同派係也以家族稱之。漢語“家族”小範圍內有時和宗族混淆使用,但其家族特徵表現為同一“姓氏”,以一個家庭為中心,中心家庭為家族共同祖先或家族中心人物。漢字“家族”在日語裡的意思是“家人”,這和中文意思有一定區別。

      簡介家庭(族)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是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領域的一個方法,多用於家庭治療,該方法由德國心理學家伯特·海寧格(Bert Hellinger)最早研究發展起來的,家庭系統排列是系統排列(Systemic Constellation)的一種(另有組織系統排列等),系統排列是通過現象學方法探究問題的根源和解決方法。海寧格發現在家庭系統中,有一些不易被人們意識到的動力,操控著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很多人的心身問題,其實都是家庭「牽連」造成的,將「牽連」的原因顯露出來,往往能找出化解的方法,家庭系統排列(系統排列的一個子應用)是一種體驗程序,目的在於釋放和解決人自身和人與人之間的深層壓力,該程序的發展可以追溯到哲學家和臨床醫學家,包括現象學之父埃德蒙德·胡塞爾 、跨代系統思想先驅Ivan Boszormenyi-Nagy、發展出家庭雕塑(系統排列雛型)的維吉尼亞·薩提爾以及貝爾特·海靈格,在過去十年中,全世界的從業者都對這項方法進行了進一步的改進和發展,包括精神病學家(德國的Gunthard Weber和Albrecht Mahr、澳大利亞的Chris Walsh)、心理學家(德國的Hunter Beaumont、挪威的Marta Thorsheim、美國的Edward Lynch和Dan Booth Cohen、英國的Judith Hemming),以及許多另類療法的提供者。「家庭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s)這個術語首次由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用在不太一樣的語境中,用來指每一個個體屬於(並聯結於)家庭系統中他與其他家人的關係。進行的方法與程序,是排列師指導參加工作坊的人,由求助者所面臨的困境,尋求解決之道,在場成員輪流做代表,在活動中進行系統排列。在簡短介紹之後,排列師建議哪些人或事物將在系統排列中被代表,通常一個是案主的代表,一個或多個家庭成員的代表,有時還有抽象概念(比如抑鬱)的代表,或國家的代表。案主從小組人群中挑選代表,按照當時的感覺來安排各個代表的位置,然後坐下觀察。各個代表靜靜地站著幾分鐘,不同於心理表演治療法,代表不用演戲、擺造型或扮演角色。在安排代表的位置,以及後續的步驟中,特別強調直覺,這是為了利用精神病學家Albrecht Mahr 所描述的認知場(Knowing Field)(Mahr 1999),認知場可以引導參與者感知到並用語言表達出他們所代表的那個真正的家庭成員的感情和感覺,現在還沒有完全理解代表為什麼能夠感知的機制,代表對其所代表的人只有一點了解或根本就不了解,儘管如此,代表通常能體驗到對系統排列有用的感情或生理感覺。排列師可以要求每個代表描述他有何感覺,此時,從代表所體現出來的空間關係和感覺中,導師、案主、小組成員就可感知到一些對於當事人個人問題有關的信息。治療辦法一般是重新安排代表的位置、應導師要求大聲地說出一些句子,如果在新的位置上或者說話後,代表沒有感覺好一點,他們可以再次移動,或者試著說一些其他的話,有時系統排列會在完全解決事情之前結束。當每一位代表在其位置上感覺很好,並且其他代表也同意,便實現了解決方法,這就是以一種抽象的方式解決了所面臨的問題。在發現治療解決辦法的過程中,小組成員感覺不對或產生負面感覺的位置佈局是導師需要特別注意的,這種位置佈局可代表案主家庭成員之間的系統性糾纏,在諸如謀殺、自殺、童年喪母、父母或兄弟姊妹早亡、戰爭、自然災害、移民或辱罵引起未解決的心理創傷,困擾家庭時,系統性糾纏就出現了,支持者主張,即使現在受到影響的人已經不知道過去發生的那些事件,這些事件所造成的負面遺產也能夠轉給下一代,精神病學家Ivan Boszormenyi-Nagy 稱此現象為無形忠誠(Böszörményi-Nagy & Spark 1973)

       海寧格自己在《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中對家族系統排列,是這樣定義的"「家族系統排列」是什麼意思?這個詞彙描述出排列家族成員的過程。個案從團體中挑人,代表家族中某些重要的成員,如父母、兄弟姊妹、個案本身。然後個案排列出代表間的相互關係這就是「家族系統排列」。接著會發生什麼事呢?雖然代表者!不認識他們所代表的人,突然間卻有了「被代表人」的感受。家族系統排列的經驗告訴我們,在某個心靈場域內,人人都和更偉大的整體連結。每個家族成員都出現在這個心靈場域內,連死者也是,場域中人人都和其他人融合一致,...雖然他們不一定在理智上能意識到這點,不過他們的行為和情感則清楚地表現出這點。家族系統排列裡,這些連結的深度將會逐漸顯露。進行家族系統排列時,我們也會在心靈場域中接收到洞見和訊息。每個家人都生活在一個更大的共同心靈裡,它看顧著所有家族成員,和其他透過命運而相連的人。它遵循某種法則,也強制執行這些法則,這為家族成員帶來深遠的影響和後果。"(p284~285)。

       簡介伯特·海寧格:Anton Hellinger,1925年12月16日-,是實行家庭系統排列療法的德國心理治療師,今年來他的著作也擴展至精神靈性運動領域,在世界各地都有一些支持者踐行他的理論,該療法是否有效存在爭議,海寧格本人也是有爭議的人物,海寧格生於一個德國天主教家庭,他說其父母的天主教信仰抵制了國家主義的影響,10歲時他進入天主教修道院學校,受洗,成為牧師前往南非傳教,希特勒青年團招募他加入,但他拒絕,1942年他被招募入伍,在西線作戰,1945年在比利時被盟軍俘虜,他逃出戰俘營回到德國,化名避入天主教修道院,他在維爾茨堡大學大學學習哲學和神學,成為一名神父,1950年代,他去到南非祖魯地區傳教,期間在南方大學得到學士學位和大學教育文憑,獲得了在公立高中教學的資格,他在南非待了16年,擔任牧師、教師,最後成為校長,他學會了祖魯語,受當地文化的影響,他反思天主教的教義,最終脫離天主教,並回到德國,在德國他很快結婚,在維也納學習心理分析,後來加入了心理分析學會,1973年他前往美國受教於Arthur Janov,並受到Eric Berne的Transactional Analysis影響,1993年和Weber合作出版了第一本書Zweierlei Glück(意思是“第二次機會”),接下來的15年裡他出版了30本書,並在世界各地旅行、講座,開辦學習班和訓練課程,但學術界並不認同他的理論,他和第二任妻子Maria Sophie Hellinger開辦了海寧格學校。

著作有:

 海寧格自傳訪談錄》

 愛的序位》

 家族星座治療:海寧格的系統心理療法》

 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

 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

 心靈之藥:身心疾病之系統排列輔導實例》

 內在之旅:海寧格獨特的靜心》

 成功的序位:企業心管理》

 成功的人生:擁抱生命、享受成功》

 遇見真理》

 再見耶穌~海寧格談成功的思維》

        簡介現象學:phenomenology,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胡塞爾深受波查諾(B.Bolzano, 1781-1848)之「真理自身」,即超越時空與個人之絕對、又普遍的客觀存在者的理念影響,而提出對意識本質的研究,或描述先驗的、絕對的認識之根本與法則,他稱之為「現象學」,胡塞爾思想發展的第一個重要轉折點的標誌是《邏輯研究》(Logical Investigations),這本書是近當代哲學最重要的著作之一,為哲學的發展在本體論和認識論之間開拓了新的道路,在它的感召下,大批思想家匯集到“回到事物本身”( Zurück zu den Sachen selbst )的大旗下,其中包括莫里茨·蓋格(Moritz Geiger)、亞力山大·普凡德爾(Alexander Pfaender )、馬克斯·舍勒(Max Scheler)、奧斯卡·貝克(Oscar Becker)、特奧多爾·康拉德(Theodor Conrad)等人,此外還有大批哲學家,雖然並非嚴格意義上的現象學家,他們的思想也受到了現象學的很大影響,其中就包括薩特、海德格爾、梅洛-龐蒂、伽達默爾等等重要哲學家,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現象學通過他們的演繹發展,仍然活躍於當代的思想界成為當代哲學的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現象學強調對直接直觀和經驗感知的區分,認為哲學(或至少是現象學)的主要任務是釐清二者之間的關聯,並且在直觀中獲得對本質的認識,如胡塞爾在《哲學與現象學研究年鑑》創刊號的前言中所稱:“將各個編者聯合在一起並且甚至在所有未來的合作者那裡都應當成為前設的東西,不應是一個學院系統,而毋寧說是一個共同的信念:只有通過向直觀的原本源泉以及在此源泉中汲取的本質洞察的回覆,哲學的偉大傳統才能根據概念和問題而得到運用,只有通過這一途徑,概念才能得到直觀的澄清,問題才能在直觀的基礎上得到新的提出,爾後也才能得到原則上的解決。”

        現象學首先是一種方法,即從直接直觀和先驗本質中提取知識的途徑,在方法之外,現象學在研究對像上找到了連接心理學和邏輯學的中間地帶,為「純粹邏輯學」找到了根基,另一方面,在研究途徑上,現象學找到了實證主義和形上學之間的一條道路,被胡塞爾本人稱為「先驗的經驗主義」,最基本形式的現象學,嘗試為通常認為主觀性觀點的客觀性研究創造條件約束:關注(consciousness)和關注體驗的概念,比如判斷,理解和情感,儘管現象學尋求成為科學的,它沒有嘗試從臨床心理學或者神經學角度來研究關注,相反,它尋求通過系統直覺去決定關注和關注體驗的基礎屬性和結構,胡塞爾在他師從的哲學家、心理學家,弗朗茲·布倫塔諾(Franz Brentano)和卡爾·斯圖姆夫(Carl Stumpf)的講座和著作中催生了現象學說的很多重要的概念,一個胡塞爾從布倫塔諾借鑒的現象學的重要元素就是意向性(intentionality,通常也被稱作aboutness),指出關注總是某些特定關注(consciousness of something),關注對象自己被稱作意向對象,並且常常以不同方式用來代替關注,比如理解、記憶、關聯和延伸,直觀等,通過這些不同的意向性,雖然都具有不同結構和不同的方式存在於對此物的意向中,一個對象仍然成為同一個相同個體;針對相同意向對象的意向性在直覺中,就是立即生成的此對象物的附屬性和最後對它的記憶。

       簡介胡塞爾:德語:Edmund Gustav Albrecht Husserl,1859年4月8日-1938年4月26日,著名德國哲學家,現象學之父,同時亦被譽為近代最偉大哲學家之一,胡塞爾生於捷克摩拉維亞地區的小鎮普羅斯涅茲,出身於一個猶太人家庭。作為弗朗茲·布倫塔諾及卡爾·斯圖姆夫的學生,他影響了伊迪·斯坦因  奧伊根·芬克、 馬丁·海德格爾、 讓·保羅·薩特及莫里斯·梅洛-龐蒂,因為何曼曾接觸胡塞爾,所以鍾情於學院派邏輯,自1886年,他在哈勒大學以導師身份(相當於副教授)教授哲學,並於1887年,他開始相信基督教並且加入了路德會 ,同年結婚,並在此育有兩兒一女,1901年至1916年,他分別在哥廷根大學及弗萊堡大學擔任教授,直到1928年退休為止,退休後胡塞爾仍然利用弗萊堡大學圖書館來繼續他的研究及著作,直到他的得意門徒海德格爾擔任校長時,以胡塞爾的猶太人血統為理由禁止胡塞爾進入為止。胡塞爾認為,與羅素及懷德海一樣,算術實際上是「先驗」科學,不同的是,羅素與懷德海的分析基礎是邏輯學,胡塞爾則是發展出全新的哲學方法,來探究必然真理的性質,他稱之為「 現象學」( phenomenology )。胡塞爾將現象學定義為對意識本質結構的科學研究,但現象學並不代表表象與根本實在之間存在著對立(「現象學」源自於希臘文,意指「表象」,康德曾用「現象」一詞指稱我們的經驗世界,胡塞爾認為藉由描述意識結構,可以找到確定性,其中包括他身為數學家時不斷尋求的算術基礎,為此,胡塞爾描述了現象學的觀點:意識被視為一種「意向」,也就是說,意識總是朝向某個客體,不管它是物質的,還是跟數學一樣是「觀念的」,要獲得現象學的觀點,必須透過一連串的現象「還原」,亦即描述意識的本質特徵(即意識的「意義」),胡塞爾認為這些意義(與康德的範疇相同)是普世與必然的,同時也反對歐洲(與美國)哲學瀰漫一股「相對主義」風潮。胡塞爾晚年時,納粹已逐漸掌握德國政局,世界也戰雲密布,因此,胡塞爾對人類知識的興趣,也轉而朝向社會層面與「存在」層面,同時也警告,歐洲文明將因相對主義與非理性主義的猖獗而陷入「危機」(同一時間,維也納的邏輯實證論者也提出相同的警告)。

        簡介心理治療:Psychotherapy,是由經過受過心理治療專業訓練並通過考核的人員,主要是心理師以及接受心理治療訓練的精神科醫師,以一種獨特的人際關係來協助患者(或稱當事人、案主、個案)處理心理問題、減輕主觀痛苦經驗、醫治精神疾病及促進心理健康、個人成長,心理治療一般是基於心理治療理論及相關實證研究(主要是諮詢心理學、臨床心理學和精神病學 )而建立的治療系統,以建立關係、對話、溝通、深度自我探索、行為改變等的技巧來達到治療目標,例如改善受助者的心理健康或減輕精神疾病 徵狀等。心理治療有多個不同學派,而且不斷發展中,不同學派之間對學派之劃分也有歧異,即使有經驗的治療師也無法熟稔所有學派的治療方式,美國著名的精神科經典教材Synopsis of Psychiatry和英國牛津出版的精神科教科書也沒有一致的分類法,英國系統的分類方式:

精神分析:由弗洛依德創立,主要目標為揭示潛意識的焦慮 ,主要技巧包括自由聯想 (free association)、 轉移和反轉移 (transference and counter-transference)、 夢境解析(dream analysis)等。

榮格的分析心理學 :由榮格創立,主要技巧如沙遊 (sandplay), 藝術治療大多以榮格的理論為基礎。

阿德勒精神分析學派:由阿德勒所創立,主要目標為減少自卑 (inferiority) ,主要技巧包括:分析家庭系統排列 (family constellation), 生活風格等。

動力取向心理治療:儘管精神分析學者不認為精神分析是精神動力學派其中一支,但大多數治療師仍同意精神分析是動力取向的始祖。

行為治療,如係統減敏法和厭惡療法等等

認知行為治療,包括認知治療 (CT)和理性情緒行為治療 (REBT)以及Behavioral Modification

案主中心治療,由羅哲斯從人本主義中發展出來的心理治療

團體心理治療

家庭治療與性治療

完形治療

會心治療

心理劇

語言治療

原始療法

存在主義治療:亞隆(Irvin Yalom)提出,與其說是提供具體治療技巧,不如說是提供治療者一個觀點。

  

 

 

 

 

芳的家族排列插畫創作~靈魂的移動打破深沈家族良知的解決之道

11722563_1033740759971488_8633890949485320750_o  

家庭系統排列療法創辦人,德國海寧格

getImage.jpeg  

海寧格的著作

images-1.jpeg Unknown-1.jpeg  

現象學於1900年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創立 

e78fbee8b1a1e5adb81.jpg  images-2.jpeg  DefaultImage.jsp DefaultImage-1.jsp  

fang2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芳的家族排列插畫創作~形態生成場(morphogenetic field)是連結家族系統的能量場

 

 

 

 

        形態生成場(morphogenetic field)是英國劍橋大學克萊爾學院的生物化學和細胞生物學博士魯珀特謝德瑞克(Rupert Sheldrake,1942年6月28日~)觀察看見,在一個新結晶形成的時候,它仍然沒有預先的結構,但當第一個結晶完成之後,後面跟隨而來的結晶,便根據上一個結晶的結構組合而成,由於對上一個結晶的結構已經有記憶能力,所以跟著形成的結晶很有可能與上一個十分相似,如此這般重複下去,便得出一個固定的模式,這個在能量場形成的模式,一旦出現,便有繼承重複下去的壓力,根據這個原理,他認為這理論可以解釋家族系統排列何以能運作,這些重複的模式雖然穿戴上不同的外表,卻仍舊和更大的家族靈魂有所連結,他稱那更大的東西為「心靈」,而這個場域不可能打破這些模式的力量,要打破這個力量,必須離開這個場域,邁向一個更高的層面,勇敢的面對,並且開始新的事物。

        海寧格的家庭系統排列中的 "心靈場域",與英國知名科學家魯珀特謝德瑞克(Rupert Sheldrake) 的形態生成場(morphogenetic field),是君子所見略同,他們都觀察到家族命運模式形成的原因,和結果,以及找出解決的方法,海寧格在《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一書中對此說道”家族的靈魂被圈在場域裡,所以場域中所有的事情都會不斷的重複,因此家族成員的命運也會不斷的重複。”(p287),”家族的靈魂被圈在場域裡,所以場域中所有的事情都會不斷的重複,因此家族成員的命運也會不斷的重複。…魯珀特謝德瑞克在當時就發覺,這些重複的模式雖然穿戴上不同的外表,卻仍舊和更大的家族靈魂有所連結,他稱那更大的東西為「心靈」”(p287),而命運的模式,就可以從此一理論推論出,

        創作家族排列插畫~形態生成場連結家族系統的能量場這幅畫,在形態生成場的字句上方有一個環環相扣,如同項鍊般的場域,以及一條愛心的項鍊,形態生成場的副標題寫著”連結家族系統的能量場”。

        在家庭系統排列療法創辦人~德國心理治療師伯特·海寧格認為,在他所採用洞見現象學的方法,若想要進入深度的治療,首要條件就是要了解 "心靈場域"是什麼?並熟習 "心靈場域"的法則,進行紮實的訓練,他在《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一書中說道”某種程度而言,可表面的方式來學習家族系統排列,只單純的排列出一個家族。光是這樣就有立即的效果。不過光是這樣做能讓排列師走入涵蓋一切的心靈場域,獲得洞見嗎?如果想要進行深度的治療,找出最珍貴的解答,那麼首要條件就是要了解心靈場域為何;如果想要更熟悉於心靈場域的法則,以及世代牽連的漣漪效應,那麼就要對心靈場域的部分進行紮實的訓練。”(p285)。

        海寧格的家庭系統排列中的 "心靈場域",與英國知名科學家魯珀特謝德瑞克(Rupert Sheldrake) 的形態生成場:morphogenetic field,是君子所見略同,不謀而合。他們都觀察到家族命運模式形成的原因和結果以及找出解決的方法,海寧格在《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一書中對此說道” 家族的靈魂被圈在場域裡,所以場域中所有的事情都會不斷的重複,因此家族成員的命運也會不斷

        簡介形態生成場:morphogenetic field,是英國科學家魯珀特謝德瑞克(Rupert Sheldrake),擁有劍橋大學克萊爾學院的生物化學和細胞生物學博士學位,致力於研究非正統科學,博士研究獲英國皇家學會(British Royal Society)基金支持,此外,他還曾在哈佛大學攻讀哲學,他認為,不只聲音會產生共鳴,事件也會產生共鳴,他將連續發生同類事件的場所稱為“形態生成場”,將所發生的同類事件稱為“形態共鳴”,只要同樣的事情發生過幾次之後,就會形成事件的"形象之場",而只要和這個"形象之場"產生共鳴,同樣的事情就能再度發生,而且他認為這理論可以解釋家族系統排列何以能運作。海寧格在《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一書中說道”魯珀特·謝德瑞克:(Rupert Sheldrake),對形態生成場 ( morphogenetic field)的特性和影響都有所描寫,…他曾告訴我,在家族排列中可以馬上清楚看見形態生成場怎樣運作。”(p17),他接著說”家族的心靈場域,和生物學家魯珀特·謝德瑞克:(Rupert Sheldrake)所提出的「家族系統排列形態生成場 ( morphogenetic field) 」有許多相互呼應之處。謝德瑞克從觀察形態生成場得到幾個重要的結論。其中一個就是:從內部無法改變形態生成場。在形態生成場內,所有的事情都不斷地重複。這個和心靈場域裡觀察到的現象不謀而合,”(《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p286),生物學家魯珀特·謝德瑞克 (Rupert Sheldrake)曾說 “我們的生命依賴許多看不見的能量在維持著,所以希望你能時刻關注你身邊發生的事,這非常重要,關注本身對它們就有一種影響力存在”。

魯珀特·謝德瑞克的形態生成場理論有幾項特徵:

1.形態生成場是一種新的場。

2.這種場會塑造出生物體的外觀,也和生物體一樣可以演化,每個場都擁有自己的歷史,並透過"形態共振"產生天生的記憶。

3.形態生成場可和其他許多場一起合稱為"形態場",形態生成場就動植物而言,是促成形態發展、維持個體外觀的場,而知覺、行為與心理活動的組織作用,則可以稱為知覺場、行為場以及心理場,就晶體與分子而言,是結晶場與分子場,社會文化的組織作用可稱為社會場與文化場,這些構成組織的場都是形態場。

形態場理論的特點:

1.所有的自行組織而成的系統,無論其複雜程度,都是由其獨特的場組織而成,具有整體性,就是形態場。

2.形態場和物理學中已知的場一樣,都可以組織構成各種系統,限制系統自由發展的天然特性,使系統型形成階級秩序。

3.形態場可以自行演化,並非亙古不變,也不是理想世界裡的永恆數學方程式,它們的結構受到過去所發生事件的影響,也包含了某種記憶,形態場所組織的形成的模式經過重覆出現後,會逐漸成為集體習慣,就這個觀點,大自然的本質也是一種習慣。

4.形態場同時具有時間和空間的向度,並且可以穿越時空,組織不同的振動或律動行為模式。

5.形態場會吸引其受影響的系統,使之朝向獨特的形態與活動模式發展。形態場會主導系統的發展,並維持其完整性。

6.形態場包含內建的記憶,這種記憶是透過某種形態單對過去經歷的自我共振,以及會先前類似系統的型態共振所形成。這種記憶可以累積,某種活動模式的重覆頻率越高,該模式的習慣性也越強。

        簡介魯珀特·謝德瑞克:生於英格蘭,曾在劍橋大學攻讀自然科學,並於哈佛大學鑽研哲學,隨後在劍橋大學取得生化博士學位,他曾經擔任劍橋克萊爾學院的研究員,目前則是加州掃薩利多的知性科學研究院的研究員,謝德瑞克博士已經在科學期刊上發表了五十多篇學術論文,並且出版過五本書,他已婚並育有兩子,目前住在倫敦。  

        簡介家族:指基於血緣、婚姻、生命共同體構成的利益集團,通常表現為以一個家庭為主構成的中心,如東亞社會的財團,多以一個家庭為背景所形成的企業集團;有時幫派內的不同派係也以家族稱之。漢語“家族”小範圍內有時和宗族混淆使用,但其家族特徵表現為同一“姓氏”,以一個家庭為中心,中心家庭為家族共同祖先或家族中心人物。漢字“家族”在日語裡的意思是“家人”,這和中文意思有一定區別。

        簡介家庭(族)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是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領域的一個方法,多用於家庭治療,該方法由德國心理學家伯特·海寧格(Bert Hellinger)最早研究發展起來的,家庭系統排列是系統排列(Systemic Constellation)的一種(另有組織系統排列等),系統排列是通過現象學方法探究問題的根源和解決方法。海寧格發現在家庭系統中,有一些不易被人們意識到的動力,操控著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很多人的心身問題,其實都是家庭「牽連」造成的,將「牽連」的原因顯露出來,往往能找出化解的方法,家庭系統排列(系統排列的一個子應用)是一種體驗程序,目的在於釋放和解決人自身和人與人之間的深層壓力,該程序的發展可以追溯到哲學家和臨床醫學家,包括現象學之父埃德蒙德·胡塞爾 、跨代系統思想先驅Ivan Boszormenyi-Nagy、發展出家庭雕塑(系統排列雛型)的維吉尼亞·薩提爾以及貝爾特·海靈格,在過去十年中,全世界的從業者都對這項方法進行了進一步的改進和發展,包括精神病學家(德國的Gunthard Weber和Albrecht Mahr、澳大利亞的Chris Walsh)、心理學家(德國的Hunter Beaumont、挪威的Marta Thorsheim、美國的Edward Lynch和Dan Booth Cohen、英國的Judith Hemming),以及許多另類療法的提供者。「家庭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s)這個術語首次由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用在不太一樣的語境中,用來指每一個個體屬於(並聯結於)家庭系統中他與其他家人的關係。進行的方法與程序,是排列師指導參加工作坊的人,由求助者所面臨的困境,尋求解決之道,在場成員輪流做代表,在活動中進行系統排列。在簡短介紹之後,排列師建議哪些人或事物將在系統排列中被代表,通常一個是案主的代表,一個或多個家庭成員的代表,有時還有抽象概念(比如抑鬱)的代表,或國家的代表。案主從小組人群中挑選代表,按照當時的感覺來安排各個代表的位置,然後坐下觀察。各個代表靜靜地站著幾分鐘,不同於心理表演治療法,代表不用演戲、擺造型或扮演角色。在安排代表的位置,以及後續的步驟中,特別強調直覺,這是為了利用精神病學家Albrecht Mahr 所描述的認知場(Knowing Field)(Mahr 1999),認知場可以引導參與者感知到並用語言表達出他們所代表的那個真正的家庭成員的感情和感覺,現在還沒有完全理解代表為什麼能夠感知的機制,代表對其所代表的人只有一點了解或根本就不了解,儘管如此,代表通常能體驗到對系統排列有用的感情或生理感覺。排列師可以要求每個代表描述他有何感覺,此時,從代表所體現出來的空間關係和感覺中,導師、案主、小組成員就可感知到一些對於當事人個人問題有關的信息。治療辦法一般是重新安排代表的位置、應導師要求大聲地說出一些句子,如果在新的位置上或者說話後,代表沒有感覺好一點,他們可以再次移動,或者試著說一些其他的話,有時系統排列會在完全解決事情之前結束。當每一位代表在其位置上感覺很好,並且其他代表也同意,便實現了解決方法,這就是以一種抽象的方式解決了所面臨的問題。在發現治療解決辦法的過程中,小組成員感覺不對或產生負面感覺的位置佈局是導師需要特別注意的,這種位置佈局可代表案主家庭成員之間的系統性糾纏,在諸如謀殺、自殺、童年喪母、父母或兄弟姊妹早亡、戰爭、自然災害、移民或辱罵引起未解決的心理創傷,困擾家庭時,系統性糾纏就出現了,支持者主張,即使現在受到影響的人已經不知道過去發生的那些事件,這些事件所造成的負面遺產也能夠轉給下一代,精神病學家Ivan Boszormenyi-Nagy 稱此現象為無形忠誠(Böszörményi-Nagy & Spark 1973)

        海寧格自己在《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中對家族系統排列,是這樣定義的"「家族系統排列」是什麼意思?這個詞彙描述出排列家族成員的過程。個案從團體中挑人,代表家族中某些重要的成員,如父母、兄弟姊妹、個案本身。然後個案排列出代表間的相互關係這就是「家族系統排列」。接著會發生什麼事呢?雖然代表者!不認識他們所代表的人,突然間卻有了「被代表人」的感受。家族系統排列的經驗告訴我們,在某個心靈場域內,人人都和更偉大的整體連結。每個家族成員都出現在這個心靈場域內,連死者也是,場域中人人都和其他人融合一致,...雖然他們不一定在理智上能意識到這點,不過他們的行為和情感則清楚地表現出這點。家族系統排列裡,這些連結的深度將會逐漸顯露。進行家族系統排列時,我們也會在心靈場域中接收到洞見和訊息。每個家人都生活在一個更大的共同心靈裡,它看顧著所有家族成員,和其他透過命運而相連的人。它遵循某種法則,也強制執行這些法則,這為家族成員帶來深遠的影響和後果。"(p284~285)。

        簡介伯特·海寧格:Bert Hellinger,1925年12月16日-,是實行家庭系統排列療法的德國心理治療師,今年來他的著作也擴展至精神靈性運動領域,在世界各地都有一些支持者踐行他的理論,該療法是否有效存在爭議,海寧格本人也是有爭議的人物,海寧格生於一個德國天主教家庭,他說其父母的天主教信仰抵制了國家主義的影響,10歲時他進入天主教修道院學校,受洗,成為牧師前往南非傳教,希特勒青年團招募他加入,但他拒絕,1942年他被招募入伍,在西線作戰,1945年在比利時被盟軍俘虜,他逃出戰俘營回到德國,化名避入天主教修道院,他在維爾茨堡大學大學學習哲學和神學,成為一名神父,1950年代,他去到南非祖魯地區傳教,期間在南方大學得到學士學位和大學教育文憑,獲得了在公立高中教學的資格,他在南非待了16年,擔任牧師、教師,最後成為校長,他學會了祖魯語,受當地文化的影響,他反思天主教的教義,最終脫離天主教,並回到德國,在德國他很快結婚,在維也納學習心理分析,後來加入了心理分析學會,1973年他前往美國受教於Arthur Janov,並受到Eric Berne的Transactional Analysis影響,1993年和Weber合作出版了第一本書Zweierlei Glück(意思是“第二次機會”),接下來的15年裡他出版了30本書,並在世界各地旅行、講座,開辦學習班和訓練課程,但學術界並不認同他的理論,他和第二任妻子Maria Sophie Hellinger開辦了海寧格學校。

著作有:

 海寧格自傳訪談錄》

 愛的序位》

 家族星座治療:海寧格的系統心理療法》

 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

 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

 心靈之藥:身心疾病之系統排列輔導實例》

 內在之旅:海寧格獨特的靜心》

 成功的序位:企業心管理》

 成功的人生:擁抱生命、享受成功》

 遇見真理》

 再見耶穌~海寧格談成功的思維》

        簡介現象學:phenomenology,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胡塞爾深受波查諾(B.Bolzano, 1781-1848)之「真理自身」,即超越時空與個人之絕對、又普遍的客觀存在者的理念影響,而提出對意識本質的研究,或描述先驗的、絕對的認識之根本與法則,他稱之為「現象學」,胡塞爾思想發展的第一個重要轉折點的標誌是《邏輯研究》(Logical Investigations),這本書是近當代哲學最重要的著作之一,為哲學的發展在本體論和認識論之間開拓了新的道路,在它的感召下,大批思想家匯集到“回到事物本身”( Zurück zu den Sachen selbst )的大旗下,其中包括莫里茨·蓋格(Moritz Geiger)、亞力山大·普凡德爾(Alexander Pfaender )、馬克斯·舍勒(Max Scheler)、奧斯卡·貝克(Oscar Becker)、特奧多爾·康拉德(Theodor Conrad)等人,此外還有大批哲學家,雖然並非嚴格意義上的現象學家,他們的思想也受到了現象學的很大影響,其中就包括薩特、海德格爾、梅洛-龐蒂、伽達默爾等等重要哲學家,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現象學通過他們的演繹發展,仍然活躍於當代的思想界成為當代哲學的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現象學強調對直接直觀和經驗感知的區分,認為哲學(或至少是現象學)的主要任務是釐清二者之間的關聯,並且在直觀中獲得對本質的認識,如胡塞爾在《哲學與現象學研究年鑑》創刊號的前言中所稱:“將各個編者聯合在一起並且甚至在所有未來的合作者那裡都應當成為前設的東西,不應是一個學院系統,而毋寧說是一個共同的信念:只有通過向直觀的原本源泉以及在此源泉中汲取的本質洞察的回覆,哲學的偉大傳統才能根據概念和問題而得到運用,只有通過這一途徑,概念才能得到直觀的澄清,問題才能在直觀的基礎上得到新的提出,爾後也才能得到原則上的解決。”

        現象學首先是一種方法,即從直接直觀和先驗本質中提取知識的途徑,在方法之外,現象學在研究對像上找到了連接心理學和邏輯學的中間地帶,為「純粹邏輯學」找到了根基,另一方面,在研究途徑上,現象學找到了實證主義和形上學之間的一條道路,被胡塞爾本人稱為「先驗的經驗主義」,最基本形式的現象學,嘗試為通常認為主觀性觀點的客觀性研究創造條件約束:關注(consciousness)和關注體驗的概念,比如判斷,理解和情感,儘管現象學尋求成為科學的,它沒有嘗試從臨床心理學或者神經學角度來研究關注,相反,它尋求通過系統直覺去決定關注和關注體驗的基礎屬性和結構,胡塞爾在他師從的哲學家、心理學家,弗朗茲·布倫塔諾(Franz Brentano)和卡爾·斯圖姆夫(Carl Stumpf)的講座和著作中催生了現象學說的很多重要的概念,一個胡塞爾從布倫塔諾借鑒的現象學的重要元素就是意向性(intentionality,通常也被稱作aboutness),指出關注總是某些特定關注(consciousness of something),關注對象自己被稱作意向對象,並且常常以不同方式用來代替關注,比如理解、記憶、關聯和延伸,直觀等,通過這些不同的意向性,雖然都具有不同結構和不同的方式存在於對此物的意向中,一個對象仍然成為同一個相同個體;針對相同意向對象的意向性在直覺中,就是立即生成的此對象物的附屬性和最後對它的記憶。

        簡介胡塞爾:德語:Edmund Gustav Albrecht Husserl,1859年4月8日-1938年4月26日,著名德國哲學家,現象學之父,同時亦被譽為近代最偉大哲學家之一,胡塞爾生於捷克摩拉維亞地區的小鎮普羅斯涅茲,出身於一個猶太人家庭。作為弗朗茲·布倫塔諾及卡爾·斯圖姆夫的學生,他影響了伊迪·斯坦因  奧伊根·芬克、 馬丁·海德格爾、 讓·保羅·薩特及莫里斯·梅洛-龐蒂,因為何曼曾接觸胡塞爾,所以鍾情於學院派邏輯,自1886年,他在哈勒大學以導師身份(相當於副教授)教授哲學,並於1887年,他開始相信基督教並且加入了路德會 ,同年結婚,並在此育有兩兒一女,1901年至1916年,他分別在哥廷根大學及弗萊堡大學擔任教授,直到1928年退休為止,退休後胡塞爾仍然利用弗萊堡大學圖書館來繼續他的研究及著作,直到他的得意門徒海德格爾擔任校長時,以胡塞爾的猶太人血統為理由禁止胡塞爾進入為止。胡塞爾認為,與羅素及懷德海一樣,算術實際上是「先驗」科學,不同的是,羅素與懷德海的分析基礎是邏輯學,胡塞爾則是發展出全新的哲學方法,來探究必然真理的性質,他稱之為「 現象學」( phenomenology )。胡塞爾將現象學定義為對意識本質結構的科學研究,但現象學並不代表表象與根本實在之間存在著對立(「現象學」源自於希臘文,意指「表象」,康德曾用「現象」一詞指稱我們的經驗世界,胡塞爾認為藉由描述意識結構,可以找到確定性,其中包括他身為數學家時不斷尋求的算術基礎,為此,胡塞爾描述了現象學的觀點:意識被視為一種「意向」,也就是說,意識總是朝向某個客體,不管它是物質的,還是跟數學一樣是「觀念的」,要獲得現象學的觀點,必須透過一連串的現象「還原」,亦即描述意識的本質特徵(即意識的「意義」),胡塞爾認為這些意義(與康德的範疇相同)是普世與必然的,同時也反對歐洲(與美國)哲學瀰漫一股「相對主義」風潮。胡塞爾晚年時,納粹已逐漸掌握德國政局,世界也戰雲密布,因此,胡塞爾對人類知識的興趣,也轉而朝向社會層面與「存在」層面,同時也警告,歐洲文明將因相對主義與非理性主義的猖獗而陷入「危機」(同一時間,維也納的邏輯實證論者也提出相同的警告)。

        簡介心理治療:Psychotherapy,是由經過受過心理治療專業訓練並通過考核的人員,主要是心理師以及接受心理治療訓練的精神科醫師,立一種獨特的人際關係來協助患者(或稱當事人、案主、個案)處理心理問題、減輕主觀痛苦經驗、醫治精神疾病及促進心理健康、個人成長,心理治療一般是基於心理治療理論及相關實證研究(主要是諮詢心理學、臨床心理學和精神病學 )而建立的治療系統,以建立關係、對話、溝通、深度自我探索、行為改變等的技巧來達到治療目標,例如改善受助者的心理健康或減輕精神疾病 徵狀等。心理治療有多個不同學派,而且不斷發展中,不同學派之間對學派之劃分也有歧異,即使有經驗的治療師也無法熟稔所有學派的治療方式,美國著名的精神科經典教材Synopsis of Psychiatry和英國牛津出版的精神科教科書也沒有一致的分類法,英國系統的分類方式:

精神分析:由弗洛依德創立,主要目標為揭示潛意識的焦慮 ,主要技巧包括自由聯想 (free association)、 轉移和反轉移 (transference and counter-transference)、 夢境解析(dream analysis)等。

榮格的分析心理學 :由榮格創立,主要技巧如沙遊 (sandplay), 藝術治療大多以榮格的理論為基礎。

阿德勒精神分析學派:由阿德勒所創立,主要目標為減少自卑 (inferiority) ,主要技巧包括:分析家庭系統排列 (family constellation), 生活風格等。

動力取向心理治療:儘管精神分析學者不認為精神分析是精神動力學派其中一支,但大多數治療師仍同意精神分析是動力取向的始祖。

行為治療,如係統減敏法和厭惡療法等等

認知行為治療,包括認知治療 (CT)和理性情緒行為治療 (REBT)以及Behavioral Modification

案主中心治療,由羅哲斯從人本主義中發展出來的心理治療

團體心理治療

家庭治療與性治療

完形治療

會心治療

心理劇

語言治療

原始療法

存在主義治療:亞隆(Irvin Yalom)提出,與其說是提供具體治療技巧,不如說是提供治療者一個觀點。

   

 

 

 

 

芳的家族排列插畫創作~形態生成場連結家族系統的能量場

11796296_1033740766638154_32568237269868508_n

提出“形態生成場”(morphogenetic field)理論的英國生物學家魯珀特·謝德瑞克(Rupert Sheldrake)

5fbe35e54a5ff2f6ebfae&690 images  

英國魯珀特·謝德瑞克著作《狗狗知道你要回家?》

Unknown  

 

家庭系統排列療法創辦人,德國海寧格

Unknown-3.jpeg  

 

海寧格的著作

images-1.jpeg Unknown-1.jpeg images-4.jpeg images.jpeg   

 

現象學於1900年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創立 

e78fbee8b1a1e5adb81.jpg  images-2.jpeg    DefaultImage.jsp DefaultImage-1.jsp  

 

 

fang2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芳的家族排列插畫創作~家族良知認同祖先的苦難與罪惡 

 

 

 

 

        家族系統排列療法創辦人德國心理治療師伯特·海寧格,他所採用的方法稱之為洞見的現象學,或敞開的現象學,現象學phenomenology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

        "良知"在海寧格創建「家族系統排列」療法中是非常重要的核心思想,他提出三中"良知"意識類型:(1)個人良知(2)集體良知(3)靈性良知,家族良知會認同祖先的苦難與罪惡,是屬於集體良知的,在他認”個人良知”與”集體良知”都有局限性,唯有”靈性良知”才能將人的關係帶上全然之愛的道路。海寧格認為透過良知使我們與家族群體緊密地牽連在一起,使他們在我們的心靈中有一個位子,更深沉的家族良知以一種隱而未顯的方式運作著,它凌駕於個人良知之上,而且是與它相背離的,這也是後代子孫受苦的原因,海寧格在《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中對此說道"即使意識上未曾覺察,我們也認同著祖先的苦難與罪惡。良知就是透過這樣的方式,使我們盲目地牽連糾葛於他人的罪惡與清白、思想、擔憂、感受、衝突、行為後果以及意圖和目的。…對家族系統良知而言,這是一種補償作用,然而在層次上,良知就像是一種古老的意識。它盲目地追求平衡而對成員沒有任何幫助與療癒。系統對於早期成員所做的不公義之事只是重複發生在晚近的成員身上,但並沒有帶來任何的益處。對於受到排除和遺忘的成員來說,狀況並沒有任何的改變。要尋求解決之道就必須超越家族系統良心的層級。"(p47~49)。

        創作家族排列插畫~家族良知認同祖先的苦難與罪惡這幅畫,是一位戴著眼鏡,一手拖著下巴,望著遠方沉思的男子,和有一個被圈在場域,或立、或坐、或躺、或臥的群體,在他們中間寫著家族良知、認同祖先的苦難與罪惡的字句。

        簡介良知:良心或良知,是人類辨別對與錯的能力,由於良心的影響,當人類所作的與價值觀不合時,會感到自責,良心也可以視為人類在辨別對與錯時,作為判斷基準的價值觀,良知是一種有助於分辨是非正確分清性向,能力,直覺或判斷,道德判斷可能來自價值或規範(原則和規則),心理學常把良心描述為人類感到懊悔(remorse)和感到施行公義的根源,當一個人犯下了違背他/她道德價值觀的行為,良心就會令該人感到懊悔(remorse),相反,當某人作了符合該規範的行為時,良心就會促成該人感到施行公義,在西方哲學史上,關於「良心」的討論有很多,第一,良心在何等程度上賦予了在行為前道德判斷?第二,究竟良心賦予的道德判斷是不是應該建基於理性?英文Conscience這個詞源於拉丁文conscientia,這是一個複合的介詞,意思是「知道在一起」, 「共同的知識與他人」, 「我們的知識共享是另一套。」,它源於同根的意識,這意味著「認識。」良心是一種認識僅限於道德領域,這是一個道義上的認識,希臘文則是syneidesis,一種化合物的合成,「在一起」,並eidenai,「知道」,也就是知道連同,有共同的知識與某人,德國Gewissen具有相同含義,前綴表示葛集體理念,「同」和知識是「知道。」,《孟子‧告子上》:「雖存乎人者,豈無仁義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猶斧斤之於木也。」朱熹集註:「良心者,本然之善心。即所謂仁義之心也。」,道德意義上的良心是一種道德心理現象,是指主體對自身道德責任和道德義務的一種自覺意識和情感體驗,以及以此為基礎,而形成的對於道德自我、道德活動,進行評價與調控的心理機制。

      簡介家族:指基於血緣、婚姻、生命共同體構成的利益集團,通常表現為以一個家庭為主構成的中心,如東亞社會的財團,多以一個家庭為背景所形成的企業集團;有時幫派內的不同派係也以家族稱之。漢語“家族”小範圍內有時和宗族混淆使用,但其家族特徵表現為同一“ 姓氏”,以一個家庭為中心,中心家庭為家族共同祖先或家族中心人物。漢字“ 家族 ”在日語裡的意思是“家人”,這和中文意思有一定區別。

        簡介家庭(族)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是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領域的一個方法,多用於家庭治療,該方法由德國心理學家伯特·海寧格(Bert Hellinger)最早研究發展起來的,家庭系統排列是系統排列(Systemic Constellation)的一種(另有組織系統排列等),系統排列是通過現象學方法探究問題的根源和解決方法。海寧格發現在家庭系統中,有一些不易被人們意識到的動力,操控著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很多人的心身問題,其實都是家庭「牽連」造成的,將「牽連」的原因顯露出來,往往能找出化解的方法,家庭系統排列(系統排列的一個子應用)是一種體驗程序,目的在於釋放和解決人自身和人與人之間的深層壓力,該程序的發展可以追溯到哲學家和臨床醫學家,包括現象學之父埃德蒙德·胡塞爾 、跨代系統思想先驅Ivan Boszormenyi-Nagy、發展出家庭雕塑(系統排列雛型)的維吉尼亞·薩提爾以及貝爾特·海靈格,在過去十年中,全世界的從業者都對這項方法進行了進一步的改進和發展,包括精神病學家(德國的Gunthard Weber和Albrecht Mahr、澳大利亞的Chris Walsh)、心理學家(德國的Hunter Beaumont、挪威的Marta Thorsheim、美國的Edward Lynch和Dan Booth Cohen、英國的Judith Hemming),以及許多另類療法的提供者。「家庭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s)這個術語首次由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用在不太一樣的語境中,用來指每一個個體屬於(並聯結於)家庭系統中他與其他家人的關係。進行的方法與程序,是排列師指導參加工作坊的人,由求助者所面臨的困境,尋求解決之道,在場成員輪流做代表,在活動中進行系統排列。在簡短介紹之後,排列師建議哪些人或事物將在系統排列中被代表,通常一個是案主的代表,一個或多個家庭成員的代表,有時還有抽象概念(比如抑鬱)的代表,或國家的代表。案主從小組人群中挑選代表,按照當時的感覺來安排各個代表的位置,然後坐下觀察。各個代表靜靜地站著幾分鐘,不同於心理表演治療法,代表不用演戲、擺造型或扮演角色。在安排代表的位置,以及後續的步驟中,特別強調直覺,這是為了利用精神病學家Albrecht Mahr 所描述的認知場(Knowing Field)(Mahr 1999),認知場可以引導參與者感知到並用語言表達出他們所代表的那個真正的家庭成員的感情和感覺,現在還沒有完全理解代表為什麼能夠感知的機制,代表對其所代表的人只有一點了解或根本就不了解,儘管如此,代表通常能體驗到對系統排列有用的感情或生理感覺。排列師可以要求每個代表描述他有何感覺,此時,從代表所體現出來的空間關係和感覺中,導師、案主、小組成員就可感知到一些對於當事人個人問題有關的信息。治療辦法一般是重新安排代表的位置、應導師要求大聲地說出一些句子,如果在新的位置上或者說話後,代表沒有感覺好一點,他們可以再次移動,或者試著說一些其他的話,有時系統排列會在完全解決事情之前結束。當每一位代表在其位置上感覺很好,並且其他代表也同意,便實現了解決方法,這就是以一種抽象的方式解決了所面臨的問題。在發現治療解決辦法的過程中,小組成員感覺不對或產生負面感覺的位置佈局是導師需要特別注意的,這種位置佈局可代表案主家庭成員之間的系統性糾纏,在諸如謀殺、自殺、童年喪母、父母或兄弟姊妹早亡、戰爭、自然災害、移民或辱罵引起未解決的心理創傷,困擾家庭時,系統性糾纏就出現了,支持者主張,即使現在受到影響的人已經不知道過去發生的那些事件,這些事件所造成的負面遺產也能夠轉給下一代,精神病學家Ivan Boszormenyi-Nagy 稱此現象為無形忠誠(Böszörményi-Nagy & Spark 1973)

        海寧格自己在《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中對家族系統排列,是這樣定義的"「家族系統排列」是什麼意思?這個詞彙描述出排列家族成員的過程。個案從團體中挑人,代表家族中某些重要的成員,如父母、兄弟姊妹、個案本身。然後個案排列出代表間的相互關係這就是「家族系統排列」。接著會發生什麼事呢?雖然代表者!不認識他們所代表的人,突然間卻有了「被代表人」的感受。家族系統排列的經驗告訴我們,在某個心靈場域內,人人都和更偉大的整體連結。每個家族成員都出現在這個心靈場域內,連死者也是,場域中人人都和其他人融合一致,...雖然他們不一定在理智上能意識到這點,不過他們的行為和情感則清楚地表現出這點。家族系統排列裡,這些連結的深度將會逐漸顯露。進行家族系統排列時,我們也會在心靈場域中接收到洞見和訊息。每個家人都生活在一個更大的共同心靈裡,它看顧著所有家族成員,和其他透過命運而相連的人。它遵循某種法則,也強制執行這些法則,這為家族成員帶來深遠的影響和後果。"(p284~285)。

        簡介伯特·海寧格:Anton Hellinger,1925年12月16日-,是實行家庭系統排列療法的德國心理治療師,今年來他的著作也擴展至精神靈性運動領域,在世界各地都有一些支持者踐行他的理論,該療法是否有效存在爭議,海寧格本人也是有爭議的人物,海寧格生於一個德國天主教家庭,他說其父母的天主教信仰抵制了國家主義的影響,10歲時他進入天主教修道院學校,受洗,成為牧師前往南非傳教,希特勒青年團招募他加入,但他拒絕,1942年他被招募入伍,在西線作戰,1945年在比利時被盟軍俘虜,他逃出戰俘營回到德國,化名避入天主教修道院,他在維爾茨堡大學大學學習哲學和神學,成為一名神父,1950年代,他去到南非祖魯地區傳教,期間在南方大學得到學士學位和大學教育文憑,獲得了在公立高中教學的資格,他在南非待了16年,擔任牧師、教師,最後成為校長,他學會了祖魯語,受當地文化的影響,他反思天主教的教義,最終脫離天主教,並回到德國,在德國他很快結婚,在維也納學習心理分析,後來加入了心理分析學會,1973年他前往美國受教於Arthur Janov,並受到Eric Berne的Transactional Analysis影響,1993年和Weber合作出版了第一本書Zweierlei Glück(意思是“第二次機會”),接下來的15年裡他出版了30本書,並在世界各地旅行、講座,開辦學習班和訓練課程,但學術界並不認同他的理論,他和第二任妻子Maria Sophie Hellinger開辦了海寧格學校。

著作有:

 海寧格自傳訪談錄》

 愛的序位》

 家族星座治療:海寧格的系統心理療法》

 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

 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

 心靈之藥:身心疾病之系統排列輔導實例》

 內在之旅:海寧格獨特的靜心》

 成功的序位:企業心管理》

 成功的人生:擁抱生命、享受成功》

 遇見真理》

 再見耶穌~海寧格談成功的思維》

       簡介現象學:phenomenology,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胡塞爾深受波查諾(B.Bolzano, 1781-1848)之「真理自身」,即超越時空與個人之絕對、又普遍的客觀存在者的理念影響,而提出對意識本質的研究,或描述先驗的、絕對的認識之根本與法則,他稱之為「現象學」,胡塞爾思想發展的第一個重要轉折點的標誌是《邏輯研究》(Logical Investigations),這本書是近當代哲學最重要的著作之一,為哲學的發展在本體論和認識論之間開拓了新的道路,在它的感召下,大批思想家匯集到“回到事物本身”( Zurück zu den Sachen selbst )的大旗下,其中包括莫里茨·蓋格(Moritz Geiger)、亞力山大·普凡德爾(Alexander Pfaender )、馬克斯·舍勒(Max Scheler)、奧斯卡·貝克(Oscar Becker)、特奧多爾·康拉德(Theodor Conrad)等人,此外還有大批哲學家,雖然並非嚴格意義上的現象學家,他們的思想也受到了現象學的很大影響,其中就包括薩特、海德格爾、梅洛-龐蒂、伽達默爾等等重要哲學家,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現象學通過他們的演繹發展,仍然活躍於當代的思想界成為當代哲學的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現象學強調對直接直觀和經驗感知的區分,認為哲學(或至少是現象學)的主要任務是釐清二者之間的關聯,並且在直觀中獲得對本質的認識,如胡塞爾在《哲學與現象學研究年鑑》創刊號的前言中所稱:“將各個編者聯合在一起並且甚至在所有未來的合作者那裡都應當成為前設的東西,不應是一個學院系統,而毋寧說是一個共同的信念:只有通過向直觀的原本源泉以及在此源泉中汲取的本質洞察的回覆,哲學的偉大傳統才能根據概念和問題而得到運用,只有通過這一途徑,概念才能得到直觀的澄清,問題才能在直觀的基礎上得到新的提出,爾後也才能得到原則上的解決。”

        現象學首先是一種方法,即從直接直觀和先驗本質中提取知識的途徑,在方法之外,現象學在研究對像上找到了連接心理學和邏輯學的中間地帶,為「純粹邏輯學」找到了根基,另一方面,在研究途徑上,現象學找到了實證主義和形上學之間的一條道路,被胡塞爾本人稱為「先驗的經驗主義」,最基本形式的現象學,嘗試為通常認為主觀性觀點的客觀性研究創造條件約束:關注(consciousness)和關注體驗的概念,比如判斷,理解和情感,儘管現象學尋求成為科學的,它沒有嘗試從臨床心理學或者神經學角度來研究關注,相反,它尋求通過系統直覺去決定關注和關注體驗的基礎屬性和結構,胡塞爾在他師從的哲學家、心理學家,弗朗茲·布倫塔諾(Franz Brentano)和卡爾·斯圖姆夫(Carl Stumpf)的講座和著作中催生了現象學說的很多重要的概念,一個胡塞爾從布倫塔諾借鑒的現象學的重要元素就是意向性(intentionality,通常也被稱作aboutness),指出關注總是某些特定關注(consciousness of something),關注對象自己被稱作意向對象,並且常常以不同方式用來代替關注,比如理解、記憶、關聯和延伸,直觀等,通過這些不同的意向性,雖然都具有不同結構和不同的方式存在於對此物的意向中,一個對象仍然成為同一個相同個體;針對相同意向對象的意向性在直覺中,就是立即生成的此對象物的附屬性和最後對它的記憶。

       簡介胡塞爾:德語:Edmund Gustav Albrecht Husserl,1859年4月8日-1938年4月26日,著名德國哲學家,現象學之父,同時亦被譽為近代最偉大哲學家之一,胡塞爾生於捷克摩拉維亞地區的小鎮普羅斯涅茲,出身於一個猶太人家庭。作為弗朗茲·布倫塔諾及卡爾·斯圖姆夫的學生,他影響了伊迪·斯坦因  奧伊根·芬克、 馬丁·海德格爾、 讓·保羅·薩特及莫里斯·梅洛-龐蒂,因為何曼曾接觸胡塞爾,所以鍾情於學院派邏輯,自1886年,他在哈勒大學以導師身份(相當於副教授)教授哲學,並於1887年,他開始相信基督教並且加入了路德會 ,同年結婚,並在此育有兩兒一女,1901年至1916年,他分別在哥廷根大學及弗萊堡大學擔任教授,直到1928年退休為止,退休後胡塞爾仍然利用弗萊堡大學圖書館來繼續他的研究及著作,直到他的得意門徒海德格爾擔任校長時,以胡塞爾的猶太人血統為理由禁止胡塞爾進入為止。胡塞爾認為,與羅素及懷德海一樣,算術實際上是「先驗」科學,不同的是,羅素與懷德海的分析基礎是邏輯學,胡塞爾則是發展出全新的哲學方法,來探究必然真理的性質,他稱之為「 現象學」( phenomenology )。胡塞爾將現象學定義為對意識本質結構的科學研究,但現象學並不代表表象與根本實在之間存在著對立(「現象學」源自於希臘文,意指「表象」,康德曾用「現象」一詞指稱我們的經驗世界,胡塞爾認為藉由描述意識結構,可以找到確定性,其中包括他身為數學家時不斷尋求的算術基礎,為此,胡塞爾描述了現象學的觀點:意識被視為一種「意向」,也就是說,意識總是朝向某個客體,不管它是物質的,還是跟數學一樣是「觀念的」,要獲得現象學的觀點,必須透過一連串的現象「還原」,亦即描述意識的本質特徵(即意識的「意義」),胡塞爾認為這些意義(與康德的範疇相同)是普世與必然的,同時也反對歐洲(與美國)哲學瀰漫一股「相對主義」風潮。胡塞爾晚年時,納粹已逐漸掌握德國政局,世界也戰雲密布,因此,胡塞爾對人類知識的興趣,也轉而朝向社會層面與「存在」層面,同時也警告,歐洲文明將因相對主義與非理性主義的猖獗而陷入「危機」(同一時間,維也納的邏輯實證論者也提出相同的警告)。

       簡介心理治療:Psychotherapy,是由經過受過心理治療專業訓練並通過考核的人員,主要是心理師以及接受心理治療訓練的精神科醫師,以一種獨特的人際關係來協助患者(或稱當事人、案主、個案)處理心理問題、減輕主觀痛苦經驗、醫治精神疾病及促進心理健康、個人成長,心理治療一般是基於心理治療理論及相關實證研究(主要是諮詢心理學、臨床心理學和精神病學 )而建立的治療系統,以建立關係、對話、溝通、深度自我探索、行為改變等的技巧來達到治療目標,例如改善受助者的心理健康或減輕精神疾病 徵狀等。心理治療有多個不同學派,而且不斷發展中,不同學派之間對學派之劃分也有歧異,即使有經驗的治療師也無法熟稔所有學派的治療方式,美國著名的精神科經典教材Synopsis of Psychiatry和英國牛津出版的精神科教科書也沒有一致的分類法,英國系統的分類方式:

精神分析:由弗洛依德創立,主要目標為揭示潛意識的焦慮 ,主要技巧包括自由聯想 (free association)、 轉移和反轉移 (transference and counter-transference)、 夢境解析(dream analysis)等。

榮格的分析心理學 :由榮格創立,主要技巧如沙遊 (sandplay), 藝術治療大多以榮格的理論為基礎。

阿德勒精神分析學派:由阿德勒所創立,主要目標為減少自卑 (inferiority) ,主要技巧包括:分析家庭系統排列 (family constellation), 生活風格等。

動力取向心理治療:儘管精神分析學者不認為精神分析是精神動力學派其中一支,但大多數治療師仍同意精神分析是動力取向的始祖。

行為治療,如係統減敏法和厭惡療法等等

認知行為治療,包括認知治療 (CT)和理性情緒行為治療 (REBT)以及Behavioral Modification

案主中心治療,由羅哲斯從人本主義中發展出來的心理治療

團體心理治療

家庭治療與性治療

完形治療

會心治療

心理劇

語言治療

原始療法

存在主義治療:亞隆(Irvin Yalom)提出,與其說是提供具體治療技巧,不如說是提供治療者一個觀點。

   

 

 

 

 

芳的家族排列插畫創作~家族良知認同祖先的苦難與罪惡 

11059914_1032185616793669_727999452293744018_n  

家庭系統排列療法創辦人,德國海寧格

6c5328d8c7320974b5da06455123abc9_n.jpg  

海寧格的著作

images-1.jpeg   Unknown-1.jpeg getImage Unknown-2  images-8.jpegimages-4.jpeg

現象學於1900年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創立

e78fbee8b1a1e5adb81.jpg  images-2.jpeg  DefaultImage.jsp DefaultImage-1.jsp  

fang2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芳的家族排列插畫創作~家族的平衡利益與損失的補償

 

 

 

 

      家庭系統排列療法創辦人德國心理治療師伯特·海寧格,他所採用的方法稱之為洞見的現象學,或敞開的現象學,現象學phenomenology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

      海寧格認為每個家族都有一個「共同的靈魂」,連結著活的與過世的某些特定的家庭成員,從排列顯現,家庭成員的命運,與已經去世多年的親人,仍有深深的連結。而家族靈魂會跟隨著四個秩序:(1)家族的愛(2)家族的平衡(3)前人的優先權(4)完整。其中的家族的平衡他在《 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說道”在家族世代中,利益與損失間存在一個平衡的要求。意即在別人身上所得到利益,我會以另一個損失作平衡。而當獲得利益的人是加害者,通常補償的不是他本人,而是他的後代。後人被家庭的靈魂召喚,在全無認知的情況下做出補償。”(p245)

     創作家族排列插畫~家族的平衡利益與損失的補償這幅畫,在家族的平衡的字句上方有左右平衡的秤,秤的下方伸出了一隻手,在家族的平衡旁邊伴隨著利益與損失的補償的字句。

      簡介平衡是指一種穩定的狀態,當受到多種對立的各方面,若每一部份都互相抵消,使整體無變化則稱為平衡,在經濟學上,若支出和收入相等,則達到一個平衡;在化學上,若一可逆反應正反應逆反應相等,則達到一個平衡;在天文學上,一顆主序帶上的恆星,比如太陽,在恆星內部給定的任何一層,都是在熱壓力(向外)和在其外物質的質量產生的壓力(向內)相等,重力就沒有多餘的能量使恆星塌縮,以達到平衡的狀態,在物理學上,若受力矩互相抵消,則也能形成平衡。若為變動的,但直保留在一個平均而整體為有規律的波動變化,則稱為動態平衡,比如說生態平衡,此外,平衡亦可以分為穩定平衡和不穩定平衡。

      簡介家族:指基於血緣、婚姻、生命共同體構成的利益集團,通常表現為以一個家庭為主構成的中心,如東亞社會的財團,多以一個家庭為背景所形成的企業集團;有時幫派內的不同派係也以家族稱之。漢語“家族”小範圍內有時和宗族混淆使用,但其家族特徵表現為同一“ 姓氏”,以一個家庭為中心,中心家庭為家族共同祖先或家族中心人物。漢字“ 家族 ”在日語裡的意思是“家人”,這和中文意思有一定區別。

     簡介家庭(族)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是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領域的一個方法,多用於家庭治療,該方法由德國心理學家伯特·海寧格(Bert Hellinger)最早研究發展起來的,家庭系統排列是系統排列(Systemic Constellation)的一種(另有組織系統排列等),系統排列是通過現象學方法探究問題的根源和解決方法。海寧格發現在家庭系統中,有一些不易被人們意識到的動力,操控著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很多人的心身問題,其實都是家庭「牽連」造成的,將「牽連」的原因顯露出來,往往能找出化解的方法,家庭系統排列(系統排列的一個子應用)是一種體驗程序,目的在於釋放和解決人自身和人與人之間的深層壓力,該程序的發展可以追溯到哲學家和臨床醫學家,包括現象學之父埃德蒙德·胡塞爾 、跨代系統思想先驅Ivan Boszormenyi-Nagy、發展出家庭雕塑(系統排列雛型)的維吉尼亞·薩提爾以及貝爾特·海靈格,在過去十年中,全世界的從業者都對這項方法進行了進一步的改進和發展,包括精神病學家(德國的Gunthard Weber和Albrecht Mahr、澳大利亞的Chris Walsh)、心理學家(德國的Hunter Beaumont、挪威的Marta Thorsheim、美國的Edward Lynch和Dan Booth Cohen、英國的Judith Hemming),以及許多另類療法的提供者。「家庭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s)這個術語首次由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用在不太一樣的語境中,用來指每一個個體屬於(並聯結於)家庭系統中他與其他家人的關係。進行的方法與程序,是排列師指導參加工作坊的人,由求助者所面臨的困境,尋求解決之道,在場成員輪流做代表,在活動中進行系統排列。在簡短介紹之後,排列師建議哪些人或事物將在系統排列中被代表,通常一個是案主的代表,一個或多個家庭成員的代表,有時還有抽象概念(比如抑鬱)的代表,或國家的代表。案主從小組人群中挑選代表,按照當時的感覺來安排各個代表的位置,然後坐下觀察。各個代表靜靜地站著幾分鐘,不同於心理表演治療法,代表不用演戲、擺造型或扮演角色。在安排代表的位置,以及後續的步驟中,特別強調直覺,這是為了利用精神病學家Albrecht Mahr 所描述的認知場(Knowing Field)(Mahr 1999),認知場可以引導參與者感知到並用語言表達出他們所代表的那個真正的家庭成員的感情和感覺,現在還沒有完全理解代表為什麼能夠感知的機制,代表對其所代表的人只有一點了解或根本就不了解,儘管如此,代表通常能體驗到對系統排列有用的感情或生理感覺。排列師可以要求每個代表描述他有何感覺,此時,從代表所體現出來的空間關係和感覺中,導師、案主、小組成員就可感知到一些對於當事人個人問題有關的信息。治療辦法一般是重新安排代表的位置、應導師要求大聲地說出一些句子,如果在新的位置上或者說話後,代表沒有感覺好一點,他們可以再次移動,或者試著說一些其他的話,有時系統排列會在完全解決事情之前結束。當每一位代表在其位置上感覺很好,並且其他代表也同意,便實現了解決方法,這就是以一種抽象的方式解決了所面臨的問題。在發現治療解決辦法的過程中,小組成員感覺不對或產生負面感覺的位置佈局是導師需要特別注意的,這種位置佈局可代表案主家庭成員之間的系統性糾纏,在諸如謀殺、自殺、童年喪母、父母或兄弟姊妹早亡、戰爭、自然災害、移民或辱罵引起未解決的心理創傷,困擾家庭時,系統性糾纏就出現了,支持者主張,即使現在受到影響的人已經不知道過去發生的那些事件,這些事件所造成的負面遺產也能夠轉給下一代,精神病學家Ivan Boszormenyi-Nagy 稱此現象為無形忠誠(Böszörményi-Nagy & Spark 1973)

     海寧格自己在《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中對家族系統排列,是這樣定義的"「家族系統排列」是什麼意思?這個詞彙描述出排列家族成員的過程。個案從團體中挑人,代表家族中某些重要的成員,如父母、兄弟姊妹、個案本身。然後個案排列出代表間的相互關係這就是「家族系統排列」。接著會發生什麼事呢?雖然代表者!不認識他們所代表的人,突然間卻有了「被代表人」的感受。家族系統排列的經驗告訴我們,在某個心靈場域內,人人都和更偉大的整體連結。每個家族成員都出現在這個心靈場域內,連死者也是,場域中人人都和其他人融合一致,...雖然他們不一定在理智上能意識到這點,不過他們的行為和情感則清楚地表現出這點。家族系統排列裡,這些連結的深度將會逐漸顯露。進行家族系統排列時,我們也會在心靈場域中接收到洞見和訊息。每個家人都生活在一個更大的共同心靈裡,它看顧著所有家族成員,和其他透過命運而相連的人。它遵循某種法則,也強制執行這些法則,這為家族成員帶來深遠的影響和後果。"(p284~285)。

     簡介伯特·海寧格:Anton Hellinger,1925年12月16日-,是實行家庭系統排列療法的德國心理治療師,今年來他的著作也擴展至精神靈性運動領域,在世界各地都有一些支持者踐行他的理論,該療法是否有效存在爭議,海寧格本人也是有爭議的人物,海寧格生於一個德國天主教家庭,他說其父母的天主教信仰抵制了國家主義的影響,10歲時他進入天主教修道院學校,受洗,成為牧師前往南非傳教,希特勒青年團招募他加入,但他拒絕,1942年他被招募入伍,在西線作戰,1945年在比利時被盟軍俘虜,他逃出戰俘營回到德國,化名避入天主教修道院,他在維爾茨堡大學大學學習哲學和神學,成為一名神父,1950年代,他去到南非祖魯地區傳教,期間在南方大學得到學士學位和大學教育文憑,獲得了在公立高中教學的資格,他在南非待了16年,擔任牧師、教師,最後成為校長,他學會了祖魯語,受當地文化的影響,他反思天主教的教義,最終脫離天主教,並回到德國,在德國他很快結婚,在維也納學習心理分析,後來加入了心理分析學會,1973年他前往美國受教於Arthur Janov,並受到Eric Berne的Transactional Analysis影響,1993年和Weber合作出版了第一本書Zweierlei Glück(意思是“第二次機會”),接下來的15年裡他出版了30本書,並在世界各地旅行、講座,開辦學習班和訓練課程,但學術界並不認同他的理論,他和第二任妻子Maria Sophie Hellinger開辦了海寧格學校。

著作有:

 海寧格自傳訪談錄》

 愛的序位》

 家族星座治療:海寧格的系統心理療法》

 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

 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

 心靈之藥:身心疾病之系統排列輔導實例》

 內在之旅:海寧格獨特的靜心》

 成功的序位:企業心管理》

 成功的人生:擁抱生命、享受成功》

 遇見真理》

 再見耶穌~海寧格談成功的思維》

      簡介現象學:phenomenology,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胡塞爾深受波查諾(B.Bolzano, 1781-1848)之「真理自身」,即超越時空與個人之絕對、又普遍的客觀存在者的理念影響,而提出對意識本質的研究,或描述先驗的、絕對的認識之根本與法則,他稱之為「現象學」,胡塞爾思想發展的第一個重要轉折點的標誌是《邏輯研究》(Logical Investigations),這本書是近當代哲學最重要的著作之一,為哲學的發展在本體論和認識論之間開拓了新的道路,在它的感召下,大批思想家匯集到“回到事物本身”( Zurück zu den Sachen selbst )的大旗下,其中包括莫里茨·蓋格(Moritz Geiger)、亞力山大·普凡德爾(Alexander Pfaender )、馬克斯·舍勒(Max Scheler)、奧斯卡·貝克(Oscar Becker)、特奧多爾·康拉德(Theodor Conrad)等人,此外還有大批哲學家,雖然並非嚴格意義上的現象學家,他們的思想也受到了現象學的很大影響,其中就包括薩特、海德格爾、梅洛-龐蒂、伽達默爾等等重要哲學家,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現象學通過他們的演繹發展,仍然活躍於當代的思想界成為當代哲學的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現象學強調對直接直觀和經驗感知的區分,認為哲學(或至少是現象學)的主要任務是釐清二者之間的關聯,並且在直觀中獲得對本質的認識,如胡塞爾在《哲學與現象學研究年鑑》創刊號的前言中所稱:“將各個編者聯合在一起並且甚至在所有未來的合作者那裡都應當成為前設的東西,不應是一個學院系統,而毋寧說是一個共同的信念:只有通過向直觀的原本源泉以及在此源泉中汲取的本質洞察的回覆,哲學的偉大傳統才能根據概念和問題而得到運用,只有通過這一途徑,概念才能得到直觀的澄清,問題才能在直觀的基礎上得到新的提出,爾後也才能得到原則上的解決。”

     現象學首先是一種方法,即從直接直觀和先驗本質中提取知識的途徑,在方法之外,現象學在研究對像上找到了連接心理學和邏輯學的中間地帶,為「純粹邏輯學」找到了根基,另一方面,在研究途徑上,現象學找到了實證主義和形上學之間的一條道路,被胡塞爾本人稱為「先驗的經驗主義」,最基本形式的現象學,嘗試為通常認為主觀性觀點的客觀性研究創造條件約束:關注(consciousness)和關注體驗的概念,比如判斷,理解和情感,儘管現象學尋求成為科學的,它沒有嘗試從臨床心理學或者神經學角度來研究關注,相反,它尋求通過系統直覺去決定關注和關注體驗的基礎屬性和結構,胡塞爾在他師從的哲學家、心理學家, 弗朗茲·布倫塔諾(Franz Brentano)和卡爾·斯圖姆夫(Carl Stumpf)的講座和著作中催生了現象學說的很多重要的概念,一個胡塞爾從布倫塔諾借鑒的現象學的重要元素就是意向性(intentionality,通常也被稱作aboutness),指出關注總是某些特定關注(consciousness of something),關注對象自己被稱作意向對象,並且常常以不同方式用來代替關注,比如理解、記憶、關聯和延伸,直觀等,通過這些不同的意向性,雖然都具有不同結構和不同的方式存在於對此物的意向中,一個對象仍然成為同一個相同個體;針對相同意向對象的意向性在直覺中,就是立即生成的此對象物的附屬性和最後對它的記憶。

     簡介胡塞爾:德語:Edmund Gustav Albrecht Husserl,1859年4月8日-1938年4月26日,著名德國哲學家,現象學之父,同時亦被譽為近代最偉大哲學家之一,胡塞爾生於捷克摩拉維亞地區的小鎮普羅斯涅茲,出身於一個猶太人家庭。作為弗朗茲·布倫塔諾及卡爾·斯圖姆夫的學生,他影響了伊迪·斯坦因  奧伊根·芬克、 馬丁·海德格爾、 讓·保羅·薩特及莫里斯·梅洛-龐蒂,因為何曼曾接觸胡塞爾,所以鍾情於學院派邏輯,自1886年,他在哈勒大學以導師身份(相當於副教授)教授哲學,並於1887年,他開始相信基督教並且加入了路德會 ,同年結婚,並在此育有兩兒一女,1901年至1916年,他分別在哥廷根大學及弗萊堡大學擔任教授,直到1928年退休為止,退休後胡塞爾仍然利用弗萊堡大學圖書館來繼續他的研究及著作,直到他的得意門徒海德格爾擔任校長時,以胡塞爾的猶太人血統為理由禁止胡塞爾進入為止。胡塞爾認為,與羅素及懷德海一樣,算術實際上是「先驗」科學,不同的是,羅素與懷德海的分析基礎是邏輯學,胡塞爾則是發展出全新的哲學方法,來探究必然真理的性質,他稱之為「 現象學」( phenomenology )。胡塞爾將現象學定義為對意識本質結構的科學研究,但現象學並不代表表象與根本實在之間存在著對立(「現象學」源自於希臘文,意指「表象」,康德曾用「現象」一詞指稱我們的經驗世界,胡塞爾認為藉由描述意識結構,可以找到確定性,其中包括他身為數學家時不斷尋求的算術基礎,為此,胡塞爾描述了現象學的觀點:意識被視為一種「意向」,也就是說,意識總是朝向某個客體,不管它是物質的,還是跟數學一樣是「觀念的」,要獲得現象學的觀點,必須透過一連串的現象「還原」,亦即描述意識的本質特徵(即意識的「意義」),胡塞爾認為這些意義(與康德的範疇相同)是普世與必然的,同時也反對歐洲(與美國)哲學瀰漫一股「相對主義」風潮。胡塞爾晚年時,納粹已逐漸掌握德國政局,世界也戰雲密布,因此,胡塞爾對人類知識的興趣,也轉而朝向社會層面與「存在」層面,同時也警告,歐洲文明將因相對主義與非理性主義的猖獗而陷入「危機」(同一時間,維也納的邏輯實證論者也提出相同的警告)。

     簡介心理治療:Psychotherapy,是由經過受過心理治療專業訓練並通過考核的人員,主要是心理師以及接受心理治療訓練的精神科醫師,以一種獨特的人際關係來協助患者(或稱當事人、案主、個案)處理心理問題、減輕主觀痛苦經驗、醫治精神疾病及促進心理健康、個人成長,心理治療一般是基於心理治療理論及相關實證研究(主要是諮詢心理學、臨床心理學和精神病學 )而建立的治療系統,以建立關係、對話、溝通、深度自我探索、行為改變等的技巧來達到治療目標,例如改善受助者的心理健康或減輕精神疾病 徵狀等。心理治療有多個不同學派,而且不斷發展中,不同學派之間對學派之劃分也有歧異,即使有經驗的治療師也無法熟稔所有學派的治療方式,美國著名的精神科經典教材Synopsis of Psychiatry和英國牛津出版的精神科教科書也沒有一致的分類法,英國系統的分類方式:

精神分析:由弗洛依德創立,主要目標為揭示潛意識的焦慮 ,主要技巧包括自由聯想 (free association)、 轉移和反轉移 (transference and counter-transference)、 夢境解析(dream analysis)等。

榮格的分析心理學 :由榮格創立,主要技巧如沙遊 (sandplay), 藝術治療大多以榮格的理論為基礎。

阿德勒精神分析學派:由阿德勒所創立,主要目標為減少自卑 (inferiority) ,主要技巧包括:分析家庭系統排列 (family constellation), 生活風格等。

動力取向心理治療:儘管精神分析學者不認為精神分析是精神動力學派其中一支,但大多數治療師仍同意精神分析是動力取向的始祖。

行為治療,如係統減敏法和厭惡療法等等

認知行為治療,包括認知治療 (CT)和理性情緒行為治療 (REBT)以及Behavioral Modification

案主中心治療,由羅哲斯從人本主義中發展出來的心理治療

團體心理治療

家庭治療與性治療

完形治療

會心治療

心理劇

語言治療

原始療法

存在主義治療:亞隆(Irvin Yalom)提出,與其說是提供具體治療技巧,不如說是提供治療者一個觀點。

      

      

 

 

 

芳的家族排列插畫創作~家族的平衡利益與損失的補償

10383588_1029910773687820_8054397172047797119_n.jpg

家庭系統排列療法創辦人,德國海寧格

Unknown-3  

海寧格的著作

 

 

Unknown-2.jpeg images-1  Unknown-1  images-4    imagesgetImage  

現象學於1900年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創立

e78fbee8b1a1e5adb81 images-2.jpeg DefaultImage.jsp DefaultImage-1.jsp  

fang2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芳的家族排列插畫創作~心靈場域

 

 

 

 

 

       在家庭系統排列療法創辦人德國心理治療師伯特·海寧格認為,在他所採用洞見現象學的方法,若想要進入深度的治療,首要條件就是要了解 "心靈場域"是什麼?並熟習 "心靈場域"的法則,進行紮實的訓練,他在《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一書中說道:某種程度而言,可表面的方式來學習家族系統排列,只單純的排列出一個家族。光是這樣就有立即的效果。不過光是這樣做能讓排列師走入涵蓋一切的心靈場域,獲得洞見嗎?如果想要進行深度的治療,找出最珍貴的解答,那麼首要條件就是要了解心靈場域為何;如果想要更熟悉於心靈場域的法則,以及世代牽連的漣漪效應,那麼就要對心靈場域的部分進行紮實的訓練。(p285)。在這個心靈場域裡們可以將過往的失序歸到它的序位,這些事至今仍影響著我們,只有在共有的心靈場域裡,可以觸碰到它,看見彼此,感受彼此之間的愛,而產生和解,改變了某些東西,對現有的情況產生正面的影響,這就是所謂的治療性移動,這個被稱之為偉大的心靈場域包括了時間和空間,涵蓋了死去的人與往事對此海寧格說道:「這個偉大心靈所蓋的場域,不僅在空間裡,更在時間裡不斷擴張。因此死去的人也包含在其中。這個心靈場域中涵括的一切往事,至今仍影響著我我和過去的一切共振共鳴(p231)。

       海寧格的家庭統排列中的 "心靈場域",與英國知名科學家魯珀特•謝德瑞克(Rupert Sheldrake) 的形態生成場:morphogenetic field,是君子所見略同,不謀而合。他們都觀察到家族命運模式形成的原因和結果以及找出解決的方法,海寧格在《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一書中對此說道家族的靈魂被圈在場域裡,所以場域中所有的事情都會不斷的重複,因此家族成員的命運也會不斷的重複。...家族的靈魂被圈在場域裡,所以場域中所有的事情都會不斷的重複,因此家族成員的命運也會不斷的重複。…魯珀特•謝德瑞克在當時就發覺,這些重複的模式雖然穿戴上不同的外表,卻仍舊和更大的家族靈魂有所連結,他稱那更大的東西為「心靈」(p287)。而命運的模式,就可以從此一理論推論出,海寧格在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一書中說道謝德瑞克看見,在一個新結晶形成的時候,它仍然沒有預先的結構。但當第一個結晶完成之後,後面跟隨而來的結晶,便根據上一個結晶的結構組合而成。由於對上一個結晶的結構已經有記憶能力,所以跟著形成的結晶很有可能與上一個十分相似,如此這般重複下去,便得出一個固定的模式。根據這個原理,在家族中也有一個命運的模式,而這模式也會世世代代的延續下去(p17)。

       創作家族排列插畫~心靈場域這幅畫,在心靈場域的字句上方,有個長了天使翅膀的愛心,天使翅膀的愛心內佈滿了許多小圓圈,裡面還有一張隱約的笑臉浮現。

       簡介形態生成場:morphogenetic field,是英國科學家魯珀特•謝德瑞克(Rupert Sheldrake),擁有劍橋大學克萊爾學院的生物化學和細胞生物學博士學位,致力於研究非正統科學,博士研究獲英國皇家學會(British Royal Society)基金支持,此外,他還曾在哈佛大學攻讀哲學,他認為,不只聲音會產生共鳴,事件也會產生共鳴,他將連續發生同類事件的場所稱為“形態生成場”,將所發生的同類事件稱為“形態共鳴”,只要同樣的事情發生過幾次之後,就會形成事件的"形象之場",而只要和這個"形象之場"產生共鳴,同樣的事情就能再度發生,而且他認為這理論可以解釋家族系統排列何以能運作。海寧格在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一書中說道”魯珀特·謝德瑞克:(Rupert Sheldrake),對形態生成場 ( morphogenetic field)的特性和影響都有所描寫,…他曾告訴我,在家族排列中可以馬上清楚看見形態生成場怎樣運作。”(p17),他接著說”家族的心靈場域,和生物學家魯珀特·謝德瑞克:(Rupert Sheldrake)所提出的「家族系統排列形態生成場 ( morphogenetic field)有許多相互呼應之處。謝德瑞克從觀察形態生成場得到幾個重要的結論。其中一個就是:從內部無法改變形態生成場。在形態生成場內,所有的事情都不斷地重複。這個和心靈場域裡觀察到的現象不謀而合,”(《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p286),生物學家魯珀特·謝德瑞克 (Rupert Sheldrake)曾說 “我們的生命依賴許多看不見的能量在維持著,所以希望你能時刻關注你身邊發生的事,這非常重要。關注本身對它們就有一種影響力存在”

  宇宙是意識所構成,而物質和能量則只是意識所采取的兩種形式。它連接所有事物,也是一切事物的基礎,宇宙所有的知識都放在這個非實體的寶庫中,包括所有的人類經驗。心理學家榮格(CarlJung)把它稱作“集體潛意識”(collectiveunconscious),法國哲學家夏丹(TeilharddeChardin)稱它作“智域”(nooshpere),英國生物學家魯珀特·謝德瑞克(Rupert Sheldrake)則把它引喻為“形態生成場”(morphogeneticfield)。千年來,我們借由直覺而知道它,我們想辦法描述它,它也以許多的形象呈現,到了近幾十年,科學家才掌握住我們始終都可以感知到,卻無法完全解釋出的那些東西。

        簡介家族:指基於血緣、婚姻、生命共同體構成的利益集團,通常表現為以一個家庭為主構成的中心,如東亞社會的財團,多以一個家庭為背景所形成的企業集團;有時幫派內的不同派係也以家族稱之。漢語“家族”小範圍內有時和宗族混淆使用,但其家族特徵表現為同一“ 姓氏”,以一個家庭為中心,中心家庭為家族共同祖先或家族中心人物。漢字“ 家族 ”在日語裡的意思是“家人”,這和中文意思有一定區別。

      簡介家庭(族)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是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領域的一個方法,多用於家庭治療,該方法由德國心理學家伯特·海寧格(Bert Hellinger)最早研究發展起來的,家庭系統排列是系統排列(Systemic Constellation)的一種(另有組織系統排列等),系統排列是通過現象學方法探究問題的根源和解決方法。海寧格發現在家庭系統中,有一些不易被人們意識到的動力,操控著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很多人的心身問題,其實都是家庭「牽連」造成的,將「牽連」的原因顯露出來,往往能找出化解的方法,家庭系統排列(系統排列的一個子應用)是一種體驗程序,目的在於釋放和解決人自身和人與人之間的深層壓力,該程序的發展可以追溯到哲學家和臨床醫學家,包括現象學之父埃德蒙德·胡塞爾 、跨代系統思想先驅Ivan Boszormenyi-Nagy、發展出家庭雕塑(系統排列雛型)的維吉尼亞·薩提爾以及貝爾特·海靈格,在過去十年中,全世界的從業者都對這項方法進行了進一步的改進和發展,包括精神病學家(德國的Gunthard Weber和Albrecht Mahr、澳大利亞的Chris Walsh)、心理學家(德國的Hunter Beaumont、挪威的Marta Thorsheim、美國的Edward Lynch和Dan Booth Cohen、英國的Judith Hemming),以及許多另類療法的提供者。「家庭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s)這個術語首次由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用在不太一樣的語境中,用來指每一個個體屬於(並聯結於)家庭系統中他與其他家人的關係。進行的方法與程序,是排列師指導參加工作坊的人,由求助者所面臨的困境,尋求解決之道,在場成員輪流做代表,在活動中進行系統排列。在簡短介紹之後,排列師建議哪些人或事物將在系統排列中被代表,通常一個是案主的代表,一個或多個家庭成員的代表,有時還有抽象概念(比如抑鬱)的代表,或國家的代表。案主從小組人群中挑選代表,按照當時的感覺來安排各個代表的位置,然後坐下觀察。各個代表靜靜地站著幾分鐘,不同於心理表演治療法,代表不用演戲、擺造型或扮演角色。在安排代表的位置,以及後續的步驟中,特別強調直覺,這是為了利用精神病學家Albrecht Mahr 所描述的認知場(Knowing Field)(Mahr 1999),認知場可以引導參與者感知到並用語言表達出他們所代表的那個真正的家庭成員的感情和感覺,現在還沒有完全理解代表為什麼能夠感知的機制,代表對其所代表的人只有一點了解或根本就不了解,儘管如此,代表通常能體驗到對系統排列有用的感情或生理感覺。排列師可以要求每個代表描述他有何感覺,此時,從代表所體現出來的空間關係和感覺中,導師、案主、小組成員就可感知到一些對於當事人個人問題有關的信息。治療辦法一般是重新安排代表的位置、應導師要求大聲地說出一些句子,如果在新的位置上或者說話後,代表沒有感覺好一點,他們可以再次移動,或者試著說一些其他的話,有時系統排列會在完全解決事情之前結束。當每一位代表在其位置上感覺很好,並且其他代表也同意,便實現了解決方法,這就是以一種抽象的方式解決了所面臨的問題。在發現治療解決辦法的過程中,小組成員感覺不對或產生負面感覺的位置佈局是導師需要特別注意的,這種位置佈局可代表案主家庭成員之間的系統性糾纏,在諸如謀殺、自殺、童年喪母、父母或兄弟姊妹早亡、戰爭、自然災害、移民或辱罵引起未解決的心理創傷,困擾家庭時,系統性糾纏就出現了,支持者主張,即使現在受到影響的人已經不知道過去發生的那些事件,這些事件所造成的負面遺產也能夠轉給下一代,精神病學家Ivan Boszormenyi-Nagy 稱此現象為無形忠誠(Böszörményi-Nagy & Spark 1973)

         海寧格自己在《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中對家族系統排列,是這樣定義的"「家族系統排列」是什麼意思?這個詞彙描述出排列家族成員的過程。個案從團體中挑人,代表家族中某些重要的成員,如父母、兄弟姊妹、個案本身。然後個案排列出代表間的相互關係這就是「家族系統排列」。接著會發生什麼事呢?雖然代表者!不認識他們所代表的人,突然間卻有了「被代表人」的感受。家族系統排列的經驗告訴我們,在某個心靈場域內,人人都和更偉大的整體連結。每個家族成員都出現在這個心靈場域內,連死者也是,場域中人人都和其他人融合一致,...雖然他們不一定在理智上能意識到這點,不過他們的行為和情感則清楚地表現出這點。家族系統排列裡,這些連結的深度將會逐漸顯露。進行家族系統排列時,我們也會在心靈場域中接收到洞見和訊息。每個家人都生活在一個更大的共同心靈裡,它看顧著所有家族成員,和其他透過命運而相連的人。它遵循某種法則,也強制執行這些法則,這為家族成員帶來深遠的影響和後果。"(p284~285)。

        簡介伯特·海寧格:Anton Hellinger,1925年12月16日-,是實行家庭系統排列療法的德國心理治療師,今年來他的著作也擴展至精神靈性運動領域,在世界各地都有一些支持者踐行他的理論,該療法是否有效存在爭議,海寧格本人也是有爭議的人物,海寧格生於一個德國天主教家庭,他說其父母的天主教信仰抵制了國家主義的影響,10歲時他進入天主教修道院學校,受洗,成為牧師前往南非傳教,希特勒青年團招募他加入,但他拒絕,1942年他被招募入伍,在西線作戰,1945年在比利時被盟軍俘虜,他逃出戰俘營回到德國,化名避入天主教修道院,他在維爾茨堡大學大學學習哲學和神學,成為一名神父,1950年代,他去到南非祖魯地區傳教,期間在南方大學得到學士學位和大學教育文憑,獲得了在公立高中教學的資格,他在南非待了16年,擔任牧師、教師,最後成為校長,他學會了祖魯語,受當地文化的影響,他反思天主教的教義,最終脫離天主教,並回到德國,在德國他很快結婚,在維也納學習心理分析,後來加入了心理分析學會,1973年他前往美國受教於Arthur Janov,並受到Eric Berne的Transactional Analysis影響,1993年和Weber合作出版了第一本書Zweierlei Glück(意思是“第二次機會”),接下來的15年裡他出版了30本書,並在世界各地旅行、講座,開辦學習班和訓練課程,但學術界並不認同他的理論,他和第二任妻子Maria Sophie Hellinger開辦了海寧格學校。

著作有:

 海寧格自傳訪談錄》

 愛的序位》

 家族星座治療:海寧格的系統心理療法》

 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

 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

 心靈之藥:身心疾病之系統排列輔導實例》

 內在之旅:海寧格獨特的靜心》

 成功的序位:企業心管理》

 成功的人生:擁抱生命、享受成功》

 遇見真理》

 再見耶穌~海寧格談成功的思維》

       簡介現象學:phenomenology,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胡塞爾深受波查諾(B.Bolzano, 1781-1848)之「真理自身」,即超越時空與個人之絕對、又普遍的客觀存在者的理念影響,而提出對意識本質的研究,或描述先驗的、絕對的認識之根本與法則,他稱之為「現象學」,胡塞爾思想發展的第一個重要轉折點的標誌是《邏輯研究》(Logical Investigations),這本書是近當代哲學最重要的著作之一,為哲學的發展在本體論和認識論之間開拓了新的道路,在它的感召下,大批思想家匯集到“回到事物本身”( Zurück zu den Sachen selbst )的大旗下,其中包括莫里茨·蓋格(Moritz Geiger)、亞力山大·普凡德爾(Alexander Pfaender )、馬克斯·舍勒(Max Scheler)、奧斯卡·貝克(Oscar Becker)、特奧多爾·康拉德(Theodor Conrad)等人,此外還有大批哲學家,雖然並非嚴格意義上的現象學家,他們的思想也受到了現象學的很大影響,其中就包括薩特、海德格爾、梅洛-龐蒂、伽達默爾等等重要哲學家,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現象學通過他們的演繹發展,仍然活躍於當代的思想界成為當代哲學的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現象學強調對直接直觀和經驗感知的區分,認為哲學(或至少是現象學)的主要任務是釐清二者之間的關聯,並且在直觀中獲得對本質的認識,如胡塞爾在《哲學與現象學研究年鑑》創刊號的前言中所稱:“將各個編者聯合在一起並且甚至在所有未來的合作者那裡都應當成為前設的東西,不應是一個學院系統,而毋寧說是一個共同的信念:只有通過向直觀的原本源泉以及在此源泉中汲取的本質洞察的回覆,哲學的偉大傳統才能根據概念和問題而得到運用,只有通過這一途徑,概念才能得到直觀的澄清,問題才能在直觀的基礎上得到新的提出,爾後也才能得到原則上的解決。”

         現象學首先是一種方法,即從直接直觀和先驗本質中提取知識的途徑,在方法之外,現象學在研究對像上找到了連接心理學和邏輯學的中間地帶,為「純粹邏輯學」找到了根基,另一方面,在研究途徑上,現象學找到了實證主義和形上學之間的一條道路,被胡塞爾本人稱為「先驗的經驗主義」,最基本形式的現象學,嘗試為通常認為主觀性觀點的客觀性研究創造條件約束:關注(consciousness)和關注體驗的概念,比如判斷,理解和情感,儘管現象學尋求成為科學的,它沒有嘗試從臨床心理學或者神經學角度來研究關注,相反,它尋求通過系統直覺去決定關注和關注體驗的基礎屬性和結構,胡塞爾在他師從的哲學家、心理學家,弗朗茲·布倫塔諾(Franz Brentano)和卡爾·斯圖姆夫(Carl Stumpf)的講座和著作中催生了現象學說的很多重要的概念,一個胡塞爾從布倫塔諾借鑒的現象學的重要元素就是意向性(intentionality,通常也被稱作aboutness),指出關注總是某些特定關注(consciousness of something),關注對象自己被稱作意向對象,並且常常以不同方式用來代替關注,比如理解、記憶、關聯和延伸,直觀等,通過這些不同的意向性,雖然都具有不同結構和不同的方式存在於對此物的意向中,一個對象仍然成為同一個相同個體;針對相同意向對象的意向性在直覺中,就是立即生成的此對象物的附屬性和最後對它的記憶。

      簡介胡塞爾:德語:Edmund Gustav Albrecht Husserl,1859年4月8日-1938年4月26日,著名德國哲學家,現象學之父,同時亦被譽為近代最偉大哲學家之一,胡塞爾生於捷克摩拉維亞地區的小鎮普羅斯涅茲,出身於一個猶太人家庭。作為弗朗茲·布倫塔諾及卡爾·斯圖姆夫的學生,他影響了伊迪·斯坦因  奧伊根·芬克、 馬丁·海德格爾、 讓·保羅·薩特及莫里斯·梅洛-龐蒂,因為何曼曾接觸胡塞爾,所以鍾情於學院派邏輯,自1886年,他在哈勒大學以導師身份(相當於副教授)教授哲學,並於1887年,他開始相信基督教並且加入了路德會 ,同年結婚,並在此育有兩兒一女,1901年至1916年,他分別在哥廷根大學及弗萊堡大學擔任教授,直到1928年退休為止,退休後胡塞爾仍然利用弗萊堡大學圖書館來繼續他的研究及著作,直到他的得意門徒海德格爾擔任校長時,以胡塞爾的猶太人血統為理由禁止胡塞爾進入為止。胡塞爾認為,與羅素及懷德海一樣,算術實際上是「先驗」科學,不同的是,羅素與懷德海的分析基礎是邏輯學,胡塞爾則是發展出全新的哲學方法,來探究必然真理的性質,他稱之為「 現象學」( phenomenology )。胡塞爾將現象學定義為對意識本質結構的科學研究,但現象學並不代表表象與根本實在之間存在著對立(「現象學」源自於希臘文,意指「表象」,康德曾用「現象」一詞指稱我們的經驗世界,胡塞爾認為藉由描述意識結構,可以找到確定性,其中包括他身為數學家時不斷尋求的算術基礎,為此,胡塞爾描述了現象學的觀點:意識被視為一種「意向」,也就是說,意識總是朝向某個客體,不管它是物質的,還是跟數學一樣是「觀念的」,要獲得現象學的觀點,必須透過一連串的現象「還原」,亦即描述意識的本質特徵(即意識的「意義」),胡塞爾認為這些意義(與康德的範疇相同)是普世與必然的,同時也反對歐洲(與美國)哲學瀰漫一股「相對主義」風潮。胡塞爾晚年時,納粹已逐漸掌握德國政局,世界也戰雲密布,因此,胡塞爾對人類知識的興趣,也轉而朝向社會層面與「存在」層面,同時也警告,歐洲文明將因相對主義與非理性主義的猖獗而陷入「危機」(同一時間,維也納的邏輯實證論者也提出相同的警告)。

      簡介心理治療:Psychotherapy,是由經過受過心理治療專業訓練並通過考核的人員,主要是心理師以及接受心理治療訓練的精神科醫師,以一種獨特的人際關係來協助患者(或稱當事人、案主、個案)處理心理問題、減輕主觀痛苦經驗、醫治精神疾病及促進心理健康、個人成長,心理治療一般是基於心理治療理論及相關實證研究(主要是諮詢心理學、臨床心理學和精神病學 )而建立的治療系統,以建立關係、對話、溝通、深度自我探索、行為改變等的技巧來達到治療目標,例如改善受助者的心理健康或減輕精神疾病 徵狀等。心理治療有多個不同學派,而且不斷發展中,不同學派之間對學派之劃分也有歧異,即使有經驗的治療師也無法熟稔所有學派的治療方式,美國著名的精神科經典教材Synopsis of Psychiatry和英國牛津出版的精神科教科書也沒有一致的分類法,英國系統的分類方式:

精神分析:由弗洛依德創立,主要目標為揭示潛意識的焦慮 ,主要技巧包括自由聯想 (free association)、 轉移和反轉移 (transference and counter-transference)、 夢境解析(dream analysis)等。

榮格的分析心理學 :由榮格創立,主要技巧如沙遊 (sandplay), 藝術治療大多以榮格的理論為基礎。

阿德勒精神分析學派:由阿德勒所創立,主要目標為減少自卑 (inferiority) ,主要技巧包括:分析家庭系統排列 (family constellation), 生活風格等。

動力取向心理治療:儘管精神分析學者不認為精神分析是精神動力學派其中一支,但大多數治療師仍同意精神分析是動力取向的始祖。

行為治療,如係統減敏法和厭惡療法等等

認知行為治療,包括認知治療 (CT)和理性情緒行為治療 (REBT)以及Behavioral Modification

案主中心治療,由羅哲斯從人本主義中發展出來的心理治療

團體心理治療

家庭治療與性治療

完形治療

會心治療

心理劇

語言治療

原始療法

存在主義治療:亞隆(Irvin Yalom)提出,與其說是提供具體治療技巧,不如說是提供治療者一個觀點。

  

 

 

 

 

 

 

芳的家族排列插畫創作~心靈場域

  11751942_1031683260177238_8762018311626417307_n  

英國生物學家魯珀特·謝德瑞克(Rupert Sheldrake)提出 “形態生成場”(morphogeneticfield)理論

  5fbe35e54a5ff2f6ebfae&690

英國生物學家魯珀特·謝德瑞克著作《狗狗知道你要回家?》

Unknownimages  

現象學於1900年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創立 

images-1.jpeg e78fbee8b1a1e5adb81    DefaultImage.jsp DefaultImage-1.jsp  

家庭系統排列療法創辦人,德國海寧格

images-10  Unknown-3  

海寧格的著作

images-1.jpeg  Unknown-1.jpeg Unknown-2.jpeg images images-4.jpeggetImage  

fang2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芳的家族排列插畫創作~靈性良知超越個人良知與集體良知

 

 

 

 

      家庭系統排列療法創辦人德國心理治療師伯特·海寧格,他所採用的方法稱之為洞見的現象學,或敞開的現象學,現象學phenomenology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

      "良知"在海寧格創建「家族系統排列」療法中是非常重要的核心思想,他提出三中"良知"意識類型:(1)個人良知(2)集體良知(3)靈性良知,在他認”個人良知”與”集體良知”都有局限性,唯有”靈性良知”才能將人的關係帶上全然之愛的道路,而”靈性良知”會回應於”心靈的移動”, 而”心靈的移動”的本質在他認為”它是一股來自”心靈深處帶著愛的移動力量,接受所有人、事、物的本來面貌。而靈性良知則與這股力量一致,以所有人、事、物的本來的面貌去接受它們並給予同等的關懷。”(《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p108)。

        創作家族排列插畫~靈性良知超越個人良知與集體良知這幅畫,在靈性良知的字旁,站了個小人,展開雙臂抬頭迎向藍天,在他的下方寫著超越個人良知與集體良知的字句。

        簡介良知:良心或良知,是人類辨別對與錯的能力,由於良心的影響,當人類所作的與價值觀不合時,會感到自責,良心也可以視為人類在辨別對與錯時,作為判斷基準的價值觀,良知是一種有助於分辨是非正確分清性向,能力,直覺或判斷,道德判斷可能來自價值或規範(原則和規則),心理學常把良心描述為人類感到懊悔(remorse)和感到施行公義的根源,當一個人犯下了違背他/她道德價值觀的行為,良心就會令該人感到懊悔(remorse),相反,當某人作了符合該規範的行為時,良心就會促成該人感到施行公義,在西方哲學史上,關於「良心」的討論有很多,第一,良心在何等程度上賦予了在行為前道德判斷?第二,究竟良心賦予的道德判斷是不是應該建基於理性?英文Conscience這個詞源於拉丁文conscientia,這是一個複合的介詞,意思是「知道在一起」, 「共同的知識與他人」, 「我們的知識共享是另一套。」,它源於同根的意識,這意味著「認識。」良心是一種認識僅限於道德領域,這是一個道義上的認識,希臘文則是syneidesis,一種化合物的合成,「在一起」,並eidenai,「知道」,也就是知道連同,有共同的知識與某人,德國Gewissen具有相同含義,前綴表示葛集體理念,「同」和知識是「知道。」,《孟子告子上》:「雖存乎人者,豈無仁義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猶斧斤之於木也。」朱熹集註:「良心者,本然之善心。即所謂仁義之心也。」,道德意義上的良心是一種道德心理現象,是指主體對自身道德責任和道德義務的一種自覺意識和情感體驗,以及以此為基礎,而形成的對於道德自我、道德活動,進行評價與調控的心理機制。

 

      簡介家族:指基於血緣、婚姻、生命共同體構成的利益集團,通常表現為以一個家庭為主構成的中心,如東亞社會的財團,多以一個家庭為背景所形成的企業集團;有時幫派內的不同派係也以家族稱之。漢語“家族”小範圍內有時和宗族混淆使用,但其家族特徵表現為同一“ 姓氏”,以一個家庭為中心,中心家庭為家族共同祖先或家族中心人物。漢字“ 家族 ”在日語裡的意思是“家人”,這和中文意思有一定區別。

 

        簡介家庭(族)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是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領域的一個方法,多用於家庭治療,該方法由德國心理學家伯特·海寧格(Bert Hellinger)最早研究發展起來的,家庭系統排列是系統排列(Systemic Constellation)的一種(另有組織系統排列等),系統排列是通過現象學方法探究問題的根源和解決方法。海寧格發現在家庭系統中,有一些不易被人們意識到的動力,操控著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很多人的心身問題,其實都是家庭「牽連」造成的,將「牽連」的原因顯露出來,往往能找出化解的方法,家庭系統排列(系統排列的一個子應用)是一種體驗程序,目的在於釋放和解決人自身和人與人之間的深層壓力,該程序的發展可以追溯到哲學家和臨床醫學家,包括現象學之父埃德蒙德·胡塞爾 、跨代系統思想先驅Ivan Boszormenyi-Nagy、發展出家庭雕塑(系統排列雛型)的維吉尼亞·薩提爾以及貝爾特·海靈格,在過去十年中,全世界的從業者都對這項方法進行了進一步的改進和發展,包括精神病學家(德國的Gunthard Weber和Albrecht Mahr、澳大利亞的Chris Walsh)、心理學家(德國的Hunter Beaumont、挪威的Marta Thorsheim、美國的Edward Lynch和Dan Booth Cohen、英國的Judith Hemming),以及許多另類療法的提供者。「家庭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s)這個術語首次由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用在不太一樣的語境中,用來指每一個個體屬於(並聯結於)家庭系統中他與其他家人的關係。進行的方法與程序,是排列師指導參加工作坊的人,由求助者所面臨的困境,尋求解決之道,在場成員輪流做代表,在活動中進行系統排列。在簡短介紹之後,排列師建議哪些人或事物將在系統排列中被代表,通常一個是案主的代表,一個或多個家庭成員的代表,有時還有抽象概念(比如抑鬱)的代表,或國家的代表。案主從小組人群中挑選代表,按照當時的感覺來安排各個代表的位置,然後坐下觀察。各個代表靜靜地站著幾分鐘,不同於心理表演治療法,代表不用演戲、擺造型或扮演角色。在安排代表的位置,以及後續的步驟中,特別強調直覺,這是為了利用精神病學家Albrecht Mahr 所描述的認知場(Knowing Field)(Mahr 1999),認知場可以引導參與者感知到並用語言表達出他們所代表的那個真正的家庭成員的感情和感覺,現在還沒有完全理解代表為什麼能夠感知的機制,代表對其所代表的人只有一點了解或根本就不了解,儘管如此,代表通常能體驗到對系統排列有用的感情或生理感覺。排列師可以要求每個代表描述他有何感覺,此時,從代表所體現出來的空間關係和感覺中,導師、案主、小組成員就可感知到一些對於當事人個人問題有關的信息。治療辦法一般是重新安排代表的位置、應導師要求大聲地說出一些句子,如果在新的位置上或者說話後,代表沒有感覺好一點,他們可以再次移動,或者試著說一些其他的話,有時系統排列會在完全解決事情之前結束。當每一位代表在其位置上感覺很好,並且其他代表也同意,便實現了解決方法,這就是以一種抽象的方式解決了所面臨的問題。在發現治療解決辦法的過程中,小組成員感覺不對或產生負面感覺的位置佈局是導師需要特別注意的,這種位置佈局可代表案主家庭成員之間的系統性糾纏,在諸如謀殺、自殺、童年喪母、父母或兄弟姊妹早亡、戰爭、自然災害、移民或辱罵引起未解決的心理創傷,困擾家庭時,系統性糾纏就出現了,支持者主張,即使現在受到影響的人已經不知道過去發生的那些事件,這些事件所造成的負面遺產也能夠轉給下一代,精神病學家Ivan Boszormenyi-Nagy 稱此現象為無形忠誠(Böszörményi-Nagy & Spark 1973)

        海寧格自己在《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中對家族系統排列,是這樣定義的"「家族系統排列」是什麼意思?這個詞彙描述出排列家族成員的過程。個案從團體中挑人,代表家族中某些重要的成員,如父母、兄弟姊妹、個案本身。然後個案排列出代表間的相互關係這就是「家族系統排列」。接著會發生什麼事呢?雖然代表者!不認識他們所代表的人,突然間卻有了「被代表人」的感受。家族系統排列的經驗告訴我們,在某個心靈場域內,人人都和更偉大的整體連結。每個家族成員都出現在這個心靈場域內,連死者也是,場域中人人都和其他人融合一致,...雖然他們不一定在理智上能意識到這點,不過他們的行為和情感則清楚地表現出這點。家族系統排列裡,這些連結的深度將會逐漸顯露。進行家族系統排列時,我們也會在心靈場域中接收到洞見和訊息。每個家人都生活在一個更大的共同心靈裡,它看顧著所有家族成員,和其他透過命運而相連的人。它遵循某種法則,也強制執行這些法則,這為家族成員帶來深遠的影響和後果。"(p284~285)。

        簡介伯特·海寧格:Anton Hellinger,1925年12月16日-,是實行家庭系統排列療法的德國心理治療師,今年來他的著作也擴展至精神靈性運動領域,在世界各地都有一些支持者踐行他的理論,該療法是否有效存在爭議,海寧格本人也是有爭議的人物,海寧格生於一個德國天主教家庭,他說其父母的天主教信仰抵制了國家主義的影響,10歲時他進入天主教修道院學校,受洗,成為牧師前往南非傳教,希特勒青年團招募他加入,但他拒絕,1942年他被招募入伍,在西線作戰,1945年在比利時被盟軍俘虜,他逃出戰俘營回到德國,化名避入天主教修道院,他在維爾茨堡大學大學學習哲學和神學,成為一名神父,1950年代,他去到南非祖魯地區傳教,期間在南方大學得到學士學位和大學教育文憑,獲得了在公立高中教學的資格,他在南非待了16年,擔任牧師、教師,最後成為校長,他學會了祖魯語,受當地文化的影響,他反思天主教的教義,最終脫離天主教,並回到德國,在德國他很快結婚,在維也納學習心理分析,後來加入了心理分析學會,1973年他前往美國受教於Arthur Janov,並受到Eric Berne的Transactional Analysis影響,1993年和Weber合作出版了第一本書Zweierlei Glück(意思是“第二次機會”),接下來的15年裡他出版了30本書,並在世界各地旅行、講座,開辦學習班和訓練課程,但學術界並不認同他的理論,他和第二任妻子Maria Sophie Hellinger開辦了海寧格學校。

著作有:

 海寧格自傳訪談錄》

 愛的序位》

 家族星座治療:海寧格的系統心理療法》

 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

 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

 心靈之藥:身心疾病之系統排列輔導實例》

 內在之旅:海寧格獨特的靜心》

 成功的序位:企業心管理》

 成功的人生:擁抱生命、享受成功》

 遇見真理》

 再見耶穌~海寧格談成功的思維》

 

        簡介現象學:phenomenology,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胡塞爾深受波查諾(B.Bolzano, 1781-1848)之「真理自身」,即超越時空與個人之絕對、又普遍的客觀存在者的理念影響,而提出對意識本質的研究,或描述先驗的、絕對的認識之根本與法則,他稱之為「現象學」,胡塞爾思想發展的第一個重要轉折點的標誌是《邏輯研究》(Logical Investigations),這本書是近當代哲學最重要的著作之一,為哲學的發展在本體論和認識論之間開拓了新的道路,在它的感召下,大批思想家匯集到“回到事物本身”( Zurück zu den Sachen selbst )的大旗下,其中包括莫里茨·蓋格(Moritz Geiger)、亞力山大·普凡德爾(Alexander Pfaender )、馬克斯·舍勒(Max Scheler)、奧斯卡·貝克(Oscar Becker)、特奧多爾·康拉德(Theodor Conrad)等人,此外還有大批哲學家,雖然並非嚴格意義上的現象學家,他們的思想也受到了現象學的很大影響,其中就包括薩特、海德格爾、梅洛-龐蒂、伽達默爾等等重要哲學家,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現象學通過他們的演繹發展,仍然活躍於當代的思想界成為當代哲學的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現象學強調對直接直觀和經驗感知的區分,認為哲學(或至少是現象學)的主要任務是釐清二者之間的關聯,並且在直觀中獲得對本質的認識,如胡塞爾在《哲學與現象學研究年鑑》創刊號的前言中所稱:“將各個編者聯合在一起並且甚至在所有未來的合作者那裡都應當成為前設的東西,不應是一個學院系統,而毋寧說是一個共同的信念:只有通過向直觀的原本源泉以及在此源泉中汲取的本質洞察的回覆,哲學的偉大傳統才能根據概念和問題而得到運用,只有通過這一途徑,概念才能得到直觀的澄清,問題才能在直觀的基礎上得到新的提出,爾後也才能得到原則上的解決。”

 

        現象學首先是一種方法,即從直接直觀和先驗本質中提取知識的途徑,在方法之外,現象學在研究對像上找到了連接心理學和邏輯學的中間地帶,為「純粹邏輯學」找到了根基,另一方面,在研究途徑上,現象學找到了實證主義和形上學之間的一條道路,被胡塞爾本人稱為「先驗的經驗主義」,最基本形式的現象學,嘗試為通常認為主觀性觀點的客觀性研究創造條件約束:關注(consciousness)和關注體驗的概念,比如判斷,理解和情感,儘管現象學尋求成為科學的,它沒有嘗試從臨床心理學或者神經學角度來研究關注,相反,它尋求通過系統直覺去決定關注和關注體驗的基礎屬性和結構,胡塞爾在他師從的哲學家、心理學家, 弗朗茲·布倫塔諾(Franz Brentano)和卡爾·斯圖姆夫(Carl Stumpf)的講座和著作中催生了現象學說的很多重要的概念,一個胡塞爾從布倫塔諾借鑒的現象學的重要元素就是意向性(intentionality,通常也被稱作aboutness),指出關注總是某些特定關注(consciousness of something),關注對象自己被稱作意向對象,並且常常以不同方式用來代替關注,比如理解、記憶、關聯和延伸,直觀等,通過這些不同的意向性,雖然都具有不同結構和不同的方式存在於對此物的意向中,一個對象仍然成為同一個相同個體;針對相同意向對象的意向性在直覺中,就是立即生成的此對象物的附屬性和最後對它的記憶。

 

        簡介胡塞爾:德語:Edmund Gustav Albrecht Husserl,1859年4月8日-1938年4月26日,著名德國哲學家,現象學之父,同時亦被譽為近代最偉大哲學家之一,胡塞爾生於捷克摩拉維亞地區的小鎮普羅斯涅茲,出身於一個猶太人家庭。作為弗朗茲·布倫塔諾及卡爾·斯圖姆夫的學生,他影響了伊迪·斯坦因  奧伊根·芬克、 馬丁·海德格爾、 讓·保羅·薩特及莫里斯·梅洛-龐蒂,因為何曼曾接觸胡塞爾,所以鍾情於學院派邏輯,自1886年,他在哈勒大學以導師身份(相當於副教授)教授哲學,並於1887年,他開始相信基督教並且加入了路德會 ,同年結婚,並在此育有兩兒一女,1901年至1916年,他分別在哥廷根大學及弗萊堡大學擔任教授,直到1928年退休為止,退休後胡塞爾仍然利用弗萊堡大學圖書館來繼續他的研究及著作,直到他的得意門徒海德格爾擔任校長時,以胡塞爾的猶太人血統為理由禁止胡塞爾進入為止。胡塞爾認為,與羅素及懷德海一樣,算術實際上是「先驗」科學,不同的是,羅素與懷德海的分析基礎是邏輯學,胡塞爾則是發展出全新的哲學方法,來探究必然真理的性質,他稱之為「 現象學」( phenomenology )。胡塞爾將現象學定義為對意識本質結構的科學研究,但現象學並不代表表象與根本實在之間存在著對立(「現象學」源自於希臘文,意指「表象」,康德曾用「現象」一詞指稱我們的經驗世界,胡塞爾認為藉由描述意識結構,可以找到確定性,其中包括他身為數學家時不斷尋求的算術基礎,為此,胡塞爾描述了現象學的觀點:意識被視為一種「意向」,也就是說,意識總是朝向某個客體,不管它是物質的,還是跟數學一樣是「觀念的」,要獲得現象學的觀點,必須透過一連串的現象「還原」,亦即描述意識的本質特徵(即意識的「意義」),胡塞爾認為這些意義(與康德的範疇相同)是普世與必然的,同時也反對歐洲(與美國)哲學瀰漫一股「相對主義」風潮。胡塞爾晚年時,納粹已逐漸掌握德國政局,世界也戰雲密布,因此,胡塞爾對人類知識的興趣,也轉而朝向社會層面與「存在」層面,同時也警告,歐洲文明將因相對主義與非理性主義的猖獗而陷入「危機」(同一時間,維也納的邏輯實證論者也提出相同的警告)。

        簡介心理治療:Psychotherapy,是由經過受過心理治療專業訓練並通過考核的人員,主要是心理師以及接受心理治療訓練的精神科醫師,立一種獨特的人際關係來協助患者(或稱當事人、案主、個案)處理心理問題、減輕主觀痛苦經驗、醫治精神疾病及促進心理健康、個人成長,心理治療一般是基於心理治療理論及相關實證研究(主要是諮詢心理學、臨床心理學和精神病學 )而建立的治療系統,以建立關係、對話、溝通、深度自我探索、行為改變等的技巧來達到治療目標,例如改善受助者的心理健康或減輕精神疾病 徵狀等。心理治療有多個不同學派,而且不斷發展中,不同學派之間對學派之劃分也有歧異,即使有經驗的治療師也無法熟稔所有學派的治療方式,美國著名的精神科經典教材Synopsis of Psychiatry和英國牛津出版的精神科教科書也沒有一致的分類法,英國系統的分類方式:

精神分析:由弗洛依德創立,主要目標為揭示潛意識的焦慮 ,主要技巧包括自由聯想 (free association)、 轉移和反轉移 (transference and counter-transference)、 夢境解析(dream analysis)等。

榮格的分析心理學 :由榮格創立,主要技巧如沙遊 (sandplay), 藝術治療大多以榮格的理論為基礎。

阿德勒精神分析學派:由阿德勒所創立,主要目標為減少自卑 (inferiority) ,主要技巧包括:分析家庭系統排列 (family constellation), 生活風格等。

動力取向心理治療:儘管精神分析學者不認為精神分析是精神動力學派其中一支,但大多數治療師仍同意精神分析是動力取向的始祖。

行為治療,如係統減敏法和厭惡療法等等

認知行為治療,包括認知治療 (CT)和理性情緒行為治療 (REBT)以及Behavioral Modification

案主中心治療,由羅哲斯從人本主義中發展出來的心理治療

團體心理治療

家庭治療與性治療

完形治療

會心治療

心理劇

語言治療

原始療法

存在主義治療:亞隆(Irvin Yalom)提出,與其說是提供具體治療技巧,不如說是提供治療者一個觀點。

      

 

 

 

 

芳的家族排列插畫創作~靈性良知超越個人良知與集體良知

11059914_1032185623460335_3568883130085613919_n  

現象學於1900年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創立

2013-01-2630qtfote3bm     1414850058-3628558876_m  

家庭系統排列療法創辦人,德國海寧格

RTEmagicC_BS-2012-9778_01.jpg  

海寧格的著作

images-1.jpeg  Unknown-1.jpeg Unknown-2.jpeg getImage Unknown  images-4.jpeg

fang2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芳的家族排列插畫創作~良知個人良知與集體良知

 

 

 

 

      這是我在參與家族排列工作坊,與研讀家族排列相關書籍後,決定為神奇的家族排列做插畫創作,家庭系統排列療法創辦人德國心理治療師伯特·海寧格,他所採用的方法稱之為洞見的現象學,或敞開的現象學,現象學phenomenology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

      良知在海寧格創建「家族系統排列」療法中是非常重要的核心思想,他認為若是沒有先對個人良知集體良知加以區別,就無法了解家族排列的運作與解決之道,他在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說道:「在尚未談及有關心靈遺動之前,我要講講有關從愛的序位所引發出來的知識這份知識來自對良知的認知:了解帶著個人感覺的良知,與不帶感覺、沒有意識的集體良知的分別若是沒有作出分別,我們便無法了解家族排列的運作,更無法了解合適的解決方法。」(p247) ,他還提出三種良知意識類型:(1)個人良知(2)集體良知(3)靈性良知,在他認個人良知與集體良知都有局限性,唯有靈性良知才能將人的關係帶上全然之愛的道路,他在《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首先區分三種不同的良知,他說:「良知意識共分為三種,各自涵蓋不同的心靈層面。首先是個人良知在三種良知良知意識之中,所涵蓋範圍最為狹隘。藉由「善」與「惡」之分,它承認某些人歸屬於群體的權利,卻也在同時,將其他人排除於群體之外。第二種良知,集體良知,所涵蓋的範圍則較為廣大。它兼顧到被個人良知所摒除的成員之利益,也因此,集體良知與個人良知常是相互衝突的。然而,集體良知仍有其限制,因為它僅運作於受其約束的群體成員之上。第三種良知,靈性良知,不同於另外兩種良知,並沒有「善」與「惡」,或「歸屬」與「排除」之區分,也因此,能夠超越以上兩種良知的制。」(p94~95),而「若家族系統排列停留在個人良知和集體良知的範疇之中,將阻礙我們進一步從靈性層面,尋求解決之道的可能。唯有當靈性家族系統排列與靈性良知和諧並進,帶領我們超越上述兩種良知的限制,方能走上在關係中擁有全然之愛的道路。」(p94)

     創作家族排列插畫~良知個人良知與集體良知這幅畫,在良知兩大字旁邊有片烏雲,它的下方有個副標題寫著個人良知與集體良知,在它們的下方有兩個交疊在一起大小愛心,象徵著個人良知與集體良知,家族即命運上面有片烏雲籠罩著。

     簡介良知良心或良知,是人類辨別對與錯的能力,由於良心的影響,當人類所作的與價值觀不合時,會感到自責,良心也可以視為人類在辨別對與錯時,作為判斷基準的價值觀,良知是一種有助於分辨是非正確分清性向,能力,直覺或判斷,道德判斷可能來自價值或規範(原則和規則),心理學常把良心描述為人類感到懊悔(remorse)和感到施行公義的根源,當一個人犯下了違背他/她道德價值觀的行為,良心就會令該人感到懊悔(remorse),相反,當某人作了符合該規範的行為時,良心就會促成該人感到施行公義,在西方哲學史上,關於「良心」的討論有很多,第一,良心在何等程度上賦予了在行為前道德判斷?第二,究竟良心賦予的道德判斷是不是應該建基於理性?英文Conscience這個詞源於拉丁文conscientia,這是一個複合的介詞,意思是「知道在一起」, 「共同的知識與他人」,「我們的知識共享是另一套。」,它源於同根的意識,這意味著「認識」良心是一種認識僅限於道德領域,這是一個道義上的認識,希臘文則是syneidesis,一種化合物的合成,「在一起」,並eidenai,「知道」,也就是知道連同,有共同的知識與某人,德國Gewissen具有相同含義,前綴表示葛集體理念,「同」和知識是「知道」,《孟子‧告子上》:「雖存乎人者,豈無仁義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猶斧斤之於木也。」朱熹集註:「良心者,本然之善心。即所謂仁義之心也。」,道德意義上的良心是一種道德心理現象,是指主體對自身道德責任和道德義務的一種自覺意識和情感體驗,以及以此為基礎,而形成的對於道德自我、道德活動,進行評價與調控的心理機制。

     簡介家族:指基於血緣、婚姻、生命共同體構成的利益集團,通常表現為以一個家庭為主構成的中心,如東亞社會的財團,多以一個家庭為背景所形成的企業集團;有時幫派內的不同派係也以家族稱之。漢語家族小範圍內有時和宗族混淆使用,但其家族特徵表現為同一姓氏,以一個家庭為中心,中心家庭為家族共同祖先或家族中心人物。漢字家族在日語裡的意思是家人,這和中文意思有一定區別。

     簡介家庭(族)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是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領域的一個方法,多用於家庭治療,該方法由德國心理學家伯特·海寧格(Bert Hellinger)最早研究發展起來的,家庭系統排列是系統排列(Systemic Constellation)的一種(另有組織系統排列等),系統排列是通過現象學方法探究問題的根源和解決方法。海寧格發現在家庭系統中,有一些不易被人們意識到的動力,操控著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很多人的心身問題,其實都是家庭「牽連」造成的,將「牽連」的原因顯露出來,往往能找出化解的方法,家庭系統排列(系統排列的一個子應用)是一種體驗程序,目的在於釋放和解決人自身和人與人之間的深層壓力,該程序的發展可以追溯到哲學家和臨床醫學家,包括現象學之父埃德蒙德·胡塞爾 、跨代系統思想先驅Ivan Boszormenyi-Nagy、發展出家庭雕塑(系統排列雛型)的維吉尼亞·薩提爾以及貝爾特·海靈格,在過去十年中,全世界的從業者都對這項方法進行了進一步的改進和發展,包括精神病學家(德國的Gunthard Weber和Albrecht Mahr、澳大利亞的Chris Walsh)、心理學家(德國的Hunter Beaumont、挪威的Marta Thorsheim、美國的Edward Lynch和Dan Booth Cohen、英國的Judith Hemming),以及許多另類療法的提供者。「家庭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s)這個術語首次由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用在不太一樣的語境中,用來指每一個個體屬於(並聯結於)家庭系統中他與其他家人的關係。進行的方法與程序,是排列師指導參加工作坊的人,由求助者所面臨的困境,尋求解決之道,在場成員輪流做代表,在活動中進行系統排列。在簡短介紹之後,排列師建議哪些人或事物將在系統排列中被代表,通常一個是案主的代表,一個或多個家庭成員的代表,有時還有抽象概念(比如抑鬱)的代表,或國家的代表。案主從小組人群中挑選代表,按照當時的感覺來安排各個代表的位置,然後坐下觀察。各個代表靜靜地站著幾分鐘,不同於心理表演治療法,代表不用演戲、擺造型或扮演角色。在安排代表的位置,以及後續的步驟中,特別強調直覺,這是為了利用精神病學家Albrecht Mahr 所描述的認知場(Knowing Field)(Mahr 1999),認知場可以引導參與者感知到並用語言表達出他們所代表的那個真正的家庭成員的感情和感覺,現在還沒有完全理解代表為什麼能夠感知的機制,代表對其所代表的人只有一點了解或根本就不了解,儘管如此,代表通常能體驗到對系統排列有用的感情或生理感覺。排列師可以要求每個代表描述他有何感覺,此時,從代表所體現出來的空間關係和感覺中,導師、案主、小組成員就可感知到一些對於當事人個人問題有關的信息。治療辦法一般是重新安排代表的位置、應導師要求大聲地說出一些句子,如果在新的位置上或者說話後,代表沒有感覺好一點,他們可以再次移動,或者試著說一些其他的話,有時系統排列會在完全解決事情之前結束。當每一位代表在其位置上感覺很好,並且其他代表也同意,便實現了解決方法,這就是以一種抽象的方式解決了所面臨的問題。在發現治療解決辦法的過程中,小組成員感覺不對或產生負面感覺的位置佈局是導師需要特別注意的,這種位置佈局可代表案主家庭成員之間的系統性糾纏,在諸如謀殺、自殺、童年喪母、父母或兄弟姊妹早亡、戰爭、自然災害、移民或辱罵引起未解決的心理創傷,困擾家庭時,系統性糾纏就出現了,支持者主張,即使現在受到影響的人已經不知道過去發生的那些事件,這些事件所造成的負面遺產也能夠轉給下一代,精神病學家Ivan Boszormenyi-Nagy 稱此現象為無形忠誠(Böszörményi-Nagy & Spark 1973)

     海寧格自己在《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中對家族系統排列,是這樣定義的"「家族系統排列」是什麼意思?這個詞彙描述出排列家族成員的過程。個案從團體中挑人,代表家族中某些重要的成員,如父母、兄弟姊妹、個案本身。然後個案排列出代表間的相互關係這就是「家族系統排列」。接著會發生什麼事呢?雖然代表者!不認識他們所代表的人,突然間卻有了「被代表人」的感受。家族系統排列的經驗告訴我們,在某個心靈場域內,人人都和更偉大的整體連結。每個家族成員都出現在這個心靈場域內,連死者也是,場域中人人都和其他人融合一致,...雖然他們不一定在理智上能意識到這點,不過他們的行為和情感則清楚地表現出這點。家族系統排列裡,這些連結的深度將會逐漸顯露。進行家族系統排列時,我們也會在心靈場域中接收到洞見和訊息。每個家人都生活在一個更大的共同心靈裡,它看顧著所有家族成員,和其他透過命運而相連的人。它遵循某種法則,也強制執行這些法則,這為家族成員帶來深遠的影響和後果。"(p284~285)。

     簡介伯特·海寧格:Anton Hellinger,1925年12月16日-,是實行家族系統排列療法的德國心理治療師,今年來他的著作也擴展至精神靈性運動領域,在世界各地都有一些支持者踐行他的理論,該療法是否有效存在爭議,海寧格本人也是有爭議的人物,海寧格生於一個德國天主教家庭,他說其父母的天主教信仰抵制了國家主義的影響,10歲時他進入天主教修道院學校,受洗,成為牧師前往南非傳教,希特勒青年團招募他加入,但他拒絕,1942年他被招募入伍,在西線作戰,1945年在比利時被盟軍俘虜,他逃出戰俘營回到德國,化名避入天主教修道院,他在維爾茨堡大學大學學習哲學和神學,成為一名神父,1950年代,他去到南非祖魯地區傳教,期間在南方大學得到學士學位和大學教育文憑,獲得了在公立高中教學的資格,他在南非待了16年,擔任牧師、教師,最後成為校長,他學會了祖魯語,受當地文化的影響,他反思天主教的教義,最終脫離天主教,並回到德國,在德國他很快結婚,在維也納學習心理分析,後來加入了心理分析學會,1973年他前往美國受教於Arthur Janov,並受到Eric Berne的Transactional Analysis影響,1993年和Weber合作出版了第一本書Zweierlei Glück(意思是“第二次機會”),接下來的15年裡他出版了30本書,並在世界各地旅行、講座,開辦學習班和訓練課程,但學術界並不認同他的理論,他和第二任妻子Maria Sophie Hellinger開辦了海寧格學校。

著作有:

海寧格自傳訪談錄》

愛的序位》

家族星座治療:海寧格的系統心理療法》

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

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

 心靈之藥:身心疾病之系統排列輔導實例》

 內在之旅:海寧格獨特的靜心》

 成功的序位:企業心管理》

 成功的人生:擁抱生命、享受成功》

 遇見真理》

 再見耶穌~海寧格談成功的思維》

     簡介現象學:phenomenology,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胡塞爾深受波查諾(B.Bolzano, 1781-1848)之「真理自身」,即超越時空與個人之絕對、又普遍的客觀存在者的理念影響,而提出對意識本質的研究,或描述先驗的、絕對的認識之根本與法則,他稱之為「現象學」,胡塞爾思想發展的第一個重要轉折點的標誌是《邏輯研究》(Logical Investigations),這本書是近當代哲學最重要的著作之一,為哲學的發展在本體論和認識論之間開拓了新的道路,在它的感召下,大批思想家匯集到“回到事物本身”( Zurück zu den Sachen selbst )的大旗下,其中包括莫里茨·蓋格(Moritz Geiger)、亞力山大·普凡德爾(Alexander Pfaender )、馬克斯·舍勒(Max Scheler)、奧斯卡·貝克(Oscar Becker)、特奧多爾·康拉德(Theodor Conrad)等人,此外還有大批哲學家,雖然並非嚴格意義上的現象學家,他們的思想也受到了現象學的很大影響,其中就包括薩特、海德格爾、梅洛-龐蒂、伽達默爾等等重要哲學家,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現象學通過他們的演繹發展,仍然活躍於當代的思想界成為當代哲學的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現象學強調對直接直觀和經驗感知的區分,認為哲學(或至少是現象學)的主要任務是釐清二者之間的關聯,並且在直觀中獲得對本質的認識,如胡塞爾在《哲學與現象學研究年鑑》創刊號的前言中所稱:“將各個編者聯合在一起並且甚至在所有未來的合作者那裡都應當成為前設的東西,不應是一個學院系統,而毋寧說是一個共同的信念:只有通過向直觀的原本源泉以及在此源泉中汲取的本質洞察的回覆,哲學的偉大傳統才能根據概念和問題而得到運用,只有通過這一途徑,概念才能得到直觀的澄清,問題才能在直觀的基礎上得到新的提出,爾後也才能得到原則上的解決。”

     現象學首先是一種方法,即從直接直觀和先驗本質中提取知識的途徑,在方法之外,現象學在研究對像上找到了連接心理學和邏輯學的中間地帶,為「純粹邏輯學」找到了根基,另一方面,在研究途徑上,現象學找到了實證主義和形上學之間的一條道路,被胡塞爾本人稱為「先驗的經驗主義」,最基本形式的現象學,嘗試為通常認為主觀性觀點的客觀性研究創造條件約束:關注(consciousness)和關注體驗的概念,比如判斷,理解和情感,儘管現象學尋求成為科學的,它沒有嘗試從臨床心理學或者神經學角度來研究關注,相反,它尋求通過系統直覺去決定關注和關注體驗的基礎屬性和結構,胡塞爾在他師從的哲學家、心理學家, 弗朗茲·布倫塔諾(Franz Brentano)和卡爾·斯圖姆夫(Carl Stumpf)的講座和著作中催生了現象學說的很多重要的概念,一個胡塞爾從布倫塔諾借鑒的現象學的重要元素就是意向性(intentionality,通常也被稱作aboutness),指出關注總是某些特定關注(consciousness of something),關注對象自己被稱作意向對象,並且常常以不同方式用來代替關注,比如理解、記憶、關聯和延伸,直觀等,通過這些不同的意向性,雖然都具有不同結構和不同的方式存在於對此物的意向中,一個對象仍然成為同一個相同個體;針對相同意向對象的意向性在直覺中,就是立即生成的此對象物的附屬性和最後對它的記憶。

      簡介胡塞爾:德語:Edmund Gustav Albrecht Husserl,1859年4月8日-1938年4月26日,著名德國哲學家,現象學之父,同時亦被譽為近代最偉大哲學家之一,胡塞爾生於捷克摩拉維亞地區的小鎮普羅斯涅茲,出身於一個猶太人家庭。作為弗朗茲·布倫塔諾及卡爾·斯圖姆夫的學生,他影響了伊迪·斯坦因  奧伊根·芬克、 馬丁·海德格爾、 讓·保羅·薩特及莫里斯·梅洛-龐蒂,因為何曼曾接觸胡塞爾,所以鍾情於學院派邏輯,自1886年,他在哈勒大學以導師身份(相當於副教授)教授哲學,並於1887年,他開始相信基督教並且加入了路德會 ,同年結婚,並在此育有兩兒一女,1901年至1916年,他分別在哥廷根大學及弗萊堡大學擔任教授,直到1928年退休為止,退休後胡塞爾仍然利用弗萊堡大學圖書館來繼續他的研究及著作,直到他的得意門徒海德格爾擔任校長時,以胡塞爾的猶太人血統為理由禁止胡塞爾進入為止。胡塞爾認為,與羅素及懷德海一樣,算術實際上是「先驗」科學,不同的是,羅素與懷德海的分析基礎是邏輯學,胡塞爾則是發展出全新的哲學方法,來探究必然真理的性質,他稱之為「 現象學」( phenomenology )。胡塞爾將現象學定義為對意識本質結構的科學研究,但現象學並不代表表象與根本實在之間存在著對立(「現象學」源自於希臘文,意指「表象」,康德曾用「現象」一詞指稱我們的經驗世界,胡塞爾認為藉由描述意識結構,可以找到確定性,其中包括他身為數學家時不斷尋求的算術基礎,為此,胡塞爾描述了現象學的觀點:意識被視為一種「意向」,也就是說,意識總是朝向某個客體,不管它是物質的,還是跟數學一樣是「觀念的」,要獲得現象學的觀點,必須透過一連串的現象「還原」,亦即描述意識的本質特徵(即意識的「意義」),胡塞爾認為這些意義(與康德的範疇相同)是普世與必然的,同時也反對歐洲(與美國)哲學瀰漫一股「相對主義」風潮。胡塞爾晚年時,納粹已逐漸掌握德國政局,世界也戰雲密布,因此,胡塞爾對人類知識的興趣,也轉而朝向社會層面與「存在」層面,同時也警告,歐洲文明將因相對主義與非理性主義的猖獗而陷入「危機」(同一時間,維也納的邏輯實證論者也提出相同的警告)。

      簡介心理治療:Psychotherapy,是由經過受過心理治療專業訓練並通過考核的人員,主要是心理師以及接受心理治療訓練的精神科醫師,以一種獨特的人際關係來協助患者(或稱當事人、案主、個案)處理心理問題、減輕主觀痛苦經驗、醫治精神疾病及促進心理健康、個人成長,心理治療一般是基於心理治療理論及相關實證研究(主要是諮詢心理學、臨床心理學和精神病學 )而建立的治療系統,以建立關係、對話、溝通、深度自我探索、行為改變等的技巧來達到治療目標,例如改善受助者的心理健康或減輕精神疾病 徵狀等。心理治療有多個不同學派,而且不斷發展中,不同學派之間對學派之劃分也有歧異,即使有經驗的治療師也無法熟稔所有學派的治療方式,美國著名的精神科經典教材Synopsis of Psychiatry和英國牛津出版的精神科教科書也沒有一致的分類法,英國系統的分類方式:

精神分析:由弗洛依德創立,主要目標為揭示潛意識的焦慮 ,主要技巧包括自由聯想 (free association)、 轉移和反轉移 (transference and counter-transference)、 夢境解析(dream analysis)等。

榮格的分析心理學 :由榮格創立,主要技巧如沙遊 (sandplay), 藝術治療大多以榮格的理論為基礎。

阿德勒精神分析學派:由阿德勒所創立,主要目標為減少自卑 (inferiority) ,主要技巧包括:分析家庭系統排列 (family constellation), 生活風格等。

動力取向心理治療:儘管精神分析學者不認為精神分析是精神動力學派其中一支,但大多數治療師仍同意精神分析是動力取向的始祖。

行為治療,如係統減敏法和厭惡療法等等

認知行為治療,包括認知治療 (CT)和理性情緒行為治療 (REBT)以及Behavioral Modification

案主中心治療,由羅哲斯從人本主義中發展出來的心理治療

團體心理治療

家庭治療與性治療

完形治療

會心治療

心理劇

語言治療

原始療法

存在主義治療:亞隆(Irvin Yalom)提出,與其說是提供具體治療技巧,不如說是提供治療者一個觀點。

      

 

 

 

 

 芳的家族排列插畫創作~良知個人良知與集體良知

11751942_1031683253510572_1359685881988344472_n  

現象學於1900年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創立

images-2.jpeg e78fbee8b1a1e5adb81  

家庭系統排列療法創辦人,德國海寧格

images-1  

海寧格的著作

getImageimages.jpeg  Unknown-2.jpeg  images-4 images-1 Unknown-1.jpeg

德國海寧格的系統排列治療工作坊活動

images  

fang2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芳的家族排列插畫創作~家族即命運家族後代的忠誠 

 

 

 

 

 

         這是我在參與家族排列工作坊,與研讀家族排列相關書籍後,決定為神奇的家族排列做插畫創作,家庭系統排列療法創辦人德國心理治療師伯特·海寧格,他所採用的方法稱之為洞見的現象學,或敞開的現象學,現象學phenomenology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

        在海寧格創建「家族系統排列」療法認為“家族即命運”,他在《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說道:「我們註定是某個家族的成員,而我們的命運就是由家族裡曾經發生的重大事件所決定的。命運,就是家族成員對家族的忠誠。」(p274),「我們事實上都深受不可知的命運所影響,而命運是超越好壞、生死、救贖以及不幸的。」(p31)。他認為,每個人都承擔來自家庭和背景的命運,也都是父母親和許多祖先的子女,家族裡發生的往事,都在影響著我們的生命,而成為我們的命運,他接著說道:「我們大家都承擔來自家庭和背景的命運。每個人都是父母親和許多祖先的子女。龐大家族裡曾經發生過許多往事,皆影響著我們的生命,它成為我們的命運。舉例來說,家族中若有人犯下罪行,就會成為後代子孫的命運;,或者,家族中某人被排除或遺忘。這些事件至今仍具影響力,仍是我們命運的一部分。」(p208)。

        創作家族排列插畫~家族即命運~家族後代的忠誠這幅畫,是一個人臉皺著眉頭,漂浮在水面上,腦部發出陣陣的微波,連結著”家族即命運~家族後代的忠誠”的字句,家族即命運上面有片烏雲籠罩著。

        簡介命運:字面上意義是指生命的經歷,命指生命,運即經驗歷程,宿命論者相信命運不可以改寫,因為人不可窺探預知命運,命運存在任何的角落上,只是無法接觸,命運只是個人的主觀意識觀念而已,民間信仰認為命運早由天(或 )註定、可以用術數占卜方術來預測命運,圍繞這些信仰宗教風水術數巫術的行業形成,以不同方式使人相信命運可以改變。科學的觀點,傳統的機械論認為宇宙初始時因已確定,而相應的果自然就限定了。 比如擲出一個骰子,雖然還沒有落地,但是結果實際上已經由出手那一瞬間的速度角度風速溫度濕度等等外部因素所決定,無論是骰子,星體的運行,還是人類的思想感情莫不受各種物理化學規律的製約,這一切都源於宇宙形成之初的初始條件,因此人的命運實際上也是確定的。但現代的量子力學認為未來是不可預測,未來絕對不只一個,而且也不承認嚴格的因果律,這對於整個科學觀念和人與自然關係都被動搖了,反而變成什麼都出於偶然。社會統計的觀點,不管傳統的機械理論、神秘學、其他玄學,都缺乏統計學趨勢學概念,俗語稱「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由社會統計的概念啟發,一個人命運是由家庭個性特質先天資質婚姻、可掌握之資源、努力與專注之事來決定,而婚姻對女性命運決定之因素很大。哲學的觀點,世界各哲學家和思想家亦對命運有不同看法,早在2000年前,古希臘中國古代的思想家已對命運有所立言,如儒家相信命運的存在,故此孔子曾提出「義命分立」,他曾以恢復週禮為例,指出即使他再努力要求諸侯尊重週禮,但受到客觀環境影響下,他的使命依是無法完成的,由於可知,儒家是相信命運的存在,反之, 墨家法家反對命運的存在,兩者均認為人的貧與富,幸福與否是靠其個人努力,天是沒有決定命運的能力,因此,墨者和法家都不同意命運的存在。

       簡介家族:指基於血緣、婚姻、生命共同體構成的利益集團,通常表現為以一個家庭為主構成的中心,如東亞社會的財團,多以一個家庭為背景所形成的企業集團;有時幫派內的不同派係也以家族稱之。漢語“家族”小範圍內有時和宗族混淆使用,但其家族特徵表現為同一“姓氏”,以一個家庭為中心,中心家庭為家族共同祖先或家族中心人物。漢字“家族”在日語裡的意思是“家人”,這和中文意思有一定區別。

        簡介家庭(族)系統排列:英語是Family Constellation,是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領域的一個方法,多用於家庭治療,該方法由德國心理學家伯特·海寧格(Bert Hellinger)最早研究發展起來的,家庭系統排列是系統排列(Systemic Constellation)的一種(另有組織系統排列等),系統排列是通過現象學方法探究問題的根源和解決方法。海寧格發現在家庭系統中,有一些不易被人們意識到的動力,操控著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很多人的心身問題,其實都是家庭「牽連」造成的,將「牽連」的原因顯露出來,往往能找出化解的方法,家庭系統排列(系統排列的一個子應用)是一種體驗程序,目的在於釋放和解決人自身和人與人之間的深層壓力,該程序的發展可以追溯到哲學家和臨床醫學家,包括現象學之父埃德蒙德·胡塞爾 、跨代系統思想先驅Ivan Boszormenyi-Nagy、發展出家庭雕塑(系統排列雛型)的維吉尼亞·薩提爾以及貝爾特·海靈格,在過去十年中,全世界的從業者都對這項方法進行了進一步的改進和發展,包括精神病學家(德國的Gunthard Weber和Albrecht Mahr、澳大利亞的Chris Walsh)、心理學家(德國的Hunter Beaumont、挪威的Marta Thorsheim、美國的Edward Lynch和Dan Booth Cohen、英國的Judith Hemming),以及許多另類療法的提供者。「家庭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s)這個術語首次由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用在不太一樣的語境中,用來指每一個個體屬於(並聯結於)家庭系統中他與其他家人的關係。進行的方法與程序,是排列師指導參加工作坊的人,由求助者所面臨的困境,尋求解決之道,在場成員輪流做代表,在活動中進行系統排列。在簡短介紹之後,排列師建議哪些人或事物將在系統排列中被代表,通常一個是案主的代表,一個或多個家庭成員的代表,有時還有抽象概念(比如抑鬱)的代表,或國家的代表。案主從小組人群中挑選代表,按照當時的感覺來安排各個代表的位置,然後坐下觀察。各個代表靜靜地站著幾分鐘,不同於心理表演治療法,代表不用演戲、擺造型或扮演角色。在安排代表的位置,以及後續的步驟中,特別強調直覺,這是為了利用精神病學家Albrecht Mahr 所描述的認知場(Knowing Field)(Mahr 1999),認知場可以引導參與者感知到並用語言表達出他們所代表的那個真正的家庭成員的感情和感覺,現在還沒有完全理解代表為什麼能夠感知的機制,代表對其所代表的人只有一點了解或根本就不了解,儘管如此,代表通常能體驗到對系統排列有用的感情或生理感覺。排列師可以要求每個代表描述他有何感覺,此時,從代表所體現出來的空間關係和感覺中,導師、案主、小組成員就可感知到一些對於當事人個人問題有關的信息。治療辦法一般是重新安排代表的位置、應導師要求大聲地說出一些句子,如果在新的位置上或者說話後,代表沒有感覺好一點,他們可以再次移動,或者試著說一些其他的話,有時系統排列會在完全解決事情之前結束。當每一位代表在其位置上感覺很好,並且其他代表也同意,便實現了解決方法,這就是以一種抽象的方式解決了所面臨的問題。在發現治療解決辦法的過程中,小組成員感覺不對或產生負面感覺的位置佈局是導師需要特別注意的,這種位置佈局可代表案主家庭成員之間的系統性糾纏,在諸如謀殺、自殺、童年喪母、父母或兄弟姊妹早亡、戰爭、自然災害、移民或辱罵引起未解決的心理創傷,困擾家庭時,系統性糾纏就出現了,支持者主張,即使現在受到影響的人已經不知道過去發生的那些事件,這些事件所造成的負面遺產也能夠轉給下一代,精神病學家Ivan Boszormenyi-Nagy 稱此現象為無形忠誠(Böszörményi-Nagy & Spark 1973)

        海寧格自己在《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中對家族系統排列,是這樣定義的"「家族系統排列」是什麼意思?這個詞彙描述出排列家族成員的過程。個案從團體中挑人,代表家族中某些重要的成員,如父母、兄弟姊妹、個案本身。然後個案排列出代表間的相互關係這就是「家族系統排列」。接著會發生什麼事呢?雖然代表者!不認識他們所代表的人,突然間卻有了「被代表人」的感受。家族系統排列的經驗告訴我們,在某個心靈場域內,人人都和更偉大的整體連結。每個家族成員都出現在這個心靈場域內,連死者也是,場域中人人都和其他人融合一致,...雖然他們不一定在理智上能意識到這點,不過他們的行為和情感則清楚地表現出這點。家族系統排列裡,這些連結的深度將會逐漸顯露。進行家族系統排列時,我們也會在心靈場域中接收到洞見和訊息。每個家人都生活在一個更大的共同心靈裡,它看顧著所有家族成員,和其他透過命運而相連的人。它遵循某種法則,也強制執行這些法則,這為家族成員帶來深遠的影響和後果。"(p284~285)。

        簡介伯特·海寧格:Anton Hellinger,1925年12月16日-,是實行家庭系統排列療法的德國心理治療師,今年來他的著作也擴展至精神靈性運動領域,在世界各地都有一些支持者踐行他的理論,該療法是否有效存在爭議,海寧格本人也是有爭議的人物,海寧格生於一個德國天主教家庭,他說其父母的天主教信仰抵制了國家主義的影響,10歲時他進入天主教修道院學校,受洗,成為牧師前往南非傳教,希特勒青年團招募他加入,但他拒絕,1942年他被招募入伍,在西線作戰,1945年在比利時被盟軍俘虜,他逃出戰俘營回到德國,化名避入天主教修道院,他在維爾茨堡大學大學學習哲學和神學,成為一名神父,1950年代,他去到南非祖魯地區傳教,期間在南方大學得到學士學位和大學教育文憑,獲得了在公立高中教學的資格,他在南非待了16年,擔任牧師、教師,最後成為校長,他學會了祖魯語,受當地文化的影響,他反思天主教的教義,最終脫離天主教,並回到德國,在德國他很快結婚,在維也納學習心理分析,後來加入了心理分析學會,1973年他前往美國受教於Arthur Janov,並受到Eric Berne的Transactional Analysis影響,1993年和Weber合作出版了第一本書Zweierlei Glück(意思是“第二次機會”),接下來的15年裡他出版了30本書,並在世界各地旅行、講座,開辦學習班和訓練課程,但學術界並不認同他的理論,他和第二任妻子Maria Sophie Hellinger開辦了海寧格學校。

著作有:

 海寧格自傳訪談錄》

 愛的序位》

 家族星座治療:海寧格的系統心理療法》

 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

 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

 心靈之藥:身心疾病之系統排列輔導實例》

 內在之旅:海寧格獨特的靜心》

 成功的序位:企業心管理》

 成功的人生:擁抱生命、享受成功》

 遇見真理》

 再見耶穌~海寧格談成功的思維》

        簡介現象學:phenomenology,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胡塞爾深受波查諾(B.Bolzano, 1781-1848)之「真理自身」,即超越時空與個人之絕對、又普遍的客觀存在者的理念影響,而提出對意識本質的研究,或描述先驗的、絕對的認識之根本與法則,他稱之為「現象學」,胡塞爾思想發展的第一個重要轉折點的標誌是《邏輯研究》(Logical Investigations),這本書是近當代哲學最重要的著作之一,為哲學的發展在本體論和認識論之間開拓了新的道路,在它的感召下,大批思想家匯集到“回到事物本身”( Zurück zu den Sachen selbst )的大旗下,其中包括莫里茨·蓋格(Moritz Geiger)、亞力山大·普凡德爾(Alexander Pfaender )、馬克斯·舍勒(Max Scheler)、奧斯卡·貝克(Oscar Becker)、特奧多爾·康拉德(Theodor Conrad)等人,此外還有大批哲學家,雖然並非嚴格意義上的現象學家,他們的思想也受到了現象學的很大影響,其中就包括薩特、海德格爾、梅洛-龐蒂、伽達默爾等等重要哲學家,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現象學通過他們的演繹發展,仍然活躍於當代的思想界成為當代哲學的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現象學強調對直接直觀和經驗感知的區分,認為哲學(或至少是現象學)的主要任務是釐清二者之間的關聯,並且在直觀中獲得對本質的認識,如胡塞爾在《哲學與現象學研究年鑑》創刊號的前言中所稱:“將各個編者聯合在一起並且甚至在所有未來的合作者那裡都應當成為前設的東西,不應是一個學院系統,而毋寧說是一個共同的信念:只有通過向直觀的原本源泉以及在此源泉中汲取的本質洞察的回覆,哲學的偉大傳統才能根據概念和問題而得到運用,只有通過這一途徑,概念才能得到直觀的澄清,問題才能在直觀的基礎上得到新的提出,爾後也才能得到原則上的解決。”

        現象學首先是一種方法,即從直接直觀和先驗本質中提取知識的途徑,在方法之外,現象學在研究對像上找到了連接心理學和邏輯學的中間地帶,為「純粹邏輯學」找到了根基,另一方面,在研究途徑上,現象學找到了實證主義和形上學之間的一條道路,被胡塞爾本人稱為「先驗的經驗主義」,最基本形式的現象學,嘗試為通常認為主觀性觀點的客觀性研究創造條件約束:關注(consciousness)和關注體驗的概念,比如判斷,理解和情感,儘管現象學尋求成為科學的,它沒有嘗試從臨床心理學或者神經學角度來研究關注,相反,它尋求通過系統直覺去決定關注和關注體驗的基礎屬性和結構,胡塞爾在他師從的哲學家、心理學家, 弗朗茲·布倫塔諾(Franz Brentano)和卡爾·斯圖姆夫(Carl Stumpf)的講座和著作中催生了現象學說的很多重要的概念,一個胡塞爾從布倫塔諾借鑒的現象學的重要元素就是意向性(intentionality,通常也被稱作aboutness),指出關注總是某些特定關注(consciousness of something),關注對象自己被稱作意向對象,並且常常以不同方式用來代替關注,比如理解、記憶、關聯和延伸,直觀等,通過這些不同的意向性,雖然都具有不同結構和不同的方式存在於對此物的意向中,一個對象仍然成為同一個相同個體;針對相同意向對象的意向性在直覺中,就是立即生成的此對象物的附屬性和最後對它的記憶。

        簡介胡塞爾:德語:Edmund Gustav Albrecht Husserl,1859年4月8日-1938年4月26日,著名德國哲學家,現象學之父,同時亦被譽為近代最偉大哲學家之一,胡塞爾生於捷克摩拉維亞地區的小鎮普羅斯涅茲,出身於一個猶太人家庭。作為弗朗茲·布倫塔諾及卡爾·斯圖姆夫的學生,他影響了伊迪·斯坦因  奧伊根·芬克、 馬丁·海德格爾、 讓·保羅·薩特及莫里斯·梅洛-龐蒂,因為何曼曾接觸胡塞爾,所以鍾情於學院派邏輯,自1886年,他在哈勒大學以導師身份(相當於副教授)教授哲學,並於1887年,他開始相信基督教並且加入了路德會 ,同年結婚,並在此育有兩兒一女,1901年至1916年,他分別在哥廷根大學及弗萊堡大學擔任教授,直到1928年退休為止,退休後胡塞爾仍然利用弗萊堡大學圖書館來繼續他的研究及著作,直到他的得意門徒海德格爾擔任校長時,以胡塞爾的猶太人血統為理由禁止胡塞爾進入為止。胡塞爾認為,與羅素及懷德海一樣,算術實際上是「先驗」科學,不同的是,羅素與懷德海的分析基礎是邏輯學,胡塞爾則是發展出全新的哲學方法,來探究必然真理的性質,他稱之為「 現象學」( phenomenology )。胡塞爾將現象學定義為對意識本質結構的科學研究,但現象學並不代表表象與根本實在之間存在著對立(「現象學」源自於希臘文,意指「表象」,康德曾用「現象」一詞指稱我們的經驗世界,胡塞爾認為藉由描述意識結構,可以找到確定性,其中包括他身為數學家時不斷尋求的算術基礎,為此,胡塞爾描述了現象學的觀點:意識被視為一種「意向」,也就是說,意識總是朝向某個客體,不管它是物質的,還是跟數學一樣是「觀念的」,要獲得現象學的觀點,必須透過一連串的現象「還原」,亦即描述意識的本質特徵(即意識的「意義」),胡塞爾認為這些意義(與康德的範疇相同)是普世與必然的,同時也反對歐洲(與美國)哲學瀰漫一股「相對主義」風潮。胡塞爾晚年時,納粹已逐漸掌握德國政局,世界也戰雲密布,因此,胡塞爾對人類知識的興趣,也轉而朝向社會層面與「存在」層面,同時也警告,歐洲文明將因相對主義與非理性主義的猖獗而陷入「危機」(同一時間,維也納的邏輯實證論者也提出相同的警告)。

        簡介心理治療:Psychotherapy,是由經過受過心理治療專業訓練並通過考核的人員,主要是心理師以及接受心理治療訓練的精神科醫師,以一種獨特的人際關係來協助患者(或稱當事人、案主、個案)處理心理問題、減輕主觀痛苦經驗、醫治精神疾病及促進心理健康、個人成長,心理治療一般是基於心理治療理論及相關實證研究(主要是諮詢心理學、臨床心理學和精神病學 )而建立的治療系統,以建立關係、對話、溝通、深度自我探索、行為改變等的技巧來達到治療目標,例如改善受助者的心理健康或減輕精神疾病 徵狀等。心理治療有多個不同學派,而且不斷發展中,不同學派之間對學派之劃分也有歧異,即使有經驗的治療師也無法熟稔所有學派的治療方式,美國著名的精神科經典教材Synopsis of Psychiatry和英國牛津出版的精神科教科書也沒有一致的分類法,英國系統的分類方式:

精神分析:由弗洛依德創立,主要目標為揭示潛意識的焦慮 ,主要技巧包括自由聯想 (free association)、 轉移和反轉移 (transference and counter-transference)、 夢境解析(dream analysis)等。

榮格的分析心理學 :由榮格創立,主要技巧如沙遊 (sandplay), 藝術治療大多以榮格的理論為基礎。

阿德勒精神分析學派:由阿德勒所創立,主要目標為減少自卑 (inferiority) ,主要技巧包括:分析家庭系統排列 (family constellation), 生活風格等。

動力取向心理治療:儘管精神分析學者不認為精神分析是精神動力學派其中一支,但大多數治療師仍同意精神分析是動力取向的始祖。

行為治療,如係統減敏法和厭惡療法等等

認知行為治療,包括認知治療 (CT)和理性情緒行為治療 (REBT)以及Behavioral Modification

案主中心治療,由羅哲斯從人本主義中發展出來的心理治療

團體心理治療

家庭治療與性治療

完形治療

會心治療

心理劇

語言治療

原始療法

存在主義治療:亞隆(Irvin Yalom)提出,與其說是提供具體治療技巧,不如說是提供治療者一個觀點。

        

        

 

 

 

   

芳的家族排列插畫創作~家族即命運家族後代的忠誠 

10383588_1029910770354487_2358452200290344458_n.jpg  

家庭系統排列療法創辦人,德國心理治療師伯特·海寧格

Unknown-3.jpeg  

海寧格的著作

images-1.jpeg  Unknown-1.jpeg getImage Unknown  images-4.jpeg

現象學方法論,於1900年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創立

e78fbee8b1a1e5adb81 images-1  DefaultImage.jsp DefaultImage-1.jsp  

fang2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芳的家族排列插畫創作~愛的序位 

 

 

 

 

 

        這是我在參與家族排列工作坊,與研讀家族排列相關書籍後,決定為神奇的家族排列做插畫創作,家庭系統排列療法創辦人德國心理治療師伯特·海寧格,他所採用的方法稱之為洞見的現象學,或敞開的現象學,現象學phenomenology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愛的序位”是海寧格創建系統排列療法的中心思想與理論根基,在他認為:每一個群體都存在著先來後到的’序位階層’也就是先到者在序位的較高階層,…在一個家族中,祖父擁有較高的序位,兒孫則在序位階層上處於較低的位置(《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p49),而且是愛的序位與愛如影隨形,…當愛不在序位中,我們的心靈將無法得到平靜,…然而序位先於我們存在,它的運作無需我們了解,我們只需要去發現,而非創造序位的存在 (同上,p56,並且本質不同的關係有著不同的運行法則,對此他說道:「父母與孩子之間愛的序位,不同於三代同堂的大家庭成員之間愛的序位。伴侶關係中愛的法則不同於親子關係中的法則;同樣的,主宰人與人關係的法則和人與自然的靈性、宗教連結法則也截然不同( 同上,p57

       海寧格理論的家族系統,他用一個象徵性的詞彙Family constellation來表示這個不易用古典科學方式證實的場域,constellation 是星座的意思,用星座隱喻家族系統就像星座一樣,每個成員就像星座中的每顆星,都受到背後看不見的引力牽動、運行成一個星座外表看起來的秩序,這個動力與秩序在家族系統中,就是他所說的"愛的序位"法則。

        創作家族排列插畫~愛的序位這幅畫,是以5個人按照大小高矮順序排列站在土地上,他人的上方有個如棋盤的東西,裡面有7個棋子散佈在其中,在棋盤上方寫著”愛的序位”四個大字,天空上佈滿著星羅棋佈的星斗。

        簡介家族:指基於血緣、婚姻、生命共同體構成的利益集團,通常表現為以一個家庭為主構成的中心,如東亞社會的財團,多以一個家庭為背景所形成的企業集團;有時幫派內的不同派係也以家族稱之。漢語“家族”小範圍內有時和宗族混淆使用,但其家族特徵表現為同一“姓氏”,以一個家庭為中心,中心家庭為家族共同祖先或家族中心人物。漢字“家族”在日語裡的意思是“家人”,這和中文意思有一定區別。

        簡介家庭(族)系統排列:英語是Family Constellation,是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領域的一個方法,多用於家庭治療,該方法由德國心理學家伯特·海寧格(Bert Hellinger)最早研究發展起來的,家庭系統排列是系統排列(Systemic Constellation)的一種(另有組織系統排列等),系統排列是通過現象學方法探究問題的根源和解決方法。海寧格發現在家庭系統中,有一些不易被人們意識到的動力,操控著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很多人的心身問題,其實都是家庭「牽連」造成的,將「牽連」的原因顯露出來,往往能找出化解的方法,家庭系統排列(系統排列的一個子應用)是一種體驗程序,目的在於釋放和解決人自身和人與人之間的深層壓力,該程序的發展可以追溯到哲學家和臨床醫學家,包括現象學之父埃德蒙德·胡塞爾 、跨代系統思想先驅Ivan Boszormenyi-Nagy、發展出家庭雕塑(系統排列雛型)的維吉尼亞·薩提爾以及貝爾特·海靈格,在過去十年中,全世界的從業者都對這項方法進行了進一步的改進和發展,包括精神病學家(德國的Gunthard Weber和Albrecht Mahr、澳大利亞的Chris Walsh)、心理學家(德國的Hunter Beaumont、挪威的Marta Thorsheim、美國的Edward Lynch和Dan Booth Cohen、英國的Judith Hemming),以及許多另類療法的提供者。「家庭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s)這個術語首次由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用在不太一樣的語境中,用來指每一個個體屬於(並聯結於)家庭系統中他與其他家人的關係。

        進行的方法與程序,是排列師指導參加工作坊的人,由求助者所面臨的困境,尋求解決之道,在場成員輪流做代表,在活動中進行系統排列。在簡短介紹之後,排列師建議哪些人或事物將在系統排列中被代表,通常一個是案主的代表,一個或多個家庭成員的代表,有時還有抽象概念(比如抑鬱)的代表,或國家的代表。案主從小組人群中挑選代表,按照當時的感覺來安排各個代表的位置,然後坐下觀察。各個代表靜靜地站著幾分鐘,不同於心理表演治療法,代表不用演戲、擺造型或扮演角色。在安排代表的位置,以及後續的步驟中,特別強調直覺,這是為了利用精神病學家Albrecht Mahr 所描述的認知場(Knowing Field)(Mahr 1999),認知場可以引導參與者感知到並用語言表達出他們所代表的那個真正的家庭成員的感情和感覺,現在還沒有完全理解代表為什麼能夠感知的機制,代表對其所代表的人只有一點了解或根本就不了解,儘管如此,代表通常能體驗到對系統排列有用的感情或生理感覺。排列師可以要求每個代表描述他有何感覺,此時,從代表所體現出來的空間關係和感覺中,導師、案主、小組成員就可感知到一些對於當事人個人問題有關的信息。治療辦法一般是重新安排代表的位置、應導師要求大聲地說出一些句子,如果在新的位置上或者說話後,代表沒有感覺好一點,他們可以再次移動,或者試著說一些其他的話,有時系統排列會在完全解決事情之前結束。當每一位代表在其位置上感覺很好,並且其他代表也同意,便實現了解決方法,這就是以一種抽象的方式解決了所面臨的問題。在發現治療解決辦法的過程中,小組成員感覺不對或產生負面感覺的位置佈局是導師需要特別注意的,這種位置佈局可代表案主家庭成員之間的系統性糾纏,在諸如謀殺、自殺、童年喪母、父母或兄弟姊妹早亡、戰爭、自然災害、移民或辱罵引起未解決的心理創傷,困擾家庭時,系統性糾纏就出現了,支持者主張,即使現在受到影響的人已經不知道過去發生的那些事件,這些事件所造成的負面遺產也能夠轉給下一代,精神病學家Ivan Boszormenyi-Nagy 稱此現象為無形忠誠(Böszörményi-Nagy & Spark 1973)

        海寧格自己在《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中對家族系統排列,是這樣定義的"「家族系統排列」是什麼意思?這個詞彙描述出排列家族成員的過程。個案從團體中挑人,代表家族中某些重要的成員,如父母、兄弟姊妹、個案本身。然後個案排列出代表間的相互關係這就是「家族系統排列」。接著會發生什麼事呢?雖然代表者!不認識他們所代表的人,突然間卻有了「被代表人」的感受。家族系統排列的經驗告訴我們,在某個心靈場域內,人人都和更偉大的整體連結。每個家族成員都出現在這個心靈場域內,連死者也是,場域中人人都和其他人融合一致,...雖然他們不一定在理智上能意識到這點,不過他們的行為和情感則清楚地表現出這點。家族系統排列裡,這些連結的深度將會逐漸顯露。進行家族系統排列時,我們也會在心靈場域中接收到洞見和訊息。每個家人都生活在一個更大的共同心靈裡,它看顧著所有家族成員,和其他透過命運而相連的人。它遵循某種法則,也強制執行這些法則,這為家族成員帶來深遠的影響和後果。"(p284~285)。

        簡介伯特·海寧格:Anton Hellinger,1925年12月16日-,是實行家庭系統排列療法的德國心理治療師,今年來他的著作也擴展至精神靈性運動領域,在世界各地都有一些支持者踐行他的理論,該療法是否有效存在爭議,海寧格本人也是有爭議的人物,海寧格生於一個德國天主教家庭,他說其父母的天主教信仰抵制了國家主義的影響,10歲時他進入天主教修道院學校,受洗,成為牧師前往南非傳教,希特勒青年團招募他加入,但他拒絕,1942年他被招募入伍,在西線作戰,1945年在比利時被盟軍俘虜,他逃出戰俘營回到德國,化名避入天主教修道院,他在維爾茨堡大學大學學習哲學和神學,成為一名神父,1950年代,他去到南非祖魯地區傳教,期間在南方大學得到學士學位和大學教育文憑,獲得了在公立高中教學的資格,他在南非待了16年,擔任牧師、教師,最後成為校長,他學會了祖魯語,受當地文化的影響,他反思天主教的教義,最終脫離天主教,並回到德國,在德國他很快結婚,在維也納學習心理分析,後來加入了心理分析學會,1973年他前往美國受教於Arthur Janov,並受到Eric Berne的Transactional Analysis影響,1993年和Weber合作出版了第一本書Zweierlei Glück(意思是“第二次機會”),接下來的15年裡他出版了30本書,並在世界各地旅行、講座,開辦學習班和訓練課程,但學術界並不認同他的理論,他和第二任妻子Maria Sophie Hellinger開辦了海寧格學校。

著作有:

 海寧格自傳訪談錄》

 愛的序位》

 家族星座治療:海寧格的系統心理療法》

 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

 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

 心靈之藥:身心疾病之系統排列輔導實例》

 內在之旅:海寧格獨特的靜心》

 成功的序位:企業心管理》

 成功的人生:擁抱生命、享受成功》

 遇見真理》

 再見耶穌~海寧格談成功的思維》

        簡介現象學:phenomenology,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胡塞爾深受波查諾(B.Bolzano, 1781-1848)之「真理自身」,即超越時空與個人之絕對、又普遍的客觀存在者的理念影響,而提出對意識本質的研究,或描述先驗的、絕對的認識之根本與法則,他稱之為「現象學」,胡塞爾思想發展的第一個重要轉折點的標誌是《邏輯研究》(Logical Investigations),這本書是近當代哲學最重要的著作之一,為哲學的發展在本體論和認識論之間開拓了新的道路,在它的感召下,大批思想家匯集到“回到事物本身”( Zurück zu den Sachen selbst )的大旗下,其中包括莫里茨·蓋格(Moritz Geiger)、亞力山大·普凡德爾(Alexander Pfaender )、馬克斯·舍勒(Max Scheler)、奧斯卡·貝克(Oscar Becker)、特奧多爾·康拉德(Theodor Conrad)等人,此外還有大批哲學家,雖然並非嚴格意義上的現象學家,他們的思想也受到了現象學的很大影響,其中就包括薩特、海德格爾、梅洛-龐蒂、伽達默爾等等重要哲學家,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現象學通過他們的演繹發展,仍然活躍於當代的思想界成為當代哲學的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現象學強調對直接直觀和經驗感知的區分,認為哲學(或至少是現象學)的主要任務是釐清二者之間的關聯,並且在直觀中獲得對本質的認識,如胡塞爾在《哲學與現象學研究年鑑》創刊號的前言中所稱:“將各個編者聯合在一起並且甚至在所有未來的合作者那裡都應當成為前設的東西,不應是一個學院系統,而毋寧說是一個共同的信念:只有通過向直觀的原本源泉以及在此源泉中汲取的本質洞察的回覆,哲學的偉大傳統才能根據概念和問題而得到運用,只有通過這一途徑,概念才能得到直觀的澄清,問題才能在直觀的基礎上得到新的提出,爾後也才能得到原則上的解決。”

        現象學首先是一種方法,即從直接直觀和先驗本質中提取知識的途徑,在方法之外,現象學在研究對像上找到了連接心理學和邏輯學的中間地帶,為「純粹邏輯學」找到了根基,另一方面,在研究途徑上,現象學找到了實證主義和形上學之間的一條道路,被胡塞爾本人稱為「先驗的經驗主義」,最基本形式的現象學,嘗試為通常認為主觀性觀點的客觀性研究創造條件約束:關注(consciousness)和關注體驗的概念,比如判斷,理解和情感,儘管現象學尋求成為科學的,它沒有嘗試從臨床心理學或者神經學角度來研究關注,相反,它尋求通過系統直覺去決定關注和關注體驗的基礎屬性和結構,胡塞爾在他師從的哲學家、心理學家, 弗朗茲·布倫塔諾(Franz Brentano)和卡爾·斯圖姆夫(Carl Stumpf)的講座和著作中催生了現象學說的很多重要的概念,一個胡塞爾從布倫塔諾借鑒的現象學的重要元素就是意向性(intentionality,通常也被稱作aboutness),指出關注總是某些特定關注(consciousness of something),關注對象自己被稱作意向對象,並且常常以不同方式用來代替關注,比如理解、記憶、關聯和延伸,直觀等,通過這些不同的意向性,雖然都具有不同結構和不同的方式存在於對此物的意向中,一個對象仍然成為同一個相同個體;針對相同意向對象的意向性在直覺中,就是立即生成的此對象物的附屬性和最後對它的記憶。

        簡介家族:指基於血緣婚姻生命共同體構成的利益集團,通常表現為以一個家庭為主構成的中心,如東亞社會的財團,多以一個家庭為背景所形成的企業集團;有時幫派內的不同派係也以家族稱之。漢語“家族”小範圍內有時和宗族混淆使用,但其家族特徵表現為同一“ 姓氏”,以一個家庭為中心,中心家庭為家族共同祖先或家族中心人物。漢字“ 家族 ”在日語裡的意思是“家人”,這和中文意思有一定區別。

        簡介家族樹:是依據血緣關係或親祖關係把人聯繫起來,再按照輩份排序構成樹的模型,在樹中的成員可以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家族起源、家族關係以及其他成員的基礎信息。

        簡介婚姻:是一種人際間取得親屬關係的社會結合或法律約束。 根據觀念和文化的不同,結婚,通常以一種親密或性的表現形式被承認,這種結合通常以婚禮的方式來對外宣告其正式成立。結婚的具體原因很多,比如法律、社會、情感、經濟、精神和信仰的需要。通常,婚姻是組成家庭的基礎和根據,是家庭成立的標誌。婚姻雙方家長互稱“親家”或“姻親”。現代婚姻普遍認同是一男一女、一夫一妻的形式,同時已有不少地區認同同性婚姻。但在部分地區過去的文化歷史及許多古老部落中亦存在其他的婚姻形式,現今某些地區宗教的法律亦承認一夫多妻一妻多夫婚姻。世界上多數國家與地區採用婚姻登記制,在滿足其他條件下不限制結婚次數。婚姻,最基本可以指由一男一女一起生活而組成的合法結合或契約,如果包括同性婚姻,那可以將婚姻定義為由兩個人一起生活而組成的合法結合或契約。關於婚姻是否定義為一夫一妻,或亦包括同性婚姻,在近十多年受到廣泛的爭議,基督教徒認為,同性戀是罪的一種(詳參見同性戀與基督教),因此多半不接受同性婚姻,但也有些教派或教會接受同性婚姻。同志(同性戀)組織則認為婚姻是權利和選擇,異性或同性之間同樣可以有相同的愛,雙方都同意願意互相照顧對方,當然也能擁有一段美好的婚姻。另外,有少數人認為婚姻可以包括人和其他動物,植物和死物等,但通常不被社會接受。

        婚姻從表現形式上看,是雙方財富心理生理的結合;從本質上看,是雙方的一種特定的社會結合。從人類社會出現以來,使雙方結合趨於規範化的主要手段是風俗倫理法律;現代社會主要是依據法律。婚姻成立的主要動機不只是在於滿足性需求,還有更複雜的動機。德國社會學家L.穆勒曾歸為三種動機即經濟子女感情,並認爲在上古時代經濟第一,子女第二,愛情第三;中古時代,子女第一,經濟第二,愛情第三;現代社會,愛情第一,子女第二,經濟第三,古代社會,婚姻的主導動機源於婦女是創造財富的活動工具,娶妻是爲了增加勞動力,人的性慾在婚姻之外可以得到滿足,人類婚姻史的第二時期,婦女勞動範圍逐漸變小,財富繼承問題日趨突出,於是關於個人至親骨肉的後代觀念便成了婚姻的主導動機。婚姻是爲了生育合法的兒女和照管家室。第三時期,婦女社會地位起了變化,個人自由成爲社會生活的基本準則,愛情成了婚姻的主導動機,其次才是生兒育女和權衡經濟。但即使是在現代社會,經濟和子女這兩個因素在婚前考量和婚後佔有的比重,仍然佔重要地位。

        簡介胡塞爾:德語:Edmund Gustav Albrecht Husserl,1859年4月8日-1938年4月26日,著名德國哲學家,現象學之父,同時亦被譽為近代最偉大哲學家之一,胡塞爾生於捷克摩拉維亞地區的小鎮普羅斯涅茲,出身於一個猶太人家庭。作為弗朗茲·布倫塔諾及卡爾·斯圖姆夫的學生,他影響了伊迪·斯坦因  奧伊根·芬克、 馬丁·海德格爾、 讓·保羅·薩特及莫里斯·梅洛-龐蒂,因為何曼曾接觸胡塞爾,所以鍾情於學院派邏輯,自1886年,他在哈勒大學以導師身份(相當於副教授)教授哲學,並於1887年,他開始相信基督教並且加入了路德會 ,同年結婚,並在此育有兩兒一女,1901年至1916年,他分別在哥廷根大學及弗萊堡大學擔任教授,直到1928年退休為止,退休後胡塞爾仍然利用弗萊堡大學圖書館來繼續他的研究及著作,直到他的得意門徒海德格爾擔任校長時,以胡塞爾的猶太人血統為理由禁止胡塞爾進入為止。胡塞爾認為,與羅素及懷德海一樣,算術實際上是「先驗」科學,不同的是,羅素與懷德海的分析基礎是邏輯學,胡塞爾則是發展出全新的哲學方法,來探究必然真理的性質,他稱之為「 現象學」( phenomenology )。胡塞爾將現象學定義為對意識本質結構的科學研究,但現象學並不代表表象與根本實在之間存在著對立(「現象學」源自於希臘文,意指「表象」,康德曾用「現象」一詞指稱我們的經驗世界,胡塞爾認為藉由描述意識結構,可以找到確定性,其中包括他身為數學家時不斷尋求的算術基礎,為此,胡塞爾描述了現象學的觀點:意識被視為一種「意向」,也就是說,意識總是朝向某個客體,不管它是物質的,還是跟數學一樣是「觀念的」,要獲得現象學的觀點,必須透過一連串的現象「還原」,亦即描述意識的本質特徵(即意識的「意義」),胡塞爾認為這些意義(與康德的範疇相同)是普世與必然的,同時也反對歐洲(與美國)哲學瀰漫一股「相對主義」風潮。胡塞爾晚年時,納粹已逐漸掌握德國政局,世界也戰雲密布,因此,胡塞爾對人類知識的興趣,也轉而朝向社會層面與「存在」層面,同時也警告,歐洲文明將因相對主義與非理性主義的猖獗而陷入「危機」(同一時間,維也納的邏輯實證論者也提出相同的警告)。

        簡介心理治療:Psychotherapy,是由經過受過心理治療專業訓練並通過考核的人員,主要是心理師以及接受心理治療訓練的精神科醫師,以一種獨特的人際關係來協助患者(或稱當事人、案主、個案)處理心理問題、減輕主觀痛苦經驗、醫治精神疾病及促進心理健康、個人成長,心理治療一般是基於心理治療理論及相關實證研究(主要是諮詢心理學、臨床心理學和精神病學 )而建立的治療系統,以建立關係、對話、溝通、深度自我探索、行為改變等的技巧來達到治療目標,例如改善受助者的心理健康或減輕精神疾病 徵狀等。心理治療有多個不同學派,而且不斷發展中,不同學派之間對學派之劃分也有歧異,即使有經驗的治療師也無法熟稔所有學派的治療方式,美國著名的精神科經典教材Synopsis of Psychiatry和英國牛津出版的精神科教科書也沒有一致的分類法,英國系統的分類方式:

精神分析:由弗洛依德創立,主要目標為揭示潛意識的焦慮 ,主要技巧包括自由聯想 (free association)、 轉移和反轉移 (transference and counter-transference)、 夢境解析(dream analysis)等。

榮格的分析心理學 :由榮格創立,主要技巧如沙遊 (sandplay), 藝術治療大多以榮格的理論為基礎。

阿德勒精神分析學派:由阿德勒所創立,主要目標為減少自卑 (inferiority) ,主要技巧包括:分析家庭系統排列 (family constellation), 生活風格等。

動力取向心理治療:儘管精神分析學者不認為精神分析是精神動力學派其中一支,但大多數治療師仍同意精神分析是動力取向的始祖。

行為治療,如係統減敏法和厭惡療法等等

認知行為治療,包括認知治療 (CT)和理性情緒行為治療 (REBT)以及Behavioral Modification

案主中心治療,由羅哲斯從人本主義中發展出來的心理治療

團體心理治療

家庭治療與性治療

完形治療

會心治療

心理劇

語言治療

原始療法

存在主義治療:亞隆(Irvin Yalom)提出,與其說是提供具體治療技巧,不如說是提供治療者一個觀點。

        簡介血親:指有血緣關係的親屬,是以具有共同祖先為特徵的親屬關係。一個人和另一個人生育的所有後代,以及這些後代之間,都是血親關係。血親是一個生物學概念,但在法學社會學等學科中也大量出現。在生物學理論上,由於任何兩個人如果追溯足夠多代幾乎總可以找到共同的祖先,因此幾乎人人都是血親。現實中,如果在所有能夠得到的資訊中兩個人找不到共同的祖先,則他們不被視為血親。

根據羅馬法,血親計算如下:

      直系血親計算法 從己身往上數,每經一代為一等親;從己身往下數,每經一代也是一等親。 比如,一個人與其父母為一親等直系血親,與其祖父母、外祖父母為二親等直系血親;與其子女為一親等直系血親,與其孫子女、外孫子女為二親等直系血親。旁系血親計算法 從己身上數至共同的直系血親,再由共同的直系血親下數至所要計算的親屬,其世代相加之數,就是己身與所指親屬的親等數。 譬如一個人和他的親兄弟姐妹是二親等旁系血親;和他的舅舅是三親等旁系血親;和他的舅舅的女兒(表妹)是四親等旁系血親。

根據中世紀歐洲教會法Canon law),血親計算如下:

直系血親計算法 和羅馬法親等計算法相同,旁系血親計算法 從己身上數至共同的直系血親,再從所指親屬也上數至共同的直系血親。 取數目較大者為血親代數。 譬如一個人和他的親兄弟姐妹是一親等旁系血親;和他的舅舅或者他的舅舅的女兒(表妹)是二親等旁系血親。

      中國西周以來禁止同姓結婚唐朝同姓婚姻男女各徒二年,宋朝“中表為婚,各杖一百,離之”,清代“凡同姓為婚者,各杖六十,離異”,末期改為禁止同結婚,然而這些法律並非歷朝都嚴格執行。漢朝時常有同姓結婚,例如王莽與妻子王氏王訴的曾孫女)同姓,呂雉有一個妹妹嫁給呂平,中國歷史上表親結婚(尤其是姑表兄妹或姊弟婚)頗為常見,家翁、家婆的別稱「舅姑」也是源自表親婚姻,歷史上和文學作品中也常見表親婚姻,如漢武帝劉徹與首任皇后陳氏是表姊弟;南宋愛國詩人陸遊與第一任妻子唐琬是表兄妹,《紅樓夢》男主角賈寶玉兩個可能跟他結為夫婦女性都是他的表姊妹,林黛玉是他的姑表妹,薛寶釵是他的姨表姊。東漢之前除了同輩血親婚姻外,還有不同輩的血親婚姻,如漢惠帝外甥女張氏皇后。古代某些國家的皇室為了保持血統的純正而有兄妹或姊弟結婚的習俗,例如古埃及。古代日本皇室血親婚姻也很常見,常有同父異母兄妹或姊弟通婚,也有不同輩分的血親通婚,並曾經規定皇后需出自皇族,自平安時代桓武天皇冊立非皇族出身的藤原乙牟漏為皇后才打破此規定,也成為後世所依循的成例。則需為四品以上的內親王朝鮮半島方面,王氏高麗不少君主都娶近親為后妃,有同父異母姊妹、堂姊妹、姪女外甥女等。近代,由於性學文明與性知識普及,使血親性交血親婚姻產生不同意義,而分別被探討。血親家人間即便不存在婚姻關係,也可能產生性行為。這種血親間性行為被稱為亂倫近親性交。目前,禁止直系血親間結婚,已成為世界各國/地區立法的通例。但世界上各國及地區對旁系血親通婚的規定不同。大體可以分為三類:

禁止二親等旁系血親間通婚,即和自己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父異母、同母異父)包括前蘇聯古巴捷克德國等,禁止三親等旁系血親間通婚,即和自己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父異母、同母異父)、叔伯姑舅姨、侄子女、甥子女,包括日本法國英國匈牙利瑞士秘魯墨西哥比利時香港以及美國部分州等,禁止四親等(或更多)旁系血親間通婚,即和自己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父異母、同母異父)、叔伯姑舅姨、侄子女、甥子女、堂兄弟姐妹和表兄弟姐妹,包括中國瑞士澳門台灣(六等親)、美國部分州等。

     自然規律的要求,根據優生原理,夫妻如果血緣關係太近,容易將生理和精神上的缺陷遺傳給下一代,貽害民族的健康,人口的素質及人類的發展。同時這也是對下一代的人權的侵犯(因為出生是不受意志支配的)。在古代社會,科學技術不發達,遺傳學、優生學尚未產生,但人們從長期的實踐生活中體會到血緣相近的人結婚,會產生不健康的後代,如《左傳》中說“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就包含了這個道理。倫理道德的要求。近親結婚有礙於社會善良風俗,有悖於倫理教化,有礙於人類長期形成的婚姻家庭之倫理道德。從基因學的角度來說,有血親關係的人擁有共同的基因,關係越近共同的基因越多。所以可以通過基因對比進行血親關係的鑑定,其中最常見的是親子鑑定,即鑑定兩個人是否為親生父母、子女關係。除此之外,旁系血親,比如兄弟姐妹關係,也是可以鑑定的。

     擬制血親包括由於撫養關係而形成的親屬關係,如養父母與養子女、養祖父母與養孫子女、繼父母與繼子女是擬制直系血親。養兄弟姐妹、繼兄弟姐妹之間是擬制旁系血親。擬制血親通常在繼承遺產方面和血親一樣,而在婚姻問題上各國有不同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沒有規定。 大多數國家規定擬制直系血親不可以結婚。擬制旁系血親則在有的國家可以結婚,如美國大部分州、古巴、日本、瑞士、香港等等;在有的國家則不可以,如羅馬尼亞中華民國民法規定擬制血親所有法律效果與自然血親同。

中華民國民法規定的血親,直系與旁系血親 按照民法第967條的規定,血親可以分為直系血親以及旁系血親兩種:

稱直系血親者,謂己身所從出或從己身所出之血親。(第1項)

稱旁系血親者,謂非直系血親,而與己身出於同源之血親。(第2項)

自然血親與擬制血親 基於真實血緣聯絡而生之血親關係為自然血親;若為收養民法第1072條)等關係(如養父子之間),雖不具真實血緣上的親屬關係,但一經收養,法律上即認其有血親關係,為擬制血親,所有法律效果與自然血親同。血親親等的計算按照民法第968條的規定,「血親親等之計算,直系血親,從己身上下數,以一世為一親等;旁系血親,從已身數至同源之直系血親,再由同源之直系血親,數至與之計算親等之血親,以其總世數為親等之數。」即使用羅馬法親等計算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規定的血親《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2003年)第二章第七條規定:

這個定義既不是使用羅馬法親等計算法,也不是使用寺院法親等計算法。按照中國法律門戶網,“所謂三代內的旁系血親,是指從自己上溯至同一血緣的親屬,再向下數三代。”即包括表、堂兄弟姐妹。這也是最常見的解釋。

然而根據中國政府官方網站引用的釋義,婚姻法禁止結婚的血親有兩類:

直系血親。 包括父親母親兒子女兒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孫子孫女外孫外孫女

三代以內旁系血親。包括:(1)同源於父母的兄弟姊妹(含同父異母、同母異父的兄弟姊妹)。即同一父母的子女之間不能結婚。(2)不同輩的叔父伯父舅父姑母姨母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

也就是說,表、堂兄弟姐妹結婚不在限制的範圍內。但是同時該釋義又說“我國的三代以內旁系血親在羅馬法為四親等旁系血親”,即包括表、堂兄弟姐妹。出現這種混亂的原因在於中國的婚姻法使用“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這個概念,但沒有給出定義。

 

 

 

 

 

 

 

芳的家族排列插畫創作~愛的序位

10955303_1029370310408533_6875823952286722490_n    

海寧格著作:《愛的序位》

Unknown  images.jpeg

家庭系統排列療法創辦人,德國心理治療師伯特·海寧格

getImage.jpeg  Unknown-3.jpeg  

現象學方法論,於1900年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創立

e78fbee8b1a1e5adb81 images-2  DefaultImage.jsp DefaultImage-1.jsp  

 

家族樹

20121910381468267  

中國的族譜

 

fang2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芳的家族排列插畫創作~洞見的現象學~直觀中瞥見本質

 

 

 

 

        這是我在參與家族排列工作坊,與研讀家族排列相關書籍後,決定為神奇的家族排列做插畫創作,家庭系統排列療法創辦人德國心理治療師伯特·海寧格,他所採用的方法稱之為洞見的現象學,或敞開的現象學,現象學phenomenology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在台大讀研究所時,主修了許多歐洲社會科學方法論,研讀了大量這一方面的書籍,現在進入家族排列系統領域,像是復習和落實操作此一哲學方法論~存而不論,回到本質的現象學方法,介於哲學和心理學之間,使二者之間有了對話與相互支援的機制。

       在《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對於現象學的求知途徑,海寧格說道:「我在用的是現象學的心理治方法。現象學是一套很古老的哲學方法,要有高度的自律才能運用這個方法。…其運作方式是沒有任何目的性與畏懼之心,只是投身於一項事情之中,並且忘記一切相關的資料。有如置身在黑暗當中,靜觀其變,在剎那間便能洞悉事最重要之處。」(p6~8),而「每一個家庭都有一份記憶力,能從記憶中揭曉出來的便是一份恩賜。可是那些呈現出來的東西的背後,仍然隱藏著某些神秘的本質...我們只能利用顯現出來的現象做一點事,...呈現出來的現象不會將隱閉、埋藏的核心本質全數透露,總是帶著點到即止的味道,可是我們的見解常常遠離所呈現出來的現象,當我們建立了某些見解,並堅持主觀的態度,就會阻礙我們獲取知識。」 (《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p18),他還提出認知有的模式有五種即觀察、感知、洞見、直覺、共振共鳴,沒有觀察、感知就沒有洞見,它們三者是一個整體,唯有當觀察、感知、洞見同時運作時,才能感覺到如何採取有意義的行動,以此方式助人,他在《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說道:「洞見立基於觀察和感知,沒有觀察和感知就沒有洞見。反之亦然:沒有洞見,觀察和感知就無法結合。觀察、感知、洞見三者形成一個整體。唯有當它們同時運作時,我們才可能感知到如何採取有意義的行動;最重要的是,我們才能以有意義的方式助人,。」(《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p222)

        從這個方法論出發,海寧格認為「家庭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s)與心理治療有本質上的差異,他說”我的工作是要讓重要的本質呈現出來,而不僅局限於表面,例如:若要治療疾病,有哪些需要的動力要揭露。所以家族排列在本質上就和心理治療有所差異。” (《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p18),”這已經不算是心理治療了,它遠遠超過心理治療的範疇。它是應用哲學、生命學院。如果我們試著將之定義為某種心理治療的學派,它會像水一樣從手中流掉,而我們會徹底地錯過。” (《 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p284)。

        創作家族排列插畫~洞見的現象學~直觀中瞥見本質這幅畫,在洞見的現象學的字句上有許多繽紛的線條環繞著,洞見的現象學旁寫著直觀中瞥見本質,它的旁邊有一位頭上架著副眼鏡,兩眼關注在某個焦點上的人,而是面帶微笑,胸前有個倒8無限大的符號,象徵著對所有事物的敞開。

       家族排列也稱「家庭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s) 由德國心理學家伯特·海寧格(Bert Hellinger)最早研究發展起來的,家庭系統排列是系統排列(Systemic Constellation)的一種,系統排列是通過現象學方法探究問題的根源和解決方法,海寧格發現在家庭系統中,有一些不易被人們意識到的動力,操控著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很多人的心身問題,其實都是家庭「牽連」造成的,將「牽連」的原因顯露出來,往往能找出化解的方法。

       海寧格家族排列的方法與主流的實證主義的心理學、行為心理學治療是大異其趣的,在經驗實證心理療法認為家庭系統排列方法,不適宜於用科學研究方法,來證明經驗有效性,對此,海寧格將現象學的心理治療和實證科學的心理治療方法做了區別他在《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說道”現象學的心理治療,在一定程度上是與實證科學的心理治療相對立的。實證科學透過經驗模式找尋重複的規律,以求確定的結果。在自然科學方面,這種方法的確可以控制結果,但在心靈的範疇卻是不可能的。如果採取實證科學方法進行心理治療,便得把個人元素排除。但在這裡我們可以觀察到,人的元素是最重要的一環。沒有考慮人的元素,根本不可能找到有效的結果” (p6~9)。

       簡介現象學:phenomenology,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胡塞爾深受波查諾(B.Bolzano, 1781-1848)之「真理自身」,即超越時空與個人之絕對、又普遍的客觀存在者的理念影響,而提出對意識本質的研究,或描述先驗的、絕對的認識之根本與法則,他稱之為「現象學」,胡塞爾思想發展的第一個重要轉折點的標誌是《邏輯研究》(Logical Investigations),這本書是近當代哲學最重要的著作之一,為哲學的發展在本體論認識論之間開拓了新的道路,在它的感召下,大批思想家匯集到“回到事物本身”( Zurück zu den Sachen selbst )的大旗下,其中包括莫里茨·蓋格(Moritz Geiger)、亞力山大·普凡德爾(Alexander Pfaender )、馬克斯·舍勒(Max Scheler)、奧斯卡·貝克(Oscar Becker)、特奧多爾·康拉德(Theodor Conrad)等人,此外還有大批哲學家,雖然並非嚴格意義上的現象學家,他們的思想也受到了現象學的很大影響,其中就包括薩特海德格爾梅洛-龐蒂伽達默爾等等重要哲學家,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現象學通過他們的演繹發展,仍然活躍於當代的思想界成為當代哲學的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現象學強調對直接直觀經驗感知的區分,認為哲學(或至少是現象學)的主要任務是釐清二者之間的關聯,並且在直觀中獲得對本質的認識,如胡塞爾在《哲學與現象學研究年鑑創刊號的前言中所稱:“將各個編者聯合在一起並且甚至在所有未來的合作者那裡都應當成為前設的東西,不應是一個學院系統,而毋寧說是一個共同的信念:只有通過向直觀的原本源泉以及在此源泉中汲取的本質洞察的回覆,哲學的偉大傳統才能根據概念和問題而得到運用,只有通過這一途徑,概念才能得到直觀的澄清,問題才能在直觀的基礎上得到新的提出,爾後也才能得到原則上的解決。”

        現象學首先是一種方法,即從直接直觀和先驗本質中提取知識的途徑,在方法之外,現象學在研究對像上找到了連接心理學邏輯學的中間地帶,為「純粹邏輯學」找到了根基,另一方面,在研究途徑上,現象學找到了實證主義形上學之間的一條道路,被胡塞爾本人稱為「先驗經驗主義」,最基本形式的現象學,嘗試為通常認為主觀性觀點的客觀性研究創造條件約束:關注(consciousness)和關注體驗的概念,比如判斷,理解和情感,儘管現象學尋求成為科學的,它沒有嘗試從臨床心理學或者神經學角度來研究關注,相反,它尋求通過系統直覺去決定關注和關注體驗的基礎屬性結構,胡塞爾在他師從的哲學家、心理學家弗朗茲·布倫塔諾(Franz Brentano)和卡爾·斯圖姆夫(Carl Stumpf)的講座和著作中催生了現象學說的很多重要的概念,一個胡塞爾從布倫塔諾借鑒的現象學的重要元素就是意向性(intentionality,通常也被稱作aboutness),指出關注總是某些特定關注(consciousness of something),關注對象自己被稱作意向對象,並且常常以不同方式用來代替關注,比如理解、記憶、關聯和延伸,直觀等,通過這些不同的意向性,雖然都具有不同結構和不同的方式存在於對此物的意向中,一個對象仍然成為同一個相同個體;針對相同意向對象的意向性在直覺中,就是立即生成的此對象物的附屬性和最後對它的記憶

       簡介實證主義:positivism是一種以「 實際驗證 」為中心的哲學思想,廣義而言,任何種類的哲學體系,只要求知於經驗材料,拒絕、排斥先驗形上學的思辨,都為實證主義,狹義而言,實證主義則指法國哲學家孔德的哲學,認為對現實之認識只有靠特定科學及對尋常事物的觀察才能獲得,這條目內主要介紹狹義的實證主義。孔德生長的時代,正是一個宣揚理性主義科學思想發端的時代,在「科學萬能」思想的衝擊下,人們對形上學產生懷疑,逐漸以注重經驗的科學方法觀察、研究事物,探求事實的本原和變化的現象。

       實證主義又稱實證論,其中心論點是:事實必須是透過觀察或感覺經驗,去認識每個人身處的客觀環境和外在事物,實證論者認為,雖然每個人接受的教育不同,但他們用來驗證感覺經驗的原則,並無太大差異,實證主義的目的,在希望建立知識的客觀性。孔德認為人類,非生而知道萬事萬物,必須經由學習過程,從不同的情境中獲得知識,透過直接或間接的感覺、推知或體認經驗,並且在學習過程中進一步推論還沒有經驗過的知識,超越經驗或不是經驗可以觀察到的知識,不是真的知識。孔德在其所寫的《實證哲學》一書裡,認為人類進化分成三階段:

一是神學階段,蓋人類對於自然界的力量和某些現象感到懼怕,因此就以信仰和膜拜來解釋面對自然界的變化;

二是玄學階段,以形而上或普遍的本質階段,解釋一切現象;

三是實證階段,也就是科學的階段,運用觀察、分類,以及分類性的資料,探求事物彼此的關係,此法獲得的結果,才是正確可信的。

       實證主義反對神秘玄想,主張以科學方法建立經驗性的知識,這種思想恰巧與柏拉圖理型論相反,柏拉圖認為只有觀念才是真實的,感官都是虛幻的。20世紀中葉,奧地利哲學家維根斯坦,結合實證主義中,重經驗的學說和符號邏輯學說,成為邏輯實證論,符號邏輯就是將代數的方法和符號,應用在邏輯上,這種理論運用邏輯,達成具有像數學那樣明顯和確實的結論。實證主義方法論,以經驗證實出發,因而其方法論為觀測歸納法,主張從經驗中獲取知識,這種方法遭到了休謨波普爾等的反駁,波普爾的可否證性矛頭直指實證主義,認為實證主義事實上無法避免先驗即假設,實證主義對現實的觀察和實驗,實際上,是受到先驗的理論假設或者主觀偏好擺布的,因而無法獲得全面客觀的結果和結論,經驗的真正意義在於可以證偽科學理論。

       簡介家族:指基於血緣、婚姻、生命共同體構成的利益集團,通常表現為以一個家庭為主構成的中心,如東亞社會的財團,多以一個家庭為背景所形成的企業集團;有時幫派內的不同派係也以家族稱之。漢語“家族”小範圍內有時和宗族混淆使用,但其家族特徵表現為同一“姓氏”,以一個家庭為中心,中心家庭為家族共同祖先或家族中心人物。漢字“家族”在日語裡的意思是“家人”,這和中文意思有一定區別。

       簡介家庭(族)系統排列:英語是Family Constellation,是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領域的一個方法,多用於家庭治療,該方法由德國心理學家伯特·海寧格(Bert Hellinger)最早研究發展起來的,家庭系統排列是系統排列(Systemic Constellation)的一種(另有組織系統排列等),系統排列是通過現象學方法探究問題的根源和解決方法。海寧格發現在家庭系統中,有一些不易被人們意識到的動力,操控著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很多人的心身問題,其實都是家庭「牽連」造成的,將「牽連」的原因顯露出來,往往能找出化解的方法,家庭系統排列(系統排列的一個子應用)是一種體驗程序,目的在於釋放和解決人自身和人與人之間的深層壓力,該程序的發展可以追溯到哲學家和臨床醫學家,包括現象學之父埃德蒙德·胡塞爾 、跨代系統思想先驅Ivan Boszormenyi-Nagy、發展出家庭雕塑(系統排列雛型)的維吉尼亞·薩提爾以及貝爾特·海靈格,在過去十年中,全世界的從業者都對這項方法進行了進一步的改進和發展,包括精神病學家(德國的Gunthard Weber和Albrecht Mahr、澳大利亞的Chris Walsh)、心理學家(德國的Hunter Beaumont、挪威的Marta Thorsheim、美國的Edward Lynch和Dan Booth Cohen、英國的Judith Hemming),以及許多另類療法的提供者。「家庭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s)這個術語首次由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用在不太一樣的語境中,用來指每一個個體屬於(並聯結於)家庭系統中他與其他家人的關係。

       進行的方法與程序,是排列師指導參加工作坊的人,由求助者所面臨的困境,尋求解決之道,在場成員輪流做代表,在活動中進行系統排列。在簡短介紹之後,排列師建議哪些人或事物將在系統排列中被代表,通常一個是案主的代表,一個或多個家庭成員的代表,有時還有抽象概念(比如抑鬱)的代表,或國家的代表。案主從小組人群中挑選代表,按照當時的感覺來安排各個代表的位置,然後坐下觀察。各個代表靜靜地站著幾分鐘,不同於心理表演治療法,代表不用演戲、擺造型或扮演角色。在安排代表的位置,以及後續的步驟中,特別強調直覺,這是為了利用精神病學家Albrecht Mahr 所描述的認知場(Knowing Field)(Mahr 1999),認知場可以引導參與者感知到並用語言表達出他們所代表的那個真正的家庭成員的感情和感覺,現在還沒有完全理解代表為什麼能夠感知的機制,代表對其所代表的人只有一點了解或根本就不了解,儘管如此,代表通常能體驗到對系統排列有用的感情或生理感覺。排列師可以要求每個代表描述他有何感覺,此時,從代表所體現出來的空間關係和感覺中,導師、案主、小組成員就可感知到一些對於當事人個人問題有關的信息。治療辦法一般是重新安排代表的位置、應導師要求大聲地說出一些句子,如果在新的位置上或者說話後,代表沒有感覺好一點,他們可以再次移動,或者試著說一些其他的話,有時系統排列會在完全解決事情之前結束。當每一位代表在其位置上感覺很好,並且其他代表也同意,便實現了解決方法,這就是以一種抽象的方式解決了所面臨的問題。在發現治療解決辦法的過程中,小組成員感覺不對或產生負面感覺的位置佈局是導師需要特別注意的,這種位置佈局可代表案主家庭成員之間的系統性糾纏,在諸如謀殺、自殺、童年喪母、父母或兄弟姊妹早亡、戰爭、自然災害、移民或辱罵引起未解決的心理創傷,困擾家庭時,系統性糾纏就出現了,支持者主張,即使現在受到影響的人已經不知道過去發生的那些事件,這些事件所造成的負面遺產也能夠轉給下一代,精神病學家Ivan Boszormenyi-Nagy 稱此現象為無形忠誠(Böszörményi-Nagy & Spark 1973)

        海寧格自己在《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中對家族系統排列,是這樣定義的"「家族系統排列」是什麼意思?這個詞彙描述出排列家族成員的過程。個案從團體中挑人,代表家族中某些重要的成員,如父母、兄弟姊妹、個案本身。然後個案排列出代表間的相互關係這就是「家族系統排列」。接著會發生什麼事呢?雖然代表者!不認識他們所代表的人,突然間卻有了「被代表人」的感受。家族系統排列的經驗告訴我們,在某個心靈場域內,人人都和更偉大的整體連結。每個家族成員都出現在這個心靈場域內,連死者也是,場域中人人都和其他人融合一致,...雖然他們不一定在理智上能意識到這點,不過他們的行為和情感則清楚地表現出這點。家族系統排列裡,這些連結的深度將會逐漸顯露。進行家族系統排列時,我們也會在心靈場域中接收到洞見和訊息。每個家人都生活在一個更大的共同心靈裡,它看顧著所有家族成員,和其他透過命運而相連的人。它遵循某種法則,也強制執行這些法則,這為家族成員帶來深遠的影響和後果。"(p284~285)。

        簡介伯特·海寧格:Anton Hellinger,1925年12月16日-,是實行家庭系統排列療法的德國心理治療師,今年來他的著作也擴展至精神靈性運動領域,在世界各地都有一些支持者踐行他的理論,該療法是否有效存在爭議,海寧格本人也是有爭議的人物,海寧格生於一個德國天主教家庭,他說其父母的天主教信仰抵制了國家主義的影響,10歲時他進入天主教修道院學校,受洗,成為牧師前往南非傳教,希特勒青年團招募他加入,但他拒絕,1942年他被招募入伍,在西線作戰,1945年在比利時被盟軍俘虜,他逃出戰俘營回到德國,化名避入天主教修道院,他在維爾茨堡大學大學學習哲學和神學,成為一名神父,1950年代,他去到南非祖魯地區傳教,期間在南方大學得到學士學位和大學教育文憑,獲得了在公立高中教學的資格,他在南非待了16年,擔任牧師、教師,最後成為校長,他學會了祖魯語,受當地文化的影響,他反思天主教的教義,最終脫離天主教,並回到德國,在德國他很快結婚,在維也納學習心理分析,後來加入了心理分析學會,1973年他前往美國受教於Arthur Janov,並受到Eric Berne的Transactional Analysis影響,1993年和Weber合作出版了第一本書Zweierlei Glück(意思是“第二次機會”),接下來的15年裡他出版了30本書,並在世界各地旅行、講座,開辦學習班和訓練課程,但學術界並不認同他的理論,他和第二任妻子Maria Sophie Hellinger開辦了海寧格學校。

著作有:

 海寧格自傳訪談錄》

 愛的序位》

 家族星座治療:海寧格的系統心理療法》

 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

 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

 心靈之藥:身心疾病之系統排列輔導實例》

 內在之旅:海寧格獨特的靜心》

 成功的序位:企業心管理》

 成功的人生:擁抱生命、享受成功》

 遇見真理》

 再見耶穌~海寧格談成功的思維》

       簡介胡塞爾:德語:Edmund Gustav Albrecht Husserl,1859年4月8日-1938年4月26日,著名德國哲學家,現象學之父,同時亦被譽為近代最偉大哲學家之一,胡塞爾生於捷克摩拉維亞地區的小鎮普羅斯涅茲,出身於一個猶太人家庭。作為弗朗茲·布倫塔諾及卡爾·斯圖姆夫的學生,他影響了伊迪·斯坦因  奧伊根·芬克、 馬丁·海德格爾、 讓·保羅·薩特及莫里斯·梅洛-龐蒂,因為何曼曾接觸胡塞爾,所以鍾情於學院派邏輯,自1886年,他在哈勒大學以導師身份(相當於副教授)教授哲學,並於1887年,他開始相信基督教並且加入了路德會 ,同年結婚,並在此育有兩兒一女,1901年至1916年,他分別在哥廷根大學及弗萊堡大學擔任教授,直到1928年退休為止,退休後胡塞爾仍然利用弗萊堡大學圖書館來繼續他的研究及著作,直到他的得意門徒海德格爾擔任校長時,以胡塞爾的猶太人血統為理由禁止胡塞爾進入為止。胡塞爾認為,與羅素及懷德海一樣,算術實際上是「先驗」科學,不同的是,羅素與懷德海的分析基礎是邏輯學,胡塞爾則是發展出全新的哲學方法,來探究必然真理的性質,他稱之為「 現象學」( phenomenology )。胡塞爾將現象學定義為對意識本質結構的科學研究,但現象學並不代表表象與根本實在之間存在著對立(「現象學」源自於希臘文,意指「表象」,康德曾用「現象」一詞指稱我們的經驗世界,胡塞爾認為藉由描述意識結構,可以找到確定性,其中包括他身為數學家時不斷尋求的算術基礎,為此,胡塞爾描述了現象學的觀點:意識被視為一種「意向」,也就是說,意識總是朝向某個客體,不管它是物質的,還是跟數學一樣是「觀念的」,要獲得現象學的觀點,必須透過一連串的現象「還原」,亦即描述意識的本質特徵(即意識的「意義」),胡塞爾認為這些意義(與康德的範疇相同)是普世與必然的,同時也反對歐洲(與美國)哲學瀰漫一股「相對主義」風潮。胡塞爾晚年時,納粹已逐漸掌握德國政局,世界也戰雲密布,因此,胡塞爾對人類知識的興趣,也轉而朝向社會層面與「存在」層面,同時也警告,歐洲文明將因相對主義與非理性主義的猖獗而陷入「危機」(同一時間,維也納的邏輯實證論者也提出相同的警告)。

        簡介心理治療:Psychotherapy,是由經過受過心理治療專業訓練並通過考核的人員,主要是心理師以及接受心理治療訓練的精神科醫師,以一種獨特的人際關係來協助患者(或稱當事人、案主、個案)處理心理問題、減輕主觀痛苦經驗、醫治精神疾病及促進心理健康、個人成長,心理治療一般是基於心理治療理論及相關實證研究(主要是諮詢心理學、臨床心理學和精神病學 )而建立的治療系統,以建立關係、對話、溝通、深度自我探索、行為改變等的技巧來達到治療目標,例如改善受助者的心理健康或減輕精神疾病 徵狀等。心理治療有多個不同學派,而且不斷發展中,不同學派之間對學派之劃分也有歧異,即使有經驗的治療師也無法熟稔所有學派的治療方式,美國著名的精神科經典教材Synopsis of Psychiatry和英國牛津出版的精神科教科書也沒有一致的分類法,英國系統的分類方式:

精神分析:由弗洛依德創立,主要目標為揭示潛意識的焦慮 ,主要技巧包括自由聯想 (free association)、 轉移和反轉移 (transference and counter-transference)、 夢境解析(dream analysis)等。

榮格的分析心理學 :由榮格創立,主要技巧如沙遊 (sandplay), 藝術治療大多以榮格的理論為基礎。

阿德勒精神分析學派:由阿德勒所創立,主要目標為減少自卑 (inferiority) ,主要技巧包括:分析家庭系統排列 (family constellation), 生活風格等。

動力取向心理治療:儘管精神分析學者不認為精神分析是精神動力學派其中一支,但大多數治療師仍同意精神分析是動力取向的始祖。

行為治療,如係統減敏法和厭惡療法等等

認知行為治療,包括認知治療 (CT)和理性情緒行為治療 (REBT)以及Behavioral Modification

案主中心治療,由羅哲斯從人本主義中發展出來的心理治療

團體心理治療

家庭治療與性治療

完形治療

會心治療

心理劇

語言治療

原始療法

存在主義治療:亞隆(Irvin Yalom)提出,與其說是提供具體治療技巧,不如說是提供治療者一個觀點。

簡介心理治療:

 

 

 

 

 

 

芳的家族排列插畫創作~洞見的現象學~直觀中瞥見本質

 10383588_1029910777021153_7539863506108346744_n  

現象學於1900年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創立

     e78fbee8b1a1e5adb81     1414850058-3628558876_m DefaultImage-1.jsp  images-2

家庭系統排列療法創辦人,德國心理治療師伯特·海寧格

getImage  20130328212204489  

德國心理治療師伯特·海寧格系統排列治療工作坊活動

images-10  Unknown-3    

fang2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芳的家族排列插畫創作~一切如是

 

 

 

      這是我在參與家族排列工作坊,與研讀家族排列相關書籍後,決定為神奇的家族排列做插畫創作,不知是否空前的第一人,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把自己研究的心得經驗分享出去,讓愛的靈魂流動。

       一切如是,是家庭系統排列療法創辦人德國心理治療師伯特·海寧格,最為人所知靈性家族排列的基本中心思想與方法,在他2009.5台灣版的《 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一書中,對”一切如是”是這樣詮釋的”帶著愛和尊重,沒有批判地,以事物原本的樣子,同意每一個人每一件事” (p28)。

      創作家族排列插畫~一切如是這幅畫,就是讓”一切如是”自己說話,只有一棵小樹在宇宙之道中存在著,沒有什麼好批叛的,也沒有什麼好歌頌的,一切如是,就這麼簡單。

      家族排列也稱「家庭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s) 由德國心理學家伯特·海寧格(Bert Hellinger)最早研究發展起來的,家庭系統排列是系統排列(Systemic Constellation)的一種,系統排列是通過現象學方法探究問題的根源和解決方法,海寧格發現在家庭系統中,有一些不易被人們意識到的動力,操控著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很多人的心身問題,其實都是家庭「牽連」造成的,將「牽連」的原因顯露出來,往往能找出化解的方法。家族排列的方法與主流的認知心理學、行為心理學和心理動力學心理治療有所分歧,經驗驗證的心理療法認為家庭系統排列方法不適宜於用科學研究方法,來證明經驗有效性,只能從現象心理學方法來進行辯護。

 

      簡介家族:指基於血緣、婚姻、生命共同體構成的利益集團,通常表現為以一個家庭為主構成的中心,如東亞社會的財團,多以一個家庭為背景所形成的企業集團;有時幫派內的不同派係也以家族稱之。漢語“家族”小範圍內有時和宗族混淆使用,但其家族特徵表現為同一“姓氏”,以一個家庭為中心,中心家庭為家族共同祖先或家族中心人物。漢字“家族”在日語裡的意思是“家人”,這和中文意思有一定區別。

 

      簡介家庭(族)系統排列:英語Family Constellation,是心理諮詢心理治療領域的一個方法,多用於家庭治療,該方法由德國心理學家伯特·海寧格(Bert Hellinger)最早研究發展起來的,家庭系統排列是系統排列(Systemic Constellation)的一種(另有組織系統排列等),系統排列是通過現象學方法探究問題的根源和解決方法。海寧格發現在家庭系統中,有一些不易被人們意識到的動力,操控著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很多人的心身問題,其實都是家庭「牽連」造成的,將「牽連」的原因顯露出來,往往能找出化解的方法,家庭系統排列(系統排列的一個子應用)是一種體驗程序,目的在於釋放和解決人自身和人與人之間的深層壓力,該程序的發展可以追溯到哲學家和臨床醫學家,包括現象學之父埃德蒙德·胡塞爾 、跨代系統思想先驅Ivan Boszormenyi-Nagy、發展出家庭雕塑(系統排列雛型)的維吉尼亞·薩提爾以及貝爾特·海靈格,在過去十年中,全世界的從業者都對這項方法進行了進一步的改進和發展,包括精神病學家(德國的Gunthard Weber和Albrecht Mahr、澳大利亞的Chris Walsh)、心理學家(德國的Hunter Beaumont、挪威的Marta Thorsheim、美國的Edward Lynch和Dan Booth Cohen、英國的Judith Hemming),以及許多另類療法的提供者。「家庭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s)這個術語首次由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用在不太一樣的語境中,用來指每一個個體屬於(並聯結於)家庭系統中他與其他家人的關係。

      進行的方法與程序,是排列師指導參加工作坊的人,由求助者所面臨的困境,尋求解決之道,在場成員輪流做代表,在活動中進行系統排列。

在簡短介紹之後,排列師建議哪些人或事物將在系統排列中被代表,通常一個是案主的代表,一個或多個家庭成員的代表,有時還有抽象概念(比如抑鬱)的代表,或國家的代表。

案主從小組人群中挑選代表,按照當時的感覺來安排各個代表的位置,然後坐下觀察。

各個代表靜靜地站著幾分鐘,不同於心理表演治療法,代表不用演戲、擺造型或扮演角色。

在安排代表的位置,以及後續的步驟中,特別強調直覺,這是為了利用精神病學家Albrecht Mahr 所描述的認知場(Knowing Field)(Mahr 1999),認知場可以引導參與者感知到並用語言表達出他們所代表的那個真正的家庭成員的感情和感覺,現在還沒有完全理解代表為什麼能夠感知的機制,代表對其所代表的人只有一點了解或根本就不了解,儘管如此,代表通常能體驗到對系統排列有用的感情或生理感覺。

排列師可以要求每個代表描述他有何感覺,此時,從代表所體現出來的空間關係和感覺中,導師、案主、小組成員就可感知到一些對於當事人個人問題有關的信息。

治療辦法一般是重新安排代表的位置、應導師要求大聲地說出一些句子,如果在新的位置上或者說話後,代表沒有感覺好一點,他們可以再次移動,或者試著說一些其他的話,有時系統排列會在完全解決事情之前結束。

當每一位代表在其位置上感覺很好,並且其他代表也同意,便實現了解決方法,這就是以一種抽象的方式解決了所面臨的問題。

     在發現治療解決辦法的過程中,小組成員感覺不對或產生負面感覺的位置佈局是導師需要特別注意的,這種位置佈局可代表案主家庭成員之間的系統性糾纏,在諸如謀殺、自殺、童年喪母、父母或兄弟姊妹早亡、戰爭、自然災害、移民或辱罵引起未解決的心理創傷,困擾家庭時,系統性糾纏就出現了,支持者主張,即使現在受到影響的人已經不知道過去發生的那些事件,這些事件所造成的負面遺產也能夠轉給下一代,精神病學家Ivan Boszormenyi-Nagy 稱此現象為無形忠誠(Böszörményi-Nagy & Spark 1973)

        海寧格自己在《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中對家族系統排列,是這樣定義的"「家族系統排列」是什麼意思?這個詞彙描述出排列家族成員的過程。個案從團體中挑人,代表家族中某些重要的成員,如父母、兄弟姊妹、個案本身。然後個案排列出代表間的相互關係這就是「家族系統排列」。接著會發生什麼事呢?雖然代表者!不認識他們所代表的人,突然間卻有了「被代表人」的感受。家族系統排列的經驗告訴我們,在某個心靈場域內,人人都和更偉大的整體連結。每個家族成員都出現在這個心靈場域內,連死者也是,場域中人人都和其他人融合一致,...雖然他們不一定在理智上能意識到這點,不過他們的行為和情感則清楚地表現出這點。家族系統排列裡,這些連結的深度將會逐漸顯露。進行家族系統排列時,我們也會在心靈場域中接收到洞見和訊息。每個家人都生活在一個更大的共同心靈裡,它看顧著所有家族成員,和其他透過命運而相連的人。它遵循某種法則,也強制執行這些法則,這為家族成員帶來深遠的影響和後果。"(p284~285)。

      簡介伯特·海寧格:Anton Hellinger,1925年12月16日-,是實行家庭系統排列療法的德國心理治療師,今年來他的著作也擴展至精神靈性運動領域,在世界各地都有一些支持者踐行他的理論,該療法是否有效存在爭議,海寧格本人也是有爭議的人物,海寧格生於一個德國天主教家庭,他說其父母的天主教信仰抵制了國家主義的影響,10歲時他進入天主教修道院學校,受洗,成為牧師前往南非傳教,希特勒青年團招募他加入,但他拒絕,1942年他被招募入伍,在西線作戰,1945年在比利時被盟軍俘虜,他逃出戰俘營回到德國,化名避入天主教修道院,他在維爾茨堡大學大學學習哲學和神學,成為一名神父,1950年代,他去到南非祖魯地區傳教,期間在南方大學得到學士學位和大學教育文憑,獲得了在公立高中教學的資格,他在南非待了16年,擔任牧師、教師,最後成為校長,他學會了祖魯語,受當地文化的影響,他反思天主教的教義,最終脫離天主教,並回到德國,在德國他很快結婚,在維也納學習心理分析,後來加入了心理分析學會,1973年他前往美國受教於Arthur Janov,並受到Eric Berne的Transactional Analysis影響,1993年和Weber合作出版了第一本書Zweierlei Glück(意思是“第二次機會”),接下來的15年裡他出版了30本書,並在世界各地旅行、講座,開辦學習班和訓練課程,但學術界並不認同他的理論,他和第二任妻子Maria Sophie Hellinger開辦了海寧格學校。

著作有:

《 海寧格自傳訪談錄

《 愛的序位

《 家族星座治療:海寧格的系統心理療法

《 心靈活泉: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

《 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

《 心靈之藥:身心疾病之系統排列輔導實例

《 內在之旅:海寧格獨特的靜心

《 成功的序位:企業心管理

《 成功的人生:擁抱生命、享受成功

《 遇見真理

《 再見耶穌~海寧格談成功的思維

      簡介現象學:英語phenomenology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胡塞爾深受波查諾 (B.Bolzano, 1781-1848)之「真理自身」——即超越時空與個人之絕對、又普遍的客觀存在者——的理念的影響,而提出對意識本質的研究,或描述先驗的、絕對的認識之根本與法則;他稱之為「現象學」。胡塞爾思想發展的第一個重要轉折點的標誌是《 邏輯研究》(Logical Investigations),這本書是近當代哲學最重要的著作之一,為哲學的發展在本體論認識論之間開拓了新的道路,在它的感召下,大批思想家匯集到“回到事物本身”( Zurück zu den Sachen selbst )的大旗下,其中包括莫里茨·蓋格 (Moritz Geiger)、 亞力山大·普凡德爾(Alexander Pfaender )、 馬克斯·舍勒(Max Scheler)、 奧斯卡·貝克(Oscar Becker)、 特奧多爾·康拉德(Theodor Conrad)等人,此外還有大批哲學家 ,雖然並非嚴格意義上的現象學家 ,他們的思想也受到了現象學的很大影響,其中就包括薩特海德格爾梅洛-龐蒂伽達默爾等等重要哲學家,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現象學通過他們的演繹發展,仍然活躍於當代的思想界成為當代哲學的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現象學強調對直接直觀經驗感知的區分,認為哲學(或至少是現象學)的主要任務是釐清二者之間的關聯,並且在直觀中獲得對本質的認識,如胡塞爾在《 哲學與現象學研究年鑑》 創刊號的前言中所稱:“將各個編者聯合在一起並且甚至在所有未來的合作者那裡都應當成為前設的東西,不應是一個學院系統,而毋寧說是一個共同的信念:只有通過向直觀的原本源泉以及在此源泉中汲取的本質洞察的回覆,哲學的偉大傳統才能根據概念和問題而得到運用,只有通過這一途徑,概念才能得到直觀的澄清,問題才能在直觀的基礎上得到新的提出,爾後也才能得到原則上的解決。”從這一意義上來說,現象學首先是一種方法,即從直接直觀和先驗本質中提取知識的途徑。  

     海德格爾在1925年的「現象學基本問題」講座中便指出了這個意義上的「現象學」並確信,「現象學發現的偉大之處並不在於 那些實際獲得的、可估價和可批判的結果,而是在於它就是對哲學中的研究可能性的發現 。」在方法之外,現象學在研究對像上找到了連接心理學邏輯學的中間地帶,為「 純粹邏輯學 」找到了根基。 另一方面,在研究途徑上,現象學找到了實證主義形上學之間的一條道路,被胡塞爾本人稱為「 先驗經驗主義 」,最基本形式的現象學,嘗試為通常認為主觀性觀點的客觀性研究創造條件約束:關注(consciousness)和關注體驗的概念,比如判斷,理解和情感,儘管現象學尋求成為科學的,它沒有嘗試從臨床心理學或者神經學角度來研究關注,相反,它尋求通過系統直覺去決定關注和關注體驗的基礎屬性結構,胡塞爾在他師從的哲學家、心理學家, 弗朗茲·布倫塔諾(Franz Brentano)和卡爾·斯圖姆夫 (Carl Stumpf)的講座和著作中催生了現象學說的很多重要的概念,一個胡塞爾從布倫塔諾借鑒的現象學的重要元素就是意向性(intentionality,通常也被稱作aboutness),指出關注總是某些特定關注(consciousness of something),關注對象自己被稱作意向對象,並且常常以不同方式用來代替關注,比如理解、記憶、關聯和延伸,直觀等,通過這些不同的意向性,雖然都具有不同結構和不同的方式存在於對此物的意向中,一個對象仍然成為同一個相同個體;針對相同意向對象的意向性在直覺中,就是立即生成的此對象物的附屬性和最後對它的記憶 。

      雖然很多現象學方法引入了幾種簡化,現象學基本上還是反對簡化(anti-reductionistic);簡化僅僅是更好理解和描述意向性機理的工具,不是為減少任何表現為陳述,換句話說,當一個引用被指向一個事物的技術或者概念,或者當一個人描述一個相同的有組織體(identical coherent thing)的組織(constitution),通過描述一個人“真實”所見到的,只有這些不同側面和角度,表面東西,這無法得出事情是唯一併排他的符合這些描述:簡化最終目的是去理解這些不同的角度構成人通過經歷實際體驗到的事物,現象學是胡塞爾時期的心理學和物理學所直接產生的(direct reaction),雖然早先被黑格爾 (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使用過,但是胡塞爾對這個術語的採用促使它成為哲學課程的命題,從哲學角度上,現象學是它的方法,雖然這個詞彙具體含義由於先前哲學家採納後不停變化,胡塞爾設計,現象學是一種哲學探究方法 ,它拋棄理性一邊的選擇傾向,這個理性傾向自從柏拉圖 (Plato)用知覺關注來介紹個體的生活經歷(lived experience)概念時起,就一直是西方思想的主體,胡塞爾的方法要求不下判斷、依賴知覺掌握知識,不作預設和理性思考,這隱隱來源於認識論的一個機制(epistemological device),帶有懷疑主義的根基,叫epoché,有時候被稱作「體驗科學」(science of experience)的現象學方法根植於意向性,這個胡塞爾的意向性理論(由布倫塔諾發端而來),意向性代表另一種替代表達理論 (representational theory),其含義是實在不能被直接掌握,因為它是只有通過理解現實、將其在頭腦中表達而得到,胡塞爾不同看法是關注不在意念中而是關注非自己而外的事物(意向對象),不管此事物是物質實體或者想像中的思維片段(例如,思維段所附加或者實際的過程),因此現象學方法存在於對現象的表述,也就是立即出現的意識關注。

現象學代表思想家有:

     胡塞爾,1900年至1901年胡塞爾發表兩卷本的巨著《邏輯研究》成為現象學的開山之作,胡塞爾的思想曾經長期被忽視,近年來又引起了注意,他的思想還有很大一部分沒被發掘出來,胡塞爾(Husserl, 1859-1938)提出一個口號:返回「事物本身」,也就是回到意識領域,丟開通常的思維方式,採取「還原法」對於我們通常的判斷 「懸置」起來,「加上括號 ,存而不論」,如此才能直覺到純意識的本質或原型 ,發現意識中的基本結構 :「意向性」即意識總是指向有關某對象意識 。

     茵加登(R. Ingarden, 1893-1970)認為作品是種獨特的存在 ,既非實在客體 ,也非觀念 客體,而是一種純意向性客體 。 透過審美 經驗,在欣賞者欣賞或閱讀過程中對於審美 對象的觀照過程,使審美 經驗「預備情緒 」,繼而使審美 對象形成。 茵加登的美學對於後起的結構主義 、 符號學、 語意學、 分析哲學等,都發生過影響,是種系統論科學方法 ,他突出了欣賞者參與藝術 作品創造的能動作用,對後來的解釋學美學和接受美學也有重要影響。

      簡介胡塞爾:德語Edmund Gustav Albrecht Husserl,1859年4月8日-1938年4月26日,著名德國哲學家現象學之父,同時亦被譽為近代最偉大哲學家之一,胡塞爾生於捷克摩拉維亞地區的小鎮普羅斯涅茲,出身於一個猶太人家庭。作為弗朗茲·布倫塔諾卡爾·斯圖姆夫的學生,他影響了伊迪·斯坦因 、 奧伊根·芬克、 馬丁·海德格爾、 讓·保羅·薩特莫里斯·梅洛-龐蒂,因為何曼曾接觸胡塞爾,所以鍾情於學院派邏輯,自1886年,他在哈勒大學以導師身份(相當於副教授)教授哲學,並於1887年,他開始相信基督教並且加入了路德會 ,同年結婚,並在此育有兩兒一女,1901年至1916年,他分別在哥廷根大學弗萊堡大學擔任教授,直到1928年退休為止,退休後胡塞爾仍然利用弗萊堡大學圖書館來繼續他的研究及著作,直到他的得意門徒海德格爾擔任校長時,以胡塞爾的猶太人血統為理由禁止胡塞爾進入為止。胡塞爾認為,與羅素及懷德海一樣,算術實際上是「先驗」科學,不同的是,羅素與懷德海的分析基礎是邏輯學,胡塞爾則是發展出全新的哲學方法,來探究必然真理的性質,他稱之為「 現象學」( phenomenology )。胡塞爾將現象學定義為對意識本質結構的科學研究,但現象學並不代表表象與根本實在之間存在著對立(「現象學」源自於希臘文,意指「表象」,康德曾用「現象」一詞指稱我們的經驗世界,胡塞爾認為藉由描述意識結構,可以找到確定性,其中包括他身為數學家時不斷尋求的算術基礎,為此,胡塞爾描述了現象學的觀點:意識被視為一種「意向」,也就是說,意識總是朝向某個客體,不管它是物質的,還是跟數學一樣是「觀念的」,要獲得現象學的觀點,必須透過一連串的現象「還原」,亦即描述意識的本質特徵(即意識的「意義」),胡塞爾認為這些意義(與康德的範疇相同)是普世與必然的,同時也反對歐洲(與美國)哲學瀰漫一股「相對主義」風潮。胡塞爾晚年時,納粹已逐漸掌握德國政局,世界也戰雲密布,因此,胡塞爾對人類知識的興趣,也轉而朝向社會層面與「存在」層面,同時也警告,歐洲文明將因相對主義與非理性主義的猖獗而陷入「危機」(同一時間,維也納的邏輯實證論者也提出相同的警告)。

      簡介心理治療:Psychotherapy,是由經過受過心理治療專業訓練並通過考核的人員,主要是心理師以及接受心理治療訓練的精神科醫師,立一種獨特的人際關係來協助患者(或稱當事人、案主、個案)處理心理問題、減輕主觀痛苦經驗、醫治精神疾病及促進心理健康、個人成長,心理治療一般是基於心理治療理論及相關實證研究(主要是諮詢心理學、臨床心理學精神病學 )而建立的治療系統,以建立關係、對話、溝通、深度自我探索、行為改變等的技巧來達到治療目標,例如改善受助者的心理健康或減輕精神疾病 徵狀等。心理治療有多個不同學派,而且不斷發展中,不同學派之間對學派之劃分也有歧異,即使有經驗的治療師也無法熟稔所有學派的治療方式,美國著名的精神科經典教材Synopsis of Psychiatry和英國牛津出版的精神科教科書也沒有一致的分類法,英國系統的分類方式:

精神分析:由弗洛依德創立,主要目標為揭示潛意識焦慮 ,主要技巧包括自由聯想 (free association)、 轉移反轉移 (transference and counter-transference)、 夢境解析(dream analysis)等。

榮格分析心理學 :由榮格創立,主要技巧如沙遊 (sandplay), 藝術治療大多以榮格的理論為基礎。

阿德勒精神分析學派:由阿德勒所創立,主要目標為減少自卑 (inferiority) ,主要技巧包括:分析家庭系統排列 (family constellation), 生活風格等。

動力取向心理治療:儘管精神分析學者不認為精神分析是精神動力學派其中一支,但大多數治療師仍同意精神分析是動力取向的始祖。

行為治療,如係統減敏法厭惡療法等等

認知行為治療,包括認知治療 (CT)和理性情緒行為治療 (REBT)以及Behavioral Modification

案主中心治療,由羅哲斯人本主義中發展出來的心理治療

團體心理治療

家庭治療性治療

完形治療

會心治療

心理劇

語言治療

原始療法

存在主義治療:亞隆(Irvin Yalom)提出,與其說是提供具體治療技巧,不如說是提供治療者一個觀點。

 

 

 

 

 

芳的家族排列插畫創作~一切如是

 11705038_1029373400408224_4283175941470346239_n  

家庭系統排列療法創辦人,德國心理治療師伯特·海寧格

getImage  

德國心理治療師伯特·海寧格系統排列治療工作坊活動

Unknown-3 images-10  

德國心理治療師伯特·海寧格的著作

Unknown-2 images images-4

 

images-1 Unknown-1  

fang20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